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五虎将:彭林刘徐粟(原创非首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47:47



将才难得,自古皆然。共军自南昌建军,征战二十六年,其间强将悍卒尽多,然而真正的军事家,应以彭林刘徐粟为最。



林粟
我们先谈林粟。这是两个很有些类似的名将。一样的善于出奇制胜,一样的爱惜军力,一样的早谢秃顶,一样的伤病缠身。
林的指挥特点是稳准细快变,其中这个准和细字拿捏的无人能比。这表现在战术培养总结和战役指挥两个方面。
平型关伏击战布局谋篇严谨有效,地形兵力时机部署天衣无缝,面对从未交手的日军,115师连预备队也没用上,就结束战斗。同为将才的韩先楚就是这个不幸的预备队长,打完仗后满怀崇敬心情参观了林的战役部署,对林狠毒准确的眼光佩服的五体投地。
内战中秀水河子战斗,林彪在发起战斗之前,亲自干预调整两个突击团的次序,使突破非常顺利。作为几十万大军统帅,千头万绪中能抓住重点具体部署,这是多末的准确细腻。
衡宝战役四野本来猛追,可是发现国军好像在下套,赶快撤退,可是135师插的太猛,孤悬敌后,本来有被歼的危险,林彪却准确地看到了实情的另一面,那就是敌人的退路也被135师切断了,于是一个电报命令135师直接听从四野总部指挥,当时的丁盛欢喜若狂:发了,这下林总知道我了。于是打出了刘伯承称赞的腰斩七军。这个战例集中体现了林彪指挥风格,他快速准确地抓住整个战役的关键点,细致部署,果断变化,赢得全胜。
林还善于培养部下和部队的战术水平,自己是强将,部下是精兵。林老师最了不起的是因材施教,当时部下大多是粗人,象黄永胜这种击鼓杀敌鸣金嫖妓的不是一个两个,可是林总结的战术原则简单易行,朗朗上口,这样黄永胜之流也可以在娱乐之余,学有余力。估计本论坛的很多同学如果听个半小时也知道怎模打群架了,不就是三猛战术一点两面四组一队三快一慢。这也是快与准的另一种体现。
林对部队作风的强调,是共军建军的宝贵财富。林的部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作风。比如十七师(128)善于攻坚,127师大哥风范,116师(5师)主动专断,121师顽强稳健,113师奔袭突击等。四野部队作风独特,许和尚后来越战中指挥就很不适应,打了半天,这些家伙没什莫请示报告,闷声不响发大财。其实是四野部队习惯于临机专断,怎模对战局有利怎模打,理解上级总的意图,根据战局变化自己变化。比如三十八军在朝鲜二次战役穿插中一直无线电静默,直到穿插到点,才开机请求指示,结果传下来的命令还走样,幸亏113师聪明,自己猜出了正确的意图就去干了,多牛!

转来谈粟裕,粟裕和林彪的遭遇不同,林彪一直是毛的爱将,甚至毛曾经讲过我搞了几十年军事,就培养出了个林彪,谁敢抢他我拼命之类的话。林彪从一个连长上井冈山,二十八岁已经是军团长,指挥主力嫡系一军团。井冈山年代粟裕也是警卫连长,后来升任十军团参谋长,结果几乎全军覆没,从此粟裕打了两年游击,也从毛泽东的视野中消失了十多年,直到四八年才重新见面。所以粟裕不仅一直只能指挥非正规的小部队,还必须自己解决根据地粮草等问题,没想到解放战争爆发,粟裕从苏中七战七捷开始爆发小宇宙,直到淮海决战,横扫华东。
粟裕由于长期与优势敌人在不利地形中战斗,他的指挥风格相对于林彪,就多了一个险字,是险,准,狠,而且一个险字贯穿其他,可以说险中有准,险准求狠。这险可不是贬义词。林彪也说过,打仗不能追求100%,那样就没仗打了,一般有70%-80%就绝对要干。这个跑到粟裕这里,有的只要五成把握也打了,也赢了,所以林称赞为神仙仗。
很多人说粟裕指挥的战役伤亡重,失败次数多,这是典型的外行看法,国军一向以山东为重点,而华东中原战区地形多平原丘陵,粟裕每次进行战役都不得不面对重兵援军,在平原地带部署阻击,以至于经常是打援阻击兵力大于突击歼敌兵力。粟裕面对的国军如十一师,桂军七军,四十八师,黄柏涛部等善于防御作战,只要给一天时间,地堡壕沟防御体系立刻完成。
林彪所在的东北一向是共军兵力占优,而且地广兵稀,共军可以发挥穿插突袭的本领,在国军不及增援的情况下偷袭得手。其面对的对手多为缅甸远征军系统,善攻不善守,新一军新六军主动起来像条龙,被动起来像条虫。林彪经常以优势兵力野战运动歼敌,所以伤亡小。
粟裕的险也是建立在准上面的,而粟裕的准和林彪的有些不同,这个准体现在对时间空间敌情的计算上面。孟良崮战役共军二十万包围七十四师三万人,国军援军三十万又包围共军二十万,打到后面,谁也不知道谁先死,华野总部很多人不知所措,粟裕好像一个精算师,一席话定下了决心,他准确地算出根据国军各路援军的位置,他们需要多长时间突破阻击(说到这里,当时的华野参谋长应该是陈士渠,毛的嫡系,关键时刻没看到他尽参谋长的本分)。华野根据粟的计算下达死命令,限期歼灭七十四师,刀也摆出来了,执行命令不力者纪律制裁。
这种在几十万大军纠缠不休的时刻,能科学计算而下决心的,国共双方就是粟裕了。反观新开岭战役,四纵攻击不利,敌人援军齐集,在四纵指挥部战与撤两种意见争持不下,韩先楚大怒曰,要走你们走,把部队留下。这话勇则勇矣,却没有粟大将那种科学准确地说服力,可见韩靠感觉,粟靠算计,还是有水平差距的。正是由于粟裕算得有理,那些陈士渠,许是友之流的反对派们在这个关键时刻也配合工作,不然敌人攻于外,悍将不服于内,这个仗没法打。
粟裕的险还在于他在重大时刻敢于对内部的压力坚持真理。
孟良崮战役前,许是友直接骂粟裕:你们当官的一张嘴,我们要靠两条腿走的。其实弱势的军队就要靠机动能力。林彪在东北当时也是逼着各部队赛跑。许和尚无知者无畏,这个狡猾的人欺负粟裕陈毅不是毛嫡系才敢炸刺,换了林罗早把它送回少林寺了。
豫东战役前,毛让粟裕组织部队南渡,学习刘邓大跃进,陈毅傻不愣等地答应了。粟裕却顶了回去,坚持和中野留在江北,结果才有了淮海战役。逼毛改变战略决心,举世唯粟裕一人而已。公道地说,刘伯承是粟裕的粉丝,在这件事情上,刘坚决支持粟。可惜刘的小弟邓和刘不一样,后来在淮海战役由于指挥权问题和粟裕结下梁子,后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军人的刘伯承和主要作为政治家的邓的区别。
粟裕的险还在于和林彪不同,他没有机会强军扩军,当时粟裕指挥的部队来源复杂,有山东115师山头,浙南新四军,苏北游击队等,还有两广,皮旅,其中的山东部队是大头,连陈毅也不一定搞得定。粟裕不可能像林彪,按照自己的思路训练部队培养战术作风,而且东北国军由于兵力不足,没有推进到松花江北,给了林彪扩军练军时间。粟裕一直处在国军重点进攻下,还有中央的乱指挥如七月分兵,所以粟裕只能是手头有什莫部队就打什莫仗,基本上靠个人指挥天才打。比较林粟这方面的情况好象比较ibm的郭士纳和苹果的乔布斯,后者完全依靠个人才智支撑公司,前者依靠整体制度和力量。
所以粟裕指挥特色中的险字很了不起,值得研究。从林粟的成长过程来看,林不折不扣是毛的好学生,粟是个自学成才的人物,林欠毛的,毛欠粟的。

林对粟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后来粟是林比较愿意说话的人,经常交流下战役指挥,林常问粟这个仗怎莫下的决心,那个仗为什莫那末打等等。

林粟对自己的部队均很爱惜。林培养他们的战术素养,整体作风,象带孩子一样,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他曾经对夫人说:(打仗)能不死的,就一个不要让他死掉。而粟本人勇敢无畏,左手中弹残废,死后脑中烧出三个弹片。这两个人一个从总体上爱护培养部队,一个用自己的才能,尽量保证每个士兵的生命,所以其部下也对之崇敬有加。(许和尚不算在内,他不是普通士兵。)

总之,这两个人个性类似,成长过程截然不同,林彪善于制造利用优势局面,而且发现速胜大胜的关键点,粟裕则是胜利只向险中求,对局面的计算能力和科学预见高人一等。林彪是快刀之迎风一刀斩,粟裕是短剑中的天外飞仙。



彭刘
如果说林粟是共军最出色的战地指挥官,彭刘两位则是既精通战役级别的指挥,又具有战略全局能力的人。我上面说过,粟裕是唯一一个以战地指挥官身份迫使毛泽东收回成议的人,而彭德怀和刘伯承则一直被毛认为对等的军事家。毛是林的师傅,粟的老板,可是彭刘是毛的合伙股东。
彭指挥风格勇狠刁,由于长期在总司令部级别工作,战役战斗指挥中经常着眼于全局,这既是优点也是弱点。多年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5%BD%D5%F9">战争经验使彭具备了常人难比的老将素质,这是警觉而坚强,顽固而善变,勇猛而狡猾,虎和狐狸集于一身,林彪没有他的大气,粟裕没有他的威望,刘伯承没有他的实效,徐向前各方面可以和他匹敌,但是河西败军,战绩不如他。
彭德怀最值得称道的,是勇字,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彭德怀五德具备,勇字当头,不得了。

彭刘交恶
彭刘和朱德均为黄埔前军事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朱德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在欧洲成为周恩来等人的忘年交,刘是在大革命北伐中接受新潮思想,彭德怀是自学成材的同志。此三人在旧军队做到旅团级长官。
不同的是,刘后来去苏联镀金,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海龟。刘是中共特意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当毛在江西受到排挤,曾经向中央要求派刘伯承这样懂军事的人去代替他主持大局。而当中央转移到江西,立刻把红军的指挥权交到刘伯承的手里,任命他为红军总参谋长,他当时和朱德李德周恩来一起,是军事方面的实际指挥者。
彭德怀则是拉着自己的部队找毛入伙的,而且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和部队基础,成为和林彪并肩的战地司令官,彭的三军团与毛嫡系一军团是江西红军主力,一军团原来主要来自朱德的南昌起义残余部队,后来被毛串通林彪架空朱德,林其实是毛的学生职业经理人而已,所以彭在军中的位置实际上在林之上,和朱毛并肩。不过彭在党内的位置就比毛差远了,毛毕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有原始股。
这从长征后的职位看得出来,由于一方面军只剩七千人,红三军团被并入一军团,而彭德怀升任红军副总司令,负责实际上的军事指挥。当时林彪成了红军大学校长。红军整编八路军后,彭德怀为副司令,长期实际指挥军事,林彪是115师师长。所以论资历彭高林彪一级,仅次于朱德。

