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标题:[转帖]对美国陆军军事指挥艺术的观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19:21
标题:[转帖]对美国陆军军事指挥艺术的观感
对美国陆军军事指挥艺术的观感
 
作者:顾剑 SPK
本文原载自"青龙网",文章网址:http://greatstar.nease.net/liferoad/tglj/usarmy.htm,



 
一、综合印象

  一般来说本人对大多数美国陆军将领的军事指挥艺术水准评价不高,应该说美军在战役学领域是比较守旧的,没有系统地形成德国或苏联那样以装甲集群为中心的诸兵种合成战役理论,坦克兵最大的编制是装甲师,编成过的四个装甲军还解散了〔第一装甲军军部后来是巴顿在西西里的第七集团军部,第二装甲军部改第十八空降军,第三、第四装甲军部改第十九、第二十军〕,更不用提装甲集团军。但这个问题被美军的机械化装备优势所弥补:美军步兵师装备的坦克就不少,再加上大量装备的运输车辆,美军普通步兵师的机动能力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甚至优于德军或苏军的装甲师。象巴顿、哈蒙、海斯利普这样骑兵或装甲兵出身又通晓坦克战原理的个别高级指挥官,是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大多数指挥官的风格过于谨慎或称平庸,相比之下,倒是陆军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的战役更加精彩。不过我觉得美国陆军在二战时空地和海地配合作战的水平相当高〔在初期摸索经验时不是没有代价的,比如四四年“眼镜蛇行动”空军大规模误炸了步兵师,把现场观战的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麦克奈尔中将也炸死了,成为美军二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将领〕。

  公允地讲,军事理论和实践水平首先是由国家的物质水平决定的,那时的中国或日本就不可能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因为根本没有多少坦克。“空地一体战”你得有足够的近战航空兵才行,苏军这方面就不如美军和战争初期的德军。“战略轰炸”也得有足够的四引擎轰炸机,苏德日就无论如何比不上英美。只有具备了物质基础,才能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程度归于人的因素,比如日本海军坚持信奉大舰巨炮,而不是以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作战的核心,这就不能找物质上的借口了。美国陆军也是如此:具体到美军缺乏系统的机动作战思想,其物质基础不是太弱,而是太强了,以美军在欧洲战场对德军的物质优势,打胜仗并不稀奇,大多数指挥官想的是尽量少冒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战术层面

  在战术层次上,我觉得美军倒不缺乏作风硬朗的部队,而这样的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空降兵比步兵要多。陆军很多师的表现差,缺乏战斗经验是很重要的原因,即使步一师〔“大红一”师,有这样一部电影专门反映它的二战经历,一九四三年副师长是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在欧洲因为心脏病而死〕这样的王牌部队,在北非卡塞林隘口之役表现也并不好。因为美陆军直到欧洲战争的最后阶段都还在编组新的部队投入战场,所以历次战役总有一些缺乏战斗经验的师团。那些取得了战斗经验的师团,在以后的作战表现大多数并不差。当然和德军那些久经沙场的部队比,大多数美军部队的战斗素质还是不行,只能靠地面和空中的火力优势压倒对方。

  有没有初战即有出色表现的呢?象陆战队一师就是例子〔当然陆战队是独立军种,我这里不把讨论范围限于陆军〕。几乎所有陆战队师和主要空降师都可以列入精锐部队。从战术上讲,陆战队和空降兵的战术原则和陆军步兵炮兵装甲兵是不同的。空降兵的性质是奇兵而非正兵,自古用奇则险。陆战队的登陆作战样式,在敌前登陆初期是非常脆弱的。这两个兵种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战术纵深,没有机动余地,也不需要过多考虑保护侧翼——有进无退,退无死所。所以在战术上,空降兵和陆战队更为大胆,更加顽强,单兵素质也高,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缺乏师属重型火力支持的缺陷。第八十二空降师在西西里初战受挫,我认为主要是海空协调的战役组织混乱〔舰队防空火力误击了运输机编队〕,空降师本身的战斗力倒不是问题。

三、战役指挥艺术

  在战役层次上,我觉得美军陆军的军、集团军、集团军群这三级指挥官总体上是无大错,显示了良好的 Common Sense,但也仅此而已。巴顿和麦克阿瑟是例外的亮点,在战役指挥范畴是很出色的〔麦克阿瑟还有战略指导任务,不在此讨论〕,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缺陷。实际上我在《点评:佩服和不佩服的二战三个半名将》的讨论中,就巴顿和麦克阿瑟,已经谈了一些看法,这里就不赘述。唯一想补充的是,我认为巴顿在西西里的表现被大多数评家低估了。西西里的关键是抢占墨西拿,而非巴勒莫,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巴顿西向进攻巴勒莫也并非就是象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说的要上报纸头条。从锡拉库扎到墨西拿的地形,决定了盟军向北推进的正面过窄,优势兵力火力不易展开,如果巴顿按原计划和蒙哥马利并肩向北进攻的话,这实际上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何况主力第二军唯一的一条进军路线被英军挤占了。在这种情形下,倒不如向西面的巴勒莫作大迂回开辟另一条战线,这样还可能分散德军有限的兵力。攻占古都巴勒莫只是这一战役行动的副产品,不是目的。为什么不作小一点规模的迂回〔比如说从岛中部〕以期更快封闭墨西拿港呢?因为西西里就那么几个主要城市,道路连接城市,美军的机动部队受道路条件的限制。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其它美军高级军官的表现,我想应该用“中规中矩”来评价。象霍奇斯、帕奇、布莱德雷这些人,没有什么出人意表之作,不象曼施泰因那样“对作战的可能性有极敏锐的嗅觉”,但当危机来临或者战机主动出现时,也还能抓住战机,应对基本无误。例子之一是北非,借助了一点突尼斯三面环海的地缘特点,和德军不肯作战略撤退的帮助,也还是达成了合围歼灭二十五万德军的战果〔其实突尼斯战役计划本身倒是有主有次的,但部队战术能力达不到突破-追击的要求,所以实际执行中变成了一线平推〕。另外在诺曼底登陆之后,虽然英军没能及时攻占卡昂〔遑论法莱兹〕,但顺势利用英军吸引德军主力,而在南面美军在“眼镜蛇”行动中达成突破,倒也不失为聪明之举。后来面临阿登战役危机的时候,美军指挥层临机应变的反应也还不错,改变突破口以北的指挥结构,调一○一师抢占巴斯托尼,第七装甲师增援圣维特,这样就拉住了突破口南北两端的腰线。最后当第一集团军意外夺下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的时候,布莱德雷、霍奇斯等人一致同意临时改变兵力部署,全力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些战例中,做出正确的部署不需要多少战役指挥的天才,但机会来的时候能把握住,危机中也应对无误。如果按照我以前“点评三个半名将”时用的“冒有算计的风险”的标准,恐怕大多数美军将领连让我“不佩服”一下也还不够格,但 Common Sense 毕竟能打胜仗,而这也是和美军的兵力火力优势相适应的。

