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师的另一支部队——449团纳隆地区迂回进攻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6:59
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从越南开始撤军。此前的2月27日,新组建的越军海兴省队183团进至高平西南侧的纳隆以南地区,一面防止中国军队继续深入,一面伺机骚扰。中国开始撤军之后,越军183团认为有机可乘,将2个榴弹炮连部署在魁匡以西公路附近,从3月6日开始向高平一带的中国军队阵地实施炮击。3月8日和9日,越军183团一部大胆进至纳隆以北,在505高地至纳隆附近布防,向41军121师的防御阵地步步逼近,并叫嚣“要紧紧咬住中国兵!”

为了歼灭越军有生力量,粉碎其进逼企图,41军前指命令121师负责歼灭纳隆地区之敌。

纳隆距121师的扣屯防御前沿约8公里,这一地区均为土山,群山连绵,山的上半部为茅草覆盖,下半部树林茂密,山间为沟林所隔,山谷中葛藤缠绕,道路稀少,通行困难。战区内的主要山头编为1-21号高地。高平至太原的3号A公路从纳隆东侧通过,在纳隆南侧跨过任河,由河上的一座公路桥相连接,是这一地区的重要通道。纳隆桥本来在2月24日已被南集团的124师370团工兵炸断,后又被北上的越军修复。越军183团1营于3月8日和9日进至纳隆以北地区,得到魁匡以西2个榴弹炮连的火力支援;在纳隆桥北公路东侧有越军1个加强连;在班俊以南的纳隆、亭档、魁里、那嘎、316高地、班商等地还有小股越军活动。

根据41军前指的命令,121师于3月6日以2个加强步兵营兵力,对纳隆西北侧的纳欢、亭档、魁里、容博地区发起一次出击,歼敌一部。为了更有力地打击越军,3月9日,在41军毛余副军长的统一组织下,121师决定出动361团2营、362团1营、363团1营,在归41军指挥的50军150师449团协同下,对纳隆之敌发起第二次出击。

150师449团原为成都军区所属独立步兵团之一部,建国后参加过剿匪、平叛等战斗。1967年11月组建而成150师步兵第449团。该团在1977年、1978年进行过2年全训。79临战前扩编为甲种步兵团,补入了大量的新干部和新战士。部队经过临战训练和政治动员,军政素质有一定提高,士气比较高昂。

在班俊的121师指挥所受领了任务后,449团指挥人员很快开会研究,决心于9日晨4时出发,经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那漂、亭档插向那峰西侧约700米交叉路口,团主力由此直接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掩护361团2营炸毁纳隆桥;同时以一部兵力摧毁那峰地区的越军炮兵阵地,攻占505高地及其南侧无名高地,掩护迂回部队的左翼。待361团炸毁纳隆桥后,再协同121师的出击部队歼灭纳隆桥以北地区之敌。战斗部署是:

3营配属1营1连、团无坐力炮连1个排、1个工兵班、2个喷火班、1个侦察组为前卫营,于9日拂晓由班俊南侧出发, 经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那漂、亭档,于8时到达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然后再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在迂回攻击前进过程中,应派出兵力控制制高点,掩护营主力前进。到达任河北岸后,以7连渡过任河,攻占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公路两侧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营主力位于任河北岸搜剿残敌,支援7连战斗,并以一部兵力从505高地南侧协同2营攻占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

2营配属团无坐力炮连1个排,随团指前进,准备在那峰西侧交叉路口进入战斗,首先攻歼那峰地区越军炮兵阵地,然后沿那峰东南山脊向505高地发展进攻。

1营(欠1连)为团预备队,在2营后跟进。

团100迫击炮连和无坐力炮连第3排组成火力队,由团指直接掌握,随团指前进,根据需要随时准备占领阵地,以火力支援2、3营战斗。

团指在3营后跟进,当2营向那峰、505高地发起进攻时,在亭档西侧约600米交叉路口开设。

根据战区的地形、敌情和友邻部队介绍的战场经验,449团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因为对亚热带山岳丛林战斗缺乏经验,虽然要求部队注意多带口粮和弹药,但未进行节约用水和防暑教育,也没有注意穿插战斗要求的尽量轻装。

