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扩张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23:49:59
  汉武帝全面扩张的背后:平匈奴仅一年即花一百亿(3)
2012-03-27 08:17:20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这场胜利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出塞时两路汉军共有马14万匹,入塞时只剩下了三万匹,霍去病所部也损失了十分之三的人员。汉武帝特地设立了大司马的官职,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均担任大司马,相当于以前的太尉,并规定骠骑将军的等级、待遇均与大将军相同。从此之后大将军卫青越来越谦退,骠骑将军霍去病越来越显贵,卫青的门客大多去投靠了霍去病寻求官爵,只有司马迁的好友任安不肯这样做。
至此,从元光五年到元狩四年的11年间,汉朝几次发兵主动征讨匈奴,共俘虏、斩首约二十四万人,其中霍去病的战绩就占了近一半;元狩四年的两路北伐,俘虏、斩首匈奴九万余人,匈奴遭受了重大损失,从此匈奴向北方远遁,而不敢在沙漠以南设立单于的王庭(匈奴的统治中心)。此后,汉军越过黄河从朔方郡向西至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构筑防线,开凿灌溉水渠屯田,戍守士兵达五六万人,并向北蚕食了一些匈奴土地。然而因为马匹数量少,同时汉军又在向南征伐闽越、南越,向东征伐朝鲜,向西征伐羌、西南夷,因此很久不再大规模征伐匈奴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暂时进入了一个相对和缓的时期。
似乎就是为了征伐匈奴而生,在封狼居胥到达人生顶点后仅两年,年仅23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其短暂的一生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流星。汉武帝深感哀痛,将他安葬在自己的陵墓茂陵(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境内)旁边,霍去病的墓形状为祁连山,以彰显他的军功;动员了霍去病招降的原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所部,让他们穿戴铁甲,从长安一直排列至茂陵为他送葬。
霍去病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臣子,他为人沉默慎言、任性使气、敢作敢为。汉武帝曾想亲自教他孙子、吴起兵法,但他却认为作战要灵活变化,没必要学这些古代的兵法;汉武帝曾经为他置办住宅,命令他去看看如何,他回答的是一句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汉武帝却因此越发宠爱他。
然而由于霍去病少年得志,他年仅17岁就贵为侍中,因此不体察下情。他率军出征,汉武帝派专人给他送去数十车的酒肉,等到班师还没有吃完,但同时士兵们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命令士兵为他修建球场踢球,类似的事他还做过不少。郎中令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逼死父亲李广,曾为此打伤了卫青,卫青隐匿不报。不多久,李敢随从汉武帝去甘泉宫打猎,听闻此事的霍去病就射杀了贵为郎中令的李敢,汉武帝竟然宣称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而包庇了霍去病的胆大妄为。
在日常生活中,霍去病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贵公子,年轻气盛,为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恃才傲物,甚至品行不端,但他却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这样的人只有在一个壮怀激烈的大时代中才有其用武之地,也只有一个像汉武帝一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才能赏识他、包容他。从本性上讲,霍去病与汉武帝是同一类人,为人处事非常相似。
或许比霍去病大16岁的汉武帝正是从他身上发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因此才对他毫无顾忌地极度宠爱,破格重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汉武帝,只有他才能发现并敢于放手任用一个年轻的军事天才,所以,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个霍去病,率领几万精骑横绝大漠,封狼居胥。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虽贵为大将军,位极人臣,为人却仁善退让,以温和、柔软的身段讨汉武帝的喜欢,但天下却没人称赞他。
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汉朝人的性格普遍质朴、刚烈,看不得卫青老于世故,对汉武帝曲意承欢的样子,也瞧不起他出身奴隶,因裙带关系而发迹。卫青的行事风格或许是天生,但更多可能是后天的惨痛经历所致,他是奴隶出身,决定了他必须时时小心谨慎、察言观色。
汉武帝是一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生死予夺、杀伐决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更何况汉武帝的爱恨转换很快,最后两次出征后,卫青都没有被加封,年轻的霍去病后来居上,这些都是明显的信号,表明汉武帝对卫青的宠爱已经急剧衰减。从这个意义上讲,霍去病的早逝未必是件坏事,在以后多年汉匈之间并无大规模的战事,他失去了用武之地,一旦汉武帝对他的宠爱衰减,以他的桀骜不驯,下场会很危险。
元光、元狩年间,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波澜壮阔,场景极为宏大,战场从东到西直线距离超过了二千公里,南北直线距离则超过了一千公里。匈奴全部是骑兵,机动性强,很难捕捉,战斗力强劲,而汉朝的旧时名将如韩安国、李广、程不识等人均无法适应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机动作战,汉武帝发现了在自己身边这两位出身卑贱的年轻人具有军事才能,便让他们有机会在实际的战争中锻炼,证明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再破格提拔,让他们超越了所有将领,授予他们北伐匈奴的最高指挥权;卫青、霍去病也用其超人的指挥能力、惊人的战功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军事家。
汉武帝识人、用人的能力之强,魄力之大,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恐怕就是知人善任,就凭这一点,汉武帝就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来自:映雪的萤1.168  >《待分类》http://www.360doc.cn/article/8295406_198705658.html汉武帝全面扩张的背后:平匈奴仅一年即花一百亿(3)
