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谈歼八的隐型改进——摘自李天院士传记(已标出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47:24


     从 “ 七五”“ 八五”开始,601 所就开始逐年规划,发展隐身试验及试验手段的建设工作。“ 七五”期间,601 所利用歼 8飞机研制所建设的微波暗室 (156号厂房)扩展功能,利用现有条件及很少的课题经费,组建了微波暗室内 RCS 测试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使601 所跻身于国内当时仅有的三家同类技术先进实验室的行列,利用该系统开展的《 歼8II飞机减缩 RCS综合措施初步研究》在1988年航空工业部隐身技术年会(西安)上报告,受到与会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作为重要研究成果,收入了隐身及反隐身研究论文汇编。该测试系统1990 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例如,601 所牵头,606所 、北航、南航和 014中心参加的二元喷管红外抑制试验研究,是利用真的涡喷6不带加力喷管发动机,由 601 所与606所进排气系统专业运用二元喷管程序设计并制造出了简易二元喷管,在南京利用014测试设备系统,共同完成试验,收到单独运用外形技术可减少红外辐射 35%的抑制效果,为后期其红外抑制技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又如,由601 所牵头北航、长春光机所参加的全尺寸座舱风挡镀膜技术验证研究中,北航完成了制膜层设计,长春光机所完成了镀膜制备,全尺寸座舱模型设计制造和测试验证工作由601 所完成,通过在沈阳外场的 RCS测试,收到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隐身预研指标。
  再如,601 所与621 所联合研究的歼 8Ⅱ 全尺寸吸波结构腹鳍的设计、制造和 RCS测试也收到较好效果,也证明了601 所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的技术途径是完全正确的。

  1995年 1月 组成一个课题组,开展了针对现役飞机三项强散射源减缩的《 歼 8II飞机 RCS减缩技术外场试验研究》。开展重型战斗机外场RCS测试,国内没有先例,601所也没有现成的设备,更关键的是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在当时的解思适所长及主管总师李天的支持下,用暗室内现有设各,再搞一个能支持重型战斗机的简易转台,并于 1995年10月 在沈飞公司跑道上干起歼 8Ⅱ 飞机外场RCS测试,这个测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歼8Ⅱ 是我空军的主战机种,它 RCS究竟是多少?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各文献报道莫衷一是。虽有模型在暗室内的测试数据,毕竟那是模型阶段。这个 RCS数据外场实测对我军防务部署及评估,对现役飞机隐身技术改装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李天对同事们说一定要为601所争气,为我军增光。
  所长、总师亲临现场,干技术工作的人就有了信心和底气。外场条件是艰苦的,技术风险也不小。各专业十几号人,加上沈飞公司试飞站的人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单单是协调就不容易。飞机架设支撑用聚苯乙烯白泡沫塑料支柱,这种支柱太粗了背景散射就大,影响测试误差;太细了还怕支撑强度不够,飞机安全有问题。在技术上,李天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放手大胆去干!泡沫塑料支架支撑起一个 ⒛ 多米长十几吨重的大家伙,转起来,现场看着真有点悬。虽然我们做了强度估算,但是领导还是要把关。解所长、李天还特意找来强度专业的老同志,对泡沫支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
  1997年 9月 ,利用改造后的转台,完善了测试系统,又进行了一次歼 8II飞机 RCS减缩技术验证测试。上次 (1991年)受经费限制,转台是人 手推肩扛推动的,工作效率极低。经过改造,安装了电机及驱动机构,可 以电动与计算机联网测试,该设备在当时是比较先进高效的了。试验规模不可谓不大,各单位人员十几号,转台、设各、支架、吸波屏,拉了好几卡车。经过安装、联调,测试比较顺利,完成了歼 8II飞机原机及进气道、座舱、雷达舱三项强散射源采取隐身措施的隐身测试,获得测试数据近万个,各种状态曲线 30条。  
   这次测试是歼 8Ⅱ 飞机 RCS首次外场测试,为国内重型战斗机外场 RCS试验的首创,开创了重型飞机 RCS外场测试的先河,首次获得了空军主力机种歼 8Ⅱ飞机 RCS整机数据,实施验证了飞机三大强散射源 RCS减缩措施和效果,对空军飞机隐身改装提供了可用的技术方案和工程经验。在推动隐身技术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不仅有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深远的社会效益。该次试验用自行组建的试验系统进行大型战斗机真机外场 RCS试验属国内首创,得到了莅临现场的中外专家一致的高度赞许。俄罗斯隐身专家毛宁感叹地说:“ 这么大规模的试验我多少年未见过了!” 这项试验研究成果 1999 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天院士非常重视隐身设计手段的建设,挂在嘴边的话是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开展隐身设计更是如此,以对飞机隐身设计影响最大的外形设计为例,在进行初步设计时,至少同时提出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各选方案,到底哪个更好?如何选择?不可能都制造出实体模型进行隐身测量,因为这样既浪费周期在经费上也无法支持。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仿真计算I具支持。李天院士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建立完善计算手段的机会。1990年,在他的组织下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国内最早的隐身飞机工程估算程序集,采用经验工程计算方法,适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的多方案隐身效能快速估算和比较寻优。
  为了应对初步设计对计算精度的进—步需求,1995年又组织研制了高频计算软件包,涵盖了物理光学法 (P0)、 几何光学法 (GO)、 几何绕射理论(GTD)、 物理绕射理论 (PTD)、 弹跳射线法 (SBR)等,使新一代战斗机的隐身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进人2000年以后,随着飞机隐身水平的提高,对仿真计算的精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基于精确方法的仿真计算工具。其特点是基于飞机表面的电磁场或电流分布进行严格求解,同时考虑表面各散射部分的相互作用,计算精度高,尤其适用于超低 RCS飞机设计,但是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资源的要求非常高,一般只能计算 10个波长大小的目标,对于一典型的战斗机,飞机机身长⒛ 米、翼展 15米、高度 5米左右,都存在几十到百个波长,无法实现实用化。经过李天院士的艰苦努力,国 内首套结合了国最先进的多层快速多级子算法和大型计算服务器的实用化精确计算手段得以成,并且在多个高隐身飞机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pdf

