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1975年8月河南“75·8”溃坝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40:53
以前完全没听说过这个,求科普真相 {:soso_e130:}  {:soso_e130:}  {:soso_e130:}  {:soso_e130:}

转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D%E4%BA%8B%E4%BB%B6

南“75·8”溃坝事件是指1975年8月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尼娜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导致60多座水库溃坝,近万平方千米受灾的事件,死亡人数则据不同资料从26000人到24万不等,是目前世界上破坏程度最大的水库溃坝灾难。

背景1949年、1950年,淮河上中游发大水灾[1],1950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决定》中指出,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实行“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主要措施包括在上游的低洼地区建立临时蓄洪工程等。[2]根据治理方针,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在山区内修建了石漫滩、白沙、板桥、薄山、南湾等5座大型水库;在平原上修建老王坡、吴宋湖、蛟停湖、潼湖、泥河洼等5个洼地蓄洪工程。[3]

1951年4月,石漫滩、板桥和白沙三座水库正式动工;7月石漫滩水库建成,1952年6月板桥水库建成,1953年6月白沙水库建成;三座水库均在洪、汝河上游。1952年,薄山与南湾水库动工;1954年5月薄山水库在淮河南岸支流浉河上建成,1955年11月南湾水库在颍河上游建成。其中,南湾水库总库容16.3亿立方米,是淮河上游的最大水库。[3]

板桥、石漫滩等系列水库是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治淮”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批设计建设的大型水库;当时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尚无大型水库设计建设经验,完全由苏联水利专家提供勘测设计和施工指导。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板桥水库比规定蓄水量超蓄3200万立方米,且疏于维护,在溃坝前,板桥水库的17个泄洪闸只有5座能开启。

事故经过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台风登陆
台风尼娜的行进路径1975年7月31日,台风尼娜(国际编号7503,JTWC编号04W,中国大陆又称“750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197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其中一个台风,它亦是吹袭中国内地的第三号台风。8月4日,尼娜在福建晋江登陆。在此之前,尼娜曾在台湾登陆,造成多人死伤。[4]

尼娜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登陆后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5]致使台风登陆后并没有在陆地上迅速消失,而是继续前进跨越江西、湖南两省,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尼娜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5]由于尼娜的强烈低气压和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热低压从海洋携带的大量水汽,遭遇强冷空气[4],并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停滞少动”。这一地带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6],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4];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6]。

暴雨8月4日至8日,整个台风滞留地带共19410平方公里的地区降雨量超过400毫米,京广铁路以西的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而在暴雨中心河南泌阳林庄,8月7日一天的降雨量即达到1005.4毫米,最大6小时降雨量更达到830.1毫米,超过当时美国宾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最高纪录。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均超过中国大陆以往的正式记录。[4]

8月7日下午,板桥水库渔业生产队发现有鱼从溢洪道流出。当天,板桥水库管理局与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等雨量站和下游的遂平县失去全部联系。[4]

第一场暴雨
8月5日14时—8月6日0时:这场暴雨持续10个小时。板桥雨量站测得日降雨量为448 .1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142.8毫米。板桥水库水位上升到107.9米,接近最高蓄水位。[4]

第二场暴雨
8月6日12时-8月7日4时:这场暴雨持续16小时。8月6日23时,板桥水库主溢洪道闸门提出水面、输水道全部打开泄洪。库水位高达112.91米,而设计最高蓄水位110.88米。[4]

第三场暴雨
8月7日16时-8月8日0时40分:这场暴雨持续13个小时。[4]

在第一场暴雨中,泌阳境内各水库、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大中小水库均达到蓄水极限。确山经过两场暴雨后,降雨量达1100多毫米,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水库溃坝,塘堰坝溃决,几十吨重的钢筋水泥军用设施、军方的武器和装备均被洪水卷走。淮河支流洪河和汝河的洪水袭向驻马店平原,5日至8日两次出现洪峰,河水越过多处堤坝。8月7日,京广线上一列火车被洪水推出轨道,沉落在马庄河。[4]

溃坝5日至7日
溃坝后的板桥水库8月5日17时,板桥水库库区内电话、公路交通中断。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彬只能利用部队的电台,在大坝两端和沙河店进行联系。8月6日子夜,板桥公社一名干部赶到水库管理局,转达泌阳县委转来的省、地防汛指挥部指示:板桥水库开闸泄洪,最大泄量开到400立方米/秒。[4]

8月7日天刚亮,水库管理局动员保护国家财产,组织家属转移。中午,陈彬召集驻军、水库、板桥公社领导召开会议商讨应急措施。宣布水库处于紧急状态,通知下游群众转移。并催促地委向驻军求援,派军队到水库抢险、抢修通讯线路,运送防汛器材。但麻袋、草袋、板桥水库和板桥镇的防汛器材、木料、铅丝、应付意外的炸药等物件均没有。[4]

19时30分,驻军向上级部门发出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溃坝危险!”。[7]在21时之前,确山、泌阳已有7座小型水库溃坝。22时,中型水库竹沟水库溃坝;遂平县城内水深齐腰。调集驰援水库防守的驻军在板桥水库方面的要求下,在大坝南端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并举枪对空扫射报警;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没有人清楚此举含义。

22时10分,水库管理局收到了驻军转来的地区防汛指挥部电报,指示打开闸门,以450立方米/秒的速度泄洪,不考虑其它影响,全力以赴保证大坝安全。接报后,陈斌等人联名向中央、省委、地委,通过军队发出这份特告急电,这段内容是旧板桥水库历史上最后一段莫尔斯电码,内容如下:

“ 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机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水库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请求空军支援。[4] ”
8日8月8日零时20分,水库电站因形势危急停止发电;同时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这封急电与19时30分的急电都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20分钟后,洪水漫坝。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并“擅自”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水库已经开始决口。[7]

8月8日1时开始,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凌晨1时,板桥水库水位涨至117.94米最高值,超坝顶1.6米,超坝顶防浪墙0.3米,相应库容6.131亿立方米。漫过防浪墙的洪水先是掏空墙后坝顶的卵石路,继而推倒防浪墙,然后冲决坝体,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冲出板桥水库决口处,冲向下游。首当其冲的道文城公社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垮坝后仅1小时,洪水到达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部分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5]3时左右,峰头高达7米到10米的洪水越过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城下。[8]

8月8日3时,驻马店地区的大型水库薄山水库,坝前洪水已经上涨到超坝顶0.4米,距离防浪墙顶0.6米,在水库职工、家属、驻水库舟桥部队、薄山林场职工及赶来抢险的确山炮兵第2师官兵40个小时奋战,堵住了防浪墙渗水,并在坝顶筑起了2米高子堤,最终保住了薄山水库不漫堤、不溃坝。薄山水库在暴雨前的水位低于汛限水位,没有像板桥水库那样超汛限水位蓄水1.4米,也是最后保坝成功的关键之一。

8月8日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5]

