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问题是中央决策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44:25
看了MD发动机的发展史才知道MD军方用发动机从来就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的经历,没竞争不行啊,想省这笔钱把国防给耽误了。看了MD发动机的发展史才知道MD军方用发动机从来就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的经历,没竞争不行啊,想省这笔钱把国防给耽误了。
TG也没有:victory:J10是WS10和WP15,J8是WP7、WP13和WP14。。。是三棵树:victory:
搞科学研究没有踏实求是的精神是不行的
f22 发表于 2010-12-11 09:59 嚓,差点看成WS15
f22 发表于 2010-12-11 09:59


   这是 转移话题!楼主是说发动机生产研制生产厂家为了国家同一个性能指标研制、生产进行竞争,形成竞争机制。现在WS-10就是一个计划产物。606说是什么问题,大家没办法。歌星厂说是什么问题大家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606和歌星厂互推责任,大家也没什么办法。这就是没有选择的痛苦。否则关小黑屋,冷板凳坐到底、小鞋穿到死。改造好了再出来。
liu2301543 发表于 2010-12-12 04:13

靠,要是有那么多资源,谁不愿意弄个3,4个,既保险,又促进竞争...
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目前这个困境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根子还是航空工业本身的原因。一是缺乏长远的规划,二是没有走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三是没有百折不挠的决心,四是好高骛远,浅尝辄止。
    具体来说,
   一是缺乏长远的规划,航空发动机行业从建国以来,从来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发动机围着飞机转,没有与飞机本体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发展道路,直到2000年左右,才搞出了一个通过不同流量核心机形成全面覆盖的发展思路,才真正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没有走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60年代初在发展WP7的时候,涡扇化已经是发展方向,但当时航空工业的领导,急于求成,一上就上了涡扇6这样的大发动机,由于技术难度大,资金不足,形成烂尾工程,当年如果能够把研制一台类似于WS11型,用于教练机的涡扇发动机作为突破口,掌握研制规律,走完一型发动机的发展全程,也不至于后来连WS11这样的小发都要去进口。
    三是没有百折不挠的决心,上世纪80年代,WS6已经大体成形,虽然有一些问题,但当时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中国将可以提前10年用上涡扇发动机,但高层却狗熊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又转而去发展WS10,虽然现在WS10大体可用,但却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四是好高骛远,浅尝辄止。上世纪70年代,花费巨资引进了斯贝,本该好好研究消化,但却被更先进的发动机吸引,中断了国产化进程,导致斯贝花费了30年时间实现国产化。
回复 2# f22

这只能算是有后备手段,但毕竟没有形成竞争啊。

楼主的观点是有很多人赞同的。而且由于竞争提高了效率。最后往往还更加省钱。如果想用举国体制搞,也可以,但一定要职位相当高的领导人亲自挂帅。象当年”两弹一星“,实际上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挂帅。
海无涯 发表于 2010-12-12 11:18

呵呵,怎么不提提您老的革命前辈们是如何在您老无比向往的狗屁年代里,惨无人道地折磨摧残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的
现在只有等624和430的WS15了
你就是在国内开100个选择,1w个选择
材料怎么解决,加工工艺怎么解决,量产又怎么解决
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是数十年不断的砸钱砸出来的

怎么总有人以为WS15可以跳过材料、加工、量产呢
确实,没有一个工艺材料的工业化就是没有工业化.没有一个基本生活和尊严得到保障的技术工人体系.....一切都是空中阁楼....
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水平问题.


发动机问题是中央决策的问题?13楼正解。

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看你的积累有没有到,如果到了,那么破茧而出的时机会不期而遇。如果积累不够,例如阿三,你哪怕让它立即“中央决策”建起300个发动机研发单位全方位开展竞争,也无非一堆笑话。

发动机问题是中央决策的问题?13楼正解。

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看你的积累有没有到,如果到了,那么破茧而出的时机会不期而遇。如果积累不够,例如阿三,你哪怕让它立即“中央决策”建起300个发动机研发单位全方位开展竞争,也无非一堆笑话。
mxyou 发表于 2010-12-13 21:39
这是因为
超级大本营基本就是个小白大本营:D
wszjtzlq 发表于 2010-12-14 14:00
连工业基本细胞轴承都造不好的国家,发动机能期望好到什么水平?
什么时候我们的轴承也能造出像日本,德国那样的寿命,精度,我们的 发动机也就有戏了
TG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也在研究之中。。。
所以说不能随便提要枪毙谁谁的,否则得那一号头头借脑袋了,那那行呢。
也不光是中央决策的问题,过去确实没钱折腾,美帝涡喷发展开端时候多少公司万船竟发啊??土鳖有这个能力吗??关键还是钱的问题,前苏联航发的背后是整个华约的支持!这不是干掉谁就能解决问题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事情
前苏联如果没有二三十年代的积累,恐怕到五十年代也一样废柴


错在根本没有产业化嘛,毛子当初半壁河山,后来计划经济完结与世界接轨,也瘫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包括发动机,已成大摞的废柴。

无恒产者无恒心。美国数万架的飞机市场和发动机市场形成的庞大产业才是强大的基础。

光靠研究所和领导心血来潮,死路一条。

错在根本没有产业化嘛,毛子当初半壁河山,后来计划经济完结与世界接轨,也瘫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包括发动机,已成大摞的废柴。

无恒产者无恒心。美国数万架的飞机市场和发动机市场形成的庞大产业才是强大的基础。

光靠研究所和领导心血来潮,死路一条。
wszjtzlq 发表于 2010-12-14 14:00


    +1言简意赅
X47C 发表于 2010-12-14 16:55

无恒产者无恒心,这个道理在发动机领域那是体现得最为深刻滴。
是啊!所以TG用了超过建国以来所有航空业的资金投入,去买了SU-27 这个反过来不是悲哀吗,我们可以花超过建国以来在航空业投入资金总和来买现成的外国人的东西,也没有想过把这些钱投入自己搞研发,我看我们航空业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可以拿钱去国外买的到东西,航天工业就买不到所以只能自己搞,我们航空业就是缺少这种精神!

