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增长逻辑与增长前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36:08
我认为,无论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关注中国经济;中国的努力即是世界的努力,中国的前景将是世界的前景。所以我把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为“中国的增长逻辑与增长前景”。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制造到底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还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第二,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第三,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什么水平?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告别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有很多人,把中国制造的成功归结为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的成功。但这不对。如果说中国制造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的成功,那么印度有的是年轻的廉价劳动力,为什么没有印度制造呢?非洲也有的是年轻的廉价劳动力,为什么没有非洲制造呀?!



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中国有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丰富而庞大的产业集群,有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难望项背的细致而专业的分工网络。苏州工业园区,汽车开一个小时都走不出园区。台州的汽车刹车片,供给世界80%的市场。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生产流体控制设备,厂址在成都双流空港工业园区内,他的厂自己只生产3个元件并负责组装,其他元件主要来自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大家不要以为那只是一个小设备,这个流体控制设备竖起来足有一人高;也不要以为这个设备技术含量低,它可是亚洲最先进的流体控制设备,不仅做到了零泄露,而且做到了在全天候条件下只要管道有异常,阀门就会自动关上,提供了绝对的安全保障。今年经济形势这么不好,可是我的这位企业家朋友告诉我,他今年利润翻番。我想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国先进的生产方式。我认为,在零配件生产和产品组装方面,无人能敌中国。



为什么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产业集群和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而其他国家没有?我认为这与中国土地国有有关系。土地国有,政府才有可能建立那么多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在一个土地私有的社会,靠政府强力去建设那么多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无法想象。我们不能否认,土地国有,依靠政府动员资源的强大能力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形成一个国家的庞大生产能力。当然,这个模式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第一,这个模式难以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第二,这个模式会产生资源过度利用和产能过剩;第三,这个模式会产生消费压抑。所以这个模式要成功需要前提条件:第一,经济要处在赶超和模仿的阶段;第二,国外有强大的吸收;第三,经济有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这个话题至关重要,但因为时间限制,我不能展开来讲。我只能简单告诉大家,这个模式成功的前提条件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前是具备的,但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这个模式赖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就不再成立了。这意味什么,大家可以先想想。



中国制造不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而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这个道理反过来,那么中国制造的困难也就不是劳动成本上升之过。中国没有人为的高工资、高福利,劳动成本上升不过是劳动生产率上升的结果,又怎么会对产业造成困难呢?如果没有制度障碍限制劳动的自由流动,那么劳动成本上升,这个企业做不下去了,一定是劳动在另一个企业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逻辑上,在一个没有人为制造的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劳动成本愈高,经济增长也应愈快才对,因为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我们知道,劳动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经济会高增长。为什么?因为劳动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我们看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会高增长,我们忽略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成本上升其实是一回事。



中国要思考的是到底什么制约了劳动的自由流动。不是劳动成本上升本身造成了中国制造的困难,而是制约劳动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造成了中国制造的困难。我们要研究,像浙江这样的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上升到底有多少是户籍制度推动的?又到底有多少是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推动的?为什么中西部低成本的劳动不能流向沿海地区?如果说企业内迁到中西部能够低成本雇到工人,能够生存的话,那么沿海的劳动成本上升就与高房价、户籍制度、医疗制度、孩子上学难等问题大有关系,是它们制约着劳动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流动,减少了沿海的劳动供给,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如果我们不区分劳动成本上升的原因与性质,简单把制造业的困难归结为劳动成本升,那么就会误判中国制造的病根与中国的增长前景。



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伴随的劳动成本上升永远都是好事。若说一个国家增长的基础是低劳动成本,岂不成了笑话。按照这个逻辑,为了经济增长,我们倒要有意的压低工资收入了?而压低了工资收入,经济就总是能高增长了?可是实践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高增长不在劳动成本更低的非洲,而在劳动成本更高的中国。再说了,我们发展经济不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劳动成本不上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么提高,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



但要克服和避免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于劳动成本的推动。任何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外的因素导致的劳动成本上升都只会给经济带来噩梦,最终让人民不能过上好日子。


二、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现在,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不景气,欧洲债务危机搞得一塌糊涂,仍然深陷泥塘;美国经济只有1.8%的增长,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新兴国家经济也都全面下滑:印度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5.3%,创下近十年来的低位。巴西经济几乎陷入停滞,第一季度GDP年增长率仅为0.8%。南非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2.7%。世界经济全面下滑,中国经济也滑落到7.4%,而且微观企业大面积出现经营困难,企业信用大幅收缩,银行坏账率不断攀升,信用风险正在由点到面扩散开来。在这种背景下,要怎样判断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呢?



