【原创】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军备建设(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5:21
中国军备工业之建设计划

通过发展工业,促进国家现代化,尤其是国防工业现代化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国民政府一以贯之的目的和追求。

1931年“九一八”和32年“一二八”事件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抵抗日本的侵略野心迫在眉睫,为了准备即将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国民政府在抓紧军队整编的同时,制定了配套的国防工业计划。这个计划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国防军事工业的基础。

一、        对未来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军工的初步设想

军备工业建设之范围,全以作战部队所需要于械弹补充程度为规定。
平时常备军10万人左右;
编制:3个军,每军2个师,共计6个师;
外加各种直属部队,以为战时动员编成军及集团军扩编直属部队之基干。
战时陆军,应为平时之3倍;
编制:18个师,9个军,军部连同军直属部队;3个集团军军部连同集团军直属部队。

中国的军备工业,就需要为这30万部队提供军火,这样一只军队的每月军火消耗量清单如下:

动员军之每月补充量

甲、        弹药
步兵弹药140 000 000发,20毫米高射炮弹572 400发,20毫米高射炮弹(工厂防御用)345 620发;30毫米高射炮弹(工厂防御用)259 200发;37毫米战车炮弹968 200发;步兵榴弹炮弹262000发,105毫米榴弹炮弹615 600发;100毫米加农炮弹80280发;150毫米重榴弹炮弹164 160发。
乙、        兵器及器材
步枪27 000支;轻机关枪775挺;重机关枪230挺;20毫米高射炮32门;20毫米高射炮(工厂防御用)30门;步兵榴弹炮44门;37毫米战车炮147门;37毫米高射炮17门;37毫米高射炮(工厂防御用)7门;105毫米榴弹炮68门;150毫米重榴弹炮29门;88毫米高射炮10门;防毒面具30 000具。
为了完成上述军械生产,中国应建立一下各种工厂;
(1)        步兵弹药厂。在不同地点建立9个工厂,每个工厂季度生产量为4700万发步枪子弹。
(2)        炮弹厂。共设二厂,一厂专门制作37毫米炮弹,一厂专门制作其他口径炮弹。
(3)        弹药筒制造厂。选择不同地点,共建6厂,每厂生产量为380 000只。
(4)        信管制造厂。选择不同地点,共建6厂。
(5)        步枪厂,共建2厂。
(6)        机关枪厂,共建2厂。
(7)        炮厂,共建2厂,每厂每月生产量为120门。
(8)        火药厂。以生产无烟火药,硝化甘油及硝化棉为对象,分设9厂。
(9)        爆炸品厂,分设6厂,每厂每月生产TNT炸药及克林酸越700吨。
(10)        雷管及底大厂。分设2厂。
(11)        防毒面具厂。设1厂,每月生产3万具,兼制活性炭。
(12)        黄铜厂。分设3厂,每月每厂产铜越3600吨。
(13)        炼钢厂、化铁厂、炼焦厂等。这是一个初具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专门为中国军备工业提供军事用途的钢铁生产。规划月炼钢4万吨,铁3万吨,炼焦5万吨的生产能力。
(14)        火砖厂、机器厂及汽车厂若干,为中国军备工业建设提供配套设备。
上述计划的战时陆军和配套的军备工业,配合国家经济协调建设,以三年为一个单位,争取在9年内完成。

二、        国防工业初步规划和三年计划

“1931年秋后,由于远东军事平衡体系逐渐遭受破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取巩固国防的措施很有必要。因此,1932年11月29日参谋本部奉令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
同年11月29日建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5年形成一份“绝密”文件《国防设计委员会工作概况》,以不久就要爆发中日全面战争为假象前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的性。

在民族生存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国防设计委员会和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易名资源委员会,直接参加“国防基本工业”的建设和管理。拟定了一份《国防工业初步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江西,湖南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的重工业区,同时开发西南各省矿产业。计划所包括的行业主要有冶金工业(钢铁、铜、铅、锌、钨、锰,铝等),电力工业,电力应用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

根据这个初步计划,制定了《国防工业三年计划》。1936年6月,三年计划由军事委员会报国民政府核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甲、        统制钨锑,同时建设钨铁厂,年产钨铁2000吨
乙、        建设湘潭和马鞍山钢铁厂,年产30万吨
丙、        开发湖北灵乡和湖南茶陵铁矿,年产30万吨
丁、        开发湖北大冶,阳新和四川彭乡铜矿,同时建立炼铜厂,年产3600吨
戊、        开发湖南水口山和贵县铅锌矿,年产5000吨
己、        开发江西高坑,天河,湖南谭家山和河南禹县煤矿,年产150万吨,补充华中华南煤矿不足部分
庚、        建设江西煤炼油厂,同时开发陕西延长油田,延川,四川达县,巴县有矿,年预计产能2500万加仑。
辛、        建设氮气厂,年产硫酸亚5万吨,同时制造硫酸,硝酸
壬、        建设株洲发动机厂,原动力厂,湖南湘潭工具机厂
癸、        建设湖南湘潭电工器材基地,包括电线厂,电管厂,电话厂和电机厂
中国军备工业之建设计划

通过发展工业,促进国家现代化,尤其是国防工业现代化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国民政府一以贯之的目的和追求。

1931年“九一八”和32年“一二八”事件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抵抗日本的侵略野心迫在眉睫,为了准备即将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国民政府在抓紧军队整编的同时,制定了配套的国防工业计划。这个计划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国防军事工业的基础。

一、        对未来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军工的初步设想

军备工业建设之范围,全以作战部队所需要于械弹补充程度为规定。
平时常备军10万人左右;
编制:3个军,每军2个师,共计6个师;
外加各种直属部队,以为战时动员编成军及集团军扩编直属部队之基干。
战时陆军,应为平时之3倍;
编制:18个师,9个军,军部连同军直属部队;3个集团军军部连同集团军直属部队。

中国的军备工业,就需要为这30万部队提供军火,这样一只军队的每月军火消耗量清单如下:

