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兵攻防谈步战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17:34
进攻和防御是步兵战术的两面,它们对战术组织和兵力兵器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几种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是进攻的不二法门,那么,防御敌人分割围歼,同时节约兵力兵器,以机动换取空间时间,就是防御者的要诀,甚至可以以战术进攻来化解战略上的防御。比如萨尔浒之战,比如坎尼会战。

步兵战车是步兵的载体,但是对装甲步兵的性质认识,古德里安认为它更近似龙骑兵,是上马机动,下马作战的兵种。机动是它的本质,步战车是主体,步兵是下马的骑士。但步战车才是这个兵种的本质。而在苏联人眼里,它们是摩托化的步兵,是大纵身作战里突破敌人防线的工具。只是与早期的步兵相比,它们伴随坦克机动的能力更强,至少不用坐在坦克身上了。但说到底战斗核心还是步兵,而步战车扮演的是输送车和火力支援车的角色色,在进攻战斗开始后转而伴随步兵作战,步兵进它就进,步兵退它就退。因此苏联步战车作为输送车时伴随坦克机动,作为火援车时伴随步兵机动。

在当时冷战期间的东西对峙条件下,处于攻势的苏军必须抓住时间窗口,在北约后备力量和美军支援赶到前占领整个欧洲。因此,装甲部队强调对交通环境和后勤的适应性,要求在缺乏工兵和后勤的条件下能勇猛冲击,突破北约的防御体系,故而步战车强调水陆通行能力,较轻便的车体,较为简单的结构和保养,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突破北约防御,快速通过遭到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直达大西洋。火力系统上使用73毫米低压炮(实际等于是一种步兵无后坐力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强调对点面目标和软硬目标的通吃能力,从而支援步兵战斗。实际上一辆BMP就是一个微型的步兵火力连。而步兵在进攻中会遇到各类意想不到的目标和战术情况,因此火力的多样化和通吃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西方的步兵强调反坦克,要求在战场建设体系下迟滞苏军的进攻,为后方动员和美军的赶争取时间。这与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遇到的挑战是一样的。最终目的不是寸土不让,而是迟滞苏军的装甲洪流,为后撤和纵深防御争取时间。因此,坦克更强调机动力和火力,步战车更强调对苏军步战车,自行火炮等轻型装甲目标的打击。同时更强调机动战,而非充当固定火力点,因此步战车是一种车战工具而非步兵工具,要求步兵服从车辆而非车辆服从步兵。这也符合古德里安提出的龙骑兵概念。毕竟依靠步兵的血肉之躯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苏军的滚滚洪流的。因此,北约的步战车车体更大,防护更完善,利于步兵长时间在车内战斗。火力系统选择小口径速射炮和穿甲燃烧弹药,以及先进的热像仪---甚至比坦克的热像仪还要好。

中国的步战车兼具有东西方的特点。由于我国周边环境复杂,且作战地域多是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恶劣之地,如朝鲜寒冷山地,藏南高原山区和阿克塞钦高原,台湾岛屿的水际滩头和丘陵城市。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且我军处于战略攻势之下,势必不可能搞什么迟滞战略,那么要想攻克敌人的防御体系,在火力系统上只能选择BMP-3的系统,以求得对敌人各类目标的广泛适应性,减少对炮兵和航空兵的依赖,减轻后方压力,也能加快OODA循环,让敌人机动防御兵力无所遁形。在机动底盘上依旧保留了浮渡能力和对各类越野或公路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台海战役当中就可以减轻对码头和工兵的压力,适应台湾多丘陵溪流的地理条件下。在朝鲜的山地和藏南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工兵的话,04式步战车也能机动。有意思的是,根据兵器知识杂志对一个清华大学生连长的采访,我军09式轮式步战车还专门考虑了海上浮渡能力,比92式步战车强了许多。在去年济南军区配合拍摄的电影《目标战》里,甚至出现了09式装甲突击车水上开炮,攻占岛屿的画面。这是来自于演习,说明轮式突击车竟然可以扮演水陆坦克的角色。可见,我军对于步战车机动力的要求还是要以广泛适应力为要。而与苏联相比,具体技术上则多是与西方更有渊源。等于是以西方的技术实现了东方的战术要求。进攻和防御是步兵战术的两面,它们对战术组织和兵力兵器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几种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是进攻的不二法门,那么,防御敌人分割围歼,同时节约兵力兵器,以机动换取空间时间,就是防御者的要诀,甚至可以以战术进攻来化解战略上的防御。比如萨尔浒之战,比如坎尼会战。

