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乌峰镇松林湾村朱家坪愚公精神修路-资金缺口200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4:42:05



镇雄县乌峰镇松林湾朱家坪村民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在镇雄县乌峰镇松林湾村朱家坪等四个村民小组,再现“愚公精神”:1600多村民为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命运,实现几代人的梦想,他们砸锅卖铁、筹资贷款,准备献出今生献儿孙,发誓修通朱家坪至县城的4公里公路。

     孤村

     镇雄县城北郊有座山,名叫凤翅山,现已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从山脚爬到山顶,是为了欣赏远处的风景,眺望五湖四海,旨在悠闲自乐。

     凤翅山东部山岭的反背,有四个小村落,那就是朱家坪、关地坪、法地寨、潘家梁子,当地群众习惯将这四个小村落称为朱家坪。由于历史动荡,朱家坪自2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历史悠久的村落。海拔1800多米,土壤肥沃,人均耕地2亩多,粮食产量高,还盛产桃、李、梨等多种水果及核桃、木漆等。虽然朱家坪与凤翅山只是一岭之隔,离县城也只有4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村民进城却要翻山越岭,爬坡下坎,绕行7公里山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朱家坪所有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这里没有学校,160多名中小学生要穿越悬崖绝壁,到周围几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

通往朱家坪的山路
朱家坪1600多村民站在山顶200多年,却无心看风景,他们要避开危险的生存环境,要和未知的命运作斗争,上山下山旨在融入真实的生活。

     “儿,别怕,去吧,读书要紧!”早上五点半起床,潘家会就给儿子张罗早点,可儿子却吃不下:“妈妈,我不读书了!”

     “不读书就去要饭(乞讨)……”看着儿子疑虑的表情,潘家会强忍泪水将他推了出去,再看着儿子手提的饭盒,潘家会失声痛哭……头一天晚上,朱家坪刚下过一场大雨、打了一夜的雷。

     为了抚儿子上学,潘家会的丈夫外出打工,家中的5亩地和几头大牲畜就靠她一个人:“再苦再累都无所谓,但每当看到孩子们下山读书时,在狭窄的山路上摔跟斗,饭盒里的饭撒在山坡上的时候,我相当难过……”

     朱家坪曾经有过学校,可那是私塾,早在六年前就被大火焚烧殆尽,从此,孩子们走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学路。

六年前被烧毁的朱家坪私塾。

     “之前的学校是公房改的,老师是村民筹资请的,那时的山路很危险,老师骑马上山,象春天一样,来了又回,一个星期能正常上课两天就很了不起了,孩子们的前途受影响啊!”老党员朱绍雨家庭条件稍好些,早在几年前就从山上来到山下,只身到县城打工,租房子抚孩子们上学。

     在朱家坪,只要有孩子,只要孩子上学,每个父母都哭过,每个孩子都在山路上跌倒过,很多人对孩子的饭盒滚下山坡还记忆犹新,不堪回首。
     “今年即将在云南大学毕业的宋盛贵学习成绩很好,可他不愿意下山考试,没办法,我只好背他下山……”曾经在朱家坪教过8年私塾的王友华说,朱家坪的8年教书生活让他难以忘记。

     大雨过后的天空十分阴霾,静静的朱家坪被包围在云山雾海之中,不时传来一声马嘶,让寂静的山村更加冷落。

     在一处有炊烟的民房里,手提烟斗、年近八旬的老人宋昭毕正在往炉子里添柴,他揉了揉被烟熏得流泪的双眼,轻声地说:“儿女都外出打工了,我落得个清闲!”养儿为防老,老人为何口出此言?

     原来,儿女外出是为了抚孙子读书,更是节约煤炭。据老人讲,朱家坪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运费相当贵,每百斤要20元,这是铁定的规矩,1吨煤炭买本要600元左右,加上运费,1吨煤高达1000元以上,朱家坪没有哪个家庭能够承担。他一个人在家,买不起煤炭就拾柴烧,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宋昭毕老人烧柴煮饭
老宋的邻居陈美琴正在烧火煮猪食,一大早,她砍碎了300多斤洋芋,用来做猪吃的食。

     “同志,这些洋芋可惜了,运不出去啊,我们这里每家人每年至少要砍掉8000斤洋芋喂猪!”