动员军之每月补充量

甲、        弹药
步兵弹药140 000 000发,20毫米高射炮弹572 400发,20毫米高射炮弹(工厂防御用)345 620发;30毫米高射炮弹(工厂防御用)259 200发;37毫米战车炮弹968 200发;步兵榴弹炮弹262000发,105毫米榴弹炮弹615 600发;100毫米加农炮弹80280发;150毫米重榴弹炮弹164 160发。
乙、        兵器及器材
步枪27 000支;轻机关枪775挺;重机关枪230挺;20毫米高射炮32门;20毫米高射炮(工厂防御用)30门;步兵榴弹炮44门;37毫米战车炮147门;37毫米高射炮17门;37毫米高射炮(工厂防御用)7门;105毫米榴弹炮68门;150毫米重榴弹炮29门;88毫米高射炮10门;防毒面具30 000具。
为了完成上述军械生产,中国应建立一下各种工厂;
(1)        步兵弹药厂。在不同地点建立9个工厂,每个工厂季度生产量为4700万发步枪子弹。
(2)        炮弹厂。共设二厂,一厂专门制作37毫米炮弹,一厂专门制作其他口径炮弹。
(3)        弹药筒制造厂。选择不同地点,共建6厂,每厂生产量为380 000只。
(4)        信管制造厂。选择不同地点,共建6厂。
(5)        步枪厂,共建2厂。
(6)        机关枪厂,共建2厂。
(7)        炮厂,共建2厂,每厂每月生产量为120门。
(8)        火药厂。以生产无烟火药,硝化甘油及硝化棉为对象,分设9厂。
(9)        爆炸品厂,分设6厂,每厂每月生产TNT炸药及克林酸越700吨。
(10)        雷管及底大厂。分设2厂。
(11)        防毒面具厂。设1厂,每月生产3万具,兼制活性炭。
(12)        黄铜厂。分设3厂,每月每厂产铜越3600吨。
(13)        炼钢厂、化铁厂、炼焦厂等。这是一个初具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专门为中国军备工业提供军事用途的钢铁生产。规划月炼钢4万吨,铁3万吨,炼焦5万吨的生产能力。
(14)        火砖厂、机器厂及汽车厂若干,为中国军备工业建设提供配套设备。
上述计划的战时陆军和配套的军备工业,配合国家经济协调建设,以三年为一个单位,争取在9年内完成。

二、        国防工业初步规划和三年计划

“1931年秋后,由于远东军事平衡体系逐渐遭受破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取巩固国防的措施很有必要。因此,1932年11月29日参谋本部奉令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
同年11月29日建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5年形成一份“绝密”文件《国防设计委员会工作概况》,以不久就要爆发中日全面战争为假象前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的性。

在民族生存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国防设计委员会和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易名资源委员会,直接参加“国防基本工业”的建设和管理。拟定了一份《国防工业初步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江西,湖南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的重工业区,同时开发西南各省矿产业。计划所包括的行业主要有冶金工业(钢铁、铜、铅、锌、钨、锰,铝等),电力工业,电力应用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

根据这个初步计划,制定了《国防工业三年计划》。1936年6月,三年计划由军事委员会报国民政府核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甲、        统制钨锑,同时建设钨铁厂,年产钨铁2000吨
乙、        建设湘潭和马鞍山钢铁厂,年产30万吨
丙、        开发湖北灵乡和湖南茶陵铁矿,年产30万吨
丁、        开发湖北大冶,阳新和四川彭乡铜矿,同时建立炼铜厂,年产3600吨
戊、        开发湖南水口山和贵县铅锌矿,年产5000吨
己、        开发江西高坑,天河,湖南谭家山和河南禹县煤矿,年产150万吨,补充华中华南煤矿不足部分
庚、        建设江西煤炼油厂,同时开发陕西延长油田,延川,四川达县,巴县有矿,年预计产能2500万加仑。
辛、        建设氮气厂,年产硫酸亚5万吨,同时制造硫酸,硝酸
壬、        建设株洲发动机厂,原动力厂,湖南湘潭工具机厂
癸、        建设湖南湘潭电工器材基地,包括电线厂,电管厂,电话厂和电机厂
下面对每一个项目分别详细介绍
在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的那个时代,这些都是很难做到的。
KMT政府真办不到 一没这个信心 二没这个能力
最后新中国在20年内把一线军工和工业以及三线建设全都大大超过了国民政府的蓝图,除了少数资源不足地点。
反正都是纸面上的计划,实际上动作除了从德国买了点钢盔,水壶外没啥实质性的作为。
蒋公才是强拆专家啊,大清朝和袁大头留下的底子全被拆没了
太晚了……
其实国民政府的海空军建设计划更加精彩。只可惜,所有建设资金最后都流进了某大家族成员的帐户,之后就再没有出来。。。。。。
这些书面文字怎么就奠定了“中国现代国防工业的基础”?
可算了吧   大炮的十万英里铁路  还有十艘航母海军  30个德械师  
感觉民国那会怎么和现在阿三那么像,动不动就是“计划”“将”之类。
这是哪家做的计划?条件顺利也根本实现不了。当时会有这样的计划?!
还是说说“国民政府”在台湾准备干什么吧,1931年就有计划了,现在还在买军舰?不是还四小龙过吗?
我勒个去
36年才计划
那个时侯华北都快完蛋了
呵呵,平时常备军10万,战时3倍,就以这个标准来准备军备:-(
type55z 发表于 2014-12-15 08:44
KMT政府真办不到 一没这个信心 二没这个能力
是国民党将该死私心太重,对于国家发展没有决心~~
进来看看怎么样
对这计划怎一声呵呵了得。。。。。10万军队?你逗我呢吧
这么大个国家陆军就十万?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某魔法的一存 发表于 2014-12-25 20:18
可算了吧   大炮的十万英里铁路  还有十艘航母海军  30个德械师
在共和国手里实现了 ,但是航母这个不能同日而言~大炮还提出了三峡计划~
我还是那个看法,国民政府最后连德式钢盔和德式饭盒都没有发放每个士兵手上,不过也好歹组建了几个德式钢盔师,德式饭盒师,德式水壶师。。。
按这个规范,国民政府是要将湖南湖北江西重工业基地了……
1931年“九一八”和32年“一二八”事件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抵抗日本的侵略野心迫在眉睫,为了准备即将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国民政府在抓紧军队整编的同时,制定了配套的国防工业计划。
平时常备军10万人左右;
编制:3个军,每军2个师,共计6个师
战时陆军,应为平时之3倍;
编制:18个师,9个军,军部连同军直属部队;3个集团军军部连同集团军直属部队

中日打全面战争国民党认为只要30万陆军就够了???
10万常备军?
说实话,真还不如李鸿章,毕竟北洋水师还耀武扬威过一阵子!


