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号工程和国家航空发展战略的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5:32
<P>十号工程,让我如何说爱你 [转帖][讨论]
作者:VVA</P>
<P>  作者声明:基础资料来源于公开图书与网络。评论纯属个人,纯粹是由技术分析推论而出的,若与事实雷同,纯属巧合。 </P>
<P>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J10,J10率先创造了一个记录,互联网历史上假照片最多的飞机,也可能是世界航空史上最多假照片的飞机。中国的军迷们孜孜不倦收集一切有关J10的消息,每天看着天空,盼望着惊喜出现,然后成为当天最热门的军事话题。
  但是J10在哪里?是在梦想里吗? </P>
<P>  我不知道该如何述说十号工程,这个脱胎于J9的飞机,从1966年计算,我们用了35年,按可比价值计算,我们的总投入当在250亿人民币上下(参考《现代兵器》90年代初对国产下一代战斗机研制的分析文章,此文认为250亿。参考西方价格体制,此数据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按网络档案,J10在88年立项,92年启动项目,98年首飞(来源于本坛《关于10号机》),但是10号,你在哪里!
  一张照片就可以让专家推测出许多详细的数据出来,就可以对这种飞机的性能作出一个总体评价了。是保密吗?路人皆知的J10还有保密的价值?给人看看也不行?公布照片也不行?呵呵,保密就保密吧,那么谁敢让十号工程下马!这种付出这么多的心血的飞机必须公开!那么我们难道推倒重来?再搞个J10?开玩笑,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来看看的,再丑的媳妇,也要见公婆的。 </P>
<P>  那么我们的十号工程怎么了?
  看看吧。我们的发动机在哪?中推、高推的试验,还是WS10的工程?为什么我们仿制AL-31了,为什么在我们20年前就搞过同级别的WS6,还经过高推以后进行仿制WS12,为什么这些年过去了,WS12还没有成功的消息。为什么刘大响院士还要大声疾呼关注我们的发动机工业?
  我们搞过了WS6,然后仿制的民用WS8,再然后是据报道在95年才算搞成功的WS9,还有一个L8使用的仿制乌克兰的WS11,就这点涡扇,让我们拿什么来相信WS10?
  上帝在笑,因为有人在思考。在上帝忙着大笑的时候,中国搞出来了两弹一星,现在上帝不笑了,瞪大眼睛看着我们,而我们开始不用大脑进行思考了……
  我们的雷达呢?空军采购SU30而不是JH7,这很简单,对海可以,对地看来不行,这就是我们的雷达技术了。J8IIM采购俄国雷达,不是国产的,这也说明问题了。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JL10,一种拥有11种模式对空、对地的X波段的雷达(来源于鼎盛精华区JL10A数据文章),我们能达到F16后期的水平吗?
  那么飞控呢?所谓的三代半,就是比丑大赛,哪种飞机特别丑,哪种飞机就是好飞机,如果10号出现的时候,比较漂亮,千万别鼓掌,那说明10号差,如果特别丑,那就别丧气,这是好飞机。当然,特别漂亮的除外,那就是后现代与新古典的区别了,如果J10是新古典主义的,那我要仔细欣赏那细节之美,然后幸福的昏倒一百次。
  四余度线传,好可怕的名词,这地方倒不用太担心,我们的BW6等直到J8IIACT都是试验诸如此类的玩意。不过,这地方不能出问题,问题轻则故障不断,重则摔机,开不得丁点玩笑,我们的技术可靠性如何?如果这地方技术要求不高,将直接导致三代半变成三代。我们能放心吗?
  其他是小问题了,比如导弹等等,先搞出飞机再说吧,这可以慢慢来的。 </P>
<P>  最后的问题是系统论的问题,飞机这样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整按照系统规律来完成的。
  全新的飞机,中国航空工业的惊世豪赌,大把的真金白银。系统综合的第一个问题是发动机,这直接决定飞机的成败,属于关键中的关键。我们能够使用的,也只有AL-31FN了,F型附件在上部,改动量太大,单发动机,只有FN可以使用了。至于WS10,这就太过分了吧。假设使用AL-31FN,这问题不大了。那么雷达,问题也不大,不使用雷达也可以先上天再说。最多再去买就是了。(说明, FN,汉和目前证实,原来本坛IDF-2000考证出来的,关于国产发动机可以参考JC论坛飞虎雄心的《鼎盛前辈对涡扇十的讨论》与本坛IDF-2000的WS10分析文章)
  最后的麻烦就是系统综合,现代飞机当然要求一体化了,我们如何将这些部件综合进系统里面,并通过这个系统形成性能指标。非常遗憾,我们没有搞过这样庞大的航空工程,而JH7仍然使用的“常规”技术,这样的技术在三代半上面,仍然需要一次“大跃进”。
  这只是当10号是试验机来要求的,我们需要的是可以装备的飞机,而不是试验机。那么,发动机怎么办?这不能买,我们需要采购安全性,历史上AL31历经磨难才搞出来,自己的发动机,搞起来哪有这样容易,一个WS9还需要20年,仿制AL-31,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科学,是开不得玩笑的。当然应急采购是容许的,可以让时间来解决发动机问题。雷达也是一样的。或者说装备10号,技术上只有一个问题是严重的,就是系统综合。如果分部件按量产要求不合格,那么系统综合的困难不可想象,而这样的经验型的技术问题,没有好方法解决,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要系统综合来承担。当我们系统综合完成以后,出现一种新的分部件上机,同样需要大量的试验。 </P>
<P>  好了,问题继续上推,现在是战略与决策问题了。
  设想,我是一个决策者,我来决定10号的命运。J6基本等待退役,J7早期型号也基本退役,那么,我们的可以使用的战斗机只有80年代以后生产的J7与J8了,而这数量并不多,如果以数量对质量,我们的数量不足。第三代的SU27数量有限,大规模进入空军还需要时间,而且我们需要格斗的“低端”战斗机10号,如果可以,大规模装备是最佳决策。JSF十年以后就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了,而我们进行下一代研制必须要有基础,那么10号必须走完全过程,这是最低要求。这中间的变量是时间,我们已经没有战略时间了,10号如果需要大量装备,技术上必须与欧洲同步或稍有延误。如果比欧洲计划晚不少,那么,我们直接进行下一代研制是合理的。这时候出现另外一个变量,价格,我们的承受性,我们的费用可以购买多少的问题。
  我们已经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技术影响战略,战略的投入是时间与金钱,在时间不足的时候,只有资金弥补,但是我们的军费开支也是有限的,这就遇上欧洲战斗机的难题,我们可以装备多少的飞机,而这与技术问题其实息息相关。
