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长津湖惨烈交手的回忆让两国均不愿多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07:12
2012年02月06日 09:37
来源:北京晚报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狭路相逢,惨烈交手,史称“长津湖战役”。美国战史将之称为“最艰苦的战役”,也称为“被遗忘的战争”。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美国人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计划破灭。

这是一场在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非常规战争: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地冲锋,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

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尽管在网上或者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回忆录中出现过,但都是一笔带过,济南军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王筠的《长津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还原这段历史的大型文学作品。

风停雪住,曙光再次降临在长津湖。

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里兹伯格的部队开始往108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使得整个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陆战队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81高地的山脚下。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上一片安详。
里兹伯格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详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也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8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里兹伯格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据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他们的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得神态端详。

里兹伯格听到陆战队的报告以后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为同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20多天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史密斯的陆战1师至此全部撤离了冰雪长津,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还是成建制将海军陆战队从中国人的层层包围之中撤了出来。史密斯在暗自庆幸的同时也仍然心有余悸,他知道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离开的这个地方。

人声鼎沸的兴南港,史密斯少将为战死的陆战队员们举行了最后一次葬礼,200多名僵硬的士兵被集体埋葬在他们即将放弃并永远也不会回来的脚下的这个地方。

上百艘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和船坞登陆舰等大大小小的舰船停泊在港口和附近的海面上,头顶上是成群结队的F-84和海盗式战斗机。远东空军以及美国海军的战术战斗机在此期间的战斗支援保有架数创造了新的纪录,12月1日为230架,12月10日为360架,12月16日为318架,12月23日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98架。

美国海军第7舰队、第90特混舰队也倾其主力保障陆战1师及其第10军的海上撤退行动,舰炮把成吨成吨的钢铁倾泻在元山和兴南港的外围,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追击,短短几日就发射了6万余发炮弹,其火力猛烈的程度超过了三个月前的仁川登陆。

在强大的海空力量的协同保障配合支撑下,阿尔蒙德第10军的10万余人(包括陆战1师、美7师残部、大韩民国第1军团)和98000人的难民以及17500辆汽车、35万吨作战物资得以顺利从海上撤离。最后,史密斯下令用400吨炸药炸毁了兴南港及其不能运走的全部剩余物资,在火山喷发一样的黑云烈焰中驶离了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朝鲜的东海岸。(摘自《长津湖》,王筠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 ... 06/12317532_0.shtml
  链接中有图片   向最可爱的致敬2012年02月06日 09:37
来源:北京晚报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狭路相逢,惨烈交手,史称“长津湖战役”。美国战史将之称为“最艰苦的战役”,也称为“被遗忘的战争”。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美国人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计划破灭。

这是一场在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非常规战争: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地冲锋,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

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尽管在网上或者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回忆录中出现过,但都是一笔带过,济南军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王筠的《长津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还原这段历史的大型文学作品。

风停雪住,曙光再次降临在长津湖。

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里兹伯格的部队开始往108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使得整个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陆战队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81高地的山脚下。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上一片安详。
里兹伯格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详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也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8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里兹伯格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据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他们的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得神态端详。

里兹伯格听到陆战队的报告以后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为同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20多天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史密斯的陆战1师至此全部撤离了冰雪长津,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还是成建制将海军陆战队从中国人的层层包围之中撤了出来。史密斯在暗自庆幸的同时也仍然心有余悸,他知道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离开的这个地方。

人声鼎沸的兴南港,史密斯少将为战死的陆战队员们举行了最后一次葬礼,200多名僵硬的士兵被集体埋葬在他们即将放弃并永远也不会回来的脚下的这个地方。

上百艘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和船坞登陆舰等大大小小的舰船停泊在港口和附近的海面上,头顶上是成群结队的F-84和海盗式战斗机。远东空军以及美国海军的战术战斗机在此期间的战斗支援保有架数创造了新的纪录,12月1日为230架,12月10日为360架,12月16日为318架,12月23日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98架。

美国海军第7舰队、第90特混舰队也倾其主力保障陆战1师及其第10军的海上撤退行动,舰炮把成吨成吨的钢铁倾泻在元山和兴南港的外围,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追击,短短几日就发射了6万余发炮弹,其火力猛烈的程度超过了三个月前的仁川登陆。