事件之后灾后统计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5]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驻马店境内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惨剧。[7]

灾后情况灾后驻马店地区多处地方受浸,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疾病传播;而空投的大部分食物落在水中,更加速了疾病的传播。

显示▼隐藏▲灾后情况统计
8月9日至22日
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北京、湖北、河北、山西、武汉军区、广州军区、河南省军区及全国各地市的198个医疗卫生部门,派出三千多名医务工作者先后抵达灾区。[8]

8月13日
汝南有10万人被淹(指尚漂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浮肿;新蔡有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上蔡有60万人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8]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 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宿鸭湖水库:大坝上5万人4、5天没吃东西了。平舆有40万人在水里,肠炎、脑炎流行。医疗队下去了,但没药物,很多地方出现了灾民有病哭,医生看了病没药也哭的情况。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全区200万人在水中。[9]

8月14日
全地区尚有177.3万人泡在水里。其中上蔡64万,新蔡45万,汝南25万,平舆40万。[9]

由于班台水闸的拦阻,驻马店地区的水位不退,人类尸体与其他动物尸体泡在水里,导致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疟疾、流行性乙脑、钩体病到处扩散。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染病病人有113.3万。为了降低发病率,8月14日10点20分,10吨炸药爆破班台水闸,洪水随即向下游泄去。[8]全部的爆破工作进行了2天。[9]

汝南提出口号,保证每人1天1斤红薯干。[9]

8月15日
全地区尚有140余万人浸泡在水中,上蔡55万,新蔡40万,汝南25万,平舆30万。[9]

8月16日
全地区120万人还在水里,上蔡52万,新蔡20万,汝南4万,平舆23万。[9]

平舆县射桥大队有3名老人因没吃又无救而上吊自杀。[9]

8月17日
全地区尚有101万人泡在水中。上蔡50万人,其中党店公社堤上7,000人,公路上4,500人,树上、筏上31,000人,又有一社员因高烧无药而死。老百姓缺衣,吴宋大队会计宋三意(已死)剩下妻子和6个孩,3个孩仍光身,3个只有裤头。新蔡用大锅煮红芋片救济群众。汝南确保1人1天3两面,7两红芋干。

全地区发病率迅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病人113.3万,其中汝南8万;平舆25万,其中王冢公社4万2,000人,发病1万7,000人,医务人员尽最大力量,一天仅治800人,死7人;西平病人11万;遂平15万;上蔡25万。[9]

8月18日
平舆、上蔡、新蔡尚有88万人被水围。汝南50万人中32万人发病:其中痢疾3.3万,伤寒892人,肝炎223人,感冒2.4万,疟疾 3,072人,肠炎8.1万,高烧1.8万,外伤5.5万,中毒160人,红眼病7.5万,其它2.7万。上蔡华陂公社56,000人仍有21,600人泡在水里。刘连玉村8户围1只破锅做饭,用南瓜挖空作碗,树枝当筷。有的地方仍在堤上吃小虫吃树叶。已病死21人。刘庄大队11岁的刘小群患乙脑连盐水都没,11日死。和店王妮13岁生病无药,17日死。全社脑炎死3人。[9]

8月19日
全地区尚有44.8万人在水中。上蔡仍有40万人在水中,病死15人。新蔡水中仍有4万,病死20人,要求多送熟食和燃料。平舆截止18日已病死113人。遂平县内粮食吃完。各县纷纷要求速送治疗脑炎的安宫牛黄丸。[9]

8月20日
全地区尚有42万人在水中,病死者274人。其中确山病死16人(乙脑10人),汝南病死5人,遂平病死50人,西平病死135人,上蔡病死28人,新蔡病死20人。[9]

8月21日
全地区尚有37万人泡在水中。汝南32万人患病,190人病死,药品不足,用土丹验方。新蔡22.8万人发病,占41%,20人死亡。上蔡有73人病死。平舆和店公社14个大队187个生产队4.3万人已在水中12天,水深处2米,浅处1米,老人和孩子都绑在树上。熟食不足,灾民11天没吃盐。孟庄大队东洼生产队,捞一死驴,灾民乱割食。飞机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里,大李大队灾民抢食水中漂浮的烂南瓜,37人中毒。[9]

灾后第21天,遂平县革命委员恢复运转并发出“遂革发75(30)”号文件“关于当前防病治病的通知”。文件说“由于灾后环境污染严重,人群抵抗力下降,乙脑、伤寒、疟疾等传染病日趋上升。”文件说,要把各地的野战医院建立起来,加强疫情报告,就地隔离治疗传染病。[8]
空军从9月1日至6日连续出动飞机248架次,喷洒可湿性“六六六”粉248吨,覆盖了宿鸭湖以西250平方公里的地区。[8]

死亡人数的质疑有关这次水灾的伤亡人数,一直都被中央政府以“国家机密”为理由而禁止对外公布。外界一直都估计死伤惨籍,由于正值文革时期,中国大陆的人民有很多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情发生。直到2005年,由于法律经过修订,有关数据才得以公开,但为外界人士认为有人修改过伤亡数字及受灾范围。民间关注死亡人数,为死难者获得尊重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10]

1980年代后,全国政协委员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在文章中披露死亡人数为23万;[10]
1994年,原水利部长江流域委员会主任、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魏廷铮在马来西亚被国外媒体问及此事时回答:“不记得具体死亡人数,但不会超过一万人”。其理由为,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道。这一说法遭到中国民间的批评;[10]
2005年,由遂平县档案局所编的书《砥柱》中记载,遂平全县被洪水冲走23万多人,淹死18869人,大部分死难者被冲积到京广线以下地区;[10]
由孟昭华和彭传荣编写的书《中国灾荒史》中载录,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1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研究认为死亡近10万人;[10]
中国科学院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10]
“75.8”洪水见证者、新华社随慰问团记者张广友在2003年的回忆录中记载:他和人民日报记者安子贞起草给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而原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对这份报告有要求:内容要丰富,文词要简练,以不超过两千为好。纪登奎一再强调“不要超过两千字”。这意味着笔墨将花费在“阶级斗争为纲,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地“战洪图”的革命精神”中。
1975年8月20日,河南省委得出初步统计数字,全省死亡85600多人,连同外地在灾区死亡的人数在内,最多不超过10万人。当时省委说,这个数字比较准确。中央慰问团在给毛主席、党中央写的关于河南、安徽灾情报告中,引用了这个数字。当时驻马店地委的意见是“不主张再逐个核实”。

8月下旬到9月中旬,张广友和新华社国内内参组吴明华再次到河南、安徽沿旧路,从陆路重访灾区,写了5篇国内动态清样(国内动态清样,即内参,主要提供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情报性质的动态信息。)。其中认为,原来报的8.5万人的数字显然是多了,估计3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4万人。