  在浴盆曲线中,价格与数量直接相关,但是决定我们采购数量的,是时间,早一点,我们就可以决定多装备,晚一点,我们只有少装备,因为新飞机在计算上更合理。这时,我们遭遇一个沉没成本的概念,在时间大大后延的时候,装备已经落后,直接研制下一代飞机的代价是采购替代品与提前投入下一代的代价,而完全的沉没成本不过是结束手上型号的代价。我们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我们为了弥补沉没型号损失而额外采购的替代品也需要打进沉没成本中,因为我们要弥补这样的“额外”损失,这样我们可以综合计算,我们小批量采购10号可以抵消“额外”采购的那些投入,这地方的标准是战略要求,达到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以此进行价格比较。
  这就是“奇怪”的战略,虽然都是在进行代价衡量,技术里面,价值第一,而战略里面,时间第一。 </P>
<P>  好了,我们进入综合战略计算,替代品可以是昂贵的27,或者地空导弹,也可以使用FC1等廉价的替代品谋求数量优势,而J10小批量装备的时候,也许价格会比27还要昂贵,我们希望10号最低要求在2005进入批量装备,2010可以大量装备,以数量对抗JSF等第四代战斗机的威胁,就是在时间上,我们要比JSF提前。如果不行,我们必须再一次以更大的风险来豪赌下一代战斗机,放弃10号,以“非常规”手段应付目前的威胁,主要精力放在未来。
  无论是成飞还是配套厂所,你们的努力都将直接决定10号的命运! </P>
<P>  战略不会拘泥于目前,战略在目前进展的基础上作出未来发展的战略预期,进行风险判断。这是领导者的艺术了,或者说性格即人生这样玄虚的东西了,战略决策是最困难的事情了。
  还是进入技术吧,以技术来考察,错误最小。
  我们首先要明白,JSF是假想敌,当我们周边开始装备JSF,合理的估计是2015年以后了,那时候JSF也会在技术上成熟,我们就这些时间来决定10的生存空间。还要明白一点,在战略计算里面,技术发展是受其规律限制,战略上不考虑“奇迹”的发生,如果需要“奇迹”,需要大投入并且高风险。战略一般按比较稳妥的预期进行平衡,这是控制风险性。
  一个变化是我们可以采用三级体制,高中低三档飞机,目前SU27系列算高档,J10算中高档,还有中档的J8,低档需要J7各种改型来完成,构成数量。在未来,新飞机占据高档,SU27与J10各种改型占据中档,而低端是新飞机如FC1或者10的简化飞机出现,这是目前可以推测的。当然,这是外部评论,至于空军如何决定,是另外一回事。这里面最重要的考虑是费用限制,所以出现一个纯粹低档的东西。我们不能和美国去比,F16可以那么短时间里面搞出来,然后装备那么多,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了,直接导致飞机研制周期加长,可能装备的数量缩小,造价昂贵的循环里面,其实欧洲战斗机也是这样,他们的数量要求还要小。
  欧洲也只能搞中轻型的战斗机,F15一类的东西也搞不起,那么我们购买SU27完全是“奢侈”的。或者说,在80年代,我们的决策没有意识到搞三代重型机是一种错误。我们只有和欧洲一样,搞出中型高档飞机与轻型飞机出来。其实我们需要的正是米格29这样的东西,便宜,量又足。因祸得福吧,拖拖拉拉的航空工业让决策迅速调整,这时候SU27出现了,决策是购买SU27,而不是俄国人强力推荐的米格29,把大头留给自己,搞J10取代米格29,否则,当时的决策完全可以同时购买两种飞机,然后进行仿制。
  唉,我们的决策还是有问题啊,计划跟不上变化。台湾迅速购买大量的第三代,日本的F15已经许多,连韩国的F15也不少,而目前,我们SU27的数量严重不足,中档的J8II实在不能说好,出现J8IIM已经说明问题,俄国雷达与中距导弹,正是我们的欠缺。
  突然之间,我们要为10号以前的拖拖拉拉付出代价了。我们没有可以使用的飞机了,J6基本到寿,面临待退役,J7早期型号退役,我们只有J7II以后与J8系列可以使用,如果没有新飞机进入空军,那么空军将面临“自动裁军”的境地。要数量没数量,要质量没质量,这是特别严峻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空军发展遭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加大采购SU27的数量是第一个措施,当年昂贵的SU27,现在也不能认为贵了,以SU27保持高端战斗力。然后,J8II继续改进,J8II可以说是一种航空工业“还债机”,历史欠债需要结清,让J8II达到可以“使用”的水平,高空高速平台加中据弹完成截击任务,J8II的重点是改造,让空军可以发挥出J8II预定的战斗力来。J7的最低端也是不负重荷,机头进气方式已经没有发展余地了,必须放弃,FC1顺理成章的启动了,虽然这被说成出口战斗机。我们需要一种特别便宜的飞机取代J6、J7,要构成我们的数量优势,不要求技术先进性,专门用于国土防御的轻型战斗机,作为一种平台,需要优秀的格斗能力,然后使用先进的导弹来提高战斗力。也许我们不要FC1,但是我们一定需要这样一类的飞机。 </P>
<P>  说一千道一万,重点还是J10,如果重点突破,就是事半功倍。
  当年苏联同样在米格21的基础上艰苦的探索第三代战斗机。米格设计局推出花样繁多的米格21试验机,我们看到以后成飞的J7改进仍然没有跳出当年米格的那些验证,米格于是推出了米格23,苏霍伊设计局搞出“高端”的苏15。60年代我们也是一大把计划的探索下一代,非常可惜,在苏联留学设计飞机的那批人在回国的时候因飞机失事罹难,而在国内的同样有顶尖设计师因飞机失事罹难,这是特别沉重的打击。
  J8的设计思路还是对的,直接放大J7,这样在技术上最稳妥,然后改成两侧进气,一种类似SU15的高端战斗机就出现了,属于小步快跑的类型。问题是我们拖拖拉拉,小步快跑的思路变成“牛步”。这主要是当时决策的问题造成的,不是我们设计师的问题,决策失误。
  米格在23以后同样发现同F4一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23无法完全取代21。苏联人走了极端,推出米格25,比苏15还要生猛。在这个时候,第三代也就出现了,探索结束了,苏霍伊推出纯高端三代战斗机SU27,米格设计局比较奇怪,推出介于F16与F15的中间战斗机,虽然米格瞄准的是F16轻型战斗机。但是米格是英明的,以后欧洲同样走向多用途之路,而美国也“发明”了F16当成战斗轰炸机的使用,以F15护航的啼笑皆非的战法。使用重型战斗机掩护格斗战斗机进行轰炸!老美其实有苦说不出,最后还是推出F15E,将号称决不将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F15改变用途了。欧洲的狂风之路其实是穷途末路,当然,这样的“重型”飞机是需要的,苏联有苏24,美国有F111与F15E,我们也搞出了JH7,现在的苏30更是登峰造极了,最佳的多用途去了。
  欧洲的麻烦来了,将空军搞得庞大无比是没有能力的,对地攻击与空优都是需要的,或者说这样的尴尬在苏联发生过,也在美国海军身上发生过。一样的需求,一样的约束,导致相仿的结果,米格29、F18、EF2000、JSF都是代表。F22太贵,美国也用不起,美国最需要的其实就是JSF,三军通用,对地对空,一个万金油,和阴差阳错的F16定位一致。美国的JSF采用X35了,或者说技术上延续了F22,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
  我们必须放弃高端,不要F22,我们最好搞一种比JSF稍好一点的战斗机,就好像欧洲飞机比F16稍好一点一样。如果我们学习美俄,搞第四代重歼,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在十号工程上就已经得到体现了!
