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尖端追求卓越——记中航工业沈阳所总设计师王永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9:26




2006年,年仅40岁的王永庆接过了历史的重托和接力棒,成为中航工业沈阳所继黄志千、顾诵芬、李明、孙聪之后的第五任总设计师。面对世界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国家对高性能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他带领团队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个奇迹,他负责的型号实现了从三代到四代、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之路。     

某型飞机是为满足空军战略转型需要、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而研制的新型战斗机,王永庆确定了以作战使用为牵引、以任务综合处理为核心等突出多用途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决策应用新一代高性能传感器、新一代武器和新一代系统构架。面对技术体系难度跨度大、关键技术多、研制周期短等诸多困难,在对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试验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他带领团队攻克先进传感器应用、系统优化集成、隐身技术工程化及飞机平台优化改进等设计关键中的难题,提高了飞机综合作战能力。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这是一项开疆拓域的伟大工程。作为该型号常务副总师,他精心组织飞机的研制工作。由于涉及重大技术关键多,难度极大,需要技术决策和跨行业协调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他组织团队集智攻关,全面突破了高增升气动布局、高承载结构和特殊机构、着舰轨迹控制、特殊环境适应性、舰面保障等多项关键技术,探索适于我国国情的舰载机设计、试验、试制、试飞流程,建立了我国舰载机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家研制新一代舰载机积累了宝贵经验,带出了一支成熟的研制团队。歼15完美着舰后,他组织各参研单位技术力量在试飞现场,集中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对获得的飞行数据组织开展全面分析和处理,既保证了持续试飞,又获得了舰载机设计的有益探索与重大突破,为下一代舰载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鹘鹰”飞机是沈阳所主导研发的全新机型,其研制打破了传统的研制模式。王永庆勇挑重担,组织开展了飞机总体、气动、隐身、结构多方案对比和优化,并确定机载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勾画出一型性能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飞机平台图像。在型号任务繁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他果断抽调了大量技术骨干,组建了项目工作队;他深入一线,开展问题清理、研讨重大技术问题、部署技术工作、确定技术方案;全面加强与主机厂的业务协调,开展快速试制,解决周期紧张的矛盾。2014年,“鹘鹰”飞机亮相珠海航展,惊艳世人。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 ... /story/534512.shtml

c1a68b27f7204cdcaea706e024c54846_b_B_BASIC.jpg (66.82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6-16 14:28 上传




2006年,年仅40岁的王永庆接过了历史的重托和接力棒,成为中航工业沈阳所继黄志千、顾诵芬、李明、孙聪之后的第五任总设计师。面对世界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国家对高性能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他带领团队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个奇迹,他负责的型号实现了从三代到四代、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之路。     

某型飞机是为满足空军战略转型需要、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而研制的新型战斗机,王永庆确定了以作战使用为牵引、以任务综合处理为核心等突出多用途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决策应用新一代高性能传感器、新一代武器和新一代系统构架。面对技术体系难度跨度大、关键技术多、研制周期短等诸多困难,在对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试验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他带领团队攻克先进传感器应用、系统优化集成、隐身技术工程化及飞机平台优化改进等设计关键中的难题,提高了飞机综合作战能力。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这是一项开疆拓域的伟大工程。作为该型号常务副总师,他精心组织飞机的研制工作。由于涉及重大技术关键多,难度极大,需要技术决策和跨行业协调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他组织团队集智攻关,全面突破了高增升气动布局、高承载结构和特殊机构、着舰轨迹控制、特殊环境适应性、舰面保障等多项关键技术,探索适于我国国情的舰载机设计、试验、试制、试飞流程,建立了我国舰载机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家研制新一代舰载机积累了宝贵经验,带出了一支成熟的研制团队。歼15完美着舰后,他组织各参研单位技术力量在试飞现场,集中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对获得的飞行数据组织开展全面分析和处理,既保证了持续试飞,又获得了舰载机设计的有益探索与重大突破,为下一代舰载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鹘鹰”飞机是沈阳所主导研发的全新机型,其研制打破了传统的研制模式。王永庆勇挑重担,组织开展了飞机总体、气动、隐身、结构多方案对比和优化,并确定机载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勾画出一型性能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飞机平台图像。在型号任务繁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他果断抽调了大量技术骨干,组建了项目工作队;他深入一线,开展问题清理、研讨重大技术问题、部署技术工作、确定技术方案;全面加强与主机厂的业务协调,开展快速试制,解决周期紧张的矛盾。2014年,“鹘鹰”飞机亮相珠海航展,惊艳世人。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 ... /story/534512.shtml
“某型飞机”就是J-16了,看来除了整合航电外,还做了一定隐形化处理。
J15段落后面跟了一个下一代舰载机,看来下一代舰载机也不会太远了。
对鶻鹰用了“一型性能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飞机平台”的说法,显然和不看好鶻鹰的军迷的判断相去甚远。“抽调了大量技术骨干”说明显然不是三八妇女节宣传的80%是女的,那个只能认为是三八妇女节报道不准确,研制一款四代机怎么可能那么少人呢?