9日凌晨4时,449团从班俊出发,按3营、团指和直属队、2营、1营(欠1连)的序列,在121师派来的向导带领下,沿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小路向预定地区前进。

出发没多久,3营就走错了路,折向西南。团长到达调整点后,没有发现3营,命令后面的2营、1营停止前进,立即派人去找3营。当时有人提出改变部署,团长没有同意。一直等到5时40分,3营才返回了调整点,已经耽误了1个多小时。团长命令3营按计划迅速前进。然而3营在通过调整点后,前进约500多米,因为事前组织不够周密,没有告诉向导要出正南方向的山垭口,结果全营被向导带向西南方向,一直走到了波眉。等到团指再次发现3营走错路后,已经走出了很远,而且天色已大亮。团长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如果部队原路返回再经调整点前进,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要是向东横穿大山回原路,地形、敌情不明,恐怕会遭到不必要的伤亡。根据121师介绍的山地行军经验“宁走山脊求远,不走山沟求近”,团指决心改变迂回路线,沿西南侧的739高地东侧山脊转向东南的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前进,再向纳隆桥西南迂回。团指将情况和决心向121师作了汇报,然后命令前卫3营按1连、7连、营指、8连、9连的序列向739高地东北侧山脊搜索前进。

7时许,1连进至波眉西南侧,遭到小股越军阻击。1连迅速开火,将敌击退。继续前进时,1连发现波眉西南无名高地两侧山坡上有越军向山下逃跑。报告团指后,团指命令1连加强警戒,注意搜索,加速前进。8时左右,1连在739高地东侧无名高地发现零星越军散兵,立即开火将其驱散,然后将739高地占领。团指命令1连控制制高点,掩护团主力前进,待1营通过后归建。同时命令3营7连为尖兵连向预定方向前进。8时45分,7连进至739高地东南山脊500米处,与南侧高地之敌发生交火,将其驱逐。为加快穿插速度,团指命令8连转为尖兵连,继续向那峰西侧交叉路口攻击前进。

10时许,121师发来命令:449团先头部队不许过任河。团指将命令转发3营,然而3营却没有将命令向各连传达。

11时,团指命令2营从739高地东南山脊向东侧的容博、那峰、505高地方向进攻,攻占505高地及其南侧无名高地,支援3营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2营很快出发,以5连在739高地东南侧控制要点,6连为先头连沿山脊搜索前进,顺小路插向容博。13时左右,6连攻占了容博西侧高地。

9日白天天气炎热,中午达到摄氏40多度。449团官兵负荷沉重,而739高地又是山坡陡峭,草木茂密,道路崎岖难行,部队行进较为缓慢。花了5个多小时后,团主力才翻越739高地,于13时30分到达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团指考虑到前进途中未遇到越军有组织的抵抗,全团应乘势向预定地区前进。团指分别2次电令各营迅速向预定地区前进,同时自己也向前转移,于13时50分进至739高地东南侧。

前卫3营从那峰西侧交叉路口出发,沿魁雷东侧向纳隆桥西南侧前进。一路不时有战士中暑昏倒,部队前进速度减慢。14时48分,先头8连进至魁雷东北侧无名高地,全连已有60%的人员中暑昏倒。此时,在西侧山谷发现越军。营长命令7、9连迅速前进,以火力压制越军,同时组织力量抢救中暑人员。

