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留在云南的蒙古大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54:52
<strong>云南通海县的蒙古人<br/><br/></strong><span class="f14">蒙古族,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驰骋于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但走进云南有5300多蒙古族人聚居的通海县兴蒙乡,看到的却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这里群山环抱,杞麓湖碧波涟漪,湖畔阡陌纵横,稻花飘香,青松翠竹掩映着村落;蒙古族人民捕鱼、耕作,俨然南方的世居民族。没有奔驰的骏马,也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是什么原因使这支蒙古人远离了他们的故乡,来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呢? <br/>  公元1253年,一支由成吉思汗孙忽必烈率领的10万蒙古大军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跃马挥戈,横跨20多个纬度,乘革囊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进入了山高水险的云南高原。多民族的云南从此打破了唐宋以来南诏、大理割据一方的局面,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行省。1381年,即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后的第13年,30万明军进军云南,结束了元朝在云南128年的统治。驻守云南的大部分元军将士被迫落籍云南。他们希望回到北方,无奈山高水险,明军大军压境,阻断了北归的道路,他们被迫滞留在全省各地。其间不断发生迁移,结果越分越散,大多数逐渐融合到其它民族中去了。只有当年元朝统治云南的军事重镇——曲陀关都元帅府南去30里的通海蒙古族一直聚群而居,并保存了蒙古族的特征。700年过去了,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又经历了多少次改朝换代的沧桑沉浮,这支曾经震撼世界的草原民族的后裔,在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南方民族文化体系中生存了下来。 <br/>  通海县兴蒙乡的蒙古族历史上一直称自己是元朝镇守曲陀关的旃檀元帅的后人。人们一代代传述着各种有关祖先的传说,其中有“仙人桥”、“金香炉”、“马刨井”等,说曲陀关下有眼井名叫马刨井:当年忽必烈带领大军来到这里,人困马乏,忽必烈的战马扬起双蹄刨出了一眼井。从此,这眼井水清冽甘甜,长流不息。老人们讲起忽必烈、阿喇帖木耳、旃檀以及元朝遗迹来更是津津乐道。至于碑中所述其蒙古籍在当地比比皆是,立于清嘉庆十一年的《敕授宣慰司总管始祖公讳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旃》墓志记载:“吾家籍原蒙古,随大元入中国。”立于道光二十四年的《明清故赵氏门中历代先远昭穆考妣神主之墓》志云:“吾家系蒙古籍,自蒙古入滇,居河西下渔村住,世远年久矣。” <br/>  逝者如斯,这支从元代开始在云南书写自己历史的民族,在失去自己传统的文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之后,他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700年来,大漠的风尘已经变为亚热带低纬度的湿热空气,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也为峰峦绵延的高原所代替;游牧民族自由放达的生活转眼间被南方农耕民族的土地所局限。况且,昨日的统治者,为赋税所供养,今天却耕田种地交纳赋税,供养新的统治者。这无论是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在社会地位方面都把他们置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然而,他们生存下来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存潜力是极大的。他们结束了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涯,加入了南方农耕民族的行列,开始了农耕生活的辛劳。他们面水背山而居,以捕鱼为生,在艰难的生活境遇中绵延下来。不知何时,湖水退下去了,他们又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完成了由游牧向定居农耕生活的转折。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民族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既承接了久远的传统,又吸收了周围的汉、彝等民族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文化。 <br/>  700多年过去了,这些远离了大草原的蒙古人,与他们远方的同胞已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牢牢记住了他们的祖籍在蒙古草原,他们的祖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76年,当第一批内蒙的学者到这里调查时,人们惊异地发现目不识丁的老人们居然能那样清晰地讲述几百年前元朝的历史、元朝的先人以及元朝的遗迹,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令人潸然泪下。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统治中国的历史只是短暂的瞬间,对于蒙古族本土的人们说来,之后经历的社会变迁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对于被这段历史抛到遥远的异土他乡的人们来说这段历史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段历史是他们生活的重大转折,各种碑文都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因此,无论他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异民族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文化传统怎样地更新和发展,都有一个根本的中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祖先的追思和对故土深深的怀恋之情。 </spa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0 16:44:00编辑过]
