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变应对新挑战——专访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副总经理王昕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3:13
以转变应对新挑战——专访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副总经理王昕海
[size=13.333333015441895px]2013-02-08 作者:韩宵宵 来源:中国航空报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随着航空装备升级换代,航空维修业需求不断增大,国内航空维修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带领旗下3家航空维修企业,以自身转变应对国内军机维修业的新变化。日前,本报记者就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在航空维修技术、维修理念、维修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转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采访了公司副总经理王昕海。

记者:在军队后勤社会化的转变中,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如何应对竞争,发展航空维修业务?

王昕海: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旗下有3个飞机维修企业,具有一支掌握航空飞机、发动机和成附件维修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几十年来,他们为国内用户航空产品全寿命维修服务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又以提供产品维修和维修技术出口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航空军贸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随着航空装备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各维修企业开展了新机修理能力的建设,已经承担了三代机许多成附件的修理任务。

但是,客观地说,我们的维修企业现有资源能力主要集中在二代机产品,且能力重叠过剩、技术手段落后、内部竞争激烈。受制于缺乏国家投入和新机维修市场竞争压力,维修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快速提升能力的严峻挑战。

中央军委提出了武器装备军地一体化保障要求,这是保证装备在全寿命使用期内有效保持作战能力的重要决策,也是我们航空维修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积极与空海军主管部门沟通、研究,支持配合国内军方用户开展军地一体化保障的试点工作。

在现代体系化作战模式下,航空武器装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用户也越来越多元化,对服务保障和维修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对市场机遇的分析,我们针对不同用户分别提出了作为用户维修能力的补充和成为定点维修企业的不同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在新的维修理念支持下,走市场化道路,自主开展新机修理能力的建设,推动维修产业化发展。

记者:航空装备更新换代,实现二代机到三代机的跨越,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在航空维修技术和管理上实现了哪些突破,以应对新的挑战?

王昕海:面对航空装备升级换代的新形势,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组织所属单位在航空维修技术和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抓住机遇,顺势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航空装备具有较强的新机研发能力的优势,加强主机厂所与维修企业的对口合作,快速提升维修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李玉海董事长在航空装备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主机单位与维修企业对口支援的要求,几年来对口支援工作为保证维修企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开始,我们把对口支援内容从以产品项目为主转为产品项目和技术支援并举,重点就是开展新机维修技术支持。以目前中航工业长飞公司已经开始的某型新机试修工作为例,我们组织主机厂、所成立了专门的试修支持团队,全程参加试修工作。

二是开展管理创新,探索试修项目新的管理模式。针对三代机系统复杂、技术集成度高、试修难度大的特点,引入型号研制的管理手段,组建了新机试修行政指挥、设计师和质量师“三师系统”,加强调度力度,实施项目管理,保证试修质量。

三是推进深化改革,整合维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整体竞争力。新机维修能力建设资金投入大、人才需求高,各维修企业独自建设难度大、周期长。集团公司为加速推进航空服务保障产业化发展,延伸航空产业链,决策以中航工业航空装备为主,联合相关直属单位和地方政府,组建了中航航空装备服务保障公司。我们提出按照专业化分工的方式,逐步整合维修资源,联合形成新机维修能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快速增长的新需求。

记者:当代航空维修理念较之传统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在维修理念上有怎样的转变?随着理念的转变,维修模式又有怎样的变化?

王昕海:传统的维修理念是基于故障预防的定时维修,包括定检和大修,都是按照飞行小时和日历时间确定的。这种模式一方面会造成过度维修,工作量大、费用高、停机时间长,另一方面也会出现维修不足,一些薄弱环节未到维修周期发生问题,影响使用安全。目前我们已经在新机试修工作中采用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RCM)的模式,通过对产品故障的统计和可靠性分析,确定修理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效费比。未来航空产品将更多地装备健康管理系统,从对设备、系统的监控向主体结构扩展,实现载荷、裂纹、腐蚀监控,飞机维修的模式将会有革命性变化,我们也在组织维修企业与主机单位共同探讨未来的维修服务模式。

记者:面对国内外航空维修业新的发展环境,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对未来的维修业务有怎样的规划?

王昕海:加快突破三代机维修技术、形成规模能力是目前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维修业务发展的核心工作。进入三代机维修领域的总体安排是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模式创新、合力共建。具体途径是:以主机单位为技术依托,培养三代机维修专业人才;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合力建成三代机维修能力;以部附件修理入手,逐步掌握三代机整机维修技术;以军贸机和国内某型三代机为切入点,进入三代机整机维修领域。未来将通过对维修企业的产业调整,逐步把维修业务融入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产业,形成“研究、开发、生产、支持、服务、工程”的完整产业体系,使之健康、持续发展,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http://www.cannews.com.cn/2013/0208/243068.html



以转变应对新挑战——专访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副总经理王昕海[size=13.333333015441895px]2013-02-08 作者:韩宵宵 来源:中国航空报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随着航空装备升级换代,航空维修业需求不断增大,国内航空维修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带领旗下3家航空维修企业,以自身转变应对国内军机维修业的新变化。日前,本报记者就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在航空维修技术、维修理念、维修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转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采访了公司副总经理王昕海。

记者:在军队后勤社会化的转变中,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如何应对竞争,发展航空维修业务?