2营的6连、5连占领容博西侧高地后,发现后面的4连和炮兵连已掉队,即停止前进,等待掉队人员。全营到齐后,营长命令迅速组织战斗,准备向那峰、505高地发起攻击。

15时许,团指进至亭档西侧交叉路口,得知部队中暑人员较多,前进困难,于是命令各营边前进边抢救中暑人员。因为天气炎热,官兵们随身携带的饮水已消耗将尽,有经验的人就砍竹子,从竹根部的第三、第四节取水补充部队。各连卫生人员对中暑的官兵实施打针抢救。各营、连的教导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以口号鼓励部队士气。同时组织体力互救,干部带头多背枪支弹药,班、排骨干集中搬运分队的武器弹药。全团官兵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克服困难,向预定地区顽强挺进。

16时许,团指向121师报告了全团进展及部队中暑情况。121师命令449团迅速组织部队攻击前进,团指接令后即开始进行攻击部署。18时前后,121师出击各营已基本攻占各自预定目标。因天色已黑,121师命令各路攻击部队就地转入防御,加强警戒,次日再组织进攻和搜剿。449团接令后,立即更改部署,以3营在魁雷东北侧无名高地,2营在容博西侧高地,1营在739高地东南800米处占领有利地形,各自组成环形防御,团指设在2营附近。

19时许,全团形成防御态势后,团指命令团侦察排在2营防御阵地前,向那峰、505高地方向查明情况。并令各营加强警戒,组织观察,指定值班分队和值班火器。

20时15分,3营报告,在任河南岸的魁难方向,有越军炮兵射击,并有汽车声音和灯光。团指判断,越军可能在乘夜暗增加兵力,也可能是接应纳隆桥北侧之敌逃跑。随即,团指上报121师,请求师炮兵向魁难方向进行了压制射击。

在3月9日的战斗中,121师出击各部队隐蔽接敌,迅速发起攻击,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当天歼灭越军183团约1个营,越军仅在阵地上扔下的尸体就有307具。

449团于10日8时05分继续发起进攻。2营从容博向东南侧的505高地搜索前进。两地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多,但途中有10多个孤立的石山,茅草丛生,道路崎岖难行。为防遭敌伏击,2营以各分队交替掩护,逐段向前跃进。9时左右,5连进至505高地山脚下,与一小股越军遭遇。5连迅速开火,歼敌13名,余敌逃散。5连随即向505高地发起攻击,守敌无心恋战,即行溃逃。10时41分,5连占领了505高地。

3营因收拢部队,未能按时发起进攻。8时51分,团指命令3营迅速插到指定位置。8时58分,3营以7连为前卫连开始出发。10时,7连进至魁雷东南侧无名高地,随即迅速前进,于10时10分到达纳隆桥西侧约1公里的任河北岸。从班俊出发起到这里,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只有约7公里,3营却实际上走了20多公里,用了30个小时。本来团指要求3营不许过任河,然而3营没有将命令向各连传达,团指也没有检查执行情况,只命令3营迅速插到指定位置,结果7连仍按从班俊出发前的预定计划开始隐蔽渡河。渡过任何后,7连进至南侧的高平至太原公路附近,察看地形后,于13时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处公路两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经过50多分钟战斗,7连先后攻占了纳隆桥西南约500-1000米公路两侧的7个高地,切断了公路。8连在7连之后也到达任河北岸,7班从纳隆桥西约400米处渡过任河,消灭了零星越军,夺占了1个弹药库和1个军需库。与此同时,9连向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当即遭到魁匡附近越军炮兵的炮火拦阻。营长组织炮火压制越军炮兵,9连趁势冲击,占领了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与2营5连会合。

1营随3营后进至505高地西南侧,向任河北岸进行搜剿。

任河南岸的越军很快组织反击,向7连和8连7班的阵地发起围攻。14时58分,团指接到3营报告:“7连已被敌包围”,这才知道7连过了任河。团指很快命令3营组织8、9连掩护,将7连和8连7班撤回任河北岸,人员、武器、弹药、烈士遗体不准丢失。因121师的出击各营已大部完成搜剿任务,121师命令出击各部队收拢人员,准备回撤。16时10分,449团再次命令3营将任河南岸的人员全部撤回北岸。然而因为任务规定的不明确,3营干部也没有认真研究,误以为越军要进行火力报复,下命令要7连和8连7班迅速突围。

