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3 E-NCAP 碰撞测试图片 A柱表示很淡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2:12

64公里每小时,正面40%偏置碰撞,不但A柱没动,甚至前轮都没动。


64公里每小时,正面40%偏置碰撞,不但A柱没动,甚至前轮都没动。

500_5f2f_a2f25609_a2f25609.jpg (62.62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14 17:03 上传

有视频么?
欧碰五星,这是必须的,不仅要五星,还要高分。
有撞的那一侧的照片吗?
行人保护多少分
求视频,还有假人得分
CDRIVER 发表于 2013-4-14 21:14
求视频,还有假人得分
只有一张图。
擦,这么硬
行人保护肯定0分
发动机舱盖没有折叠?这点恐怕会被扣分吧,行人保护上发动机舱盖折叠是缓冲冲击力的方式之一啊,另外想看左边的图片
2013-4-15 10:10 上传

开始灌水 发表于 2013-4-15 10:10
碰撞部位没拆叠?要黑也没必要这样吧?
没溃缩的部位没折叠,就说没折叠要扣分。
如果要是折叠了,您老 ...
首先说明,我说的发动机舱盖折叠是行人保护很重要的一个缓冲措施,我提出我的疑问,如果你有异议拿出来讨论,没必要上纲上线,车黑车托的乱吠
其次,车版就是上纲上线的情况太严重,完全没有了理性讨论的氛围,本着从我做起的理念,我已经投诉你乱扣帽子,不管斑竹处理不处理,我都希望所以希望车版理性讨论的ID遇到乱扣帽子这种情况的都投诉,理性面对。
xiaofusheng721 发表于 2013-4-15 10:37
首先说明,我说的发动机舱盖折叠是行人保护很重要的一个缓冲措施,我提出我的疑问,如果你有异议拿出来讨 ...
机舱盖折叠关行人保护什么事?让行人的头部去撞折叠后尖锐的机舱盖?还是直接撞发动机?
果真是行人保护的好措施啊,直接送上西天,免受伤痛折磨。
xiaofusheng721 发表于 2013-4-15 10:37
首先说明,我说的发动机舱盖折叠是行人保护很重要的一个缓冲措施,我提出我的疑问,如果你有异议拿出来讨 ...
另外,别扯虎皮作大旗,什么叫机舱盖没折叠,图上的机舱盖没折吗?像你这种罔顾事实,张口就说,还有理了。:D
开始灌水 发表于 2013-4-15 10:48
机舱盖折叠关行人保护什么事?让行人的头部去撞折叠后尖锐的机舱盖?还是直接撞发动机?
果真是行人保护 ...
好吧,你赢了,我不跟你说了,多说无益,原来不是车界人事,多有得罪,您慢慢HIGH
xiaofusheng721 发表于 2013-4-15 10:52
好吧,你赢了,我不跟你说了,多说无益,原来不是车界人事,多有得罪,您慢慢HIGH
原来是您老是车界人仕啊,多多得罪,赶紧给我们科普下,机舱盖折叠是怎么样成为“保护行人的重要措施”的吧。
另外,再拿几个行人保护得高分的车型,给我们看看,行人保护测试中,那些机舱盖是怎么折叠起来高高隆起的吧。
2013-4-15 10:58 上传

开始灌水 发表于 2013-4-15 10:58
比如说这个没有折叠,行人保护啃腚是0分。
做人啊,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你自己在找我来说事是吧,好给你看E-NCAP的标准,别说欺负你不是业内人士,就当我是科普。

行人安全保护的车辆装置可分为3大类。一是引擎罩机械系统;二是行人安全气囊系统;三是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

1. 引擎罩机械系统

引擎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鼓起,使得撞击而来的人体不是硬碰硬,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减少了被撞人受伤的可能。研究表明,如果发动机、电池和其它部件有宽裕的空间,发动机舱盖在碰撞过程中能开启,这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就会明显减少;当发动机罩的前端可以向后移动,那么撞击造成的损伤可以大大地降低;当保险杠硬度降低1/3,下钝边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还可减缓对膝部造成的损伤。