--------------------

--------------------


花花楼主。补充一个国军抗战炮兵图集



莱茵金属公司出产的leIG18型75毫米步兵炮,进口过十几门
1932年生产二战德军主力步兵炮,生产过1万2千门
重四百公斤,最大射程3550米
身管11.2倍长,初速每秒210米
国军还进口过山炮型的,数量不详,炮管加长13倍,射程增加到5100米,重量减轻了25公斤,但仰角由70度减少到43度
这两种都能拆成十份,最大部件炮管重量是74.9公斤



荷兰生产的步兵炮H.I.H.7.5cm L13型步兵炮
Siderius公司产品,这是一家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荷兰的子公司
最大射程3700米,战斗重量367公斤
这种火炮可以在同一炮架上安装47毫米L30型炮管
从128淞沪抗战第五军首战,一直用到抗战最后一战——雪峰山之战,那场战役里77师用这种火炮发射了381发炮弹
这边叫哈依哈,总共引进过几十门,只装备中央军,当年88师也装备过一个营



博福斯1930型75毫米山炮,瑞典,荷兰,德国,土耳其,日本装备过
L20的管子,785公斤重,引进过72门

博福斯1934年型75毫米山炮,荷兰,比利时,德国,阿根廷,日本都装备过
L24的炮管,928公斤的全重,9300米的射程
在阿根廷这种火炮用到2005年,日本军使用的这种山炮参加共香港攻略和瓜达卡纳尔之战


意大利布雷达M1935型20毫米高射炮/Breda 20/65 Mod. 1935/Cannone-Mitragliera da 20/65 modello 35 (Breda)
使用20毫米138B型炮弹,和莱茵金属公司20毫米弹通用,1932年开始研制,35年开始装备,在芬兰国防军中一直使用到85年
进口过四五十门
战斗全重330公斤
身管长 1,870mm/65倍
仰角 -10度~+80度
方向射界 360度
射速 240发/分
初速 840m/秒
有効射程 1,500m(对飞机)
最大射程 5,500m(地上目标)
使用12发保弹板供弹

瑞士苏罗通S-5-100和S-5-106型20毫米高射炮
采用20×138B弹


山东八路在操作98式高射炮
98式20毫米高射炮:1932年6月陆军技术本部开始为新型高射炮研究各方意见,6月13日进行相关方案的审查,30日移交军需审查会决定,1933年9月14日陆密456号决定研究方针和战技指标:
野战防空和反坦克射击为主要任务
能有效对付飞行高度2000米以下的飞机
对驮载,汽车牵引,骡马牵引进行分析比对
要求初速900米/秒,重量带火炮前车的情况下450公斤,有后车的情况下750公斤,高低射界-5度~+85度,方向射界360度
主要结构为三角架式炮架,导气式自动机,弹鼓供弹,配备光学瞄准具。
具体开发由东京陆军兵工厂的铜金义一中佐为负责人,铜金中佐认为法国霍奇开斯机关炮是最合适的,新型机关炮以霍奇开斯为母型进行开发,1934年1月完成第一代样炮,当月开始进行进行为期6个月的各种测试以及由陆军步兵学校和陆军骑兵学校组织的测试。根据相关意见9月份制成第2轮样炮,到11月完成8门的生产用于各种测试,此时赋予新高炮名称为试制94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
1936年6月在步兵和骑兵学校测试进行,骑兵学校意见是需要提高1000米以上的射击精度,车载射击应当简易化,射击准备时间应该缩短,再次修改时候可以适当缩短平射能力,另一方步兵学校也提出过没必要开发平射炮架。8月在陆军野战炮兵学校进行测试,认为1000米以内比较可靠,反坦克作战精度也十分满意,考虑到野战兵器频繁作战的需求,应考虑车载射击的必要性,为此原来以驮载为主的设计需要大幅度修改。11月进行了在汽车上的搭载和射击试验,12月骑兵学校也进行了相关才是,认为采用履带式自行高炮更适合伴随骑兵作战,此时高射炮的名称改为试制97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同一事情还在东北北方进行了冬季低温状态下试验,得出需要部分零部件加强结构强度,以提高步兵使用的可靠性,和骑兵使用式的机动性,并提出作战地域将是机械化战场的可能性。
1938年结合多年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各个零部件进行了强化,初速增大,配用曳光榴弹,用弹匣取代弹鼓,简化了战斗转换准备,取消了单发射击的多功能。
同期研制出了履带式自行高炮,交付明野陆军飞行学校进行试验。10月驮载型交付陆军防空学校进行试验(1944年驮载型项目被取消)。1939年正式定型,命名为98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
重量373公斤,仰角-5度~+85度,方向射界360度。理论射速300发/分,战斗射速120发/分,初速950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最大射高3500米,20发弹夹供弹。采用2匹马拖曳,带火炮前车,基本型属于骡马牵引型,共生产大约2600门。配备94式一米测距仪

厄利孔MCS,20毫米L70型高射炮,使用20×110弹


这个应该是麦德森M1935型20×120毫米型高射炮


莱茵金属公司2 cm Flak 30型高射炮,1934年开始生产的,上图为南京战役,中国军引进过大约一百门,在当时算先进的高射炮
后来日本仿冒了这种高射炮的炮架,用到了自己的二式高射炮上
FLAK 2 cm FLAK 30
身管长度: 2.3 m
方向射界: 360 degrees
行军重量: 770 kg
战斗重量: 450 kg
理论射速: 280 /分
战斗射速: 120 /分
初速HE弹: 900 m/sec.
初速AP弹: 830 m/sec.
最大射程: 4,800 m
最大射高: 3,700 meters
采用20发弹匣供弹


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
装备过荷兰东印度部队,瑞典,阿根廷,芬兰,希腊,匈牙利,伊朗和泰国
日本参照缴获的这种高射炮进行仿制,1943年完成设计,1944年开始生产,一共生产了70门。该炮设计巧妙,虽然比日式88式重了一吨多,但行军状态很容易迅速转换成战斗状态的,另外该车因为结构强度比较大,行军时速可以达到45公里,4式高射炮炮身也被用于四式,五式坦克的主炮以及自行反坦克炮的主炮。88是高射炮战斗全重3355公斤,最大射程17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高低射界0~+85度,初速850米/秒,
还被用于四式和五式坦克的主炮
3-K/M1931年型76.2毫米高射炮
55倍的管子,战斗全重3750公斤,行军重量4970公斤,最大射高在9250米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总产量达到五千门,苏德战争爆发时候有3821门,其中出口到中国有20门,
中方称为76公厘1931式高射炮,单价20000美元,总价400000美元,中方资料另有备用炮膛40副,单价1500美元,总价60000美元,苏方资料中缺



