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角度看运十工程的是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08:24
<P>关于运十工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在各大军事论坛上无数次挑起激烈的争吵。作为中国航空工业曾经的辉煌顶峰,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也有无数人为它悲惨的结局扼腕叹息。但我的感觉是,运十工程最终下马,固然有一些负面的原因,例如人脉,运十的立项与文革中呼风唤雨的上海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革之后,复出的各界领导对以张春桥、王洪文为代表的上海势力集团的厌恶,使运十工程难免遭受一些池鱼之殃。再比如,当时没有今天这样维护民族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很多人盲目崇洋,忽视自主研发的长远意义。然而,从深层次上看,运十的结局与当时小平同志“和平发展、不称霸”的战略思路,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总路线,是吻合的,可以说运十下马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此。</P>
<P>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经济发展离不开外资的投入,离不开广阔的世界市场,落后国家的经济起飞,一开始只能以外向型经济作为助推器。因此,中国必须维护同美日欧发达国家的良好关系,这才是当时外交路线的核心。中国造点歼七歼八,没关系,它纯属防空截击机型,挂不了三吨炸弹,飞不出第一岛链,不是进攻型武器,对美日没有威胁。发展些新型坦克,这也没关系,只要中国的海空军不加强,坦克再先进也没有向美军开火的机会,正好在漫长的北方边界线上牵制苏联的力量。你要搞这些,美国甚至可以向你提供技术援助,例如当时著名的“和平典范”战斗机改进计划和“美洲虎”坦克研发计划。然而,运十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种起飞重量在百吨以上的大型喷气式飞机的技术,一旦被掌握,那么改进为战略运输机装备部队将不费吹灰之力,发展远程轰炸机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在关岛、冲绳、菲律宾上空出现人民解放军的空降兵载机群或重型轰炸机队,立即成为一眼看得到的前景,若果真如此,则美国军方势力和右翼政客将在国会抛出怎样的提案,日本对于中国极度敏感的神经又将怎样被牵动,可想而知。</P>
<P>为此,中国的军事工业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民用航空工业,就不得不为国家战略的要求而作出牺牲。整个八十年代,除了航天和弹道导弹技术是“穷人的打狗棒”、是国家安全最后一道防线,而得到相对充分的保障之外,几乎在军工技术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研发资金不足、缺少订货的窘境。最近,著名军事文章作者挥戈在其新作中对我国第三代坦克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置疑,为何当年在向巴基斯坦出口85式和85II式坦克的同时,解放军装备的新坦克却是技术上比其差一个档次的88式?挥戈分析了军队作战理论和观念落后、军费不足等原因,在笔者看来,深层次上,恐怕也不排除“韬光养晦”这样战略指导思想在背后的作用。</P>
<P>降到产业和技术的层面上来看,运十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关键部件国产化困难,甚至可以说超出了我国航空工业当时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发动机,像这一级别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在当时基本上完全是空白。据目前网上解密的一些资料来看,为歼10配套研制的发动机WS10,就是我们在八十年代初获得的美国CMF-56民用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制的,这个测绘、消化、重新设计的过程竟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最终还是没有赶上歼10第一批生产型的进度,这里虽然有各种人为因素的阻碍,但八十年代我国在航空动力方面(包括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此,才有了著名的“中推核心机”和“高性能推进预研计划”,在这一系列基础研究和验证机计划的作用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航空动力工业才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现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可以说在八十年代初就为这样一架大型飞机提供动力系统,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P>
<P>当然,技术上的难点并不会致命,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国际态势,中央下定决心,为了国家安全一定要搞出来,则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再加上一些“友好国家”可以提供技术援助,相信最终总能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即使如此了,在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难免会有差距,很难具备与波音、空客这样的大公司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回头看看改革开发初期我国的产业发展指导方针,突出的是“出口创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运十项目是否适应这一方针呢,结论仍是否定的。这样的综合性、高技术的工业品,需要很多相关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作为支撑,可这些技术进步的成果,却很难在短期内应用到能够“出口创汇”的民用工业品中去(虽然长远来看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问题,当时这样的方针正是认识到“苏联重工业模式”的弊病而得出的,确实迅速地赚来了钱,国家经济得到了繁荣,人民得到了实惠,甚至可以说是中苏改革之路结果迥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天的我们也就不能片面地责备它“忽略了核心竞争力”。</P>
<P>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大型的工业研发项目,同当时的国家外交战略、产业发展计划都存在严重的冲突,而且还存在一些风险很大的技术问题,那么这个项目下马也就不是什么值得惊诧的事情了。</P><P>关于运十工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在各大军事论坛上无数次挑起激烈的争吵。作为中国航空工业曾经的辉煌顶峰,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也有无数人为它悲惨的结局扼腕叹息。但我的感觉是,运十工程最终下马,固然有一些负面的原因,例如人脉,运十的立项与文革中呼风唤雨的上海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革之后,复出的各界领导对以张春桥、王洪文为代表的上海势力集团的厌恶,使运十工程难免遭受一些池鱼之殃。再比如,当时没有今天这样维护民族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很多人盲目崇洋,忽视自主研发的长远意义。然而,从深层次上看,运十的结局与当时小平同志“和平发展、不称霸”的战略思路,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总路线,是吻合的,可以说运十下马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此。</P>
