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美國 南韓蛻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6:33:57
<P><!--StartFragment --> <SMALL><FONT color=#919191>中時電子報</FONT></SMALL> </P>
<P><!--StartFragment --> <BIG>本報採訪團/張慧英、陳一姍、劉子正正蛻變出嶄新面貌的大韓民國,最近外交政策也出現大轉向,讓美國刺痛地感受到韓國人翻臉的速度。</BIG><BR><BR><BIG>暮春的首爾市艷陽炫目,各色杜鵑奔放得彷彿要將全城淹沒。而灌入耳目的爭執論辯,也喧囂得足以把人淹沒。引爆此波爭議的導火線,是盧武鉉大統領的新外交基調。更具體地講,是在爭取獨立外交空間時,南韓該不該得罪美國?</BIG><BR><BR><BIG>沒有來到韓國前,印象是這個國家似乎正在轉向,從昔日庇護者美國轉向了崛起的中國。來到南韓實地採訪後發現,原來,這個轉向根本已經是事實了。但不像從國外看起來那麼舉國一心,由於新外交方向令韓美同盟出現裂痕,南韓內部意見對立得非常劇烈,而且反映成朝野政黨與世代之間的斷裂。</BIG><BR><BR><BIG>反美擁美 拉扯出嚴重對立</BIG><BR><BR><BIG>簡單講,大致以五十歲為界,以上擁美仇北(韓),以下反美親北。盧武鉉上台帶動了政壇世代交替,外交政策也出現新的基調。過去南韓是乖乖牌,如今要有獨立自主的外交空間。</BIG><BR><BR><BIG>除了東北亞轉運中心(hub)外,月前還提出「東北亞中介者」(balancer)的構想。盧武鉉一連串自行其是的行動,惹得美國老大不快。尤其南韓一路向中國積極靠攏,當美國全力圍堵中國而韓美同盟是其中重要一環時,美國不僅感覺到韓國人翻臉的無情,還難免有陣前遭盟友背叛的痛。</BIG><BR><BR><BIG>韓美親善會會長、慶南大學教授曹雄奎原是前執政黨韓國家黨的國會議員,他表示,雖然美國仍認為南韓在戰略上對美國利益及東亞安定都很重要,「但情感上確實是受傷了」。</BIG><BR><BR><BIG>民粹外交?盧武鉉政策挨批</BIG><BR><BR><BIG>不只在野黨砲聲隆隆,學界專家也紛紛發出異議,電視政論節目吵得不可開交。許多人認為韓美國力差那麼多,韓國的安全又靠美國保護,激怒美國勢必損傷南韓的國家利益,何況南韓本身沒有當東北亞中介者的實力,韓美同盟才是南韓發展對外關係的基礎。更有不少聲音抨擊,這根本是為了提振盧武鉉疲軟聲望的「內銷型民粹外交」。</BIG><BR><BR><BIG>延世大學教授韓碩熙說得直接:「這個政府是抗議專家,不會治國,只想延續權力。你不可能又要韓美同盟又要獨立外交,這是為了內政考量。因為執政黨聲望一直掉,所以想讓年輕人覺得我們是個強大而重要的國家,但國際對東北亞中介者的構想反應非常冷淡。這其實與美國無關,盧武鉉只是用美國當工具而已。」</BIG><BR><BR><BIG>「民粹外交」嗎?或許是,但沒那麼簡單,既然能挑動民粹,就表示它回應了民意的渴望──至少是新世代。上一代的人吃過韓戰的苦,對北韓敵意較深,所以堅定支持韓美同盟。</BIG><BR><BR><BIG>三、四十歲的「三八六世代」沒經歷過戰爭,倒是從小目睹美軍進駐家園,享有不受南韓司法管轄的特權,輾死兩位少女也無罪,韓國人質還在伊拉克被殺。而且過去美國默許軍事獨裁,在「光州事件」協助鎮壓民主派。因此年輕世代要民主自由、要國家尊嚴、也要對著美國站起來,不但要求更公平對等的韓美同盟關係,也強烈要求修改韓美「駐軍地位協定」。</BIG><BR><BR><BIG>走出挫折 展現自信與抱負</BIG><BR><BR><BIG>身為中、俄、日眾大國環伺中的小國,韓國歷史寫滿橫遭侵略欺凌的挫折屈辱。因此,韓國人愛國、團結、自尊高、好勝心強,如今國家被切割、民族被撕裂、國土被進駐、安全靠外人,在在造成民族尊嚴深刻創傷。</BIG><BR><BR><BIG>所以,一個民主化了、從金融風暴狠跌一跤後爬起來的南韓,有了更多的自信與意志,理所當然會要求更對等、更有尊嚴的地位。這就是真正的民意走向,現在朝野政黨吵得再兇,都只在於盧武鉉的手段是不是正確而已。</BIG><BR><BR><BIG>我國駐韓代表李在方分析,韓國現在貿易量居全球第十位,他們自認是新興民族,一個新的大韓民族,足以做世界第一強國了。相較於老化的日本,韓國完全是一片生機活力,他們相信自己已經上了高速公路,不會再掉到後面去了。