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希望北京每天都有蓝天白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39:51
原标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点评中国城镇化

“我在北京期间有两天是蓝天白云,让我想起了从前的北京,我希望这样的美景每天都可以在北京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 北京报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署长海伦·克拉克是这个联合国最大的发展机构历史上首位女署长,可能也是到访中国次数最多的署长之一。此前担任新西兰总理时,她就每年来中国一次,2013年8月底9月初的访问已经是她第13次访华。

在她执掌南太平洋国家新西兰期间,新西兰成为最早看到中国发展潜力的西方国家之一,是第一个与中国展开并完成自由贸易谈判的西方国家。

在历时8天的第13次访华行程中,她到访了北京和新疆,“与时俱进”地与中国高层领导人探讨了中国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城镇化问题,并高度评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合作的“千年目标百年梦想”系列主题活动。

“我是站在积极看待中国未来这一方的,相信中国崛起对世界是一件好事。”海伦·克拉克说。

“整个中国对于建设人性化城市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领导人最近频频谈及“城镇化”,比如李克强总理刚刚邀请了两院院士就此问题座谈。“城镇化”也是你此行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关键词。在你与中国领导人的交谈中,是否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

海伦·克拉克:确实,我此次在中国参与的所有高层会谈---无论是与李源潮副主席,还是与商务部高虎城部长,无论在北京还是新疆---几乎都谈到了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是UNDP和中国未来各种磋商合作的基础。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规模和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这使得整个国际社会都无比关注。

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中国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因此我们认为,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的城市应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我们在《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专门强调了“人类发展”的概念,指出城市的发展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各方面。这是一个与中国当下发展息息相关的报告。

中国已经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比如主办了非常精彩成功的上海世博会。

我的理解是,中国已经有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发展范例---居民已经充分融入城市发展,管理者和居民有充分互动,也有很多还在发展中的城市。我此行以及之前来中国的行程中,最大的感受之一是,整个中国对于建设人性化城市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尽管中国仍然非常注重经济繁荣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但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收入只是发展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关注。因此,我感觉到,我们是在一个非常有共鸣的氛围里讨论这个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另一个现在中国被时常提及的关键词是“中国梦”---绵延100多年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繁荣、富强的梦想。联合国也在本世纪初提出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你看来,这两者也有共同点吗?

海伦·克拉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提出所有人都应该远离贫困、饥饿,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教育,妇女不应该因难产等可预防疾病而死亡,所有人都应该拥有洁净的饮用水和基本的卫生条件,等等。对于这些目标,中国人深信不疑,国家发展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此不谋而合,并且对于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深感骄傲。

《瞭望东方周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经与新华社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还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评选“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奖”,表彰并分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所成就的中国城市、机构和个人。你对此如何评价?

海伦·克拉克:我们高度重视与新华社的合作关系---与一个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媒体机构合作评选这个奖项,也相当于在告诉中国城市:让我们在这方面引入一些健康的新想法和机制,看看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我们非常期待与新华社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并共同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和国际城市管理者、世界顶级城市规划专家、主流媒体参与为中国城市管理者提供创新、系统、可行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议。

希望北京每天都有蓝天白云

《瞭望东方周刊》:本次中国行程中,你访问了北京和新疆,与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人举行了多场会谈,并视察了数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项目。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什么?

海伦·克拉克:首先,我们从李源潮副主席那里得到了他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工作特别正面的肯定。他列举了我们在中国的“三大功劳”:传播先进理念---如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和普惠性发展;长期帮助中国培训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员;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减少贫困和环境保护方面。

其次,我们在中国支持的项目也非常有意义。在北京怀柔一个靠近长城的地方,我们有一个与澳门政府和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联合发起的国内首个多边合作可持续森林碳汇项目,可以提高北京乃至全国的森林固碳能力。