本篇把彭刘放在一起写,是因为这两个老头一生的纠葛,老彭一直看老刘不顺眼,上面说了,刘伯承既是中国军事教育的成果,也是海龟,随着博古等人的中央来到瑞金后,全面夺了毛的权,彭德怀由于属于独立董事,有自己的部队,还保留下来一起做生意。不过就象当今学术界土洋博士相互看不起一样,彭与刘的冲突不可避免。刘受到的军事教育均为正规化的,彭在这一点上和毛臭味相投,有着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是实践大师,邓小平后来的猫论对彭毛来说实在是小儿科。
五次围剿期间,三军团首当其冲,伤亡惨重,彭德怀当面大骂李德崽卖爷田,伍修权好意没有翻译过去,彭德怀还非让杨尚昆再说一遍,真是个故意惹事的祖宗。幸好当时党内很有势力的张闻天也在和博古较劲,帮了老彭一把,不然彭当时就挂了。
而这个时候正是刘伯承第一次在红军中亮相的时候,以刘的苏联背景,彭愤青估计也把刘放到李德一派去了,这两个人党内派别不一样,自然搞不到一块去。
实际上刘伯承对政治恐怕还没有彭那末热衷,他是个很有职业素质的军人。不管党内哪一派得势,技术专家总是需要的。所以刘伯承被王明,张国焘,毛泽东等人分别赏识任用,再次说明了知识就是饭碗。
不过彭德怀本人也是专家,他对刘伯承的一些军事理论有些同行相轻的意思。刘很多时候的机动处置,被彭德怀认为是软弱的表现。而刘在正规化方面的努力,被彭认为教条不实用。
从后来两人交恶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抗战百团大战,日军一个大队潜入根据地腹地关家垴,彭死令129师全歼该敌。刘伯承由于地形不利,部队死伤严重意图放弃,彭居然说要取消129师番号,这明显是老头斗气的说法,别说刘伯承受不了,毛泽东也不干呀。当时徐向前刚好也从山东赴延安公干,目睹了自己红四部下受辱,老彭真是打狗带骂主人,实在伤众.
还没完,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来自刘伯承二野系统的王近山兵团损失180师,彭大骂韦杰(六十军军长)之余,挖苦刘伯承说:刘伯承的部队不是最讲战术的吗?怎莫打成这样?还和兵团代司令王近山演出了少见的将帅对骂,王也不客气,直接骂彭不会指挥,打仗像赶羊.

终于,这两个老头的争端以彭德怀发动的反教条主义结束,刘伯承在南京军事学院的一套被彻底批倒,刘被迫在全军高干会议上作检讨。
纵观彭刘二人的争议,一直表现为彭对刘的无端攻击,我觉得根本还是因为刘在军队中的亮相来源于非建军派系,完全是通过王明一派空降到指挥体系内的,其政治上的派别已经消失,所以彭有恃无恐,另外彭的特点类似关羽,对高级干部严,对下层官兵慈,并且彭刘军事见解不同,故此彭有个机会就要向刘生事。

彭门三板斧

如果说林彪的指挥象迎风一刀斩,粟裕好像天外飞仙的短剑版,那末彭德怀的战法类似三板斧下瓦岗,彭的计算没有粟裕准确,收盘没有林彪细腻,但是大胆猛烈刁钻凶狠就有过之无不及了。彭指挥兵团军师级别战斗战役得心应手,伏击战打得不次于林彪,直罗镇,青化砭、洋马河每战必胜,而强击则似乎还胜过林彪,从攻打长沙开始到强攻兰州收尾。
彭对部队的使用一向是斩尽杀绝的,反正三军团没有了,后来他用的也是别人的本钱。抗日战争关家垴使的是129师和决死纵队,解放战争打得是贺龙的二方面军,抗美援朝早期拼的是四野三野。
彭德怀的指挥杰作之一是西北战场的宜川战役和沙家店战役,在宜川战役中他准确地从敌人可能来袭的三条道路中选出了一条,周密部署后,一举全歼,毙敌主将。这一场战役从策划到实行到对全局的影响,都是共军几十年战争经验的集中经典体现,虽然比林彪粟裕的大战其复杂程度不同,但是宜川却集中体现了机动穿插,围城打援,伏击,斩断,歼灭战这些共军战术的精华,是典型的老将名战.
沙家店战役更是在一个新败之后在狭小空间中死里求生,毛泽东从此后才敢用真名实姓.
彭的战役部署决心实施从头到尾演示出一个三十年老兵的老辣风格,这与林彪的毒,粟裕的险相比,又是另一重天。刀易缺,剑易折,遇到斧头,算你倒霉。
抗美援朝的二次战役,先示弱,后分割,猛插猛打,从战役层面到战略层面到处牵着麦克阿瑟的鼻子走,彭老头耍麦老头,在朝鲜这个东西不过三百公里宽的半岛上,通过南北山间孔道完成穿插机动,昼夜行军二百里,这个纪录美军机械化部队在沙漠平地上也没打破,二次战役精彩纷呈,是彭德怀的光荣,也是中国陆军的光荣。从此后,连斯大林元帅也称彭德怀为出色统帅,后来把和彭闹意见的苏联驻朝鲜大使赶走。
所以彭的战役指挥,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勇猛势头,更难得的是他粗中有细,多年的战争经验使得他对危险有着出色的直觉,朝鲜战争三次战役,他顶着苏联北韩的压力,点到为止,没有中李奇微的圈套。一次战役,迅速修改阵地防御为遭遇战,这就是老将的经验。
但是彭的缺点,一是对部队特点掌握不好。由于彭没有自己的基本部队,经常使用别人的家底,造成他不了解各部队作风,所以表现出五次战役的混乱,不擅长外线作战的二野损失了180师。还有西府战役也是有部队没有完成阻击任务导致崩盘。
二是没有完善参谋机构的功能,过于依靠本人的经验,志愿军总部是个兵团司令部改的,二次战役中就没有照顾到九兵团的指挥和后勤,弄得冻死冻伤一大堆。五次战役新调来的二野和华北部队一上战场就没有全局控制了,活像赶集。
然而彭还是能做到不断改进,后来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对军队的指挥后勤装备等建设作了很大革新,彭主持的中国军队是最强的时期。而彭本人,作为中华五千年中唯一一个曾经成功对抗世界首强的中国军队统帅,成为比迹徐达的牛人.

刘家霸王鞭
刘的来历前面有了交代,这个海龟元帅在军事理论教育方面是共军的头把。林彪教人打仗,刘伯承连蛋蛋也帮部下安,挺进大别山,刘邓特别开了个安卵子大会,给部下打气(估计林彪知道黄永胜之流男性特征明显,不必如此)
刘伯承战绩骄人,红军长征一路上他指挥开路先锋,巧渡金沙江是他,安全经过彝族区靠他,安顺场还是他。晚年刘伯承失忆,只记得长征的事情,朱德叹息道:那都是他在前头指挥的。
张国焘是刘伯承的大粉丝。毛张翻脸,朱德刘伯承随五军团留在了四方面军。张国焘厌恶毛的游击习气,可是对刘伯承的军事才能佩服有加,让刘开学堂,给四方面军高干上课,结果还有个军长不服,被刘张批评后跳江自尽,死的莫名其妙。看来刘伯承的教育方法也有一定问题,不然怎莫会上个课也弄死人?还好张家长开通,想当军长的有的是,提一个就是了。
再后来四方面军西路军失败,八路军129师由四方面军部队整合而来,徐向前作为原总指挥本来是师长当然人选,可是他刚要饭回来,败军之将,刘伯承在四方面军期间和大家很熟,又是海龟,又是校长,又是四方面军之父张总的好朋友。毛就把怨气冲天的四方面军交给伯承。这下刘可发了。归根结底,刘伯承要感谢张国焘给他人脉和机会,而张的班底也被刘基本接收,后来形成二野人马。
不过刘伯承打鬼子是把好手,神头岭长乐村响堂铺阳逻堡全是129师的杰作,386旅屡次伏击成功,后来旅长陈赓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找刘头交心,说:老大,咱们能不能下次换个打法。老刘一挥手:不用,打鬼子就这一招够了,他们笨!于是386旅重复重复再重复地伏击鬼子,把日本人打毛了,组织了一个部队,打着标语:专打386旅。实诚的鬼子每次追到八路就用大喇叭问,是不是386旅的,如果不是就不打了。
刘伯承为人规矩,打仗讲究战术,有的时候少了霸气和狠劲,不过他手下四方面军原部队正好硬得出奇,所以主帅不足部下补,刘伯承和部下互为师友,他的人缘在军队中好的出奇,129师著名的王疯子王近山,战场奇才,讨了个美女韩岫岩,对老婆不知道怎莫疼好了,给她两头牲口驮行李,这在当时违反规定,好多人反映,刘伯承闭一只眼不管(他就一只眼),所以部队里歌谣,刘师长,一只眼,看不见,韩岫岩。
刘伯承知道王疯子将才难得,不计较小节,后来王近山中将和重庆小姨子搞上了,这时候他的领导把他打发到农场。天下男人无不扼腕。还是刘师长好呀。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终于发挥特长,抢先把各地的游击队组编成大兵团,十战十捷,打了个痛快。后来就是毛强令挺进大别山,这时候刘就不如粟裕了,刘伯承有长者风范,有职业操守,有军事才能,不过面对毛,少了粟裕的独立见解和彭的操娘精神,好好的一支二野,搞得在大别山东躲西藏,让白崇禧当兔子打,不过刘伯承吃亏长见识,在关键时刻支持粟裕,把毛的南渡顶了回去,说明刘有着高尚的人格,我对这点特别特别佩服。
刘伯承指挥得以充分发挥还是进军大西南的最后一仗,他调度大军,迂回包抄,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不给对手任何翻盘机会。有的人说这时候国民党已经溃不成军,不过你看看四野在青树坪吃了多大的亏!刘伯承后来歼灭的有国军的嫡系预备队,在四川那种复杂地区,死地众多,二野以大军机动,很不容易。
刘伯承的战役策划以巧妙著名,曾经在同一地点多次设伏,打得鬼子伏贴,刘幸运的是有四方面军的一批悍将执行他的策划,这种兵将相知和谐也少有,刘伯承的学者风度和智者风范是他成功的源泉。
这位虎将,好像霸王鞭,绕来绕去地绞死拍死敌人。