某型飞机是为满足空军战略转型需要、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而研制的新型战斗机,王永庆确定了以作战使用为牵引、以任务综合处理为核心等突出多用途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决策应用新一代高性能传感器、新一代武器和新一代系统构架。面对技术体系难度跨度大、关键技术多、研制周期短等诸多困难,在对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试验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他带领团队攻克先进传感器应用、系统优化集成、隐身技术工程化及飞机平台优化改进等设计关键中的难题,提高了飞机综合作战能力。
*****************************
什么机型?石榴?
某型飞机是为满足空军战略转型需要、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而研制的新型战斗机,王永庆确定了以作战使用为 ...
应该是J16。
奠定牢固基础这个,感觉是说预研和数据积累吧......
中秋本身的平台不错,老老实实做好就很不错了
奠定牢固基础这个,感觉是说预研和数据积累吧......
中秋本身的平台不错,老老实实做好就很不错了
那句话是“为下一代舰载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J15不属于下一代。
奠定牢固基础这个,感觉是说预研和数据积累吧......
中秋本身的平台不错,老老实实做好就很不错了
为国家研制新一代舰载机积累了宝贵经验……
那句话是“为下一代舰载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J15不属于下一代。
那假如学超虫那样呢,写作c/d的升级机型读作重新设计的飞机呢
那假如学超虫那样呢,写作c/d的升级机型读作重新设计的飞机呢
升级算不上下一代。
我个人认为在老美四代舰载机快要服役时,国内应该也在考虑四代舰载机如何做。

TSQ 发表于 2015-6-16 14:46
“某型飞机”就是J-16了,看来除了整合航电外,还做了一定隐形化处理。
J15段落后面跟了一个下一代舰载机 ...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4-02/4852417.html

去年angadow在环球说16有隐身技术,被骂的很狠。

歼-16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头盔式显示系统(HMDS)、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技术,具备典型的“三代半”战机特性,综合作战性能比国内现役的苏-30MKK/苏-30MK2有显著提高。
TSQ 发表于 2015-6-16 14:46
“某型飞机”就是J-16了,看来除了整合航电外,还做了一定隐形化处理。
J15段落后面跟了一个下一代舰载机 ...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4-02/4852417.html

去年angadow在环球说16有隐身技术,被骂的很狠。

歼-16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头盔式显示系统(HMDS)、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技术,具备典型的“三代半”战机特性,综合作战性能比国内现役的苏-30MKK/苏-30MK2有显著提高。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4-02/4852417.html

去年angadow在环球说16有隐身技术,被骂的很 ...
这个报道说明angadow说的没错。
一定的隐身技术有多大用处?
……为下一代XXXX的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不过是典型的套路话罢了,研究所前段时间的展板上我也是这么写的
TSQ 发表于 2015-6-16 15:53
这个报道说明angadow说的没错。
你要是结合沈飞的孔繁霁的这篇报道就明确了。
http://www.avic.com.cn/cn/qywh/hkym/378862.shtml
TSQ 发表于 2015-6-16 15:53
这个报道说明angadow说的没错。
但真的看不出来那里有隐身技术?刷漆了?
一定的隐身技术有多大用处?
没用就不会在报道里说了,毕竟隐身技术是要花钱的,钱还必须得空军出。
但真的看不出来那里有隐身技术?刷漆了?
目前看可能是刷漆和一些细节处理。
以前601曾经在J8上测试过隐形技术,用在J16上也很正常。
16如果谈隐身,大概就是没有飞机不隐身了。。。
你要是结合沈飞的孔繁霁的这篇报道就明确了。
http://www.avic.com.cn/cn/qywh/hkym/378862.shtml
如果链接的报道是J16的话,说明J16的变化不小:
“产品的研制面临着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试制工作量巨大。结构部分80%的更改或重新设计、90%的系统改进”。

80%和90% 都是不小的数据,看来只从外表是看不出多少东西来的,回头来看J16的性能应该也不错。
没用就不会在报道里说了,毕竟隐身技术是要花钱的,钱还必须得空军出。
改一点小细节估计花不了多少钱
写出来算是有点新意吧
TSQ 发表于 2015-6-16 16:15
如果链接的报道是J16的话,说明J16的变化不小:
“产品的研制面临着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试制工作 ...
孔负责的就是16,你看一下中航发这篇文章的时间,联系一下当时沈飞制造的新机就清楚了。
改一点小细节估计花不了多少钱
写出来算是有点新意吧
这个就不知道了,你有这方面数据?
pengdongqing 发表于 2015-6-16 16:16
改一点小细节估计花不了多少钱
写出来算是有点新意吧
可惜啊,大神,别用你这点神力胡思乱想,乱下结论了。有空看看李天传记了关于某个“水泥柱子”的事,就知道需要多少钱,起了多大作用了。别不敢看就行。
孔负责的就是16,你看一下中航发这篇文章的时间,联系一下当时沈飞制造的新机就清楚了。
应该是,J16的内部变化没有想到会那么大。
16如果谈隐身,大概就是没有飞机不隐身了。。。
你能真正“逻辑推理”,就没有军迷不会逻辑推理了。