四、战略指导

  这里仅限于讨论战区的战略指导问题。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和罗斯福、邱吉尔的战略指导实践,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略范畴,按照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的定义,算“大战略”或曰国家政治战略了,不属于我在这里的重点讨论范围,只在需要时触及。

  在战区军事战略指导层次上,我对美军欧洲战场的战略指导批评最为严厉。艾森豪威尔的“广阔战线战略”是政治平衡的结果,军事上实际是没有战略。这直接导致阿登战役,也导致一九四四年九月盟军因为后勤供应的不足陷入全线停滞,失去在一九四四年结束战争的机会。当然,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军人政治家,维持盟军的团结,比一两个战役的胜利更重要,但在战场实践上,艾森豪威尔应该可以作得更好。广阔战线战略不是不可以,我并不赞成“一路突击”,军事上宽正面的好处是发挥兵力优势,迂回对方侧翼,但注意,宽正面不等于一线平推,一九四四~四五年东线战场整体上,苏军“镰割”式的进攻才真正是既发挥了兵力优势,又有重点,使敌方应接不暇,同时又不对自己的后勤补给造成无法支持的压力。〔顺便说一句,这个观点最早我是从西顿 [ Albert Seaton ] 的《苏德战争》看到的,西顿的书毕竟还是经典著作。〕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欧洲战场上,邱吉尔的战略和政略眼光实际远远高于艾森豪威尔。邱吉尔的巴尔干战略和抢占柏林的建议,所站的高度比美国人要高。但说实话,我怀疑邱吉尔巴尔干战略的可执行性,那里的地形与西欧的平原不同,盟军没法充分展开,德军倒是能发挥素质上的优势。看看意大利战场就能预测巴尔干战略的结果。这跟一次大战邱吉尔的加里波利战略一样,战略本身并没有错,是很高明的,但超出战役战术上的执行能力。

  美军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纸面上也是个一线平推,这是陆海军政治斗争的妥协结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海军主力舰队,登陆舰船,和陆军部队在每次战役中做到了集中使用,尽管大战略方向是两个,但塞班岛、硫磺岛登陆时麦克阿瑟没有同时的进攻动作,菲律宾登陆时第三舰队也来支援西南太平洋〔尽管指挥系统还是没有统一〕,客观上造成了象东线苏军那样“此起彼伏”的战略效果,让日军无法准确判断美军进攻方向,日本陆海两军也无法就反攻时机达成一致。至于战区使用的“跃岛战略”,这是利德尔·哈特所谓“间接路线战略”的典型体现,适合战场的客观形势和美军日军的力量对比,是个很了不起的战略观念。


--------------------------------------------------------------------------------

  另外,这篇帖子的原稿在华岳军事贴出以后,曾得到 SPK 的指正和回应,我把那篇回帖也一并放在这里。

对美军部队在二战中的战斗力的一点看法

作者:SPK

  看了顾剑兄谈二战中美军军长的贴子,也有兴趣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过,我对英美军的战役战斗注意得很少,手头资料也少,只好随便说说。如果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请顾剑、淡泊诸兄及各位高手批评指教。

  这里想谈谈的是二战中美国陆军的战斗力。本来,战斗力是一个部队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如果要详细分析的话,需要列举许多关于训练、装备、指挥、后勤等等数据,也不一定能说明问题。我不打算〔也没有能力〕作那样的过细分析,只想从战场表现来看看美陆军中一些部队〔以师为单位〕的战斗力,并根据我自己的看法作些评价。

  二战中欧洲战场的美军所经历过的大战役,可以说屈指可数。不妨通过这些战役中有哪些美军部队参与以及它们的表现,来看看这些部队的作战能力。在突尼斯,美军主力第二军包括步一师、步九师、步三十四师以及第一装甲师,由弗雷登德尔指挥。弗雷登德尔的指挥固然糟糕之极,不过这几个师的表现也大都无足称道。在巴顿到来之前,第一装甲师和步三十四师都因为分散投入战斗而遭受较大的损失〔这和弗雷登德尔的瞎指挥有关〕,特里·艾伦的步一师素质较好,虽然也是分散投入战斗,但避免了重大伤亡。步九师也是一支缺乏训练的军队。巴顿接替弗雷登德尔之后,对第二军进行了整顿,使部队的士气和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第二军在此后为掩护蒙哥马利对马雷思防线的佯攻行动中,表现仍然不佳。艾伦的步一师在向埃尔盖塔的进攻中,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挫败了德军第十装甲师的反击,算是雪了卡塞林山口之耻。可是此后步一师反而锐气大减,莫名其妙地转入了防御。多克·赖德的步三十四师向丰杜克的佯攻,稍遇德军抵抗,就缩了回去。而沃德的装甲第一师则因天气原因毫无进展,不但无法东进至海边,连指定的梅克纳西也到不了,气得巴顿大发雷霆。这还导致了沃德最后被解了职〔战略上还是成功的,因为第二军的行动最终调动了马雷思防线的德第二装甲师〕。这一时期的美军显然欠缺战斗经验,无论和德军还是英军相比较,都显得稚嫩。此前在登陆北非的行动中,巴顿亲自指挥的步三师,也是同样的问题,整个战斗伤亡较大而无甚章法。布赖德雷接任第二军军长之后,下属各师已经逐渐进入了状态,而德军也渐渐陷入绝境之中。此后在向比塞大的战斗中,第二军的四个师表现都相当不错。不过,布赖德雷曾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提及,第二军明显的弱点是:一、士兵不敢近敌战斗;二、一旦形势不利,敌众我寡,部队容易很轻易地缴械投降。