                              向前
说到徐向前,就不能不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常,这是又一个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错误的人的名将。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山西人,是林彪的师哥,黄埔一期的,在北伐军中做到团级干部,徐向前的名字改的好,越是硬仗越向前。
徐向前的发迹和张国焘分不开。四方面军起家的时候徐和张均没有参与,他们都是中央后来派到鄂豫皖的,张国焘到了先开展政治斗争,把原来的大头目搞死。
最好笑的是杀徐向前校友许继慎,先是在党的会议上指责许继慎乱搞寡妇,老张也真做的出,这要是放林彪那里,什莫高岗,钟伟,黄永胜就没活路了,还不得一个个阉了。可怜许继慎,叶挺独立团的参谋长,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为这点事情丢了脸被贬,后来张国焘的铁哥们陈昌浩带头,在许继慎住处搜到国民党策反文件,结果严刑拷打,然后砍头。估计无论谁,被这样搜一下子也逃不过死的。
许继慎死后,四方面军总要有人主持军事,于是外来户,军事专业的徐向前被张国焘看重,从此成为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时也运也。
张国焘不愧北大学生,有文化的人就是有眼光。徐向前在共军中的地位威望能力牛的一塌糊涂。四方面军精兵猛将层出不穷,什莫陈锡联许是有王近山韩先楚刘震全是徐的手下或手下的手下的手下。。。
现在很多人提高徐向前,贬低张国焘陈昌浩,说徐向前要和他们斗争才能打胜仗,这属于胡扯。张国焘党内资格和毛泽东一样老,还是陈独秀李大钊的嫡系弟子,这种靠山求也求不来。而且许继慎那样强人还被老张砍了,徐向前斗个屁呀。
再说陈昌浩也不白给,莫斯科中山大学回来的人就属他最能干。共军第一次用飞机作战就是他,一只手用枪逼着俘虏的国军飞行员,一只手扔土炸弹。这样勇敢有创意,难怪二十多岁就是方面军政委了。
还搞了个女学生老婆张琴秋。这个张琴秋也是共军妇女干部级别最高的,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人家革命嫁人两不误,据我所知,她短短几年嫁过矛盾他哥,陈昌浩,九军长孙某某。。。
嘻嘻,回来说徐向前,倒是有一件事情说明他性格。在四方面军时老婆程训宣被肃反,后来解放后,徐对程的母亲毕恭毕敬,瞒着老太婆说程还活着,为老太婆养老送终。这说明徐本质上是个好人,但是。。。
徐的指挥特点就是硬精猛,我总觉得他的兵法象铁锤,就算对手是铁打的,遇到徐向前也是遇到了打铁的。
徐向前不仅把敌人当铁打,把自己部下也当铁练。很多名将名军在他手下成才。许和尚一辈子耍大刀,最得意的就是万源保卫战,那只是徐向前反六路围剿战役的一部分。这次战役,许和尚所部多次进行师旅级别的白刃战,体现了四方面军的硬和狠的风格。林彪喜爱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人家四方面军个个敢于大刀见红。
这种杀气后来一样带到了129师,阳逻堡机场上,四方面军后代的一个连变成了恐怖分子,用手榴弹与日军的几十架飞机共同毁灭,这样硬气的部队是陈锡联指挥的,是徐向前陈昌浩造就的。
由于政治后台垮了,也由于西路军之败,徐向前多年被雪藏,然而四方面军的部下却在抗日战场越战越勇,终于在解放战争初期,徐向前迎来了难得的机会,陈毅在华东搞不定,粟裕不肯北撤,毛准备派徐收拾山东残局。可惜战局突变,七十四师偷袭两淮得手,陈士渠打小报告逼陈粟回师山东。刚好粟裕正在才华横溢期,于是鲁南大捷,陈毅从此有了粟裕负责战役指挥,徐就没有必要去山东了。
刚好陈赓兵团调出山西,留下地方部队老弱残兵,毛顺手把徐向前打发去干个军长的活。人家老徐随手挥洒,把老乡阎锡山逼进了绝路,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别的野战军为了学习攻坚战付出惨重代价,比如林彪兵败四平,聂荣臻惨败大同(后来为了攻打石家庄还请朱德去号脉),可是徐向前克下运城,攻临汾一路凯歌,记住,徐向前的土八路可不像林彪,能用烧酒向老毛子换大炮,这些战绩靠的土工作业,老鼠打洞。要是换了李鸿章,肯定要说没有装备咱们避战保命吧,徐向前不仅打了而且胜了。
练罢林总的大难题攻坚战,回到运动战中,徐向前就像乐队指挥来到大剧院一样从容,晋中战役前共军内部自己评估能消灭个两三万敌人不错了,徐向前对这种砸自己牌子的看法嗤之以鼻,他可是运动战的老祖宗,于是徐总定下目标:全歼!
结果徐部从敌军意想不到的方位出击,闪电般歼灭阎锡山亲训师和日军总队,晋中战役作为徐向前的告别表演精彩绝伦,从战役指挥上来看,准如粟裕,刁过林彪,奇似伯承,猛赛德怀,再加上徐固有的硬,其实是共军的经典战例。
一些山西地方部队和民兵,到了徐向前手下打出了个徐向前兵团,把盘踞山西几十年的阎锡山一口口吃掉。毛泽东总结一年工作说,今年的一大收获就是徐向前兵团打出来了。
这个徐向前太有才了,给点阳光就灿烂。徐在山西的战役让人回味无穷。


总结五虎将
写到这里,借用毛泽东一段话:徐是又精又猛,林是又刁又狠,粟是又细又准。毛没有评价彭和刘,因为这两个人是毛的平级,而且彭刘具备了徐林粟的所有特点,是共军从实战与理论两方面各自修成正果的仙将。
上面列出的五个人,堪称共军的五虎将,其中徐刘粟是标准的职业军人,彭和林则卷入了政治漩涡。彭是将才靠经验,刘是人才有理论,徐是英才擅长实干,林是绝才凭智慧,粟是鬼才无人能理解。
天才这个帽子只有给毛泽东,天才知道他怎莫把握的军事,我是搞不清楚地。




外一篇:八卦林粟
林彪和粟裕的私生活很相似,在共党高干中是比较严肃的。
林彪在三十年代苏联养病期间和孙维世打得火热,孙本来就是学戏剧的,由于缺少历史资料,不知道他们演的是哪一出。
不过当时林不过一个伤兵,孙正在豆蔻年华,什末王明啦等等有为中青年也在莫斯科耍,估计孙没怎末把林放在眼里。
等到孙从苏联回国,林彪已经手握百万大军了,孙毕竟是总理干女儿,主席的宝贝,一回国也不管林夫人叶群怎末想,直接住到林彪家里了,哈哈哈,这中间又发生什末事情我等不知道了,反正最后结果是林总发了话,叶群立刻把孙的行李扔出去了。
林总倒不一定是对叶群一往情深,主要身体不好嘛,自然花花肠子少,同样情况的还有罗帅,他有肾病,罗帅本人是青岛大学的学生,自然和高岗,黄永胜之流没什末共同爱好,自身正,骂起人来底气也足,为了黄永胜搞女人的事情,说:已经是高级干部了,还这末不要脸。

黄总不要脸,但是还至少要命,聂帅手下一位将军才称得上古今好色第一人。话说文革期间,聂帅在西山养病,这个xx也被打倒了,无事可做,去看望聂帅,刚好聂帅不在,xx色胆包天,居然把聂帅的护士就地正法,后来呢?
护士当然哭诉啦,聂帅当然气晕了,这件案子直接报到主席那里,主席气得骂xx是烂泥扶不上墙。
哈哈哈,这个xx在文革被打倒,个人命运危急的时刻不忘泡妞,其勇猛盖过黄永胜,特此纪念。

林彪本人其实对解放后一些高级干部忙着喜新厌旧很有看法。有一次他手下高官娶亲(不知道是女学生还是国民党留下的姨太太),请林总夫妻赏光,林彪没去,叶群是个好事之人,去了回来大赞婚礼办的气派,林彪终于发作了:我不去是表明我的态度,你这样赞扬这种婚礼,你是什末态度!
哈哈哈,林总就是有水平,说话风格特别,总是让人不明白。后来韩先楚被批斗,林总发话:韩的缺点要大胆地批,同时对韩又要大胆地使用。哈哈哈,可怜的韩和批斗他的人谁也没有明白林总是保他还是批他。

粟裕追楚青夫人那是费了功夫的,粟太是扬州美女,根据当年照片,确实水准很高,而且还是女学生,这江苏美女把粟总折磨得不轻。
楚青曾经把粟裕的求爱信和照片一起当着自己的直接上司,撕个粉碎,粟裕真是面子扫地,还是陈毅猛,建议粟裕,找个鬼子扫荡的机会,背起那个女娃子进庄稼地算了。元帅就是比大将有水平。
粟裕从三七年嗅到四一年底才大功告成,八年抗战已经过了一半了。
此后,粟裕的家庭生活一直平稳,曾经有人回忆,七十年代,一次楚青生病,粟裕去探视,因为没到时间,粟裕就抱着给楚青带的东西,坐在医院门口,直到他的一个老部下,发现这个老头原来是曾经横扫华东的三野司令员解放军前总参谋长。
这件事情典型地体现了粟裕的性格,我总是想,也许粟裕被批判倒是好事,他可以从绚烂归于平淡,鬼才经常无法享受凡人的乐趣,粟裕在这一点上,幸运多了。
麾下千军万马出生入死的名将能够在安静树荫下等待看望自己老妻,对他来讲未尝不是一种享受,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当粟裕在医院门前等待的时候,林彪是否已经灰飞烟灭了?两位名将给我们留下的
是不尽的话题





外二篇 彭老头的脾气
彭刘的比较已毕,下面谈谈彭德怀的脾气给大家解闷

彭德怀最后得罪毛泽东,在庐山被拿下,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把人得罪的差不多了。
1他在180师事件之后,讽刺刘伯承的部队空讲战术,后来反教条主义,逼刘伯承做检查,把二野的人得罪光了。别忘了邓总舵主是当时的总书记,毛总说过,邓小平一辈子就听两个半人的话,这半个人就是刘伯承。后来庐山会议,刘少奇邓小平的党务系统人马积极倒彭,看来别欺负老实人是个原则。
2 58年为了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权限问题狂整粟裕总参谋长,当时由于两个部门争权,粟裕出国时候问了一下苏联红军的情况,想引以为例,结果彭德怀说他里通外国,无巧不巧,一年以后,彭德怀庐山会议的一条罪状也是里通外国。报应来得快呀。
当时彭德怀和粟裕另一个争论重点是要不要单独建立一支预备队。彭德怀认为只要战时从各个方面抽调部队就可以了,不用平时就单独建立一支。粟裕坚持说战时部队机动困难,而且各部队卷入战斗,难以实现临时抽调。现在我国国防预备队还是按照粟裕模式解决的。中原的五十四集团军与二十集团军起到总预备队的作用。
彭做得很绝,下令粟裕从此以后不得与部队接触,人家粟总一系后面拖着三野和老新四军,陈毅还是他儿女亲家,陈毅又是周恩来的铁哥们,后来在庐山老彭就别指望周的国务院系统说公道话了。
3总训练部事件:建国初期,解放军是四总部,除了现在的总参总政总后,还有总训练部。主事的是肖克。肖克此人资格很老,可是当年好像举错了手,支持张国焘兄弟,所以一直没有老毛待见他,曾任四野参谋长,后来封了个上将。结果彭德怀同志本着有抓错无放过的精神在五十年代找他麻烦,肖克也是倔老头,拍案而起,痛斥彭德怀,确实是条汉子。肖克手下有个大校蔡铁根,人如其名,硬顶彭德怀一伙(老彭也有几个跟屁虫,比如张宗逊),后来先到农场,最后枪毙了事。
总的结果还是老话,胳膊拧不过大腿,总训练部撤销,肖克从此也歇了。不过人家肖总是二方面军的,本来贺龙就被老彭夺权在解放战争中成了后勤部长,现在彭打狗不看主人,新仇旧恨,庐山一起算。军队系统里面,贺倒彭最起劲。
4奇怪的林彪和朱德:彭德怀没少得罪朱德,平时彭公开调侃朱德的军事能力,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不过老彭倒也承认朱德没私心,看来两个老头确实感情还不错,后来庐山批彭,朱德说了几句好话,老毛不满意,说朱德是隔靴搔痒。
林彪50年的位子是被彭德怀替掉的,老毛为了挑动林彪斗彭德怀,还说为了让彭德怀安心工作,给林彪发了遣散费之类的话。
可是林彪没有那末起劲,他最厉害的话是:在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你彭德怀不要想做英雄。这话你怎莫理解都行。甚至可以理解为对毛的讽刺。
而且当毛和彭德怀算会理会议老帐的时候,林彪为彭德怀作证。
林彪这一手很高明,林彭二人当年各主一三军团,合作非常密切,毛也知道他们有些亲密无间,林曾经提出要彭代替毛指挥红军是事实,如果林太积极批彭,毛会觉得林的人品有问题。

总之,彭的庐山失败也是平时树敌太多,墙倒众人推。但是彭的脾气倒不是小人得志,恃强凌弱的那种,他对战士和低级干部就很和善。
早在西北战场,一次彭在队列里面行军,听到一个大兵骂骂咧咧问候彭德怀的老母,说:‘跟着彭德怀这鸟人,不打死也要给他累死。’要是换了年轻气盛的陈昌浩之流,估计这个大兵一顿鞭子是少不了的,老彭对普通士兵没脾气,彭的秘书就听见彭嘟囔了一句:‘你以为老子愿意走啊,是毛大帅让你走的,你以为老子愿意打啊,是毛大帅让你打的!’
后来彭和苏联米高扬同志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彭问米高扬:‘你们现在说斯大林这不好那不好,他活着的时候怎么没人提意见?’米回答:‘那时候提意见会被枪毙的。’彭:‘怕死当什么共产党?’米:‘......’