在强大的海空力量的协同保障配合支撑下,阿尔蒙德第10军的10万余人(包括陆战1师、美7师残部、大韩民国第1军团)和98000人的难民以及17500辆汽车、35万吨作战物资得以顺利从海上撤离。最后,史密斯下令用400吨炸药炸毁了兴南港及其不能运走的全部剩余物资,在火山喷发一样的黑云烈焰中驶离了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朝鲜的东海岸。(摘自《长津湖》,王筠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 ... 06/12317532_0.shtml
  链接中有图片   向最可爱的致敬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中美两军都被国军忽悠瘸了
美军:不就是中国军队吗,和国军差不多
兔子:不就是美式装备吗,和国军差不多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记得当年《世界军事》上看到李钢林的《原木在移动》,热泪盈眶,看了一遍又一遍,很多段落都能背下来了,非常感动。
“冻得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骤然破碎了,大地在震动,河水在跳跃,硝烟染黑了白色的世界。雪夜中,火光一片,枪声一片,喊声一片,血光一片;空气中也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冰雪在燃烧,河水红了,洁白的冰雪也红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
天上有照明弹,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他们像原木一样倒下,他们的后面又有人冲上来了,他们的裤腿冻得像原木一样不能弯曲,他们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冲锋陷阵……这,就是这支军队的全部历史。因为,他们知道,不怕死,这支军队还可能有生的希望;怕死,这支军队连生的希望都没有了,所以,他们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孕育了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否则,这支军队早就死了,真的,早就死了。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您刚才不是问,这支军队凭什么吗?就凭这种精神。他们没有空军,没有大炮,没有原子弹,他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他们就是这么打过来的。后来,这支军队有了自己的坦克、大炮、飞机、原子弹……也是凭这个。这支军队的历史就这样。真的,约翰先生,您感到很奇怪吗?这是一种您很难理解的东方民族精神,也是您很难理解的另一种军队的精神。”

是的,一百多年来,中国军队经历过很多次一败涂地的战争,这是我们军队永远忘不了的奇耻大辱。不过,参加朝鲜战争的这支中国军队是一个例外,他们完全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中国军队。因为这支军队有着中国军队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独特的灵魂:一个不怕鬼的灵魂。正像您亲眼看到的那样,他们不畏死亡,他们像原木在移动。”稍停片刻,我说:“中国军队的确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但是,中国军队的确是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一支军队。难道朝鲜战争不是改写了中国军队的屈辱历史吗?难道那次战争不是这支军队最辉煌的战绩吗?两支实力对比异常悬殊的军队,两个不是同一技术时代的国家,一场必死无疑的战争,没有空军,没有海军,中国士兵甚至在冰雪中穿着单衣……但是,他们始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他们什么都凭不上!就是凭那个不怕鬼的精神!其他什么都不算!这个不怕鬼的精神为这支军队所独有……”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没有什么能比对手的敬重更能证明一支军队的英勇。
      长津湖冰雪中奋勇追击的中国军人让世界知道,当战争走进中国人的轨道,我们不畏惧任何敌人。而铁原燃烧的阵地同样让世界知道,即便一切占尽上风,与中国人的战斗依然要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这一切都宣告着一个即将雄踞东方的民族正在傲然直起自己的身躯。从此,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轻松地议论对中国开战这样的话题。因为那些在长津湖和铁原长眠的中国军人已经告诉世界,无论占上风还是占下风,都不要轻易与这样一个坚强的民族为敌。

  直到今天,这条戒律,依然是世界大国们无法逾越的准则。——萨苏《铁在烧》
棉衣都哪去了?



rocmeng 发表于 2012-2-6 12:00
中美两军都被国军忽悠瘸了
美军:不就是中国军队吗,和国军差不多
兔子:不就是美式装备吗,和国军 ...
所以空一格可以歼灭共军几百万,最后顺利转进WW,是不可以战胜滴!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人不是一天就打到鸭绿江边的,那么多时间备战怎么备的?
美国圣诞节搞定的计划破灭,中国数倍兵力下的包饺子也没能实现,肯定都不愿多说啊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rocmeng 发表于 2012-2-6 12:00
中美两军都被国军忽悠瘸了
美军:不就是中国军队吗,和国军差不多
兔子:不就是美式装备吗,和国军 ...
都是常凯申的错
真的是不愿意多说啊

看一会 发表于 2012-2-6 12:28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 ...

captdiablo 发表于 2012-2-6 12:18
棉衣都哪去了?