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理由有二:供给方面,中国的生产能力仍在,其他新兴国家虽在形成替代,但短期还难以形成全面的替代;需求方面,中国需求有托底的东西。



前面已经讲过,中国制造主要不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而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庞大的、多样化的产业集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其人民像中国人那样在拼着命地赚钱。中国的劳动市场相对具有弹性,虽说也有工会,但感谢上帝,那工会只是一个发发酱油、发发大米,组织组织旅游的摆设;虽说也有最低工资法,但道谢王母,那最低工资法比市场决定的最低工资都低。虽说中国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但是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多年仍然存在,而且基础设施也不是其他新兴国家短期能够赶超的。



中国的产权保护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差,一些方面差,一些方面其实很不差;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不差,当然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可以变得很差。我的观点有些与众不同:西方国家因为一户人家竟然高速路改道,机场移位,这是保护产权?我认为不是。也许难以想象,在美国件工合约是非法的。这不是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是在破坏产权。动不动就BG,这也是破坏产权。我认为美国腐败比中国严重得多,中国只是几千万干部在腐败,美国是全民腐败。那人为的高工资、高福利不是腐败是什么?印度孟买有60%约700万的人口生活在棚户区,很多白领奋斗一辈子,连公寓都租不上。知道什么原因吗?因为有个生效了70年的《租金控制法》。这个法案把租金规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并且禁止房东将超过一年的租户赶走,所以买房意愿低,盖房和出租房子利润很小麻烦很大。目前孟买大约有40万套闲置住宅,宁愿闲置,也不愿意出租。大家想想,他印度怎么有办法跟中国竞争?



从需求层面来讲,中国产品的需求有底可托,不会无限下滑。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911发生的时候,大家公认美国不安全了。富人对安全最敏感,到美国投资肯定会减少,美国经济无疑要放慢。当时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世界之胃,美国经济不行,那中国经济肯定完蛋。但是一个朋友老师,原《经济学消息报》总编高小勇先生说:美国经济不行,不意味着人们就少消费或者不消费,人们会减少高档消费,反过来增加低档消费。中国生产的正是低档消费品呀!美国不安全,到美国投资减少,到中国投资就会增加呀!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不但不会因此而完蛋,反而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现在回过头看,他的判断怎么样呀?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中国制造生产的主要是必需品,经济不景气,人们可以不消费高档品,但是必需品还是要消费;会减少消费,但还是要消费的。中国经济有托底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就没有问题。主要是政府不恰当的经济干预和恶化的市场环境。不仅仅是宏观调控,最低工资、劳动合同法、强制的社会养老等都是不恰当的经济干预。而税费高昂、上游产品垄断经营、外部环境恶化等正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瓶颈约束。可以这样讲,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前期不恰当的人为干预造成的。但这个问题我不在这里展开来讲。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当经济恶化,中国的产权保护可能会变差。中国的企业或多或少是有原罪的。中国税率太高,正常纳税企业活不了,所以个人和企业都在避税。经济形势恶化,政府部门一严查,企业的负担就会增加。说减税,但支出不减下来,收入怎么可能减下来?减一点点税有什么用?查严一点,避不了税,实际税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增加的。前段时间各地兴起的税收大检查就让企业尝到了滋味。



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困难,病得不轻,而且这病不是需求管理可以克服的,需要全面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过中国的问题仍然不在中短期,而在长期。除了增长基础没有根本破坏、需求有托底之外,虽然政府干预经济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仍有用长期通胀和增长降低交换短期增长的空间。可是改革不到位,恶化的市场环境得不到改善,中国经济就会慢慢丧失竞争力。如果改革不到位,随着经济下滑,社会问题就会凸现。未来5-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可能会进入高风险期。中国经济社会的风险,不在于经济增长放慢本身,而在于随着经济增长放慢,社会不能从一个高成本的运行模式转变为一个低成本的运行模式。


三、7%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我首先要告诉大家,世界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高增长其实是特定条件组合下的非常态高增长。这个特定的条件组合是:第一个是IT革命;第二个是柏林墙倒塌,众多前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转轨市场经济;第三个是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普遍推行;第四个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盛行;第五个是以美元为国际中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IT革命大幅提高了供给端效率,而柏林墙倒塌,前计划经济国家转轨市场经济则使得二十多亿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这二者共同稳定了美国制造品的价格,使得美国扩张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没有通货膨胀美国于是可以继续扩张货币,因此有了长达十几年的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不只美国,整个西方世界都实行低利率政策。日本最为典型,差不多整个二十年都实行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然而经济并没有通货膨胀,甚至还表现出通货紧缩。