将才难得,自古皆然。共军自南昌建军,征战二十六年,其间强将悍卒尽多,然而真正的军事家,应以彭林刘徐粟为最。



林粟
我们先谈林粟。这是两个很有些类似的名将。一样的善于出奇制胜,一样的爱惜军力,一样的早谢秃顶,一样的伤病缠身。
林的指挥特点是稳准细快变,其中这个准和细字拿捏的无人能比。这表现在战术培养总结和战役指挥两个方面。
平型关伏击战布局谋篇严谨有效,地形兵力时机部署天衣无缝,面对从未交手的日军,115师连预备队也没用上,就结束战斗。同为将才的韩先楚就是这个不幸的预备队长,打完仗后满怀崇敬心情参观了林的战役部署,对林狠毒准确的眼光佩服的五体投地。
内战中秀水河子战斗,林彪在发起战斗之前,亲自干预调整两个突击团的次序,使突破非常顺利。作为几十万大军统帅,千头万绪中能抓住重点具体部署,这是多末的准确细腻。
衡宝战役四野本来猛追,可是发现国军好像在下套,赶快撤退,可是135师插的太猛,孤悬敌后,本来有被歼的危险,林彪却准确地看到了实情的另一面,那就是敌人的退路也被135师切断了,于是一个电报命令135师直接听从四野总部指挥,当时的丁盛欢喜若狂:发了,这下林总知道我了。于是打出了刘伯承称赞的腰斩七军。这个战例集中体现了林彪指挥风格,他快速准确地抓住整个战役的关键点,细致部署,果断变化,赢得全胜。
林还善于培养部下和部队的战术水平,自己是强将,部下是精兵。林老师最了不起的是因材施教,当时部下大多是粗人,象黄永胜这种击鼓杀敌鸣金嫖妓的不是一个两个,可是林总结的战术原则简单易行,朗朗上口,这样黄永胜之流也可以在娱乐之余,学有余力。估计本论坛的很多同学如果听个半小时也知道怎模打群架了,不就是三猛战术一点两面四组一队三快一慢。这也是快与准的另一种体现。
林对部队作风的强调,是共军建军的宝贵财富。林的部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作风。比如十七师(128)善于攻坚,127师大哥风范,116师(5师)主动专断,121师顽强稳健,113师奔袭突击等。四野部队作风独特,许和尚后来越战中指挥就很不适应,打了半天,这些家伙没什莫请示报告,闷声不响发大财。其实是四野部队习惯于临机专断,怎模对战局有利怎模打,理解上级总的意图,根据战局变化自己变化。比如三十八军在朝鲜二次战役穿插中一直无线电静默,直到穿插到点,才开机请求指示,结果传下来的命令还走样,幸亏113师聪明,自己猜出了正确的意图就去干了,多牛!

转来谈粟裕,粟裕和林彪的遭遇不同,林彪一直是毛的爱将,甚至毛曾经讲过我搞了几十年军事,就培养出了个林彪,谁敢抢他我拼命之类的话。林彪从一个连长上井冈山,二十八岁已经是军团长,指挥主力嫡系一军团。井冈山年代粟裕也是警卫连长,后来升任十军团参谋长,结果几乎全军覆没,从此粟裕打了两年游击,也从毛泽东的视野中消失了十多年,直到四八年才重新见面。所以粟裕不仅一直只能指挥非正规的小部队,还必须自己解决根据地粮草等问题,没想到解放战争爆发,粟裕从苏中七战七捷开始爆发小宇宙,直到淮海决战,横扫华东。
粟裕由于长期与优势敌人在不利地形中战斗,他的指挥风格相对于林彪,就多了一个险字,是险,准,狠,而且一个险字贯穿其他,可以说险中有准,险准求狠。这险可不是贬义词。林彪也说过,打仗不能追求100%,那样就没仗打了,一般有70%-80%就绝对要干。这个跑到粟裕这里,有的只要五成把握也打了,也赢了,所以林称赞为神仙仗。
很多人说粟裕指挥的战役伤亡重,失败次数多,这是典型的外行看法,国军一向以山东为重点,而华东中原战区地形多平原丘陵,粟裕每次进行战役都不得不面对重兵援军,在平原地带部署阻击,以至于经常是打援阻击兵力大于突击歼敌兵力。粟裕面对的国军如十一师,桂军七军,四十八师,黄柏涛部等善于防御作战,只要给一天时间,地堡壕沟防御体系立刻完成。
林彪所在的东北一向是共军兵力占优,而且地广兵稀,共军可以发挥穿插突袭的本领,在国军不及增援的情况下偷袭得手。其面对的对手多为缅甸远征军系统,善攻不善守,新一军新六军主动起来像条龙,被动起来像条虫。林彪经常以优势兵力野战运动歼敌,所以伤亡小。
粟裕的险也是建立在准上面的,而粟裕的准和林彪的有些不同,这个准体现在对时间空间敌情的计算上面。孟良崮战役共军二十万包围七十四师三万人,国军援军三十万又包围共军二十万,打到后面,谁也不知道谁先死,华野总部很多人不知所措,粟裕好像一个精算师,一席话定下了决心,他准确地算出根据国军各路援军的位置,他们需要多长时间突破阻击(说到这里,当时的华野参谋长应该是陈士渠,毛的嫡系,关键时刻没看到他尽参谋长的本分)。华野根据粟的计算下达死命令,限期歼灭七十四师,刀也摆出来了,执行命令不力者纪律制裁。
这种在几十万大军纠缠不休的时刻,能科学计算而下决心的,国共双方就是粟裕了。反观新开岭战役,四纵攻击不利,敌人援军齐集,在四纵指挥部战与撤两种意见争持不下,韩先楚大怒曰,要走你们走,把部队留下。这话勇则勇矣,却没有粟大将那种科学准确地说服力,可见韩靠感觉,粟靠算计,还是有水平差距的。正是由于粟裕算得有理,那些陈士渠,许是友之流的反对派们在这个关键时刻也配合工作,不然敌人攻于外,悍将不服于内,这个仗没法打。
粟裕的险还在于他在重大时刻敢于对内部的压力坚持真理。
孟良崮战役前,许是友直接骂粟裕:你们当官的一张嘴,我们要靠两条腿走的。其实弱势的军队就要靠机动能力。林彪在东北当时也是逼着各部队赛跑。许和尚无知者无畏,这个狡猾的人欺负粟裕陈毅不是毛嫡系才敢炸刺,换了林罗早把它送回少林寺了。
豫东战役前,毛让粟裕组织部队南渡,学习刘邓大跃进,陈毅傻不愣等地答应了。粟裕却顶了回去,坚持和中野留在江北,结果才有了淮海战役。逼毛改变战略决心,举世唯粟裕一人而已。公道地说,刘伯承是粟裕的粉丝,在这件事情上,刘坚决支持粟。可惜刘的小弟邓和刘不一样,后来在淮海战役由于指挥权问题和粟裕结下梁子,后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军人的刘伯承和主要作为政治家的邓的区别。
粟裕的险还在于和林彪不同,他没有机会强军扩军,当时粟裕指挥的部队来源复杂,有山东115师山头,浙南新四军,苏北游击队等,还有两广,皮旅,其中的山东部队是大头,连陈毅也不一定搞得定。粟裕不可能像林彪,按照自己的思路训练部队培养战术作风,而且东北国军由于兵力不足,没有推进到松花江北,给了林彪扩军练军时间。粟裕一直处在国军重点进攻下,还有中央的乱指挥如七月分兵,所以粟裕只能是手头有什莫部队就打什莫仗,基本上靠个人指挥天才打。比较林粟这方面的情况好象比较ibm的郭士纳和苹果的乔布斯,后者完全依靠个人才智支撑公司,前者依靠整体制度和力量。
所以粟裕指挥特色中的险字很了不起,值得研究。从林粟的成长过程来看,林不折不扣是毛的好学生,粟是个自学成才的人物,林欠毛的,毛欠粟的。

林对粟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后来粟是林比较愿意说话的人,经常交流下战役指挥,林常问粟这个仗怎莫下的决心,那个仗为什莫那末打等等。

林粟对自己的部队均很爱惜。林培养他们的战术素养,整体作风,象带孩子一样,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他曾经对夫人说:(打仗)能不死的,就一个不要让他死掉。而粟本人勇敢无畏,左手中弹残废,死后脑中烧出三个弹片。这两个人一个从总体上爱护培养部队,一个用自己的才能,尽量保证每个士兵的生命,所以其部下也对之崇敬有加。(许和尚不算在内,他不是普通士兵。)

总之,这两个人个性类似,成长过程截然不同,林彪善于制造利用优势局面,而且发现速胜大胜的关键点,粟裕则是胜利只向险中求,对局面的计算能力和科学预见高人一等。林彪是快刀之迎风一刀斩,粟裕是短剑中的天外飞仙。



彭刘
如果说林粟是共军最出色的战地指挥官,彭刘两位则是既精通战役级别的指挥,又具有战略全局能力的人。我上面说过,粟裕是唯一一个以战地指挥官身份迫使毛泽东收回成议的人,而彭德怀和刘伯承则一直被毛认为对等的军事家。毛是林的师傅,粟的老板,可是彭刘是毛的合伙股东。
彭指挥风格勇狠刁,由于长期在总司令部级别工作,战役战斗指挥中经常着眼于全局,这既是优点也是弱点。多年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5%BD%D5%F9">战争经验使彭具备了常人难比的老将素质,这是警觉而坚强,顽固而善变,勇猛而狡猾,虎和狐狸集于一身,林彪没有他的大气,粟裕没有他的威望,刘伯承没有他的实效,徐向前各方面可以和他匹敌,但是河西败军,战绩不如他。
彭德怀最值得称道的,是勇字,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彭德怀五德具备,勇字当头,不得了。