2012-03-27 08:17:20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这场胜利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出塞时两路汉军共有马14万匹,入塞时只剩下了三万匹,霍去病所部也损失了十分之三的人员。汉武帝特地设立了大司马的官职,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均担任大司马,相当于以前的太尉,并规定骠骑将军的等级、待遇均与大将军相同。从此之后大将军卫青越来越谦退,骠骑将军霍去病越来越显贵,卫青的门客大多去投靠了霍去病寻求官爵,只有司马迁的好友任安不肯这样做。
至此,从元光五年到元狩四年的11年间,汉朝几次发兵主动征讨匈奴,共俘虏、斩首约二十四万人,其中霍去病的战绩就占了近一半;元狩四年的两路北伐,俘虏、斩首匈奴九万余人,匈奴遭受了重大损失,从此匈奴向北方远遁,而不敢在沙漠以南设立单于的王庭(匈奴的统治中心)。此后,汉军越过黄河从朔方郡向西至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构筑防线,开凿灌溉水渠屯田,戍守士兵达五六万人,并向北蚕食了一些匈奴土地。然而因为马匹数量少,同时汉军又在向南征伐闽越、南越,向东征伐朝鲜,向西征伐羌、西南夷,因此很久不再大规模征伐匈奴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暂时进入了一个相对和缓的时期。
似乎就是为了征伐匈奴而生,在封狼居胥到达人生顶点后仅两年,年仅23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其短暂的一生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流星。汉武帝深感哀痛,将他安葬在自己的陵墓茂陵(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境内)旁边,霍去病的墓形状为祁连山,以彰显他的军功;动员了霍去病招降的原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所部,让他们穿戴铁甲,从长安一直排列至茂陵为他送葬。
霍去病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臣子,他为人沉默慎言、任性使气、敢作敢为。汉武帝曾想亲自教他孙子、吴起兵法,但他却认为作战要灵活变化,没必要学这些古代的兵法;汉武帝曾经为他置办住宅,命令他去看看如何,他回答的是一句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汉武帝却因此越发宠爱他。
然而由于霍去病少年得志,他年仅17岁就贵为侍中,因此不体察下情。他率军出征,汉武帝派专人给他送去数十车的酒肉,等到班师还没有吃完,但同时士兵们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命令士兵为他修建球场踢球,类似的事他还做过不少。郎中令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逼死父亲李广,曾为此打伤了卫青,卫青隐匿不报。不多久,李敢随从汉武帝去甘泉宫打猎,听闻此事的霍去病就射杀了贵为郎中令的李敢,汉武帝竟然宣称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而包庇了霍去病的胆大妄为。
在日常生活中,霍去病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贵公子,年轻气盛,为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恃才傲物,甚至品行不端,但他却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这样的人只有在一个壮怀激烈的大时代中才有其用武之地,也只有一个像汉武帝一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才能赏识他、包容他。从本性上讲,霍去病与汉武帝是同一类人,为人处事非常相似。
或许比霍去病大16岁的汉武帝正是从他身上发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因此才对他毫无顾忌地极度宠爱,破格重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汉武帝,只有他才能发现并敢于放手任用一个年轻的军事天才,所以,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个霍去病,率领几万精骑横绝大漠,封狼居胥。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虽贵为大将军,位极人臣,为人却仁善退让,以温和、柔软的身段讨汉武帝的喜欢,但天下却没人称赞他。
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汉朝人的性格普遍质朴、刚烈,看不得卫青老于世故,对汉武帝曲意承欢的样子,也瞧不起他出身奴隶,因裙带关系而发迹。卫青的行事风格或许是天生,但更多可能是后天的惨痛经历所致,他是奴隶出身,决定了他必须时时小心谨慎、察言观色。
汉武帝是一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生死予夺、杀伐决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更何况汉武帝的爱恨转换很快,最后两次出征后,卫青都没有被加封,年轻的霍去病后来居上,这些都是明显的信号,表明汉武帝对卫青的宠爱已经急剧衰减。从这个意义上讲,霍去病的早逝未必是件坏事,在以后多年汉匈之间并无大规模的战事,他失去了用武之地,一旦汉武帝对他的宠爱衰减,以他的桀骜不驯,下场会很危险。
元光、元狩年间,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波澜壮阔,场景极为宏大,战场从东到西直线距离超过了二千公里,南北直线距离则超过了一千公里。匈奴全部是骑兵,机动性强,很难捕捉,战斗力强劲,而汉朝的旧时名将如韩安国、李广、程不识等人均无法适应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机动作战,汉武帝发现了在自己身边这两位出身卑贱的年轻人具有军事才能,便让他们有机会在实际的战争中锻炼,证明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再破格提拔,让他们超越了所有将领,授予他们北伐匈奴的最高指挥权;卫青、霍去病也用其超人的指挥能力、惊人的战功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军事家。
汉武帝识人、用人的能力之强,魄力之大,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恐怕就是知人善任,就凭这一点,汉武帝就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来自:映雪的萤1.168  >《待分类》http://www.360doc.cn/article/8295406_198705658.html
适时的战略出击是正确的,特别是国力占据优势,用接连不断的打击,消耗其实力
汉武做的还是对,汉武一代对匈奴的不断打击,使得匈奴再也无力威胁到汉的统治,无复白马之围时的灭国之威胁
终汉一朝,匈奴无复能与强汉争锋的实力了
惠文景三朝确实能憋,武帝一朝也确实敢干……憋出百万大军一夜之间霍霍光……

