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空间站机械臂研制不断取推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37:55
我国未来空间站机械臂研制不断取推进


2012-06-13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6月13日报道】

在未来空间站中,空间机械臂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识别和智能分析,实现对空间站的建造、维护,并可辅助航天员出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敏锐捕捉到了这一需求,自2005年起便开展了空间站机械臂的论证和研制工作。


为了打造属于中国空间站的“工程师”,空间站机械臂团队七年磨一剑,依靠全国大协作以及五院多家单位的协同集智攻关,通过激烈竞争,近日,终于获得了空间站机械臂项目。


难度空前 白手起家


空间站机械臂是集机械、电子、热控、视觉、动力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高端航天装备,是未来空间机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强的技术牵引与带动作用。


刚起步时,科研人员感到困难重重。空间站机械臂技术在国内无参考资料可寻,国际上也对此技术进行封锁。同时,一般型号研制的新技术比例约为20%,而空间站机械臂的新技术却达到80%以上,关键技术达40多项,既要实现超远程控制,又要保障控制精度,还要具有视觉识别和自主分析功能。面临种种困难,负责抓总的五院总体部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五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统筹规划、统一安排,集中全院以及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组建了国内大协作的空间站机械臂项目团队。


总体部还专门成立了空间站机械臂工程中心,组建了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专职研制队伍,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了170余人的研制队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支持下,该部还通过“千人计划”,引进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李东旭教授。


多家单位大力协同,进行机械臂保障条件建设,构建了机械臂系统AIT基本保障设施,使空间站机械臂的研制得以顺利开展。


七年磨砺 终结硕果


2005年开始研究、2007年完成原理样机、2008年完成系统调试、2009年完成工程样机设计、2011年完成《空间站机械臂分系统方案论证报告》……一连串成长足迹扎实地印在空间站机械臂的成长之路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体部有过因整体超重而无法使用的辛酸,有过因需求变化而险些丧失优势地位的困惑,然而更多时候则是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执著。


2008年年底,该部完成了六自由度空间站机械臂原理样机研制,解决了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技术、目标监视与测量及遥操作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但由于对机械臂任务重新进行了定位和规划,相关功能不断拓展,对机械臂的可达范围、定位精度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部提出研制更为复杂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让机械臂能够自主“爬行”,并且拥有更灵巧的“手”。通过集智攻关,该部完成了大型一体化关节、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部件研制,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


今年,该部空间站机械臂迎来了大考——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此次汇报直接决定着任务的归属,一旦出现问题,7年的努力和付出将付之东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空间站机械臂团队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终于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使命。


任重道远 路在前方


“真正的征途在前方”,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站机械臂团队成员拿下项目时的内心感受。大家深深感到,如果以前是技术突破、技术攻关上的压力,那么现在就是正式投产、确保在轨应用万无一失的压力;如果说以前需要的是创新、发散的思维,那么现在就需要沉下心来,细致严谨地按照型号研制和质量管理流程与要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目前,总体部正着手进行空间站机械臂队伍建设和制度规范建设,着重加强团队成员对航天器研制标准、规范和过程控制方法的学习,着力针对后续众多难题展开攻关,将所思所学应用于工程实践。


对于这支“中国“臂”来说,要真正担负起空间“工程师”的重担,未来的路还很长。面对挑战,空间站机械臂团队已做好了准备。(王晓晨 潘晨)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58842我国未来空间站机械臂研制不断取推进


2012-06-13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6月13日报道】

在未来空间站中,空间机械臂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识别和智能分析,实现对空间站的建造、维护,并可辅助航天员出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敏锐捕捉到了这一需求,自2005年起便开展了空间站机械臂的论证和研制工作。


为了打造属于中国空间站的“工程师”,空间站机械臂团队七年磨一剑,依靠全国大协作以及五院多家单位的协同集智攻关,通过激烈竞争,近日,终于获得了空间站机械臂项目。


难度空前 白手起家


空间站机械臂是集机械、电子、热控、视觉、动力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高端航天装备,是未来空间机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强的技术牵引与带动作用。


刚起步时,科研人员感到困难重重。空间站机械臂技术在国内无参考资料可寻,国际上也对此技术进行封锁。同时,一般型号研制的新技术比例约为20%,而空间站机械臂的新技术却达到80%以上,关键技术达40多项,既要实现超远程控制,又要保障控制精度,还要具有视觉识别和自主分析功能。面临种种困难,负责抓总的五院总体部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五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统筹规划、统一安排,集中全院以及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组建了国内大协作的空间站机械臂项目团队。


总体部还专门成立了空间站机械臂工程中心,组建了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专职研制队伍,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了170余人的研制队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支持下,该部还通过“千人计划”,引进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李东旭教授。


多家单位大力协同,进行机械臂保障条件建设,构建了机械臂系统AIT基本保障设施,使空间站机械臂的研制得以顺利开展。


七年磨砺 终结硕果


2005年开始研究、2007年完成原理样机、2008年完成系统调试、2009年完成工程样机设计、2011年完成《空间站机械臂分系统方案论证报告》……一连串成长足迹扎实地印在空间站机械臂的成长之路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体部有过因整体超重而无法使用的辛酸,有过因需求变化而险些丧失优势地位的困惑,然而更多时候则是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执著。