由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书中记载,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此数字成为后来被沿用的一个“官方数字”。[10]
在专题记录片“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11]”中,将此次溃坝事件列于首位,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均居于其后。纪录片指,溃坝造成的直接死亡,加上后续因缺粮、感染、传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共计24万多人。[8]

其他前任水利电力部长的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大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教训。”
以前完全没听说过这个,求科普真相 {:soso_e130:}  {:soso_e130:}  {:soso_e130:}  {:soso_e130:}

转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D%E4%BA%8B%E4%BB%B6

南“75·8”溃坝事件是指1975年8月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尼娜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导致60多座水库溃坝,近万平方千米受灾的事件,死亡人数则据不同资料从26000人到24万不等,是目前世界上破坏程度最大的水库溃坝灾难。

背景1949年、1950年,淮河上中游发大水灾[1],1950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决定》中指出,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实行“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主要措施包括在上游的低洼地区建立临时蓄洪工程等。[2]根据治理方针,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在山区内修建了石漫滩、白沙、板桥、薄山、南湾等5座大型水库;在平原上修建老王坡、吴宋湖、蛟停湖、潼湖、泥河洼等5个洼地蓄洪工程。[3]

1951年4月,石漫滩、板桥和白沙三座水库正式动工;7月石漫滩水库建成,1952年6月板桥水库建成,1953年6月白沙水库建成;三座水库均在洪、汝河上游。1952年,薄山与南湾水库动工;1954年5月薄山水库在淮河南岸支流浉河上建成,1955年11月南湾水库在颍河上游建成。其中,南湾水库总库容16.3亿立方米,是淮河上游的最大水库。[3]

板桥、石漫滩等系列水库是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治淮”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批设计建设的大型水库;当时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尚无大型水库设计建设经验,完全由苏联水利专家提供勘测设计和施工指导。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板桥水库比规定蓄水量超蓄3200万立方米,且疏于维护,在溃坝前,板桥水库的17个泄洪闸只有5座能开启。

事故经过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台风登陆
台风尼娜的行进路径1975年7月31日,台风尼娜(国际编号7503,JTWC编号04W,中国大陆又称“750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197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其中一个台风,它亦是吹袭中国内地的第三号台风。8月4日,尼娜在福建晋江登陆。在此之前,尼娜曾在台湾登陆,造成多人死伤。[4]

尼娜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登陆后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5]致使台风登陆后并没有在陆地上迅速消失,而是继续前进跨越江西、湖南两省,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尼娜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5]由于尼娜的强烈低气压和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热低压从海洋携带的大量水汽,遭遇强冷空气[4],并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停滞少动”。这一地带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6],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4];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6]。

暴雨8月4日至8日,整个台风滞留地带共19410平方公里的地区降雨量超过400毫米,京广铁路以西的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而在暴雨中心河南泌阳林庄,8月7日一天的降雨量即达到1005.4毫米,最大6小时降雨量更达到830.1毫米,超过当时美国宾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最高纪录。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均超过中国大陆以往的正式记录。[4]

8月7日下午,板桥水库渔业生产队发现有鱼从溢洪道流出。当天,板桥水库管理局与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等雨量站和下游的遂平县失去全部联系。[4]

第一场暴雨
8月5日14时—8月6日0时:这场暴雨持续10个小时。板桥雨量站测得日降雨量为448 .1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142.8毫米。板桥水库水位上升到107.9米,接近最高蓄水位。[4]

第二场暴雨
8月6日12时-8月7日4时:这场暴雨持续16小时。8月6日23时,板桥水库主溢洪道闸门提出水面、输水道全部打开泄洪。库水位高达112.91米,而设计最高蓄水位110.88米。[4]

第三场暴雨
8月7日16时-8月8日0时40分:这场暴雨持续13个小时。[4]

在第一场暴雨中,泌阳境内各水库、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大中小水库均达到蓄水极限。确山经过两场暴雨后,降雨量达1100多毫米,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水库溃坝,塘堰坝溃决,几十吨重的钢筋水泥军用设施、军方的武器和装备均被洪水卷走。淮河支流洪河和汝河的洪水袭向驻马店平原,5日至8日两次出现洪峰,河水越过多处堤坝。8月7日,京广线上一列火车被洪水推出轨道,沉落在马庄河。[4]

溃坝5日至7日
溃坝后的板桥水库8月5日17时,板桥水库库区内电话、公路交通中断。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彬只能利用部队的电台,在大坝两端和沙河店进行联系。8月6日子夜,板桥公社一名干部赶到水库管理局,转达泌阳县委转来的省、地防汛指挥部指示:板桥水库开闸泄洪,最大泄量开到400立方米/秒。[4]

8月7日天刚亮,水库管理局动员保护国家财产,组织家属转移。中午,陈彬召集驻军、水库、板桥公社领导召开会议商讨应急措施。宣布水库处于紧急状态,通知下游群众转移。并催促地委向驻军求援,派军队到水库抢险、抢修通讯线路,运送防汛器材。但麻袋、草袋、板桥水库和板桥镇的防汛器材、木料、铅丝、应付意外的炸药等物件均没有。[4]

19时30分,驻军向上级部门发出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溃坝危险!”。[7]在21时之前,确山、泌阳已有7座小型水库溃坝。22时,中型水库竹沟水库溃坝;遂平县城内水深齐腰。调集驰援水库防守的驻军在板桥水库方面的要求下,在大坝南端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并举枪对空扫射报警;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没有人清楚此举含义。

22时10分,水库管理局收到了驻军转来的地区防汛指挥部电报,指示打开闸门,以450立方米/秒的速度泄洪,不考虑其它影响,全力以赴保证大坝安全。接报后,陈斌等人联名向中央、省委、地委,通过军队发出这份特告急电,这段内容是旧板桥水库历史上最后一段莫尔斯电码,内容如下:

“ 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机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水库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请求空军支援。[4] ”
8日8月8日零时20分,水库电站因形势危急停止发电;同时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这封急电与19时30分的急电都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20分钟后,洪水漫坝。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并“擅自”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水库已经开始决口。[7]

8月8日1时开始,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凌晨1时,板桥水库水位涨至117.94米最高值,超坝顶1.6米,超坝顶防浪墙0.3米,相应库容6.131亿立方米。漫过防浪墙的洪水先是掏空墙后坝顶的卵石路,继而推倒防浪墙,然后冲决坝体,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冲出板桥水库决口处,冲向下游。首当其冲的道文城公社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垮坝后仅1小时,洪水到达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部分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5]3时左右,峰头高达7米到10米的洪水越过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城下。[8]

8月8日3时,驻马店地区的大型水库薄山水库,坝前洪水已经上涨到超坝顶0.4米,距离防浪墙顶0.6米,在水库职工、家属、驻水库舟桥部队、薄山林场职工及赶来抢险的确山炮兵第2师官兵40个小时奋战,堵住了防浪墙渗水,并在坝顶筑起了2米高子堤,最终保住了薄山水库不漫堤、不溃坝。薄山水库在暴雨前的水位低于汛限水位,没有像板桥水库那样超汛限水位蓄水1.4米,也是最后保坝成功的关键之一。