  军费的制约对谁都一样,战斗机也对谁都一样,越来越买不起了。我们比上不足,那么就比下有余吧,多用途,介于JSF与F22之间是必然选择,正好像J10介于F16与F15之间的需求一样。JSF告诉我们这样的发展趋势,一个平台,针对不同的需求,发展专业机型,这虽然没有专门发展的新飞机效能好,但是费效比更好。 </P>
<P>  量力而行,突出重点,这样的战略原则,非常遗憾,我们的航空工业,做得非常不好!或者说失败!我们的决策,一点都不高明,缺乏预见性,不断改变,不断推倒重来,缺乏基本的稳定性。现在,我们要付出极大代价了,我们没有飞机可以使用了,J10必须成功。这样,空军问题已经不大了,J10成功与SU27的大量入役,将使我们的空军几年以后就独步亚洲了。
  我们决策的基础是什么?是在SU27的基础上还是J10的基础上,或者在J8II的基础上,这直接决定我们的战略投入。战略需求可以确定,如果我们发展重歼,投入太大,风险太高。无论从技术还是需求分析,我们都是现实需要10号,并且下一代型号是取代10号的,在SU27上面下功夫,只是替最多两代半的J8II还债罢了,如果是J8II基础上发展,这样的技术跨度太大,并且,第四代战斗机与第三代的技术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穷极SU27,哪怕以后搞出了现在俄国的SU27系列来,这仍然不是第四代战斗机!这样的教训,在苏联米格21的后继机上面,在我们改进J7上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不要在20年以后,再说现在什么“……宝贵教训、锻炼了队伍……”这样诉说20年前的历史一般不敢承认失败的笑话了!我们的航空工业,在引进米格21以后,失败了30年!唯一还没有失败的,就是十号工程了。
  我们,该长进些了!
  我们首先要有承认失败的勇气!然后去卧薪尝胆去吧!
  中国的航空工业,你也只能躺在稻草堆上想你的飞天梦想。
  涅槃是痛苦的,首先,你要有跳进熊熊烈火的勇气!
  如果,不是懦弱,我们没有选择! </P>
<P>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J10至少是一种堪用的飞机。评价资料来源是网联网资料。为保证评估安全性,图片资料为准,文字资料仅提供参考,标准是技术,技术可是开不得玩笑的,说不得大话的,一是一、二是二。基础资料来源于公开的模型与图书资料的分析。
  网络图片分析,收集尽量多的所谓J10图片,并参考简氏等权威报道,将认识的飞机全部砍掉,留下没有识别的照片。使用各种图片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排除伪造的,好了,有不少判断真实的照片,上面的飞机不认识。然后统计分析,外形特征分析,取最多特征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好了,有几张照片符合多数特征(包括重新挑选的PS图),可以认为真实有效,然后进行技术分析,看这样的东西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好了,找到J10了。
  尾巴是F16类型的,但是有双腹鳍。这是特别的地方,我们对腹鳍有特别的嗜好,这表现的是技术延续性。同样,这说明我们的飞控、翼面控制仍然不是最好,也可能是要求高机动性导致的结果,腹鳍的构型与SU27类似。这鸭翼细节不明,但是鸭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必须要有特别优秀的飞控才可以,否则就是鸡肋了。还好,背鳍没有发现,翼刀也没有发现,总算长进了。据此可以判断,我们的飞控要求的不是先进性,是稳定性,布局还是比较古典的。
  没有发现翼身融合技术在里面,也没有前边条,看来,我们还是简约型的,这会带来制造上的好处,可以便宜许多。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搞大边条,搞翼身融合,还要劳什子鸭翼哟。可以确定,J10目标是一种便宜的格斗型战斗机。
  腹部进气口当然简单第一,F16简单,不过这进气口的设计取决发动机,仍然这样认为,即使是自己的发动机,我们也是俄国路线,更何况,可能就是俄国货。这倒简单了,参考SU27的设计,我们应该采用矩形进气口,并有可能使用进气调节锥。如果进气道设计复杂,不会出现进气调节锥,而是复杂的附面层设计。没有发现J10上面使用多少外形隐身的设计,那么,矩形带进气调节锥便是节约的设计。X32进气方式是不错的设计,下颌设计是未来趋势之一了,J10显然将促使我们获得技术经验。
  几条腿另人惊讶,好像“食肉动物”一般的细长,特别注意到粗糙的单个大主轮与细致的小前轮,不成比例,这难道使用双轮前轮?看不懂,也许机轮舱布置上的问题。我们参考一下SU27的小细腿与JH7的构造,J10没有SU27那么运气,必须将前轮塞进进气道,外八字设计毋庸置疑,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设计了。
  机翼找不到更多的细节,不论了。机翼外形没啥说的,也就切尖三角构型,不大可能太奇怪的,这样的技术更成熟。至于控制面,还是等待清晰的图片吧。成飞拥有双三角翼,FC1的机翼,这可以让人想入非非一番。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机头,不是F16的,更庞大,而且这样粗壮的机头和欧洲的飞机,或者SU27更接近一些。也许这样的认识可以解释,雷达不够,大鼻子凑。不过换一句话说,F16的鼻子也小巧许多,美国大手大脚惯了,在F16上也是没折,想大改都不行。
  我可以想象一下J10的外观了,F16的屁股,类似SU27前机身的线条,类似EF2000的翅膀,自己的进气道与爪子,果然是个四不像!