发动机罩的机械系统能把撞向行人的动能转换成提升机器盖的能量,这就在行人、发动机罩和发动机室内部件之间形成吸能区域,通过发动机罩的变形减小对行人头肩部的冲击。当人体与车头部分刚一接触,机械系统就会被触发,其作用力可以由弹簧力驱动,也可采用气体喷射方式。当遇到车与车相撞的时候,该系统不会起作用,在车辆停放时,人故意撞击也不能启动。在碰撞中起主要作用的第二接触区前保险杠也将改进,采用高密度泡沫材料和新设计的结构,以控制对腿部的冲击过程,减小撞击力量,从而有效地保障行人的膝、腿免受严重伤害。同样,重新设计的前灯室及周边区域能确保按受控模式吸收上腿部的冲击能量,避免玻璃破碎割伤行人的腿部。这有两个目的:首先降低上腿承受的撞击力,其次确保能量吸收与前保险杠相协调。只有各部件的能量吸收相协调才能保障行人受到安全的保护。
开始灌水 发表于 2013-4-15 10:58
比如说这个没有折叠,行人保护啃腚是0分。
欧共体指令74/483/EEC
欧共体指令74/483/EEC于1998年生效,适用于新车定型试验,并从2001年10月起适用于所有上路车辆。该指令涉及检验汽车前部的行人安全性能的试验方法,要求检验所有参与车辆和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部件,主要有:

1. 小腿冲击锤撞击保险杠的试验

用13.4kg的冲击锤模拟人的腿,冲击锤由两段刚体组成,中间用可变形的金属棒连接,代表膝关节。小腿自由飞行至少700 mm后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垂直撞击车辆前部保险杠。要进行的三次试验,第一次撞击保险杠中间的1/3区域,另两次分别撞击两侧的1/3区域。要求膝部弯曲角不大于15°、剪切位移不大于6mm、小腿加速度不大于150g。

2. 大腿冲击锤撞击发动机盖前缘试验

10至15kg大腿冲击锤以20至60公里小时的速度(具体由发动机盖前缘高度、保险杠突出量和保险杠高度因素确定)撞击发动机盖前缘三次,一次在中间的1/3区域,另外两次分别在两侧的1/3区域。要求冲击力不大于4000牛顿,碰撞弯矩不大于220牛顿米。

3. 成人及儿童头部冲击锤撞击发动机盖上表面试验

分别用代表儿童(2.5kg)和成年人(4.8kg)头部的冲击锤进行试验,冲击锤40公里/小时的速度,沿与水平线呈 65° (成年人)或50°(儿童)的方向撞击发动机盖上表面确定的范围,要求头部损伤指标小于100。
欧洲委员会(EC)指令2003/102/EC行人碰撞法规
欧盟2003年颁布了2003/102/EC行人碰撞法规,该法规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由2005年10月1日开始,第二阶段开始于2010年9月1日,欧盟成员国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都要配备行人保护系统。两个阶段都包括头部试验、大腿试验和小腿试验,其中第一阶段头部对挡风玻璃的碰撞及大腿试验属监测范围,非强制执行。

据欧洲委员会(EC) 指令2003/102/EC称,从2005年1O月1日开始的第一阶段中,所有在欧盟销售的新车必须符合新的行人碰撞法规。重量在2.5t或小于2.5t的所有新乘用车和轻型厢式车必须通过三项试验,以满足车辆前部碰撞时保护行人免受头部和腿部伤害的法规要求。

这些试验规程用以测定对行人腿部或头部当与时速达到40km/h的车辆的保险杠或发动机罩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辆前部防撞强度设计必须保证冲击力不超过其一定的极限值。例如,较低腿部的弯曲角必须保持在21°以内(从膝部测量时)。此外,头部性能标准 (Head-Performance Criterion,HPC),应由头部成型冲击器进行测算的头部性能标准不应超过1000(该数值表征保护能力:发动机罩顶部的面积的2/3需要满足数值1 000,而其余的1/3只满足HPC2000的头部性能标准值)。

在2010年开始的第二阶段,欧盟计划要求对不断加强的碰撞严重程度具有5种试验,其中2项试验覆盖头部伤害,另外3项则重点置于腿部和骨盆伤害。有关成年人与儿童的标准也必须达到。在新的试验中,头部成型冲击器将与车速40km/h的发动机罩相撞。法规的本阶段在未反对情况下没有被明确界定,这是因为产业集团、整车制造商和欧盟将继续讨论最后规则,以便通过修改现有法规。有关行人保护的新法规的预备性草案提案已于2005年6月24日出版。这一新法规也适用于带有制动助力系统的强制性装备在所有小于2.5t的新车型上,并在出版公布后的9个月生效。
EURO-NCAP行人保护碰撞测试
现在正在制定的欧洲行人安全法规以及正在试行中的EURO-NCAP(NEW CAR ASSESSMNET PROGRAM)的行人安全部门的试验分为3种:模拟腿部和缓冲器接触的LOWER LEGFORM TO BUMPER TEST,模拟大腿和骨盘与汽车发动机罩前部接触的UPPER LEGFORM TO BONNET LEADING EDGE TEST,模拟头部和汽车发动机罩前部接触的HEADFORM TO BONNET TOP TEST。人的头部分为儿童头部(CHILD HEADFORM)和成人头部(ADULT HEADFORM)两个部分来进行试验。试验的条件是模拟行人撞到以40km/h的速度行进的车辆前部。试验位置是,以LOWER LEGFORM在缓冲器前部的3个部位,以UPPER LEGFORM在汽车发动机罩前部的3个部位,以ADULT HEADFORM和CHILD HEADFORM在汽车发动机罩前部的各9个部位(在EURO-NCAP,是6个部位)。试验位置的选定一般都选择引发伤害比较多的位置。

