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无情大地有爱——包头11.21空难大救援纪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45:35
人民网记者 郅振璞 辛阳

<P>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一场意想不到的空难,随着一声暴响和一片烟火,突然降临在内蒙古包头市周日恬静的南胡公园冰层水域。</P>
<P>  四天来,寒风从4个黎明到3个黄昏刮个不停,冰层被击碎旋又冻结一起,四天三夜的空难大救援,直到今天才融化蓝天雪花和亲人泪水——截止11月24日15时,坠毁飞机罹难的53人和地面2人共55具遗体,一一从冰冷湖水和草丛打捞并安置妥当;飞机残骸纷纷捞出并清被运;国内空难者亲属和印尼空难者亲属500余人得到安慰。</P>
<P>  高度负责、人间亲情,可以告慰“1.21”55位空难者在天之灵!</P>
<P>  人最宝贵:党和政府最挂牵空难的每个亲人和海外朋友</P>
<P>  噩耗,最初传出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噩耗不到两个小时传遍网络、电波和荧屏。接着,很快发现公园一值班员遇难;到11月23日,又传出空难当天,在南海公园空难现场附近晨练的53岁龚喜莲失踪。</P>
<P>  55条生命的噩耗,从这里传至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首都北京,以及与失事的MU5210航班最关联的东航、上海、昆明,都牵动起千百万钢城和草原儿女的心。</P>
<P>  正在国外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他对发生重大空难事故深感痛心,向遇难者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并要求有关方面妥善处理善后,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坚决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事故当日,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国务院领导也迅速指示有关部门组织救援,开展事故调查,并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配合。</P>
<P>  事发当日下午,国务院派出了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局局长王显政为组长,监察部、民航总局、公安部、民政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赶到包头,组织指导事故抢险和调查工作。</P>
<P>  此时,“第一时间”,频频出现在北京、上海;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航空、公安、消防、武警、新闻媒体等单位。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政府主席杨晶打电话到包头,派副主席连辑与包头市委书记邢云、市长苏青赶赴现场指挥扑火、救援工作,开始一场冰与火的激战……</P>
<P>  从坠机瞬间到最后,冰中打捞55个遇难者,有即将复员武警的功劳</P>
<P>  8时24分,包头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4分钟后,消防支队四中队30名官兵乘5辆消防车进入现场,分为两组进行救援和灭火。他们迅速冲到南湖西北侧,全力熄灭高达100多米的浓烟和火光,熄灭湖面上泄油燃起的火区。顿时,湖岸出现有孔雀图案的飞机残片,被撞毁的旅游设施、烧成黑碳的树干,半截子机翼残骸扎入冰湖,湖面洒落五六具空难者遗体……</P>
<P>  9时左右,包头市陆续出动的480名公安干警、130名消防官兵、13辆消防车、250名武警官兵和70名医务人员、12辆救护车、26名潜水员陆续赶来,南海公园60多名职工组织40艘大小船只,组成一支宏大的联合救援队。干警们冒着呛人的硝烟,驾起小游艇冲进湖面火区,一边用泡沫枪灭火,一边搜寻遗体、遗物。事后得知,11月24—25日,正是武警、消防老兵预定复员日,为同胞,为珍爱,战士哪顾私人事啊!</P>
<P>  “当我打捞到第一具遇难者遗体时,我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悲惨的场面,我很害怕,但我和战友还是小心翼翼地将遗体搬运上岸。” 消防支队战士吴强难忘地说,“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护好遗体,这是部队的命令,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心想法,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减轻遇难者亲友的痛苦。”</P>