  我们来这样认识,强6就是腹部进气的攻击机,F16成为战斗轰炸机,下颌进气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鸭翼在技术上更多的不是机动性要求,而是让这样的飞机体积足够的小而保持高机动性特征,未来的发动机技术发展与隐身要求,将最可能放弃鸭翼。每一代战斗机都有每一代战斗机的经典布局,鸭翼适合三代半,不一定适合四代,这问题不是最大,如果我们的翼型研究获得突破,或者翼身融合技术过关,鸭翼同样是优秀的,完全可以完成隐身。十号工程拥有未来脱胎换骨发展的余地了,至于双倾斜垂尾、发动机等技术,是四代机必须完成的,这与十号工程没有太大的关系。或者说,多用途与未来发展性上面,十号工程是一个拥有潜力的合适的发展的基础平台。并且鸭翼所带来的四余度飞控系统也是前景广阔的。F22到X35,我们发现美国也是特别强调技术延续性,在决策上需要技术稳定性来控制决策风险。 </P><P>十号工程,让我如何说爱你 [转帖][讨论]
作者:VVA</P>
<P>  作者声明:基础资料来源于公开图书与网络。评论纯属个人,纯粹是由技术分析推论而出的,若与事实雷同,纯属巧合。 </P>
<P>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J10,J10率先创造了一个记录,互联网历史上假照片最多的飞机,也可能是世界航空史上最多假照片的飞机。中国的军迷们孜孜不倦收集一切有关J10的消息,每天看着天空,盼望着惊喜出现,然后成为当天最热门的军事话题。
  但是J10在哪里?是在梦想里吗? </P>
<P>  我不知道该如何述说十号工程,这个脱胎于J9的飞机,从1966年计算,我们用了35年,按可比价值计算,我们的总投入当在250亿人民币上下(参考《现代兵器》90年代初对国产下一代战斗机研制的分析文章,此文认为250亿。参考西方价格体制,此数据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按网络档案,J10在88年立项,92年启动项目,98年首飞(来源于本坛《关于10号机》),但是10号,你在哪里!
  一张照片就可以让专家推测出许多详细的数据出来,就可以对这种飞机的性能作出一个总体评价了。是保密吗?路人皆知的J10还有保密的价值?给人看看也不行?公布照片也不行?呵呵,保密就保密吧,那么谁敢让十号工程下马!这种付出这么多的心血的飞机必须公开!那么我们难道推倒重来?再搞个J10?开玩笑,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来看看的,再丑的媳妇,也要见公婆的。 </P>
<P>  那么我们的十号工程怎么了?
  看看吧。我们的发动机在哪?中推、高推的试验,还是WS10的工程?为什么我们仿制AL-31了,为什么在我们20年前就搞过同级别的WS6,还经过高推以后进行仿制WS12,为什么这些年过去了,WS12还没有成功的消息。为什么刘大响院士还要大声疾呼关注我们的发动机工业?
  我们搞过了WS6,然后仿制的民用WS8,再然后是据报道在95年才算搞成功的WS9,还有一个L8使用的仿制乌克兰的WS11,就这点涡扇,让我们拿什么来相信WS10?
  上帝在笑,因为有人在思考。在上帝忙着大笑的时候,中国搞出来了两弹一星,现在上帝不笑了,瞪大眼睛看着我们,而我们开始不用大脑进行思考了……
  我们的雷达呢?空军采购SU30而不是JH7,这很简单,对海可以,对地看来不行,这就是我们的雷达技术了。J8IIM采购俄国雷达,不是国产的,这也说明问题了。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JL10,一种拥有11种模式对空、对地的X波段的雷达(来源于鼎盛精华区JL10A数据文章),我们能达到F16后期的水平吗?
  那么飞控呢?所谓的三代半,就是比丑大赛,哪种飞机特别丑,哪种飞机就是好飞机,如果10号出现的时候,比较漂亮,千万别鼓掌,那说明10号差,如果特别丑,那就别丧气,这是好飞机。当然,特别漂亮的除外,那就是后现代与新古典的区别了,如果J10是新古典主义的,那我要仔细欣赏那细节之美,然后幸福的昏倒一百次。
  四余度线传,好可怕的名词,这地方倒不用太担心,我们的BW6等直到J8IIACT都是试验诸如此类的玩意。不过,这地方不能出问题,问题轻则故障不断,重则摔机,开不得丁点玩笑,我们的技术可靠性如何?如果这地方技术要求不高,将直接导致三代半变成三代。我们能放心吗?
  其他是小问题了,比如导弹等等,先搞出飞机再说吧,这可以慢慢来的。 </P>
<P>  最后的问题是系统论的问题,飞机这样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整按照系统规律来完成的。
  全新的飞机,中国航空工业的惊世豪赌,大把的真金白银。系统综合的第一个问题是发动机,这直接决定飞机的成败,属于关键中的关键。我们能够使用的,也只有AL-31FN了,F型附件在上部,改动量太大,单发动机,只有FN可以使用了。至于WS10,这就太过分了吧。假设使用AL-31FN,这问题不大了。那么雷达,问题也不大,不使用雷达也可以先上天再说。最多再去买就是了。(说明, FN,汉和目前证实,原来本坛IDF-2000考证出来的,关于国产发动机可以参考JC论坛飞虎雄心的《鼎盛前辈对涡扇十的讨论》与本坛IDF-2000的WS10分析文章)
  最后的麻烦就是系统综合,现代飞机当然要求一体化了,我们如何将这些部件综合进系统里面,并通过这个系统形成性能指标。非常遗憾,我们没有搞过这样庞大的航空工程,而JH7仍然使用的“常规”技术,这样的技术在三代半上面,仍然需要一次“大跃进”。
  这只是当10号是试验机来要求的,我们需要的是可以装备的飞机,而不是试验机。那么,发动机怎么办?这不能买,我们需要采购安全性,历史上AL31历经磨难才搞出来,自己的发动机,搞起来哪有这样容易,一个WS9还需要20年,仿制AL-31,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科学,是开不得玩笑的。当然应急采购是容许的,可以让时间来解决发动机问题。雷达也是一样的。或者说装备10号,技术上只有一个问题是严重的,就是系统综合。如果分部件按量产要求不合格,那么系统综合的困难不可想象,而这样的经验型的技术问题,没有好方法解决,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要系统综合来承担。当我们系统综合完成以后,出现一种新的分部件上机,同样需要大量的试验。 </P>
<P>  好了,问题继续上推,现在是战略与决策问题了。
  设想,我是一个决策者,我来决定10号的命运。J6基本等待退役,J7早期型号也基本退役,那么,我们的可以使用的战斗机只有80年代以后生产的J7与J8了,而这数量并不多,如果以数量对质量,我们的数量不足。第三代的SU27数量有限,大规模进入空军还需要时间,而且我们需要格斗的“低端”战斗机10号,如果可以,大规模装备是最佳决策。JSF十年以后就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了,而我们进行下一代研制必须要有基础,那么10号必须走完全过程,这是最低要求。这中间的变量是时间,我们已经没有战略时间了,10号如果需要大量装备,技术上必须与欧洲同步或稍有延误。如果比欧洲计划晚不少,那么,我们直接进行下一代研制是合理的。这时候出现另外一个变量,价格,我们的承受性,我们的费用可以购买多少的问题。
  我们已经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技术影响战略,战略的投入是时间与金钱,在时间不足的时候,只有资金弥补,但是我们的军费开支也是有限的,这就遇上欧洲战斗机的难题,我们可以装备多少的飞机,而这与技术问题其实息息相关。
