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陆战问题初探:信息化是机械化的实践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16:55


1. 莫德尔的防御思想
如果说古德里安完美展示了机动化的装甲突击力量在现代陆战进攻战役中的威力,那么莫德尔为我们展示了机械化战争中防御战役的特性。在战争后期,哪里出现危机莫德尔就出现在哪里,深受希特勒的重用,多次力挽狂澜延缓了纳粹灭亡的时间,被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因防御能力出色,被称为‘防御天才’。他在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成功组织了反击战役在奥列尼诺击退苏军,而火星战役中更是重创了朱可夫的部队。现在一般把他的战术思想归结为“弹性防御”这个概念之下,也就是一种在运动战处于防御形态下的积极反击战略。这种作战模式要求指挥官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弹性防御要求前沿阵地给予敌军相当的迟滞、骚扰和杀伤,从而为纵深处会战和反击提供前提。这种防御模式与机械化的作战紧密相关,超越了一战期间形成的集中控制火力和静态堡垒组成的线式防御体系。这种机动的防御作战要求在防御地形上构建大量的观察点、交通和通信网络,以便为纵深部署的炮兵群和机动装甲集群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随时组织火力反击或者装甲反冲击。机动防御体系下,敌军犹如闯入了蜘蛛网,四处碰壁,四处挨打,而难以捉住飘忽不定的机动防御平台。其实,我国的“地道战”就是一种小规模的机动防御战术,关键在于情报、信息传递、积极灵活的战术运用。

2. 戈兰高地防御战斗
戈兰高地的防御战斗是现代机械化战争的一次典型战例,其中以戈兰壕最为出名。这条壕沟是以军挖的,防守戈兰高地的以军虽然人数少、装备差,却在战术打法上大有讲究。壕沟口宽6米、底宽4米、深达9米。按一般构筑反坦克壕的方法,挖掘出的土应堆在两侧。但以军却一反常规,将积土全部堆在己方一侧,并垒成了一道两米多高的松软土堤。由于戈兰高地的火山熔岩性质,叙利亚人难以找到泥土填平这道壕沟,而架桥机械在土堤上不够平稳,并且开过去的坦克成了以色列人的活靶子。当时就双方的空中支援来看,阿拉伯军队表现得还算可以,让以色列空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以色列人在戈兰高地上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场建设,构建了大量的支撑点和机动防御通道、射击平台,这样就可以保持对前沿较为严密的观察和情报输送,从而为后方的炮兵反击和装甲反冲击提供保障。

与一战时期设置固定火力点或炮台不同,机械化的机动防御不是一种“集中控制”下的火力反击模式,而是在前沿布设观察点,建立通信网,然后大量建设掩蔽所、交通壕、射击台,让机动化的反击分队(连或排)在不同的反击点上游走,从侧翼机动来打击敌人。因此在这套体系下,连贯的是侦察网络而非驻垒地域,强调要点防御和反渗透能力。敌军势必会大量突入该防御体系内,那么防御方就必须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的以小分队模式实施机动防御,灵活地打击敌人。而前提就是时刻保持对防御体系内的观察和通信不能中断,必须有足够及时准确的情报保障。可见,主观能动性、士气、情报、通信和机械化的机动打击能力是取得效果的关键。而这种机动防御所要取得的效果,就是“迟滞”二字。在消耗敌人的进攻锐气之后,为大部队的反攻创造条件。

3. 进攻方的应对措施
进攻方如果要突破敌人的迟滞网络,就必须提高部队的机动化程度和反应速度,同时打击敌人的情报网络、交通网络和火力反击点。由于机械化平台的使用,导致交战双方在陆地上的机动范围、频率大大提升,传统意义上那种集中控制式的打击模式失去了效果。组织小规模的合成化集群,配以侦察、通信网络,并且与上级乃至全军信息化火力体系实现无缝对接,是应对这种高度机动化的战场唯一的方法。

此次在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一整套的信息化火力打击体系,未来的战争模式也就是这样。机械化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陆上战役必须围绕“时间敏感”这个概念展开,抓住战役战术上的时空关键节点。通过“赛博攻击”来压制甚至摧毁敌人的ISR体系,利用远程精确炮兵火力,长航时查打一体无人机,携带大量精确制导弹药的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构建空地一体的火力打击体系,随时侦测目标,随时予以火力打击。这也是为何我国非常重视各类火箭武器的原因。

4. 机动防御的弱点
从机动防御思想来看,它抛弃了静态战条件下,通过集中控制模式来对抗敌人进攻的能力。由于闪击战的出色表现,人们认识到机械化战争条件下,机动能力大大改善的陆军部队可以很快地对突破防御阵地进行分割包围。而静态的防御体系意味着巨大的兵力和火力的消耗,却也只能构成鸡蛋壳式的防御外围,一旦遭到突破,则后方无可防御。相比之下,机动防御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节约兵力和火力,通过一定的迟滞体系来延缓进攻方的进攻速度,为后方调整防御部署,动员兵力和确定反击轴线,提供时间和空间。