输送途中被日本军缴获的

上图为M1A1型山炮空降型,轮子与山炮型明显不同

上图为M1A1型山炮型

上图为M1A1型榴弹炮型,注意大架的不同

1927年8月编入美军中,因为差钱,一直到1940年才造了91门,41年生产了188门,42年生产了1280门,到1944年停产一共生产了4939门,另外还生产了349门榴弹炮型
出口给英国826门山炮型,出口给中国637门山炮型和125门榴弹炮型,另有60门出口给法国,60门出口到拉美。
山炮型/M1型的放列重量是576公斤,行军重量是645公斤,最大仰角是45度,方向射界6度,可以拆卸成六部分驮载,最轻部件73公斤,最大部件107公斤,当然这个只能是美国骡子或者东洋马才能驮得动,在中国军中还是牵引机动比较靠谱。跟M8型/空降型最大差别就是采用了木制轮子。
15.9倍长度的炮管能提供8925米的最大射程。

榴弹炮型采用M3型开式大架,方向射界增加到45度,仰角增加到50度,采用橡胶轮胎,防盾,当然重量也增加到1009公斤,火炮射击时候的稳定性有了大幅度增加,命中率相应也大大提高了,该型炮不能野战分解


94式山炮:
随着30年代法国火炮技术的引进,日本开始自行研制新型山炮,新山炮利用了当时引进的一些标准技术,比如单肉自紧身管,开式炮架,新炮在分解方面更注重了人机功效,拆装更方便,全炮可以拆装成11部分。

新的开式炮架,解决了过去41式山炮最大射程/最大仰角状态不安定性,同样采用这种炮架后方向射界大大的增加了。

新炮比41式山炮射程增加一公里,但总重量没有增加,这主要得益于采用单肉自紧身管工艺,
94式炮管长1560毫米,21倍口径,重94公斤
采用烧嵌式身管的41式,身管长1300毫米,17.3倍口径,重100公斤
抗战中国军没用过94式山炮,不过战后有大量使用。
这种山炮跟美国山炮比起来,射程只少六百米,但重量536公斤,比美国山炮轻40公斤。
从勤务操作性上看,这炮能拆成11部分,比美国山炮6部分肯定更适合马驮或者人驮,而且最大部件炮管94公斤对107公斤
方向射界25度,这点具有压倒优势,能对付坦克之类的移动目标。
还有防盾,可以当步兵炮使用
现代长程反后座原理其实是德国人豪森内发明的,不过法国人在1894年购买了这项专利技术,并在1897年抢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现代反后座装置的火炮,不过法国人很保密,德国克虏伯公司到1902年才研制出同类火炮7.7 cm FK 96 nA型野炮,并在此基础上搞出一大堆各种变形出口型
其中1904年11月日本陆军花了400万日元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400门完成品和400门份的组装件,因样炮于1905年(明治38年)抵达日本,故称为38式野炮,后1907年进行了专利生产,总共生产了大约三千门出头。

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不少这种火炮,并在抗战结束后缴获了很多。
抗战爆发前中央军的六百门野山炮中,三八式占了72门

三八式75山炮采用液压+弹簧后座系统,单式炮架,6匹马进行牵引,短距离内3匹马也能进行移动

身管长度2,286毫米/31倍口径, 俯仰角-8度~+16.5度(38改为43度),初速510m/s, 最大射程8,350m(38改为11500公斤),战斗重量947公斤(38改为1135公斤),另有一辆六百公斤的火炮前车
横楔式炮闩.后坐长度1,200毫米,方向射界左右各3.5度,最大射速20发/分. 九四式榴弾,九〇式榴弾,十年式榴弾:九〇式尖鋭弾,榴弾乙:九〇式鋼製銑榴弾,十年式鋼製銑榴弾,八九式鋼製銑榴弾,九五式破甲榴弾,榴弾甲:三八式榴霞弾,九〇式榴霞弾,九〇式焼夷弾,九〇式照明弾,九〇式発煙弾.

三八式炮弹最初采用分装弹,从第一千门开始采用定装弹,并部分改造了之前的产品


三八式野炮的尾部,注意那种大架,严重限制仰角
1918年前日本出售给中国的军火
331门31式速射炮
258门38式野炮
14门31式山炮
368门41式山炮
12门38式12榴
8门38式15榴

大清也在1909年进口了60门克式野炮
是克虏伯M1903的29倍型,比三八式短点
炮身重量320公斤,战斗重量是900公斤型的,比三八式轻点,火炮前车重量是600公斤,行军重量1500公斤,高低射界-10度到+16度,方向射界3.3度,火炮前车装弹32发,专用弹药车56发,专用弹药车全重1.5吨,进口炮弹中含榴散弹(6公斤的弹丸内含有330颗9克重的子弹)
意大利的Da 75/27 modello06型75野炮也是克虏伯M1903年型的翻版,中国军也有不少的装备
当然抗战时期,中国军也使用7.7cm FK 96 nA型,这边也照例称之为克式野炮
但口径为77毫米,战斗重量1020公斤,最大射速每分钟10发,高低射界:-12°56′~+15°8′
方向射界7度15秒,最大射程8400米


一战转入堑壕战后,原来以机动性见长的7.7cm FK-96nA型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这时候机动性变得不太重要,射程更重要了,德军在原有基础上,搞了个带空心大架以提高仰角,进而增加射程,这个思路后来被三八式野炮所继承。新野炮名称叫7.7cm FK 16。
重量增加到了1318公斤,身管长度为35倍口径,射程增加到了10700米
中国在抗战中也有使用,照例还是叫克式野炮
上图为二战期间使用的7.5cm FK 16型,不过口径改75毫米了

斯柯达75mm QF M. 1915或者奥匈帝国称之为7.5cm Gebirgskanone M 15型山炮
13倍身管,战斗重量613公斤,弹丸重量6.3公斤,初速365米/秒,最大射程6800米,高低射界+56度/-9度
可拆分成六部分
身管106公斤,防盾和配件86公斤,摇架98公斤,两个轮子95公斤,前部炮架110公斤,后部大架51公斤