2008年年底,该部完成了六自由度空间站机械臂原理样机研制,解决了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技术、目标监视与测量及遥操作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但由于对机械臂任务重新进行了定位和规划,相关功能不断拓展,对机械臂的可达范围、定位精度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部提出研制更为复杂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让机械臂能够自主“爬行”,并且拥有更灵巧的“手”。通过集智攻关,该部完成了大型一体化关节、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部件研制,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


今年,该部空间站机械臂迎来了大考——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此次汇报直接决定着任务的归属,一旦出现问题,7年的努力和付出将付之东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空间站机械臂团队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终于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使命。


任重道远 路在前方


“真正的征途在前方”,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站机械臂团队成员拿下项目时的内心感受。大家深深感到,如果以前是技术突破、技术攻关上的压力,那么现在就是正式投产、确保在轨应用万无一失的压力;如果说以前需要的是创新、发散的思维,那么现在就需要沉下心来,细致严谨地按照型号研制和质量管理流程与要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目前,总体部正着手进行空间站机械臂队伍建设和制度规范建设,着重加强团队成员对航天器研制标准、规范和过程控制方法的学习,着力针对后续众多难题展开攻关,将所思所学应用于工程实践。


对于这支“中国“臂”来说,要真正担负起空间“工程师”的重担,未来的路还很长。面对挑战,空间站机械臂团队已做好了准备。(王晓晨 潘晨)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58842
还能爬行?太牛了。。。
这是个好东东啊
兔子是好东东就想要!
用什么运上天呢
xjjdjj 发表于 2012-6-13 19:53
用什么运上天呢
核心舱组件,你说呢?
进展还是很快的 前两年推出原理样机。
今年大考?难道今年开始下一代天宫的设备选型?哇咔咔 不慢嘛
我想 让31重工的那个泵车的改装一下
要是什么时候能造出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机械臂 中国的工业就真的发达起来了  
空间站节点舱上以后要用的
要能像国际空间站上的一样爬行,到处移动,那真的不错
不错,看样子进展顺利!
多从枫叶国招点人回来复制研究就行了,反正这种公司一小半都是华人
LiveLiub 发表于 2012-6-13 22:01
要是什么时候能造出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机械臂 中国的工业就真的发达起来了
其实还真没什么难度吧?

就是几节碳素纤维管子,加液压的传动。太空失重,结构强度还不用很高...如果运载能力够的话用不锈钢也没问题。

其实还真没什么难度吧?

就是几节碳素纤维管子,加液压的传动。太空失重,结构强度还不用很高...如果运 ...
有人说恒星很简单,天文学家说你站在1光年以外看起来也很简单。这话用来说你的观点也很合适
su24 发表于 2012-6-14 09:31
有人说恒星很简单,天文学家说你站在1光年以外看起来也很简单。这话用来说你的观点也很合适
这个....恒星还真是很简单....一个超级大的聚变锅炉,只是无法复制。

机械臂这个东西有任何技术难点么?无非就是应用的经验问题。

就和iphone4一样,零件都有现成的,无非是怎么整合。多弄弄经验也就上来了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6-14 12:06
这个....恒星还真是很简单....一个超级大的聚变锅炉,只是无法复制。

机械臂这个东西有任何技术难点么 ...
任何东西往深里研究都是非常复杂的啊,外行看就很简单。比如恒星,说是聚变炉没错,但是细节呢?光恒星磁场就够研究的了。机械臂往细里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啊,关节润滑、在空间站上运动的可靠性,能到处动还要能保持和空间站可靠的联系(控制信号、能源)。抓握航天器也要可靠、能产生足够大的力矩来调整飞船的姿态…………很多麻烦事啊
地面上做个这东西不太难,但是到空间站就要求高了。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别到时候抓不住或者抓住分不开了,那地方可没人帮忙修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6-14 12:06
这个....恒星还真是很简单....一个超级大的聚变锅炉,只是无法复制。

机械臂这个东西有任何技术难点么 ...
难点应该就在精确度上吧,太空中两个物体的移动速度都很快,稍微一点偏差,发生碰撞,都是灾难性的。
如果是从地面控制太空的操作,那么这么远距离的控制,信号的传输,要求都是很高的。
如果是空间站自己控制,那么自动化,测距这些应该要求非常高。

miliamlau 发表于 2012-6-13 19:59
核心舱组件,你说呢?