這樣充滿氣概與抱負的國家,當然會尋求更多國家尊嚴。</BIG><BR><BR><BIG>外交轉彎 始於金大中時代</BIG><BR><BR><BIG>東亞大學政治系教授林錫俊指出,當權的「三八六世代」吸收了「依賴理論」,認為美國不是朋友,而是在剝削韓國、阻擋統一以延續霸權。盧武鉉身邊都是理想色彩強的「三八六」,政策當然深受影響。不過民意對美軍的特權待遇反感,是屬於民事的層次;在安全立場上,民意還是願意和美國站在一起的。</BIG><BR><BR><BIG>「三八六世代」的代表人物──「開放的我們黨」國會議員禹相虎,則為盧武鉉辯護說,這並不是要和美國唱反調,而是要改變韓美同盟的性質。「以前韓國什麼都要聽美國的,就像是提皮包的,可是朋友之間不應該有一邊在提皮包,而是雙方平起平坐,不是片面的順從。和中國的關係也好,和美國的關係也好,我們都不聽任何人支配!」</BIG><BR><BR><BIG>漢陽大學國際學研究所副教授文興鎬解釋說,其實盧武鉉的政策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從金大中後,韓國的外交思惟就開始轉變。因為韓美間不是正常的國與國關係,韓國一直沒有自主獨立能力,所以年輕世代及進步人士渴望國家能獨立開展外交,但理想和現實不能調和。</BIG><BR><BR><BIG>追求尊嚴 掌握命運決定權</BIG><BR><BR><BIG>金大中的外交基調比較務實,手腕也高明,「盧武鉉的想法我能理解,但表現的方式我不贊成,因為每個國家外交的最大目的都是把國家利益極大化,如果因為技巧粗糙,經常發生不必要的摩擦,就不太合適了。盧武鉉性格豪爽講話直率,可是外交是不一樣的。現在韓美關係不太好,而在變化的過渡期,韓國社會分裂了。」</BIG><BR><BR><BIG>分裂,很明顯地呈現在世代理念上的斷裂。但就一個國民意志高度集中、已經走上民主法治與自由經濟大道的國家來說,要求更多的尊重與尊嚴,要求對民族命運有更多決定權,應該是必然的歷史方向。南韓是準備好要改變韓美同盟關係了,只是,美國雖明白南韓的心情,但以其超強之尊,至今仍以自己利益作為主要考量。</BIG> </P><P><!--StartFragment --> <SMALL><FONT color=#919191>中時電子報</FONT></SMALL> </P>
<P><!--StartFragment --> <BIG>本報採訪團/張慧英、陳一姍、劉子正正蛻變出嶄新面貌的大韓民國,最近外交政策也出現大轉向,讓美國刺痛地感受到韓國人翻臉的速度。</BIG><BR><BR><BIG>暮春的首爾市艷陽炫目,各色杜鵑奔放得彷彿要將全城淹沒。而灌入耳目的爭執論辯,也喧囂得足以把人淹沒。引爆此波爭議的導火線,是盧武鉉大統領的新外交基調。更具體地講,是在爭取獨立外交空間時,南韓該不該得罪美國?</BIG><BR><BR><BIG>沒有來到韓國前,印象是這個國家似乎正在轉向,從昔日庇護者美國轉向了崛起的中國。來到南韓實地採訪後發現,原來,這個轉向根本已經是事實了。但不像從國外看起來那麼舉國一心,由於新外交方向令韓美同盟出現裂痕,南韓內部意見對立得非常劇烈,而且反映成朝野政黨與世代之間的斷裂。</BIG><BR><BR><BIG>反美擁美 拉扯出嚴重對立</BIG><BR><BR><BIG>簡單講,大致以五十歲為界,以上擁美仇北(韓),以下反美親北。盧武鉉上台帶動了政壇世代交替,外交政策也出現新的基調。過去南韓是乖乖牌,如今要有獨立自主的外交空間。</BIG><BR><BR><BIG>除了東北亞轉運中心(hub)外,月前還提出「東北亞中介者」(balancer)的構想。盧武鉉一連串自行其是的行動,惹得美國老大不快。尤其南韓一路向中國積極靠攏,當美國全力圍堵中國而韓美同盟是其中重要一環時,美國不僅感覺到韓國人翻臉的無情,還難免有陣前遭盟友背叛的痛。</BIG><BR><BR><BIG>韓美親善會會長、慶南大學教授曹雄奎原是前執政黨韓國家黨的國會議員,他表示,雖然美國仍認為南韓在戰略上對美國利益及東亞安定都很重要,「但情感上確實是受傷了」。</BIG><BR><BR><BIG>民粹外交?盧武鉉政策挨批</BIG><BR><BR><BIG>不只在野黨砲聲隆隆,學界專家也紛紛發出異議,電視政論節目吵得不可開交。許多人認為韓美國力差那麼多,韓國的安全又靠美國保護,激怒美國勢必損傷南韓的國家利益,何況南韓本身沒有當東北亞中介者的實力,韓美同盟才是南韓發展對外關係的基礎。更有不少聲音抨擊,這根本是為了提振盧武鉉疲軟聲望的「內銷型民粹外交」。