  在盟军对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共投入了六个师。其中步一师是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特拉斯科特的加强后的步三师以及曼顿·艾迪的步九师〔战役预备队〕也算是有过战斗经验的部队。米德尔顿的步四十五师虽然号称美军中训练有素的部队,不过底子是国民警卫师,此前也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另外的两个师都是日后美军赫赫有名的王牌:一是休·加菲的第二装甲师〔这是二战中美军两个重装师之一,另一个是第三师装甲〕;还有李奇微的第八十二空降师〔这个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重大战役,但一战后被遣散了。一九四一年底重建时,布赖德雷是第一任师长,此后由李奇微接任,并成为美国第一个空降师。第一○一空降师的军官许多也出自第八十二空降师。〕此役,盟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德意军虽然有三十万之多,但大部分是战斗力很差的意大利军队〔德军只有大约两万人,此后投入的德军总数最高达六万人〕。其主要依靠力量是德军的两个装甲师:第十五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师〔这两个师也存在很严重的缺陷。第十五装甲师实际上大部分是摩托化步兵,而这些“摩托化”的步兵却缺乏足够的汽车,尚需征用其它交通工具前送;赫尔曼·戈林师虽然坦克力量很强,可却缺少步兵,编成内只有两个步兵营〕。盟军在登陆开始还比较顺利,但随之遭到猛烈的反击。反击的重点是艾伦的步一师,德意军投入了赫尔曼·戈林师以及两个意大利摩步师。步一师顽强抵抗,最后在第二装甲师以及步三师部分坦克的支援下,粉碎了德意军的反扑。我认为经历了这一仗考验以后的步一师,可以称为美陆军中的王牌了。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西西里岛战役中最富戏剧性的,莫过于巴顿夺取巴勒莫的行动了。由于蒙哥马利在亚历山大的支持下,剥夺了美军进入墨西拿的可能,于是巴顿就选了这个缺乏战略价值却历史悠久的名城,以挽回美军的荣誉。

  英军向北的进攻举步维艰,而巴顿的第七集团军却进展神速。以特拉斯科特的步三师、加菲的第二装甲师、李奇微的第八十二空降师的两个团、达比的别动营以及艾迪步九师一个团组成的一个临时军,长驱直入,进入了巴勒莫。此战美步三师等依靠步行,进攻速度达到每小时三英里,显示其训练素质良好。不过,这一仗乘敌之虚,美军伤亡仅三百余人,直到逼近巴勒莫市郊都未曾动用预备队第二装甲师,因此很难说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了得到多少证明。此后向墨西拿的进攻并不顺利,步一师、步四十五师、步三师、步九师都陷入了困境,其中步一师因艾伦的指挥失误导致在特罗伊纳战斗中遭受重大伤亡,布赖德雷将师长艾伦解了职〔由许布纳代替〕。最后步三师虽然抢先进入了墨西拿,但只是和德军的后卫交交手而已。

  需要补充的是,步三师在以后对意大利本土的进攻中,一直担任主力的角色。如在安齐奥登陆中,步三师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无疑也取得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因而我认为步三师在美军中也可以算是主力。空降第八十二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初期的四次空降作战全部失利并遭受重大伤亡。此后在意大利战役中,萨勒诺登陆战中空降八十二师再度出场,基本达成了预定战斗目标,显示其训练有素〔此次空降作战为临时确定,从预备命令下达到第一架飞机起飞,仅用八小时〕以及战斗经验的初步成熟。

  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美军真正经历激烈战斗的部队也并不多。被空投在德军后方的两个空降师:第八十二空降师和第一○一空降师,无疑是经历了最激烈的战斗,第八十二空降师战斗伤亡人数高达百分之六十五〔损失一千二百五十九人〕,第一○一空降师伤亡比例百分之二十〔损失一千二百四十人〕。这两个空降师在此役中虽然基本达成战役目标,但无论从战术还是技术的角度看,仍然有所不足。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空降师是在经历了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之后,才名副其实可以称为美军的王牌了〔阿纳姆空降战役的失败主要是战役指挥问题,美军这两个空降师的表现都是很出色的〕。顺便提一下,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降——莱茵河空降作战中,美空降十七师的表现也很不错,是美军损失最小、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空降作战。但考虑到战争已接近尾声,德军的战斗力已远非当日可比,因而对空降十七师的战斗力不能作过高的估计。空降十三师一九四五年二月才进入欧洲战场,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可言。太平洋战场上,空降第五○三团〔未隶属任何师〕曾经历过一些比较激烈的争夺战,比如哥黎希律岛登陆,可以算一支空降的主力部队。空降十一师虽曾参与过一些小的战斗,但基本上只能算取得些战斗经验而已。

  登陆当天,美陆军部队中,攻击“犹他”滩头的是罗斯福的步四师,损失轻微,仅一百九十七人。血战主要发生在“奥马哈”海滩上,许布纳的步一师和格哈特的步二十九师损失超过了两千人〔除步一师以外,步四师、步二十九师虽然装备训练都不错,但没有战斗经验〕。

  这一天里,盟军伤亡总计达九千多人,其中阵亡不下三千人。登陆后的战斗,整体来说,由于盟军占据了物质力量的绝对优势,使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但德军除了曾进行过一些很顽强的防御〔如阿纳姆之战、梅斯之战〕以外,也举行了个别反突击战役战斗。其中,给盟军造成一定威胁的,是克鲁格对莫尔坦之反击和希特勒亲自指挥的阿登战役。

  登陆后盟军的进展十分缓慢,蒙哥马利曾夸口登陆当天就可以到达法莱斯,战役目标则确定为当天占领卡昂,可是直到七月十日英军都还没有能控制卡昂城区。这一阶段作战的不顺利,固然以德军顽强抵抗和盟军指挥失当的因素为主,但就美军而言,新部队多、作战经验太少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布赖德雷向阿弗郎什发动的进攻中,米德尔顿的第八军,有战斗经验的主力是第八十二空降师,其余如步九十师,新调来的步七十九师,都没有经验,战斗表现都很差。而随着空降八十二师被调走,第八军的三个师〔步八师、步七十九师、步九十师〕都是新部队,更是停步不前了。柯林斯的第七军中,步九师有些战斗经验,步四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此后又几经战斗,伤亡累计达六千人,也算是有经验的师了。但由于步四师伤亡大,补充的新兵太多,而罗伯特·梅肯的步八十三师也是新部队,所以攻势也很软弱。科利特的十九军中,也大部分是新部队〔利兰·霍布斯的步三十师表现较好〕,甚至布赖德雷投入勒鲁瓦·沃森的第三装甲师,也未能取得攻击成果〔第三装甲师的副师长约翰·波恩因“指挥不力”被降职送回国。后来的战斗中,沃森也被解职,由莫利森·罗斯继任〕。总之,战斗的艰难,以致于柯林斯认为“这是我所经历的最困难的战斗之一,德军借助灌木围田进行顽强抵抗,很象在太平洋上和日本人进行的丛林战。”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美军刚占领阿弗朗什,德军开始了猛烈的反扑,伍德的第四装甲师与德军几经交锋,战斗异常激烈。德国第二装甲师的进攻被美第三装甲师挡住了去路。德军第一、第二装甲师又向美军第七、第十九军的接合部发起猛攻,突入美军阵地,越过莫尔坦,扑向儒维尼和勒梅斯尼尔——托维一线。但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绝对优势的兵力,阻止了德军的反攻。八月八日,美第二装甲师就开始在莫尔坦对德军进行反击。到了十一日,德军的进攻已成为强弩之末。十二日,美军已彻底挫败了德军要突破美军阵地,直抵阿弗郎什的企图,并开始收复失地。在这一段战斗中,美第二、三、四装甲师以及霍布斯的步三十师的表现都不错,此后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被作为主力来使用的。

