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伙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07:40
核心提示:据方济各会修士卡皮尼所述,“他们吃所有能吃的东西,他们吃狗、狼、狐狸和马,迫不得已时,他们还会吃人肉以及马的胎衣 我甚至看见过他们吃虱子,他们说, 既然它叮咬我的儿子,吸我儿子的血,我为什么不能吃它们? 我还看见他们吃老鼠。”

本文摘自《蒙古帝国》,作者:易强,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蒙古大军以“十户”为标准,规定所需携带的食物和炊具。比如,在入侵花剌子模帝国期间(1219 1222年),蒙古大军每“十户”配备的给养物品是:三条或三条半干羊肉,以及一口大铁锅。
毫无疑问,仅凭这些给养是无法满足士兵需要的。要理解蒙古大军的后勤问题,还必须考虑其远征作战的特点,即远征的不仅仅是蒙古大军,还包括军中将士的家眷,以及他们牧养的马、羊等牲畜。
比如,旭烈兀率军西征时(1253年),总共带了15万兵马。而据美国历史学家史密斯估计,每名将士大概有5至6名家眷,于是,随军出征的家眷达75万至90万之众。每家又估计牧有100只羊(或100只羊当量的其他牲畜)和10匹马。羊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而马则或是战马或是运输工具。如果以每匹马相当于5只羊计算,随军出征的羊的数量为2250万只。
毫无疑问,如此庞大的行军队伍,必然会影响行进速度。比如,小羊羔每天只能走5到6公里路程。因此,在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大军必然会加速先行,家眷及牲畜则只能慢慢尾随。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干粮,维持生命和战斗力,蒙古兵必然会频频抢劫。
按照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的说法,蒙古统治者之所以不让士兵配备足够给养,是因为“狮子只要不饿,根本不去猎取、袭击野兽”,“吃得太饱的狗不猎野兽”,“饿着你的狗,它才跟你走。”正因为他们欣赏这种哲学,如赵珙《蒙鞑备录》所言:“(蒙古人)凡攻大城,先击小郡,掠其人民以供驱使 每一骑兵,必欲掠十人。”
当然,劫掠平民以保证自己的给养,并非只是蒙古军队奉行的哲学。比如,依照辽国的兵制,辽兵都不配发干粮,但每名辽兵都配有一名“打草谷家丁”,他的职责就是“四出抄掠以供之(指辽兵)”。
据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恩格斯考证,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马其顿远征军通常会以“结盟”的方式保证给养,否则也会行劫掠之事,“那些没有在马其顿军队到来前就投降的地区被认为是敌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确保军队的粮食供应。”
而蒙古军队需要的不仅是粮食,还包括牧场。如果有哪个地区拒绝臣服,蒙古军会将它夷为平地,使其变成一片牧场。即便选择了臣服,这个地区的良田也经常会被“改造”成为牧场。
蒙古人的膳食结构很简单。据方济各会修士卡皮尼所述,“他们吃所有能吃的东西,他们吃狗、狼、狐狸和马,迫不得已时,他们还会吃人肉以及马的胎衣 我甚至看见过他们吃虱子,他们说, 既然它叮咬我的儿子,吸我儿子的血,我为什么不能吃它们? 我还看见他们吃老鼠。”
乳制品是蒙古人的主食。一匹母马每天能产2.25至2.5夸脱马奶,而每个蒙古骑兵配备了5到6匹马。南宋赵珙所撰蒙鞑备录》如此写道,“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出入止饮马乳,或宰羊为粮。”现代营养学已经充分证明,马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和卡路里,能够保证蒙古兵获得足够的营养。
正因为“吃所有能吃的东西”,恶劣的战争环境不再“恶劣”。根据曾在公元1253年访问蒙古帝国的方济各会修士卢布鲁克的说法,战马死于沙场之后,蒙古士兵能迅速分割其尸体,把马肉进行腌制,或者做成干肉,或者做成香肠,或者当时食用,或者熏制后留待日后食用。
如果没有马奶和水可以饮用,蒙古士兵会饮马血。现代科学表明,即便是流失体内三分之一的血,也不会危及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每匹马能提供14品脱的血,大约含有2184千卡热量。当然,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实际上,无水渴极之时,汉人骑兵也会刺马饮血。
除了自身携带以及抢劫而来的粮食,蒙古士兵还会通过猎捕获得食物。“如出征于中国,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1]对喜好围猎的蒙古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很难具体了解蒙古军的医疗组织情况。依常理推断,萨满巫师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萨满都有比较高深的医疗知识。另外,既然天下巧匠都会被蒙古统治者征用,没有理由医生不会被征用,因为医生和巧匠一样,都能提升或者保持蒙古大军的战斗力。http://www.360doc.cn/article/526668_253183530.html核心提示:据方济各会修士卡皮尼所述,“他们吃所有能吃的东西,他们吃狗、狼、狐狸和马,迫不得已时,他们还会吃人肉以及马的胎衣 我甚至看见过他们吃虱子,他们说, 既然它叮咬我的儿子,吸我儿子的血,我为什么不能吃它们? 我还看见他们吃老鼠。”