16时30分,361团5连向16、18号高地进攻,掩护工兵前出炸毁纳隆桥。17时02分,121师向449团发来命令:于17时30分,开始按原路组织部队交替掩护回撤。团指很快部署,命令各营收拢部队,以1营为前卫,回撤中沿途进行清剿;团指和直属队跟随1营回撤;随同2、3营行动的2名副团长共同组织2、3营沿2营进攻路线回撤,到容博小河北岸加入团的序列。然而,团指只是向2名副团长提出了原则要求,而没有规定回撤的顺序和交替掩护的方法,也没有进行及时检查。2名副团长领命后,没有进行研究,就命令2营先行回撤。

17时45分,449团开始回撤。1营、团指和2营先行回撤,3营组织混乱,在回撤时造成了惊慌,以致3营分成了四股各自回撤。

7连和8连7班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坚守任河南岸阵地4个小时,先后击退了越军从西南方向的3次反击,守住了阵地。在7连、8连7班和361团2营的掩护下,361团工兵于18时20分强行炸毁了纳隆桥。18时30分,奉121师命令,361团2营和362团1营、363团1营交替掩护撤出纳隆地区,于当夜返回了各自原阵地。7连和8连7班在友邻部队炸毁了纳隆桥后撤出阵地,在北渡任河时遭到越军炮击,电台发生故障,与团、营失去了联系。

3营营指没有等到7连回撤,就带领9连、炮兵连和8连大部分人员撤至505高地。团指发现7连没有撤回后,命令3营收齐部队后再回撤。此时,8连部分人员和其他连队零星人员及伤员已从505高地向东北回撤到121师部队阵地。回撤过程中因组织混乱,8连连长为寻路而失踪,还丢失了10名烈士遗体和一部分装备器材。

18时40分,团指撤到容博,发现7连仍未回来,即决定全团停止回撤等待7连。21时,团指决定派2营返回接应7连。向121师报告后,没有回电。直到11日1时许,121师才回电,说449团8连的80余人已撤回友军阵地。然而,团报务员错译为:敌800人来我军阵地。据此,团指认为121师没有批准接应7连,可能是敌情有了变化,撤军时间改变。449团再集中停止在容博一带,易遭到越军炮击。于是,团指命令全团于11日2时回撤,在早晨5时30分撤回了班俊。

11日7时,团指向121师请求接应7连,同时寻找丢失的烈士遗体和装备器材。11时,7连回到了班俊。原来,7连渡过任河后,因无法与团、营联系,在进至505高地后停止前进。11日早晨,7连才继续回撤。

得到121师批准后,449团于11日19时按返回原路南下,寻找烈士遗体和装备器材。12日6时,全团进占505高地。经过一番寻找,只找回5名烈士遗体和部分装备器材。12时40分,团指组织各营回撤,于16时全团回到班俊。

121师组织的这次纳隆出击作战历时2天,沉重打击了越军183团1营。其中,150师449团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完成了迂回进攻任务,配合友邻部队炸毁了重要通道纳隆桥。战斗中共毙敌147人,缴获轻机枪2挺、冲锋枪3支、弹药和军需物资一部。
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从越南开始撤军。此前的2月27日,新组建的越军海兴省队183团进至高平西南侧的纳隆以南地区,一面防止中国军队继续深入,一面伺机骚扰。中国开始撤军之后,越军183团认为有机可乘,将2个榴弹炮连部署在魁匡以西公路附近,从3月6日开始向高平一带的中国军队阵地实施炮击。3月8日和9日,越军183团一部大胆进至纳隆以北,在505高地至纳隆附近布防,向41军121师的防御阵地步步逼近,并叫嚣“要紧紧咬住中国兵!”