     从 “ 七五”“ 八五”开始,601 所就开始逐年规划,发展隐身试验及试验手段的建设工作。“ 七五”期间,601 所利用歼 8飞机研制所建设的微波暗室 (156号厂房)扩展功能,利用现有条件及很少的课题经费,组建了微波暗室内 RCS 测试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使601 所跻身于国内当时仅有的三家同类技术先进实验室的行列,利用该系统开展的《 歼8II飞机减缩 RCS综合措施初步研究》在1988年航空工业部隐身技术年会(西安)上报告,受到与会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作为重要研究成果,收入了隐身及反隐身研究论文汇编。该测试系统1990 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例如,601 所牵头,606所 、北航、南航和 014中心参加的二元喷管红外抑制试验研究,是利用真的涡喷6不带加力喷管发动机,由 601 所与606所进排气系统专业运用二元喷管程序设计并制造出了简易二元喷管,在南京利用014测试设备系统,共同完成试验,收到单独运用外形技术可减少红外辐射 35%的抑制效果,为后期其红外抑制技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又如,由601 所牵头北航、长春光机所参加的全尺寸座舱风挡镀膜技术验证研究中,北航完成了制膜层设计,长春光机所完成了镀膜制备,全尺寸座舱模型设计制造和测试验证工作由601 所完成,通过在沈阳外场的 RCS测试,收到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隐身预研指标。
  再如,601 所与621 所联合研究的歼 8Ⅱ 全尺寸吸波结构腹鳍的设计、制造和 RCS测试也收到较好效果,也证明了601 所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的技术途径是完全正确的。