施耐德Schneider-Danglis系列山炮

由希腊Panagiotis Danglis上校和施耐德一起共同开发设计的山炮
有多种口径和型号,施耐德旗下出品的是75毫米,型号有1906,1907和1908型等等,大同小异,
还有沙俄生产的76.2毫米的1909型
其中沙俄生产的使用76.2/191R毫米弹,行军重量1225公斤,战斗重量627公斤,高低射界-6度到28度,最大射程8550米,初速387米/秒
克虏伯75毫米/L14,1904型山炮
又称GebK,M.05型等等
战斗全重446公斤,
身管重量105公斤
爆破弹初速每秒199米,弹重5.1公斤,最大射程5千米
射角和射程关系:
at 100 m – 0度18分
at 500 m – 1度31分
at 1000 m – 3度12分
at 1500 m – 5度31分
at 2000 m – 7度32分
at 2500 m – 10度09分
at 3000 m – 13度09分
at 3500 m – 16度38分
at 4000 m – 20度42分
at 5000 m – 32度42分
高低射界是+ 15度/ - 10度,方向射界4度
看来射程超过三千多需要需要刨坑
火炮理论上分成4马驮运,其中炮管为一马,防盾和大架为一马,后座部分和摇架为一马,轮子等行动部分为一马
理论上弹药马驮2箱炮弹,每箱重52.3公斤,8发炮弹
这种山炮在国内有仿制生产,江南厂的沪造山炮就是这种类型的,山西和东北也生产过,性能规格有所差异


刨坑射击

M1897型75毫米野炮
75小姐1894年就完成原型,因为气压式复进机构中的气压维持困难,一直到96年才完成可靠耐用的液气复进驻退机构,1898年3月28日完成定型,这种火炮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分钟射速由原来的每分钟一到二发,提高到15发,可以像步枪那样的速度射击。
液气复进驻退机构也比克虏伯公司的液气驻退弹簧复进结构更紧凑。
身管超长达到36倍,精度非凡,不过重量也超重,达到1544公斤
高低射界-11度到+18度,方向射界是6度,早期型连周视型瞄准镜都不配备
配用榴弹时候最大射程8550米,使用榴散弹最大射程6800米,初速550米/秒,
法国生产了2万1千门左右,美国也引进专利大量生产,并安装到坦克上当主炮
施耐德M1912年型骑炮
口径75mm L/23.4
炮身重量289.5 kg
战斗全重960 kg
行军重量1550 kg
炮身长1.756 m
榴弹重 5.35 kg,初速572 m/s最大射程7500 米
榴散弹重7.25 kg ,内装12克子弹261枚,初速485 m/s ,最大射程6500 m
高低射界17度9分到-8度51分,方向射界9度
6马牵引

四一式山炮:
日本自打引进38式野炮后,大阪兵工厂就掌握了管退式火炮的生产工艺和设计要领,1908年根据陆军技术审查部的意思,照着克虏伯08型山炮的样子,研制生产出了新型山炮样炮,1911年完成定型,命名为41式山炮。

采用驻退复进机的41式山炮,射速由前身31式速射山炮每分钟1到3发增加到10发,后来改造使用定装弹后,射速增加到了20发/分

战斗状态全重539.6公斤,95式破甲榴弹量5.71公斤,初速每秒352.4米,原型射程6,300米,步兵炮型射程7,100米,高低射界-8度~+25度, 方向射界左3.5度,右2.5度, 横楔式炮拴,射速每分钟10发,最大射速可达20发/分,炮班人员11人.

41式山炮分解后由6匹马进行驮载,1到2匹马就可以拖曳.3发装弹药箱重31公斤,6发装弹药箱由马匹驮载。

山炮最初只用来装备驮马师团的山炮联队,九一八事变中,日军发现山炮也适宜做为步兵部队的直瞄火力,做为步兵炮给步兵联队使用,从1936年开始各步兵联队都配备4门这种步兵炮了,又称这种炮是联队炮,并从1936年开始恢复41式山炮的生产

这种火炮研制出来没多久,就以大正六年式名义出口给中国,到1919年以前共368门,是出口中国最多的日本火炮。
另外中国也仿制过这种山炮,有大件组装形式的,也有山西纯国产的,当然纯国产的那种,只能算气狗类的,而不是什么真铁,身管寿命只有几十发,威力上只能产生几十个破片

上图显示出此山炮强大的战场机动性,可以轻松的在玉米地上移动
[table=98%]


在中国实际运用中,不太适合用骡马驮载
俄国1902式76.2毫米野炮:
这种30倍径的野炮是鹅毛第一种现代复进后座装置的火炮,跟克虏伯型相比,大量采用廉价,比较容易生产的碳素钢,而不是合金钢,因此这种火炮比较笨重,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战斗重量1092公斤,整整多出1百公斤,行军重量为2380公斤,这个则要多出四百公斤了,不过这对于俄国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因为绝大部分作战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这种火炮老冯应该获得过上三位数


苏联M1902/30型野炮:
就像二十年代其它国家一样,老式单式炮架火炮在炮架上开槽,来增加仰角获得更远的射程,最大仰角由原来的17度增加到37度,从1927年到1930年设计,1931年开始生产,这种火炮分早期型和后期型,后期型安装了40倍径的炮管,最大射程达到13290米,后期型还给安装了橡胶轮胎,但不能高速牵引,L40型的重量也增加到1350公斤

抗战爆发后国府从苏联引进过一批,其中1938年3月11日签署的第二批合同中一共是160门,每门6580美元,同时引进16万发炮弹,每发炮弹价值13美元。不过这些火炮是先发货后签订合同的,到徐州会战爆发之时,国府这160门俄野已经编入战斗序列中,到武汉会战结束,这批俄野只剩下68门。国府后来还陆续接收过一百五十门左右的俄野

国府引进的M1902/30型,30倍径和40倍径的都有

到苏德战争爆发之时,苏毛拥有M1902型2066门,M1902/30型为2411门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当时鹅毛在产的新式师炮虽然是F-22型,但那是种重达1620的大家伙,比M1902更不适应中国的马力和道路情况,而1470公斤的F-22USV才刚刚投入生产,1200公斤的ZIS-3更是没影的事情,所以客观的说,M1902/30型不能算毛子搪塞国府的过时货M1902/30型后期型后部大架
M1902/30型早期型


M1902/30型后期型


花花楼主。补充一个国军抗战炮兵图集



莱茵金属公司出产的leIG18型75毫米步兵炮,进口过十几门
1932年生产二战德军主力步兵炮,生产过1万2千门
重四百公斤,最大射程3550米
身管11.2倍长,初速每秒210米
国军还进口过山炮型的,数量不详,炮管加长13倍,射程增加到5100米,重量减轻了25公斤,但仰角由70度减少到43度
这两种都能拆成十份,最大部件炮管重量是74.9公斤



荷兰生产的步兵炮H.I.H.7.5cm L13型步兵炮
Siderius公司产品,这是一家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荷兰的子公司
最大射程3700米,战斗重量367公斤
这种火炮可以在同一炮架上安装47毫米L30型炮管
从128淞沪抗战第五军首战,一直用到抗战最后一战——雪峰山之战,那场战役里77师用这种火炮发射了381发炮弹
这边叫哈依哈,总共引进过几十门,只装备中央军,当年88师也装备过一个营