本文摘自《蒙古帝国》,作者:易强,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蒙古大军以“十户”为标准,规定所需携带的食物和炊具。比如,在入侵花剌子模帝国期间(1219 1222年),蒙古大军每“十户”配备的给养物品是:三条或三条半干羊肉,以及一口大铁锅。
毫无疑问,仅凭这些给养是无法满足士兵需要的。要理解蒙古大军的后勤问题,还必须考虑其远征作战的特点,即远征的不仅仅是蒙古大军,还包括军中将士的家眷,以及他们牧养的马、羊等牲畜。
比如,旭烈兀率军西征时(1253年),总共带了15万兵马。而据美国历史学家史密斯估计,每名将士大概有5至6名家眷,于是,随军出征的家眷达75万至90万之众。每家又估计牧有100只羊(或100只羊当量的其他牲畜)和10匹马。羊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而马则或是战马或是运输工具。如果以每匹马相当于5只羊计算,随军出征的羊的数量为2250万只。
毫无疑问,如此庞大的行军队伍,必然会影响行进速度。比如,小羊羔每天只能走5到6公里路程。因此,在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大军必然会加速先行,家眷及牲畜则只能慢慢尾随。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干粮,维持生命和战斗力,蒙古兵必然会频频抢劫。
按照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的说法,蒙古统治者之所以不让士兵配备足够给养,是因为“狮子只要不饿,根本不去猎取、袭击野兽”,“吃得太饱的狗不猎野兽”,“饿着你的狗,它才跟你走。”正因为他们欣赏这种哲学,如赵珙《蒙鞑备录》所言:“(蒙古人)凡攻大城,先击小郡,掠其人民以供驱使 每一骑兵,必欲掠十人。”
当然,劫掠平民以保证自己的给养,并非只是蒙古军队奉行的哲学。比如,依照辽国的兵制,辽兵都不配发干粮,但每名辽兵都配有一名“打草谷家丁”,他的职责就是“四出抄掠以供之(指辽兵)”。
据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恩格斯考证,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马其顿远征军通常会以“结盟”的方式保证给养,否则也会行劫掠之事,“那些没有在马其顿军队到来前就投降的地区被认为是敌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确保军队的粮食供应。”
而蒙古军队需要的不仅是粮食,还包括牧场。如果有哪个地区拒绝臣服,蒙古军会将它夷为平地,使其变成一片牧场。即便选择了臣服,这个地区的良田也经常会被“改造”成为牧场。
蒙古人的膳食结构很简单。据方济各会修士卡皮尼所述,“他们吃所有能吃的东西,他们吃狗、狼、狐狸和马,迫不得已时,他们还会吃人肉以及马的胎衣 我甚至看见过他们吃虱子,他们说, 既然它叮咬我的儿子,吸我儿子的血,我为什么不能吃它们? 我还看见他们吃老鼠。”
乳制品是蒙古人的主食。一匹母马每天能产2.25至2.5夸脱马奶,而每个蒙古骑兵配备了5到6匹马。南宋赵珙所撰蒙鞑备录》如此写道,“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出入止饮马乳,或宰羊为粮。”现代营养学已经充分证明,马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和卡路里,能够保证蒙古兵获得足够的营养。
正因为“吃所有能吃的东西”,恶劣的战争环境不再“恶劣”。根据曾在公元1253年访问蒙古帝国的方济各会修士卢布鲁克的说法,战马死于沙场之后,蒙古士兵能迅速分割其尸体,把马肉进行腌制,或者做成干肉,或者做成香肠,或者当时食用,或者熏制后留待日后食用。
如果没有马奶和水可以饮用,蒙古士兵会饮马血。现代科学表明,即便是流失体内三分之一的血,也不会危及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每匹马能提供14品脱的血,大约含有2184千卡热量。当然,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实际上,无水渴极之时,汉人骑兵也会刺马饮血。
除了自身携带以及抢劫而来的粮食,蒙古士兵还会通过猎捕获得食物。“如出征于中国,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1]对喜好围猎的蒙古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很难具体了解蒙古军的医疗组织情况。依常理推断,萨满巫师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萨满都有比较高深的医疗知识。另外,既然天下巧匠都会被蒙古统治者征用,没有理由医生不会被征用,因为医生和巧匠一样,都能提升或者保持蒙古大军的战斗力。http://www.360doc.cn/article/526668_253183530.html
正常,环境恶劣,这都不肯吃就只能吃沙土了。看到过一种,把肉块压在马鞍下,做上面压着压着就能吃了
甭管怎么说,蒙古大军的伙食比大宋的强得多。
楼上那个马鞍肉应该很好吃!
通篇的神论啊
heiddu 发表于 2014-12-7 15:09
正常,环境恶劣,这都不肯吃就只能吃沙土了。看到过一种,把肉块压在马鞍下,做上面压着压着就能吃了
就是有名的西餐“鞑靼肉馅”的来历。不过吃那个要慎重,寄生虫啊。
我有时候也在想,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吃啥?
估计总战斗兵员可能没有15万那么多,但后勤人数一定不少,有些甚至是家眷偕行。牛羊更是成群。
heiddu 发表于 2014-12-7 15:09
正常,环境恶劣,这都不肯吃就只能吃沙土了。看到过一种,把肉块压在马鞍下,做上面压着压着就能吃了
那个是匈人,不是蒙古人
littlekitty 发表于 2014-12-7 21:33
我有时候也在想,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吃啥?
估计总战斗兵员可能没有15万那么多,但后勤人数一定不少,有些 ...
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吃什么,西征就吃什么,西征途径很多富庶地区,后勤可比草原强多了,游牧民族就这点优势,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哪里都能定居,尤其是蒙古人这种超级BUG
CCTV当年科普过部分蒙古大军的干粮以肉干居多,加盐加水变成肉汤类似羊肉泡馍
15万大军,90万家属随行?这是李闯的军,还是成吉思汗的军?

