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动:5年不涨工资 下狠劲建成某型发动机修理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3:23
在黔北大山深处,历史名城遵义市北郊,一座绿树掩映、青草铺翠的花园式厂区内,一群身着蓝色工装服的航空人,在每个工段上忙碌着,与之相伴的是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埋首深山作奉献,志在蓝天扬国威,中航工业贵动坚守在大三线的角落,将几十年的奉献进行得如浸润大地的春雨悄然无声,正是这种沉静的付出,最是让人感动。

2001年11月,空军装备部将中航工业贵动(五七○七厂)移交中航工业,2004年5月,根据中航工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中航工业贵动成为了中航发动机事业部成员。从军队保障性企业向地方移交,这对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中航工业贵动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这个茫然无助的时刻,抱怨和迷茫都不能解决问题。由于当时任务萎缩,每月产值最低不足100万元,加上当时国企“小而全”的通病,负担过重,生存的形势极其严峻。2002年6月28日,新班子上任后召开的首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党委书记、厂长刘广平代表新班子做出庄严承诺:请全厂职工相信我们新一届班子,不仅要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团结一心,就能迈过这道坎。

正是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航工业贵动面对困难没有退缩,坚定地走上二次创业之路。一边理顺各种外部关系,一边狠抓内部改革与管理。同时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汇集人才和技术,上新机修理线。在新机修理线建设上,企业一改过去等、靠、要的做法,主动出击,想方设法减少负债经营压力。2002年底,在决定是否上新机修理线的职代会上,职工代表们眼含泪水表示,“工资我们可以少发,奖金我们可以不拿,我们可以自筹资金,可以过苦日子,无论多么艰苦,为了企业的明天,困难再大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上新线,我们相信今天的领导班子能够带领我们全厂职工冲出重围,跨过这个坎,闯出一片天。”

2008年,经过6年多的艰苦奋斗,被中航工业贵动视为“生命工程”的某型号发动机修理线终于建成了。一个年产值仅3000万元,几乎没有利润的小厂,硬是通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物价飞涨的五年里,不涨一分工资,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维修线完成建设,通过相关评审鉴定,并进入批量修理,企业维修型号实现了升级换代。凭借一股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企业在航空动力修市场的夹缝中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世界是拿来闯的,不是拿来走的。正是这股狠劲,让中航工业贵动从生存的谷底攀上了发展的脊梁。

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但发展的路途还很遥远。在中航工业改革调整大趋势下,中航工业贵动紧紧抓住集团发展战略机遇期,主动作为,完善了“一个核心、两个相关”发展战略思路,深入开展市场化改革与探索。

航空产品方面,围绕以航空动力装置维修为核心,不断拓展维修业务和提升维修服务保障能力。非航空产品方面,围绕“两个相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拓展与航空产品技术相关、市场相关的非航空产品。通过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创新商业模式,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寓军于民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形成主体精干、结构优化、技术水平高的“小核心、大协作”的运行体系。目前,企业已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以3种型号发动机维修为主,相关非航空产品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几年间,中航工业贵动企业管理也上了台阶,取得了二级保密资格认证、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认证、三方质量认证等市场准入证,内部闭环管理态势基本形成,“6S”管理工作通过达标并持续推进,员工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企业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管理等已取得实效。企业改革初见成效,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逐一解决,2011年企业完成改制工作。企业连续4年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创造了中航工业贵动建厂以来生产经营的新纪录。职工收入显著增加,从移交时人均年收入1.2万元到2011年人均年收入3.5万元,近三年连续实现增资目标。