  美军西线参战的装甲师番号有第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一装甲师,其中第二、三装甲师是重装师,是美军装甲部队中的王牌。第四装甲师经历的战斗比较多,战绩也很不错,也可以算一支王牌部队。我认为美军其余的参战装甲部队素质一般,最多只是取得了一点战斗经验而已。比如美第五装甲师在进攻卢维耶的表现就是典型。当地德军一位普通的党卫军上尉军官,名叫沃尔的青年人,设法集中数十辆坦克,组织防守几个渡口,然后又把第十七装甲炮兵师和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残部吸收到他临时组织起来的部队中。尽管这根本算不上一支队伍,但他们进行的殊死抵抗,居然把向卢维耶进军的奥利弗将军的第五装甲师阻挡了达五天之久。

  阿登战役之前,为进攻许尔根特森林和罗尔水坝,克雷格的步九师和科塔的步二十八师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其中步二十八师在美军中号称训练有素,不过一碰到德军中善打硬仗的部队,立即就崩溃了,伤亡失踪高达六千人。盟军在阿登地区布置的兵力一共四个师,步一○六师、步二十八师、步四师、装甲第九师,在遭到德军攻击之后,缺乏战斗经验的步一○六师有两个团被德军包围,仅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该师伤亡失踪达八千五百零四人〔失踪数为七千二百三十七人,大部分是投降了〕。步二十八师、步四师、步九十九师也受重创〔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伤亡失踪人数分别为四千五百零三人、一千三百零八人、一千九百九十七人〕。最终,美军主要依靠霍奇斯和巴顿的集团军的努力才得以转危为安。此役,表现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一○一空降师在巴斯托尼的防御战,其它如哈蒙的第二装甲师歼灭德军第二装甲师〔德军第二装甲师阵亡两千五百人,一千零五十人被俘,损失八十八辆战车中的八十一辆、七辆突击炮、所有的七十四门大炮,以及四百零五辆其他车辆。次日,德军就不得不转入後退。是役美军第二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第四装甲师增援巴斯托尼的进攻,以及步一、步二、步九师的防御都表现得不错,这些部队也基本上都是美军的支柱。

  以后的战争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也不可能涌现任何的英雄部队。

  总之,我个人认为美军在西线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大致是以下一些部队:空降八十二师、空降一○一师、装甲第二师、装甲第三师、装甲第四师、步一师、步三师、步九师、步四十五师、步三十师。

  其它部队的战斗力或者太弱,或者由于未经若干大的激烈战斗而体现不出来。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岛屿、丛林的作战条件限制了美军火力的高度发挥,美陆军在登陆战中往往不得不与顽强抵抗的日军进行接触战,这使得其中不少部队具有近战的经验和勇猛的精神。典型的如美陆战一师,在参加瓜岛作战以前,也是一支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部队,不过此后在瓜岛、格罗斯特角、新不列颠岛、帛琉、冲绳等登陆战中屡经激战,成为一支作风比较硬朗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根据我军的体验,美陆战一师确实是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陆战一师在第二次战役被分割包围以及突围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战斗意志,甚至敢于和志愿军阻击部队进行白刃格斗,的确可以称为一支王牌。其余如陆战二师〔参加了瓜岛、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塞班岛和提尼安岛、冲绳登陆战〕、陆战三师〔参加了布干维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关岛、佩莱利乌岛、硫磺岛登陆战〕、陆战四师〔参加了马绍尔群岛之罗伊——那慕尔岛和埃尼威托克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硫磺岛等登陆战〕、步七师〔参加了阿图岛、马绍尔群岛、冲绳等登陆战。但抗美援朝战争时,步七师编制不足,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并且混编了南朝鲜部队,因而战斗力不强〕、步二十五师〔参加了新乔治亚岛、吕宋登陆战,被称为“热带雷电”师,柯林斯曾任该师师长〕、步二十七师〔参加了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莱特岛、吕宋、冲绳等登陆战〕都可以算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王牌部队。另外一些部队如陆战五师、陆战六师、骑兵第一师、步二十四师、步三十七师、步四十一师、步四十三师等也都有相当的作战经验。

  纵观整个西线盟军的战绩,我的感觉是与其强大的物质力量不相匹配的。而究其原因,固然有上述部队作战经验少、战斗力较差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盟军高级将领的战役指挥水平不高。无论英军还是美军,凭借其强大的人力物力,达成突破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人懂得如何去利用突破来扩张战果,以追求达成战略战役上最高的效率。无论是艾森豪威尔、布鲁克,还是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布赖德雷,无不小心翼翼,“遇疑即停”〔巴顿大概是唯一的一个例外。不过巴顿也有自己的致命缺陷〕。无论在阿拉曼、马雷思、西西里,还是法莱斯、阿登、科耳马尔,盟军几乎从没有达成过真正的包围。从心态上讲,希望不冒风险地取胜,大概是当时盟军高级将领共通的心理。从这种心态出发,总是希望使用尽可能多的力量,取得更大的优势,从而突出了后勤保障问题的严重性。而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又导致了盟军不愿不敢去做大规模远距离的机动。其结果,在欧洲战场,盟军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打的却是一次大战时一线平推的战争。不管是战略思想还是指挥艺术,较之欧战前期之德军与后期之苏军,不逮远甚。标题:[转帖]对美国陆军军事指挥艺术的观感
对美国陆军军事指挥艺术的观感
 