<P>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经济发展离不开外资的投入,离不开广阔的世界市场,落后国家的经济起飞,一开始只能以外向型经济作为助推器。因此,中国必须维护同美日欧发达国家的良好关系,这才是当时外交路线的核心。中国造点歼七歼八,没关系,它纯属防空截击机型,挂不了三吨炸弹,飞不出第一岛链,不是进攻型武器,对美日没有威胁。发展些新型坦克,这也没关系,只要中国的海空军不加强,坦克再先进也没有向美军开火的机会,正好在漫长的北方边界线上牵制苏联的力量。你要搞这些,美国甚至可以向你提供技术援助,例如当时著名的“和平典范”战斗机改进计划和“美洲虎”坦克研发计划。然而,运十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种起飞重量在百吨以上的大型喷气式飞机的技术,一旦被掌握,那么改进为战略运输机装备部队将不费吹灰之力,发展远程轰炸机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在关岛、冲绳、菲律宾上空出现人民解放军的空降兵载机群或重型轰炸机队,立即成为一眼看得到的前景,若果真如此,则美国军方势力和右翼政客将在国会抛出怎样的提案,日本对于中国极度敏感的神经又将怎样被牵动,可想而知。</P>
<P>为此,中国的军事工业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民用航空工业,就不得不为国家战略的要求而作出牺牲。整个八十年代,除了航天和弹道导弹技术是“穷人的打狗棒”、是国家安全最后一道防线,而得到相对充分的保障之外,几乎在军工技术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研发资金不足、缺少订货的窘境。最近,著名军事文章作者挥戈在其新作中对我国第三代坦克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置疑,为何当年在向巴基斯坦出口85式和85II式坦克的同时,解放军装备的新坦克却是技术上比其差一个档次的88式?挥戈分析了军队作战理论和观念落后、军费不足等原因,在笔者看来,深层次上,恐怕也不排除“韬光养晦”这样战略指导思想在背后的作用。</P>
<P>降到产业和技术的层面上来看,运十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关键部件国产化困难,甚至可以说超出了我国航空工业当时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发动机,像这一级别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在当时基本上完全是空白。据目前网上解密的一些资料来看,为歼10配套研制的发动机WS10,就是我们在八十年代初获得的美国CMF-56民用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制的,这个测绘、消化、重新设计的过程竟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最终还是没有赶上歼10第一批生产型的进度,这里虽然有各种人为因素的阻碍,但八十年代我国在航空动力方面(包括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此,才有了著名的“中推核心机”和“高性能推进预研计划”,在这一系列基础研究和验证机计划的作用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航空动力工业才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现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可以说在八十年代初就为这样一架大型飞机提供动力系统,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P>
<P>当然,技术上的难点并不会致命,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国际态势,中央下定决心,为了国家安全一定要搞出来,则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再加上一些“友好国家”可以提供技术援助,相信最终总能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即使如此了,在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难免会有差距,很难具备与波音、空客这样的大公司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回头看看改革开发初期我国的产业发展指导方针,突出的是“出口创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运十项目是否适应这一方针呢,结论仍是否定的。这样的综合性、高技术的工业品,需要很多相关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作为支撑,可这些技术进步的成果,却很难在短期内应用到能够“出口创汇”的民用工业品中去(虽然长远来看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问题,当时这样的方针正是认识到“苏联重工业模式”的弊病而得出的,确实迅速地赚来了钱,国家经济得到了繁荣,人民得到了实惠,甚至可以说是中苏改革之路结果迥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天的我们也就不能片面地责备它“忽略了核心竞争力”。</P>
<P>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大型的工业研发项目,同当时的国家外交战略、产业发展计划都存在严重的冲突,而且还存在一些风险很大的技术问题,那么这个项目下马也就不是什么值得惊诧的事情了。</P>
<P>说到和美国有战略矛盾都是下马原因,那有点大了,应该没有太大关系,我认为大飞机并不比先进战斗机难,也不比战斗机更重要,如果中国要美国支持设计F16差不多的战斗机,美国也一样不干,当然当时买F16是有可能的,美国支持和平典范是因为那水平太差了;</P><P>美国反对不外两个原因,为波音的产品寻找市场,遏制中国,在其他比较有威胁的东西上也是如此,比如先进战斗机等技术,美国CMF-56民用涡扇发动机核心机本来也有很多人反对出口我国。</P><P>而我们自己放弃,最重要的原因是那是个钓鱼工程,根本是无底洞,没有自己的气动布局技术,没有发动机,没有合适的飞行控制技术,没有合适的材料技术,只是造了个空架子而已,安全性和经济性根本没有保障,很多人振振有辞说就花了几个亿,再花几千万就够了,笑话,就算再有100亿也不够;</P><P>另外,说当时没有今天这样维护民族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很多人盲目崇洋,忽视自主研发的长远意义,我认为有点过了,应该说是现在的人更崇洋,那时候是因为实在是条件太差,国家经济其实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可以说我们中国在有史以来,GDP在世界所占比例最低就是在70年代底80年代初,大概相当世界的1%,连清朝灭亡时都大概有5-6%,一般一个朝代鼎盛时期我们占世界GDP的比例都在25-50%左右,而79年我们GDP应该是1500亿美元不到,世界大概15万亿美元左右,现在当然和那时候比强多了,我们大概有世界的4%,世界大概36万亿美元左右,我们大概是接近1万5千亿美元,所以我们现在才有实力来发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