再说了,蒙古那时候有那么多人吗?草原还不给腾空了。

欧洲人大肆改良之后端上餐桌,叫steak tartare,鞑靼牛排,实际就是生牛肉饼加调料再打个蛋
行走江湖甲 发表于 2014-12-8 12:26
欧洲人大肆改良之后端上餐桌,叫steak tartare,鞑靼牛排,实际就是生牛肉饼加调料再打个蛋


这就是中国肉饼啊,蒙古人西征带过去的做法,我小时候外婆就这样做给我吃过
没有千户长郭侃,怎么攻城啊?没有巴图鲁大元帅张弘范,江南水战焉能得胜?蒙古大军所向披靡,所得在人,丘处机都可用,耶律楚材,大哉乾元。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4-12-8 11:50
15万大军,90万家属随行?这是李闯的军,还是成吉思汗的军?

再说了,蒙古那时候有那么多人吗?草原还不 ...
15万里包括了部分家眷还差不多,近百万人大迁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么庞大的一支队伍,士兵却是少数,防御力太差了,移动太慢,后勤更难解决
何流 发表于 2014-12-8 10:51
CCTV当年科普过部分蒙古大军的干粮以肉干居多,加盐加水变成肉汤类似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需要大量的小麦面粉 做成干饼子 吃的时候再掰碎了泡在汤里。蒙古军经常就在马上吃饭喝水 保持行进速度,我看还是馕更可靠一些。
康斯坦丁诺维奇 发表于 2014-12-9 08:54
羊肉泡馍需要大量的小麦面粉 做成干饼子 吃的时候再掰碎了泡在汤里。蒙古军经常就在马上吃饭喝水 保持行 ...
当时的解释是战时喝马奶吃肉干

平时在外就煮肉汤糊糊喝
15万大军,90万家属随行?这是李闯的军,还是成吉思汗的军?

再说了,蒙古那时候有那么多人吗?草原还不 ...
看到这段就喷了,哪个历史学者?怎么考证的?
何流 发表于 2014-12-9 09:17
当时的解释是战时喝马奶吃肉干

平时在外就煮肉汤糊糊喝
自古千里不运粮 草原并非小麦产地 从内地遥远地运输小麦给蒙古大规模骑兵 骑兵们也得专门搞马车运着粮食  我看挺困难。。。。
康斯坦丁诺维奇 发表于 2014-12-10 09:48
自古千里不运粮 草原并非小麦产地 从内地遥远地运输小麦给蒙古大规模骑兵 骑兵们也得专门搞马车运着粮食  ...
蒙古军主要是就粮于敌或者利用当地带路党

自己一般除了马群羊群就带点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