作者:顾剑 SPK
本文原载自"青龙网",文章网址:http://greatstar.nease.net/liferoad/tglj/usarmy.htm,



 
一、综合印象

  一般来说本人对大多数美国陆军将领的军事指挥艺术水准评价不高,应该说美军在战役学领域是比较守旧的,没有系统地形成德国或苏联那样以装甲集群为中心的诸兵种合成战役理论,坦克兵最大的编制是装甲师,编成过的四个装甲军还解散了〔第一装甲军军部后来是巴顿在西西里的第七集团军部,第二装甲军部改第十八空降军,第三、第四装甲军部改第十九、第二十军〕,更不用提装甲集团军。但这个问题被美军的机械化装备优势所弥补:美军步兵师装备的坦克就不少,再加上大量装备的运输车辆,美军普通步兵师的机动能力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甚至优于德军或苏军的装甲师。象巴顿、哈蒙、海斯利普这样骑兵或装甲兵出身又通晓坦克战原理的个别高级指挥官,是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大多数指挥官的风格过于谨慎或称平庸,相比之下,倒是陆军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的战役更加精彩。不过我觉得美国陆军在二战时空地和海地配合作战的水平相当高〔在初期摸索经验时不是没有代价的,比如四四年“眼镜蛇行动”空军大规模误炸了步兵师,把现场观战的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麦克奈尔中将也炸死了,成为美军二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将领〕。

  公允地讲,军事理论和实践水平首先是由国家的物质水平决定的,那时的中国或日本就不可能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因为根本没有多少坦克。“空地一体战”你得有足够的近战航空兵才行,苏军这方面就不如美军和战争初期的德军。“战略轰炸”也得有足够的四引擎轰炸机,苏德日就无论如何比不上英美。只有具备了物质基础,才能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程度归于人的因素,比如日本海军坚持信奉大舰巨炮,而不是以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作战的核心,这就不能找物质上的借口了。美国陆军也是如此:具体到美军缺乏系统的机动作战思想,其物质基础不是太弱,而是太强了,以美军在欧洲战场对德军的物质优势,打胜仗并不稀奇,大多数指挥官想的是尽量少冒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战术层面

  在战术层次上,我觉得美军倒不缺乏作风硬朗的部队,而这样的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空降兵比步兵要多。陆军很多师的表现差,缺乏战斗经验是很重要的原因,即使步一师〔“大红一”师,有这样一部电影专门反映它的二战经历,一九四三年副师长是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在欧洲因为心脏病而死〕这样的王牌部队,在北非卡塞林隘口之役表现也并不好。因为美陆军直到欧洲战争的最后阶段都还在编组新的部队投入战场,所以历次战役总有一些缺乏战斗经验的师团。那些取得了战斗经验的师团,在以后的作战表现大多数并不差。当然和德军那些久经沙场的部队比,大多数美军部队的战斗素质还是不行,只能靠地面和空中的火力优势压倒对方。

  有没有初战即有出色表现的呢?象陆战队一师就是例子〔当然陆战队是独立军种,我这里不把讨论范围限于陆军〕。几乎所有陆战队师和主要空降师都可以列入精锐部队。从战术上讲,陆战队和空降兵的战术原则和陆军步兵炮兵装甲兵是不同的。空降兵的性质是奇兵而非正兵,自古用奇则险。陆战队的登陆作战样式,在敌前登陆初期是非常脆弱的。这两个兵种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战术纵深,没有机动余地,也不需要过多考虑保护侧翼——有进无退,退无死所。所以在战术上,空降兵和陆战队更为大胆,更加顽强,单兵素质也高,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缺乏师属重型火力支持的缺陷。第八十二空降师在西西里初战受挫,我认为主要是海空协调的战役组织混乱〔舰队防空火力误击了运输机编队〕,空降师本身的战斗力倒不是问题。

三、战役指挥艺术

  在战役层次上,我觉得美军陆军的军、集团军、集团军群这三级指挥官总体上是无大错,显示了良好的 Common Sense,但也仅此而已。巴顿和麦克阿瑟是例外的亮点,在战役指挥范畴是很出色的〔麦克阿瑟还有战略指导任务,不在此讨论〕,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缺陷。实际上我在《点评:佩服和不佩服的二战三个半名将》的讨论中,就巴顿和麦克阿瑟,已经谈了一些看法,这里就不赘述。唯一想补充的是,我认为巴顿在西西里的表现被大多数评家低估了。西西里的关键是抢占墨西拿,而非巴勒莫,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巴顿西向进攻巴勒莫也并非就是象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说的要上报纸头条。从锡拉库扎到墨西拿的地形,决定了盟军向北推进的正面过窄,优势兵力火力不易展开,如果巴顿按原计划和蒙哥马利并肩向北进攻的话,这实际上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何况主力第二军唯一的一条进军路线被英军挤占了。在这种情形下,倒不如向西面的巴勒莫作大迂回开辟另一条战线,这样还可能分散德军有限的兵力。攻占古都巴勒莫只是这一战役行动的副产品,不是目的。为什么不作小一点规模的迂回〔比如说从岛中部〕以期更快封闭墨西拿港呢?因为西西里就那么几个主要城市,道路连接城市,美军的机动部队受道路条件的限制。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其它美军高级军官的表现,我想应该用“中规中矩”来评价。象霍奇斯、帕奇、布莱德雷这些人,没有什么出人意表之作,不象曼施泰因那样“对作战的可能性有极敏锐的嗅觉”,但当危机来临或者战机主动出现时,也还能抓住战机,应对基本无误。例子之一是北非,借助了一点突尼斯三面环海的地缘特点,和德军不肯作战略撤退的帮助,也还是达成了合围歼灭二十五万德军的战果〔其实突尼斯战役计划本身倒是有主有次的,但部队战术能力达不到突破-追击的要求,所以实际执行中变成了一线平推〕。另外在诺曼底登陆之后,虽然英军没能及时攻占卡昂〔遑论法莱兹〕,但顺势利用英军吸引德军主力,而在南面美军在“眼镜蛇”行动中达成突破,倒也不失为聪明之举。后来面临阿登战役危机的时候,美军指挥层临机应变的反应也还不错,改变突破口以北的指挥结构,调一○一师抢占巴斯托尼,第七装甲师增援圣维特,这样就拉住了突破口南北两端的腰线。最后当第一集团军意外夺下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的时候,布莱德雷、霍奇斯等人一致同意临时改变兵力部署,全力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些战例中,做出正确的部署不需要多少战役指挥的天才,但机会来的时候能把握住,危机中也应对无误。如果按照我以前“点评三个半名将”时用的“冒有算计的风险”的标准,恐怕大多数美军将领连让我“不佩服”一下也还不够格,但 Common Sense 毕竟能打胜仗,而这也是和美军的兵力火力优势相适应的。