西汉前中期这种大合大开的模式之后的王朝再也没有了,当然我估计霍光的因素恐怕多一些
另一个小舅子不提?
明明是自卫反击战,非要说成扩张,居心何其毒也
霍去病人品不行?霍去病一直到东汉都是汉朝士大夫学习的模范典型。司马迁一贯黑卫霍也能全信?楼主就凭这和一点野史得结论霍去病人品不行……
霍去病人品不行?霍去病一直到东汉都是汉朝士大夫学习的模范典型。司马迁一贯黑卫霍也能全信?楼主就凭这和 ...
首先申明。我是霍去病的崇拜者。不会刻意贬低。只是以我所知道的信息来源如实陈述。关于其品行。只能说金无赤足。他是卫子夫的外甥,卫少儿未婚先孕的私生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从小就被人瞧不起,而他也是因为后来卫子夫当了皇后才有了地位,有了父亲,可以说童年是不快乐的,大概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了一个冷漠的性格。比起卫青的大度。温和。甚至对部下的慈爱。霍去病是严厉的。部下对他更多的是恐惧。从其性格看。也只能为帅。而不能为将。丛幼年的自卑到后来的自傲。如果不是卫青以大将军和舅舅的双重身份压制。恐怕已经闹出更大的乱子来了。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待天长日久以其性格与皇帝和众臣相处。相信必难善终。 正是因为其在事业的顶峰陨落。才成就了身后英明。汉武帝为他惋惜,所有战士也为之惋惜。
冠军侯霍去病举行最盛重的葬礼,霍去病下墓茂陵,作为武皇帝日后的陪葬陵,是臣子极大的荣耀。墓冠做成祁连山的形状,以瞻其一生的功绩。
一万骠骑军自发为其举哀戴孝,哀悼这位令人敬佩的,一生未曾一败的倾国将军。
只是,再盛大的身后荣,也换不回年轻而光芒万丈的生命。此文谨记一代战神,我的偶像冠军侯霍去病。
刘彻运气也极好,重用外戚祸国的例子太多了,结果这哥们赶上卫青霍去病霍光这么个超一流外戚三剑客。
功过都被史家说烂了
个人觉得他是中国皇帝中IQ最高的一位,很多细节的处理证明他的智商很高(但不一定对社稷人民都有利)
也许他当年皱皱眉头,今天我们就看不到史记了
刘彻运气也极好,重用外戚祸国的例子太多了,结果这哥们赶上卫青霍去病霍光这么个超一流外戚三剑客。
是因为卫子夫重用卫青呢?还是因为卫青宠信卫子夫呢?不好说。
不过这几位确实是顶级外戚。
其实霍去病哪些毛病都是小节,士兵还是愿意跟随他出战
汉武帝只是击败了匈奴,改变了中原王朝对匈奴“守”的一种态势。