但是,这种机动防御的弱点也来自于它的优点。首先是观察和通信网络是机动防御的前提,如果敌人在战略战役层面进行了成功的欺骗和迷惑,那么侦察效果就会下降。同时,空中飞行平台可以携带合成孔径雷达,光电跟踪系统,电子侦察系统对防御方的侦察设备进行侦察。结合复杂的“赛博攻击”系统和针对光电、视觉侦察的烟幕布放,都会导致防御方的侦察效果大大下降。在硬毁伤方面,盘旋于空中,布设于地面和海上的反辐射导弹攻击体系,大批量的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以及密布的远程精确弹道导弹、制导火箭弹或者近程光纤制导导弹,都会极大削弱防御方的观察和通信网络。

其次,交通线路和掩蔽部是机动分队存在的物质前提。那么如何发现这些掩蔽部和交通网络,又如何摧毁和封锁这些基础设施呢?除了空中侦察和打击体系外,使用空降部队是个好的方法,比如戈兰高地上的赫尔蒙山攻坚战。

第三,士气、主观能动性是机动防御的心理基础,那么实施心理攻击也是一个好方法。因为机动防御意味着要把敌人放进来进行短兵交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士气和主观能动性的保障,防御方难以坚持下去。更重要的是,所谓机动防御说到底是一种“迟滞”作战,也就是和进攻方争夺时间控制权的作战。如果防御方的反击部队没有能够有效组织起来,那么迟滞作战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所以,机动防御在节约一线兵力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

莫德尔最后的失败,在于德军失去制空权之后,后方的交通、通信和前方的侦察系统遭到了极大的压制。德军部队不能在白天机动,连阿登反击战也必须在天气恶劣情况下才能进行。反观美军,在前线部署了大量炮兵和航空兵观察员,利用发达的无线电技术呼唤炮兵和航空兵支援,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在失去了侦察和机动力后,机动防御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可见,制空权的价值其实就是对侦察、交通和通信的争夺。

1. 莫德尔的防御思想
如果说古德里安完美展示了机动化的装甲突击力量在现代陆战进攻战役中的威力,那么莫德尔为我们展示了机械化战争中防御战役的特性。在战争后期,哪里出现危机莫德尔就出现在哪里,深受希特勒的重用,多次力挽狂澜延缓了纳粹灭亡的时间,被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因防御能力出色,被称为‘防御天才’。他在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成功组织了反击战役在奥列尼诺击退苏军,而火星战役中更是重创了朱可夫的部队。现在一般把他的战术思想归结为“弹性防御”这个概念之下,也就是一种在运动战处于防御形态下的积极反击战略。这种作战模式要求指挥官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弹性防御要求前沿阵地给予敌军相当的迟滞、骚扰和杀伤,从而为纵深处会战和反击提供前提。这种防御模式与机械化的作战紧密相关,超越了一战期间形成的集中控制火力和静态堡垒组成的线式防御体系。这种机动的防御作战要求在防御地形上构建大量的观察点、交通和通信网络,以便为纵深部署的炮兵群和机动装甲集群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随时组织火力反击或者装甲反冲击。机动防御体系下,敌军犹如闯入了蜘蛛网,四处碰壁,四处挨打,而难以捉住飘忽不定的机动防御平台。其实,我国的“地道战”就是一种小规模的机动防御战术,关键在于情报、信息传递、积极灵活的战术运用。

2. 戈兰高地防御战斗
戈兰高地的防御战斗是现代机械化战争的一次典型战例,其中以戈兰壕最为出名。这条壕沟是以军挖的,防守戈兰高地的以军虽然人数少、装备差,却在战术打法上大有讲究。壕沟口宽6米、底宽4米、深达9米。按一般构筑反坦克壕的方法,挖掘出的土应堆在两侧。但以军却一反常规,将积土全部堆在己方一侧,并垒成了一道两米多高的松软土堤。由于戈兰高地的火山熔岩性质,叙利亚人难以找到泥土填平这道壕沟,而架桥机械在土堤上不够平稳,并且开过去的坦克成了以色列人的活靶子。当时就双方的空中支援来看,阿拉伯军队表现得还算可以,让以色列空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以色列人在戈兰高地上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场建设,构建了大量的支撑点和机动防御通道、射击平台,这样就可以保持对前沿较为严密的观察和情报输送,从而为后方的炮兵反击和装甲反冲击提供保障。