另一个是帮助偏远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小额赠款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提供资金。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偏远地区,冬天很冷,虽然有炕但供暖效率不高,电力供应也不稳定,因此他们更多用薪柴生火取暖。我们的项目帮助当地农户实施炕灶改造,新式“吊炕”可以帮助农户减少2/3的薪柴采集量,有效减少林地破坏,使周边的森林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这一切听起来似乎是小事,但想一想中国有那么多的偏远村庄,你们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通过改进小细节获得环境大改变的例子。

此外新疆也特别令人着迷---那里发展惊人,投资巨大,基础设施面貌一新。乌鲁木齐越来越现代,有气派的会议中心,很好的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系统及风力发电场。

新疆自治区书记张春贤告诉我,他们已经制定了到2015年消除贫困的目标,距离现在只有两年时间,可谓非常有雄心。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可以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介绍给他们,让新疆即使最边远的城乡也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瞭望东方周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于未来在中国发展有哪些规划?

海伦·克拉克:引进与中国的国家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理念,非常重要。

中国已经使6亿人脱离了贫困,但仍然有很多贫困人口。我相信中国会继续探索减少不平等、让还未脱离贫困的人口脱离贫困的有效方法。

环境方面,中国希望把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寻找改善环境、减少碳排放、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

我在新疆发现,那里的人对于新能源很感兴趣。新疆有很大的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学校和家庭还使用微水电(通过有一定落差的小河小溪带动微水电机组发电的方法---编者注)来供电、取暖。为此,我们向新疆的朋友介绍了尼泊尔和塔吉克斯坦在运用微水电方面的经验(尼泊尔大规模运用了这种能源)。

此外,与中国在南南合作方面还会继续合作,因为我们已经构建了强有力的伙伴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环境污染在如今的中国是个特别得到关注的问题,你们是不是也会帮助改善中国的环境问题?

海伦·克拉克:是的。中国对这个问题很严肃很重视。我在北京期间有两天是蓝天白云,让我想起了从前的北京,我希望这样的美景每天都可以在北京出现。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治理,比如可以考虑引入自行车租赁系统。我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所有人都骑自行车,那时候,你如果走路不小心,更可能是被自行车而不是汽车撞了。现在北京变成了一个汽车之城,没什么人骑自行车了。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重新引入了自行车和有轨电车,有些过去看来很落后的东西现在反而变得时尚起来。

“我对中国的未来从未感到过悲观”

《瞭望东方周刊》:从1991年到2013年,从新西兰总理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你在特殊的位置见证了中国的变化。其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海伦·克拉克:从1991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这已经是第13次了,确实目睹了很多变化。

这一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乌鲁木齐。在新西兰人想来,乌鲁木齐远在中国边陲,非常遥远,但你现在去,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摩登的大城市。在重庆和中国许多其他城市,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国人正在非常勤奋地规划自己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正在把可持续、宜居的考量加入进去。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国际社会非常关心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未来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其中不少观点是悲观和负面的。你怎么看待中国的未来角色?

海伦·克拉克:我对中国的未来从未感到过悲观。

我来自南太平洋国家新西兰,在我担任总理期间曾经与中国有过非常良好的合作。我的经验是,与中国的合作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共赢。我刚刚在新疆参加了亚欧博览会,其中中国邻国与中国的合作成绩让人印象深刻。塔吉克斯坦副总理告诉我们,在10年时间里,塔中贸易额增长了15倍。因此我认为中国崛起是非常正面的力量。

此外,我此行中还主持发布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治理报告》,提出了对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未来角色的建议,特别是如何让中国的地位更加重要。

我记得其中一个建议是,中国不应羞于在国际机构中提出由更多中国人担任代表和领导职务。我刚刚任命了一位中国人徐浩良担任亚太局局长。我认为中国将会扮演更重要、更富建设性的角色。全球多边机构的一个问题是,常常难以达成共识,比如气候变化谈判。中国的力量和外交努力对于找到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因此,我是站在积极看待中国未来这一方的,相信中国崛起对世界是一件好事。

“担任总理的经验使我可以看到UNDP与中国未来合作的潜力”

《瞭望东方周刊》:从治理一个国家到全球治理,你觉得有何不同?管理国家的经验对于你今天的工作有何影响?

