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军方决定发动机一机配两型的决策现在看来很不理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2:22


军方的决策部门总是想一举搞定,多方案竞争太费钱,因此进不了实机方案,几个专家一说,一号首长下决定,这条路就定了,要是出现重大反复,也是研制专家砍头,枪毙  ,谁追究下决策者的责任?如果要学前苏联的,一个方案走到底,那好,那就要完全尊重专家 ,由专家决策,中国有哪个设计师敢象西蒙诺夫一样,敢把苏27的原型机试飞后又全部推倒重来?



军方的决策部门总是想一举搞定,多方案竞争太费钱,因此进不了实机方案,几个专家一说,一号首长下决定,这条路就定了,要是出现重大反复,也是研制专家砍头,枪毙  ,谁追究下决策者的责任?如果要学前苏联的,一个方案走到底,那好,那就要完全尊重专家 ,由专家决策,中国有哪个设计师敢象西蒙诺夫一样,敢把苏27的原型机试飞后又全部推倒重来?

一发配两型的决策没有问题,现在已经全面实现。  新的重型机基本都配太行。 歼十系列也上了太行。


西蒙诺夫的例子在苏联可能比较突出,但在中国,各系统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案例,中国并没有那么官僚。
一批有战斗力,另一批去走必须要走的痛苦的路,没办法
J11和太行配合上确实有问题,SU27原进气道流量小,限制了太行换算流量,我想应该对太行推力有一定限制。
lzneng 发表于 2012-12-12 23:41
J11和太行配合上确实有问题,SU27原进气道流量小,限制了太行换算流量,我想应该对太行推力有一定限制。

直接替换原装苏27上的31,确实机体本身是存在这样的限制。


11B及其他新改型,经过了改良,已解决。
还有这一说。。学习了哎。
一发配两型的决策没有问题,现在已经全面实现。  新的重型机基本都配太行。 歼十系列也上了太行。



那是军方在赌国运,说得不好听一点跟二战前的日本军方一样,巧合的是,跟二战前的日本军方一样,都赌赢了

没办法,当时落后太多了,你要不这样做,靠着买Su27过日子?WS10因此就能提前几年出来吗?科技的进步源于技术与实验的积累,如果不是这方案,估计现在还得背龟壳。
dddd-dh 发表于 2012-12-12 23:44
直接替换原装苏27上的31,确实机体本身是存在这样的限制。
改良方法就是限制太行流量和加大J11进气喉道面积,这个李天那本书里说过。我想限制流量多少影响了太行的推力。
LZ的建议是应该两机陪两型么
hswz 发表于 2012-12-12 23:47
那是军方在赌国运,说得不好听一点跟二战前的日本军方一样,巧合的是,跟二战前的日本军方一样,都赌赢了
99之前,国防工业投资严重不足,为保障最基本的需求,只能做一发配两机的风险决策。


也算不上赌国运,一发配两机,甚至几机的情况,比比皆是,风险只是时间可能长一些。  老7和老8的发动机就是通用的,还逐步搞成了多发可选,一样挺过来了。
去看院士回忆录,31黎明已经准备国产化了,606一闹,军方叫停,我的意思不是说不搞10,而是指应该有几套国产方案 ,不管他是仿制,自研的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
99之前,国防工业投资严重不足,为保障最基本的需求,只能做一发配两机的风险决策。



7,13,斯贝都是仿的,有什么风险?
太行難道已宣布失敗了嗎?如果太行堪用是不是樓主就山呼萬歲?事後諸葛亮又對得起誰?又有誰能體諒決策者的難處?須知太行立項時的1986年軍費才201億人民幣,而當年台灣的軍費是56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才比大陸少7億人民幣!
lzneng 发表于 2012-12-12 23:55
改良方法就是限制太行流量和加大J11进气喉道面积,这个李天那本书里说过。我想限制流量多少影响了太行的推 ...
限制流量,在试验定型阶段搞过了。 但这样做效益低,浪费了推力。

治本的方法,是改良新机的结构设计,彻底解决问题。比如11B等。
既然没钱,还玩自研,那不是钓鱼工程是什么?要是战争明天爆发,飞行员会送命的,战争会因此输掉的
多型竞争的前提是有能力搞定任意一个竞争方案,如今集全国之力花了将近25年连太行还没搞利索,谈何多型竞争,现在先要解决有无问题,必须合力于一个方案,100%成功走完一个航发研制周期后,再下一代就可以多方案竞争,太行的研发直接跳过了核心机这步,走得不完整所以很不顺,ws15才是第一款走完全过程的大推力发动力,ws15的下一代就可以竞争了
hswz 发表于 2012-12-12 23:58
去看院士回忆录,31黎明已经准备国产化了,606一闹,军方叫停,我的意思不是说不搞10,而是指应该有几套国产方案 ...
仿制不是真国产,而且百害无益。