彭刘交恶
彭刘和朱德均为黄埔前军事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朱德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在欧洲成为周恩来等人的忘年交,刘是在大革命北伐中接受新潮思想,彭德怀是自学成材的同志。此三人在旧军队做到旅团级长官。
不同的是,刘后来去苏联镀金,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海龟。刘是中共特意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当毛在江西受到排挤,曾经向中央要求派刘伯承这样懂军事的人去代替他主持大局。而当中央转移到江西,立刻把红军的指挥权交到刘伯承的手里,任命他为红军总参谋长,他当时和朱德李德周恩来一起,是军事方面的实际指挥者。
彭德怀则是拉着自己的部队找毛入伙的,而且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和部队基础,成为和林彪并肩的战地司令官,彭的三军团与毛嫡系一军团是江西红军主力,一军团原来主要来自朱德的南昌起义残余部队,后来被毛串通林彪架空朱德,林其实是毛的学生职业经理人而已,所以彭在军中的位置实际上在林之上,和朱毛并肩。不过彭在党内的位置就比毛差远了,毛毕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有原始股。
这从长征后的职位看得出来,由于一方面军只剩七千人,红三军团被并入一军团,而彭德怀升任红军副总司令,负责实际上的军事指挥。当时林彪成了红军大学校长。红军整编八路军后,彭德怀为副司令,长期实际指挥军事,林彪是115师师长。所以论资历彭高林彪一级,仅次于朱德。

本篇把彭刘放在一起写,是因为这两个老头一生的纠葛,老彭一直看老刘不顺眼,上面说了,刘伯承既是中国军事教育的成果,也是海龟,随着博古等人的中央来到瑞金后,全面夺了毛的权,彭德怀由于属于独立董事,有自己的部队,还保留下来一起做生意。不过就象当今学术界土洋博士相互看不起一样,彭与刘的冲突不可避免。刘受到的军事教育均为正规化的,彭在这一点上和毛臭味相投,有着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是实践大师,邓小平后来的猫论对彭毛来说实在是小儿科。
五次围剿期间,三军团首当其冲,伤亡惨重,彭德怀当面大骂李德崽卖爷田,伍修权好意没有翻译过去,彭德怀还非让杨尚昆再说一遍,真是个故意惹事的祖宗。幸好当时党内很有势力的张闻天也在和博古较劲,帮了老彭一把,不然彭当时就挂了。
而这个时候正是刘伯承第一次在红军中亮相的时候,以刘的苏联背景,彭愤青估计也把刘放到李德一派去了,这两个人党内派别不一样,自然搞不到一块去。
实际上刘伯承对政治恐怕还没有彭那末热衷,他是个很有职业素质的军人。不管党内哪一派得势,技术专家总是需要的。所以刘伯承被王明,张国焘,毛泽东等人分别赏识任用,再次说明了知识就是饭碗。
不过彭德怀本人也是专家,他对刘伯承的一些军事理论有些同行相轻的意思。刘很多时候的机动处置,被彭德怀认为是软弱的表现。而刘在正规化方面的努力,被彭认为教条不实用。
从后来两人交恶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抗战百团大战,日军一个大队潜入根据地腹地关家垴,彭死令129师全歼该敌。刘伯承由于地形不利,部队死伤严重意图放弃,彭居然说要取消129师番号,这明显是老头斗气的说法,别说刘伯承受不了,毛泽东也不干呀。当时徐向前刚好也从山东赴延安公干,目睹了自己红四部下受辱,老彭真是打狗带骂主人,实在伤众.
还没完,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来自刘伯承二野系统的王近山兵团损失180师,彭大骂韦杰(六十军军长)之余,挖苦刘伯承说:刘伯承的部队不是最讲战术的吗?怎莫打成这样?还和兵团代司令王近山演出了少见的将帅对骂,王也不客气,直接骂彭不会指挥,打仗像赶羊.

终于,这两个老头的争端以彭德怀发动的反教条主义结束,刘伯承在南京军事学院的一套被彻底批倒,刘被迫在全军高干会议上作检讨。
纵观彭刘二人的争议,一直表现为彭对刘的无端攻击,我觉得根本还是因为刘在军队中的亮相来源于非建军派系,完全是通过王明一派空降到指挥体系内的,其政治上的派别已经消失,所以彭有恃无恐,另外彭的特点类似关羽,对高级干部严,对下层官兵慈,并且彭刘军事见解不同,故此彭有个机会就要向刘生事。

彭门三板斧

如果说林彪的指挥象迎风一刀斩,粟裕好像天外飞仙的短剑版,那末彭德怀的战法类似三板斧下瓦岗,彭的计算没有粟裕准确,收盘没有林彪细腻,但是大胆猛烈刁钻凶狠就有过之无不及了。彭指挥兵团军师级别战斗战役得心应手,伏击战打得不次于林彪,直罗镇,青化砭、洋马河每战必胜,而强击则似乎还胜过林彪,从攻打长沙开始到强攻兰州收尾。
彭对部队的使用一向是斩尽杀绝的,反正三军团没有了,后来他用的也是别人的本钱。抗日战争关家垴使的是129师和决死纵队,解放战争打得是贺龙的二方面军,抗美援朝早期拼的是四野三野。
彭德怀的指挥杰作之一是西北战场的宜川战役和沙家店战役,在宜川战役中他准确地从敌人可能来袭的三条道路中选出了一条,周密部署后,一举全歼,毙敌主将。这一场战役从策划到实行到对全局的影响,都是共军几十年战争经验的集中经典体现,虽然比林彪粟裕的大战其复杂程度不同,但是宜川却集中体现了机动穿插,围城打援,伏击,斩断,歼灭战这些共军战术的精华,是典型的老将名战.
沙家店战役更是在一个新败之后在狭小空间中死里求生,毛泽东从此后才敢用真名实姓.
彭的战役部署决心实施从头到尾演示出一个三十年老兵的老辣风格,这与林彪的毒,粟裕的险相比,又是另一重天。刀易缺,剑易折,遇到斧头,算你倒霉。
抗美援朝的二次战役,先示弱,后分割,猛插猛打,从战役层面到战略层面到处牵着麦克阿瑟的鼻子走,彭老头耍麦老头,在朝鲜这个东西不过三百公里宽的半岛上,通过南北山间孔道完成穿插机动,昼夜行军二百里,这个纪录美军机械化部队在沙漠平地上也没打破,二次战役精彩纷呈,是彭德怀的光荣,也是中国陆军的光荣。从此后,连斯大林元帅也称彭德怀为出色统帅,后来把和彭闹意见的苏联驻朝鲜大使赶走。
所以彭的战役指挥,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勇猛势头,更难得的是他粗中有细,多年的战争经验使得他对危险有着出色的直觉,朝鲜战争三次战役,他顶着苏联北韩的压力,点到为止,没有中李奇微的圈套。一次战役,迅速修改阵地防御为遭遇战,这就是老将的经验。
但是彭的缺点,一是对部队特点掌握不好。由于彭没有自己的基本部队,经常使用别人的家底,造成他不了解各部队作风,所以表现出五次战役的混乱,不擅长外线作战的二野损失了180师。还有西府战役也是有部队没有完成阻击任务导致崩盘。
二是没有完善参谋机构的功能,过于依靠本人的经验,志愿军总部是个兵团司令部改的,二次战役中就没有照顾到九兵团的指挥和后勤,弄得冻死冻伤一大堆。五次战役新调来的二野和华北部队一上战场就没有全局控制了,活像赶集。
然而彭还是能做到不断改进,后来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对军队的指挥后勤装备等建设作了很大革新,彭主持的中国军队是最强的时期。而彭本人,作为中华五千年中唯一一个曾经成功对抗世界首强的中国军队统帅,成为比迹徐达的牛人.

刘家霸王鞭
刘的来历前面有了交代,这个海龟元帅在军事理论教育方面是共军的头把。林彪教人打仗,刘伯承连蛋蛋也帮部下安,挺进大别山,刘邓特别开了个安卵子大会,给部下打气(估计林彪知道黄永胜之流男性特征明显,不必如此)
刘伯承战绩骄人,红军长征一路上他指挥开路先锋,巧渡金沙江是他,安全经过彝族区靠他,安顺场还是他。晚年刘伯承失忆,只记得长征的事情,朱德叹息道:那都是他在前头指挥的。
张国焘是刘伯承的大粉丝。毛张翻脸,朱德刘伯承随五军团留在了四方面军。张国焘厌恶毛的游击习气,可是对刘伯承的军事才能佩服有加,让刘开学堂,给四方面军高干上课,结果还有个军长不服,被刘张批评后跳江自尽,死的莫名其妙。看来刘伯承的教育方法也有一定问题,不然怎莫会上个课也弄死人?还好张家长开通,想当军长的有的是,提一个就是了。
再后来四方面军西路军失败,八路军129师由四方面军部队整合而来,徐向前作为原总指挥本来是师长当然人选,可是他刚要饭回来,败军之将,刘伯承在四方面军期间和大家很熟,又是海龟,又是校长,又是四方面军之父张总的好朋友。毛就把怨气冲天的四方面军交给伯承。这下刘可发了。归根结底,刘伯承要感谢张国焘给他人脉和机会,而张的班底也被刘基本接收,后来形成二野人马。
不过刘伯承打鬼子是把好手,神头岭长乐村响堂铺阳逻堡全是129师的杰作,386旅屡次伏击成功,后来旅长陈赓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找刘头交心,说:老大,咱们能不能下次换个打法。老刘一挥手:不用,打鬼子就这一招够了,他们笨!于是386旅重复重复再重复地伏击鬼子,把日本人打毛了,组织了一个部队,打着标语:专打386旅。实诚的鬼子每次追到八路就用大喇叭问,是不是386旅的,如果不是就不打了。
刘伯承为人规矩,打仗讲究战术,有的时候少了霸气和狠劲,不过他手下四方面军原部队正好硬得出奇,所以主帅不足部下补,刘伯承和部下互为师友,他的人缘在军队中好的出奇,129师著名的王疯子王近山,战场奇才,讨了个美女韩岫岩,对老婆不知道怎莫疼好了,给她两头牲口驮行李,这在当时违反规定,好多人反映,刘伯承闭一只眼不管(他就一只眼),所以部队里歌谣,刘师长,一只眼,看不见,韩岫岩。
刘伯承知道王疯子将才难得,不计较小节,后来王近山中将和重庆小姨子搞上了,这时候他的领导把他打发到农场。天下男人无不扼腕。还是刘师长好呀。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终于发挥特长,抢先把各地的游击队组编成大兵团,十战十捷,打了个痛快。后来就是毛强令挺进大别山,这时候刘就不如粟裕了,刘伯承有长者风范,有职业操守,有军事才能,不过面对毛,少了粟裕的独立见解和彭的操娘精神,好好的一支二野,搞得在大别山东躲西藏,让白崇禧当兔子打,不过刘伯承吃亏长见识,在关键时刻支持粟裕,把毛的南渡顶了回去,说明刘有着高尚的人格,我对这点特别特别佩服。
刘伯承指挥得以充分发挥还是进军大西南的最后一仗,他调度大军,迂回包抄,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不给对手任何翻盘机会。有的人说这时候国民党已经溃不成军,不过你看看四野在青树坪吃了多大的亏!刘伯承后来歼灭的有国军的嫡系预备队,在四川那种复杂地区,死地众多,二野以大军机动,很不容易。
刘伯承的战役策划以巧妙著名,曾经在同一地点多次设伏,打得鬼子伏贴,刘幸运的是有四方面军的一批悍将执行他的策划,这种兵将相知和谐也少有,刘伯承的学者风度和智者风范是他成功的源泉。
这位虎将,好像霸王鞭,绕来绕去地绞死拍死敌人。



