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汽车有望在几年内大量供应欧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3:19
<P>经济观察报
</P>
<P>  “中国制造”的汽车将登陆西欧市场!</P>
<P>  最近几天,欧洲一些主流财经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荷兰汽车经销商人彼德维尔兹(音译)向媒体宣称,他已经同中国陆风汽车公司达成了协议,将在27个欧洲国家代理销售陆风汽车,今年5月1日,“第一批汽车先销往比利时和荷兰。”据记者了解,在东欧几个国家,陆风也将同步上市。</P>
<P>   “包括代理权这些具体的东西还在谈判,”陆风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消息属实,但还不能透露更多的信息,“经销商考量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尤其是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对这个产品在欧洲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P>
<P>  彼德维尔兹声称,自从媒体对陆风即将上市的消息做了报道以后,他接到了不少咨询电话,他今年准备卖出1000辆陆风汽车,其中500辆在荷兰销售。</P>
<P>  尽管这区区1000辆还只是停留在“纸上”,但还是让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发出了担忧的声音,担心“中国制造”的汽车如同“中国制造”的服装、家电一样,在未来席卷欧洲市场。</P>
<P>  中国冲击波</P>
<P>  “业界把这款略显粗笨的汽车看作是亚洲新一波汽车出口攻势的前锋,继日本、韩国的汽车制造厂家之后,中国车将涌进欧洲市场。”一位德国汽车分析人士认为,一款陆风汽车不会对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形成威胁,但其背后体现出来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速海外扩张的趋势,让欧洲汽车业很是忧虑。</P>
<P>  来自中国的产品具有很大的低价优势,因为中国的生产商使用价格低廉的生产原料、设备和劳动力。“就生产成本而言,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任何亚洲汽车集团,都无法应付中国的竞争对手。”韩国锦湖(Kumho)轮胎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世哲(Sae-Chul Oh)做了一个具体的比较,“在中国,轮胎中所含的劳力成本约为4%,而在西方这个比例为30%。即使在韩国,现在也有18%。”所以,来自中国的汽车产品将具备很强的价格竞争力。</P>
<P>  低廉的价格甚至让消费者不再重视这些汽车在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原本人们认为,欧美市场严格的标准会限制中国汽车进入,但这似乎也不会成为长久的问题。</P>
<P>  “标准很严格,但不是高不可攀,中国生产的汽车达到基本的要求没问题。”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道,“欧美的汽车生产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过去的几年,西方的汽车企业,大众、通用和其他大型汽车公司手把手地教会了中国人如何制造现代汽车,而那位德国汽车分析人士说:“如果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他们将会和欧洲的汽车商合作,掌握欧洲的汽车标准,了解相关的技术指数。”德国汽车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梅宁教授也表示:“中国人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他们现在已经符合了生产汽车的常规质量标准,并且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比如中国的奇瑞汽车就已经贯彻了国际汽车业最高标准ISO/TS16949质量体系。</P>
<P>  发展迅速的日本、韩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给欧美企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去年,亚洲企业在全球汽车产量中所占份额已增至37%以上。更让欧洲汽车企业紧张的是,诸如高档车市场这样一些自己传统的优势领域,日韩企业也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北美高档车市场,一度主导市场的德国车已经被丰田Lexus取代了不少位置。一旦再面对中国这样的新竞争对手,欧洲汽车生产商的心情可想而知。</P>
<P>  欧洲汽车生产商的担忧可能就要成为现实了。</P>
<P>  最近一段时间,奇瑞委托意大利设计机构专门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的新车,正在意大利的公路上频频试车,奇瑞计划将在东欧建设一座工厂生产这些汽车。</P>
<P>  在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并与英国罗孚汽车(MG Rover)进行合作后,上汽集团希望获得他们的技术转让和其他专利知识,而这是上汽的其他外国汽车合作伙伴拒绝提供的。据分析,上汽的行动还有一个没有对外透露的重要因素,就是,通过双龙和罗孚的全球经销商网络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虽然双龙和罗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仍然存在。</P>
<P>  我们还缺什么</P>
<P>  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吹响了进军欧美市场的号角,但“中国制造”的汽车要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关键还是品质能否与欧美日韩的企业看齐。“虽然要达到欧美市场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很简单,但在这些成熟的市场上,消费者的要求是大大高于政府标准的。”贾新光提醒中国企业不要盲目乐观。</P>
<P>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一份报告分析说:“中国的生产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达到西方消费者对质量和设计的期望。”这些质量和设计的考量包括汽车废气排放是否符合他国水平,以及设计是否根据不同市场量身定做等。报告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硬件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将无法实现迅猛的出口增速。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毕睿德也认为,2010年之前,中国汽车制造厂家还不能向欧洲供应大量汽车。</P>