四、战略指导

  这里仅限于讨论战区的战略指导问题。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和罗斯福、邱吉尔的战略指导实践,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略范畴,按照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的定义,算“大战略”或曰国家政治战略了,不属于我在这里的重点讨论范围,只在需要时触及。

  在战区军事战略指导层次上,我对美军欧洲战场的战略指导批评最为严厉。艾森豪威尔的“广阔战线战略”是政治平衡的结果,军事上实际是没有战略。这直接导致阿登战役,也导致一九四四年九月盟军因为后勤供应的不足陷入全线停滞,失去在一九四四年结束战争的机会。当然,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军人政治家,维持盟军的团结,比一两个战役的胜利更重要,但在战场实践上,艾森豪威尔应该可以作得更好。广阔战线战略不是不可以,我并不赞成“一路突击”,军事上宽正面的好处是发挥兵力优势,迂回对方侧翼,但注意,宽正面不等于一线平推,一九四四~四五年东线战场整体上,苏军“镰割”式的进攻才真正是既发挥了兵力优势,又有重点,使敌方应接不暇,同时又不对自己的后勤补给造成无法支持的压力。〔顺便说一句,这个观点最早我是从西顿 [ Albert Seaton ] 的《苏德战争》看到的,西顿的书毕竟还是经典著作。〕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欧洲战场上,邱吉尔的战略和政略眼光实际远远高于艾森豪威尔。邱吉尔的巴尔干战略和抢占柏林的建议,所站的高度比美国人要高。但说实话,我怀疑邱吉尔巴尔干战略的可执行性,那里的地形与西欧的平原不同,盟军没法充分展开,德军倒是能发挥素质上的优势。看看意大利战场就能预测巴尔干战略的结果。这跟一次大战邱吉尔的加里波利战略一样,战略本身并没有错,是很高明的,但超出战役战术上的执行能力。

  美军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纸面上也是个一线平推,这是陆海军政治斗争的妥协结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海军主力舰队,登陆舰船,和陆军部队在每次战役中做到了集中使用,尽管大战略方向是两个,但塞班岛、硫磺岛登陆时麦克阿瑟没有同时的进攻动作,菲律宾登陆时第三舰队也来支援西南太平洋〔尽管指挥系统还是没有统一〕,客观上造成了象东线苏军那样“此起彼伏”的战略效果,让日军无法准确判断美军进攻方向,日本陆海两军也无法就反攻时机达成一致。至于战区使用的“跃岛战略”,这是利德尔·哈特所谓“间接路线战略”的典型体现,适合战场的客观形势和美军日军的力量对比,是个很了不起的战略观念。


--------------------------------------------------------------------------------

  另外,这篇帖子的原稿在华岳军事贴出以后,曾得到 SPK 的指正和回应,我把那篇回帖也一并放在这里。

对美军部队在二战中的战斗力的一点看法

作者:SPK

  看了顾剑兄谈二战中美军军长的贴子,也有兴趣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过,我对英美军的战役战斗注意得很少,手头资料也少,只好随便说说。如果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请顾剑、淡泊诸兄及各位高手批评指教。

  这里想谈谈的是二战中美国陆军的战斗力。本来,战斗力是一个部队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如果要详细分析的话,需要列举许多关于训练、装备、指挥、后勤等等数据,也不一定能说明问题。我不打算〔也没有能力〕作那样的过细分析,只想从战场表现来看看美陆军中一些部队〔以师为单位〕的战斗力,并根据我自己的看法作些评价。

  二战中欧洲战场的美军所经历过的大战役,可以说屈指可数。不妨通过这些战役中有哪些美军部队参与以及它们的表现,来看看这些部队的作战能力。在突尼斯,美军主力第二军包括步一师、步九师、步三十四师以及第一装甲师,由弗雷登德尔指挥。弗雷登德尔的指挥固然糟糕之极,不过这几个师的表现也大都无足称道。在巴顿到来之前,第一装甲师和步三十四师都因为分散投入战斗而遭受较大的损失〔这和弗雷登德尔的瞎指挥有关〕,特里·艾伦的步一师素质较好,虽然也是分散投入战斗,但避免了重大伤亡。步九师也是一支缺乏训练的军队。巴顿接替弗雷登德尔之后,对第二军进行了整顿,使部队的士气和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第二军在此后为掩护蒙哥马利对马雷思防线的佯攻行动中,表现仍然不佳。艾伦的步一师在向埃尔盖塔的进攻中,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挫败了德军第十装甲师的反击,算是雪了卡塞林山口之耻。可是此后步一师反而锐气大减,莫名其妙地转入了防御。多克·赖德的步三十四师向丰杜克的佯攻,稍遇德军抵抗,就缩了回去。而沃德的装甲第一师则因天气原因毫无进展,不但无法东进至海边,连指定的梅克纳西也到不了,气得巴顿大发雷霆。这还导致了沃德最后被解了职〔战略上还是成功的,因为第二军的行动最终调动了马雷思防线的德第二装甲师〕。这一时期的美军显然欠缺战斗经验,无论和德军还是英军相比较,都显得稚嫩。此前在登陆北非的行动中,巴顿亲自指挥的步三师,也是同样的问题,整个战斗伤亡较大而无甚章法。布赖德雷接任第二军军长之后,下属各师已经逐渐进入了状态,而德军也渐渐陷入绝境之中。此后在向比塞大的战斗中,第二军的四个师表现都相当不错。不过,布赖德雷曾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提及,第二军明显的弱点是:一、士兵不敢近敌战斗;二、一旦形势不利,敌众我寡,部队容易很轻易地缴械投降。