海伦·克拉克:担任总理的经验对担任目前的工作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于发展未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的关系很有帮助。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支持中国的发展,确保中国的发展可被联合国最高层领导所赞赏并肯定。我担任署长以来,还一直致力于构建第二个支柱,即令中国成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的重要合作新兴经济体。这项努力正在取得成效,希望在未来可以与中国签订至少八项双边协议。

总体来说,我担任总理的经验使我可以看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未来合作的潜力,就像我当年看到新西兰与中国合作的潜力一样。

在新西兰,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新西兰是中国的三个“第一”:第一个签署同意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的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的西方国家。当然还有第四个“第一”---第一个完成与中国自贸谈判的西方国家。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第一位女署长,你觉得自己与男性领导有何不同?

海伦·克拉克:这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对于UNDP的性别平等工作有特别的兴趣。

比如我会见了中国全国妇联主席,这一次在新疆也见到新疆妇联主席。从法律上来说,中国女性与男性有同样的权利,我自己遇见过很多了不起的中国女性,比如吴仪副总理,但总的来说,最高决策层的女性数量仍然很少。我们希望与全国妇联合作,争取可以让更多女性进入党、中央、地方政界及商界的最高决策层。


我曾经做过一场关于女性角色的TED演讲(TED是英语中技术、娱乐和设计的首字母缩写,是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以组织TED演讲大会著称---编者注),题目叫“是的,我们可以”(Yes ,we can)---我认为女性天生是和平而非军事方案的提出者。

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

1950年2月26日生于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奥克兰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大学政治系执教8年。

1971年加入新西兰工党,1993年起担任工党领袖。

1999年11月,克拉克出任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连任至2008年11月,并兼任艺术文化和遗产部长、行政服务部长、安全情报部长和通讯安全部长。

2009年4月被任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是该机构首位女署长。2013年4月连任。

(资料来源:新华网)

http://news.ifeng.com/shendu/lwd ... 23/29814650_0.shtml原标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点评中国城镇化

“我在北京期间有两天是蓝天白云,让我想起了从前的北京,我希望这样的美景每天都可以在北京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 北京报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署长海伦·克拉克是这个联合国最大的发展机构历史上首位女署长,可能也是到访中国次数最多的署长之一。此前担任新西兰总理时,她就每年来中国一次,2013年8月底9月初的访问已经是她第13次访华。

在她执掌南太平洋国家新西兰期间,新西兰成为最早看到中国发展潜力的西方国家之一,是第一个与中国展开并完成自由贸易谈判的西方国家。

在历时8天的第13次访华行程中,她到访了北京和新疆,“与时俱进”地与中国高层领导人探讨了中国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城镇化问题,并高度评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合作的“千年目标百年梦想”系列主题活动。

“我是站在积极看待中国未来这一方的,相信中国崛起对世界是一件好事。”海伦·克拉克说。

“整个中国对于建设人性化城市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领导人最近频频谈及“城镇化”,比如李克强总理刚刚邀请了两院院士就此问题座谈。“城镇化”也是你此行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关键词。在你与中国领导人的交谈中,是否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

海伦·克拉克:确实,我此次在中国参与的所有高层会谈---无论是与李源潮副主席,还是与商务部高虎城部长,无论在北京还是新疆---几乎都谈到了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是UNDP和中国未来各种磋商合作的基础。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规模和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这使得整个国际社会都无比关注。

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中国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因此我们认为,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的城市应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我们在《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专门强调了“人类发展”的概念,指出城市的发展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各方面。这是一个与中国当下发展息息相关的报告。

中国已经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比如主办了非常精彩成功的上海世博会。

我的理解是,中国已经有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发展范例---居民已经充分融入城市发展,管理者和居民有充分互动,也有很多还在发展中的城市。我此行以及之前来中国的行程中,最大的感受之一是,整个中国对于建设人性化城市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尽管中国仍然非常注重经济繁荣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但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收入只是发展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关注。因此,我感觉到,我们是在一个非常有共鸣的氛围里讨论这个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另一个现在中国被时常提及的关键词是“中国梦”---绵延100多年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繁荣、富强的梦想。联合国也在本世纪初提出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你看来,这两者也有共同点吗?

