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推荐』以「中国」为底盘,台湾才有竞争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24:58
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5/06/25/142-1808479.htm

林谷芳

不久前,连宋访大陆,不只点燃新闻上的一阵中国热,更重要的还在将几年来政治人不敢与大陆创建关系的政治忌讳给打破了,想想,选举前还是红帽子满天飞,一转眼,新闻连篇累牍地播报连宋及北京的种种,台湾社会的变化不可谓不快,这也说明了许多意识形态在台湾这移民社会中其实是被炒作出来的,真遇到现实利害,台湾人就发挥了根柢的务实精神,转身转得比谁都自然。

谈两岸关系,许多人喜欢高举意识类型,连宋去的访问倒真让事情一定程度回归到现实,本来嘛!以大陆市场之大、人口之多,一衣带水的台湾又怎能不去理会它,它带来的利益固可以支撑台湾的发展,它搞不好,台湾也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波及,连宋的访问,其实只是让我们回归到这基本的现实,但漠视这种现实,却已让台湾浪费了好多年的光阴,也迅速减弱了台湾的竞争优势。

然而,回到现实面谈两岸虽是件好事,但站在现实面不少人也难免会生成一种矛盾心理,以为:台湾不理大陆固不行,但两岸市场、人口、幅员差距如此之大,面对竞争,恐怕就注定要出局,那还不如一时苟安,静以待变。

这种矛盾心理可以理解,但以为两岸接触台湾必输,其实是建基在一个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前提之上的,中国很大,大到即使是帝制时代,仍容许有「帝力於我何有哉」的自由;中国很大,大到各地的民情条件都很不一样,於是在两岸互称时,我们说一边是台湾,一边是大陆,这其实只在政治上适用,真谈经济,大陆各地就有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发展,彼此竞争,甚至还互有矛盾,而谈文化,各地的特质也不一样,彼此也常看不顺眼,所以在广州红的作家,北京可能嗤之以鼻,北京红的歌星,上海可能瞧不顺眼,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大陆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是一个各地具有高度同质性的大版块,其实,每个地方都是站在「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这同样的基础上,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因此也就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香港等地区性并各有特质的中心,这些中心彼此之间具有分合关系,这才是大陆的实况。

[B]当台湾说与大陆竞争一定会输时,前提之一是将整个大陆视为一个单位来看待,前提之二则好像我们原就跟它没有任何关系,是个完合不相属的社会似的,所以才会有你无我、有我无你[/B],但事实不然,台湾跟北京、上海、广州一样,有着中国社会的特质,具备中国文化的基底,也就是说大家同样都是站在「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这个底盘之上的,你本来就是中国文化圈的一环,在「起跑点」,在「地基」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因此跑得快不快,盖得高不高,就看各自的努力,而契入中国社会,你所竞争的对象其实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并非整个中国――除非你将自己置身於中国之外。

[B]这是台湾在思维两岸关系上一个很吊诡的地方,你要彰显台湾的主体性而去中国化,就不仅会面临两岸政治更深的对抗,造成岛内族群的对立,更让自己在未来发展的思维上陷入你大我小的死胡同中,心情只会更加郁卒,但反过来说,只要迎向前去,承认自己也是文化中国的一环,站在中国文化的底盘之上,就有了与别人相同的竞争利基,如此,不仅可减少两岸不必要的对抗,更因自己较早现代化,具有较合理的社会结构,又没有像大陆经历过文革般的文化断层,在竞争上就会占有一定优势。[/B]

因此,要谈台湾的发展,台湾的角色,台湾的主体,考量的重点就不该只围绕在台湾、大陆谁强谁弱之上,而是要去思维在整个中国文化版块乃至华人文化圈中,相对於北京的严肃文化、政治中心;上海的商业文化、流行中心;香港的国际文化,金融中心;台湾可以成为怎样的一种中心而继续保有竞争力,是高科技?是文化产业?是合理社会与生态带来的吸引?这才是我们该认真去评估发展的。
(作者林谷芳/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正文於东森新闻台25日晨间十点首播,晚间十点及十二点重播,民众日报25日刊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8 17:45:05编辑过]
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5/06/25/142-1808479.htm

林谷芳

不久前,连宋访大陆,不只点燃新闻上的一阵中国热,更重要的还在将几年来政治人不敢与大陆创建关系的政治忌讳给打破了,想想,选举前还是红帽子满天飞,一转眼,新闻连篇累牍地播报连宋及北京的种种,台湾社会的变化不可谓不快,这也说明了许多意识形态在台湾这移民社会中其实是被炒作出来的,真遇到现实利害,台湾人就发挥了根柢的务实精神,转身转得比谁都自然。