与一战时期设置固定火力点或炮台不同,机械化的机动防御不是一种“集中控制”下的火力反击模式,而是在前沿布设观察点,建立通信网,然后大量建设掩蔽所、交通壕、射击台,让机动化的反击分队(连或排)在不同的反击点上游走,从侧翼机动来打击敌人。因此在这套体系下,连贯的是侦察网络而非驻垒地域,强调要点防御和反渗透能力。敌军势必会大量突入该防御体系内,那么防御方就必须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的以小分队模式实施机动防御,灵活地打击敌人。而前提就是时刻保持对防御体系内的观察和通信不能中断,必须有足够及时准确的情报保障。可见,主观能动性、士气、情报、通信和机械化的机动打击能力是取得效果的关键。而这种机动防御所要取得的效果,就是“迟滞”二字。在消耗敌人的进攻锐气之后,为大部队的反攻创造条件。

3. 进攻方的应对措施
进攻方如果要突破敌人的迟滞网络,就必须提高部队的机动化程度和反应速度,同时打击敌人的情报网络、交通网络和火力反击点。由于机械化平台的使用,导致交战双方在陆地上的机动范围、频率大大提升,传统意义上那种集中控制式的打击模式失去了效果。组织小规模的合成化集群,配以侦察、通信网络,并且与上级乃至全军信息化火力体系实现无缝对接,是应对这种高度机动化的战场唯一的方法。

此次在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一整套的信息化火力打击体系,未来的战争模式也就是这样。机械化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陆上战役必须围绕“时间敏感”这个概念展开,抓住战役战术上的时空关键节点。通过“赛博攻击”来压制甚至摧毁敌人的ISR体系,利用远程精确炮兵火力,长航时查打一体无人机,携带大量精确制导弹药的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构建空地一体的火力打击体系,随时侦测目标,随时予以火力打击。这也是为何我国非常重视各类火箭武器的原因。

4. 机动防御的弱点
从机动防御思想来看,它抛弃了静态战条件下,通过集中控制模式来对抗敌人进攻的能力。由于闪击战的出色表现,人们认识到机械化战争条件下,机动能力大大改善的陆军部队可以很快地对突破防御阵地进行分割包围。而静态的防御体系意味着巨大的兵力和火力的消耗,却也只能构成鸡蛋壳式的防御外围,一旦遭到突破,则后方无可防御。相比之下,机动防御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节约兵力和火力,通过一定的迟滞体系来延缓进攻方的进攻速度,为后方调整防御部署,动员兵力和确定反击轴线,提供时间和空间。

但是,这种机动防御的弱点也来自于它的优点。首先是观察和通信网络是机动防御的前提,如果敌人在战略战役层面进行了成功的欺骗和迷惑,那么侦察效果就会下降。同时,空中飞行平台可以携带合成孔径雷达,光电跟踪系统,电子侦察系统对防御方的侦察设备进行侦察。结合复杂的“赛博攻击”系统和针对光电、视觉侦察的烟幕布放,都会导致防御方的侦察效果大大下降。在硬毁伤方面,盘旋于空中,布设于地面和海上的反辐射导弹攻击体系,大批量的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以及密布的远程精确弹道导弹、制导火箭弹或者近程光纤制导导弹,都会极大削弱防御方的观察和通信网络。

其次,交通线路和掩蔽部是机动分队存在的物质前提。那么如何发现这些掩蔽部和交通网络,又如何摧毁和封锁这些基础设施呢?除了空中侦察和打击体系外,使用空降部队是个好的方法,比如戈兰高地上的赫尔蒙山攻坚战。

第三,士气、主观能动性是机动防御的心理基础,那么实施心理攻击也是一个好方法。因为机动防御意味着要把敌人放进来进行短兵交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士气和主观能动性的保障,防御方难以坚持下去。更重要的是,所谓机动防御说到底是一种“迟滞”作战,也就是和进攻方争夺时间控制权的作战。如果防御方的反击部队没有能够有效组织起来,那么迟滞作战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所以,机动防御在节约一线兵力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

莫德尔最后的失败,在于德军失去制空权之后,后方的交通、通信和前方的侦察系统遭到了极大的压制。德军部队不能在白天机动,连阿登反击战也必须在天气恶劣情况下才能进行。反观美军,在前线部署了大量炮兵和航空兵观察员,利用发达的无线电技术呼唤炮兵和航空兵支援,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在失去了侦察和机动力后,机动防御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可见,制空权的价值其实就是对侦察、交通和通信的争夺。
其实信息化就是在现实里实现游戏中的功能
例如即时战略里的指挥官对全局每一个单位每一块地形的全权态势感知与控制
FPS里随时显示自身弹药装备实时地图显示敌人乃至于透视穿墙
当然现实和游戏有差别,但是大方向是没错的
......
信息化就是通迅的升级,
用对讲机指挥冷兵器战斗当然可以弄很多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