中航工业贵动董事长、总经理刘广平表示,中航工业整合重组后,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航工业贵动将抓制中航发动机整合维修服务的良好机遇,一面提升维修能力,拓展维修型号,一面积极推进维修资源的整合。中航工业贵动立志要将公司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航空动力维修服务保障中心,为祖国的航空动力提供卓越的服务。(廖邦旭)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8/16/16860751_0.shtml在黔北大山深处,历史名城遵义市北郊,一座绿树掩映、青草铺翠的花园式厂区内,一群身着蓝色工装服的航空人,在每个工段上忙碌着,与之相伴的是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埋首深山作奉献,志在蓝天扬国威,中航工业贵动坚守在大三线的角落,将几十年的奉献进行得如浸润大地的春雨悄然无声,正是这种沉静的付出,最是让人感动。

2001年11月,空军装备部将中航工业贵动(五七○七厂)移交中航工业,2004年5月,根据中航工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中航工业贵动成为了中航发动机事业部成员。从军队保障性企业向地方移交,这对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中航工业贵动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这个茫然无助的时刻,抱怨和迷茫都不能解决问题。由于当时任务萎缩,每月产值最低不足100万元,加上当时国企“小而全”的通病,负担过重,生存的形势极其严峻。2002年6月28日,新班子上任后召开的首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党委书记、厂长刘广平代表新班子做出庄严承诺:请全厂职工相信我们新一届班子,不仅要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团结一心,就能迈过这道坎。

正是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航工业贵动面对困难没有退缩,坚定地走上二次创业之路。一边理顺各种外部关系,一边狠抓内部改革与管理。同时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汇集人才和技术,上新机修理线。在新机修理线建设上,企业一改过去等、靠、要的做法,主动出击,想方设法减少负债经营压力。2002年底,在决定是否上新机修理线的职代会上,职工代表们眼含泪水表示,“工资我们可以少发,奖金我们可以不拿,我们可以自筹资金,可以过苦日子,无论多么艰苦,为了企业的明天,困难再大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上新线,我们相信今天的领导班子能够带领我们全厂职工冲出重围,跨过这个坎,闯出一片天。”

2008年,经过6年多的艰苦奋斗,被中航工业贵动视为“生命工程”的某型号发动机修理线终于建成了。一个年产值仅3000万元,几乎没有利润的小厂,硬是通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物价飞涨的五年里,不涨一分工资,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维修线完成建设,通过相关评审鉴定,并进入批量修理,企业维修型号实现了升级换代。凭借一股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企业在航空动力修市场的夹缝中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世界是拿来闯的,不是拿来走的。正是这股狠劲,让中航工业贵动从生存的谷底攀上了发展的脊梁。

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但发展的路途还很遥远。在中航工业改革调整大趋势下,中航工业贵动紧紧抓住集团发展战略机遇期,主动作为,完善了“一个核心、两个相关”发展战略思路,深入开展市场化改革与探索。

航空产品方面,围绕以航空动力装置维修为核心,不断拓展维修业务和提升维修服务保障能力。非航空产品方面,围绕“两个相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拓展与航空产品技术相关、市场相关的非航空产品。通过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创新商业模式,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寓军于民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形成主体精干、结构优化、技术水平高的“小核心、大协作”的运行体系。目前,企业已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以3种型号发动机维修为主,相关非航空产品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几年间,中航工业贵动企业管理也上了台阶,取得了二级保密资格认证、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认证、三方质量认证等市场准入证,内部闭环管理态势基本形成,“6S”管理工作通过达标并持续推进,员工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企业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管理等已取得实效。企业改革初见成效,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逐一解决,2011年企业完成改制工作。企业连续4年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创造了中航工业贵动建厂以来生产经营的新纪录。职工收入显著增加,从移交时人均年收入1.2万元到2011年人均年收入3.5万元,近三年连续实现增资目标。