彻底解决传统的匈奴问题要到宣帝时,匈奴内部发生内讧分裂成东匈奴和西匈奴,西域都护府也是在宣帝时期创立
汉武帝只是击败了匈奴,改变了中原王朝对匈奴“守”的一种态势。

彻底解决传统的匈奴问题要到宣帝时,匈 ...
扯淡。汉朝的战略优势正是汉武帝一次又一次的远征打出来的。要是让匈奴一直欢乐地抢劫致富,你看他们还需要内讧不。某些人总是把汉族的成就归功于外因,不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么?局势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片翼 发表于 2014-10-24 11:24
扯淡。汉朝的战略优势正是汉武帝一次又一次的远征打出来的。要是让匈奴一直欢乐地抢劫致富,你看他们还需 ...

汉武帝只是击败了匈奴,改变了中原王朝对匈奴“守”的一种态势。

我觉得这和你第一句话的意思一样

彻底解决传统上的匈奴问题的确是宣帝时候的事情
汉武帝只是击败了匈奴,改变了中原王朝对匈奴“守”的一种态势。

我觉得这和你第一句话的意思一样

怎么说呢,有因才有果,不是说有了陈汤,卫青霍去病就白忙活了,汉武帝走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棋,也只有他有胆走,还强行远征大宛,把西域诸国绑上自己的战车,这才是对匈奴的釜底抽薪。实践证明,农耕民族想对抗草原民族,西域的盟友支持是关键,否则就是无底洞。这方面,大明就是反例。
应该问问这位史学家,宋帝国收缩的代价是什么,最后不是我们整个民族都“大送”了吗
应该问问这位史学家,宋帝国收缩的代价是什么,最后不是我们整个民族都“大送”了吗
报歉,秦、汉、唐、宋、明不讲民族主义。人家维护的是嬴氏、刘氏、李氏、朱氏的政权,你用近现代才产生的民族主义能看懂中国古代史?
可笑所以哈哈 发表于 2014-10-24 16:02
报歉,秦、汉、唐、宋、明不讲民族主义。人家维护的是嬴氏、刘氏、李氏、朱氏的政权,你用近现代才产生的 ...
少几把扯淡,宋帝国搞收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汉民族的利益受损还是受到保护
少几把扯淡,宋帝国搞收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汉民族的利益受损还是受到保护
是,你可能推崇的唐帝国招来的沙陀、党项形成的五代三个沙陀政权,一个西北割据党项政权,这一苦果还不得赵宋咽下。大唐可真是为了汉民族的利益啊!好了,你还有啥蛋扯?
汉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特权,压榨、抛弃、甚至出卖民族利益的历史比比皆是~垄断特权只考虑自己的权力能否延续和权力范围,所谓民族利益那都是附属品~
FriedrichIV 发表于 2014-10-24 11:25
汉武帝只是击败了匈奴,改变了中原王朝对匈奴“守”的一种态势。

我觉得这和你第一句话的意思一样
这个传统要怎么理解?真正“彻底”恐怕要到东汉、三国甚至两晋南北朝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