  1995年 1月 组成一个课题组,开展了针对现役飞机三项强散射源减缩的《 歼 8II飞机 RCS减缩技术外场试验研究》。开展重型战斗机外场RCS测试,国内没有先例,601所也没有现成的设备,更关键的是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在当时的解思适所长及主管总师李天的支持下,用暗室内现有设各,再搞一个能支持重型战斗机的简易转台,并于 1995年10月 在沈飞公司跑道上干起歼 8Ⅱ 飞机外场RCS测试,这个测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歼8Ⅱ 是我空军的主战机种,它 RCS究竟是多少?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各文献报道莫衷一是。虽有模型在暗室内的测试数据,毕竟那是模型阶段。这个 RCS数据外场实测对我军防务部署及评估,对现役飞机隐身技术改装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李天对同事们说一定要为601所争气,为我军增光。
  所长、总师亲临现场,干技术工作的人就有了信心和底气。外场条件是艰苦的,技术风险也不小。各专业十几号人,加上沈飞公司试飞站的人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单单是协调就不容易。飞机架设支撑用聚苯乙烯白泡沫塑料支柱,这种支柱太粗了背景散射就大,影响测试误差;太细了还怕支撑强度不够,飞机安全有问题。在技术上,李天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放手大胆去干!泡沫塑料支架支撑起一个 ⒛ 多米长十几吨重的大家伙,转起来,现场看着真有点悬。虽然我们做了强度估算,但是领导还是要把关。解所长、李天还特意找来强度专业的老同志,对泡沫支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
  1997年 9月 ,利用改造后的转台,完善了测试系统,又进行了一次歼 8II飞机 RCS减缩技术验证测试。上次 (1991年)受经费限制,转台是人 手推肩扛推动的,工作效率极低。经过改造,安装了电机及驱动机构,可 以电动与计算机联网测试,该设备在当时是比较先进高效的了。试验规模不可谓不大,各单位人员十几号,转台、设各、支架、吸波屏,拉了好几卡车。经过安装、联调,测试比较顺利,完成了歼 8II飞机原机及进气道、座舱、雷达舱三项强散射源采取隐身措施的隐身测试,获得测试数据近万个,各种状态曲线 30条。  
   这次测试是歼 8Ⅱ 飞机 RCS首次外场测试,为国内重型战斗机外场 RCS试验的首创,开创了重型飞机 RCS外场测试的先河,首次获得了空军主力机种歼 8Ⅱ飞机 RCS整机数据,实施验证了飞机三大强散射源 RCS减缩措施和效果,对空军飞机隐身改装提供了可用的技术方案和工程经验。在推动隐身技术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不仅有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深远的社会效益。该次试验用自行组建的试验系统进行大型战斗机真机外场 RCS试验属国内首创,得到了莅临现场的中外专家一致的高度赞许。俄罗斯隐身专家毛宁感叹地说:“ 这么大规模的试验我多少年未见过了!” 这项试验研究成果 1999 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天院士非常重视隐身设计手段的建设,挂在嘴边的话是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开展隐身设计更是如此,以对飞机隐身设计影响最大的外形设计为例,在进行初步设计时,至少同时提出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各选方案,到底哪个更好?如何选择?不可能都制造出实体模型进行隐身测量,因为这样既浪费周期在经费上也无法支持。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仿真计算I具支持。李天院士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建立完善计算手段的机会。1990年,在他的组织下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国内最早的隐身飞机工程估算程序集,采用经验工程计算方法,适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的多方案隐身效能快速估算和比较寻优。
  为了应对初步设计对计算精度的进—步需求,1995年又组织研制了高频计算软件包,涵盖了物理光学法 (P0)、 几何光学法 (GO)、 几何绕射理论(GTD)、 物理绕射理论 (PTD)、 弹跳射线法 (SBR)等,使新一代战斗机的隐身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进人2000年以后,随着飞机隐身水平的提高,对仿真计算的精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基于精确方法的仿真计算工具。其特点是基于飞机表面的电磁场或电流分布进行严格求解,同时考虑表面各散射部分的相互作用,计算精度高,尤其适用于超低 RCS飞机设计,但是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资源的要求非常高,一般只能计算 10个波长大小的目标,对于一典型的战斗机,飞机机身长⒛ 米、翼展 15米、高度 5米左右,都存在几十到百个波长,无法实现实用化。经过李天院士的艰苦努力,国 内首套结合了国最先进的多层快速多级子算法和大型计算服务器的实用化精确计算手段得以成,并且在多个高隐身飞机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pdf
难道SF真的在赶工J8Z??
隐身八爷