当初是曾想过仿制31,但不是厂的自发行为。 事后反思,放弃仿制是正确的,否则必然全盘落败。

31刚用的时候吹过了头,没几年发现问题巨大,真正是吃了黄莲还要苦笑,不然后来对太行的支持不会这么坚定。
难倒要用当时捉襟见肘的资源平行开发两款推力重叠的型号?
hswz 发表于 2012-12-12 23:58
去看院士回忆录,31黎明已经准备国产化了,606一闹,军方叫停,我的意思不是说不搞10,而是指应该有几套国产方案 ...
这个我同意,应该学md,2个发动机
hswz 发表于 2012-12-13 00:06
既然没钱,还玩自研,那不是钓鱼工程是什么?要是战争明天爆发,飞行员会送命的,战争会因此输掉的
放 屁, 钱少更不能仿制。

WP13,就是你这种错误思想的代表,最终还是个问题困难货。
太行難道已宣布失敗了嗎?如果太行堪用是不是樓主就山呼萬歲?事後諸葛亮又對得起誰?又有誰能體諒決策者的 ...
太行研制没错,但决策者要考虑到失败的风险,
太行難道已宣布失敗了嗎?如果太行堪用是不是樓主就山呼萬歲?事後諸葛亮又對得起誰?又有誰能體諒決策者的 ...
太行研制没错,但决策者要考虑到失败的风险,
7,13,斯贝都是仿的,有什么风险?
撸航发的笑而不语
米帝不也是一机配多型?苏联的项目管理和工业工程管理都差米帝很远。
放 屁, 钱少更不能仿制。

WP13,就是你这种错误思想的代表,最终还是个问题困难货。
13有问题,歼八,歼七 ,教九不这么认为
撸航发的笑而不语
真理越辨越明
听说GE的136下马后一批人下岗,个个都穷困潦倒怒火中烧.........机会来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10有什么资格叫自研的,核心机还不是抄CFM56的
hswz 发表于 2012-12-13 00:13
13有问题,歼八,歼七 ,教九不这么认为
13的问题,就是在老7,老8 上,连续地发生,等级高,长期不能解决。

山鹰是贵州货,不得不支持贵州本地产品,抱团取暖而已。
有限的力量和底子一机搞不定多机就风险小么。事实上我军陆海空装备两条腿走路的比比皆是,被形势所迫引进装备应急也不是一个两个,为现实所迫在国际上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也不是一回两回。而人们的评论呢,笑话八爷落后不思进取051C重复可笑的,说现代引进没几年就落伍的,骂朝廷软弱的。难道都比决策自研一机的人更明白明天可能暴发的战争的风险么?
hswz 发表于 2012-12-13 00:10
太行研制没错,但决策者要考虑到失败的风险,
要說幾次你才能明白?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國家的能力是有限的。太行於1986年立項而中蘇關系到89年才正常化90年才決定引進蘇27。你一句決策者要考慮失敗的風險說得何其輕松!
真理越辨越明
明天陪您辨,现在先睡觉去。。
13的问题,就是在老7,老8 上,连续地发生,等级高,长期不能解决。

山鹰是贵州货,不得不支持贵州本地 ...
多高?8爷好象因13造成的一等很少
hswz 发表于 2012-12-13 00:30
多高?8爷好象因13造成的一等很少
少?  多得很!
一机配两型的例子在美国也很多啊
要說幾次你才能明白?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國家的能力是有限的。太行於1986年立項而中蘇關系到89年才正常化 ...
不要以财力有限来掩盖决策的失误,70年代那么穷,那么左,周总理还负责引进了斯贝,
一条路的风险太大 多线进行由于体制优势 可以方便交流共享 只要资金到位 并是太大问题
hswz 发表于 2012-12-13 00:36
不要以财力有限来掩盖决策的失误,70年代那么穷,那么左,周总理还负责引进了斯贝,
決策失誤?中航還是空軍宣布太行失敗了?人不能活在想像當中!你聽著,太行一定會夠用。而有研制太行所打下的基礎,中國一定能研制出好用的國產發動機!因為這是國家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