海伦·克拉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提出所有人都应该远离贫困、饥饿,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教育,妇女不应该因难产等可预防疾病而死亡,所有人都应该拥有洁净的饮用水和基本的卫生条件,等等。对于这些目标,中国人深信不疑,国家发展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此不谋而合,并且对于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深感骄傲。

《瞭望东方周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经与新华社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还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评选“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奖”,表彰并分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所成就的中国城市、机构和个人。你对此如何评价?

海伦·克拉克:我们高度重视与新华社的合作关系---与一个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媒体机构合作评选这个奖项,也相当于在告诉中国城市:让我们在这方面引入一些健康的新想法和机制,看看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我们非常期待与新华社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并共同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和国际城市管理者、世界顶级城市规划专家、主流媒体参与为中国城市管理者提供创新、系统、可行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议。

希望北京每天都有蓝天白云

《瞭望东方周刊》:本次中国行程中,你访问了北京和新疆,与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人举行了多场会谈,并视察了数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项目。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什么?

海伦·克拉克:首先,我们从李源潮副主席那里得到了他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工作特别正面的肯定。他列举了我们在中国的“三大功劳”:传播先进理念---如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和普惠性发展;长期帮助中国培训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员;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减少贫困和环境保护方面。

其次,我们在中国支持的项目也非常有意义。在北京怀柔一个靠近长城的地方,我们有一个与澳门政府和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联合发起的国内首个多边合作可持续森林碳汇项目,可以提高北京乃至全国的森林固碳能力。

另一个是帮助偏远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小额赠款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提供资金。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偏远地区,冬天很冷,虽然有炕但供暖效率不高,电力供应也不稳定,因此他们更多用薪柴生火取暖。我们的项目帮助当地农户实施炕灶改造,新式“吊炕”可以帮助农户减少2/3的薪柴采集量,有效减少林地破坏,使周边的森林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这一切听起来似乎是小事,但想一想中国有那么多的偏远村庄,你们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通过改进小细节获得环境大改变的例子。

此外新疆也特别令人着迷---那里发展惊人,投资巨大,基础设施面貌一新。乌鲁木齐越来越现代,有气派的会议中心,很好的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系统及风力发电场。

新疆自治区书记张春贤告诉我,他们已经制定了到2015年消除贫困的目标,距离现在只有两年时间,可谓非常有雄心。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可以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介绍给他们,让新疆即使最边远的城乡也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瞭望东方周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于未来在中国发展有哪些规划?

海伦·克拉克:引进与中国的国家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理念,非常重要。

中国已经使6亿人脱离了贫困,但仍然有很多贫困人口。我相信中国会继续探索减少不平等、让还未脱离贫困的人口脱离贫困的有效方法。

环境方面,中国希望把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寻找改善环境、减少碳排放、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

我在新疆发现,那里的人对于新能源很感兴趣。新疆有很大的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学校和家庭还使用微水电(通过有一定落差的小河小溪带动微水电机组发电的方法---编者注)来供电、取暖。为此,我们向新疆的朋友介绍了尼泊尔和塔吉克斯坦在运用微水电方面的经验(尼泊尔大规模运用了这种能源)。

此外,与中国在南南合作方面还会继续合作,因为我们已经构建了强有力的伙伴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环境污染在如今的中国是个特别得到关注的问题,你们是不是也会帮助改善中国的环境问题?