<P>  “当时湖面上还结着薄冰,划船搜救必须先破冰,战友们就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用消防腰斧打冰,不一会儿手套、袖子、上衣都湿了,冷得发抖……”空难当天8点多钟,武警包头市支队正准备组织一场老兵告别球赛。突然,集合的哨声骤然响起,已经脱下棉衣的战士甚至来不及再穿上冬装。5分钟内,10辆运兵车就满载着250名战士奔向空难现场,其中包括143名24日就要离队的老兵。参谋长肖齐等人只好在车上进行战前动员。</P>
<P>  人民的武警战士,在公园围墙外及湖边设了两道封控线,分成地面搜救、水面搜救、水面打捞3个组,战士们一边划着船一边用消防斧破冰打捞遗体和残骸,一些没来得及穿上冬装的战士,手被冻得连扣子都系不上……</P>
<P>  公园职工张建平帮着武警官兵打捞起两具女乘客遗体,已经累得有气无力了。他说:“要打开冰层用手捞啊,还有遇难者扎着安全带坐在椅子上,大家艰难地打捞,那些当兵的(指武警)过了晌午还没吃饭哪。”到午后两点多,已有43名遇难者(含1名公园地面人员)被打捞起来。这时,大家才开始换休,简单吃几口快餐,接着继续战斗。</P>
<P>  高度负责:调兵遣将寻找黑匣子,保证经起历史考验</P>
<P>  事故当天,包头市唯一具有潜水装置的大企业——包钢集团的3名潜水员开始“全副武装”,全员上阵。他们在水下,坚韧地寻找寻找失事飞机黑匣子和其余遗体。事故当日傍晚,54名遇难者先期被打捞和搜寻到,最后1名遇难者直到11月24日14时20分,打捞人员在离失事地点较远的湖面芦苇丛下,打捞出一具比较完整的男性遗体。至此,沉入湖中的53名机上遇难者和2名地面人员的遗体全部打捞出来,此次空难中的遇难人员也被正式证实为55名。</P>
<P>  查明事故原因,关键在寻找黑匣子。在大家和专业人员大救援空难者时,这一工作一直艰难地持续着。21日上午交通部救捞局所派的5人专家组,于22日凌晨1时10分抵达包头事故现场。由交通部救捞局所属的北海救捞局和烟台打捞局组成的抢险小分队一行20人,携六套轻潜装备和二套重潜装备及空压机等辅助设备,于22日晚6时05分乘车启程赶赴包头,深夜到达包头。这20人都参加过“5·7”大连空难救捞工作。</P>
<P>  但是,湖水浩淼,淤泥难辩,前3天黑匣子无声无息……</P>
<P>  万众翘首的24日,“来自天津海事局海测专家抵达“11.21”包头空难事故现场的最新消息,上午11点40分,空难事故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12时50分,第二个黑匣子被烟台打捞局的邢思浩打捞出水。第二个黑匣子又称飞行数据记录器。至此黑匣子的两部分全部找到。经潜水员下潜探摸,第一个黑匣子已于上午11点40分打捞出水,第一个黑匣子即舱音记录系统。”</P>
<P>  这两则快讯,竟是从天津发到人民网的。</P>
<P>  原来,在上百家新闻媒体、数百名记者中,人民日报驻天津记者陈杰从23日深夜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一行6人抵达包头开始,就一直与潜水现场保持联系。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今天早晨8点30分开始扫测事发水域现场。早晨,包头开始下雪,扫测队员用携带的DPL----275XS声纳定位系统搜寻黑匣子信标发出的信号,9点50分,声纳定位系统接收到黑匣子发出的一强一弱两种信号。10点50分,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的专家确定了失事飞机黑匣子落水的具体位置。</P>
<P>  亲情善后:与细微处方见大地友爱、人间真爱</P>
<P>  善后工作从11月22日开始。从国家调查小组到包头市民,追悼遇难者,安慰遇难者成了人人有责。在包头空难中罹难的东方航空公司6名机组人员的家属22日获得90万元保险理赔款。遇难的6名东航机组人员,生前投保了上海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部赔付金,兴许是对遇难者家属的一丝安慰。</P>
<P>  记者还获悉,寻找黑匣子的打捞工作难度很大,交通部救捞局首批专家已从北京、上海等地赶赴包头空难现场,围湖进行黑匣子打捞工作。由于各方搜救、善后、安全工作到位快,工作细致入微,空难发生两天后的包头,人们已经稍稍平静下来。</P>
<P>  来自普通民众的关切和哀悼也一直在延续。虽然塞外包头的天气已十分寒冷,但仍有不少市民自发地来到事故现场南海公园周围哀悼遇难者,没有落款的鲜花一天天在增多。附近的群众,更是默默为打捞现场的武警官兵、公安民警送来鸡蛋、蒸饼。</P>
<P>  “11·21”空难中唯一一名外国乘客印尼人的家属,一行7人从北京出发乘飞机前往包头。4天来,所有罹难旅客的家属都得到东航公司的联系。包头天气很冷,东航为遇难者家属准备了御寒衣物。还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安抚小组,陪在罹难者家属身边。飞机上和下榻的宾馆里都有专职的医护人员。因为不少家属有高血压,还有的家属伤心过度,不肯吃饭,安抚小组成员一路上照顾他们。</P>
<P>  全国各地的许多网民则通过互联网表达他们对遇难者的哀悼。有一网民发帖说:“逝者已乘鹤仙去,长歌当哭,活者当自惜,望遇难者亲友节哀、珍重!”</P>
<P>  这场大救援,真可谓——“空难一瞬间,亲情长绵绵!”</P>
<P>  (人民网呼和浩特2004年11月24日23时电)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5 4:34:06编辑过]