中航工业贵动董事长、总经理刘广平表示,中航工业整合重组后,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航工业贵动将抓制中航发动机整合维修服务的良好机遇,一面提升维修能力,拓展维修型号,一面积极推进维修资源的整合。中航工业贵动立志要将公司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航空动力维修服务保障中心,为祖国的航空动力提供卓越的服务。(廖邦旭)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8/16/16860751_0.shtml
埋首深山作奉献,志在蓝天扬国威。。。。。。在这个物欲横流,么有信仰的年代,我纠结于这到底是属于谁的悲哀。。。。。。
贵州大山啊!
打包票5年后线建成了,人走光了。
这个工资能找到什么人才?
杀鸡取卵啊
从工人嘴里省下蚊子腿,好让当权阶层吃上鸡屁股。
国有企业通病的
解决问题和不涨工资有何关系吗
我们这有些厂也是这样,口号是吃苦耐劳啊,艰苦奋斗啊什么的,但是领导买奥迪的决心是绝对不会动摇的
2008年,经过6年多的艰苦奋斗,被中航工业贵动视为“生命工程”的某型号发动机修理线终于建成了。一个年产值仅3000万元,几乎没有利润的小厂,硬是通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物价飞涨的五年里,不涨一分工资,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维修线完成建设,通过相关评审鉴定,并进入批量修理,企业维修型号实现了升级换代。凭借一股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企业在航空动力修市场的夹缝中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世界是拿来闯的,不是拿来走的。正是这股狠劲,让中航工业贵动从生存的谷底攀上了发展的脊梁
不等不靠,有拼劲,不错啊
贵飞也是好样的,自筹资金折腾出了JL9
主要是贵飞太穷了。。。。
说是自筹,基本都是挪用技改呀,各种项目啊,不然哪来的钱
太可怕了,如果航天也是这样,那人才队伍很快就散了。
修理线啊,五年不涨工资,人才流失会很严重
对于那种不涨工资的领导,跟着这种人搞事业是狗屁不通啊
这种耻辱脑残的事情就不要拿出来说事了
他们喝茅台的心不变,去打麻将的心也不变
越是高尚的事情就越不该拿工人的工资做文章。
这文章好像说的是历史而不是计划,不知道楼上那些预言的人是怎么想的。
现在当官不把职工当人
5年不涨工资还好意思当政绩来说,这5年来物价可没少涨啊。 1年人均3万5.。   领导和一线员工平均。再扣掉3险一金什么的,真干活的月纯收入能1500就是奇迹了。601和沈飞的领导虽然也做一些符合国情的事,但和它们比起来都可以当圣人了。。。
改发茅台了?
建设什么的需要克扣工资?忽悠谁呢?
的确是不怎么光彩的事,但是写出来,造成社会影响也多少会对高层的政策造成影响,或许后面就可以多点经费、涨点工资了。
不涨工资,多发奖金也可以!如果5年净收入不动,这条大修线绝建不成!!!
这个厂应该撤并
真没法夸他们了。
穷老百姓,然后当官的继续吃香喝辣子孙移民
不涨工资好啊,可以省不少钱啊。支持
3.5万的人均就高么?这怎么能留住人才。。。话说,随便一个汽车修理工在哪个小门面呆10年,年收入也不会低于5万吧。
越不涨工资越没人来,这新闻看的蛋疼,难怪质量不行
要知道,这是贵州,不是广州也不是苏州。三线老厂艰苦自救,是要有种心气和精神的。
上来就喷的请自重。
不涨工资干个鸟啊
人心散了
五年不涨工资,工作还有激情没啊?????
24厂以前是修WP6的。
人均3.5 万,呵呵。我原来的单位人均6万,但一线员工每年拿到手的只有3.5万左右。
好奇领导的工资和工人差几倍,也不涨吗?
那些叫嚣不差钱的在哪里?早说了所谓不差钱就是个伪命题


领导工资不涨就对了。

领导工资不涨就对了。
三线厂吸引人才不易。。。
我日国企通病    给钱不多干活其实也不会很多的,都不是傻的。 这跟几线没什么关系,你给钱够了待遇好了人才才会留下来,天天加班是出不了什么好工程的。 什么大干30天大干100天国企里经常看到。正常上班6天制。干活前说按计件算,干完了说按月算。  这就是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