</BIG><BR><BR><BIG>延世大學教授韓碩熙說得直接:「這個政府是抗議專家,不會治國,只想延續權力。你不可能又要韓美同盟又要獨立外交,這是為了內政考量。因為執政黨聲望一直掉,所以想讓年輕人覺得我們是個強大而重要的國家,但國際對東北亞中介者的構想反應非常冷淡。這其實與美國無關,盧武鉉只是用美國當工具而已。」</BIG><BR><BR><BIG>「民粹外交」嗎?或許是,但沒那麼簡單,既然能挑動民粹,就表示它回應了民意的渴望──至少是新世代。上一代的人吃過韓戰的苦,對北韓敵意較深,所以堅定支持韓美同盟。</BIG><BR><BR><BIG>三、四十歲的「三八六世代」沒經歷過戰爭,倒是從小目睹美軍進駐家園,享有不受南韓司法管轄的特權,輾死兩位少女也無罪,韓國人質還在伊拉克被殺。而且過去美國默許軍事獨裁,在「光州事件」協助鎮壓民主派。因此年輕世代要民主自由、要國家尊嚴、也要對著美國站起來,不但要求更公平對等的韓美同盟關係,也強烈要求修改韓美「駐軍地位協定」。</BIG><BR><BR><BIG>走出挫折 展現自信與抱負</BIG><BR><BR><BIG>身為中、俄、日眾大國環伺中的小國,韓國歷史寫滿橫遭侵略欺凌的挫折屈辱。因此,韓國人愛國、團結、自尊高、好勝心強,如今國家被切割、民族被撕裂、國土被進駐、安全靠外人,在在造成民族尊嚴深刻創傷。</BIG><BR><BR><BIG>所以,一個民主化了、從金融風暴狠跌一跤後爬起來的南韓,有了更多的自信與意志,理所當然會要求更對等、更有尊嚴的地位。這就是真正的民意走向,現在朝野政黨吵得再兇,都只在於盧武鉉的手段是不是正確而已。</BIG><BR><BR><BIG>我國駐韓代表李在方分析,韓國現在貿易量居全球第十位,他們自認是新興民族,一個新的大韓民族,足以做世界第一強國了。相較於老化的日本,韓國完全是一片生機活力,他們相信自己已經上了高速公路,不會再掉到後面去了。這樣充滿氣概與抱負的國家,當然會尋求更多國家尊嚴。</BIG><BR><BR><BIG>外交轉彎 始於金大中時代</BIG><BR><BR><BIG>東亞大學政治系教授林錫俊指出,當權的「三八六世代」吸收了「依賴理論」,認為美國不是朋友,而是在剝削韓國、阻擋統一以延續霸權。盧武鉉身邊都是理想色彩強的「三八六」,政策當然深受影響。不過民意對美軍的特權待遇反感,是屬於民事的層次;在安全立場上,民意還是願意和美國站在一起的。</BIG><BR><BR><BIG>「三八六世代」的代表人物──「開放的我們黨」國會議員禹相虎,則為盧武鉉辯護說,這並不是要和美國唱反調,而是要改變韓美同盟的性質。「以前韓國什麼都要聽美國的,就像是提皮包的,可是朋友之間不應該有一邊在提皮包,而是雙方平起平坐,不是片面的順從。和中國的關係也好,和美國的關係也好,我們都不聽任何人支配!」</BIG><BR><BR><BIG>漢陽大學國際學研究所副教授文興鎬解釋說,其實盧武鉉的政策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從金大中後,韓國的外交思惟就開始轉變。因為韓美間不是正常的國與國關係,韓國一直沒有自主獨立能力,所以年輕世代及進步人士渴望國家能獨立開展外交,但理想和現實不能調和。</BIG><BR><BR><BIG>追求尊嚴 掌握命運決定權</BIG><BR><BR><BIG>金大中的外交基調比較務實,手腕也高明,「盧武鉉的想法我能理解,但表現的方式我不贊成,因為每個國家外交的最大目的都是把國家利益極大化,如果因為技巧粗糙,經常發生不必要的摩擦,就不太合適了。盧武鉉性格豪爽講話直率,可是外交是不一樣的。現在韓美關係不太好,而在變化的過渡期,韓國社會分裂了。」</BIG><BR><BR><BIG>分裂,很明顯地呈現在世代理念上的斷裂。但就一個國民意志高度集中、已經走上民主法治與自由經濟大道的國家來說,要求更多的尊重與尊嚴,要求對民族命運有更多決定權,應該是必然的歷史方向。南韓是準備好要改變韓美同盟關係了,只是,美國雖明白南韓的心情,但以其超強之尊,至今仍以自己利益作為主要考量。</BIG> </P>
我们可以给他尊严,帮他灭了那个狗日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草莽</I>在2005-5-9 19:01:00的发言:</B><BR>我们可以给他尊严,帮他灭了那个狗日的</DIV>
<br>帮他们获取尊严可以,但是他们也必须为此扶持一定的代价,就是对中国完全的效忠。
等它蜕变完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