为了歼灭越军有生力量,粉碎其进逼企图,41军前指命令121师负责歼灭纳隆地区之敌。

纳隆距121师的扣屯防御前沿约8公里,这一地区均为土山,群山连绵,山的上半部为茅草覆盖,下半部树林茂密,山间为沟林所隔,山谷中葛藤缠绕,道路稀少,通行困难。战区内的主要山头编为1-21号高地。高平至太原的3号A公路从纳隆东侧通过,在纳隆南侧跨过任河,由河上的一座公路桥相连接,是这一地区的重要通道。纳隆桥本来在2月24日已被南集团的124师370团工兵炸断,后又被北上的越军修复。越军183团1营于3月8日和9日进至纳隆以北地区,得到魁匡以西2个榴弹炮连的火力支援;在纳隆桥北公路东侧有越军1个加强连;在班俊以南的纳隆、亭档、魁里、那嘎、316高地、班商等地还有小股越军活动。

根据41军前指的命令,121师于3月6日以2个加强步兵营兵力,对纳隆西北侧的纳欢、亭档、魁里、容博地区发起一次出击,歼敌一部。为了更有力地打击越军,3月9日,在41军毛余副军长的统一组织下,121师决定出动361团2营、362团1营、363团1营,在归41军指挥的50军150师449团协同下,对纳隆之敌发起第二次出击。

150师449团原为成都军区所属独立步兵团之一部,建国后参加过剿匪、平叛等战斗。1967年11月组建而成150师步兵第449团。该团在1977年、1978年进行过2年全训。79临战前扩编为甲种步兵团,补入了大量的新干部和新战士。部队经过临战训练和政治动员,军政素质有一定提高,士气比较高昂。

在班俊的121师指挥所受领了任务后,449团指挥人员很快开会研究,决心于9日晨4时出发,经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那漂、亭档插向那峰西侧约700米交叉路口,团主力由此直接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掩护361团2营炸毁纳隆桥;同时以一部兵力摧毁那峰地区的越军炮兵阵地,攻占505高地及其南侧无名高地,掩护迂回部队的左翼。待361团炸毁纳隆桥后,再协同121师的出击部队歼灭纳隆桥以北地区之敌。战斗部署是:

3营配属1营1连、团无坐力炮连1个排、1个工兵班、2个喷火班、1个侦察组为前卫营,于9日拂晓由班俊南侧出发, 经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那漂、亭档,于8时到达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然后再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在迂回攻击前进过程中,应派出兵力控制制高点,掩护营主力前进。到达任河北岸后,以7连渡过任河,攻占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公路两侧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营主力位于任河北岸搜剿残敌,支援7连战斗,并以一部兵力从505高地南侧协同2营攻占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

2营配属团无坐力炮连1个排,随团指前进,准备在那峰西侧交叉路口进入战斗,首先攻歼那峰地区越军炮兵阵地,然后沿那峰东南山脊向505高地发展进攻。

1营(欠1连)为团预备队,在2营后跟进。

团100迫击炮连和无坐力炮连第3排组成火力队,由团指直接掌握,随团指前进,根据需要随时准备占领阵地,以火力支援2、3营战斗。

团指在3营后跟进,当2营向那峰、505高地发起进攻时,在亭档西侧约600米交叉路口开设。

根据战区的地形、敌情和友邻部队介绍的战场经验,449团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因为对亚热带山岳丛林战斗缺乏经验,虽然要求部队注意多带口粮和弹药,但未进行节约用水和防暑教育,也没有注意穿插战斗要求的尽量轻装。

