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木兰》的观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6:07
自从氏字读音事件后,编剧张挺专门出来说,氏取自《资治通鉴》,和氐人是两个概念,导演马楚成也表示,他请教了很多古文专家,都说氏是正确的,并且自己一个香港人,为了拍好历史剧,所以副导演都是内地的。



既然如此,此剧中不伦不类的地方仍然很多,开头,柔然的首领被称为单于,而中国的历史上,柔然首领向来记载为可汗,而后白衣女子称他为父王,这就更为突兀,一会儿单于一会儿父王,身份到底是啥?如果取正确的可汗,那么称父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后剧情最大的缺陷,就是男主角的真实身份是拓跋宏。拓跋宏(467-499),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他的汉化改革非常深入,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连他自己也改姓元,虽然遭到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他儿子欲谋反来取代他。都被他强烈打击并推广下去。而这些种种作为,都在片中没有丝毫反映。



再看当时的历史,是五胡乱华的北魏时代,北魏是统一北方160多年的鲜卑政权,其境内的异民族之多可想而知,而民族一多,民族矛盾也多,而片中的人物,竟然没有丝毫民族隔阂,全都像个汉人一般,貌似是汉族王朝。仅在花木兰对单于的一句台词中反映了现状:“我们魏人里有汉人、鲜卑人、氏人、羌人。。。没有羊。”一句最真实的台词,在剧中却显得十分另类。



我觉得,编剧可以编这样一个桥段,当花木兰承认偷了国舅的玉佩后,那个凶神恶煞的营主立马说:“我就知道是你这个汉人偷的!”然后上去毒打。这个时候,拓跋宏上去阻止,而不是在剧中,仅以副营主的身份,进行劝阻。



而后拓跋宏去探监,可以发表一些族族平等的话,比如:“大家都是大魏子民,不应该有民族之分,应该团结如兄弟一样,这样才可以抗击外敌。”如此一番政治理想说出来,更能取得花木兰的芳心,也更符合他日后的作为和英主的形象。很可惜,在剧中只是说了一些关心的话。



另说一点,当今国家拍历史剧的政策,是民族融合而不是仇杀,而导演和编剧似乎过分忌惮这点,丝毫没有体现出当时是各族风起云涌的时代,只体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责任感的体现。如能加上上述桥段,更符合民族融合这一中心,也使本片更加有内涵和血肉。



最后一点,片尾出现了老皇帝要封赏花木兰的片段,这是取自《木兰辞》中“天子坐名堂、可汗问所欲。”这一句。但是按照男主角是拓跋宏的记载,他父亲23岁即被冯太后毒死,要出场也是冯太后出来,哪里来了一个老皇帝来封赏。所以,又想尊重史实,又想把文泰定位为英主的化身,就出现了这样不尴不尬的场面,不知道内地导演和编剧,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总之,这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拓跋宏,既然选他,就应该考虑他日后作为,加入一些适当桥段。要么,就做一个普通的皇子吧。

自从氏字读音事件后,编剧张挺专门出来说,氏取自《资治通鉴》,和氐人是两个概念,导演马楚成也表示,他请教了很多古文专家,都说氏是正确的,并且自己一个香港人,为了拍好历史剧,所以副导演都是内地的。



既然如此,此剧中不伦不类的地方仍然很多,开头,柔然的首领被称为单于,而中国的历史上,柔然首领向来记载为可汗,而后白衣女子称他为父王,这就更为突兀,一会儿单于一会儿父王,身份到底是啥?如果取正确的可汗,那么称父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后剧情最大的缺陷,就是男主角的真实身份是拓跋宏。拓跋宏(467-499),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他的汉化改革非常深入,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连他自己也改姓元,虽然遭到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他儿子欲谋反来取代他。都被他强烈打击并推广下去。而这些种种作为,都在片中没有丝毫反映。



再看当时的历史,是五胡乱华的北魏时代,北魏是统一北方160多年的鲜卑政权,其境内的异民族之多可想而知,而民族一多,民族矛盾也多,而片中的人物,竟然没有丝毫民族隔阂,全都像个汉人一般,貌似是汉族王朝。仅在花木兰对单于的一句台词中反映了现状:“我们魏人里有汉人、鲜卑人、氏人、羌人。。。没有羊。”一句最真实的台词,在剧中却显得十分另类。



我觉得,编剧可以编这样一个桥段,当花木兰承认偷了国舅的玉佩后,那个凶神恶煞的营主立马说:“我就知道是你这个汉人偷的!”然后上去毒打。这个时候,拓跋宏上去阻止,而不是在剧中,仅以副营主的身份,进行劝阻。