人民网记者 郅振璞 辛阳

<P>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一场意想不到的空难,随着一声暴响和一片烟火,突然降临在内蒙古包头市周日恬静的南胡公园冰层水域。</P>
<P>  四天来,寒风从4个黎明到3个黄昏刮个不停,冰层被击碎旋又冻结一起,四天三夜的空难大救援,直到今天才融化蓝天雪花和亲人泪水——截止11月24日15时,坠毁飞机罹难的53人和地面2人共55具遗体,一一从冰冷湖水和草丛打捞并安置妥当;飞机残骸纷纷捞出并清被运;国内空难者亲属和印尼空难者亲属500余人得到安慰。</P>
<P>  高度负责、人间亲情,可以告慰“1.21”55位空难者在天之灵!</P>
<P>  人最宝贵:党和政府最挂牵空难的每个亲人和海外朋友</P>
<P>  噩耗,最初传出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噩耗不到两个小时传遍网络、电波和荧屏。接着,很快发现公园一值班员遇难;到11月23日,又传出空难当天,在南海公园空难现场附近晨练的53岁龚喜莲失踪。</P>
<P>  55条生命的噩耗,从这里传至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首都北京,以及与失事的MU5210航班最关联的东航、上海、昆明,都牵动起千百万钢城和草原儿女的心。</P>
<P>  正在国外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他对发生重大空难事故深感痛心,向遇难者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并要求有关方面妥善处理善后,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坚决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事故当日,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国务院领导也迅速指示有关部门组织救援,开展事故调查,并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配合。</P>
<P>  事发当日下午,国务院派出了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局局长王显政为组长,监察部、民航总局、公安部、民政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赶到包头,组织指导事故抢险和调查工作。</P>
<P>  此时,“第一时间”,频频出现在北京、上海;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航空、公安、消防、武警、新闻媒体等单位。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政府主席杨晶打电话到包头,派副主席连辑与包头市委书记邢云、市长苏青赶赴现场指挥扑火、救援工作,开始一场冰与火的激战……</P>
<P>  从坠机瞬间到最后,冰中打捞55个遇难者,有即将复员武警的功劳</P>
<P>  8时24分,包头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4分钟后,消防支队四中队30名官兵乘5辆消防车进入现场,分为两组进行救援和灭火。他们迅速冲到南湖西北侧,全力熄灭高达100多米的浓烟和火光,熄灭湖面上泄油燃起的火区。顿时,湖岸出现有孔雀图案的飞机残片,被撞毁的旅游设施、烧成黑碳的树干,半截子机翼残骸扎入冰湖,湖面洒落五六具空难者遗体……</P>
<P>  9时左右,包头市陆续出动的480名公安干警、130名消防官兵、13辆消防车、250名武警官兵和70名医务人员、12辆救护车、26名潜水员陆续赶来,南海公园60多名职工组织40艘大小船只,组成一支宏大的联合救援队。干警们冒着呛人的硝烟,驾起小游艇冲进湖面火区,一边用泡沫枪灭火,一边搜寻遗体、遗物。事后得知,11月24—25日,正是武警、消防老兵预定复员日,为同胞,为珍爱,战士哪顾私人事啊!</P>
<P>  “当我打捞到第一具遇难者遗体时,我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悲惨的场面,我很害怕,但我和战友还是小心翼翼地将遗体搬运上岸。” 消防支队战士吴强难忘地说,“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护好遗体,这是部队的命令,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心想法,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减轻遇难者亲友的痛苦。”</P>
<P>  “当时湖面上还结着薄冰,划船搜救必须先破冰,战友们就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用消防腰斧打冰,不一会儿手套、袖子、上衣都湿了,冷得发抖……”空难当天8点多钟,武警包头市支队正准备组织一场老兵告别球赛。突然,集合的哨声骤然响起,已经脱下棉衣的战士甚至来不及再穿上冬装。5分钟内,10辆运兵车就满载着250名战士奔向空难现场,其中包括143名24日就要离队的老兵。参谋长肖齐等人只好在车上进行战前动员。</P>