  在浴盆曲线中,价格与数量直接相关,但是决定我们采购数量的,是时间,早一点,我们就可以决定多装备,晚一点,我们只有少装备,因为新飞机在计算上更合理。这时,我们遭遇一个沉没成本的概念,在时间大大后延的时候,装备已经落后,直接研制下一代飞机的代价是采购替代品与提前投入下一代的代价,而完全的沉没成本不过是结束手上型号的代价。我们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我们为了弥补沉没型号损失而额外采购的替代品也需要打进沉没成本中,因为我们要弥补这样的“额外”损失,这样我们可以综合计算,我们小批量采购10号可以抵消“额外”采购的那些投入,这地方的标准是战略要求,达到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以此进行价格比较。
  这就是“奇怪”的战略,虽然都是在进行代价衡量,技术里面,价值第一,而战略里面,时间第一。 </P>
<P>  好了,我们进入综合战略计算,替代品可以是昂贵的27,或者地空导弹,也可以使用FC1等廉价的替代品谋求数量优势,而J10小批量装备的时候,也许价格会比27还要昂贵,我们希望10号最低要求在2005进入批量装备,2010可以大量装备,以数量对抗JSF等第四代战斗机的威胁,就是在时间上,我们要比JSF提前。如果不行,我们必须再一次以更大的风险来豪赌下一代战斗机,放弃10号,以“非常规”手段应付目前的威胁,主要精力放在未来。
  无论是成飞还是配套厂所,你们的努力都将直接决定10号的命运! </P>
<P>  战略不会拘泥于目前,战略在目前进展的基础上作出未来发展的战略预期,进行风险判断。这是领导者的艺术了,或者说性格即人生这样玄虚的东西了,战略决策是最困难的事情了。
  还是进入技术吧,以技术来考察,错误最小。
  我们首先要明白,JSF是假想敌,当我们周边开始装备JSF,合理的估计是2015年以后了,那时候JSF也会在技术上成熟,我们就这些时间来决定10的生存空间。还要明白一点,在战略计算里面,技术发展是受其规律限制,战略上不考虑“奇迹”的发生,如果需要“奇迹”,需要大投入并且高风险。战略一般按比较稳妥的预期进行平衡,这是控制风险性。
  一个变化是我们可以采用三级体制,高中低三档飞机,目前SU27系列算高档,J10算中高档,还有中档的J8,低档需要J7各种改型来完成,构成数量。在未来,新飞机占据高档,SU27与J10各种改型占据中档,而低端是新飞机如FC1或者10的简化飞机出现,这是目前可以推测的。当然,这是外部评论,至于空军如何决定,是另外一回事。这里面最重要的考虑是费用限制,所以出现一个纯粹低档的东西。我们不能和美国去比,F16可以那么短时间里面搞出来,然后装备那么多,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了,直接导致飞机研制周期加长,可能装备的数量缩小,造价昂贵的循环里面,其实欧洲战斗机也是这样,他们的数量要求还要小。
  欧洲也只能搞中轻型的战斗机,F15一类的东西也搞不起,那么我们购买SU27完全是“奢侈”的。或者说,在80年代,我们的决策没有意识到搞三代重型机是一种错误。我们只有和欧洲一样,搞出中型高档飞机与轻型飞机出来。其实我们需要的正是米格29这样的东西,便宜,量又足。因祸得福吧,拖拖拉拉的航空工业让决策迅速调整,这时候SU27出现了,决策是购买SU27,而不是俄国人强力推荐的米格29,把大头留给自己,搞J10取代米格29,否则,当时的决策完全可以同时购买两种飞机,然后进行仿制。
  唉,我们的决策还是有问题啊,计划跟不上变化。台湾迅速购买大量的第三代,日本的F15已经许多,连韩国的F15也不少,而目前,我们SU27的数量严重不足,中档的J8II实在不能说好,出现J8IIM已经说明问题,俄国雷达与中距导弹,正是我们的欠缺。
  突然之间,我们要为10号以前的拖拖拉拉付出代价了。我们没有可以使用的飞机了,J6基本到寿,面临待退役,J7早期型号退役,我们只有J7II以后与J8系列可以使用,如果没有新飞机进入空军,那么空军将面临“自动裁军”的境地。要数量没数量,要质量没质量,这是特别严峻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空军发展遭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加大采购SU27的数量是第一个措施,当年昂贵的SU27,现在也不能认为贵了,以SU27保持高端战斗力。然后,J8II继续改进,J8II可以说是一种航空工业“还债机”,历史欠债需要结清,让J8II达到可以“使用”的水平,高空高速平台加中据弹完成截击任务,J8II的重点是改造,让空军可以发挥出J8II预定的战斗力来。J7的最低端也是不负重荷,机头进气方式已经没有发展余地了,必须放弃,FC1顺理成章的启动了,虽然这被说成出口战斗机。我们需要一种特别便宜的飞机取代J6、J7,要构成我们的数量优势,不要求技术先进性,专门用于国土防御的轻型战斗机,作为一种平台,需要优秀的格斗能力,然后使用先进的导弹来提高战斗力。也许我们不要FC1,但是我们一定需要这样一类的飞机。 </P>
<P>  说一千道一万,重点还是J10,如果重点突破,就是事半功倍。
  当年苏联同样在米格21的基础上艰苦的探索第三代战斗机。米格设计局推出花样繁多的米格21试验机,我们看到以后成飞的J7改进仍然没有跳出当年米格的那些验证,米格于是推出了米格23,苏霍伊设计局搞出“高端”的苏15。60年代我们也是一大把计划的探索下一代,非常可惜,在苏联留学设计飞机的那批人在回国的时候因飞机失事罹难,而在国内的同样有顶尖设计师因飞机失事罹难,这是特别沉重的打击。
  J8的设计思路还是对的,直接放大J7,这样在技术上最稳妥,然后改成两侧进气,一种类似SU15的高端战斗机就出现了,属于小步快跑的类型。问题是我们拖拖拉拉,小步快跑的思路变成“牛步”。这主要是当时决策的问题造成的,不是我们设计师的问题,决策失误。
  米格在23以后同样发现同F4一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23无法完全取代21。苏联人走了极端,推出米格25,比苏15还要生猛。在这个时候,第三代也就出现了,探索结束了,苏霍伊推出纯高端三代战斗机SU27,米格设计局比较奇怪,推出介于F16与F15的中间战斗机,虽然米格瞄准的是F16轻型战斗机。但是米格是英明的,以后欧洲同样走向多用途之路,而美国也“发明”了F16当成战斗轰炸机的使用,以F15护航的啼笑皆非的战法。使用重型战斗机掩护格斗战斗机进行轰炸!老美其实有苦说不出,最后还是推出F15E,将号称决不将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F15改变用途了。欧洲的狂风之路其实是穷途末路,当然,这样的“重型”飞机是需要的,苏联有苏24,美国有F111与F15E,我们也搞出了JH7,现在的苏30更是登峰造极了,最佳的多用途去了。
  欧洲的麻烦来了,将空军搞得庞大无比是没有能力的,对地攻击与空优都是需要的,或者说这样的尴尬在苏联发生过,也在美国海军身上发生过。一样的需求,一样的约束,导致相仿的结果,米格29、F18、EF2000、JSF都是代表。F22太贵,美国也用不起,美国最需要的其实就是JSF,三军通用,对地对空,一个万金油,和阴差阳错的F16定位一致。美国的JSF采用X35了,或者说技术上延续了F22,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
  我们必须放弃高端,不要F22,我们最好搞一种比JSF稍好一点的战斗机,就好像欧洲飞机比F16稍好一点一样。如果我们学习美俄,搞第四代重歼,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在十号工程上就已经得到体现了!