博福斯1930型75毫米山炮,瑞典,荷兰,德国,土耳其,日本装备过
L20的管子,785公斤重,引进过72门

博福斯1934年型75毫米山炮,荷兰,比利时,德国,阿根廷,日本都装备过
L24的炮管,928公斤的全重,9300米的射程
在阿根廷这种火炮用到2005年,日本军使用的这种山炮参加共香港攻略和瓜达卡纳尔之战


意大利布雷达M1935型20毫米高射炮/Breda 20/65 Mod. 1935/Cannone-Mitragliera da 20/65 modello 35 (Breda)
使用20毫米138B型炮弹,和莱茵金属公司20毫米弹通用,1932年开始研制,35年开始装备,在芬兰国防军中一直使用到85年
进口过四五十门
战斗全重330公斤
身管长 1,870mm/65倍
仰角 -10度~+80度
方向射界 360度
射速 240发/分
初速 840m/秒
有効射程 1,500m(对飞机)
最大射程 5,500m(地上目标)
使用12发保弹板供弹

瑞士苏罗通S-5-100和S-5-106型20毫米高射炮
采用20×138B弹


山东八路在操作98式高射炮
98式20毫米高射炮:1932年6月陆军技术本部开始为新型高射炮研究各方意见,6月13日进行相关方案的审查,30日移交军需审查会决定,1933年9月14日陆密456号决定研究方针和战技指标:
野战防空和反坦克射击为主要任务
能有效对付飞行高度2000米以下的飞机
对驮载,汽车牵引,骡马牵引进行分析比对
要求初速900米/秒,重量带火炮前车的情况下450公斤,有后车的情况下750公斤,高低射界-5度~+85度,方向射界360度
主要结构为三角架式炮架,导气式自动机,弹鼓供弹,配备光学瞄准具。
具体开发由东京陆军兵工厂的铜金义一中佐为负责人,铜金中佐认为法国霍奇开斯机关炮是最合适的,新型机关炮以霍奇开斯为母型进行开发,1934年1月完成第一代样炮,当月开始进行进行为期6个月的各种测试以及由陆军步兵学校和陆军骑兵学校组织的测试。根据相关意见9月份制成第2轮样炮,到11月完成8门的生产用于各种测试,此时赋予新高炮名称为试制94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
1936年6月在步兵和骑兵学校测试进行,骑兵学校意见是需要提高1000米以上的射击精度,车载射击应当简易化,射击准备时间应该缩短,再次修改时候可以适当缩短平射能力,另一方步兵学校也提出过没必要开发平射炮架。8月在陆军野战炮兵学校进行测试,认为1000米以内比较可靠,反坦克作战精度也十分满意,考虑到野战兵器频繁作战的需求,应考虑车载射击的必要性,为此原来以驮载为主的设计需要大幅度修改。11月进行了在汽车上的搭载和射击试验,12月骑兵学校也进行了相关才是,认为采用履带式自行高炮更适合伴随骑兵作战,此时高射炮的名称改为试制97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同一事情还在东北北方进行了冬季低温状态下试验,得出需要部分零部件加强结构强度,以提高步兵使用的可靠性,和骑兵使用式的机动性,并提出作战地域将是机械化战场的可能性。
1938年结合多年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各个零部件进行了强化,初速增大,配用曳光榴弹,用弹匣取代弹鼓,简化了战斗转换准备,取消了单发射击的多功能。
同期研制出了履带式自行高炮,交付明野陆军飞行学校进行试验。10月驮载型交付陆军防空学校进行试验(1944年驮载型项目被取消)。1939年正式定型,命名为98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
重量373公斤,仰角-5度~+85度,方向射界360度。理论射速300发/分,战斗射速120发/分,初速950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最大射高3500米,20发弹夹供弹。采用2匹马拖曳,带火炮前车,基本型属于骡马牵引型,共生产大约2600门。配备94式一米测距仪

厄利孔MCS,20毫米L70型高射炮,使用20×110弹


这个应该是麦德森M1935型20×120毫米型高射炮


莱茵金属公司2 cm Flak 30型高射炮,1934年开始生产的,上图为南京战役,中国军引进过大约一百门,在当时算先进的高射炮
后来日本仿冒了这种高射炮的炮架,用到了自己的二式高射炮上
FLAK 2 cm FLAK 30
身管长度: 2.3 m
方向射界: 360 degrees
行军重量: 770 kg
战斗重量: 450 kg
理论射速: 280 /分
战斗射速: 120 /分
初速HE弹: 900 m/sec.
初速AP弹: 830 m/sec.
最大射程: 4,800 m
最大射高: 3,700 meters
采用20发弹匣供弹


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
装备过荷兰东印度部队,瑞典,阿根廷,芬兰,希腊,匈牙利,伊朗和泰国
日本参照缴获的这种高射炮进行仿制,1943年完成设计,1944年开始生产,一共生产了70门。该炮设计巧妙,虽然比日式88式重了一吨多,但行军状态很容易迅速转换成战斗状态的,另外该车因为结构强度比较大,行军时速可以达到45公里,4式高射炮炮身也被用于四式,五式坦克的主炮以及自行反坦克炮的主炮。88是高射炮战斗全重3355公斤,最大射程17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高低射界0~+85度,初速850米/秒,
还被用于四式和五式坦克的主炮
3-K/M1931年型76.2毫米高射炮
55倍的管子,战斗全重3750公斤,行军重量4970公斤,最大射高在9250米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总产量达到五千门,苏德战争爆发时候有3821门,其中出口到中国有20门,
中方称为76公厘1931式高射炮,单价20000美元,总价400000美元,中方资料另有备用炮膛40副,单价1500美元,总价60000美元,苏方资料中缺



输送途中被日本军缴获的

上图为M1A1型山炮空降型,轮子与山炮型明显不同

上图为M1A1型山炮型

上图为M1A1型榴弹炮型,注意大架的不同

1927年8月编入美军中,因为差钱,一直到1940年才造了91门,41年生产了188门,42年生产了1280门,到1944年停产一共生产了4939门,另外还生产了349门榴弹炮型
出口给英国826门山炮型,出口给中国637门山炮型和125门榴弹炮型,另有60门出口给法国,60门出口到拉美。
山炮型/M1型的放列重量是576公斤,行军重量是645公斤,最大仰角是45度,方向射界6度,可以拆卸成六部分驮载,最轻部件73公斤,最大部件107公斤,当然这个只能是美国骡子或者东洋马才能驮得动,在中国军中还是牵引机动比较靠谱。跟M8型/空降型最大差别就是采用了木制轮子。
15.9倍长度的炮管能提供8925米的最大射程。