加拿大机械臂当时是用奋进号航天飞机运上去安装的,到时候我们用什么运,难道是和核心仓同时运


美“奋进”号宇航员为国际空间站安装机械臂
   

    美国“ 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22日通过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将加拿大研制的巨型机械臂安装到了国际空间站上。这一机械臂将作为空间站建设过程中的高技术吊车,帮助宇航员完成各种繁杂工作,减少宇航员太空行走和户外操作的次数。

    当天的安装活动从“奋进”号驾驶员阿什比开始,他使用“奋进”号上约17米长的小机械臂将19米长的新机械臂从航天飞机货舱中升起,新机械臂被折叠放在了货舱中的支架上,机械臂连同支架一起被吊到空间站上。一小时后,加拿大宇航员加德菲尔德和美国宇航员帕拉津斯基跨出航天飞机,将传输电力、数据和图象的电缆接到机械臂上,使之进入工作状态,随后拧开8个长1.3米、用于把机械臂“绑”在支架上的螺钉,从而使1.6吨的机械臂得以伸展开。

    这是加拿大宇航员首次进行太空行走。在工作完毕后,帕拉津斯基为他的加拿大伙伴播放了加拿大国歌向他表示祝贺。

    在24日,哈德菲尔德和帕拉津斯基将再次进行太空行走,将机械臂移到空间站另一个位置。在其后的一周中,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练习使用机械臂。
miliamlau 发表于 2012-6-13 19:59
核心舱组件,你说呢?


加拿大机械臂当时是用奋进号航天飞机运上去安装的,到时候我们用什么运,难道是和核心仓同时运


美“奋进”号宇航员为国际空间站安装机械臂
   

    美国“ 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22日通过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将加拿大研制的巨型机械臂安装到了国际空间站上。这一机械臂将作为空间站建设过程中的高技术吊车,帮助宇航员完成各种繁杂工作,减少宇航员太空行走和户外操作的次数。

    当天的安装活动从“奋进”号驾驶员阿什比开始,他使用“奋进”号上约17米长的小机械臂将19米长的新机械臂从航天飞机货舱中升起,新机械臂被折叠放在了货舱中的支架上,机械臂连同支架一起被吊到空间站上。一小时后,加拿大宇航员加德菲尔德和美国宇航员帕拉津斯基跨出航天飞机,将传输电力、数据和图象的电缆接到机械臂上,使之进入工作状态,随后拧开8个长1.3米、用于把机械臂“绑”在支架上的螺钉,从而使1.6吨的机械臂得以伸展开。

    这是加拿大宇航员首次进行太空行走。在工作完毕后,帕拉津斯基为他的加拿大伙伴播放了加拿大国歌向他表示祝贺。

    在24日,哈德菲尔德和帕拉津斯基将再次进行太空行走,将机械臂移到空间站另一个位置。在其后的一周中,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练习使用机械臂。
su24 发表于 2012-6-14 13:39
任何东西往深里研究都是非常复杂的啊,外行看就很简单。比如恒星,说是聚变炉没错,但是细节呢?光恒星磁 ...
恒星磁场很复杂是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如果让你去研究一锅水沸腾时的水面,你也会觉得很复杂。但是一锅水本身还是很简单的。

机械臂的难度完全是由其工作环境造成的。如果有太空材料学、太空工程学做支撑,根本没什么技术上的难度。

强度不够?加厚材料,换材料....办法多多。

难的是,我们太空经验太少,没有足够的相关经验。

zchzyh 发表于 2012-6-14 14:37
难点应该就在精确度上吧,太空中两个物体的移动速度都很快,稍微一点偏差,发生碰撞,都是灾难性的。
如 ...
嗯,当时加拿大实在一个大体育馆里,用气垫消除阻尼做的地面测试。

一个一个关节,一向一向的做测试,仅此而已....



若要從“吨級”到“毫米級”移動精度來說, 日本希望号實驗艙上机械臂, 技術上已經超越國際空間站“加拿大机械臂”和“美國航天飞机机械臂”了 {:soso_e116:}


若要從“吨級”到“毫米級”移動精度來說, 日本希望号實驗艙上机械臂, 技術上已經超越國際空間站“加拿大机械臂”和“美國航天飞机机械臂”了 {:soso_e116:}
又见吹捧小鬼子的贴了
听起来很不错的东西,希望尽快见到实物。
给张图片看看就好了
据说空间站的遥控臂力气很小,在地球上的时候连自身重量都举不起来,只有到了失重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工作,那么发射前该如何实验验证呢?
吹是没用的,等真的搞出来,上天了再说吧。最近嘴炮很厉害。
未来空间站要用这个东西的。
pphu 发表于 2012-6-16 10:25
吹是没用的,等真的搞出来,上天了再说吧。最近嘴炮很厉害。
莫名其妙中国够低调了,这么一小篇专网的介绍文章也成了某些人眼里的吹牛,如果不是这篇文章你对这个进行了好几年的项目恐怕还不知道吧,真是中国像某些民煮国家那样喜欢打嘴炮吹牛,恐怕几年前全世界就知道了;P。
gd2812 发表于 2012-6-14 06:52
多从枫叶国招点人回来复制研究就行了,反正这种公司一小半都是华人
人家是加拿大国籍的!
天府居士 发表于 2012-6-16 12:00
人家是加拿大国籍的!
那可不一定,很多武器公司都招中国籍的,只不过看你的clearance等级,最高级机密的必须是加拿大籍的,一般的研究永久居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