TSQ 发表于 2015-6-16 16:22
应该是,J16的内部变化没有想到会那么大。


完全超出了一贯小步快跑的管理(应该说原则不为过,因为上新技术的原则有一个一贯的30%的线),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不清楚。但是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TSQ 发表于 2015-6-16 16:22
应该是,J16的内部变化没有想到会那么大。


完全超出了一贯小步快跑的管理(应该说原则不为过,因为上新技术的原则有一个一贯的30%的线),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不清楚。但是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pengdongqing 发表于 2015-6-16 16:16
改一点小细节估计花不了多少钱
写出来算是有点新意吧
你真的不理解吗?10B不也曾经鼓吹为有隐身设计的吗,10B隐身在哪,不就一个DSI吗,那个时候怎么没看到谁出来吹风呢
这个就不知道了,你有这方面数据?
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技术
这个很多90年代初期的战机就有了
改进这么多年的重型战机加一点隐身的概念可以理解
这里有一些特搞的大神或经典的话语,之前没有证实是,矢口否认16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如今被证实了,开始转进作用大小了,开始转进花钱多少了。太有意思了。有与没有是质变;有了,作用大小是量变;至于钱花多少,这跟隐身本身有几毛钱关系?本军盲兼逻辑盲彻底混乱了。
GTQ 发表于 2015-6-16 16:25
你真的不理解吗?10B不也曾经鼓吹为有隐身设计的吗,10B隐身在哪,不就一个DSI吗,那个时候怎么没看到谁 ...
隐身材料、隐身涂料不算?隐身光靠外形?
完全超出了一贯小步快跑的管理(应该说原则不为过,因为上新技术的原则有一个一贯的30%的线),至于最 ...
说30%应该算总的新技术变化,这个80%和90%与30%的分母分子算是不同的东西,应该没有可比性。
你真的不理解吗?10B不也曾经鼓吹为有隐身设计的吗,10B隐身在哪,不就一个DSI吗,那个时候怎么没看到谁 ...
有外形上能看出的隐身设计,对一架三代半战机很不容易啊
再改下去就是沉默型了,效果更好但更贵
teenage3dream 发表于 2015-6-16 16:13
16如果谈隐身,大概就是没有飞机不隐身了。。。
F-22把那层漆去掉,也不怎么隐形啦。
2LAR 发表于 2015-6-16 16:30
隐身材料、隐身涂料不算?隐身光靠外形?
你是说10B有这些,那好,有,我补充你说的。谢谢你的提醒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鼓吹10B有隐身的时候,怎么没看到谁出来说风凉话,酸话呢?怎么南面能有,北面就不能有,这屁股偏的太明显了吧
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技术
这个很多90年代初期的战机就有了
改进这么多年的重型战机加一点隐身的概念可以理 ...
呵呵,就是你认为这个改进没啥值得夸的。

隐形方面显然不是四代机隐形,但肯定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知道到这个层面就够了,后面也没啥更多可说的了。

其实有用没用只有中航和军队知道,军迷还是不知道的好。

隐形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2LAR 发表于 2015-6-16 16:34
F-22把那层漆去掉,也不怎么隐形啦。
外形隐身还是大头的,至少8成的影响靠外形的
这里的用词,肯定不是指隐身达到四代机那种程度,而是适度削减雷达反射面积。毕竟27系列反射面积还是很大的,据说裸机接近10m3,挂蛋后超过15m3,在目前的雷达技术条件下实在有些扎眼。
如果通过一些成熟技术,对于关键部位(进气道内部、座舱、雷达天线等等)进行一些处理,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适度降低一些反射强度。在配合干扰的情况下,提高生存力,还是有价值的。
GTQ 发表于 2015-6-16 15:58
但真的看不出来那里有隐身技术?刷漆了?
      估计就是那层漆了 而且减少RCS反射面积的概念应该是从三代机就开始有了 只是到四代这方面更具体 更彻底些
局部隐身,至少座舱、进气道内、雷达罩和雷达天线本身,一些突起和开口,机身表面的各种舱门。一些强反射位置使用吸波或散射材料,涂层。把这些做了效果也不小了,可对外形几乎没影响。
孙聪现在是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