  在盟军对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共投入了六个师。其中步一师是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特拉斯科特的加强后的步三师以及曼顿·艾迪的步九师〔战役预备队〕也算是有过战斗经验的部队。米德尔顿的步四十五师虽然号称美军中训练有素的部队,不过底子是国民警卫师,此前也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另外的两个师都是日后美军赫赫有名的王牌:一是休·加菲的第二装甲师〔这是二战中美军两个重装师之一,另一个是第三师装甲〕;还有李奇微的第八十二空降师〔这个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重大战役,但一战后被遣散了。一九四一年底重建时,布赖德雷是第一任师长,此后由李奇微接任,并成为美国第一个空降师。第一○一空降师的军官许多也出自第八十二空降师。〕此役,盟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德意军虽然有三十万之多,但大部分是战斗力很差的意大利军队〔德军只有大约两万人,此后投入的德军总数最高达六万人〕。其主要依靠力量是德军的两个装甲师:第十五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师〔这两个师也存在很严重的缺陷。第十五装甲师实际上大部分是摩托化步兵,而这些“摩托化”的步兵却缺乏足够的汽车,尚需征用其它交通工具前送;赫尔曼·戈林师虽然坦克力量很强,可却缺少步兵,编成内只有两个步兵营〕。盟军在登陆开始还比较顺利,但随之遭到猛烈的反击。反击的重点是艾伦的步一师,德意军投入了赫尔曼·戈林师以及两个意大利摩步师。步一师顽强抵抗,最后在第二装甲师以及步三师部分坦克的支援下,粉碎了德意军的反扑。我认为经历了这一仗考验以后的步一师,可以称为美陆军中的王牌了。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西西里岛战役中最富戏剧性的,莫过于巴顿夺取巴勒莫的行动了。由于蒙哥马利在亚历山大的支持下,剥夺了美军进入墨西拿的可能,于是巴顿就选了这个缺乏战略价值却历史悠久的名城,以挽回美军的荣誉。

  英军向北的进攻举步维艰,而巴顿的第七集团军却进展神速。以特拉斯科特的步三师、加菲的第二装甲师、李奇微的第八十二空降师的两个团、达比的别动营以及艾迪步九师一个团组成的一个临时军,长驱直入,进入了巴勒莫。此战美步三师等依靠步行,进攻速度达到每小时三英里,显示其训练素质良好。不过,这一仗乘敌之虚,美军伤亡仅三百余人,直到逼近巴勒莫市郊都未曾动用预备队第二装甲师,因此很难说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了得到多少证明。此后向墨西拿的进攻并不顺利,步一师、步四十五师、步三师、步九师都陷入了困境,其中步一师因艾伦的指挥失误导致在特罗伊纳战斗中遭受重大伤亡,布赖德雷将师长艾伦解了职〔由许布纳代替〕。最后步三师虽然抢先进入了墨西拿,但只是和德军的后卫交交手而已。

  需要补充的是,步三师在以后对意大利本土的进攻中,一直担任主力的角色。如在安齐奥登陆中,步三师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无疑也取得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因而我认为步三师在美军中也可以算是主力。空降第八十二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初期的四次空降作战全部失利并遭受重大伤亡。此后在意大利战役中,萨勒诺登陆战中空降八十二师再度出场,基本达成了预定战斗目标,显示其训练有素〔此次空降作战为临时确定,从预备命令下达到第一架飞机起飞,仅用八小时〕以及战斗经验的初步成熟。

  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美军真正经历激烈战斗的部队也并不多。被空投在德军后方的两个空降师:第八十二空降师和第一○一空降师,无疑是经历了最激烈的战斗,第八十二空降师战斗伤亡人数高达百分之六十五〔损失一千二百五十九人〕,第一○一空降师伤亡比例百分之二十〔损失一千二百四十人〕。这两个空降师在此役中虽然基本达成战役目标,但无论从战术还是技术的角度看,仍然有所不足。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空降师是在经历了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之后,才名副其实可以称为美军的王牌了〔阿纳姆空降战役的失败主要是战役指挥问题,美军这两个空降师的表现都是很出色的〕。顺便提一下,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降——莱茵河空降作战中,美空降十七师的表现也很不错,是美军损失最小、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空降作战。但考虑到战争已接近尾声,德军的战斗力已远非当日可比,因而对空降十七师的战斗力不能作过高的估计。空降十三师一九四五年二月才进入欧洲战场,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可言。太平洋战场上,空降第五○三团〔未隶属任何师〕曾经历过一些比较激烈的争夺战,比如哥黎希律岛登陆,可以算一支空降的主力部队。空降十一师虽曾参与过一些小的战斗,但基本上只能算取得些战斗经验而已。

  登陆当天,美陆军部队中,攻击“犹他”滩头的是罗斯福的步四师,损失轻微,仅一百九十七人。血战主要发生在“奥马哈”海滩上,许布纳的步一师和格哈特的步二十九师损失超过了两千人〔除步一师以外,步四师、步二十九师虽然装备训练都不错,但没有战斗经验〕。

  这一天里,盟军伤亡总计达九千多人,其中阵亡不下三千人。登陆后的战斗,整体来说,由于盟军占据了物质力量的绝对优势,使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但德军除了曾进行过一些很顽强的防御〔如阿纳姆之战、梅斯之战〕以外,也举行了个别反突击战役战斗。其中,给盟军造成一定威胁的,是克鲁格对莫尔坦之反击和希特勒亲自指挥的阿登战役。

  登陆后盟军的进展十分缓慢,蒙哥马利曾夸口登陆当天就可以到达法莱斯,战役目标则确定为当天占领卡昂,可是直到七月十日英军都还没有能控制卡昂城区。这一阶段作战的不顺利,固然以德军顽强抵抗和盟军指挥失当的因素为主,但就美军而言,新部队多、作战经验太少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布赖德雷向阿弗郎什发动的进攻中,米德尔顿的第八军,有战斗经验的主力是第八十二空降师,其余如步九十师,新调来的步七十九师,都没有经验,战斗表现都很差。而随着空降八十二师被调走,第八军的三个师〔步八师、步七十九师、步九十师〕都是新部队,更是停步不前了。柯林斯的第七军中,步九师有些战斗经验,步四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此后又几经战斗,伤亡累计达六千人,也算是有经验的师了。但由于步四师伤亡大,补充的新兵太多,而罗伯特·梅肯的步八十三师也是新部队,所以攻势也很软弱。科利特的十九军中,也大部分是新部队〔利兰·霍布斯的步三十师表现较好〕,甚至布赖德雷投入勒鲁瓦·沃森的第三装甲师,也未能取得攻击成果〔第三装甲师的副师长约翰·波恩因“指挥不力”被降职送回国。后来的战斗中,沃森也被解职,由莫利森·罗斯继任〕。总之,战斗的艰难,以致于柯林斯认为“这是我所经历的最困难的战斗之一,德军借助灌木围田进行顽强抵抗,很象在太平洋上和日本人进行的丛林战。”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美军刚占领阿弗朗什,德军开始了猛烈的反扑,伍德的第四装甲师与德军几经交锋,战斗异常激烈。德国第二装甲师的进攻被美第三装甲师挡住了去路。德军第一、第二装甲师又向美军第七、第十九军的接合部发起猛攻,突入美军阵地,越过莫尔坦,扑向儒维尼和勒梅斯尼尔——托维一线。但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绝对优势的兵力,阻止了德军的反攻。八月八日,美第二装甲师就开始在莫尔坦对德军进行反击。到了十一日,德军的进攻已成为强弩之末。十二日,美军已彻底挫败了德军要突破美军阵地,直抵阿弗郎什的企图,并开始收复失地。在这一段战斗中,美第二、三、四装甲师以及霍布斯的步三十师的表现都不错,此后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被作为主力来使用的。