                              向前
说到徐向前,就不能不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常,这是又一个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错误的人的名将。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山西人,是林彪的师哥,黄埔一期的,在北伐军中做到团级干部,徐向前的名字改的好,越是硬仗越向前。
徐向前的发迹和张国焘分不开。四方面军起家的时候徐和张均没有参与,他们都是中央后来派到鄂豫皖的,张国焘到了先开展政治斗争,把原来的大头目搞死。
最好笑的是杀徐向前校友许继慎,先是在党的会议上指责许继慎乱搞寡妇,老张也真做的出,这要是放林彪那里,什莫高岗,钟伟,黄永胜就没活路了,还不得一个个阉了。可怜许继慎,叶挺独立团的参谋长,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为这点事情丢了脸被贬,后来张国焘的铁哥们陈昌浩带头,在许继慎住处搜到国民党策反文件,结果严刑拷打,然后砍头。估计无论谁,被这样搜一下子也逃不过死的。
许继慎死后,四方面军总要有人主持军事,于是外来户,军事专业的徐向前被张国焘看重,从此成为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时也运也。
张国焘不愧北大学生,有文化的人就是有眼光。徐向前在共军中的地位威望能力牛的一塌糊涂。四方面军精兵猛将层出不穷,什莫陈锡联许是有王近山韩先楚刘震全是徐的手下或手下的手下的手下。。。
现在很多人提高徐向前,贬低张国焘陈昌浩,说徐向前要和他们斗争才能打胜仗,这属于胡扯。张国焘党内资格和毛泽东一样老,还是陈独秀李大钊的嫡系弟子,这种靠山求也求不来。而且许继慎那样强人还被老张砍了,徐向前斗个屁呀。
再说陈昌浩也不白给,莫斯科中山大学回来的人就属他最能干。共军第一次用飞机作战就是他,一只手用枪逼着俘虏的国军飞行员,一只手扔土炸弹。这样勇敢有创意,难怪二十多岁就是方面军政委了。
还搞了个女学生老婆张琴秋。这个张琴秋也是共军妇女干部级别最高的,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人家革命嫁人两不误,据我所知,她短短几年嫁过矛盾他哥,陈昌浩,九军长孙某某。。。
嘻嘻,回来说徐向前,倒是有一件事情说明他性格。在四方面军时老婆程训宣被肃反,后来解放后,徐对程的母亲毕恭毕敬,瞒着老太婆说程还活着,为老太婆养老送终。这说明徐本质上是个好人,但是。。。
徐的指挥特点就是硬精猛,我总觉得他的兵法象铁锤,就算对手是铁打的,遇到徐向前也是遇到了打铁的。
徐向前不仅把敌人当铁打,把自己部下也当铁练。很多名将名军在他手下成才。许和尚一辈子耍大刀,最得意的就是万源保卫战,那只是徐向前反六路围剿战役的一部分。这次战役,许和尚所部多次进行师旅级别的白刃战,体现了四方面军的硬和狠的风格。林彪喜爱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人家四方面军个个敢于大刀见红。
这种杀气后来一样带到了129师,阳逻堡机场上,四方面军后代的一个连变成了恐怖分子,用手榴弹与日军的几十架飞机共同毁灭,这样硬气的部队是陈锡联指挥的,是徐向前陈昌浩造就的。
由于政治后台垮了,也由于西路军之败,徐向前多年被雪藏,然而四方面军的部下却在抗日战场越战越勇,终于在解放战争初期,徐向前迎来了难得的机会,陈毅在华东搞不定,粟裕不肯北撤,毛准备派徐收拾山东残局。可惜战局突变,七十四师偷袭两淮得手,陈士渠打小报告逼陈粟回师山东。刚好粟裕正在才华横溢期,于是鲁南大捷,陈毅从此有了粟裕负责战役指挥,徐就没有必要去山东了。
刚好陈赓兵团调出山西,留下地方部队老弱残兵,毛顺手把徐向前打发去干个军长的活。人家老徐随手挥洒,把老乡阎锡山逼进了绝路,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别的野战军为了学习攻坚战付出惨重代价,比如林彪兵败四平,聂荣臻惨败大同(后来为了攻打石家庄还请朱德去号脉),可是徐向前克下运城,攻临汾一路凯歌,记住,徐向前的土八路可不像林彪,能用烧酒向老毛子换大炮,这些战绩靠的土工作业,老鼠打洞。要是换了李鸿章,肯定要说没有装备咱们避战保命吧,徐向前不仅打了而且胜了。
练罢林总的大难题攻坚战,回到运动战中,徐向前就像乐队指挥来到大剧院一样从容,晋中战役前共军内部自己评估能消灭个两三万敌人不错了,徐向前对这种砸自己牌子的看法嗤之以鼻,他可是运动战的老祖宗,于是徐总定下目标:全歼!
结果徐部从敌军意想不到的方位出击,闪电般歼灭阎锡山亲训师和日军总队,晋中战役作为徐向前的告别表演精彩绝伦,从战役指挥上来看,准如粟裕,刁过林彪,奇似伯承,猛赛德怀,再加上徐固有的硬,其实是共军的经典战例。
一些山西地方部队和民兵,到了徐向前手下打出了个徐向前兵团,把盘踞山西几十年的阎锡山一口口吃掉。毛泽东总结一年工作说,今年的一大收获就是徐向前兵团打出来了。
这个徐向前太有才了,给点阳光就灿烂。徐在山西的战役让人回味无穷。


总结五虎将
写到这里,借用毛泽东一段话:徐是又精又猛,林是又刁又狠,粟是又细又准。毛没有评价彭和刘,因为这两个人是毛的平级,而且彭刘具备了徐林粟的所有特点,是共军从实战与理论两方面各自修成正果的仙将。
上面列出的五个人,堪称共军的五虎将,其中徐刘粟是标准的职业军人,彭和林则卷入了政治漩涡。彭是将才靠经验,刘是人才有理论,徐是英才擅长实干,林是绝才凭智慧,粟是鬼才无人能理解。
天才这个帽子只有给毛泽东,天才知道他怎莫把握的军事,我是搞不清楚地。




外一篇:八卦林粟
林彪和粟裕的私生活很相似,在共党高干中是比较严肃的。
林彪在三十年代苏联养病期间和孙维世打得火热,孙本来就是学戏剧的,由于缺少历史资料,不知道他们演的是哪一出。
不过当时林不过一个伤兵,孙正在豆蔻年华,什末王明啦等等有为中青年也在莫斯科耍,估计孙没怎末把林放在眼里。
等到孙从苏联回国,林彪已经手握百万大军了,孙毕竟是总理干女儿,主席的宝贝,一回国也不管林夫人叶群怎末想,直接住到林彪家里了,哈哈哈,这中间又发生什末事情我等不知道了,反正最后结果是林总发了话,叶群立刻把孙的行李扔出去了。
林总倒不一定是对叶群一往情深,主要身体不好嘛,自然花花肠子少,同样情况的还有罗帅,他有肾病,罗帅本人是青岛大学的学生,自然和高岗,黄永胜之流没什末共同爱好,自身正,骂起人来底气也足,为了黄永胜搞女人的事情,说:已经是高级干部了,还这末不要脸。

黄总不要脸,但是还至少要命,聂帅手下一位将军才称得上古今好色第一人。话说文革期间,聂帅在西山养病,这个xx也被打倒了,无事可做,去看望聂帅,刚好聂帅不在,xx色胆包天,居然把聂帅的护士就地正法,后来呢?
护士当然哭诉啦,聂帅当然气晕了,这件案子直接报到主席那里,主席气得骂xx是烂泥扶不上墙。
哈哈哈,这个xx在文革被打倒,个人命运危急的时刻不忘泡妞,其勇猛盖过黄永胜,特此纪念。

林彪本人其实对解放后一些高级干部忙着喜新厌旧很有看法。有一次他手下高官娶亲(不知道是女学生还是国民党留下的姨太太),请林总夫妻赏光,林彪没去,叶群是个好事之人,去了回来大赞婚礼办的气派,林彪终于发作了:我不去是表明我的态度,你这样赞扬这种婚礼,你是什末态度!
哈哈哈,林总就是有水平,说话风格特别,总是让人不明白。后来韩先楚被批斗,林总发话:韩的缺点要大胆地批,同时对韩又要大胆地使用。哈哈哈,可怜的韩和批斗他的人谁也没有明白林总是保他还是批他。

粟裕追楚青夫人那是费了功夫的,粟太是扬州美女,根据当年照片,确实水准很高,而且还是女学生,这江苏美女把粟总折磨得不轻。
楚青曾经把粟裕的求爱信和照片一起当着自己的直接上司,撕个粉碎,粟裕真是面子扫地,还是陈毅猛,建议粟裕,找个鬼子扫荡的机会,背起那个女娃子进庄稼地算了。元帅就是比大将有水平。
粟裕从三七年嗅到四一年底才大功告成,八年抗战已经过了一半了。
此后,粟裕的家庭生活一直平稳,曾经有人回忆,七十年代,一次楚青生病,粟裕去探视,因为没到时间,粟裕就抱着给楚青带的东西,坐在医院门口,直到他的一个老部下,发现这个老头原来是曾经横扫华东的三野司令员解放军前总参谋长。
这件事情典型地体现了粟裕的性格,我总是想,也许粟裕被批判倒是好事,他可以从绚烂归于平淡,鬼才经常无法享受凡人的乐趣,粟裕在这一点上,幸运多了。
麾下千军万马出生入死的名将能够在安静树荫下等待看望自己老妻,对他来讲未尝不是一种享受,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当粟裕在医院门前等待的时候,林彪是否已经灰飞烟灭了?两位名将给我们留下的
是不尽的话题





外二篇 彭老头的脾气
彭刘的比较已毕,下面谈谈彭德怀的脾气给大家解闷

彭德怀最后得罪毛泽东,在庐山被拿下,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把人得罪的差不多了。
1他在180师事件之后,讽刺刘伯承的部队空讲战术,后来反教条主义,逼刘伯承做检查,把二野的人得罪光了。别忘了邓总舵主是当时的总书记,毛总说过,邓小平一辈子就听两个半人的话,这半个人就是刘伯承。后来庐山会议,刘少奇邓小平的党务系统人马积极倒彭,看来别欺负老实人是个原则。
2 58年为了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权限问题狂整粟裕总参谋长,当时由于两个部门争权,粟裕出国时候问了一下苏联红军的情况,想引以为例,结果彭德怀说他里通外国,无巧不巧,一年以后,彭德怀庐山会议的一条罪状也是里通外国。报应来得快呀。
当时彭德怀和粟裕另一个争论重点是要不要单独建立一支预备队。彭德怀认为只要战时从各个方面抽调部队就可以了,不用平时就单独建立一支。粟裕坚持说战时部队机动困难,而且各部队卷入战斗,难以实现临时抽调。现在我国国防预备队还是按照粟裕模式解决的。中原的五十四集团军与二十集团军起到总预备队的作用。
彭做得很绝,下令粟裕从此以后不得与部队接触,人家粟总一系后面拖着三野和老新四军,陈毅还是他儿女亲家,陈毅又是周恩来的铁哥们,后来在庐山老彭就别指望周的国务院系统说公道话了。
3总训练部事件:建国初期,解放军是四总部,除了现在的总参总政总后,还有总训练部。主事的是肖克。肖克此人资格很老,可是当年好像举错了手,支持张国焘兄弟,所以一直没有老毛待见他,曾任四野参谋长,后来封了个上将。结果彭德怀同志本着有抓错无放过的精神在五十年代找他麻烦,肖克也是倔老头,拍案而起,痛斥彭德怀,确实是条汉子。肖克手下有个大校蔡铁根,人如其名,硬顶彭德怀一伙(老彭也有几个跟屁虫,比如张宗逊),后来先到农场,最后枪毙了事。
总的结果还是老话,胳膊拧不过大腿,总训练部撤销,肖克从此也歇了。不过人家肖总是二方面军的,本来贺龙就被老彭夺权在解放战争中成了后勤部长,现在彭打狗不看主人,新仇旧恨,庐山一起算。军队系统里面,贺倒彭最起劲。
4奇怪的林彪和朱德:彭德怀没少得罪朱德,平时彭公开调侃朱德的军事能力,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不过老彭倒也承认朱德没私心,看来两个老头确实感情还不错,后来庐山批彭,朱德说了几句好话,老毛不满意,说朱德是隔靴搔痒。
林彪50年的位子是被彭德怀替掉的,老毛为了挑动林彪斗彭德怀,还说为了让彭德怀安心工作,给林彪发了遣散费之类的话。
可是林彪没有那末起劲,他最厉害的话是:在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你彭德怀不要想做英雄。这话你怎莫理解都行。甚至可以理解为对毛的讽刺。
而且当毛和彭德怀算会理会议老帐的时候,林彪为彭德怀作证。
林彪这一手很高明,林彭二人当年各主一三军团,合作非常密切,毛也知道他们有些亲密无间,林曾经提出要彭代替毛指挥红军是事实,如果林太积极批彭,毛会觉得林的人品有问题。