8月8日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5]

事件之后灾后统计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5]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驻马店境内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惨剧。[7]

灾后情况灾后驻马店地区多处地方受浸,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疾病传播;而空投的大部分食物落在水中,更加速了疾病的传播。

显示▼隐藏▲灾后情况统计
8月9日至22日
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北京、湖北、河北、山西、武汉军区、广州军区、河南省军区及全国各地市的198个医疗卫生部门,派出三千多名医务工作者先后抵达灾区。[8]

8月13日
汝南有10万人被淹(指尚漂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浮肿;新蔡有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上蔡有60万人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8]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 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宿鸭湖水库:大坝上5万人4、5天没吃东西了。平舆有40万人在水里,肠炎、脑炎流行。医疗队下去了,但没药物,很多地方出现了灾民有病哭,医生看了病没药也哭的情况。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全区200万人在水中。[9]

8月14日
全地区尚有177.3万人泡在水里。其中上蔡64万,新蔡45万,汝南25万,平舆40万。[9]

由于班台水闸的拦阻,驻马店地区的水位不退,人类尸体与其他动物尸体泡在水里,导致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疟疾、流行性乙脑、钩体病到处扩散。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染病病人有113.3万。为了降低发病率,8月14日10点20分,10吨炸药爆破班台水闸,洪水随即向下游泄去。[8]全部的爆破工作进行了2天。[9]

汝南提出口号,保证每人1天1斤红薯干。[9]

8月15日
全地区尚有140余万人浸泡在水中,上蔡55万,新蔡40万,汝南25万,平舆30万。[9]

8月16日
全地区120万人还在水里,上蔡52万,新蔡20万,汝南4万,平舆23万。[9]

平舆县射桥大队有3名老人因没吃又无救而上吊自杀。[9]

8月17日
全地区尚有101万人泡在水中。上蔡50万人,其中党店公社堤上7,000人,公路上4,500人,树上、筏上31,000人,又有一社员因高烧无药而死。老百姓缺衣,吴宋大队会计宋三意(已死)剩下妻子和6个孩,3个孩仍光身,3个只有裤头。新蔡用大锅煮红芋片救济群众。汝南确保1人1天3两面,7两红芋干。

全地区发病率迅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病人113.3万,其中汝南8万;平舆25万,其中王冢公社4万2,000人,发病1万7,000人,医务人员尽最大力量,一天仅治800人,死7人;西平病人11万;遂平15万;上蔡25万。[9]

8月18日
平舆、上蔡、新蔡尚有88万人被水围。汝南50万人中32万人发病:其中痢疾3.3万,伤寒892人,肝炎223人,感冒2.4万,疟疾 3,072人,肠炎8.1万,高烧1.8万,外伤5.5万,中毒160人,红眼病7.5万,其它2.7万。上蔡华陂公社56,000人仍有21,600人泡在水里。刘连玉村8户围1只破锅做饭,用南瓜挖空作碗,树枝当筷。有的地方仍在堤上吃小虫吃树叶。已病死21人。刘庄大队11岁的刘小群患乙脑连盐水都没,11日死。和店王妮13岁生病无药,17日死。全社脑炎死3人。[9]

8月19日
全地区尚有44.8万人在水中。上蔡仍有40万人在水中,病死15人。新蔡水中仍有4万,病死20人,要求多送熟食和燃料。平舆截止18日已病死113人。遂平县内粮食吃完。各县纷纷要求速送治疗脑炎的安宫牛黄丸。[9]

8月20日
全地区尚有42万人在水中,病死者274人。其中确山病死16人(乙脑10人),汝南病死5人,遂平病死50人,西平病死135人,上蔡病死28人,新蔡病死20人。[9]

8月21日
全地区尚有37万人泡在水中。汝南32万人患病,190人病死,药品不足,用土丹验方。新蔡22.8万人发病,占41%,20人死亡。上蔡有73人病死。平舆和店公社14个大队187个生产队4.3万人已在水中12天,水深处2米,浅处1米,老人和孩子都绑在树上。熟食不足,灾民11天没吃盐。孟庄大队东洼生产队,捞一死驴,灾民乱割食。飞机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里,大李大队灾民抢食水中漂浮的烂南瓜,37人中毒。[9]

灾后第21天,遂平县革命委员恢复运转并发出“遂革发75(30)”号文件“关于当前防病治病的通知”。文件说“由于灾后环境污染严重,人群抵抗力下降,乙脑、伤寒、疟疾等传染病日趋上升。”文件说,要把各地的野战医院建立起来,加强疫情报告,就地隔离治疗传染病。[8]
空军从9月1日至6日连续出动飞机248架次,喷洒可湿性“六六六”粉248吨,覆盖了宿鸭湖以西250平方公里的地区。[8]

死亡人数的质疑有关这次水灾的伤亡人数,一直都被中央政府以“国家机密”为理由而禁止对外公布。外界一直都估计死伤惨籍,由于正值文革时期,中国大陆的人民有很多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情发生。直到2005年,由于法律经过修订,有关数据才得以公开,但为外界人士认为有人修改过伤亡数字及受灾范围。民间关注死亡人数,为死难者获得尊重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10]

1980年代后,全国政协委员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在文章中披露死亡人数为23万;[10]
1994年,原水利部长江流域委员会主任、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魏廷铮在马来西亚被国外媒体问及此事时回答:“不记得具体死亡人数,但不会超过一万人”。其理由为,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道。这一说法遭到中国民间的批评;[10]
2005年,由遂平县档案局所编的书《砥柱》中记载,遂平全县被洪水冲走23万多人,淹死18869人,大部分死难者被冲积到京广线以下地区;[10]
由孟昭华和彭传荣编写的书《中国灾荒史》中载录,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1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研究认为死亡近10万人;[10]
中国科学院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10]
“75.8”洪水见证者、新华社随慰问团记者张广友在2003年的回忆录中记载:他和人民日报记者安子贞起草给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而原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对这份报告有要求:内容要丰富,文词要简练,以不超过两千为好。纪登奎一再强调“不要超过两千字”。这意味着笔墨将花费在“阶级斗争为纲,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地“战洪图”的革命精神”中。
1975年8月20日,河南省委得出初步统计数字,全省死亡85600多人,连同外地在灾区死亡的人数在内,最多不超过10万人。当时省委说,这个数字比较准确。中央慰问团在给毛主席、党中央写的关于河南、安徽灾情报告中,引用了这个数字。当时驻马店地委的意见是“不主张再逐个核实”。

8月下旬到9月中旬,张广友和新华社国内内参组吴明华再次到河南、安徽沿旧路,从陆路重访灾区,写了5篇国内动态清样(国内动态清样,即内参,主要提供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情报性质的动态信息。)。其中认为,原来报的8.5万人的数字显然是多了,估计3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4万人。

由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书中记载,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此数字成为后来被沿用的一个“官方数字”。[10]
在专题记录片“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11]”中,将此次溃坝事件列于首位,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均居于其后。纪录片指,溃坝造成的直接死亡,加上后续因缺粮、感染、传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共计24万多人。[8]

其他前任水利电力部长的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大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教训。”
真是和平时期的花园口事件啊~
.....求科普.....太惨了。。。可是从来没见说过啊?也没见人拿这事估计TG啊?