战前准备的确有问题,部分部队入朝初期准备不足。因此,朝鲜战争后,解放军的“后勤”成为了建军中的一个重点环节。


但这一切都无损那些在朝鲜半岛的冰天雪地中奋战的英雄们的形象

他们用生命为一个民族的复兴做了最雄壮的奠基!
看一会 发表于 2012-2-6 12:28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 ...

captdiablo 发表于 2012-2-6 12:18
棉衣都哪去了?


战前准备的确有问题,部分部队入朝初期准备不足。因此,朝鲜战争后,解放军的“后勤”成为了建军中的一个重点环节。


但这一切都无损那些在朝鲜半岛的冰天雪地中奋战的英雄们的形象

他们用生命为一个民族的复兴做了最雄壮的奠基!

看一会 发表于 2012-2-6 12:28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 ...


后来有的人对宋时轮的指挥和组织颇有微言……
我感觉不应苛求前人,志愿军将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已经把人的潜能发挥到了极限!
当然对比新兴里战斗的组织谋划来看,宋时轮是带出10纵那种“守如泰山”式部队的人,大规模的运动歼灭战全盘指挥经验不多,如把兵团主官换做叶飞、陶勇一级的指挥员,打得也许会更好。就像林彪给13兵团组建班子,认为黄永胜“不行”,就果断让邓华去。每个人能胜任的指挥层级是不同的。
看一会 发表于 2012-2-6 12:28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 ...


后来有的人对宋时轮的指挥和组织颇有微言……
我感觉不应苛求前人,志愿军将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已经把人的潜能发挥到了极限!
当然对比新兴里战斗的组织谋划来看,宋时轮是带出10纵那种“守如泰山”式部队的人,大规模的运动歼灭战全盘指挥经验不多,如把兵团主官换做叶飞、陶勇一级的指挥员,打得也许会更好。就像林彪给13兵团组建班子,认为黄永胜“不行”,就果断让邓华去。每个人能胜任的指挥层级是不同的。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看一会 发表于 2012-2-6 12:28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 ...
首先是时间紧,许多部队是穿着夏季服装入朝打鬼子的。
其次是MD的毫无争议的空中优势,后勤补给变得异常艰难。
经历朝鲜战争后,我军开始重视后勤。
最可爱的人啊。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英雄们致敬!
ArckRell 发表于 2012-2-6 12:42
战前准备的确有问题,部分部队入朝初期准备不足。因此,朝鲜战争后,解放军的“后勤”成为了建军中 ...
“他们用生命为一个民族的复兴做了最雄壮的奠基!”
说得好!
红色恐怖 发表于 2012-2-6 12:45
后来有的人对宋时轮的指挥和组织颇有微言……
我感觉不应苛求前人,志愿军将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已经 ...
陈赓怎么样?
红色恐怖 发表于 2012-2-6 12:45
后来有的人对宋时轮的指挥和组织颇有微言……
我感觉不应苛求前人,志愿军将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已经 ...
没有苛求前人的意思,他们都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只是觉得有着世界顶尖战斗意志的精锐,因为装备失误被无谓消耗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
凭借此战,中国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他们用生命为一个民族的复兴做了最雄壮的奠基!”
说得好!
-40度,从国军过来的装备,中国军队能打成这样已经是完美了。他们让世界知道了,原来中国是可怕的
清长战役,改变世界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无敌的。
“他们始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
这个胜利是优秀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向先烈致敬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人声鼎沸的兴南港,史密斯少将为战死的陆战队员们举行了最后一次葬礼,200多名僵硬的士兵被集体埋葬在他们即将放弃并永远也不会回来的脚下的这个地方。

这不就是果粉喜欢看的
偶们的装备能再稍微好一点,陆战一师就未必能跑了,志愿军就能少牺牲多少战士.
红色恐怖 发表于 2012-2-6 12:14
记得当年《世界军事》上看到李钢林的《原木在移动》,热泪盈眶,看了一遍又一遍,很多段落都能背下来了,非 ...
是啊,移动的木头,坚毅,果敢,勇猛,顽强啊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看一会 发表于 2012-2-6 12:28
当时真的困难到一人一身厚点的棉衣都无法装备吗?实在难以理解,有一说法是时间太紧没法完备的武装,可美国 ...
同志,9兵团3个军12师当时是作为攻台部队而存在的啊
这些前辈才是中国民族崛起的奠基人,也告诉我们嘴炮什么都没用,拳头不硬,没人搭理你。
另外代表两大流氓强烈鄙视常凯申,祸害啊。
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