总之,彭的庐山失败也是平时树敌太多,墙倒众人推。但是彭的脾气倒不是小人得志,恃强凌弱的那种,他对战士和低级干部就很和善。
早在西北战场,一次彭在队列里面行军,听到一个大兵骂骂咧咧问候彭德怀的老母,说:‘跟着彭德怀这鸟人,不打死也要给他累死。’要是换了年轻气盛的陈昌浩之流,估计这个大兵一顿鞭子是少不了的,老彭对普通士兵没脾气,彭的秘书就听见彭嘟囔了一句:‘你以为老子愿意走啊,是毛大帅让你走的,你以为老子愿意打啊,是毛大帅让你打的!’
后来彭和苏联米高扬同志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彭问米高扬:‘你们现在说斯大林这不好那不好,他活着的时候怎么没人提意见?’米回答:‘那时候提意见会被枪毙的。’彭:‘怕死当什么共产党?’米:‘......’
07年本人随笔发在一历史论坛上的文,最近自掘坟发现被转到铁血等处,还是自己发CD吧,至少请这里高人指点下。
虎字怎么解释?说彭是虎将可以,刘、林、粟、徐咋能算虎将呢?
徐只能说是个长者,五虎将排不上号,陈大将比他强。
不错,很好看
写得很好啊:)
  
不过180师好象不是二野出生吧?60军来自18兵团,是老徐从晋南纠结起来的
以前也曾经摆过这样的龙门阵,共军五虎将和楼主一样,国军五虎将李宗仁、傅作义、卫立煌、薛岳、杜聿明

不过楼主文章稍有微瑕,新一军还是比较善于防御战的,德惠打出一个“中正团”,守长春的主力也是原新一军起家的基干部队新38师。
5091123 发表于 2012-3-19 13:30
写得很好啊:)
  
不过180师好象不是二野出生吧?60军来自18兵团,是老徐从晋南纠结起来的
老彭当时骂的是指挥180师的兵团司令,说他不懂战术导致180师的损失,不是骂的180师
风君子 发表于 2012-3-19 17:42
以前也曾经摆过这样的龙门阵,共军五虎将和楼主一样,国军五虎将李宗仁、傅作义、卫立煌、薛岳、杜聿明

...
长春没有剧烈的攻坚战,新三十八不战而降,没有体现出善于防御。德惠是共军炮兵初试锋芒,在步炮配合和炮兵的使用上出了问题。远征军在缅甸打的基本上是进攻战,部队都有个性的,像三野十纵能打阻击,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可是打济南攻坚就一般了,淫家27军打出了两个济南团,十纵好不容易争取了主攻,结果莫有神马收获。
历史军事咱不懂~不过写得挺耐看
彭总排第一没有疑问,抗美援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好奇想八卦下

刘上课自杀的是谁

那个正法护士的是谁?
swsky 发表于 2012-3-19 22:43
好奇想八卦下

刘上课自杀的是谁
1不知道,2是肖华。
射声 发表于 2012-3-19 20:24
长春没有剧烈的攻坚战,新三十八不战而降,没有体现出善于防御。德惠是共军炮兵初试锋芒,在步炮配合和炮 ...
通常认为华野“较能攻坚”的是1、4、6、8、9纵;善于防守的是3、10纵。
华野内部一般认为新四军出生的长于野战,山东这边出来的长于攻坚。早期华中的1、6师刚到山东时,城市攻坚战明显不如山东8师这些部队,主要是不善于爆破。
奇怪的是KMT那边倾向于认为新四军出生的1、4、6更厉害.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2-3-19 00:57
虎字怎么解释?说彭是虎将可以,刘、林、粟、徐咋能算虎将呢?
那您这个“虎”字多半不是非常好的词:)
彭在细节上要糙一点,不过要说勇猛是没说的。
要说狠,我觉得徐、粟更狠,敢玩大的、狠的,经常弄得象打扑克“变色龙”那样,“我受不了你更受不了”
李鹤帅 发表于 2012-3-19 23:33
1不知道,2是肖华。
31军军长余天云
射声 发表于 2012-3-19 20:24
长春没有剧烈的攻坚战,新三十八不战而降,没有体现出善于防御。德惠是共军炮兵初试锋芒,在步炮配合和炮 ...
27军打出了两个济南团?应该是27军、31军各一个吧?
射声 发表于 2012-3-19 20:24
长春没有剧烈的攻坚战,新三十八不战而降,没有体现出善于防御。德惠是共军炮兵初试锋芒,在步炮配合和炮 ...
兄弟,济南第二团是31军的。27军是济南第一团。别都归27军
jtn022167 发表于 2012-3-20 13:23
兄弟,济南第二团是31军的。27军是济南第一团。别都归27军
是,俺错了,办公室里回复太匆忙了。
重剑无锋1977 发表于 2012-3-19 10:47
徐只能说是个长者,五虎将排不上号,陈大将比他强。
呵呵,徐的军事能力,彭刘都不一定比得过。
这五个人真要有个排行,当是“粟林徐彭刘”。
琉球独立 发表于 2012-3-20 22:39
呵呵,徐的军事能力,彭刘都不一定比得过。
这五个人真要有个排行,当是“粟林徐彭刘”。
徐的战役指挥能力可不一定在彭刘之上。毕竟红军年代徐打中央军没有彭林的红一打得漂亮,徐自传中也承认红四对中央军无甚把握。好几仗打成了硬拼仗(101分类法)。
彭在红一和林是交替指挥,配合作战。后来101在贵州造反,要让彭代替太祖指挥红一,说明林对彭的指挥能力还是赞的。抗日战争彭是土八路副总,实际指挥作战不用说了,解放战争彭和徐各自打出精彩,但彭从毕竟多表现了一年多,而且彭还是打的嫡系,徐又是打的杂牌,这里面还是有高下之分的。韩战彭对抗联合国军,与王师打成平手,也算天朝雅克萨后对外自主取胜的第一个战争司令官了(抗倭战争米蒂起了主要作用)
刘作川军名将的时候徐还在黄埔画图呢,在红军才创建时就是党内军事名家,毛曾要求中央派刘代替自己指挥红一,这个不是一般的档次啊。抗战期间129师打的硬仗多了去了,解放战争二野十战十捷,要不是太祖出挺进大别山的昏招,刘可能就把淮海提前打了。后来西南大包抄也是很经典滴,再后来中印之战,在世界之巅灭阿三,打得出奇地好,你不能不感叹参谋野战型指挥人才的寿命是比较长的。
徐主要是机会不是很好,要是46年去山东代替陈毅,可能会爆发。
个人比较欣赏粟大将,豫东战役是最大亮点
射声 发表于 2012-3-21 13:09
徐的战役指挥能力可不一定在彭刘之上。毕竟红军年代徐打中央军没有彭林的红一打得漂亮,徐自传中也承认红 ...
先不说个人能力,单说当时中野的人力、物力,离开华野去打淮海这样的战役是不可能的
要说个人观点,我也欣赏刘
这些个人还真实战将
你以为老子愿意走啊,是毛大帅让你走的,你以为老子愿意打啊,是毛大帅让你打的!’
彭老总确实有关羽之风啊
對於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無需過多苛責了,畢竟MD的裝備和實力是TG以前連做夢都想像不到的。在那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打出個平手,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跡了。
射声 发表于 2012-3-21 13:09
徐的战役指挥能力可不一定在彭刘之上。毕竟红军年代徐打中央军没有彭林的红一打得漂亮,徐自传中也承认红 ...
太祖挺近大别山可不是昏招,当时的形势如果以象棋来形容是山东华野如马,但被别了腿,跳不开,西北如将,但正被将,并且国军当头炮已经架好,马也能占中心相位,搞不好TG那时候真的能被将死,这个时候挺进大别山就是攻敌所必救,只要能够成功,向西威胁武汉,向东威胁南京,将军抽车的搞法
当然这个任务之艰巨,也只有刘邓这个车能杀得过去了
Deathk 发表于 2012-3-22 17:55
太祖挺近大别山可不是昏招,当时的形势如果以象棋来形容是山东华野如马,但被别了腿,跳不开,西北如将, ...
一个十战十捷的野战军被搞成了残废,最后也没有在大别山站住脚。后来粟裕拒绝再搞挺进千里的理由同样可以用来说明所谓挺进大别山是多么愚蠢。太祖是军事指挥的大师,但是他这招的确是昏招。粟裕的那封电报我们可以读读,只要把签署人换成刘伯承,就是对挺进大别山的最好批判。
射声 发表于 2012-3-22 21:40
一个十战十捷的野战军被搞成了残废,最后也没有在大别山站住脚。后来粟裕拒绝再搞挺进千里的理由同样可以 ...
中野确实常胜队伍,但是任何一个战略决策都有当时的背景,挺进大别山的时候正是国军重点进攻的时期,这个时期山东、陕西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难不成你真的认为老毛是愿意从延安撤离跟胡宗南躲猫猫的?这个时候东北、华北、山东都没有能力支援陕西的情况下,党中央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想办法把胡宗南的部队调离一部分减轻压力,另一个就是冒着极大的压力继续兜圈子,甚至是过黄河,但这种方案的危险还有政治风险你考虑过没?
挺进大别山是对中野很不公平,在这个过程中中野牺牲过半,装备大部丢弃,但中野还是成功的完成了这次战略任务,迫使老蒋抽调了陕西、山东、武汉多支部队到鄂豫皖交界处,老蒋被迫收回了一个拳头来寻求自保,可以说他的重点进攻战略到这个时候已经破产
军事永远服从政治,该轮到某个人或者某支队伍牺牲的时候,哪怕这个人或者这支队伍再优秀,你也必须要让他去牺牲
慈不掌兵
中野在挺进大别山前,在鲁西南已经呆了不少时间,刘邓二人也充分考虑过中央要求挺进大别山的建议,也建议能否在内线消耗敌军,但最后他们还是同意了中央的决策,你不能说刘邓是没考虑过风险的
如果刘邓仅仅考虑自己队伍的利益而不顾全局的利益,依旧坚持在鲁西南发展,对中央在陕北的境遇不做出任何支援的话,那中野与孟良崮时期的李天霞部有什么区别,如果中共每支部队都这样的话,中共如何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将老蒋赶到台湾去?