     村民潘升毕说:“山高坡陡的,力气再大也只能背100斤洋芋下山卖,来回要两天,成本高得很,不如拿来喂猪,实在没钱用,就用马驮去卖。”

     马是朱家坪每家每户必备的交通工具,“宁愿少生娃娃也要养马”,可见,马对村民的重要性。

     也许是在春天里吧,朱家坪的山是秀美的,树是翠绿的,土地是肥沃的,人民是勤劳的。可他们却过着与山下不同的日子:他们没有煤、没有路、没有把自身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条件,深处孤村的他们会有梦吗?

91岁的宋昭健老人从来没有坐过车。

     梦想

     “我们这里7-80岁的老人没见过车,6-70岁的老人没坐过车,6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是站在山顶看到了飞机和车辆,但这对他们来说好遥远啊!”老党员朱启顺说,朱家坪的留守老人很多,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潇潇洒洒到县城看一回、走一回。而要实现这一切,需要的就是一条路,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希望通道”的路。

     朱启顺说,小时候听父亲告诉他,修通一条从县城到朱家坪的路是全村的梦想,这个梦一直到他这一代都没有实现:“不仅是完成父亲的心愿,更重要是的全村人的心愿,我这辈子修一公里,儿子修一公里,然后孙子接着修,不相信修不出来?”

     孤村的痛苦和艰难,老人的心愿,后辈的幸福,让1600多村民揪心,他们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修路!

     为了圆朱家坪几代人迫切希望修通公路的愿望。当地村民杨洪祥、朱启顺等共丨产党员早在3年前就开始谋划,并四处奔走呼告、宣传发动。“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同。今年3月,杨洪祥等12位热心村民组成了“松林湾朱家坪公路建设协调小组”(简称路建组),杨洪祥任组长,负责整个协调工作。

他们都是镇雄的硬汉,是镇雄人的精神脊梁。

     梦想

     “我们这里7-80岁的老人没见过车,6-70岁的老人没坐过车,6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是站在山顶看到了飞机和车辆,但这对他们来说好遥远啊!”老党员朱启顺说,朱家坪的留守老人很多,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潇潇洒洒到县城看一回、走一回。而要实现这一切,需要的就是一条路,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希望通道”的路。

     朱启顺说,小时候听父亲告诉他,修通一条从县城到朱家坪的路是全村的梦想,这个梦一直到他这一代都没有实现:“不仅是完成父亲的心愿,更重要是的全村人的心愿,我这辈子修一公里,儿子修一公里,然后孙子接着修,不相信修不出来?”

     孤村的痛苦和艰难,老人的心愿,后辈的幸福,让1600多村民揪心,他们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修路!

     为了圆朱家坪几代人迫切希望修通公路的愿望。当地村民杨洪祥、朱启顺等共丨产党员早在3年前就开始谋划,并四处奔走呼告、宣传发动。“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同。今年3月,杨洪祥等12位热心村民组成了“松林湾朱家坪公路建设协调小组”(简称路建组),杨洪祥任组长,负责整个协调工作。
十二人组成的“路建组”(后排右一为挖机老板李涛)。


     路建组分工负责,有的组织村民筹资,有的联系银行贷款、有的请人勘测设计、有的联系公路用地、有的组织义务修路……

     与此同时,杨洪祥把村民筹款修公路的情况向乌峰镇党委书记陈国军作了汇报,请求帮助协调解决公路用地问题,立即得到陈书记的大力支持。陈书记说:“无论如何,我都要帮助解决朱家坪公路的用地问题。”

     乌峰镇镇长谭齐心了解情况后,亲自爬上朱家坪山顶查看路线,看到村民人背马驮的困境,谭镇长感慨地说,“政丨府想方设法也要筹资20万支持村民修路”。谭镇长在山上立即表态:“只要村民集资超过40万,就可以先开工,开工后大家再一起想办法……”

     县交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吉永川率领专业技术人员爬山涉水,不计报酬,义务为朱家坪公路进行路勘设计。

     松林湾党总支安排党总支副书记专门负责联系朱家坪的公路建设事宜。

     梦想正一步步向朱家坪1600多村民靠近!

朱绍传一贫如洗,仍然投资4000元。

行动

     说者容易做者难,要在悬崖绝壁上修几公里翻山越岭的公路谈何容易。大家投工投劳没得说,但购买炸丨药、打隧道、开山破石等的钱从哪里来?

     “大家投!”

     “穷山村里有几家拿得出钱来?”

