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推荐』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吊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4:53
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吊诡
● 陈子帛
  2004年“双十节”,陈水扁发表讲话,首度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是民进党政府对台湾作出的新定位,也是继“一边一国论”之后,民进党“摸着石头过河”的再次尝试。去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公开表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其实就是针对这种提法而来。陈水扁因此被迫暂时收回这个表述。
  但是,今年8月2日,陈水扁在台北会见美国“福尔摩莎基金会”青年亲善大使时,再度提出“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概念。这次似乎是有备而来,甚至还有“中华民国四段论”的理论润饰。
新论调没有引起强烈反应
  所谓“中华民国四段论”的表述是: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陈水扁借加注解释的机会,将“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新概念作了更为详尽的表述。
  与陈水扁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国策顾问的吴澧培事后解释说,陈水扁的表述其实是一个新的政策定案,其中还有美国默认的背景。如果所言属实,则意味着这并不只是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政策创意,而且还有来自美国某些方面的幕后支持。迄今为止,美国官方没有任何正式反应,也没有在私下作出交涉和沟通。
  民进党至今仍然不放弃“台独”党纲,但在坚持的同时,也曾经通过一项台湾前途决议文(现在被陈水扁定名为国家主权与台湾前途三段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国家主权属于台湾2300万人民,台湾前途的任何改变只有台湾人民才有权决定。“中华民国是台湾”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三段论有必然的联系。吊诡的是,即使在泛蓝阵营内部,包括支持泛蓝的多数民众,对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述并没有表示强烈反对。
  中华民国的定位涉及面广且复杂,这是因为至今为止,从大陆带到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尽管被修订的面目全非,但基本框架还在,中华民国的政治符号还在。在没有完全废止之前,所有的台独诉求以及理念都无法完全抛弃中华民国的外衣,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北京的底线也给台独的任何企图划地为牢。
扁李新一轮“台独竞赛”
  民进党在执政之后,对渐进式台独以及所谓的法理台独不得不作出现实的妥协,并且在中华民国的躯壳之下,找到了避光的阴凉处。中华民国之所以成为最大公约数,一是因为台独建国理念基本上已经没有实践的空间;二是因为民进党目前是执政党,无法规避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和现存宪法的框架;三是台湾朝野政治势力对中华民国的符号认同基本是一致的,对待中国大陆统一诉求的态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许可以进一步强调指出,对“中华民国是台湾”的表述,除却在野党若干即时性的、轻描淡写的批评外,未必就会引起抵触和抗拒。
  台湾媒体声称,中国大陆并不反对“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表述,因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但坚决反对“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提法,因为北京仍然坚持,1949年之后,中华民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事实已经不复存在。如果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大陆,那么,这和“一边一国”又有什么区别呢?难怪国民党大陆事务部负责人张荣恭指出,陈水扁此举是利用“中华民国是最大公约数”的朝野共识,躲在中华民国安全伞下搞实质性台独,是向台独基本教义派的重新倾斜,也是与李登辉进行新一轮台独竞赛。
  2005年的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和转机。台湾在野势力相继登陆,最大的放射效果,就是向北京当局以及大陆社会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尽管内涵已经出现重大变化,但中华民国在台湾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除了台独基本教义派之外,几乎所有的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都乐意在这个政治符号之下寻找自己的着力点。
值得研究的麻木心态
  如果陈水扁只是穷极无聊,那么,北京仍旧静观其变就是。但是,台湾主流社会对陈水扁的最新表述近似麻木,而麻木的背后如果还有相当程度的默认,那就值得予以重视了。
  大陆已有学者尖锐指出,两岸关系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僵局,尽管两岸交流出现了新热点、新模式和新渠道,但整体关系并没有获得根本的改变。陈水扁当局没有改变台独立场,台湾民众的基本心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基本态势也没有改变,台独势力仍有发展的空间。所以,不能排除两岸关系再次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如果这个观察是准确的话,那么,“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抛出,以及台湾内部对此反应的乏力和麻木,就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深思。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吊诡