  军费的制约对谁都一样,战斗机也对谁都一样,越来越买不起了。我们比上不足,那么就比下有余吧,多用途,介于JSF与F22之间是必然选择,正好像J10介于F16与F15之间的需求一样。JSF告诉我们这样的发展趋势,一个平台,针对不同的需求,发展专业机型,这虽然没有专门发展的新飞机效能好,但是费效比更好。 </P>
<P>  量力而行,突出重点,这样的战略原则,非常遗憾,我们的航空工业,做得非常不好!或者说失败!我们的决策,一点都不高明,缺乏预见性,不断改变,不断推倒重来,缺乏基本的稳定性。现在,我们要付出极大代价了,我们没有飞机可以使用了,J10必须成功。这样,空军问题已经不大了,J10成功与SU27的大量入役,将使我们的空军几年以后就独步亚洲了。
  我们决策的基础是什么?是在SU27的基础上还是J10的基础上,或者在J8II的基础上,这直接决定我们的战略投入。战略需求可以确定,如果我们发展重歼,投入太大,风险太高。无论从技术还是需求分析,我们都是现实需要10号,并且下一代型号是取代10号的,在SU27上面下功夫,只是替最多两代半的J8II还债罢了,如果是J8II基础上发展,这样的技术跨度太大,并且,第四代战斗机与第三代的技术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穷极SU27,哪怕以后搞出了现在俄国的SU27系列来,这仍然不是第四代战斗机!这样的教训,在苏联米格21的后继机上面,在我们改进J7上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不要在20年以后,再说现在什么“……宝贵教训、锻炼了队伍……”这样诉说20年前的历史一般不敢承认失败的笑话了!我们的航空工业,在引进米格21以后,失败了30年!唯一还没有失败的,就是十号工程了。
  我们,该长进些了!
  我们首先要有承认失败的勇气!然后去卧薪尝胆去吧!
  中国的航空工业,你也只能躺在稻草堆上想你的飞天梦想。
  涅槃是痛苦的,首先,你要有跳进熊熊烈火的勇气!
  如果,不是懦弱,我们没有选择! </P>
<P>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J10至少是一种堪用的飞机。评价资料来源是网联网资料。为保证评估安全性,图片资料为准,文字资料仅提供参考,标准是技术,技术可是开不得玩笑的,说不得大话的,一是一、二是二。基础资料来源于公开的模型与图书资料的分析。
  网络图片分析,收集尽量多的所谓J10图片,并参考简氏等权威报道,将认识的飞机全部砍掉,留下没有识别的照片。使用各种图片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排除伪造的,好了,有不少判断真实的照片,上面的飞机不认识。然后统计分析,外形特征分析,取最多特征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好了,有几张照片符合多数特征(包括重新挑选的PS图),可以认为真实有效,然后进行技术分析,看这样的东西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好了,找到J10了。
  尾巴是F16类型的,但是有双腹鳍。这是特别的地方,我们对腹鳍有特别的嗜好,这表现的是技术延续性。同样,这说明我们的飞控、翼面控制仍然不是最好,也可能是要求高机动性导致的结果,腹鳍的构型与SU27类似。这鸭翼细节不明,但是鸭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必须要有特别优秀的飞控才可以,否则就是鸡肋了。还好,背鳍没有发现,翼刀也没有发现,总算长进了。据此可以判断,我们的飞控要求的不是先进性,是稳定性,布局还是比较古典的。
  没有发现翼身融合技术在里面,也没有前边条,看来,我们还是简约型的,这会带来制造上的好处,可以便宜许多。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搞大边条,搞翼身融合,还要劳什子鸭翼哟。可以确定,J10目标是一种便宜的格斗型战斗机。
  腹部进气口当然简单第一,F16简单,不过这进气口的设计取决发动机,仍然这样认为,即使是自己的发动机,我们也是俄国路线,更何况,可能就是俄国货。这倒简单了,参考SU27的设计,我们应该采用矩形进气口,并有可能使用进气调节锥。如果进气道设计复杂,不会出现进气调节锥,而是复杂的附面层设计。没有发现J10上面使用多少外形隐身的设计,那么,矩形带进气调节锥便是节约的设计。X32进气方式是不错的设计,下颌设计是未来趋势之一了,J10显然将促使我们获得技术经验。
  几条腿另人惊讶,好像“食肉动物”一般的细长,特别注意到粗糙的单个大主轮与细致的小前轮,不成比例,这难道使用双轮前轮?看不懂,也许机轮舱布置上的问题。我们参考一下SU27的小细腿与JH7的构造,J10没有SU27那么运气,必须将前轮塞进进气道,外八字设计毋庸置疑,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设计了。
  机翼找不到更多的细节,不论了。机翼外形没啥说的,也就切尖三角构型,不大可能太奇怪的,这样的技术更成熟。至于控制面,还是等待清晰的图片吧。成飞拥有双三角翼,FC1的机翼,这可以让人想入非非一番。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机头,不是F16的,更庞大,而且这样粗壮的机头和欧洲的飞机,或者SU27更接近一些。也许这样的认识可以解释,雷达不够,大鼻子凑。不过换一句话说,F16的鼻子也小巧许多,美国大手大脚惯了,在F16上也是没折,想大改都不行。
  我可以想象一下J10的外观了,F16的屁股,类似SU27前机身的线条,类似EF2000的翅膀,自己的进气道与爪子,果然是个四不像!