王昕海: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旗下有3个飞机维修企业,具有一支掌握航空飞机、发动机和成附件维修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几十年来,他们为国内用户航空产品全寿命维修服务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又以提供产品维修和维修技术出口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航空军贸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随着航空装备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各维修企业开展了新机修理能力的建设,已经承担了三代机许多成附件的修理任务。

但是,客观地说,我们的维修企业现有资源能力主要集中在二代机产品,且能力重叠过剩、技术手段落后、内部竞争激烈。受制于缺乏国家投入和新机维修市场竞争压力,维修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快速提升能力的严峻挑战。

中央军委提出了武器装备军地一体化保障要求,这是保证装备在全寿命使用期内有效保持作战能力的重要决策,也是我们航空维修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积极与空海军主管部门沟通、研究,支持配合国内军方用户开展军地一体化保障的试点工作。

在现代体系化作战模式下,航空武器装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用户也越来越多元化,对服务保障和维修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对市场机遇的分析,我们针对不同用户分别提出了作为用户维修能力的补充和成为定点维修企业的不同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在新的维修理念支持下,走市场化道路,自主开展新机修理能力的建设,推动维修产业化发展。

记者:航空装备更新换代,实现二代机到三代机的跨越,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在航空维修技术和管理上实现了哪些突破,以应对新的挑战?

王昕海:面对航空装备升级换代的新形势,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组织所属单位在航空维修技术和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抓住机遇,顺势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航空装备具有较强的新机研发能力的优势,加强主机厂所与维修企业的对口合作,快速提升维修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李玉海董事长在航空装备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主机单位与维修企业对口支援的要求,几年来对口支援工作为保证维修企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开始,我们把对口支援内容从以产品项目为主转为产品项目和技术支援并举,重点就是开展新机维修技术支持。以目前中航工业长飞公司已经开始的某型新机试修工作为例,我们组织主机厂、所成立了专门的试修支持团队,全程参加试修工作。

二是开展管理创新,探索试修项目新的管理模式。针对三代机系统复杂、技术集成度高、试修难度大的特点,引入型号研制的管理手段,组建了新机试修行政指挥、设计师和质量师“三师系统”,加强调度力度,实施项目管理,保证试修质量。

三是推进深化改革,整合维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整体竞争力。新机维修能力建设资金投入大、人才需求高,各维修企业独自建设难度大、周期长。集团公司为加速推进航空服务保障产业化发展,延伸航空产业链,决策以中航工业航空装备为主,联合相关直属单位和地方政府,组建了中航航空装备服务保障公司。我们提出按照专业化分工的方式,逐步整合维修资源,联合形成新机维修能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快速增长的新需求。

记者:当代航空维修理念较之传统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在维修理念上有怎样的转变?随着理念的转变,维修模式又有怎样的变化?

王昕海:传统的维修理念是基于故障预防的定时维修,包括定检和大修,都是按照飞行小时和日历时间确定的。这种模式一方面会造成过度维修,工作量大、费用高、停机时间长,另一方面也会出现维修不足,一些薄弱环节未到维修周期发生问题,影响使用安全。目前我们已经在新机试修工作中采用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RCM)的模式,通过对产品故障的统计和可靠性分析,确定修理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效费比。未来航空产品将更多地装备健康管理系统,从对设备、系统的监控向主体结构扩展,实现载荷、裂纹、腐蚀监控,飞机维修的模式将会有革命性变化,我们也在组织维修企业与主机单位共同探讨未来的维修服务模式。

记者:面对国内外航空维修业新的发展环境,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对未来的维修业务有怎样的规划?

王昕海:加快突破三代机维修技术、形成规模能力是目前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维修业务发展的核心工作。进入三代机维修领域的总体安排是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模式创新、合力共建。具体途径是:以主机单位为技术依托,培养三代机维修专业人才;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合力建成三代机维修能力;以部附件修理入手,逐步掌握三代机整机维修技术;以军贸机和国内某型三代机为切入点,进入三代机整机维修领域。未来将通过对维修企业的产业调整,逐步把维修业务融入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产业,形成“研究、开发、生产、支持、服务、工程”的完整产业体系,使之健康、持续发展,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http://www.cannews.com.cn/2013/0208/243068.html



纯正经典的八股文,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