<P>  梅宁教授还指出,符合潮流的车型设计是决定中国汽车企业能否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这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P>
<P>  现在很多企业热衷于模仿,模仿本身没有错,模仿先进技术及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提高的方式,但关键是以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学习,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做到这一点,中国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P>
<P>  另外,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问题同样重要。以往国内汽车出口,在国外销售都是依靠国外代理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服务网络。在市场渠道被外方控制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在利益分配时的话语权被大大削弱。贾新光认为,“欧美的消费者不仅对汽车出厂质量的要求很高,而且对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质量要求也很高。”而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除了将失去一块巨大的,甚至高于一次性销售的利润外,还无法保证售后服务的质量。</P>
<P>  国内企业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许敏说:“我们将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达到欧洲人对质量的期望,并与老牌巨头展开竞争。但如果我们的产品尚未做好准备,我们将不会很快进入这些市场,以免损害我们的品牌。”</P>
<P>  “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热情很高”,而且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汽车产品出口。中国商务部官员曾表示,中国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世界汽车贸易占有量的10%,“商务部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P>
<P>  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很多欧洲的汽车经销商正在和国内多家汽车企业进行接洽,陆风汽车肯定不会是惟一挤进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德国汽车界甚至有人认为,三四年之后中国汽车将在欧洲市场全面开花,并迟早会替代韩国汽车的地位。</P>
<P>  -本报记者 李毅明 北京报道

</P><P>经济观察报
</P>
<P>  “中国制造”的汽车将登陆西欧市场!</P>
<P>  最近几天,欧洲一些主流财经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荷兰汽车经销商人彼德维尔兹(音译)向媒体宣称,他已经同中国陆风汽车公司达成了协议,将在27个欧洲国家代理销售陆风汽车,今年5月1日,“第一批汽车先销往比利时和荷兰。”据记者了解,在东欧几个国家,陆风也将同步上市。</P>
<P>   “包括代理权这些具体的东西还在谈判,”陆风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消息属实,但还不能透露更多的信息,“经销商考量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尤其是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对这个产品在欧洲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P>
<P>  彼德维尔兹声称,自从媒体对陆风即将上市的消息做了报道以后,他接到了不少咨询电话,他今年准备卖出1000辆陆风汽车,其中500辆在荷兰销售。</P>
<P>  尽管这区区1000辆还只是停留在“纸上”,但还是让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发出了担忧的声音,担心“中国制造”的汽车如同“中国制造”的服装、家电一样,在未来席卷欧洲市场。</P>
<P>  中国冲击波</P>
<P>  “业界把这款略显粗笨的汽车看作是亚洲新一波汽车出口攻势的前锋,继日本、韩国的汽车制造厂家之后,中国车将涌进欧洲市场。”一位德国汽车分析人士认为,一款陆风汽车不会对欧洲的汽车制造业形成威胁,但其背后体现出来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速海外扩张的趋势,让欧洲汽车业很是忧虑。</P>
<P>  来自中国的产品具有很大的低价优势,因为中国的生产商使用价格低廉的生产原料、设备和劳动力。“就生产成本而言,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任何亚洲汽车集团,都无法应付中国的竞争对手。”韩国锦湖(Kumho)轮胎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世哲(Sae-Chul Oh)做了一个具体的比较,“在中国,轮胎中所含的劳力成本约为4%,而在西方这个比例为30%。即使在韩国,现在也有18%。”所以,来自中国的汽车产品将具备很强的价格竞争力。</P>
<P>  低廉的价格甚至让消费者不再重视这些汽车在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原本人们认为,欧美市场严格的标准会限制中国汽车进入,但这似乎也不会成为长久的问题。</P>