     路建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着。

     “贷款,党员带头筹资捐款,发动大家贷款,无论如何也要干!”

     “对,20多年前我们朱家坪通电的时候不就是靠贷款度过难关的吗?”

     路建组取得一致同意后,确定每户村民投资2000元,没有钱的村民,路建组帮助联系信用社贷款。

     说起投钱,对于贫困山区的村民来说,的确并非易事,67岁的朱绍传老人家境十分贫寒,妻子远走他乡,房子破难不堪,他家两个户口要投4000元,谈何容易?

挖机开到大山里。

    “为了修路,为了儿子儿孙,砸锅卖铁也要投这个钱!”老人花了近20天功夫,一驮一驮地把洋芋驮到城里卖,筹了800多元钱,又从信用社贷款3000元,如数把修路款交上。

     杨洪祥算了算,目前共收到村民投资款46.8万,其中,只有15户人家交了现款,其余有的靠路建组或党员担保向信用社贷款,有的向亲戚朋友借贷,硬把资金凑起来。对资金的管理,路建组作了分工:一人管现金,一人保管卡,一人管密码,一人当出纳。每花一分钱都要由路建组12人同意,绝不挪用群众一分血汗钱。

     今年3月21日,修路工程正式启动,在凤翅山东侧的大山上,挖机轰鸣、铁锄挥舞,修路工地热火朝天,数百村民在工地上挖土、运石头、垒堡坎,上到70多岁的老人、小到10来岁的孩子,都在不停地忙碌着。

     根据路建组的要求,160多户人家全部都要投义务工,每家10天,路修不完再投。

     路建组十二人更是一天也没闲着,他们每天轮流进城背油、背水为挖机服务,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修路上,家里的庄稼也只有轮流去种。50多天以来,路建组成员没有任何人拿过一分报酬,也没有任何人提出要过一分报酬。

无论是路建组成员还是村民,累了,在山路上睡一觉,饿了,生火烧几个洋芋吃,渴了,好心村民丨主动送水来……地里的庄家荒了就荒了,“荒了这一季,幸福后代人!”在村民饱含希望和辛勤的微笑中,“马帮”精神再一次在山间回荡。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孩子,你们去读书吧,路不是一天两天修得好的!”主动为修路村民送水的刘远学十分同情宋德超、朱家权、李泰润、宋云云等放学后参加修路的学生,这些学生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都经历过饭盒滚下山坡的经历,都在父母泪旺旺的眼神里一次又一次地离家上学。面对刘远学的关心,他们默默无语,只是用眼神看了看这个为他们送水的好心叔叔。

     宋德超就读于县城实验中学初三(87)班,由于父亲去逝较早,他总是独立自主地上学,曾在山路上摔倒过100多次,过去的酸甜苦辣让他放弃几天学习时间,替抚养他上学的哥哥来完成路建组安排的义务工,为了筹款,他请求哥哥降低给他的每月生活费标准,一定要把路款交上。

     很多学生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给亲人们送水送茶,一些不知名的好心人还请学生带来方便面,党员朱启成说,“愚公精神感动人啊,为了后辈的幸福,我们没有选择了……”

     据了解,村民的筹资即使精打细算,再加上村民无偿的投工投劳,今年也只能修通县城至山顶约2公里的毛路,要打通山顶隧道,贯通整条公路,还差资金150万元以上,一切都只有等待……也许,朱家坪还有几代“愚公”尚需努力。

为了后辈,再苦再累也值得。

     曙光

     朱家坪村民贷款修路的“愚公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四川宜宾的挖机老板李涛冒着酷暑和风雨在这条路上加班加点干了一个多月,已经挖出了一公里多的毛路,一帐算下来,他已经赚不到钱了。

     “看着老乡们人背马驮的情景,我十分感动。”李涛说,他已经不再想赚朱家坪村民的钱了,只要能保证挖机有油工作,也要竭尽全力为村民修通这条“希望通道”。

     松林湾村和东正街社区等公路沿线的村民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廉价提供土地,为朱家坪村民修路提供方便。