  美军西线参战的装甲师番号有第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一装甲师,其中第二、三装甲师是重装师,是美军装甲部队中的王牌。第四装甲师经历的战斗比较多,战绩也很不错,也可以算一支王牌部队。我认为美军其余的参战装甲部队素质一般,最多只是取得了一点战斗经验而已。比如美第五装甲师在进攻卢维耶的表现就是典型。当地德军一位普通的党卫军上尉军官,名叫沃尔的青年人,设法集中数十辆坦克,组织防守几个渡口,然后又把第十七装甲炮兵师和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残部吸收到他临时组织起来的部队中。尽管这根本算不上一支队伍,但他们进行的殊死抵抗,居然把向卢维耶进军的奥利弗将军的第五装甲师阻挡了达五天之久。

  阿登战役之前,为进攻许尔根特森林和罗尔水坝,克雷格的步九师和科塔的步二十八师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其中步二十八师在美军中号称训练有素,不过一碰到德军中善打硬仗的部队,立即就崩溃了,伤亡失踪高达六千人。盟军在阿登地区布置的兵力一共四个师,步一○六师、步二十八师、步四师、装甲第九师,在遭到德军攻击之后,缺乏战斗经验的步一○六师有两个团被德军包围,仅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该师伤亡失踪达八千五百零四人〔失踪数为七千二百三十七人,大部分是投降了〕。步二十八师、步四师、步九十九师也受重创〔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伤亡失踪人数分别为四千五百零三人、一千三百零八人、一千九百九十七人〕。最终,美军主要依靠霍奇斯和巴顿的集团军的努力才得以转危为安。此役,表现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一○一空降师在巴斯托尼的防御战,其它如哈蒙的第二装甲师歼灭德军第二装甲师〔德军第二装甲师阵亡两千五百人,一千零五十人被俘,损失八十八辆战车中的八十一辆、七辆突击炮、所有的七十四门大炮,以及四百零五辆其他车辆。次日,德军就不得不转入後退。是役美军第二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第四装甲师增援巴斯托尼的进攻,以及步一、步二、步九师的防御都表现得不错,这些部队也基本上都是美军的支柱。

  以后的战争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也不可能涌现任何的英雄部队。

  总之,我个人认为美军在西线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大致是以下一些部队:空降八十二师、空降一○一师、装甲第二师、装甲第三师、装甲第四师、步一师、步三师、步九师、步四十五师、步三十师。

  其它部队的战斗力或者太弱,或者由于未经若干大的激烈战斗而体现不出来。
本文属于『战争的艺术』所有
  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岛屿、丛林的作战条件限制了美军火力的高度发挥,美陆军在登陆战中往往不得不与顽强抵抗的日军进行接触战,这使得其中不少部队具有近战的经验和勇猛的精神。典型的如美陆战一师,在参加瓜岛作战以前,也是一支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部队,不过此后在瓜岛、格罗斯特角、新不列颠岛、帛琉、冲绳等登陆战中屡经激战,成为一支作风比较硬朗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根据我军的体验,美陆战一师确实是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陆战一师在第二次战役被分割包围以及突围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战斗意志,甚至敢于和志愿军阻击部队进行白刃格斗,的确可以称为一支王牌。其余如陆战二师〔参加了瓜岛、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塞班岛和提尼安岛、冲绳登陆战〕、陆战三师〔参加了布干维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关岛、佩莱利乌岛、硫磺岛登陆战〕、陆战四师〔参加了马绍尔群岛之罗伊——那慕尔岛和埃尼威托克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硫磺岛等登陆战〕、步七师〔参加了阿图岛、马绍尔群岛、冲绳等登陆战。但抗美援朝战争时,步七师编制不足,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并且混编了南朝鲜部队,因而战斗力不强〕、步二十五师〔参加了新乔治亚岛、吕宋登陆战,被称为“热带雷电”师,柯林斯曾任该师师长〕、步二十七师〔参加了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莱特岛、吕宋、冲绳等登陆战〕都可以算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王牌部队。另外一些部队如陆战五师、陆战六师、骑兵第一师、步二十四师、步三十七师、步四十一师、步四十三师等也都有相当的作战经验。

  纵观整个西线盟军的战绩,我的感觉是与其强大的物质力量不相匹配的。而究其原因,固然有上述部队作战经验少、战斗力较差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盟军高级将领的战役指挥水平不高。无论英军还是美军,凭借其强大的人力物力,达成突破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人懂得如何去利用突破来扩张战果,以追求达成战略战役上最高的效率。无论是艾森豪威尔、布鲁克,还是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布赖德雷,无不小心翼翼,“遇疑即停”〔巴顿大概是唯一的一个例外。不过巴顿也有自己的致命缺陷〕。无论在阿拉曼、马雷思、西西里,还是法莱斯、阿登、科耳马尔,盟军几乎从没有达成过真正的包围。从心态上讲,希望不冒风险地取胜,大概是当时盟军高级将领共通的心理。从这种心态出发,总是希望使用尽可能多的力量,取得更大的优势,从而突出了后勤保障问题的严重性。而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又导致了盟军不愿不敢去做大规模远距离的机动。其结果,在欧洲战场,盟军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打的却是一次大战时一线平推的战争。不管是战略思想还是指挥艺术,较之欧战前期之德军与后期之苏军,不逮远甚。
又是第一:)
其实霉菌的指挥艺术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在强大空地火力支援下,部队平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