当今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不是终身制。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政治家们考虑短期一定胜过长期。能够超发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任何人都会超发的。超发货币和赤字财政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今天,欧洲闹出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财政赤字也成大问题,原因也都在于当今的政治制度。所以民主、非终身制好不好,一万个好,但也有一个不好,就是领导人会讨好选民,派发免费午餐。今天西方世界福利主义盛行,财政赤字高得令人咂舌,就是民主的代价。民主、非终身制不仅深深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过去,还将持续影响世界经济的未来。



财政、货币双重扩张,累积叠加,高消费、低储蓄的美国生活方式于是产生并得以维持。美国人不储蓄,甚至负储蓄,生活美滋滋。人们甚至怀着一种骄傲和羡慕的心理把美国人民的这样一种借钱消费、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称作美国文化。又由于有了以美元为国际中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美国这样一种高消费、低储蓄生活方式于是得以持久地维持。



问题的另一面,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消费、低储蓄的美国生活方式得以维持,必须有低消费、高储蓄的其它经济体来与之相匹配。必须一个经济体生产200斤土豆,自己只吃100斤,另一个经济体才有可能只生产100斤土豆,却吃200斤。但这不成问题。中国也是领导人非终身制,因此也会超发货币,搞赤字财政,只是中国不是用来搞高工资、高福利讨好老百姓,而是用来搞投资、搞建设。中国经济由于人口红利以及体制性原因产生低消费、高储蓄,恰好成为美国经济的匹配体。所以别看中美摩擦不断,其实谁也离不开谁。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中美两个国家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美丽的双人舞,才成就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增长。



货币扩张,当然会带来短期的高增长;赤字财政、福利主义,把未来的钱叠加到现在花,当然会产生短期的繁荣。这些因素累积作用,成就了世界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高增长。



但是,归根结底民主国家是怕通货膨胀的。所以,当超发货币面临通货膨胀的时候,美国就要被迫收缩货币了。美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收缩货币的?07年。那时IT革命的效应已经用尽,短期里看不到能够替代IT革命的新的技术革命,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以不变价格获得无限劳动供给已无可能。是的,当中国的剩余劳动力用完,开始出现民工荒的时候,世界经济靠超发货币、赤字财政来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就不可持续了。所以,华尔街金融危机可不只是金融危机,也是经济危机,是中美两国美丽双人舞的强制终结。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已经不得不紧缩财政了。个人和家庭,也开始紧缩开支。美国的储蓄率在上升,负储蓄率状况正在改变。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财务纪律。未来,还会有二十多亿廉价劳动力再融入世界市场吗?没有了。这决定了世界再也不可能像过去二十多年那样长期地、大规模地扩张财政与货币了。因此我说过去二十多年其实是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态高增长。



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这个过程势必长期而充满痛苦。



柏林墙倒塌,近二十亿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按说西方国家高工资、高福利不能维持了。然而过去二十年,由于来自新兴国家廉价制造品对于物价的抑制,西方国家的实际工资不但没有做向下调整,反而上升了。而扩张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则进一步强化和维持了这种本不可维持的高工资、高福利。这就是西方国家结构失衡之真正所在。西方结构调整是要降低其不可维持的高工资、高福利。不降低其本来不可维持的高工资、高福利,其经济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但是涨工资、增福利易,降工资、减福利难,结构调整谈何容易。



就中国方面来讲,由于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深、法律执行情况差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软预算约束严重,加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经济呈现出投资冲动、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而这又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之真正所在。中国结构调整是要克服投资冲动,刺激国内消费,这需要深层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也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不完成结构调整,世界经济不可能重新回到高增长轨道。面对金融危机,各国都实行了庞大的需求刺激计划。可是需求管理不但不能解决结构失衡问题,相反加剧结构失衡,延缓结构调整。总体上世界经济基本进入了滞胀时代。我们的出口将不会再有28%的增长。我们已经告别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回归到一个7%左右的中高增速。今天经济增速降到7.4%,并没有大规模的失业出现。我正在装修房子,有时候要排队才能等到工人,以点看面,中国应该没有大规模的失业出现才对。所以我判断7%左右的增长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但是我仍然要十分强调,如果不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有大麻烦。
http://zuoshixie.i.sohu.com/blog/view/247179158.htm我认为,无论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关注中国经济;中国的努力即是世界的努力,中国的前景将是世界的前景。所以我把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为“中国的增长逻辑与增长前景”。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制造到底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还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第二,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第三,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什么水平?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告别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有很多人,把中国制造的成功归结为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的成功。但这不对。如果说中国制造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的成功,那么印度有的是年轻的廉价劳动力,为什么没有印度制造呢?非洲也有的是年轻的廉价劳动力,为什么没有非洲制造呀?!