榴弹炮型采用M3型开式大架,方向射界增加到45度,仰角增加到50度,采用橡胶轮胎,防盾,当然重量也增加到1009公斤,火炮射击时候的稳定性有了大幅度增加,命中率相应也大大提高了,该型炮不能野战分解


94式山炮:
随着30年代法国火炮技术的引进,日本开始自行研制新型山炮,新山炮利用了当时引进的一些标准技术,比如单肉自紧身管,开式炮架,新炮在分解方面更注重了人机功效,拆装更方便,全炮可以拆装成11部分。

新的开式炮架,解决了过去41式山炮最大射程/最大仰角状态不安定性,同样采用这种炮架后方向射界大大的增加了。

新炮比41式山炮射程增加一公里,但总重量没有增加,这主要得益于采用单肉自紧身管工艺,
94式炮管长1560毫米,21倍口径,重94公斤
采用烧嵌式身管的41式,身管长1300毫米,17.3倍口径,重100公斤
抗战中国军没用过94式山炮,不过战后有大量使用。
这种山炮跟美国山炮比起来,射程只少六百米,但重量536公斤,比美国山炮轻40公斤。
从勤务操作性上看,这炮能拆成11部分,比美国山炮6部分肯定更适合马驮或者人驮,而且最大部件炮管94公斤对107公斤
方向射界25度,这点具有压倒优势,能对付坦克之类的移动目标。
还有防盾,可以当步兵炮使用
现代长程反后座原理其实是德国人豪森内发明的,不过法国人在1894年购买了这项专利技术,并在1897年抢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现代反后座装置的火炮,不过法国人很保密,德国克虏伯公司到1902年才研制出同类火炮7.7 cm FK 96 nA型野炮,并在此基础上搞出一大堆各种变形出口型
其中1904年11月日本陆军花了400万日元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400门完成品和400门份的组装件,因样炮于1905年(明治38年)抵达日本,故称为38式野炮,后1907年进行了专利生产,总共生产了大约三千门出头。

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不少这种火炮,并在抗战结束后缴获了很多。
抗战爆发前中央军的六百门野山炮中,三八式占了72门

三八式75山炮采用液压+弹簧后座系统,单式炮架,6匹马进行牵引,短距离内3匹马也能进行移动

身管长度2,286毫米/31倍口径, 俯仰角-8度~+16.5度(38改为43度),初速510m/s, 最大射程8,350m(38改为11500公斤),战斗重量947公斤(38改为1135公斤),另有一辆六百公斤的火炮前车
横楔式炮闩.后坐长度1,200毫米,方向射界左右各3.5度,最大射速20发/分. 九四式榴弾,九〇式榴弾,十年式榴弾:九〇式尖鋭弾,榴弾乙:九〇式鋼製銑榴弾,十年式鋼製銑榴弾,八九式鋼製銑榴弾,九五式破甲榴弾,榴弾甲:三八式榴霞弾,九〇式榴霞弾,九〇式焼夷弾,九〇式照明弾,九〇式発煙弾.

三八式炮弹最初采用分装弹,从第一千门开始采用定装弹,并部分改造了之前的产品


三八式野炮的尾部,注意那种大架,严重限制仰角
1918年前日本出售给中国的军火
331门31式速射炮
258门38式野炮
14门31式山炮
368门41式山炮
12门38式12榴
8门38式15榴

大清也在1909年进口了60门克式野炮
是克虏伯M1903的29倍型,比三八式短点
炮身重量320公斤,战斗重量是900公斤型的,比三八式轻点,火炮前车重量是600公斤,行军重量1500公斤,高低射界-10度到+16度,方向射界3.3度,火炮前车装弹32发,专用弹药车56发,专用弹药车全重1.5吨,进口炮弹中含榴散弹(6公斤的弹丸内含有330颗9克重的子弹)
意大利的Da 75/27 modello06型75野炮也是克虏伯M1903年型的翻版,中国军也有不少的装备
当然抗战时期,中国军也使用7.7cm FK 96 nA型,这边也照例称之为克式野炮
但口径为77毫米,战斗重量1020公斤,最大射速每分钟10发,高低射界:-12°56′~+15°8′
方向射界7度15秒,最大射程8400米


一战转入堑壕战后,原来以机动性见长的7.7cm FK-96nA型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这时候机动性变得不太重要,射程更重要了,德军在原有基础上,搞了个带空心大架以提高仰角,进而增加射程,这个思路后来被三八式野炮所继承。新野炮名称叫7.7cm FK 16。
重量增加到了1318公斤,身管长度为35倍口径,射程增加到了10700米
中国在抗战中也有使用,照例还是叫克式野炮
上图为二战期间使用的7.5cm FK 16型,不过口径改75毫米了

斯柯达75mm QF M. 1915或者奥匈帝国称之为7.5cm Gebirgskanone M 15型山炮
13倍身管,战斗重量613公斤,弹丸重量6.3公斤,初速365米/秒,最大射程6800米,高低射界+56度/-9度
可拆分成六部分
身管106公斤,防盾和配件86公斤,摇架98公斤,两个轮子95公斤,前部炮架110公斤,后部大架51公斤

施耐德Schneider-Danglis系列山炮

由希腊Panagiotis Danglis上校和施耐德一起共同开发设计的山炮
有多种口径和型号,施耐德旗下出品的是75毫米,型号有1906,1907和1908型等等,大同小异,
还有沙俄生产的76.2毫米的1909型
其中沙俄生产的使用76.2/191R毫米弹,行军重量1225公斤,战斗重量627公斤,高低射界-6度到28度,最大射程8550米,初速387米/秒
克虏伯75毫米/L14,1904型山炮
又称GebK,M.05型等等
战斗全重446公斤,
身管重量105公斤
爆破弹初速每秒199米,弹重5.1公斤,最大射程5千米
射角和射程关系:
at 100 m – 0度18分
at 500 m – 1度31分
at 1000 m – 3度12分
at 1500 m – 5度31分
at 2000 m – 7度32分
at 2500 m – 10度09分
at 3000 m – 13度09分
at 3500 m – 16度38分
at 4000 m – 20度42分
at 5000 m – 32度42分
高低射界是+ 15度/ - 10度,方向射界4度
看来射程超过三千多需要需要刨坑
火炮理论上分成4马驮运,其中炮管为一马,防盾和大架为一马,后座部分和摇架为一马,轮子等行动部分为一马
理论上弹药马驮2箱炮弹,每箱重52.3公斤,8发炮弹
这种山炮在国内有仿制生产,江南厂的沪造山炮就是这种类型的,山西和东北也生产过,性能规格有所差异