  我们来这样认识,强6就是腹部进气的攻击机,F16成为战斗轰炸机,下颌进气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鸭翼在技术上更多的不是机动性要求,而是让这样的飞机体积足够的小而保持高机动性特征,未来的发动机技术发展与隐身要求,将最可能放弃鸭翼。每一代战斗机都有每一代战斗机的经典布局,鸭翼适合三代半,不一定适合四代,这问题不是最大,如果我们的翼型研究获得突破,或者翼身融合技术过关,鸭翼同样是优秀的,完全可以完成隐身。十号工程拥有未来脱胎换骨发展的余地了,至于双倾斜垂尾、发动机等技术,是四代机必须完成的,这与十号工程没有太大的关系。或者说,多用途与未来发展性上面,十号工程是一个拥有潜力的合适的发展的基础平台。并且鸭翼所带来的四余度飞控系统也是前景广阔的。F22到X35,我们发现美国也是特别强调技术延续性,在决策上需要技术稳定性来控制决策风险。 </P>
<P>我们的难题同样多多,第一个问题是J10的入役问题,是否装备,装备多少。如果J10这样的“廉价”战斗机不便宜,直接装备27系列更合算。在决策连续性上面,如果当年我们放弃10号,直接全盘引进俄国货,比如使用米格29,现在我们在装备上没有问题,买来一个现代化从来都是一种诱惑。当年我们放弃全盘引进的理由在目前仍然有效,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设计的飞机!这并不是钱的问题!
  所以,只要J10能达到F16A的水平,我们就可以装备了,然后慢慢改进,毕竟,买一个空军现代化可以,我们买不来航空工业!价格不是问题,质量与价格都是一个浴盆曲线,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即使空军觉得J10再不好,价格再贵,我们也不许不装备J10,空军在这个地方没有了发言权!这是战略决定的。好像我们购买SU27,同样没有放弃对J8II的装备,同样没有放弃对J8II的改进,我们的航空工业必须还债。空军不喜欢J8II也不行!同样,这是空军的代价,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战略规划,是要付出代价的。
  虽然,人到了天上,梦想就是特别的多,虽然人们喜欢自由飞翔的感觉,我们还是要记住,我们的故乡,是大地母亲!那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中国空军对J10的装备,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个十号工程沉没方案。J10边装备边渐改,直到完善,这样我们主要付出时间代价,将主要精力放在下一代上面,实际放弃J10。然后J10的技术将促进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J10少量装备,让我们的航空工业浓缩的走完一个型号由生到死的全过程,让我们的空军拥有更加理性的现实合理的需求目标。我们将J10作为一个型号“跳板”,直接进入下一代国产战斗机的研制中去。
  十号工程的发展空间基本确定,小批渐改到大量入役之间选择。小批渐改是我们的底线,除非十号工程技术失败,我们不会放弃这个底线。
  非常简单,J10可以当成一种验证机,这样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平台,我们需要验证的平台可以使用,比如飞控与系统综合要过关,基本部件要合格,然后我们可以提高要求,将各种部件拿出来,考虑装备需求,比如雷达等东西,以后进行外挂试验,最后综合完善,那么,没有特别大的问题的话,J10就可以入役了。
  在装备上,雷达不行,动力不行,考虑合作研制或者干脆购买,各种武器更方便一点,不行就购买。我们的问题是,首先是这个平台可以使用,然后系统综合完成,如果连这都不能有效达到,或者说还需要大量时间来试验,比如至少到2005年以后才能投入使用,我们可以认为J10是技术失败了。这样,我们的决策就要转变,将J10沉没,变成单纯的验证机了,搞出来是胜利,搞不出来也是胜利……,对J10地投入当成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投资了……
  如果平台可以如期或者稍后搞出来,就是我们有平台成功的把握,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的事。我们最多购买雷达、导弹、发动机等等,我们只要能综合进系统就可以了,任务变成系统综合是重点。对J10这样的全新飞机而言,平台能够使用就表明系统综合能力足够,我们有很大的成功把握了。在此,我们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价格,采购的安全性,时间与一定强度的投入上了。显然,这种情况将导致资金问题与战略决策上的变化了,我们只能装备不大的数量,我们无法不计成本的强力支持J10。问题的关键在此,J10的各种设备能否过关,有多少能按期保质的交付使用,当我们用三块木板支出一个木桶的时候,装多少水完全决定于剩下的木板高度了,如果整了半天,就这三块高的,剩下的木板都差不多的低矮,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每一块可以提高高度的木板,都是对整个水桶的贡献!如果不行,我们只能放弃了,给予充分的时间与减少的投入,让J10慢慢改进去了,重点投入改变,搞新的飞机。 </P>
<P>  30余年的光阴,连河东河西都可以改变了,连罗布泊都干涸了,连黄河都断流了,这么多年啊!连我都直奔30而去……。10号,还没有让我看一看是什么模样。
  根据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诉了我们的21世纪的管理,我们要让每一个为十号工程服务的人明白,十号工程早一天完成都是巨大的功绩!或者是古人所述:不积小流,无以成海。或者是一代战略大师毛爷爷说的那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P>
<P>  我们的航空工业怎么了?
  不要说体制了,我们先来积点小流吧。
  现代社会是后工业时代,站在信息社会的基础上,精确的定义是组织社会,或者来一个口号,管理一切。德鲁克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组织的长期存在,必须要有其社会合法性,过去,我们的军工系统汇集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而现在,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不要说钱,许多人准备投身军工是因为爱国,你们不要侮辱爱国的热血青年!人才管理严重失衡,体制制约存在,但是,这地方首先是人才管理严重错误!钱少点不是问题,外界不理解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可以为爱国付出这样的代价,但是我们不可以为非道德因素长久的忍受!简单一点,人才需要发展空间,如果这样的发展空间也被制约,那么一个热血青年感到报国无门会如何?当然伤痕累累地离开。不要说体制,我们的人才管理如果合理,一个人才拥有发展空间,那么,这就不会大量流失的。
  一个项目下来了,不要说体制问题,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是项目管理的问题,国家进行了投资,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进行的话,我们的项目不会到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发现失败的。还是管理问题。当然,决策能否及早发现问题,是体制问题。
  如果我们知道管理学原理,我们就可以将体制问题与管理问题区分开,科学管理是第一位的,不要什么都拿体制不合理来遮丑。
  体制是这样的问题,投资,投资有效性,管理,管理有效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问题。体制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那么在项目管理里面,在投资充分的时候,技术官僚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对一个封闭系统的管理,合理的体制是需要一群合格的技术官僚来管理的,从这点上来说,以前我们的苏联体制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这地方出现问题,嘿嘿,是我们的官僚不够技术了,难听点说,是不学无术了。外行领导内行,这也非常正常,这样的外行,将出现在单纯的领导岗位与管理专业岗位上了,他们不需要知道太多项目技术问题,他们所要知道的该如何调整投资,如何资源配置,如何有效满足项目需求,如何争取项目,如何推向市场……。只怕,在这样的岗位上是一个技术官僚,而不是一个管理专家。
 
  我们没有必要这样悲观,按照正常情况,J10进入空军,空军认可了,那么,就是J10基本达到预定目标,J10成功了。J10预定目标是什么,这不清楚,看看简氏、《军事家》、汉和的评论,我认为,J10是一种三代半,并且,他们没有替中国吹牛的“习惯”,贬低还来不及……。公开J10照片,将预示着J10试飞基本完成,并且成功了,入役指日可待了,或者已经被空军装备了一段时间了。这时候,我就可以说J10成功了,空军对J10的评价只是看J10的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问题,或者说技术转变为战斗力的问题,如果试飞成功,J10大部分的技术可信性已经解决,问题不大了。
  是啊!20年不到,成飞搞出一种三代半,欧洲也不过如此,让我们欢呼吧!