     县政协委员、镇雄民间商会会长、民营企业家沈承昆也为朱家坪村民的壮举动了恻隐之心,表示将竭尽全力支持公路建设。

     离开朱家坪多年,现居住在县城的交通局职工朱启尧,为了修建朱家坪至县城公路,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四处奔走,做了大量工作,个人为公路建设花费资金1万余元。朱启尧说:“修这条公路是朱家坪几代人的心愿,我贡献一点力量算不了什么。”向朱启尧这样的热心人很多,有县公安局的朱启泰、县计生指导站的老潘……他们都在用自己个人的力量支持公路建设。

饿了就烧洋芋当中午饭。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强组织新闻媒体记者上山采访,旨在为朱家坪村民修路呐喊助威。社会各界的眼球从山下被吸引到山上,一些爱心人士表示愿意捐款,这让朱家坪1600多村民看到了曙光。

     公路修通后,从朱家坪进城的距离从原来的7公里缩短为4公里,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生产生活绕开了山高坡陡的羊肠小道,村民的农产品可以直接拉进县城变卖,每年可为每户村民增收6-8000元。城市的文明和信息也将随之传输到朱家坪,那时候,朱家坪的村民和县城的居民一样,上山下山都是为了休闲,而不再是为了苦难的生活。

http://www.657200.cn/forum/topic.asp?topicid=1777615#aa




刚才看CNTV走基层才知道(CCTV-13),缺口资金达200W,如果你爱心并有能力,无论多少,请帮助他们一下!我考虑我们以CD的名义设立个账户,汇集捐款后,集中汇给他们!
未命名263.jpg
CCTV截图!



镇雄县乌峰镇松林湾朱家坪村民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在镇雄县乌峰镇松林湾村朱家坪等四个村民小组,再现“愚公精神”:1600多村民为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命运,实现几代人的梦想,他们砸锅卖铁、筹资贷款,准备献出今生献儿孙,发誓修通朱家坪至县城的4公里公路。

     孤村

     镇雄县城北郊有座山,名叫凤翅山,现已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从山脚爬到山顶,是为了欣赏远处的风景,眺望五湖四海,旨在悠闲自乐。

     凤翅山东部山岭的反背,有四个小村落,那就是朱家坪、关地坪、法地寨、潘家梁子,当地群众习惯将这四个小村落称为朱家坪。由于历史动荡,朱家坪自2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历史悠久的村落。海拔1800多米,土壤肥沃,人均耕地2亩多,粮食产量高,还盛产桃、李、梨等多种水果及核桃、木漆等。虽然朱家坪与凤翅山只是一岭之隔,离县城也只有4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村民进城却要翻山越岭,爬坡下坎,绕行7公里山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朱家坪所有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这里没有学校,160多名中小学生要穿越悬崖绝壁,到周围几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

通往朱家坪的山路
朱家坪1600多村民站在山顶200多年,却无心看风景,他们要避开危险的生存环境,要和未知的命运作斗争,上山下山旨在融入真实的生活。

     “儿,别怕,去吧,读书要紧!”早上五点半起床,潘家会就给儿子张罗早点,可儿子却吃不下:“妈妈,我不读书了!”

     “不读书就去要饭(乞讨)……”看着儿子疑虑的表情,潘家会强忍泪水将他推了出去,再看着儿子手提的饭盒,潘家会失声痛哭……头一天晚上,朱家坪刚下过一场大雨、打了一夜的雷。

     为了抚儿子上学,潘家会的丈夫外出打工,家中的5亩地和几头大牲畜就靠她一个人:“再苦再累都无所谓,但每当看到孩子们下山读书时,在狭窄的山路上摔跟斗,饭盒里的饭撒在山坡上的时候,我相当难过……”

     朱家坪曾经有过学校,可那是私塾,早在六年前就被大火焚烧殆尽,从此,孩子们走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学路。

六年前被烧毁的朱家坪私塾。

     “之前的学校是公房改的,老师是村民筹资请的,那时的山路很危险,老师骑马上山,象春天一样,来了又回,一个星期能正常上课两天就很了不起了,孩子们的前途受影响啊!”老党员朱绍雨家庭条件稍好些,早在几年前就从山上来到山下,只身到县城打工,租房子抚孩子们上学。

     在朱家坪,只要有孩子,只要孩子上学,每个父母都哭过,每个孩子都在山路上跌倒过,很多人对孩子的饭盒滚下山坡还记忆犹新,不堪回首。
     “今年即将在云南大学毕业的宋盛贵学习成绩很好,可他不愿意下山考试,没办法,我只好背他下山……”曾经在朱家坪教过8年私塾的王友华说,朱家坪的8年教书生活让他难以忘记。

     大雨过后的天空十分阴霾,静静的朱家坪被包围在云山雾海之中,不时传来一声马嘶,让寂静的山村更加冷落。

     在一处有炊烟的民房里,手提烟斗、年近八旬的老人宋昭毕正在往炉子里添柴,他揉了揉被烟熏得流泪的双眼,轻声地说:“儿女都外出打工了,我落得个清闲!”养儿为防老,老人为何口出此言?