行人保护测试是让车辆以40km/h的速度撞向测试用的假人,通过一系列的反复测试,得出车辆正面哪些部位保护到位,那些部位会对行人造成伤害。
ISO/TR 15766-2000标准
ISO/TR 15766-2000 发布日期为2000年4月,称为道路车辆,行人保护,行人腿部试验装置的生物保真度评定目标(Road vehicles - Pedestrian protection - Targe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biofidelity of the pedestrian-leg test devices)。

此标准规定了行人保护的实验室测试程序和行人大腿、膝盖和腿部碰撞测试的装置以及用于行人保护研究的数学模型。此技术报告的适用对象包括行人腿部内部表面(中间)和外部表面(侧面)的碰撞。
ISO 11096-2002标准
ISO 11096-2002发布日期为2002年7月,称为道路车辆,行人防护,行人的大腿、腿和膝盖的冲击试验方法(Road vehicles - Pedestrian protection - Impact test method for pedestrian thigh, leg and knee)。

此标准规定了ISO3833规定的机动车一直到总质量3.5吨的汽车和成年行人侧面碰撞的模拟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设法降低行人大腿、膝盖和腿部受伤。该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对行人身体其他部位伤害的测试和评估,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对儿童或软组织的可能受伤。也不适用于在与行人碰撞事故中激活已设计展开装置的汽车。研究显示,行人碰撞试验安全性的进步也有益于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驾驶者。
ISO 14513-2006标准
ISO 14513-2006 发布日期为2006年5月15日,称为道路车辆,行人防护,头部冲击试验方法(Road vehicles - Pedestrian protection - Head impact test method)。

该标准规定了模拟成年行人头部和ISO3833规定的客车和轻型卡车一直到总质量3.5吨的汽车发生碰撞的试验方法。碰撞装置以11m/s汽车碰撞速度进行碰撞试验。此试验设法降低成年行人头部受伤的可能,不包括对行人其他部位伤害的测试,行人其他部位伤害的评估必须用其他的测试方法。此试验方法不包括因预先刹车而车身向下俯的汽车。

文中涉及法规和标准全文,请到上海图书馆专利标准科技报告阅览室查询。

知识链接
行人安全保护的车辆装置可分为3大类。一是引擎罩机械系统;二是行人安全气囊系统;三是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

鼓起

啥也不说了,鼓起==折叠,真是牛
时速64公里撞击行人的行人保护测试也是你老制定的吧,小生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话说这行人也够硬的,64公里撞击后,依然屹立不倒,还把发动机舱给溃缩了一段,是您老制定标准时考虑不周,还是下面的人图省事,没有做假人啊?:D
开始灌水 发表于 2013-4-15 11:06
啥也不说了,鼓起==折叠,真是牛
时速64公里撞击行人的行人保护测试也是你老制定的吧,小生真 ...
麻烦你睁开你的眼睛看清楚,我引用的是欧洲E-NCAP的标准,就是楼主发图的那个测试机构的,我承认我用词“折叠”表述不清,但很明显,楼主发的图发动机舱盖没有发生“鼓起”的现象,我针对这张图做出我的疑虑判断,提出我的疑惑,不知道你除了给我扣了个大帽子,提出你的对于这张图的看法没?
从正面40%的碰撞就能得出行人碰撞这一关要扣分,因为没折叠,哦,对不起,是没隆起:D,眼力劲可真毒啊,不愧为时速64公里行人保护测试的制定者。