我来说说吧 我家就是驻马店的,虽然我没经历那场洪水,但是周围的长辈们经常说起。我高中复读班的班主任是遂平的,洪水过后他们附近几个村就剩下了他和他表姐两个人。还有一个朋友也是遂平人,他爸爸当时因为不在家躲过了,但是他的妈妈……还有我老家是汝南的 幸亏老家的地势稍微高一点,没有被淹。 死亡数字我说不好,但根据老家人的反应怕不止两万多。 七五,八后面就跟着七六年那么多事,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就连大学同寝室的河南北边的老乡都不太有人听说过

我来说说吧 我家就是驻马店的,虽然我没经历那场洪水,但是周围的长辈们经常说起。我高中复读班的班主任是遂平的,洪水过后他们附近几个村就剩下了他和他表姐两个人。还有一个朋友也是遂平人,他爸爸当时因为不在家躲过了,但是他的妈妈……还有我老家是汝南的 幸亏老家的地势稍微高一点,没有被淹。 死亡数字我说不好,但根据老家人的反应怕不止两万多。 七五,八后面就跟着七六年那么多事,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就连大学同寝室的河南北边的老乡都不太有人听说过
还听说过当时那雨下的特别大,端个盆伸出去马上缩回来盆就满了……这雨活了恁多年哪见识过
oma 发表于 2012-1-18 00:13
.....求科普.....太惨了。。。可是从来没见说过啊?也没见人拿这事估计TG啊?
那是极其罕见的天灾,好几年的雨量几天内下完了

当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之后最多用几百字说一下某地发生某种灾害,当地群众和解放军奋力救灾什么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是有密级的。看看唐山地震之后一周内人民日报的报道方式就知道了

另,别说自然灾害,就是发掘定陵都保密了好几年才对外界公布
天灾人祸啊
死亡人数的质疑
有关这次水灾的伤亡人数,一直都被中央政府以“国家机密”为理由而禁止对外公布


对外作战、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等涉及的伤亡人数都属于保密的范围
可以看出来,通讯不畅通,事先没有预案,等待上级指示,失去了最后挽回的机会。
这个事故最大的教训还是一味修坝蓄水发电,不重视防洪,盲目相信那几个大型水库“千年一遇”的防洪能力,结果千年一遇的大洪水真就来了。
诶,快过年了,球兰州领路一起去领钱。http://lt.cjdby.net/thread-283400-1-1.html
还有,楼上某个类比花园口什么,赶紧闭嘴,老娘现在还不想骂人。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2-1-18 00:36
对外作战、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等涉及的伤亡人数都属于保密的范围
汶川那个算不算保密?
情比金软 发表于 2012-1-18 09:00
还有,楼上某个类比花园口什么,赶紧闭嘴,老娘现在还不想骂人。
泡CD N年,终于抓到个女CDer了。。
还听说过当时那雨下的特别大,端个盆伸出去马上缩回来盆就满了……这雨活了恁多年哪见识过
二十多年前听说过,尤其对那个脸盆接雨水的情节印象深刻!
我有个朋友当时3岁的样子。他说唯一的印象就是水已经到他大哥脖子了,他骑在大哥脖子上,走着去县城,走着走着就迷糊睡了。后来还奇怪,怎么一直住在亲戚家不回家住呢。现在才了解到,原来是这么回事。
GT445 发表于 2012-1-18 09:21
泡CD N年,终于抓到个女CDer了。。
女的用那样的ID,很有瞎想啊。
以前的10万个为什么里提到这次大雨。太大了。
2012-1-18 12:34 上传




lhr817 发表于 2012-1-18 08:56
这个事故最大的教训还是一味修坝蓄水发电,不重视防洪,盲目相信那几个大型水库“千年一遇”的防洪能力,结 ...


你的防洪的理论和方法呢?
不修大坝,用什么防洪?还用所谓的大禹治水的方法?
“千年一遇”又能怎么样,达到了那个标准,就能防“千年一遇”。板桥水库本身就没那么大的功能,又是土坝,能与混凝土相比?

对工程人员来说,没有“盲目相信”,倒是一些不懂的人“盲目不相信”,初中没毕业就敢否定专家。
lhr817 发表于 2012-1-18 08:56
这个事故最大的教训还是一味修坝蓄水发电,不重视防洪,盲目相信那几个大型水库“千年一遇”的防洪能力,结 ...


你的防洪的理论和方法呢?
不修大坝,用什么防洪?还用所谓的大禹治水的方法?
“千年一遇”又能怎么样,达到了那个标准,就能防“千年一遇”。板桥水库本身就没那么大的功能,又是土坝,能与混凝土相比?

对工程人员来说,没有“盲目相信”,倒是一些不懂的人“盲目不相信”,初中没毕业就敢否定专家。
真是和平时期的花园口事件啊~
花园口是空一格老先生下令决的,你拿花园口说TG自然灾害的事不合适吧。
说个比较确实的消息吧,当时这个人在洪水时负责新闻图片报导,是758的见证者,据他估计死亡数字为10万左右。政府说的2万多太少了,网上的24万又太离谱 了。
GT445 发表于 2012-1-18 09:19
汶川那个算不算保密?
前几年修改了保密方面的法规好像自然灾害的受灾人数不再列入范围
我爱蓝色的海洋 发表于 2012-1-18 12:57
花园口是空一格老先生下令决的,你拿花园口说TG自然灾害的事不合适吧。
这样果粉就不能大肆炒作了。吸引的眼球越多,腐朽炮党的罪孽就越被更多的人记起来。而这绝不是操作话题者的原定计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只能冷处理。
果粉也来加水,真是张口就来了,太离谱 了。

我倒是想听听花园口搞那么大动静,到底淹毙了几个鬼子兵。LZ能介绍吗。
oma 发表于 2012-1-18 00:13
.....求科普.....太惨了。。。可是从来没见说过啊?也没见人拿这事估计TG啊?
这是月经贴,隔几天就有人拿出来喷的。
旧闻,早就知道了,20世纪10大灾难之一
新年快乐。。。。。
83年的安康洪灾也值得一说,虽然规模小的多。