9日凌晨4时,449团从班俊出发,按3营、团指和直属队、2营、1营(欠1连)的序列,在121师派来的向导带领下,沿班俊南侧700米山垭口小路向预定地区前进。

出发没多久,3营就走错了路,折向西南。团长到达调整点后,没有发现3营,命令后面的2营、1营停止前进,立即派人去找3营。当时有人提出改变部署,团长没有同意。一直等到5时40分,3营才返回了调整点,已经耽误了1个多小时。团长命令3营按计划迅速前进。然而3营在通过调整点后,前进约500多米,因为事前组织不够周密,没有告诉向导要出正南方向的山垭口,结果全营被向导带向西南方向,一直走到了波眉。等到团指再次发现3营走错路后,已经走出了很远,而且天色已大亮。团长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如果部队原路返回再经调整点前进,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要是向东横穿大山回原路,地形、敌情不明,恐怕会遭到不必要的伤亡。根据121师介绍的山地行军经验“宁走山脊求远,不走山沟求近”,团指决心改变迂回路线,沿西南侧的739高地东侧山脊转向东南的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前进,再向纳隆桥西南迂回。团指将情况和决心向121师作了汇报,然后命令前卫3营按1连、7连、营指、8连、9连的序列向739高地东北侧山脊搜索前进。

7时许,1连进至波眉西南侧,遭到小股越军阻击。1连迅速开火,将敌击退。继续前进时,1连发现波眉西南无名高地两侧山坡上有越军向山下逃跑。报告团指后,团指命令1连加强警戒,注意搜索,加速前进。8时左右,1连在739高地东侧无名高地发现零星越军散兵,立即开火将其驱散,然后将739高地占领。团指命令1连控制制高点,掩护团主力前进,待1营通过后归建。同时命令3营7连为尖兵连向预定方向前进。8时45分,7连进至739高地东南山脊500米处,与南侧高地之敌发生交火,将其驱逐。为加快穿插速度,团指命令8连转为尖兵连,继续向那峰西侧交叉路口攻击前进。

10时许,121师发来命令:449团先头部队不许过任河。团指将命令转发3营,然而3营却没有将命令向各连传达。

11时,团指命令2营从739高地东南山脊向东侧的容博、那峰、505高地方向进攻,攻占505高地及其南侧无名高地,支援3营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无名高地迂回。2营很快出发,以5连在739高地东南侧控制要点,6连为先头连沿山脊搜索前进,顺小路插向容博。13时左右,6连攻占了容博西侧高地。

9日白天天气炎热,中午达到摄氏40多度。449团官兵负荷沉重,而739高地又是山坡陡峭,草木茂密,道路崎岖难行,部队行进较为缓慢。花了5个多小时后,团主力才翻越739高地,于13时30分到达那峰西侧700米交叉路口。团指考虑到前进途中未遇到越军有组织的抵抗,全团应乘势向预定地区前进。团指分别2次电令各营迅速向预定地区前进,同时自己也向前转移,于13时50分进至739高地东南侧。

前卫3营从那峰西侧交叉路口出发,沿魁雷东侧向纳隆桥西南侧前进。一路不时有战士中暑昏倒,部队前进速度减慢。14时48分,先头8连进至魁雷东北侧无名高地,全连已有60%的人员中暑昏倒。此时,在西侧山谷发现越军。营长命令7、9连迅速前进,以火力压制越军,同时组织力量抢救中暑人员。

2营的6连、5连占领容博西侧高地后,发现后面的4连和炮兵连已掉队,即停止前进,等待掉队人员。全营到齐后,营长命令迅速组织战斗,准备向那峰、505高地发起攻击。

15时许,团指进至亭档西侧交叉路口,得知部队中暑人员较多,前进困难,于是命令各营边前进边抢救中暑人员。因为天气炎热,官兵们随身携带的饮水已消耗将尽,有经验的人就砍竹子,从竹根部的第三、第四节取水补充部队。各连卫生人员对中暑的官兵实施打针抢救。各营、连的教导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以口号鼓励部队士气。同时组织体力互救,干部带头多背枪支弹药,班、排骨干集中搬运分队的武器弹药。全团官兵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克服困难,向预定地区顽强挺进。