话说,您老还是物理学家,能得出两项测试的受力模型是一样的。
xiaofusheng721 发表于 2013-4-15 11:09
麻烦你睁开你的眼睛看清楚,我引用的是欧洲E-NCAP的标准,就是楼主发图的那个测试机构的,我承认我用词“ ...
您老还真是物理学家啊,40%正面碰撞的受力模型原来是跟行人保护测试是一样的。
话说楼上的雅阁的正面碰撞也不是你嘴里说的“鼓起 "啊。;P
xiaofusheng721 发表于 2013-4-15 11:02
做人啊,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你自己在找我来说事是吧,好给你看E-NCAP的标准,别说欺负你不是业内人士,就 ...
我没找到这个资料,但是有资料里面提到,发动机盖将行人“托起”,可以减小前围盖板、雨刷等刚性物体对头部的伤害。
另外为了考虑行人保护,引擎盖设计时被划分出很多个小区域(印象里好像是20多个,有空再跟我们车身设计的同事确认),有的硬有的软,也是为了控制区域和变形量。
讲再多都是废话,等结果出来看看,行人保护是不是真的某人说的那么不堪,因为按某人的标准,肯定机舱盖全红。
必须支持车车
某人无知承认就算了,越辩只会让人看得越清楚
allenma44 发表于 2013-4-14 17:44
行人保护多少分
估计一般吧……
呵呵,讲不过就开始东拉西扯啦?客观点没坏处。
建议看下这篇科普文章:
h ttp://auto.ifeng.com/buycar/testdrive/20100301/220952.shtml
另外,一般做车身结构设计时,会将引擎盖设计为向上折叠变形。
道理是越辩越明的,辩不过认输是成熟的表现,人无完人,术有专攻,在很多时候,虚心不是坏事。

个人非常希望国产品牌能够越做越好,超越BBA成就世界一流品牌,但是一流品牌不是靠一腔热血能够成就的,必须按照日益严苛的各种标准做出更好的车才行,我也希望以后能够站在国产品牌的展厅自豪的跟客户介绍,这就是中国制造的XX汽车,比奥迪、奔驰、宝马技术更先进、更豪华、售价更高。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打死不承认错误就可以做到的,我只能继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朝一日报效国产品牌,为国产品牌腾飞添砖加瓦。

好吧,我又感慨了一番,让各位见笑了
慈悲为怀 发表于 2013-4-15 11:27
建议看下这篇科普文章:
h ttp://auto.ifeng.com/buycar/testdrive/20100301/220952.shtml
另外,一般做车 ...
溃缩部分已经拆走,看不出全貌了。


都说事实胜于雄辩,可惜在这个帖子里却恰恰相反,比如上面的X1,同样没有折叠,但行人保护测试的机舱盖是全绿。
或许有人要说从动态图片里机舱盖已经升起,那为什么却有人对这张测试完的图片指指点点呢。

或许,国产车的命运就是如此,在外,要面对外国人的质疑,在内,也要面对国人更苛责的诘难。

都说事实胜于雄辩,可惜在这个帖子里却恰恰相反,比如上面的X1,同样没有折叠,但行人保护测试的机舱盖是全绿。
或许有人要说从动态图片里机舱盖已经升起,那为什么却有人对这张测试完的图片指指点点呢。

或许,国产车的命运就是如此,在外,要面对外国人的质疑,在内,也要面对国人更苛责的诘难。
另外,从图片上明显看出机舱盖后缘已经升起,这么明显的细节不去观注,却去观注别的细节,真让人感慨。
行人保护还是影响车辆得分的重要因素哦
和有信仰的人是辩不清的
灌水同学语气不好,但是行人保护真是不靠折叠的。
发动机盖折叠起来了,人撞上去还不立马死啊。

慈悲为怀 发表于 2013-4-15 11:27
建议看下这篇科普文章:
h ttp://auto.ifeng.com/buycar/testdrive/20100301/220952.shtml
另外,一般做车 ...


发动机舱溃缩到一定程度时机盖自然要折叠吸能并防止冲入成员舱。

如果撞击能量不大,未溃缩到设计值时,未折叠也是正常的。


至于行人保护,在40%偏置实验里面说行人保护确实有点搞笑了。说要用发动机盖折叠来进行行人保护,那就可笑了。
慈悲为怀 发表于 2013-4-15 11:27
建议看下这篇科普文章:
h ttp://auto.ifeng.com/buycar/testdrive/20100301/220952.shtml
另外,一般做车 ...


发动机舱溃缩到一定程度时机盖自然要折叠吸能并防止冲入成员舱。

如果撞击能量不大,未溃缩到设计值时,未折叠也是正常的。


至于行人保护,在40%偏置实验里面说行人保护确实有点搞笑了。说要用发动机盖折叠来进行行人保护,那就可笑了。
下一轮EURO NCAP 4月24日出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