刨坑射击

M1897型75毫米野炮
75小姐1894年就完成原型,因为气压式复进机构中的气压维持困难,一直到96年才完成可靠耐用的液气复进驻退机构,1898年3月28日完成定型,这种火炮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分钟射速由原来的每分钟一到二发,提高到15发,可以像步枪那样的速度射击。
液气复进驻退机构也比克虏伯公司的液气驻退弹簧复进结构更紧凑。
身管超长达到36倍,精度非凡,不过重量也超重,达到1544公斤
高低射界-11度到+18度,方向射界是6度,早期型连周视型瞄准镜都不配备
配用榴弹时候最大射程8550米,使用榴散弹最大射程6800米,初速550米/秒,
法国生产了2万1千门左右,美国也引进专利大量生产,并安装到坦克上当主炮
施耐德M1912年型骑炮
口径75mm L/23.4
炮身重量289.5 kg
战斗全重960 kg
行军重量1550 kg
炮身长1.756 m
榴弹重 5.35 kg,初速572 m/s最大射程7500 米
榴散弹重7.25 kg ,内装12克子弹261枚,初速485 m/s ,最大射程6500 m
高低射界17度9分到-8度51分,方向射界9度
6马牵引

四一式山炮:
日本自打引进38式野炮后,大阪兵工厂就掌握了管退式火炮的生产工艺和设计要领,1908年根据陆军技术审查部的意思,照着克虏伯08型山炮的样子,研制生产出了新型山炮样炮,1911年完成定型,命名为41式山炮。

采用驻退复进机的41式山炮,射速由前身31式速射山炮每分钟1到3发增加到10发,后来改造使用定装弹后,射速增加到了20发/分

战斗状态全重539.6公斤,95式破甲榴弹量5.71公斤,初速每秒352.4米,原型射程6,300米,步兵炮型射程7,100米,高低射界-8度~+25度, 方向射界左3.5度,右2.5度, 横楔式炮拴,射速每分钟10发,最大射速可达20发/分,炮班人员11人.

41式山炮分解后由6匹马进行驮载,1到2匹马就可以拖曳.3发装弹药箱重31公斤,6发装弹药箱由马匹驮载。

山炮最初只用来装备驮马师团的山炮联队,九一八事变中,日军发现山炮也适宜做为步兵部队的直瞄火力,做为步兵炮给步兵联队使用,从1936年开始各步兵联队都配备4门这种步兵炮了,又称这种炮是联队炮,并从1936年开始恢复41式山炮的生产

这种火炮研制出来没多久,就以大正六年式名义出口给中国,到1919年以前共368门,是出口中国最多的日本火炮。
另外中国也仿制过这种山炮,有大件组装形式的,也有山西纯国产的,当然纯国产的那种,只能算气狗类的,而不是什么真铁,身管寿命只有几十发,威力上只能产生几十个破片

上图显示出此山炮强大的战场机动性,可以轻松的在玉米地上移动
[table=98%]


在中国实际运用中,不太适合用骡马驮载
俄国1902式76.2毫米野炮:
这种30倍径的野炮是鹅毛第一种现代复进后座装置的火炮,跟克虏伯型相比,大量采用廉价,比较容易生产的碳素钢,而不是合金钢,因此这种火炮比较笨重,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战斗重量1092公斤,整整多出1百公斤,行军重量为2380公斤,这个则要多出四百公斤了,不过这对于俄国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因为绝大部分作战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这种火炮老冯应该获得过上三位数


苏联M1902/30型野炮:
就像二十年代其它国家一样,老式单式炮架火炮在炮架上开槽,来增加仰角获得更远的射程,最大仰角由原来的17度增加到37度,从1927年到1930年设计,1931年开始生产,这种火炮分早期型和后期型,后期型安装了40倍径的炮管,最大射程达到13290米,后期型还给安装了橡胶轮胎,但不能高速牵引,L40型的重量也增加到1350公斤

抗战爆发后国府从苏联引进过一批,其中1938年3月11日签署的第二批合同中一共是160门,每门6580美元,同时引进16万发炮弹,每发炮弹价值13美元。不过这些火炮是先发货后签订合同的,到徐州会战爆发之时,国府这160门俄野已经编入战斗序列中,到武汉会战结束,这批俄野只剩下68门。国府后来还陆续接收过一百五十门左右的俄野

国府引进的M1902/30型,30倍径和40倍径的都有

到苏德战争爆发之时,苏毛拥有M1902型2066门,M1902/30型为2411门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当时鹅毛在产的新式师炮虽然是F-22型,但那是种重达1620的大家伙,比M1902更不适应中国的马力和道路情况,而1470公斤的F-22USV才刚刚投入生产,1200公斤的ZIS-3更是没影的事情,所以客观的说,M1902/30型不能算毛子搪塞国府的过时货M1902/30型后期型后部大架
M1902/30型早期型


M1902/30型后期型


[table]
[tr][td]



[table]
[tr][td]
给楼主补充几张炮兵图集
片面求大求全,对迫在眉睫的战争没有准备
常凯申会搞工业?我呸
图片看抗战国军炮兵
我还是那个看法,国民政府最后连德式钢盔和德式饭盒都没有发放每个士兵手上,不过也好歹组建了几个 ...
制式装备,牛吧
我还是那个看法,国民政府最后连德式钢盔和德式饭盒都没有发放每个士兵手上,不过也好歹组建了几个 ...
制式装备,牛吧
blood21 发表于 2014-12-26 15:40
呵呵,平时常备军10万,战时3倍,就以这个标准来准备军备:-(
我也想说这个呢!连剿共都不止百万兵,抗日却只需要30万人,这是逗人玩呢?还是逗人玩呢?
没看到建设,只有计划!我等你(二)。
casinoking 发表于 2014-12-31 21:13
花花楼主。补充一个国军抗战炮兵图集
万国造啊,阎老西自产大炮也就这点伪劣水平了,只有手榴弹造得还算不错。炮党如今连二战时期的潜艇还要学习建造的,老传统,改不掉,应该是要带到墓地里去了。
918后,蒋介石的军工建设还不如北洋军阀时期,很多东西只是纸上的,空军更惨,宋美龄拿政府每年买飞机的拨款存在银行吃利息,如果不存在银行吃利息,77事变时,中国至少有1500多架飞机,是真实飞机数量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