16时许,团指向121师报告了全团进展及部队中暑情况。121师命令449团迅速组织部队攻击前进,团指接令后即开始进行攻击部署。18时前后,121师出击各营已基本攻占各自预定目标。因天色已黑,121师命令各路攻击部队就地转入防御,加强警戒,次日再组织进攻和搜剿。449团接令后,立即更改部署,以3营在魁雷东北侧无名高地,2营在容博西侧高地,1营在739高地东南800米处占领有利地形,各自组成环形防御,团指设在2营附近。

19时许,全团形成防御态势后,团指命令团侦察排在2营防御阵地前,向那峰、505高地方向查明情况。并令各营加强警戒,组织观察,指定值班分队和值班火器。

20时15分,3营报告,在任河南岸的魁难方向,有越军炮兵射击,并有汽车声音和灯光。团指判断,越军可能在乘夜暗增加兵力,也可能是接应纳隆桥北侧之敌逃跑。随即,团指上报121师,请求师炮兵向魁难方向进行了压制射击。

在3月9日的战斗中,121师出击各部队隐蔽接敌,迅速发起攻击,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当天歼灭越军183团约1个营,越军仅在阵地上扔下的尸体就有307具。

449团于10日8时05分继续发起进攻。2营从容博向东南侧的505高地搜索前进。两地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多,但途中有10多个孤立的石山,茅草丛生,道路崎岖难行。为防遭敌伏击,2营以各分队交替掩护,逐段向前跃进。9时左右,5连进至505高地山脚下,与一小股越军遭遇。5连迅速开火,歼敌13名,余敌逃散。5连随即向505高地发起攻击,守敌无心恋战,即行溃逃。10时41分,5连占领了505高地。

3营因收拢部队,未能按时发起进攻。8时51分,团指命令3营迅速插到指定位置。8时58分,3营以7连为前卫连开始出发。10时,7连进至魁雷东南侧无名高地,随即迅速前进,于10时10分到达纳隆桥西侧约1公里的任河北岸。从班俊出发起到这里,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只有约7公里,3营却实际上走了20多公里,用了30个小时。本来团指要求3营不许过任河,然而3营没有将命令向各连传达,团指也没有检查执行情况,只命令3营迅速插到指定位置,结果7连仍按从班俊出发前的预定计划开始隐蔽渡河。渡过任何后,7连进至南侧的高平至太原公路附近,察看地形后,于13时向纳隆桥西南约1公里处公路两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经过50多分钟战斗,7连先后攻占了纳隆桥西南约500-1000米公路两侧的7个高地,切断了公路。8连在7连之后也到达任河北岸,7班从纳隆桥西约400米处渡过任河,消灭了零星越军,夺占了1个弹药库和1个军需库。与此同时,9连向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当即遭到魁匡附近越军炮兵的炮火拦阻。营长组织炮火压制越军炮兵,9连趁势冲击,占领了505高地南侧无名高地,与2营5连会合。

1营随3营后进至505高地西南侧,向任河北岸进行搜剿。

任河南岸的越军很快组织反击,向7连和8连7班的阵地发起围攻。14时58分,团指接到3营报告:“7连已被敌包围”,这才知道7连过了任河。团指很快命令3营组织8、9连掩护,将7连和8连7班撤回任河北岸,人员、武器、弹药、烈士遗体不准丢失。因121师的出击各营已大部完成搜剿任务,121师命令出击各部队收拢人员,准备回撤。16时10分,449团再次命令3营将任河南岸的人员全部撤回北岸。然而因为任务规定的不明确,3营干部也没有认真研究,误以为越军要进行火力报复,下命令要7连和8连7班迅速突围。