<P>  人民的武警战士,在公园围墙外及湖边设了两道封控线,分成地面搜救、水面搜救、水面打捞3个组,战士们一边划着船一边用消防斧破冰打捞遗体和残骸,一些没来得及穿上冬装的战士,手被冻得连扣子都系不上……</P>
<P>  公园职工张建平帮着武警官兵打捞起两具女乘客遗体,已经累得有气无力了。他说:“要打开冰层用手捞啊,还有遇难者扎着安全带坐在椅子上,大家艰难地打捞,那些当兵的(指武警)过了晌午还没吃饭哪。”到午后两点多,已有43名遇难者(含1名公园地面人员)被打捞起来。这时,大家才开始换休,简单吃几口快餐,接着继续战斗。</P>
<P>  高度负责:调兵遣将寻找黑匣子,保证经起历史考验</P>
<P>  事故当天,包头市唯一具有潜水装置的大企业——包钢集团的3名潜水员开始“全副武装”,全员上阵。他们在水下,坚韧地寻找寻找失事飞机黑匣子和其余遗体。事故当日傍晚,54名遇难者先期被打捞和搜寻到,最后1名遇难者直到11月24日14时20分,打捞人员在离失事地点较远的湖面芦苇丛下,打捞出一具比较完整的男性遗体。至此,沉入湖中的53名机上遇难者和2名地面人员的遗体全部打捞出来,此次空难中的遇难人员也被正式证实为55名。</P>
<P>  查明事故原因,关键在寻找黑匣子。在大家和专业人员大救援空难者时,这一工作一直艰难地持续着。21日上午交通部救捞局所派的5人专家组,于22日凌晨1时10分抵达包头事故现场。由交通部救捞局所属的北海救捞局和烟台打捞局组成的抢险小分队一行20人,携六套轻潜装备和二套重潜装备及空压机等辅助设备,于22日晚6时05分乘车启程赶赴包头,深夜到达包头。这20人都参加过“5·7”大连空难救捞工作。</P>
<P>  但是,湖水浩淼,淤泥难辩,前3天黑匣子无声无息……</P>
<P>  万众翘首的24日,“来自天津海事局海测专家抵达“11.21”包头空难事故现场的最新消息,上午11点40分,空难事故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12时50分,第二个黑匣子被烟台打捞局的邢思浩打捞出水。第二个黑匣子又称飞行数据记录器。至此黑匣子的两部分全部找到。经潜水员下潜探摸,第一个黑匣子已于上午11点40分打捞出水,第一个黑匣子即舱音记录系统。”</P>
<P>  这两则快讯,竟是从天津发到人民网的。</P>
<P>  原来,在上百家新闻媒体、数百名记者中,人民日报驻天津记者陈杰从23日深夜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一行6人抵达包头开始,就一直与潜水现场保持联系。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今天早晨8点30分开始扫测事发水域现场。早晨,包头开始下雪,扫测队员用携带的DPL----275XS声纳定位系统搜寻黑匣子信标发出的信号,9点50分,声纳定位系统接收到黑匣子发出的一强一弱两种信号。10点50分,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的专家确定了失事飞机黑匣子落水的具体位置。</P>
<P>  亲情善后:与细微处方见大地友爱、人间真爱</P>
<P>  善后工作从11月22日开始。从国家调查小组到包头市民,追悼遇难者,安慰遇难者成了人人有责。在包头空难中罹难的东方航空公司6名机组人员的家属22日获得90万元保险理赔款。遇难的6名东航机组人员,生前投保了上海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部赔付金,兴许是对遇难者家属的一丝安慰。</P>
<P>  记者还获悉,寻找黑匣子的打捞工作难度很大,交通部救捞局首批专家已从北京、上海等地赶赴包头空难现场,围湖进行黑匣子打捞工作。由于各方搜救、善后、安全工作到位快,工作细致入微,空难发生两天后的包头,人们已经稍稍平静下来。</P>
<P>  来自普通民众的关切和哀悼也一直在延续。虽然塞外包头的天气已十分寒冷,但仍有不少市民自发地来到事故现场南海公园周围哀悼遇难者,没有落款的鲜花一天天在增多。附近的群众,更是默默为打捞现场的武警官兵、公安民警送来鸡蛋、蒸饼。</P>
<P>  “11·21”空难中唯一一名外国乘客印尼人的家属,一行7人从北京出发乘飞机前往包头。4天来,所有罹难旅客的家属都得到东航公司的联系。包头天气很冷,东航为遇难者家属准备了御寒衣物。还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安抚小组,陪在罹难者家属身边。飞机上和下榻的宾馆里都有专职的医护人员。因为不少家属有高血压,还有的家属伤心过度,不肯吃饭,安抚小组成员一路上照顾他们。</P>
<P>  全国各地的许多网民则通过互联网表达他们对遇难者的哀悼。有一网民发帖说:“逝者已乘鹤仙去,长歌当哭,活者当自惜,望遇难者亲友节哀、珍重!”</P>
<P>  这场大救援,真可谓——“空难一瞬间,亲情长绵绵!”</P>
<P>  (人民网呼和浩特2004年11月24日23时电)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5 4:34:06编辑过]
记者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