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中国有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丰富而庞大的产业集群,有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难望项背的细致而专业的分工网络。苏州工业园区,汽车开一个小时都走不出园区。台州的汽车刹车片,供给世界80%的市场。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生产流体控制设备,厂址在成都双流空港工业园区内,他的厂自己只生产3个元件并负责组装,其他元件主要来自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大家不要以为那只是一个小设备,这个流体控制设备竖起来足有一人高;也不要以为这个设备技术含量低,它可是亚洲最先进的流体控制设备,不仅做到了零泄露,而且做到了在全天候条件下只要管道有异常,阀门就会自动关上,提供了绝对的安全保障。今年经济形势这么不好,可是我的这位企业家朋友告诉我,他今年利润翻番。我想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国先进的生产方式。我认为,在零配件生产和产品组装方面,无人能敌中国。



为什么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产业集群和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而其他国家没有?我认为这与中国土地国有有关系。土地国有,政府才有可能建立那么多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在一个土地私有的社会,靠政府强力去建设那么多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无法想象。我们不能否认,土地国有,依靠政府动员资源的强大能力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形成一个国家的庞大生产能力。当然,这个模式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第一,这个模式难以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第二,这个模式会产生资源过度利用和产能过剩;第三,这个模式会产生消费压抑。所以这个模式要成功需要前提条件:第一,经济要处在赶超和模仿的阶段;第二,国外有强大的吸收;第三,经济有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这个话题至关重要,但因为时间限制,我不能展开来讲。我只能简单告诉大家,这个模式成功的前提条件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前是具备的,但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这个模式赖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就不再成立了。这意味什么,大家可以先想想。



中国制造不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而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这个道理反过来,那么中国制造的困难也就不是劳动成本上升之过。中国没有人为的高工资、高福利,劳动成本上升不过是劳动生产率上升的结果,又怎么会对产业造成困难呢?如果没有制度障碍限制劳动的自由流动,那么劳动成本上升,这个企业做不下去了,一定是劳动在另一个企业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逻辑上,在一个没有人为制造的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劳动成本愈高,经济增长也应愈快才对,因为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我们知道,劳动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经济会高增长。为什么?因为劳动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我们看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会高增长,我们忽略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成本上升其实是一回事。



中国要思考的是到底什么制约了劳动的自由流动。不是劳动成本上升本身造成了中国制造的困难,而是制约劳动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造成了中国制造的困难。我们要研究,像浙江这样的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上升到底有多少是户籍制度推动的?又到底有多少是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推动的?为什么中西部低成本的劳动不能流向沿海地区?如果说企业内迁到中西部能够低成本雇到工人,能够生存的话,那么沿海的劳动成本上升就与高房价、户籍制度、医疗制度、孩子上学难等问题大有关系,是它们制约着劳动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流动,减少了沿海的劳动供给,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如果我们不区分劳动成本上升的原因与性质,简单把制造业的困难归结为劳动成本升,那么就会误判中国制造的病根与中国的增长前景。



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伴随的劳动成本上升永远都是好事。若说一个国家增长的基础是低劳动成本,岂不成了笑话。按照这个逻辑,为了经济增长,我们倒要有意的压低工资收入了?而压低了工资收入,经济就总是能高增长了?可是实践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高增长不在劳动成本更低的非洲,而在劳动成本更高的中国。再说了,我们发展经济不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劳动成本不上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怎么提高,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



但要克服和避免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于劳动成本的推动。任何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外的因素导致的劳动成本上升都只会给经济带来噩梦,最终让人民不能过上好日子。


二、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现在,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不景气,欧洲债务危机搞得一塌糊涂,仍然深陷泥塘;美国经济只有1.8%的增长,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新兴国家经济也都全面下滑:印度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5.3%,创下近十年来的低位。巴西经济几乎陷入停滞,第一季度GDP年增长率仅为0.8%。南非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2.7%。世界经济全面下滑,中国经济也滑落到7.4%,而且微观企业大面积出现经营困难,企业信用大幅收缩,银行坏账率不断攀升,信用风险正在由点到面扩散开来。在这种背景下,要怎样判断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呢?