16时30分,361团5连向16、18号高地进攻,掩护工兵前出炸毁纳隆桥。17时02分,121师向449团发来命令:于17时30分,开始按原路组织部队交替掩护回撤。团指很快部署,命令各营收拢部队,以1营为前卫,回撤中沿途进行清剿;团指和直属队跟随1营回撤;随同2、3营行动的2名副团长共同组织2、3营沿2营进攻路线回撤,到容博小河北岸加入团的序列。然而,团指只是向2名副团长提出了原则要求,而没有规定回撤的顺序和交替掩护的方法,也没有进行及时检查。2名副团长领命后,没有进行研究,就命令2营先行回撤。

17时45分,449团开始回撤。1营、团指和2营先行回撤,3营组织混乱,在回撤时造成了惊慌,以致3营分成了四股各自回撤。

7连和8连7班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坚守任河南岸阵地4个小时,先后击退了越军从西南方向的3次反击,守住了阵地。在7连、8连7班和361团2营的掩护下,361团工兵于18时20分强行炸毁了纳隆桥。18时30分,奉121师命令,361团2营和362团1营、363团1营交替掩护撤出纳隆地区,于当夜返回了各自原阵地。7连和8连7班在友邻部队炸毁了纳隆桥后撤出阵地,在北渡任河时遭到越军炮击,电台发生故障,与团、营失去了联系。

3营营指没有等到7连回撤,就带领9连、炮兵连和8连大部分人员撤至505高地。团指发现7连没有撤回后,命令3营收齐部队后再回撤。此时,8连部分人员和其他连队零星人员及伤员已从505高地向东北回撤到121师部队阵地。回撤过程中因组织混乱,8连连长为寻路而失踪,还丢失了10名烈士遗体和一部分装备器材。

18时40分,团指撤到容博,发现7连仍未回来,即决定全团停止回撤等待7连。21时,团指决定派2营返回接应7连。向121师报告后,没有回电。直到11日1时许,121师才回电,说449团8连的80余人已撤回友军阵地。然而,团报务员错译为:敌800人来我军阵地。据此,团指认为121师没有批准接应7连,可能是敌情有了变化,撤军时间改变。449团再集中停止在容博一带,易遭到越军炮击。于是,团指命令全团于11日2时回撤,在早晨5时30分撤回了班俊。

11日7时,团指向121师请求接应7连,同时寻找丢失的烈士遗体和装备器材。11时,7连回到了班俊。原来,7连渡过任河后,因无法与团、营联系,在进至505高地后停止前进。11日早晨,7连才继续回撤。

得到121师批准后,449团于11日19时按返回原路南下,寻找烈士遗体和装备器材。12日6时,全团进占505高地。经过一番寻找,只找回5名烈士遗体和部分装备器材。12时40分,团指组织各营回撤,于16时全团回到班俊。

121师组织的这次纳隆出击作战历时2天,沉重打击了越军183团1营。其中,150师449团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完成了迂回进攻任务,配合友邻部队炸毁了重要通道纳隆桥。战斗中共毙敌147人,缴获轻机枪2挺、冲锋枪3支、弹药和军需物资一部。
战斗中共毙敌147人,缴获轻机枪2挺、冲锋枪3支、弹药和军需物资一部——一个步兵团就这么一点战果然,那也太弱了。
新组建的越军海兴省队183团
这啥敌人……
纳隆地区进攻战斗  打的非常漂亮  121师出了一口恶气
Swift80 发表于 2013-9-25 15:47
新组建的越军海兴省队183团
这啥敌人……
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独立团,地方军。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9-25 16:07
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独立团,地方军。
还是新成立的   这仗打残了
没人来围歼,
清剿仗是打得不错,可这撤就撤得不成体统了,150师各方面素质还是不行呀,译电员这种业务水准已经严重到了贻误军情的地步,团里的有序组织能力也是混乱不堪,同师兄弟团有这样的的苗头就能映射出日后448之更大杯具了。
感觉组织得十分混乱,幸好当面敌人实力不强,否则够喝一壶的了
这个战果有点像国军围剿,毙敌××××人,缴获步枪××支。
实际上150的部队不如越南地方部队素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