<strong>云南通海县的蒙古人<br/><br/></strong><span class="f14">蒙古族,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驰骋于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但走进云南有5300多蒙古族人聚居的通海县兴蒙乡,看到的却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这里群山环抱,杞麓湖碧波涟漪,湖畔阡陌纵横,稻花飘香,青松翠竹掩映着村落;蒙古族人民捕鱼、耕作,俨然南方的世居民族。没有奔驰的骏马,也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是什么原因使这支蒙古人远离了他们的故乡,来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呢? <br/>  公元1253年,一支由成吉思汗孙忽必烈率领的10万蒙古大军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跃马挥戈,横跨20多个纬度,乘革囊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进入了山高水险的云南高原。多民族的云南从此打破了唐宋以来南诏、大理割据一方的局面,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行省。1381年,即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后的第13年,30万明军进军云南,结束了元朝在云南128年的统治。驻守云南的大部分元军将士被迫落籍云南。他们希望回到北方,无奈山高水险,明军大军压境,阻断了北归的道路,他们被迫滞留在全省各地。其间不断发生迁移,结果越分越散,大多数逐渐融合到其它民族中去了。只有当年元朝统治云南的军事重镇——曲陀关都元帅府南去30里的通海蒙古族一直聚群而居,并保存了蒙古族的特征。700年过去了,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又经历了多少次改朝换代的沧桑沉浮,这支曾经震撼世界的草原民族的后裔,在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南方民族文化体系中生存了下来。 <br/>  通海县兴蒙乡的蒙古族历史上一直称自己是元朝镇守曲陀关的旃檀元帅的后人。人们一代代传述着各种有关祖先的传说,其中有“仙人桥”、“金香炉”、“马刨井”等,说曲陀关下有眼井名叫马刨井:当年忽必烈带领大军来到这里,人困马乏,忽必烈的战马扬起双蹄刨出了一眼井。从此,这眼井水清冽甘甜,长流不息。老人们讲起忽必烈、阿喇帖木耳、旃檀以及元朝遗迹来更是津津乐道。至于碑中所述其蒙古籍在当地比比皆是,立于清嘉庆十一年的《敕授宣慰司总管始祖公讳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旃》墓志记载:“吾家籍原蒙古,随大元入中国。”立于道光二十四年的《明清故赵氏门中历代先远昭穆考妣神主之墓》志云:“吾家系蒙古籍,自蒙古入滇,居河西下渔村住,世远年久矣。” <br/>  逝者如斯,这支从元代开始在云南书写自己历史的民族,在失去自己传统的文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之后,他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700年来,大漠的风尘已经变为亚热带低纬度的湿热空气,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也为峰峦绵延的高原所代替;游牧民族自由放达的生活转眼间被南方农耕民族的土地所局限。况且,昨日的统治者,为赋税所供养,今天却耕田种地交纳赋税,供养新的统治者。这无论是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在社会地位方面都把他们置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然而,他们生存下来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存潜力是极大的。他们结束了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涯,加入了南方农耕民族的行列,开始了农耕生活的辛劳。他们面水背山而居,以捕鱼为生,在艰难的生活境遇中绵延下来。不知何时,湖水退下去了,他们又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完成了由游牧向定居农耕生活的转折。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民族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既承接了久远的传统,又吸收了周围的汉、彝等民族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文化。 <br/>  700多年过去了,这些远离了大草原的蒙古人,与他们远方的同胞已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牢牢记住了他们的祖籍在蒙古草原,他们的祖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76年,当第一批内蒙的学者到这里调查时,人们惊异地发现目不识丁的老人们居然能那样清晰地讲述几百年前元朝的历史、元朝的先人以及元朝的遗迹,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令人潸然泪下。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统治中国的历史只是短暂的瞬间,对于蒙古族本土的人们说来,之后经历的社会变迁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对于被这段历史抛到遥远的异土他乡的人们来说这段历史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段历史是他们生活的重大转折,各种碑文都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因此,无论他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异民族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文化传统怎样地更新和发展,都有一个根本的中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祖先的追思和对故土深深的怀恋之情。 </spa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0 16:44:00编辑过]
<p>不容易啊!</p><p>谢谢楼主分享!</p>
偶的一位朋友就是
是的。我记得百家姓讲座时,台湾嘉宾凌峰就说自己有蒙古族的血统。
孔雀胆,老郭写过这故事.
李四光还有蒙古血统呢
都给野人吃了吧
<p>一个残暴的侵略者,一个让明朝中国亡国的刽子手!-----历史不容抹杀!</p><p>其后代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被中华文化同化得温顺了,倒是蛮有意思的!</p>
<p align="justify">吾家住在雁门深,</p><p align="justify">一片闲云到滇海。</p><p align="justify">心悬明月照青天,</p><p align="justify">青天不语今三载。</p><p align="justify">欲随明月到苍山,</p><p align="justify">误我一生踏里彩。</p><p align="justify">吐噜吐噜段阿奴,</p><p align="justify">施宗施秀同奴歹。</p><p align="justify">云片波粼不见人,</p><p align="justify">押不卢花颜色改。</p><p align="justify">肉屏独坐细思量,</p><p align="justify">西山铁立风潇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