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秘辛,有关DSI进气道和双三角翼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53:42
1986年,顾诵芬先生上调部科技委任副主任,主抓航空科技预研工作与对外技术交流,1988年,六院撤销六年后,航空研究院再次成立,顾先生转任副院长,至93年撤销为止,这一段时间,在顾先生的卓越努力下,中国航空工业通过切实有效地预研,迅速缩小了与航空技术前沿的距离,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积累大量技术储备,为93年后中国航空工业的加速追赶奠定了扎实基础。
  早在1985年,601所超声速巡航战斗机布局预研课题便已立项,七五时期开始,601所更是作为组长单位,带领国内厂所对先进战斗机技术进行了长期跟踪预研,李天院士连续20年担任总装先进气动布局专项负责人,并长期主持国防科工委隐身技术预研专项。

  在这两项预研的成果基础上,八五期间,601所主动提出并主持了综合性更强的飞机总体综合设计技术重大专项,九五期间,601所进一步带领国内厂所开拓综合飞力/推力控制,2000年即建成了综合飞推半物理模拟实验台,2002年,601在国内主机所中首先建立起了专业的隐身设计队伍,2011年,建成中国第一个隐身测试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能力提高的同时,601所等单位取得了一大批预研成果,包括二元红外喷管、座舱风挡隐身镀膜、等离子隐身、吸波材料,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1998年,以歼8II完成了中国第一次真机RCS外场测试,通过综合措施,证实了改进设计可减少前向RCS达三分之二,成果已应用于歼8后续改型。李天院士发展的中国第一套隐身精确计算手段,以及由其主编,凝聚二十年研究成果的《隐身飞机设计指南》,为中国先进战斗机的工程发展奠定了基础。

  舰载战斗机技术方面,601所云梦东等老一代科研工作者未雨绸缪,早在1983年即开始了相关技术跟踪预研,1987年完成了歼8II改舰载论证,89年后进一步完成了歼13改舰载机论证,海军方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们只有在601所看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舰载机特种技术储备。”

  其后,沈飞在没有订货没有拨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果断决策,引进了一架废弃在乌克兰的SU33原型机,为其后的自行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1989年,顾诵芬先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建立起与苏联方面的航空学术交流机制,顾先生牵头发起的中俄空气动力及强度学术会议,迄今以举行了12届,极大提高了中国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的水准与能力。

  1991年,顾诵芬先生利用自己与中央流体动力院长比施根斯建立的友情,说服对方同意对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预研方案(背景机)进行评审,通过这次细致认真的评审,以及其后601所等方面利用这一窗口期从中央流体动力引进的大批软件、资料,改变了我国背景机研制闭门造车的局面,使其由预研向工程发展陡然加速。
1993年,由于当时米格局驻成都协助设计歼10和超7的人员较多,米格局总师别列科夫专程来华探望,在回程途经北京时,又是顾诵芬先生,抓住这一时机,一举促成601、中央流体动力、米格局联合设计新一代战斗机总体方案的,其后又邀请611所等单位加入,利用这一空前绝后的短暂历史机遇,通过三方在沈阳数个月的密切配合与紧张工作,从1993年9月到次年初,完成了两个重型战斗机总体方案。

  分别是601的常规隐身布局以及611的隐身鸭式布局,为中国四代机工程发展奠定了决定性基础,其后,由于俄罗斯政府方面的压力,联合设计组解散,但601方面继续与TSAGI,611方面继续与米格,通过双边合作,关键技术专题咨询的方式继续推进第四代战斗机方案论证。谢光当时都不由感慨601所“花了这么点钱,做了这么多事”

  这次合作俄罗斯方面几乎倾囊相授,中国人应该记住别列科夫,这个坚持要别人称呼他 “同志”而不是“先生”的老布尔什维克,米格局的总师,为中国的航空工业突破,做了巨大贡献。在1998年对俄合作初步结束时,TSAGI副院长对顾先生说:“我们这一次把技术都给了你们,你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好飞机”

  601所的预研成果广泛扩散,如DSI进气道和双三角翼先后应用于其他厂所的超7和歼7E等型号,取得良好效果。
1995年5月26至29日,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的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未列入航空技术。1986年,顾诵芬先生上调部科技委任副主任,主抓航空科技预研工作与对外技术交流,1988年,六院撤销六年后,航空研究院再次成立,顾先生转任副院长,至93年撤销为止,这一段时间,在顾先生的卓越努力下,中国航空工业通过切实有效地预研,迅速缩小了与航空技术前沿的距离,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积累大量技术储备,为93年后中国航空工业的加速追赶奠定了扎实基础。
  早在1985年,601所超声速巡航战斗机布局预研课题便已立项,七五时期开始,601所更是作为组长单位,带领国内厂所对先进战斗机技术进行了长期跟踪预研,李天院士连续20年担任总装先进气动布局专项负责人,并长期主持国防科工委隐身技术预研专项。