某非真的想搞出个G8ZZZZZZZZZZZ………………

已经误入歧途、不能自拔了

每一点技术积累都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早期没有J-20项目想验证隐身技术怎么办,还不是在老机上改改。
摘自李天院士传记
如果只是技术验证, ok
如果还试图量产,  走火入魔 邪道

歼八是个好平台,可以验证很多新技术。但不表示这些验证机会量产或列装。
传说中的J8Z...
难道传说中的歼8z果然存在?
俄罗斯隐身专家毛宁评论蔡国庆?神马情况?
目前网上没有一张隐身歼八的图,隐身歼七都有了,隐身歼十也有了,隐身飞豹改也有官泻前身图
按文中所说,歼八应该还有采用二元矢量喷管的短距起降验证机,
为什么俄罗斯专家叫毛宁?
我是来看大家喷SF的。。。
目前网上没有一张隐身歼八的图,隐身歼七都有了,隐身歼十也有了,隐身飞豹改也有官泻前身图
J7、J8都做过隐身测试,空版有个验证机专帖,你参考下,都有图。
10和飞豹第一次听你说。
利用现有的飞机技术印证有些理论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探索。
摘自李天院士传记
加到主贴去,否则会判定没有来源。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2-5-26 17:12
每一点技术积累都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早期没有J-20项目想验证隐身技术怎么办,还不是在老机上改改。
不会做个新布局的模型?能花几千块?
angadow 发表于 2012-5-26 17:44
J7、J8都做过隐身测试,空版有个验证机专帖,你参考下,都有图。
10和飞豹第一次听你说。
请把隐身歼八的图贴出来让我看一下
nbb1968 发表于 2012-5-26 17:49
不会做个新布局的模型?能花几千块?
随便整个的意义跟单个零件自己测试差不多,还更贵了。
nbb1968 发表于 2012-5-26 17:49
不会做个新布局的模型?能花几千块?
F22的高精度模型九0年前就进微波暗室了
院士天尊,您就放过歼八吧
中雨东风17° 发表于 2012-5-26 17:42
为什么俄罗斯专家叫毛宁?
毛子+列宁:$


歼十一隐身减缩验证机在最新的科技文献有所批露,也进行了外场试验,李天院士的传记却没有详细记录,大概是保密的原因吧

歼十一隐身减缩验证机在最新的科技文献有所批露,也进行了外场试验,李天院士的传记却没有详细记录,大概是保密的原因吧
歼-8真是一个万能机啊,和台湾的IDF差不多了
笔落惊风雨 发表于 2012-5-26 18:01
院士天尊,您就放过歼八吧
98年前,歼十没首飞,歼十一还没国产化,飞豹一代空军根本看不上眼,不拿歼八验证,难道拿只能打格斗弹的歼七进行验证
hswz 发表于 2012-5-26 17:52
请把隐身歼八的图贴出来让我看一下
真有隐八爷图,就在那本书里!
同时有三个单位在做这个实验
hswz 发表于 2012-5-26 17:52
请把隐身歼八的图贴出来让我看一下
看了这么多关于李大院士的贴,感觉TG天上所有战斗机都是李大院士的杰作。
RCS测试和改进也是必要的,但还是做个1:1 F22 模型更合适。
我是来围观sf中枪的
觉得8爷也没有想的那么差吧.
效果如何?有意义吗?
技术验证是非常重要的,别动不动就扯歼八Z。
没人关注文中那个腹鳍隐身的描述吗?
wxoyeye 发表于 2012-5-26 19:42
没人关注文中那个腹鳍隐身的描述吗?
怎么描述的!
这样改有优势吗?应该推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