 ■洪水袭来之际,党政干部丢下群众自顾逃命

  ■记者“内参”:不少干部在洪灾面前溃不成军

  ■危难时刻,子弟兵显身手,8官兵不幸遇难

  ■安康地委、行署和安康县委、县政府6人受严处引言

   1983年,陕南安康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遭受了灭顶之灾,死亡870人,经济损失4.01亿元。那是一场天灾,但更是一场人祸。这次洪水屠城是安康人心中永远的痛。20年后的陕西渭南发生了更大的水灾,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1983年7月31日,陕西省南部汉江边的安康县城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洪水灾害。当晚8时30分,流量达31000秒立方米的江水在早存隐患的城堤上冲开决口,几丈高的水头从不同方向向安康老城袭来。顿时,人口密集而又地势低凹的安康老城房倒屋塌一片汪洋。

  是天灾 亦是人祸

  洪水袭来前,机关单位忙于撤离自己的职工和家属,大家都各自逃命和搬运自己的财产要紧,没有人组织群众撤离,更没有人挨家挨户通知和动员撤离……8月1日1时,安康段汉江流量达37000秒立方米,最高水位高出安康老城防洪堤1~2米。

  洪魔来势汹汹 国务院紧急指示

  造成这次毁灭性严重灾害的原因当然首先是天灾。

  自从这年6月份以后,安康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暴雨,各县降雨量大都超过历年正常雨量的一至二倍。7月31日以前,汉江洪水已两次超过警戒流量。这一年,也是我国出现气候异常的年份,7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发生大水,不少地方洪涝成灾。198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防御特大洪水的紧急指示》,指出“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我国许多地区降雨偏多,一些地方可能发生大水,对此必须提高警惕。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要做好防御特大洪水的充分准备,认真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力争在发生不可抗御的特大洪水时,尽可能减少损失”。

  从7月28日到8月7日,汉江流域宁陕、石泉、紫阳和汉中地区的西乡、洋县以及四川省的万源县,集中连降暴雨。仅7月31日一天,上述各县降雨量都在100毫米左右。由于长期阴雨,土壤含水量饱和,暴雨时间和地点过于集中,汉江及其主要支流任河、月河、旬河、子午河等皆洪水暴涨,超过解放后有记载的最大流量。7月31日11时到23时,汉江水位平均每小时上涨0.75米。到8月1日1时,安康段汉江流量达37000秒立方米,最高水位高出安康老城防洪堤1~2米。

  紧急时刻“父母官”星期天照过

  7月31日是个星期天,安康地、县机关单位照常休息,只留下少数几个人员值班。在连日普降暴雨江水猛涨的紧急时刻,这些“父母官”的星期天还照过不误。由此可见他们的思想麻痹到了何等地步!

  当天中午11时54分,陕西省政府一个负责人打来电话,告诉值班的副专员预计安康下午两三点钟汉江洪水流量将超过1974年的24300秒立方米,指示要组织青壮年堵堤:东西关群众全部撤离(东西关地势最低);老城的老弱妇孺尽快撤离。

  惯常的汇报讨论耗去一个多小时中午12时15分,地委紧急会议召开,6位地委、行署领导和30多名地区机关领导以及安康县县长参加。惯常的汇报情况讨论发言耗去了一个多小时。此时,驻安康的水电部三局向地委打来紧急电话报告,预计安康傍晚7时汉江流量可达27500秒立方米,夜间零时在3万秒立方米以上!会场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主持会议的地委副书记要大家“安静、安静,不要大惊小怪”。尔后他还是按部就班地作总结发言。正在此时,在外地检查工作的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赶到会场(安康地委书记在省上参加会议后没有回安康,而是到汉中探亲去了),打断例行的领导结束语,简明扼要讲了5条意见,即4时前东西关全部撤出,6时前安康老城的老弱妇幼撤出;18至45岁的青壮年迅速到达抗洪抢险岗位;维持好治安秩序;一切听从统一指挥;宣布自任地区防洪抢险指挥部总指挥。

  全城喇叭太少延误紧急命令传达下午2时57分,省上又打来电话,称“安康汛情十分严重,老城有被淹的危险”。命令安康地委、行署“要下决心撤离,做到不死人。否则,追查责任”。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这才于3时40分亲自在广播站发布紧急命令,除抢险和指挥人员外,所有在老城里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群众,在傍晚7时前,必须全部撤离!只可惜,这个已经迟发了的命令,并非安康城里的人全能听到。因为全城在7月31日之前只有22只高音喇叭,城区大小279个单位,安装小喇叭的只有31个单位,还不到10%,群众中安装喇叭的更少。(据调查,防洪安装的大部分高音喇叭早已拆除)。更何况,此刻所有的安康党政单位都在过星期天,召开地委紧急会议尚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把人通知到场。专员的紧急命令靠谁去落实?谁去组织群众和动员以至强迫群众撤离?此时,机关单位忙于撤离自己的职工和家属,大小车辆装载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和人员一起拥上街头。大家都各自逃命和搬运自己的财产要紧,没有人组织群众撤离,更没有人挨家挨户通知和动员撤离……

  天灾人祸,自古不单行。1983年7月31日晚8时30分,安康老城汪洋一片。

《洪水袭来之际》———198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 洪水,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受灾群众在洪水中挣扎

  洪水袭来“鸟兽散”

  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房顶露出水面,许多稍高处仍滞留着被洪水围困的人群。有男女尸体漂浮在水面上,架在树杈里,或吊在屋檐角。除了三艘小皮筏驶来驶去外,再看不到救灾的人影。8月7日,安康地区抗洪救灾指挥部下死命令,勒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于8月8日前报到,否则将严厉惩处……

  洪水屠城看不到救灾的人影

  1983年8月1日早上,陕西省政府通知《陕西日报》安康遭受特大洪灾,让派记者随省上领导一起赶往灾区。时任该报记者部副主任的元树德主动要求前往,他在市场上买了30斤黄瓜,和时任陕西省省长的李庆伟,还有新华社陕西分社的一名记者,乘坐飞机于中午12时抵达安康。

  此时汉江洪水已经开始回落,元树德跟着李庆伟省长走过已露出水面的汉江大桥,来到南岸老城。抬头望去,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房顶露出水面,许多稍高处仍滞留着被洪水围困的人群。有男女尸体漂浮在水面上,架在树杈里,或吊在屋檐角。除了三艘小皮筏驶来驶去外,再看不到救灾的人影。这里的党员、干部都到哪里去了?李庆伟不无忧虑地叹息道:“看来我们的干部队伍经不起一场核战争的考验!”

1983年8月1日安康老城被洪水吞没

  据后来省委调查组的报告说:“地区党政机关在老城的42个单位,洪水进城后全部被淹,办公、住宿的房屋倒塌,干部也被冲散了。洪水退后的几天内,机关没有固定的地点、领导找不到干部、干部找不到领导……截至8月6日统计,仅有27个单位开始部分恢复工作。”

  一党员不抗洪抢险想要工资

  又据省委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披露,地区检察分院的一名副检察长,7月31日参加了地委紧急会议后,仅把会议精神向办公室主任说了一下,就回家转移自己的财物,没有参加机关的抗洪抢险工作。地区轻纺局一位副局长,洪水退落后在女儿所在单位一直住到8月6日,7日又乘火车去了西安。临走前留给单位一张纸条,写道:“印染厂基地验收工作我不参加了,局系统职称评定工作请考虑另找人主持。告诉某某某同志,我的党费由女儿代交;工资和粮票烦请主管同志寄到西安市卫生学校转我收。”这种人还记着自己是党员要交党费,还要向国家要工资,要饭吃!