● 陈子帛
  2004年“双十节”,陈水扁发表讲话,首度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是民进党政府对台湾作出的新定位,也是继“一边一国论”之后,民进党“摸着石头过河”的再次尝试。去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公开表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其实就是针对这种提法而来。陈水扁因此被迫暂时收回这个表述。
  但是,今年8月2日,陈水扁在台北会见美国“福尔摩莎基金会”青年亲善大使时,再度提出“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概念。这次似乎是有备而来,甚至还有“中华民国四段论”的理论润饰。
新论调没有引起强烈反应
  所谓“中华民国四段论”的表述是: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陈水扁借加注解释的机会,将“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新概念作了更为详尽的表述。
  与陈水扁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国策顾问的吴澧培事后解释说,陈水扁的表述其实是一个新的政策定案,其中还有美国默认的背景。如果所言属实,则意味着这并不只是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政策创意,而且还有来自美国某些方面的幕后支持。迄今为止,美国官方没有任何正式反应,也没有在私下作出交涉和沟通。
  民进党至今仍然不放弃“台独”党纲,但在坚持的同时,也曾经通过一项台湾前途决议文(现在被陈水扁定名为国家主权与台湾前途三段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国家主权属于台湾2300万人民,台湾前途的任何改变只有台湾人民才有权决定。“中华民国是台湾”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三段论有必然的联系。吊诡的是,即使在泛蓝阵营内部,包括支持泛蓝的多数民众,对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述并没有表示强烈反对。
  中华民国的定位涉及面广且复杂,这是因为至今为止,从大陆带到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尽管被修订的面目全非,但基本框架还在,中华民国的政治符号还在。在没有完全废止之前,所有的台独诉求以及理念都无法完全抛弃中华民国的外衣,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北京的底线也给台独的任何企图划地为牢。
扁李新一轮“台独竞赛”
  民进党在执政之后,对渐进式台独以及所谓的法理台独不得不作出现实的妥协,并且在中华民国的躯壳之下,找到了避光的阴凉处。中华民国之所以成为最大公约数,一是因为台独建国理念基本上已经没有实践的空间;二是因为民进党目前是执政党,无法规避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和现存宪法的框架;三是台湾朝野政治势力对中华民国的符号认同基本是一致的,对待中国大陆统一诉求的态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许可以进一步强调指出,对“中华民国是台湾”的表述,除却在野党若干即时性的、轻描淡写的批评外,未必就会引起抵触和抗拒。
  台湾媒体声称,中国大陆并不反对“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表述,因为“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但坚决反对“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提法,因为北京仍然坚持,1949年之后,中华民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事实已经不复存在。如果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大陆,那么,这和“一边一国”又有什么区别呢?难怪国民党大陆事务部负责人张荣恭指出,陈水扁此举是利用“中华民国是最大公约数”的朝野共识,躲在中华民国安全伞下搞实质性台独,是向台独基本教义派的重新倾斜,也是与李登辉进行新一轮台独竞赛。
  2005年的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和转机。台湾在野势力相继登陆,最大的放射效果,就是向北京当局以及大陆社会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尽管内涵已经出现重大变化,但中华民国在台湾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除了台独基本教义派之外,几乎所有的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都乐意在这个政治符号之下寻找自己的着力点。
值得研究的麻木心态
  如果陈水扁只是穷极无聊,那么,北京仍旧静观其变就是。但是,台湾主流社会对陈水扁的最新表述近似麻木,而麻木的背后如果还有相当程度的默认,那就值得予以重视了。
  大陆已有学者尖锐指出,两岸关系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僵局,尽管两岸交流出现了新热点、新模式和新渠道,但整体关系并没有获得根本的改变。陈水扁当局没有改变台独立场,台湾民众的基本心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基本态势也没有改变,台独势力仍有发展的空间。所以,不能排除两岸关系再次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如果这个观察是准确的话,那么,“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抛出,以及台湾内部对此反应的乏力和麻木,就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深思。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