  在这两项预研的成果基础上,八五期间,601所主动提出并主持了综合性更强的飞机总体综合设计技术重大专项,九五期间,601所进一步带领国内厂所开拓综合飞力/推力控制,2000年即建成了综合飞推半物理模拟实验台,2002年,601在国内主机所中首先建立起了专业的隐身设计队伍,2011年,建成中国第一个隐身测试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能力提高的同时,601所等单位取得了一大批预研成果,包括二元红外喷管、座舱风挡隐身镀膜、等离子隐身、吸波材料,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1998年,以歼8II完成了中国第一次真机RCS外场测试,通过综合措施,证实了改进设计可减少前向RCS达三分之二,成果已应用于歼8后续改型。李天院士发展的中国第一套隐身精确计算手段,以及由其主编,凝聚二十年研究成果的《隐身飞机设计指南》,为中国先进战斗机的工程发展奠定了基础。

  舰载战斗机技术方面,601所云梦东等老一代科研工作者未雨绸缪,早在1983年即开始了相关技术跟踪预研,1987年完成了歼8II改舰载论证,89年后进一步完成了歼13改舰载机论证,海军方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们只有在601所看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舰载机特种技术储备。”

  其后,沈飞在没有订货没有拨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果断决策,引进了一架废弃在乌克兰的SU33原型机,为其后的自行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1989年,顾诵芬先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建立起与苏联方面的航空学术交流机制,顾先生牵头发起的中俄空气动力及强度学术会议,迄今以举行了12届,极大提高了中国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的水准与能力。

  1991年,顾诵芬先生利用自己与中央流体动力院长比施根斯建立的友情,说服对方同意对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预研方案(背景机)进行评审,通过这次细致认真的评审,以及其后601所等方面利用这一窗口期从中央流体动力引进的大批软件、资料,改变了我国背景机研制闭门造车的局面,使其由预研向工程发展陡然加速。
1993年,由于当时米格局驻成都协助设计歼10和超7的人员较多,米格局总师别列科夫专程来华探望,在回程途经北京时,又是顾诵芬先生,抓住这一时机,一举促成601、中央流体动力、米格局联合设计新一代战斗机总体方案的,其后又邀请611所等单位加入,利用这一空前绝后的短暂历史机遇,通过三方在沈阳数个月的密切配合与紧张工作,从1993年9月到次年初,完成了两个重型战斗机总体方案。

  分别是601的常规隐身布局以及611的隐身鸭式布局,为中国四代机工程发展奠定了决定性基础,其后,由于俄罗斯政府方面的压力,联合设计组解散,但601方面继续与TSAGI,611方面继续与米格,通过双边合作,关键技术专题咨询的方式继续推进第四代战斗机方案论证。谢光当时都不由感慨601所“花了这么点钱,做了这么多事”

  这次合作俄罗斯方面几乎倾囊相授,中国人应该记住别列科夫,这个坚持要别人称呼他 “同志”而不是“先生”的老布尔什维克,米格局的总师,为中国的航空工业突破,做了巨大贡献。在1998年对俄合作初步结束时,TSAGI副院长对顾先生说:“我们这一次把技术都给了你们,你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好飞机”

  601所的预研成果广泛扩散,如DSI进气道和双三角翼先后应用于其他厂所的超7和歼7E等型号,取得良好效果。
1995年5月26至29日,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的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未列入航空技术。
版主为什么总锁我的帖?我说得对不对你们心知肚明。在这种芝麻大的小事上都不能一碗水端平,你们还奢谈什么倡导思想引导言论。超大有这么严重的地域歧视,几个版主难辞其咎!!
双三角翼不是西工大提出的吗
不管怎样,技术储备很重要,这是型号设计的根基,向默默奉献的人致敬
话说拿院士也不能光看型号是不是
老早前就看过了
北斗七星高 发表于 2013-2-26 10:31
双三角翼不是西工大提出的吗
不管怎样,技术储备很重要,这是型号设计的根基,向默默奉献的人致敬
...
事实上,绝大部分院士都不是因为完成了某个型号而评选的,他们做的其实都是默默无闻的基础研究和预研工作,虽然不如那些总设计师耀眼,其实作用更大
李明院士同时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双三角翼技术
李明院士同时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双三角翼技术
=================
???????????????????????????????????????????????????????????????
fjb1 发表于 2013-2-26 11:05
李明院士同时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双三角翼技术
=================
??? ...
有什么疑问的,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
请问沙伯南、赵令诚是谁?
李明院士同时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双三角翼技术
=================
??? ...
这段怎么了
fjb1 发表于 2013-2-26 11:46
请问沙伯南、赵令诚是谁?
去问他们俩和李明院士是什么关系就知道了
呵呵复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