Deathk 发表于 2012-3-22 22:02
中野确实常胜队伍,但是任何一个战略决策都有当时的背景,挺进大别山的时候正是国军重点进攻的时期,这个 ...


请再去审视一遍当初粟裕被派挺进江南的理由,和你这里列的基本一致:调走五军和十一师,减轻压力(这次不是陕北压力,是刘邓压力),粟裕回答的挺好啊:减轻刘邓压力不一定要去江南旅游,无后方作战要牺牲和安置伤员的巨大减员已经可以在内线打几个大战役了。而且你以为你要调走五军人家就调走啊?五军十一师是重装师,不适合江南水网追击,淫家国军可以用别的部队。。。。我不想再列举粟裕的理由了,只想再一次指出,太祖这两次跃进的设想其背景和思路都很类似,只是挺进大别山实行了,而且失败了,挺进江南被粟裕顶回去了,而且豫东济南淮海成功了。
请仔细研究粟裕的电报。

再说的明白点儿:陕北危急要调动胡宗南部队的话,不一定要派刘邓去旅游,可以让刘邓在内线打几个大战役,像豫东济南一样啊,要出击外线也可以不用跳绳的,依托根据地出击敌人要害,采取围点打援等战术即可。而且从实际效果看,大别山调动了谁?把小诸葛的四十八军七军调过来了,弄得刘邓如丧家之犬,调走了胡宗南几个师啊?反思一下,如果刘邓不去大别山,以一支强大的二野,能拖住的蒋军难道还不如大别山中分散活动的叫花子部队?
只听说过牺牲地盘保护有生力量的,没听说过兔子的军事思想里有牺牲大野战军来实现太祖留在陕西的个人理想的。况且太祖还在陕北的消息貌似还是秘密吧?貌似是后来才在胜券在握时候宣布的吧?那你牺牲二野去保护一个没有人知道,你当时也不让人知道的政治秘密,就为了将来在群众大会上说出来好听?要是太祖顾忌政治影响,他就该在延安和秃子拼了,那不是更干脆?
Deathk 发表于 2012-3-22 22:02
中野确实常胜队伍,但是任何一个战略决策都有当时的背景,挺进大别山的时候正是国军重点进攻的时期,这个 ...


请再去审视一遍当初粟裕被派挺进江南的理由,和你这里列的基本一致:调走五军和十一师,减轻压力(这次不是陕北压力,是刘邓压力),粟裕回答的挺好啊:减轻刘邓压力不一定要去江南旅游,无后方作战要牺牲和安置伤员的巨大减员已经可以在内线打几个大战役了。而且你以为你要调走五军人家就调走啊?五军十一师是重装师,不适合江南水网追击,淫家国军可以用别的部队。。。。我不想再列举粟裕的理由了,只想再一次指出,太祖这两次跃进的设想其背景和思路都很类似,只是挺进大别山实行了,而且失败了,挺进江南被粟裕顶回去了,而且豫东济南淮海成功了。
请仔细研究粟裕的电报。

再说的明白点儿:陕北危急要调动胡宗南部队的话,不一定要派刘邓去旅游,可以让刘邓在内线打几个大战役,像豫东济南一样啊,要出击外线也可以不用跳绳的,依托根据地出击敌人要害,采取围点打援等战术即可。而且从实际效果看,大别山调动了谁?把小诸葛的四十八军七军调过来了,弄得刘邓如丧家之犬,调走了胡宗南几个师啊?反思一下,如果刘邓不去大别山,以一支强大的二野,能拖住的蒋军难道还不如大别山中分散活动的叫花子部队?
只听说过牺牲地盘保护有生力量的,没听说过兔子的军事思想里有牺牲大野战军来实现太祖留在陕西的个人理想的。况且太祖还在陕北的消息貌似还是秘密吧?貌似是后来才在胜券在握时候宣布的吧?那你牺牲二野去保护一个没有人知道,你当时也不让人知道的政治秘密,就为了将来在群众大会上说出来好听?要是太祖顾忌政治影响,他就该在延安和秃子拼了,那不是更干脆?
其实你也应该考虑老毛在被胡宗南赶得到处跑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过黄河的问题?过黄河其实从军事角度来说还更有利,起码不会比不过黄河更坏,但老毛为什么坚持不过呢?不过黄河就如同于谦立新皇坚守北京一样的道理,这是在政治上示强,如果过了黄河那就是示弱了,这些都是从政治上考虑而非从军事上考虑的
Deathk 发表于 2012-3-22 22:10
中野在挺进大别山前,在鲁西南已经呆了不少时间,刘邓二人也充分考虑过中央要求挺进大别山的建议,也建议能 ...
神马叫全局利益?保证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在中原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才叫全局利益。太祖也没有糊涂到那种地步,倒是秃子,淞沪战役本该主动撤退到预设阵地,他为了国际观瞻啥的,硬挺了几天,结果是南京大屠杀。太祖挺进大别山的主要考虑不是救自己,他自己不会跑啊?他反正是藏着掖着,他跑过了黄河再回来,然后跟全世界人说自己没有过黄河,有谁知道?太祖要二野挺进大别山主要是出于主动跃进式进攻的战略考虑,他自己说得很清楚,他认为跃进式进攻更符合兔子性格,跳啊跳,嘿嘿。但是他思维还停留在兔子没有重武器的八路和红军时代。有了重炮的刘邓其作战方式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了。
看看小平关于挺进大别山的讲话就知道了。挺进大别山确实是战略行动,是从总体战来考虑的。是要改变解放区内线作战纯消耗的方式,把战火引到蒋管区,打烂蒋管区的经济基础,在总体战中逐渐扭转被动局势。挺进大别山在军事上不算成功,但在政治上是成功的。武汉、上海的报纸都是一日三惊,很多老百姓都嘀咕:政府是怎么搞的,不是天天大捷吗,怎么刘伯承跑到大别山来了呢?
徐向前算不上吧~~~
5091123 发表于 2012-3-21 17:20
先不说个人能力,单说当时中野的人力、物力,离开华野去打淮海这样的战役是不可能的
要说个人观点,我也 ...
抗战结束后,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还是所占的地盘,刘邓都是一流,陈赓独立发展的太岳纵队,也是属于129下的势力。毛对新四军有过这样的评价:新四军,人不多地盘不大!为了缓解陕北的军事压力,毛让刘邓不顾一切挺进大别山,这时候,刘邓当面承担的军事压力是最大的,付出也是最多的,要不然,淮海战役,谁最出彩,不好说,单从刘帅一句:一刀子插在宿县,就知道刘帅的眼光是最犀利的。淮海战役打成最后的模样,不是粟裕的本来构想,粟裕只是提出了先打两淮而已。
看看再说 发表于 2012-3-28 10:41
抗战结束后,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还是所占的地盘,刘邓都是一流,陈赓独立发展的太岳纵队,也是属于129下 ...
我也说过,最欣赏刘帅。刘帅厉害不等于中野厉害:)
   
不过欣赏归欣赏,抗战结束后“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还是所占的地盘,刘邓都是一流”,不等于跃进大别山前“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还是所占的地盘,刘邓都是一流”
在刘邓跃进前,中央和太祖的电报里面一再说,战绩看,华东第一,晋冀鲁豫第二;从军力看,华东第一,东北第二。
  
粟裕原本没有想打那么打,就是象攻占两淮和连云港,压缩K军空间,使其退守津浦线南段,减少其机动力量;太祖的策略也差不多,但太祖要求粟裕先打黄伯韬7兵团,阻击徐州集团的救援。正是打了黄伯韬才导致后来一系列反应。战争不是计划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打起来以后华野在几百公里的战场上高度机动,打7兵团阻击徐州集团;打李延年、刘汝明,保障歼灭12兵团;协同攻击12兵团,同时围困2、13、16兵团……不说指挥员如何,就人家干这么多事,中野也是无论如何干不了的。

刘帅后来也说过,淮海战役主要是华野打的,中野只起到配合作用。
射声 发表于 2012-3-22 21:40
一个十战十捷的野战军被搞成了残废,最后也没有在大别山站住脚。后来粟裕拒绝再搞挺进千里的理由同样可以 ...
在戰局不利或者僵局時,派奇兵進行反突擊是常有的事。當時陝北困難,解放區變成戰區,經濟,兵員嚴重受損,把戰爭引向國統區在戰略上是可行的,也是急需的。但戰爭千變萬化,誰也不能做到在戰略戰術上永遠正確。沒有大別山的教訓,後來就憑粟裕能改變中央的戰略決定?戰爭中雙方都在犯錯,勝利屬於犯錯較少的一方,太祖爺的勝利的秘訣就是知錯能改,東北的四平保衛戰,朝鮮戰爭中的冒進都是太祖的錯誤,但一經挫折,立刻就能朝正確的方向改正,這就是英明。
请再去审视一遍当初粟裕被派挺进江南的理由,和你这里列的基本一致:调走五军和十一师,减轻压力(这次 ...
中统被乃无视了

射声 发表于 2012-3-21 13:09
徐的战役指挥能力可不一定在彭刘之上。毕竟红军年代徐打中央军没有彭林的红一打得漂亮,徐自传中也承认红 ...


一知半解,

你可知道刘邓挺进大别山的时机?中野在微山湖西,而微山湖东,华野外线兵团正在被5军集团和桂系7军集团围歼,如果刘邓不吸引敌南下,华野外线叶陶兵团就被人围歼了。

正是挺进大别山,才引走了7军,5军也从泰安地区南下陇海路转入防守,才给了华野喘息的机会,5军、7军尾随刘邓南下留下的空隙,变成了粟裕大闹中原品字形战略的根据地,才有了转变整个解放战争局面的豫东战役。

不过挺进大别山不是最佳战略,最佳应该是华野的外线叶陶兵团,南下苏中、江浙,打回新四军的老家,与当地坚持的11、13纵队会合,大闹宁沪,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惜让恋战鲁西南的叶飞给毁了,还不得不让中野和华野陈唐兵团来救援,逼迫刘邓南下挺进大别山。

刘老帅南下黄河时是踌躇满志的,他是来经略中原的,不是到中原之南的大别山打酱油的,可惜战场的变化让他不得不挺进大别山。

从根源上说,是陈毅摆了一道中野。
射声 发表于 2012-3-21 13:09
徐的战役指挥能力可不一定在彭刘之上。毕竟红军年代徐打中央军没有彭林的红一打得漂亮,徐自传中也承认红 ...


一知半解,

你可知道刘邓挺进大别山的时机?中野在微山湖西,而微山湖东,华野外线兵团正在被5军集团和桂系7军集团围歼,如果刘邓不吸引敌南下,华野外线叶陶兵团就被人围歼了。

正是挺进大别山,才引走了7军,5军也从泰安地区南下陇海路转入防守,才给了华野喘息的机会,5军、7军尾随刘邓南下留下的空隙,变成了粟裕大闹中原品字形战略的根据地,才有了转变整个解放战争局面的豫东战役。

不过挺进大别山不是最佳战略,最佳应该是华野的外线叶陶兵团,南下苏中、江浙,打回新四军的老家,与当地坚持的11、13纵队会合,大闹宁沪,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惜让恋战鲁西南的叶飞给毁了,还不得不让中野和华野陈唐兵团来救援,逼迫刘邓南下挺进大别山。

刘老帅南下黄河时是踌躇满志的,他是来经略中原的,不是到中原之南的大别山打酱油的,可惜战场的变化让他不得不挺进大别山。

从根源上说,是陈毅摆了一道中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