  8月7日安康毁城一周后,安康地区抗洪救灾指挥部下了死命令,勒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于8月8日前到指挥部报到,否则将严厉惩处,直至开除党籍、公职。安康地区的党政干部,就这样在党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如鸟兽散!

  子弟兵伸援手

  “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群众。”他们又跳上汽车,再次返回汹涌的急流之中……巨浪眨眼间将车上的12名战士和20多名灾民卷入水中……

  子弟兵承担所有艰巨任务

  在安康人民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危难时刻,亲人解放军及时来到了抗洪抢险第一线,勇敢地担负起转移群众、抗险救人、清理尸体、疏通街道、架设输电线路、空投物品、治疗和救护伤病灾民、以及城区戒严、喷洒药品防疫治病和清理财物等几乎所有的艰巨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救人的呼喊声,亲人解放军就出现在哪里。他们真是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立了大功,有8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群众7月31日下午5时,汉江水位猛涨严重威胁安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消息,传到仅有25名干部战士的人民解放军总后驻安康某部营建办公室。他们立即组织12人抗洪救灾队,乘坐仅有的一辆运输车赶赴安康城区危险地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三次往返险区,把11户群众的财产和53名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时洪水已涌进城里,街道积水一米多深。然而,在浑浊的激流中群众的呼救声揪着战士们的心。“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群众。”他们又跳上汽车,再次返回汹涌的急流之中,把一个个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救上车。当他们刚刚返回到较高地带时洪水已经冲破城防大堤,从不同方向袭来汇合成巨浪,眨眼间吞没了汽车,车上的12名战士和20多名灾民一起被卷入水中。战士谢开终、屈进才等被洪水冲到一座楼房的二楼阳台上。他们不顾自己负伤,又从水中救出3名灾民。这时水势越来越猛,他们冒着危险收集水面上的漂浮木材,迅速绑成浮排,把近百名群众安全转移到5层楼的邮电局大楼楼顶上。为了抢救群众,刘生荣、张人家、李成全、董永峰和张悦5位战士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生命。就在极度悲痛的时刻,这个部队还主动腾出自己的住房,接纳了470多名受灾群众并发动军属赶做大饼。军属们忍着亲人牺牲的痛苦,仅用8个多小时就做大饼150多斤,烧开水几大桶,当把这些大饼送到灾民手里时,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痛哭失声。

  战士在深水中保护银行等设施

  8月1日凌晨5时,人民解放军驻陕某部工程团接到上级赴安康参加抗洪抢险的命令后,立即出动两个舟桥连和两个步兵连,开动了23辆汽车、3艘汽船,16艘冲锋舟、5艘橡皮艇,共计500多名指战员,急行军200余公里,于当天傍晚7时40分最先到达安康汉江桥头。第一梯队的干部战士涉水通过大桥,进入安康县城,在齐腰深的水中保护银行、商店等重要设施部门,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和清理街道。全体战士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直到把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部解救到安全地带脱离危险。随后,他们又投入到最艰苦的清理尸体和街道的战斗中去。

  党中央深切关怀

  万里同志在汉江桥上停车,徒步走向江边的丁字坝要察看被洪水侵袭后的大桥桥体。随行人员怕有危险,拽着万里同志不让下车。万里同志甩开胳膊说:“不就是个副总理嘛,掉下去也是这百十斤。”灾民倾家荡产没意见,但对安康地委和政府最有意见。大灾之前,地委行署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及时通知他们,更没有干部挨门逐户去动员撤离。大水将来时,领导干部忙着搬自家东西,大小车辆挤满街道,群众想跑都跑不利。甚至有个副专员连他家的鸡笼子都搬上了汽车,却把群众扔下不管。地委行署机关干部家属没死一个。地委机关附近一条小巷子里就死了70多人。

  万里前往慰问视察拒戴口罩

  8月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来到遭受毁灭性洪水灾害的陕西省安康县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慰问受灾群众和奋勇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8月9日清晨,万里、李鹏等领导同志不顾旅途的疲劳,一下火车,很快就来到洪水尚存的安康老城。万里同志在汉江桥上停车,徒步走向江边的丁字坝欲察看被洪水侵袭后的大桥桥体。丁字坝裂开一道道缝隙,石体上残留的淤泥又湿又滑,随行人员怕有危险,拽着万里同志不让下车。万里同志甩开胳膊,说:“不就是个副总理嘛,掉下去也是这百十斤。”硬是走上了坝,仔细检查了汉江大桥的侧面情况。进入居民区后,卫生人员递来口罩,万里同志摆手说:“不用。群众都遭上了这么大的灾,我们还怕染上什么病?”

  灾民对安康地委和政府有意见

  当万里、李鹏同志来到居民家里看望受灾群众时,有的群众淌着热泪说:“要不是党中央的关怀,我们不淹死,也得饿死。”万里同志说:“有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就什么也不怕。”灾民们在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同时,对安康地县一些党政干部有损党和人民政府形象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和控诉。万里同志视察东关灾区时,一个灾民痛哭失声地向万里同志说,他倾家荡产了没有意见,对安康地委和政府最有意见。大灾之前,地委行署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及时通知他们,更没有干部挨门逐户去动员群众撤离,只是忙于搬运他们自己的东西。大水将来时,他们搬东西的大小车辆挤满了街道,群众想跑都跑不利。

  有人告诉万里同志,大水袭来时,有个副专员连他家的鸡笼子都搬上了汽车,却把群众扔下不管;地委行署机关干部和家属没死一个。地委机关附近一条小巷子里就死了70多人。听到这些,万里同志心情非常沉重。

  未能及时抢救财物加重灾情

  在察看灾情中,万里同志也看到了他不愿看到的情形。在临街处,有一个棉絮加工厂,几十捆被水浸了的网套压在倒塌的房架下,任人脚踩。万里同志慨叹说:“为什么不赶快晾晒?你们抢救这样一立方东西,是何等容易,而国家给你们调拨这样一立方东西,是何等困难!”实际上,更为贵重的东西还泡在水里,压在坍塌的房顶下。安康地委事后的检查承认:“安康地区遭受惨重的损失后,我们在抢险救灾工作上又出现了新的教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安置疏散灾民和清理公私财产等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对实行戒严和清理财务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处理好,因而出现了顾此失彼的问题,以致清理财产的工作抓得迟了。本来能够抢救的财物未能及早抢救出来,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再次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加重了灾情。”