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理由有二:供给方面,中国的生产能力仍在,其他新兴国家虽在形成替代,但短期还难以形成全面的替代;需求方面,中国需求有托底的东西。



前面已经讲过,中国制造主要不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而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庞大的、多样化的产业集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其人民像中国人那样在拼着命地赚钱。中国的劳动市场相对具有弹性,虽说也有工会,但感谢上帝,那工会只是一个发发酱油、发发大米,组织组织旅游的摆设;虽说也有最低工资法,但道谢王母,那最低工资法比市场决定的最低工资都低。虽说中国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但是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多年仍然存在,而且基础设施也不是其他新兴国家短期能够赶超的。



中国的产权保护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差,一些方面差,一些方面其实很不差;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不差,当然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可以变得很差。我的观点有些与众不同:西方国家因为一户人家竟然高速路改道,机场移位,这是保护产权?我认为不是。也许难以想象,在美国件工合约是非法的。这不是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是在破坏产权。动不动就BG,这也是破坏产权。我认为美国腐败比中国严重得多,中国只是几千万干部在腐败,美国是全民腐败。那人为的高工资、高福利不是腐败是什么?印度孟买有60%约700万的人口生活在棚户区,很多白领奋斗一辈子,连公寓都租不上。知道什么原因吗?因为有个生效了70年的《租金控制法》。这个法案把租金规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并且禁止房东将超过一年的租户赶走,所以买房意愿低,盖房和出租房子利润很小麻烦很大。目前孟买大约有40万套闲置住宅,宁愿闲置,也不愿意出租。大家想想,他印度怎么有办法跟中国竞争?



从需求层面来讲,中国产品的需求有底可托,不会无限下滑。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911发生的时候,大家公认美国不安全了。富人对安全最敏感,到美国投资肯定会减少,美国经济无疑要放慢。当时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世界之胃,美国经济不行,那中国经济肯定完蛋。但是一个朋友老师,原《经济学消息报》总编高小勇先生说:美国经济不行,不意味着人们就少消费或者不消费,人们会减少高档消费,反过来增加低档消费。中国生产的正是低档消费品呀!美国不安全,到美国投资减少,到中国投资就会增加呀!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不但不会因此而完蛋,反而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现在回过头看,他的判断怎么样呀?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中国制造生产的主要是必需品,经济不景气,人们可以不消费高档品,但是必需品还是要消费;会减少消费,但还是要消费的。中国经济有托底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就没有问题。主要是政府不恰当的经济干预和恶化的市场环境。不仅仅是宏观调控,最低工资、劳动合同法、强制的社会养老等都是不恰当的经济干预。而税费高昂、上游产品垄断经营、外部环境恶化等正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瓶颈约束。可以这样讲,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前期不恰当的人为干预造成的。但这个问题我不在这里展开来讲。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当经济恶化,中国的产权保护可能会变差。中国的企业或多或少是有原罪的。中国税率太高,正常纳税企业活不了,所以个人和企业都在避税。经济形势恶化,政府部门一严查,企业的负担就会增加。说减税,但支出不减下来,收入怎么可能减下来?减一点点税有什么用?查严一点,避不了税,实际税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增加的。前段时间各地兴起的税收大检查就让企业尝到了滋味。



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困难,病得不轻,而且这病不是需求管理可以克服的,需要全面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过中国的问题仍然不在中短期,而在长期。除了增长基础没有根本破坏、需求有托底之外,虽然政府干预经济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仍有用长期通胀和增长降低交换短期增长的空间。可是改革不到位,恶化的市场环境得不到改善,中国经济就会慢慢丧失竞争力。如果改革不到位,随着经济下滑,社会问题就会凸现。未来5-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可能会进入高风险期。中国经济社会的风险,不在于经济增长放慢本身,而在于随着经济增长放慢,社会不能从一个高成本的运行模式转变为一个低成本的运行模式。


三、7%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我首先要告诉大家,世界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高增长其实是特定条件组合下的非常态高增长。这个特定的条件组合是:第一个是IT革命;第二个是柏林墙倒塌,众多前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转轨市场经济;第三个是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普遍推行;第四个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盛行;第五个是以美元为国际中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IT革命大幅提高了供给端效率,而柏林墙倒塌,前计划经济国家转轨市场经济则使得二十多亿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这二者共同稳定了美国制造品的价格,使得美国扩张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没有通货膨胀美国于是可以继续扩张货币,因此有了长达十几年的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不只美国,整个西方世界都实行低利率政策。日本最为典型,差不多整个二十年都实行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然而经济并没有通货膨胀,甚至还表现出通货紧缩。