  如果J10成功,我会幸福的昏倒,如果一定要给这样的幸福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昏倒一万次!然后,我会高喊:J10万岁!成飞万岁!!祖国万岁!!! </P>
<P>  我们与西方不一样,国家直接投资是不计入单价的,不像购买SU27,便宜不下来。我根本不相信J10会比F16要贵,F16的成本不过1300万美元,成飞将自己的开支打入J10成本,不需要计算国家直接投资,难道会比1300万美元贵?当然,我们可能要进口许多东西,那么,随便怎么说,我们J10正常价格不会比F16贵的,不会超过2000万美元,或者估计2亿人民币以内。这比购买SU27要便宜许多,SU27可是3500万美元一架,或者说3亿人民币。国产SU27,要看我们的国产化率,否则,便宜也是有限的。我们还要记住,SU27是三代,而J10是三代半,而且完全是自己搞的。
  J10是一种可以大量装备的飞机,我们完全装备的起,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我认为,J10只要被空军认为是合格的,J10就会被空军主动要求大量装备,只怕成飞来不及生产。因为空军的换代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了,并且在台湾,我们要迅速获得无可置疑的制空权。这样的空优,要让台湾连吹嘘的本钱也没有!这样,我们可以促使台湾尽快的回到谈判桌上,和平统一。
  J10这样的三代半出来,不止台湾,日本、美国都要害怕!日本的F15与F16、F2对SU27、J10,哈哈,日本空军的恶梦开始了,要睡不着觉了。美国当然也要深刻痛苦去了,F22是空军的,现在没有,JSF还早,美军最大的问题是进攻性的,而我们只要考虑防御,美军当然头痛了,海军的F14待退役,F18就不要指望和J10来比了,那么,美国海军是无法来对抗我们的J10,那么,解决台湾问题,J10将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军事筹码!我们将获得无可争议的空优!
  最好的在最后,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海军的区域防空舰入役以后,现代与新驱还有反潜大护编队,海面下是先进的877,039G,093,那么,美国海军将退舍300海里,在横须贺的港口里面发呆去吧!
  这一切在2005年左右将成为现实,赶上来的海空军,还有从来就是亚洲第一的陆军老大哥,我们的解放军将迅速摧毁一切来犯之敌! </P>
<P>  以前我说J10是“空中短裤”,这当然是开玩笑,如果J10真的成功,那么,我要将J10称作“凤凰”,这是成飞的一次涅槃,我希望这是中国航空工业整体都开始浴火。短裤也不是玩笑,如果J10成功,那么,J10就是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一计响亮的耳光!谁说我们不行!成飞为什么可以?除了成飞以外,为什么就没有可以的?还来说体制吗?成飞在航空工业内部,大家体制一样了吧,为什么成飞能搞出世界先进的飞机,其他的飞就不行?不是体制问题,是项目管理的问题,成飞的项目管理成功了,搞出J10了!
  醒醒吧!J10成功以后,这条航空工业最后的短裤也不能拿来遮丑了,这是成飞的功劳,不是西安的,不是沈阳的,不是贵州的,不是哈飞的……,那么多的飞,为什么就成飞飞了起来?J10成功以后,中国航空就将与我们赤裸相见了。一片混乱,航空工业没有总体发展思路,乱七八糟!历史上就是一个小农思想,广种博收,如果没有成飞,到现在,中国航空这20年还是颗粒无收!航空工业的思维混乱就不能改改?这难道是体制问题?
  我们还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在开始的时候,空军下大力气支持J10,航空工业强力支持成飞,我们现在迫切需要J10的被动局面还会出现吗?唉,如果当时搞得好的话,99年的国庆阅兵,空军就不会这样尴尬了,看海军,有167,039,JH7,陆军有98坦克,空军不过SU27,被人笑话没有世界先进的国货,当然,看不懂的人要说空军洋气了。 </P>
<P>  以前,我在写运十的时候,我就说:运十的悲剧并不仅仅是运十的,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的。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南方周末》语),而我要说:如果泪水可以洗却苦难,那么太平洋里注满了中国人的泪水……
  我的祖国,我的母亲,为什么你总是让我泪流满面,让我无言以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成相识燕归来。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英雄都会痛哭。平头百姓连英雄一下都不行……
  我所知道的是,反思运十都是困难重重的事情,那么反思中国航空工业难道会容易?不愿正视失败,不愿深刻反省,我们凭什么相信中国的航空工业? </P>
<P>  十号工程,还是尴尬的,我们会问,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在J10上面寄托了这样大的希望,为什么在决策里面,我们已经不可以放弃J10,为什么中国航空工业在历史上同样是不被看好的J8与Q5都是艰苦的存活下来,并且成为空海军的主力。我认为,J10的成功还负担着一个更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促使中国航空真正的反思,为什么十号工程能成功! </P>
<P>  J10可以再历史上重重的写上一笔:J10是中国人在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是J5仿制成功以后,中国航空最重大的历史突破!
  J10可以创下一系列的中国第一。
  J10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希望,空军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当J10成功的时候,所有为J10的诞生而艰苦努力的人们,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P>
有些资料并不准确,对于前景的分析也没有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不过,作者的忧国之心值得提倡.
<P>佩服楼主大作!</P><P>虽然个别观点我不完全同意,但楼主对J-10所投入的热情实在让我钦佩!</P>[em08][em08][em08]
呵呵!歼-10是好飞机。
应该说大家对歼-10的热情都很高`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