     原来,儿女外出是为了抚孙子读书,更是节约煤炭。据老人讲,朱家坪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运费相当贵,每百斤要20元,这是铁定的规矩,1吨煤炭买本要600元左右,加上运费,1吨煤高达1000元以上,朱家坪没有哪个家庭能够承担。他一个人在家,买不起煤炭就拾柴烧,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宋昭毕老人烧柴煮饭
老宋的邻居陈美琴正在烧火煮猪食,一大早,她砍碎了300多斤洋芋,用来做猪吃的食。

     “同志,这些洋芋可惜了,运不出去啊,我们这里每家人每年至少要砍掉8000斤洋芋喂猪!”

     村民潘升毕说:“山高坡陡的,力气再大也只能背100斤洋芋下山卖,来回要两天,成本高得很,不如拿来喂猪,实在没钱用,就用马驮去卖。”

     马是朱家坪每家每户必备的交通工具,“宁愿少生娃娃也要养马”,可见,马对村民的重要性。

     也许是在春天里吧,朱家坪的山是秀美的,树是翠绿的,土地是肥沃的,人民是勤劳的。可他们却过着与山下不同的日子:他们没有煤、没有路、没有把自身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条件,深处孤村的他们会有梦吗?

91岁的宋昭健老人从来没有坐过车。

     梦想

     “我们这里7-80岁的老人没见过车,6-70岁的老人没坐过车,6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是站在山顶看到了飞机和车辆,但这对他们来说好遥远啊!”老党员朱启顺说,朱家坪的留守老人很多,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潇潇洒洒到县城看一回、走一回。而要实现这一切,需要的就是一条路,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希望通道”的路。

     朱启顺说,小时候听父亲告诉他,修通一条从县城到朱家坪的路是全村的梦想,这个梦一直到他这一代都没有实现:“不仅是完成父亲的心愿,更重要是的全村人的心愿,我这辈子修一公里,儿子修一公里,然后孙子接着修,不相信修不出来?”

     孤村的痛苦和艰难,老人的心愿,后辈的幸福,让1600多村民揪心,他们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修路!

     为了圆朱家坪几代人迫切希望修通公路的愿望。当地村民杨洪祥、朱启顺等共丨产党员早在3年前就开始谋划,并四处奔走呼告、宣传发动。“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同。今年3月,杨洪祥等12位热心村民组成了“松林湾朱家坪公路建设协调小组”(简称路建组),杨洪祥任组长,负责整个协调工作。

他们都是镇雄的硬汉,是镇雄人的精神脊梁。

     梦想

     “我们这里7-80岁的老人没见过车,6-70岁的老人没坐过车,6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是站在山顶看到了飞机和车辆,但这对他们来说好遥远啊!”老党员朱启顺说,朱家坪的留守老人很多,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潇潇洒洒到县城看一回、走一回。而要实现这一切,需要的就是一条路,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希望通道”的路。

     朱启顺说,小时候听父亲告诉他,修通一条从县城到朱家坪的路是全村的梦想,这个梦一直到他这一代都没有实现:“不仅是完成父亲的心愿,更重要是的全村人的心愿,我这辈子修一公里,儿子修一公里,然后孙子接着修,不相信修不出来?”

     孤村的痛苦和艰难,老人的心愿,后辈的幸福,让1600多村民揪心,他们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修路!