当今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不是终身制。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政治家们考虑短期一定胜过长期。能够超发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任何人都会超发的。超发货币和赤字财政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今天,欧洲闹出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财政赤字也成大问题,原因也都在于当今的政治制度。所以民主、非终身制好不好,一万个好,但也有一个不好,就是领导人会讨好选民,派发免费午餐。今天西方世界福利主义盛行,财政赤字高得令人咂舌,就是民主的代价。民主、非终身制不仅深深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过去,还将持续影响世界经济的未来。



财政、货币双重扩张,累积叠加,高消费、低储蓄的美国生活方式于是产生并得以维持。美国人不储蓄,甚至负储蓄,生活美滋滋。人们甚至怀着一种骄傲和羡慕的心理把美国人民的这样一种借钱消费、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称作美国文化。又由于有了以美元为国际中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美国这样一种高消费、低储蓄生活方式于是得以持久地维持。



问题的另一面,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消费、低储蓄的美国生活方式得以维持,必须有低消费、高储蓄的其它经济体来与之相匹配。必须一个经济体生产200斤土豆,自己只吃100斤,另一个经济体才有可能只生产100斤土豆,却吃200斤。但这不成问题。中国也是领导人非终身制,因此也会超发货币,搞赤字财政,只是中国不是用来搞高工资、高福利讨好老百姓,而是用来搞投资、搞建设。中国经济由于人口红利以及体制性原因产生低消费、高储蓄,恰好成为美国经济的匹配体。所以别看中美摩擦不断,其实谁也离不开谁。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中美两个国家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美丽的双人舞,才成就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增长。



货币扩张,当然会带来短期的高增长;赤字财政、福利主义,把未来的钱叠加到现在花,当然会产生短期的繁荣。这些因素累积作用,成就了世界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高增长。



但是,归根结底民主国家是怕通货膨胀的。所以,当超发货币面临通货膨胀的时候,美国就要被迫收缩货币了。美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收缩货币的?07年。那时IT革命的效应已经用尽,短期里看不到能够替代IT革命的新的技术革命,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以不变价格获得无限劳动供给已无可能。是的,当中国的剩余劳动力用完,开始出现民工荒的时候,世界经济靠超发货币、赤字财政来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就不可持续了。所以,华尔街金融危机可不只是金融危机,也是经济危机,是中美两国美丽双人舞的强制终结。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已经不得不紧缩财政了。个人和家庭,也开始紧缩开支。美国的储蓄率在上升,负储蓄率状况正在改变。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财务纪律。未来,还会有二十多亿廉价劳动力再融入世界市场吗?没有了。这决定了世界再也不可能像过去二十多年那样长期地、大规模地扩张财政与货币了。因此我说过去二十多年其实是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态高增长。



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这个过程势必长期而充满痛苦。



柏林墙倒塌,近二十亿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按说西方国家高工资、高福利不能维持了。然而过去二十年,由于来自新兴国家廉价制造品对于物价的抑制,西方国家的实际工资不但没有做向下调整,反而上升了。而扩张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则进一步强化和维持了这种本不可维持的高工资、高福利。这就是西方国家结构失衡之真正所在。西方结构调整是要降低其不可维持的高工资、高福利。不降低其本来不可维持的高工资、高福利,其经济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但是涨工资、增福利易,降工资、减福利难,结构调整谈何容易。



就中国方面来讲,由于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深、法律执行情况差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软预算约束严重,加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经济呈现出投资冲动、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而这又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之真正所在。中国结构调整是要克服投资冲动,刺激国内消费,这需要深层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也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不完成结构调整,世界经济不可能重新回到高增长轨道。面对金融危机,各国都实行了庞大的需求刺激计划。可是需求管理不但不能解决结构失衡问题,相反加剧结构失衡,延缓结构调整。总体上世界经济基本进入了滞胀时代。我们的出口将不会再有28%的增长。我们已经告别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回归到一个7%左右的中高增速。今天经济增速降到7.4%,并没有大规模的失业出现。我正在装修房子,有时候要排队才能等到工人,以点看面,中国应该没有大规模的失业出现才对。所以我判断7%左右的增长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但是我仍然要十分强调,如果不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有大麻烦。
http://zuoshixie.i.sohu.com/blog/view/247179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