海伦·克拉克:是的。中国对这个问题很严肃很重视。我在北京期间有两天是蓝天白云,让我想起了从前的北京,我希望这样的美景每天都可以在北京出现。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治理,比如可以考虑引入自行车租赁系统。我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所有人都骑自行车,那时候,你如果走路不小心,更可能是被自行车而不是汽车撞了。现在北京变成了一个汽车之城,没什么人骑自行车了。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重新引入了自行车和有轨电车,有些过去看来很落后的东西现在反而变得时尚起来。

“我对中国的未来从未感到过悲观”

《瞭望东方周刊》:从1991年到2013年,从新西兰总理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你在特殊的位置见证了中国的变化。其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海伦·克拉克:从1991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这已经是第13次了,确实目睹了很多变化。

这一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乌鲁木齐。在新西兰人想来,乌鲁木齐远在中国边陲,非常遥远,但你现在去,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摩登的大城市。在重庆和中国许多其他城市,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国人正在非常勤奋地规划自己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正在把可持续、宜居的考量加入进去。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国际社会非常关心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未来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其中不少观点是悲观和负面的。你怎么看待中国的未来角色?

海伦·克拉克:我对中国的未来从未感到过悲观。

我来自南太平洋国家新西兰,在我担任总理期间曾经与中国有过非常良好的合作。我的经验是,与中国的合作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共赢。我刚刚在新疆参加了亚欧博览会,其中中国邻国与中国的合作成绩让人印象深刻。塔吉克斯坦副总理告诉我们,在10年时间里,塔中贸易额增长了15倍。因此我认为中国崛起是非常正面的力量。

此外,我此行中还主持发布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治理报告》,提出了对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未来角色的建议,特别是如何让中国的地位更加重要。

我记得其中一个建议是,中国不应羞于在国际机构中提出由更多中国人担任代表和领导职务。我刚刚任命了一位中国人徐浩良担任亚太局局长。我认为中国将会扮演更重要、更富建设性的角色。全球多边机构的一个问题是,常常难以达成共识,比如气候变化谈判。中国的力量和外交努力对于找到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因此,我是站在积极看待中国未来这一方的,相信中国崛起对世界是一件好事。

“担任总理的经验使我可以看到UNDP与中国未来合作的潜力”

《瞭望东方周刊》:从治理一个国家到全球治理,你觉得有何不同?管理国家的经验对于你今天的工作有何影响?

海伦·克拉克:担任总理的经验对担任目前的工作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于发展未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的关系很有帮助。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支持中国的发展,确保中国的发展可被联合国最高层领导所赞赏并肯定。我担任署长以来,还一直致力于构建第二个支柱,即令中国成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的重要合作新兴经济体。这项努力正在取得成效,希望在未来可以与中国签订至少八项双边协议。

总体来说,我担任总理的经验使我可以看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未来合作的潜力,就像我当年看到新西兰与中国合作的潜力一样。

在新西兰,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新西兰是中国的三个“第一”:第一个签署同意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的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的西方国家。当然还有第四个“第一”---第一个完成与中国自贸谈判的西方国家。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第一位女署长,你觉得自己与男性领导有何不同?

海伦·克拉克:这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对于UNDP的性别平等工作有特别的兴趣。

比如我会见了中国全国妇联主席,这一次在新疆也见到新疆妇联主席。从法律上来说,中国女性与男性有同样的权利,我自己遇见过很多了不起的中国女性,比如吴仪副总理,但总的来说,最高决策层的女性数量仍然很少。我们希望与全国妇联合作,争取可以让更多女性进入党、中央、地方政界及商界的最高决策层。


我曾经做过一场关于女性角色的TED演讲(TED是英语中技术、娱乐和设计的首字母缩写,是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以组织TED演讲大会著称---编者注),题目叫“是的,我们可以”(Yes ,we can)---我认为女性天生是和平而非军事方案的提出者。

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

1950年2月26日生于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奥克兰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大学政治系执教8年。

1971年加入新西兰工党,1993年起担任工党领袖。

1999年11月,克拉克出任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连任至2008年11月,并兼任艺术文化和遗产部长、行政服务部长、安全情报部长和通讯安全部长。

2009年4月被任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是该机构首位女署长。2013年4月连任。

(资料来源:新华网)

http://news.ifeng.com/shendu/lwd ... 23/2981465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