     为了圆朱家坪几代人迫切希望修通公路的愿望。当地村民杨洪祥、朱启顺等共丨产党员早在3年前就开始谋划,并四处奔走呼告、宣传发动。“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同。今年3月,杨洪祥等12位热心村民组成了“松林湾朱家坪公路建设协调小组”(简称路建组),杨洪祥任组长,负责整个协调工作。
十二人组成的“路建组”(后排右一为挖机老板李涛)。


     路建组分工负责,有的组织村民筹资,有的联系银行贷款、有的请人勘测设计、有的联系公路用地、有的组织义务修路……

     与此同时,杨洪祥把村民筹款修公路的情况向乌峰镇党委书记陈国军作了汇报,请求帮助协调解决公路用地问题,立即得到陈书记的大力支持。陈书记说:“无论如何,我都要帮助解决朱家坪公路的用地问题。”

     乌峰镇镇长谭齐心了解情况后,亲自爬上朱家坪山顶查看路线,看到村民人背马驮的困境,谭镇长感慨地说,“政丨府想方设法也要筹资20万支持村民修路”。谭镇长在山上立即表态:“只要村民集资超过40万,就可以先开工,开工后大家再一起想办法……”

     县交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吉永川率领专业技术人员爬山涉水,不计报酬,义务为朱家坪公路进行路勘设计。

     松林湾党总支安排党总支副书记专门负责联系朱家坪的公路建设事宜。

     梦想正一步步向朱家坪1600多村民靠近!

朱绍传一贫如洗,仍然投资4000元。

行动

     说者容易做者难,要在悬崖绝壁上修几公里翻山越岭的公路谈何容易。大家投工投劳没得说,但购买炸丨药、打隧道、开山破石等的钱从哪里来?

     “大家投!”

     “穷山村里有几家拿得出钱来?”

     路建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着。

     “贷款,党员带头筹资捐款,发动大家贷款,无论如何也要干!”

     “对,20多年前我们朱家坪通电的时候不就是靠贷款度过难关的吗?”

     路建组取得一致同意后,确定每户村民投资2000元,没有钱的村民,路建组帮助联系信用社贷款。

     说起投钱,对于贫困山区的村民来说,的确并非易事,67岁的朱绍传老人家境十分贫寒,妻子远走他乡,房子破难不堪,他家两个户口要投4000元,谈何容易?

挖机开到大山里。

    “为了修路,为了儿子儿孙,砸锅卖铁也要投这个钱!”老人花了近20天功夫,一驮一驮地把洋芋驮到城里卖,筹了800多元钱,又从信用社贷款3000元,如数把修路款交上。

     杨洪祥算了算,目前共收到村民投资款46.8万,其中,只有15户人家交了现款,其余有的靠路建组或党员担保向信用社贷款,有的向亲戚朋友借贷,硬把资金凑起来。对资金的管理,路建组作了分工:一人管现金,一人保管卡,一人管密码,一人当出纳。每花一分钱都要由路建组12人同意,绝不挪用群众一分血汗钱。

     今年3月21日,修路工程正式启动,在凤翅山东侧的大山上,挖机轰鸣、铁锄挥舞,修路工地热火朝天,数百村民在工地上挖土、运石头、垒堡坎,上到70多岁的老人、小到10来岁的孩子,都在不停地忙碌着。

     根据路建组的要求,160多户人家全部都要投义务工,每家10天,路修不完再投。

     路建组十二人更是一天也没闲着,他们每天轮流进城背油、背水为挖机服务,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修路上,家里的庄稼也只有轮流去种。50多天以来,路建组成员没有任何人拿过一分报酬,也没有任何人提出要过一分报酬。

无论是路建组成员还是村民,累了,在山路上睡一觉,饿了,生火烧几个洋芋吃,渴了,好心村民丨主动送水来……地里的庄家荒了就荒了,“荒了这一季,幸福后代人!”在村民饱含希望和辛勤的微笑中,“马帮”精神再一次在山间回荡。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孩子,你们去读书吧,路不是一天两天修得好的!”主动为修路村民送水的刘远学十分同情宋德超、朱家权、李泰润、宋云云等放学后参加修路的学生,这些学生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都经历过饭盒滚下山坡的经历,都在父母泪旺旺的眼神里一次又一次地离家上学。面对刘远学的关心,他们默默无语,只是用眼神看了看这个为他们送水的好心叔叔。

     宋德超就读于县城实验中学初三(87)班,由于父亲去逝较早,他总是独立自主地上学,曾在山路上摔倒过100多次,过去的酸甜苦辣让他放弃几天学习时间,替抚养他上学的哥哥来完成路建组安排的义务工,为了筹款,他请求哥哥降低给他的每月生活费标准,一定要把路款交上。

     很多学生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给亲人们送水送茶,一些不知名的好心人还请学生带来方便面,党员朱启成说,“愚公精神感动人啊,为了后辈的幸福,我们没有选择了……”