而后拓跋宏去探监,可以发表一些族族平等的话,比如:“大家都是大魏子民,不应该有民族之分,应该团结如兄弟一样,这样才可以抗击外敌。”如此一番政治理想说出来,更能取得花木兰的芳心,也更符合他日后的作为和英主的形象。很可惜,在剧中只是说了一些关心的话。



另说一点,当今国家拍历史剧的政策,是民族融合而不是仇杀,而导演和编剧似乎过分忌惮这点,丝毫没有体现出当时是各族风起云涌的时代,只体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责任感的体现。如能加上上述桥段,更符合民族融合这一中心,也使本片更加有内涵和血肉。



最后一点,片尾出现了老皇帝要封赏花木兰的片段,这是取自《木兰辞》中“天子坐名堂、可汗问所欲。”这一句。但是按照男主角是拓跋宏的记载,他父亲23岁即被冯太后毒死,要出场也是冯太后出来,哪里来了一个老皇帝来封赏。所以,又想尊重史实,又想把文泰定位为英主的化身,就出现了这样不尴不尬的场面,不知道内地导演和编剧,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总之,这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拓跋宏,既然选他,就应该考虑他日后作为,加入一些适当桥段。要么,就做一个普通的皇子吧。



哦,科普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花木兰(赵薇饰演)有两段经典桥段,一次永泰阵亡(其实是诈亡,想让花木兰放下感情的阡绊),花木兰振作起来,对手下将士说道:"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会失去更多,今后我要保护你们,你们怕死吗?"。第二次花木兰被主帅出卖,陷入重围,花木兰对将士说:“士兵可以叛我,元帅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决不背判自己的国家!"我当时眼泪就出来了…

哦,科普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花木兰(赵薇饰演)有两段经典桥段,一次永泰阵亡(其实是诈亡,想让花木兰放下感情的阡绊),花木兰振作起来,对手下将士说道:"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会失去更多,今后我要保护你们,你们怕死吗?"。第二次花木兰被主帅出卖,陷入重围,花木兰对将士说:“士兵可以叛我,元帅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决不背判自己的国家!"我当时眼泪就出来了…
现在的历史片基本无历史可言了,情节经过了太多的编剧脑补
呃,貌似这片子不能当历史片看吧,我估计观众没几个是奔北魏历史去的吧,估计都是去看小燕子的。
嗯,但这部片子还是有些靓点的,现在的历史剧严重失实,这是事实,希望今后的大片导演,能引以为戒吧?
现在导演和编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会在历史上随便找个名字,然后再按自己的想法补充剧情,历史人物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随时用随时丢的名词而已,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编撰的剧情是不是符合大众口味,而不是这个剧情是否符合历史。

其实现在想想,还是比较佩服80年代的一些编剧,能把一些东西改编的青出于蓝,至于现在的嘛,只求能看完不生气吧。
电影而已,而且又不是历史传记,何必认真?
好文,进来学习一下~~
当年在电影院看这片子,感觉超烂
shenhai110 发表于 2013-3-23 18:37
哦,科普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花木兰(赵薇饰演)有两段经典桥段,一次永泰阵亡(其实是诈亡,想让花木兰放下 ...
赵薇的问题在于演技不行。有的男霸天的感觉。而且我从小就见她这样的。
jttiger 发表于 2013-3-23 18:51
呃,貌似这片子不能当历史片看吧,我估计观众没几个是奔北魏历史去的吧,估计都是去看小燕子的。
她比较适合于当儿童节目的。
jttiger 发表于 2013-3-23 18:51
呃,貌似这片子不能当历史片看吧,我估计观众没几个是奔北魏历史去的吧,估计都是去看小燕子的。

我也不想当历史片看,但是南北朝的电影太少了,忍不住就点评了!!:dizzy:
3483365 发表于 2013-3-23 21:29
现在导演和编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会在历史上随便找个名字,然后再按自己的想法补充剧情,历史人物对他们来 ...
《大明王朝1566》是现今的亮点!!
《大明王朝1566》是现今的亮点!!
这个属于平行位面吧
我觉得评论的挺好的,就是"我觉得,编剧可以编这样一个桥段"有点让人诧异
寂静的狙击手 发表于 2013-3-23 23:30
《大明王朝1566》是现今的亮点!!
这个比较良心了,至少比大明嫔妃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