<P>  “标准很严格,但不是高不可攀,中国生产的汽车达到基本的要求没问题。”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道,“欧美的汽车生产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过去的几年,西方的汽车企业,大众、通用和其他大型汽车公司手把手地教会了中国人如何制造现代汽车,而那位德国汽车分析人士说:“如果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他们将会和欧洲的汽车商合作,掌握欧洲的汽车标准,了解相关的技术指数。”德国汽车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梅宁教授也表示:“中国人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他们现在已经符合了生产汽车的常规质量标准,并且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比如中国的奇瑞汽车就已经贯彻了国际汽车业最高标准ISO/TS16949质量体系。</P>
<P>  发展迅速的日本、韩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给欧美企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去年,亚洲企业在全球汽车产量中所占份额已增至37%以上。更让欧洲汽车企业紧张的是,诸如高档车市场这样一些自己传统的优势领域,日韩企业也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北美高档车市场,一度主导市场的德国车已经被丰田Lexus取代了不少位置。一旦再面对中国这样的新竞争对手,欧洲汽车生产商的心情可想而知。</P>
<P>  欧洲汽车生产商的担忧可能就要成为现实了。</P>
<P>  最近一段时间,奇瑞委托意大利设计机构专门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的新车,正在意大利的公路上频频试车,奇瑞计划将在东欧建设一座工厂生产这些汽车。</P>
<P>  在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并与英国罗孚汽车(MG Rover)进行合作后,上汽集团希望获得他们的技术转让和其他专利知识,而这是上汽的其他外国汽车合作伙伴拒绝提供的。据分析,上汽的行动还有一个没有对外透露的重要因素,就是,通过双龙和罗孚的全球经销商网络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虽然双龙和罗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仍然存在。</P>
<P>  我们还缺什么</P>
<P>  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吹响了进军欧美市场的号角,但“中国制造”的汽车要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关键还是品质能否与欧美日韩的企业看齐。“虽然要达到欧美市场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很简单,但在这些成熟的市场上,消费者的要求是大大高于政府标准的。”贾新光提醒中国企业不要盲目乐观。</P>
<P>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一份报告分析说:“中国的生产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达到西方消费者对质量和设计的期望。”这些质量和设计的考量包括汽车废气排放是否符合他国水平,以及设计是否根据不同市场量身定做等。报告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硬件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将无法实现迅猛的出口增速。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毕睿德也认为,2010年之前,中国汽车制造厂家还不能向欧洲供应大量汽车。</P>
<P>  梅宁教授还指出,符合潮流的车型设计是决定中国汽车企业能否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这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P>
<P>  现在很多企业热衷于模仿,模仿本身没有错,模仿先进技术及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提高的方式,但关键是以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学习,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做到这一点,中国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P>
<P>  另外,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问题同样重要。以往国内汽车出口,在国外销售都是依靠国外代理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服务网络。在市场渠道被外方控制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在利益分配时的话语权被大大削弱。贾新光认为,“欧美的消费者不仅对汽车出厂质量的要求很高,而且对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质量要求也很高。”而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除了将失去一块巨大的,甚至高于一次性销售的利润外,还无法保证售后服务的质量。</P>
<P>  国内企业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许敏说:“我们将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达到欧洲人对质量的期望,并与老牌巨头展开竞争。但如果我们的产品尚未做好准备,我们将不会很快进入这些市场,以免损害我们的品牌。”</P>
<P>  “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热情很高”,而且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汽车产品出口。中国商务部官员曾表示,中国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世界汽车贸易占有量的10%,“商务部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P>
<P>  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很多欧洲的汽车经销商正在和国内多家汽车企业进行接洽,陆风汽车肯定不会是惟一挤进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德国汽车界甚至有人认为,三四年之后中国汽车将在欧洲市场全面开花,并迟早会替代韩国汽车的地位。</P>
<P>  -本报记者 李毅明 北京报道

</P>
这消息在新闻区很早就出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