是啊!所以TG用了超过建国以来所有航空业的资金投入,去买了SU-27 这个反过来不是悲哀吗,我们可以花超过建 ...
winfss 发表于 2010-12-14 19:54

你这种思想未免太狭隘了,当年购买苏27是为了弥补缺乏先进国防装备带来的军队战斗力的空缺,花再多的钱该买也得买,当年中国周边的国际局势可是相当得紧张,虎狼环伺,日本,台独,东南亚的猴子都是蠢蠢欲动,远没有今天这么乐观,我们的敌人可不会给我们时间等我们从容的发展起来再动手,进口苏27也是应急之举;而且在进口装备的同时也是为了引进技术,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老毛子可不会平白无故把自己的技术奉献给我们,这也是应付的代价,要是没有当年引进苏27及其生产技术,现在恐怕就要花费几倍于原来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发展出类似歼11的三代装备,更别提什么舰载机,四代机之类的,空军装备的发展就要被大大延迟,现在看这笔钱花的相当合算,相当的物有所值,是TG最有价值的投资
是啊!所以TG用了超过建国以来所有航空业的资金投入,去买了SU-27 这个反过来不是悲哀吗,我们可以花超过建 ...
winfss 发表于 2010-12-14 19:54

你这种思想未免太狭隘了,当年购买苏27是为了弥补缺乏先进国防装备带来的军队战斗力的空缺,花再多的钱该买也得买,当年中国周边的国际局势可是相当得紧张,虎狼环伺,日本,台独,东南亚的猴子都是蠢蠢欲动,远没有今天这么乐观,我们的敌人可不会给我们时间等我们从容的发展起来再动手,进口苏27也是应急之举;而且在进口装备的同时也是为了引进技术,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老毛子可不会平白无故把自己的技术奉献给我们,这也是应付的代价,要是没有当年引进苏27及其生产技术,现在恐怕就要花费几倍于原来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发展出类似歼11的三代装备,更别提什么舰载机,四代机之类的,空军装备的发展就要被大大延迟,现在看这笔钱花的相当合算,相当的物有所值,是TG最有价值的投资
毛子的发动机就基本是抄米国的,而且基本也都没有弄明白,跟着毛子摸索,完全是盲人骑瞎马,毛子就是那匹瞎马。
不仅发动机跟着毛子是盲人骑瞎马,而且空军基本也是如此,海军基本也是如此。

毛子国唯一可以牛的就是装甲洪流,可惜这个方案把他们自己整死了。
以日本和德国的实力,搞发动机,日本基本就弄明白了摩托车发动机而已,连F1方程式的发动机都弄不清楚。德国还可以,坦克动力的柴油机是顶尖水平。但如果说到航空发动机,那这二个国家连入门门槛都不算是跨入了。

毛子国就是在胡来而已。

所以,搞发动机,老老实实的盯着英美的成功的方案案例准错不了。少左顾右盼的东瞧西瞄的想偷懒。

搞空军,盯着美德以色列三个国家就可以了,搞海军,盯住美英日三国国家就可以了,毛子应该让他们滚到一边去,少来掺和和捣乱,把鳖国往错误方向上指就烧高香了。
毛子主要是没有民品支撑,自然不重视可靠性、经济性和整体全面的技术积累,只按领导要求的技术指标完成任务罢了,不是做产品,确切的说商品的风格,自然不会长远。

发动机是最体现脚踏实地的环节,贪指标求快速是不行的,没有每年数千台高等级发动机的产业链,指标和性能都是空中楼阁。

变态点,要求只跑国内航线的ARJ-21和C919都必须装备至少一台国产引擎才是出路。
X47C 发表于 2010-12-14 21:34

这个可以以后在提,现在ARJ出来就不见得有人敢坐,你再上一台国发,估计是死定了。

国航发先只能在军用领域和领导公务机这个领域运用,摔死领导的压力会迫使产品重视质量问题的。
中国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混子可以活得很好,混子的混世态度就决定了这伙人是不讲内涵,也缺乏自身竞争力的,通常他们得靠名牌和关系网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既然如此,让这些人坐国产飞机,那比杀了他爹还难受呢,他觉得坐国产飞机一定是特煞笔才干的事情,如果坐到外国航空公司的梦幻飞机787,380一类的,哪怕机票存根也能拿出来炫耀,为自己挣面子,为什么要冒风险去坐国产飞机呢?
现在国产客机能够争取乘客的唯一出路,就是适航证直接拿欧美的,所有机载设备全部用欧美顶级原装货,飞机舒适性超越洋飞机,发动机用最新最可靠最时髦的欧美航发,而且洋大人肯自己买去拿来营运,这伙人来表现一下爱国,还有点想头,否则你找不到人来坐这个飞机的。
飞行马甲 发表于 2010-12-14 21:46

最可靠最时髦的欧美航发是哪种?
这跟决策有什么关系?下决心就能解决?
楼外城比萨斜塔了,我等小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关键是基础啊··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材料,工艺跟不上,设计的再好也是白瞎
mxyou 发表于 2010-12-13 21:39
我只顶这个。
呵呵 和谐
困境是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