谈两岸关系,许多人喜欢高举意识类型,连宋去的访问倒真让事情一定程度回归到现实,本来嘛!以大陆市场之大、人口之多,一衣带水的台湾又怎能不去理会它,它带来的利益固可以支撑台湾的发展,它搞不好,台湾也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波及,连宋的访问,其实只是让我们回归到这基本的现实,但漠视这种现实,却已让台湾浪费了好多年的光阴,也迅速减弱了台湾的竞争优势。

然而,回到现实面谈两岸虽是件好事,但站在现实面不少人也难免会生成一种矛盾心理,以为:台湾不理大陆固不行,但两岸市场、人口、幅员差距如此之大,面对竞争,恐怕就注定要出局,那还不如一时苟安,静以待变。

这种矛盾心理可以理解,但以为两岸接触台湾必输,其实是建基在一个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前提之上的,中国很大,大到即使是帝制时代,仍容许有「帝力於我何有哉」的自由;中国很大,大到各地的民情条件都很不一样,於是在两岸互称时,我们说一边是台湾,一边是大陆,这其实只在政治上适用,真谈经济,大陆各地就有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发展,彼此竞争,甚至还互有矛盾,而谈文化,各地的特质也不一样,彼此也常看不顺眼,所以在广州红的作家,北京可能嗤之以鼻,北京红的歌星,上海可能瞧不顺眼,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大陆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是一个各地具有高度同质性的大版块,其实,每个地方都是站在「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这同样的基础上,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因此也就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香港等地区性并各有特质的中心,这些中心彼此之间具有分合关系,这才是大陆的实况。

[B]当台湾说与大陆竞争一定会输时,前提之一是将整个大陆视为一个单位来看待,前提之二则好像我们原就跟它没有任何关系,是个完合不相属的社会似的,所以才会有你无我、有我无你[/B],但事实不然,台湾跟北京、上海、广州一样,有着中国社会的特质,具备中国文化的基底,也就是说大家同样都是站在「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这个底盘之上的,你本来就是中国文化圈的一环,在「起跑点」,在「地基」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因此跑得快不快,盖得高不高,就看各自的努力,而契入中国社会,你所竞争的对象其实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并非整个中国――除非你将自己置身於中国之外。

[B]这是台湾在思维两岸关系上一个很吊诡的地方,你要彰显台湾的主体性而去中国化,就不仅会面临两岸政治更深的对抗,造成岛内族群的对立,更让自己在未来发展的思维上陷入你大我小的死胡同中,心情只会更加郁卒,但反过来说,只要迎向前去,承认自己也是文化中国的一环,站在中国文化的底盘之上,就有了与别人相同的竞争利基,如此,不仅可减少两岸不必要的对抗,更因自己较早现代化,具有较合理的社会结构,又没有像大陆经历过文革般的文化断层,在竞争上就会占有一定优势。[/B]

因此,要谈台湾的发展,台湾的角色,台湾的主体,考量的重点就不该只围绕在台湾、大陆谁强谁弱之上,而是要去思维在整个中国文化版块乃至华人文化圈中,相对於北京的严肃文化、政治中心;上海的商业文化、流行中心;香港的国际文化,金融中心;台湾可以成为怎样的一种中心而继续保有竞争力,是高科技?是文化产业?是合理社会与生态带来的吸引?这才是我们该认真去评估发展的。
(作者林谷芳/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正文於东森新闻台25日晨间十点首播,晚间十点及十二点重播,民众日报25日刊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8 17:45:05编辑过]
可惜能明白这些的台湾人太少了!!!这是一篇好文!!!见解独到,精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顶!!!!
将大陆看做一个整体是很多台湾人的看法
比如在很多台湾人的眼中,所有大陆人说国语都是北京腔
求同存异,君子之道。
比较有理智的文章!!顶!!
这篇文章将大陆分成不同的文化区,
这个观点还是很有借鉴性的!
究竟是
A.超大法人的推荐
B.超大拥有者的推荐
C.超大斑竹们的推荐
D.超大某个斑竹的推荐
E.童老个人推荐
F.某人在超大的推荐
G.很大的推荐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可以拿来说事。
??!有比较的意义吗????????????
没看出来一个中国的思想![em06]
铲除民进党
话是没错。可惜人家不听你的
因此,要谈台湾的发展,台湾的角色,台湾的主体,考量的重点就不该只围绕在台湾、大陆谁强谁弱之上,而是要去思维在整个中国文化版块乃至华人文化圈中,相对於北京的严肃文化、政治中心;上海的商业文化、流行中心;香港的国际文化,金融中心;台湾可以成为怎样的一种中心而继续保有竞争力,是高科技?是文化产业?是合理社会与生态带来的吸引?这才是我们该认真去评估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