步兵战车是步兵的载体,但是对装甲步兵的性质认识,古德里安认为它更近似龙骑兵,是上马机动,下马作战的兵种。机动是它的本质,步战车是主体,步兵是下马的骑士。但步战车才是这个兵种的本质。而在苏联人眼里,它们是摩托化的步兵,是大纵身作战里突破敌人防线的工具。只是与早期的步兵相比,它们伴随坦克机动的能力更强,至少不用坐在坦克身上了。但说到底战斗核心还是步兵,而步战车扮演的是输送车和火力支援车的角色色,在进攻战斗开始后转而伴随步兵作战,步兵进它就进,步兵退它就退。因此苏联步战车作为输送车时伴随坦克机动,作为火援车时伴随步兵机动。

在当时冷战期间的东西对峙条件下,处于攻势的苏军必须抓住时间窗口,在北约后备力量和美军支援赶到前占领整个欧洲。因此,装甲部队强调对交通环境和后勤的适应性,要求在缺乏工兵和后勤的条件下能勇猛冲击,突破北约的防御体系,故而步战车强调水陆通行能力,较轻便的车体,较为简单的结构和保养,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突破北约防御,快速通过遭到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直达大西洋。火力系统上使用73毫米低压炮(实际等于是一种步兵无后坐力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强调对点面目标和软硬目标的通吃能力,从而支援步兵战斗。实际上一辆BMP就是一个微型的步兵火力连。而步兵在进攻中会遇到各类意想不到的目标和战术情况,因此火力的多样化和通吃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西方的步兵强调反坦克,要求在战场建设体系下迟滞苏军的进攻,为后方动员和美军的赶争取时间。这与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遇到的挑战是一样的。最终目的不是寸土不让,而是迟滞苏军的装甲洪流,为后撤和纵深防御争取时间。因此,坦克更强调机动力和火力,步战车更强调对苏军步战车,自行火炮等轻型装甲目标的打击。同时更强调机动战,而非充当固定火力点,因此步战车是一种车战工具而非步兵工具,要求步兵服从车辆而非车辆服从步兵。这也符合古德里安提出的龙骑兵概念。毕竟依靠步兵的血肉之躯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苏军的滚滚洪流的。因此,北约的步战车车体更大,防护更完善,利于步兵长时间在车内战斗。火力系统选择小口径速射炮和穿甲燃烧弹药,以及先进的热像仪---甚至比坦克的热像仪还要好。

中国的步战车兼具有东西方的特点。由于我国周边环境复杂,且作战地域多是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恶劣之地,如朝鲜寒冷山地,藏南高原山区和阿克塞钦高原,台湾岛屿的水际滩头和丘陵城市。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且我军处于战略攻势之下,势必不可能搞什么迟滞战略,那么要想攻克敌人的防御体系,在火力系统上只能选择BMP-3的系统,以求得对敌人各类目标的广泛适应性,减少对炮兵和航空兵的依赖,减轻后方压力,也能加快OODA循环,让敌人机动防御兵力无所遁形。在机动底盘上依旧保留了浮渡能力和对各类越野或公路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台海战役当中就可以减轻对码头和工兵的压力,适应台湾多丘陵溪流的地理条件下。在朝鲜的山地和藏南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工兵的话,04式步战车也能机动。有意思的是,根据兵器知识杂志对一个清华大学生连长的采访,我军09式轮式步战车还专门考虑了海上浮渡能力,比92式步战车强了许多。在去年济南军区配合拍摄的电影《目标战》里,甚至出现了09式装甲突击车水上开炮,攻占岛屿的画面。这是来自于演习,说明轮式突击车竟然可以扮演水陆坦克的角色。可见,我军对于步战车机动力的要求还是要以广泛适应力为要。而与苏联相比,具体技术上则多是与西方更有渊源。等于是以西方的技术实现了东方的战术要求。
我军处于战略攻势之下,势必不可能搞什么迟滞战略,那么要想攻克敌人的防御体系,在火力系统上只能选择BMP-3的系统,以求得对敌人各类目标的广泛适应性,减少对炮兵和航空兵的依赖,减轻后方压力,也能加快OODA循环,让敌人机动防御兵力无所遁形。在机动底盘上依旧保留了浮渡能力和对各类越野或公路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台海战役当中就可以减轻对码头和工兵的压力,适应台湾多丘陵溪流的地理条件下。在朝鲜的山地和藏南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工兵的话,04式步战车也能机动。

楼主果然是会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