     据了解,村民的筹资即使精打细算,再加上村民无偿的投工投劳,今年也只能修通县城至山顶约2公里的毛路,要打通山顶隧道,贯通整条公路,还差资金150万元以上,一切都只有等待……也许,朱家坪还有几代“愚公”尚需努力。

为了后辈,再苦再累也值得。

     曙光

     朱家坪村民贷款修路的“愚公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四川宜宾的挖机老板李涛冒着酷暑和风雨在这条路上加班加点干了一个多月,已经挖出了一公里多的毛路,一帐算下来,他已经赚不到钱了。

     “看着老乡们人背马驮的情景,我十分感动。”李涛说,他已经不再想赚朱家坪村民的钱了,只要能保证挖机有油工作,也要竭尽全力为村民修通这条“希望通道”。

     松林湾村和东正街社区等公路沿线的村民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廉价提供土地,为朱家坪村民修路提供方便。

     县政协委员、镇雄民间商会会长、民营企业家沈承昆也为朱家坪村民的壮举动了恻隐之心,表示将竭尽全力支持公路建设。

     离开朱家坪多年,现居住在县城的交通局职工朱启尧,为了修建朱家坪至县城公路,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四处奔走,做了大量工作,个人为公路建设花费资金1万余元。朱启尧说:“修这条公路是朱家坪几代人的心愿,我贡献一点力量算不了什么。”向朱启尧这样的热心人很多,有县公安局的朱启泰、县计生指导站的老潘……他们都在用自己个人的力量支持公路建设。

饿了就烧洋芋当中午饭。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强组织新闻媒体记者上山采访,旨在为朱家坪村民修路呐喊助威。社会各界的眼球从山下被吸引到山上,一些爱心人士表示愿意捐款,这让朱家坪1600多村民看到了曙光。

     公路修通后,从朱家坪进城的距离从原来的7公里缩短为4公里,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生产生活绕开了山高坡陡的羊肠小道,村民的农产品可以直接拉进县城变卖,每年可为每户村民增收6-8000元。城市的文明和信息也将随之传输到朱家坪,那时候,朱家坪的村民和县城的居民一样,上山下山都是为了休闲,而不再是为了苦难的生活。

http://www.657200.cn/forum/topic.asp?topicid=1777615#aa




刚才看CNTV走基层才知道(CCTV-13),缺口资金达200W,如果你爱心并有能力,无论多少,请帮助他们一下!我考虑我们以CD的名义设立个账户,汇集捐款后,集中汇给他们!
未命名263.jpg
CCTV截图!
造公路之类的基础建设,我相信这个新闻报道后,地方政府会有所行动。
有贫困家庭之类的,我愿意出资。
我的南海 发表于 2012-1-14 15:08
造公路之类的基础建设,我相信这个新闻报道后,地方政府会有所行动。
有贫困家庭之类的,我愿意出资。
希望你说的成真!不过兄弟想说的是,公路属于基础建设,贫困家庭属于国计民生,每件事情都是国家必须做的,但事实是,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做完了,总有些是遗憾的!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2-1-14 15:34
希望你说的成真!不过兄弟想说的是,公路属于基础建设,贫困家庭属于国计民生,每件事情都是国家必须做的 ...
作为群体利益的,既然新闻已经报道了,相信自有地方ZF。而贫困家庭,因为是个别的,可能被忽视,被遗忘。
我的南海 发表于 2012-1-14 15:56
作为群体利益的,既然新闻已经报道了,相信自有地方ZF。而贫困家庭,因为是个别的,可能被忽视,被遗忘。
他们需要的救助     而不是该不该救助          这也是这篇帖子的目的       谢谢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2-1-14 16:30
他们需要的救助     而不是该不该救助          这也是这篇帖子的目的       谢谢
咳,我好象没说不需要吧,
他们有丰富的农产品,只是苦于难以运输。

可以找当地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垫资修路啊,签合同以后农产品由超市独家收购,200W的利润应该一二十年能收回来。特别是现在这事成了焦点,不为挣钱,就当打广告也值得做啊。就看当地企业有没有这个头脑了。外地企业想去云南发展业务的,这也是一个机会。做事哪里不得花钱啊,这钱会花的话,可能回报丰厚呢。
昭通镇雄县?


CCTV-13今天中午走基层播了

CCTV-13今天中午走基层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