  地委、行署机关干部和家属没死一人

  慰问结束后,万里同志在专列上召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会上万里同志严肃地批评了安康地县领导在这次安康特大洪水灾害中的表现,他沉痛而气愤地说道:“要说你们思想麻痹不重视,为什么安康地委、行署机关的干部和家属没有死一个人?当然,我不是希望你们也死人。要说你们思想重视,为什么地委机关附近的一条小巷子就死了70多人?”万里同志当即宣布撤销地委书记的职务。

  直言的“内参”

  元树德意识到,安康水灾的真相已被各种谎言掩盖以至美化成一曲嘹亮的凯歌,那些应当受到惩处的官僚主义者们,还要从中捞取政治资本。一个记者应有的神圣使命感,尤其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忠诚,使元树德决定拿起笔来……

  报纸上为安康党政部门歌功颂德

  从安康抗洪救灾前线回到报社,元树德心绪难平。他头脑里时时浮现出那些挂在树杈上、屋檐上的尸体,还有那些向他控诉安康一些党政干部腐败丑恶行为的灾民们愤怒的脸庞。又看到某个党政部门竟在给上级的报告中称:这是一次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在安康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努力,已经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还有相继出现在各种报纸上为安康党政部门歌功颂德的文章,使他意识到,安康水灾的真相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谎言掩盖以至美化成一曲嘹亮的凯歌,那些应当受到惩处的官僚主义者们,还要从中捞取政治资本。

  不少党政干部在大灾面前溃不成军

  看起来,党中央、国务院还被蒙在鼓里。一个记者应有的神圣使命感,尤其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忠诚,使元树德决定拿起笔来,把自己所知道和所看到的安康水灾的真情,如实地报告给省委,报告给党中央。元树德写的是一份“内

  参”,刊登在记者部编辑的《要情反映》上,送省上和中央领导同志参阅。元树德用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题目《安康地县不少党政干部在大灾面前溃不成军》。

  元树德在“内参”中这样写道:“7月31日,安康县老城遭受了一次毁灭性的特大洪水灾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资财均受到巨大损失……诚然,两级党政机关在抗洪抢险中也涌现出一批好党员、好干部,多数干部也蒙受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损失。然而,大多数人在洪灾考验面前有损于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称号。他们之中,有些人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存亡于不顾,临阵脱逃;有些人在大水到来之前,只顾自己小家,灾后又一头扎进烂泥堆,挖寻自己的坛坛罐罐。他们的心目中惟独没有人民群众,更不主动找组织参加救灾斗争。”

  有的灾民两三天没吃喝无人管

  文章接着列举事实:“安康老城毁灭后的头两三天,地县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的下属办事机构没有多少干部,装运国家救灾物资的特快列车停在五里车站,无人卸车:即使卸下来的东西,也不能及时分到灾民手中。8月3日下午,记者在老城采访时,看到一些嘴唇爆裂的灾民,他们说已有两三天没有吃到食品,没有人管他们。经济单位的库房里、门市部里、车间里泡着价格成亿的商品和设备,10天后无人组织抢救……灾后第10天的8月10日,我们在安康至汉阴、石泉的公路上,看到一群群的干部返城。原来是抗灾指挥部下了命令,勒令党员干部如期到指挥部报到,否则,将予以惩处。直至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即使这样,有些党员干部至今还不归队。”

灾民在洪水中进行自救

  “内参”惊动中央胡耀邦作批示

  这篇内参刊登于《陕西日报》“要情反映”1983年8月19日第290期。由于所反映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和特殊性,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作了重要批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启立同志亲自给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打电话,要求尽快予以调查处理。

  6负责人受党纪、政纪处分

  省委调查组是抱着否定元树德的“内参”的态度,先入为主地开展调查的。省委调查组的调查没有给安康党政干部在水灾中的严重问题画上句号。1983年11月,中纪委又派出以常委乔明甫同志为首的工作组,对安康水灾中党政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安康地委、行署和安康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等6人受到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中纪委关于对安康水灾事件处理意见的批复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这次安康县城水灾事件中,安康地委作为一级党组织,严重失职,有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本应给予纪律处分,考虑到经过机构改革,原地委主要领导成员已经调离,故免予处分。”

  据《今传媒》2004年1期 文/健涛 郗居正 图/胡武功 

  编者按

  在编发这篇稿子时,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也是欣慰的。沉重是因为揭开历史真相后的震惊与痛心,为官不仅仅是荣耀,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尤其是在危难的时候,领导的取舍就是百姓的生死。去年,同样罕见的大水灾在渭南发生后,除一位记者光荣殉职外,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空前的重视。至今我们的眼前还闪动着那些冲在洪水浪尖上的各级领导的身影,他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神的模范实践者。我们希望各级领导都能够从这种对比中,更加明确和牢记自己的使命,并时时处处切实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小资料 

  安康何以得安康

  安康市水资源总量达250多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居陕西省之冠,横贯全境的汉水,与安康结下不解之缘。地处秦岭南麓的汉江,自古出产沙金,因此安康古代被称为金州。汉江在安康屡发大水,水患连连。公元280年,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改金州为安康,人民希望过上安宁康泰的生活。但安康人民的这一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历史上的安康,屡遭洪水劫难,百姓饱受疾苦。据史书记载:明万历十一年,安康汉江涨溢,全城淹没,公署民舍一空。清咸丰二年,洪水自南门入安康城,房舍坍塌无数。
jiner 发表于 2012-1-18 22:11
这是月经贴,隔几天就有人拿出来喷的。
我只在cd混没见月经。种花·铁血我是不去的
李无敌 发表于 2012-1-18 12:32
以前的10万个为什么里提到这次大雨。太大了。
这场灾难,主要还是天灾。以那样的降水量,难道没有那些水坝,就不是一场大洪水了吗?死人会更多还是还是更少也很难说。溃坝固然使洪峰变得更高,而没有大坝,水会下来得更快更早,人们更没有时间逃避。
GT445 发表于 2012-1-18 09:19
汶川那个算不算保密?
前两年修改《保密法》了

汶川的数字在国家公布前擅自泄露,仍属于泄密
83年的安康洪灾也值得一说,虽然规模小的多。

 ■洪水袭来之际,党政干部丢下群众自顾逃命

兄弟安康人哈?握爪……有些事情确实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啊
我有同学老家是西平县和遂平县的,据说当时损失惨重,死人不少。
oma 发表于 2012-1-18 23:25
我只在cd混没见月经。种花·铁血我是不去的
CD照样有:http://lt.cjdby.net/thread-613799-1-1.html
推荐楼主看看这个h t tp ://video.baidu.com/v?word=%D7%B7%D2%E475.8%CB%AE%D4%D6&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cctv-1零六、零七年《见证》节目播出的《追忆75.8水灾》专题片。
以前在CD好像看过了     主要还是天灾   一个台风蓄积的水汽量全部落在一个区域内   就是现在来讲  恐怕也是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