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VS会党,孙中山无奈下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5:17
孙中山之所以选择会党,是在革命前期,无可奈何的选择。
当时还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新军,袁世凯虽然在1895年就开始编练新军,但控制得很严,孙中山渗透不进去。1905年,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生出现,特别是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出现,孙中山才有了影响新军的渠道。但是,他对新军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新军毕竟是政府办的,加入新军的人,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其本来就是为了保卫政府、获得个人发展而来的,直接愿意按孙中山他们想法干的人并不多。
这里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当时留法的学生汤芗铭等人,开始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鼓动,写了誓书,按了手印加入同盟会,但后来又反悔了,潜入孙中山所住宾馆的房间,把誓书又偷了回来。
就是这位汤芗茗,在武昌起义时,听从他哥哥汤化龙的建议,率领前来镇压起义的海军,宣布起义。说明他之革命与否,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对形势的判断,与孙中山的动员无关。
由于对于新军的影响有限,所以,孙中山只能继续依赖会党,当然也就只能继续失败。

本文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也说辛亥革命》
孙中山之所以选择会党,是在革命前期,无可奈何的选择。
当时还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新军,袁世凯虽然在1895年就开始编练新军,但控制得很严,孙中山渗透不进去。1905年,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生出现,特别是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出现,孙中山才有了影响新军的渠道。但是,他对新军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新军毕竟是政府办的,加入新军的人,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其本来就是为了保卫政府、获得个人发展而来的,直接愿意按孙中山他们想法干的人并不多。
这里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当时留法的学生汤芗铭等人,开始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鼓动,写了誓书,按了手印加入同盟会,但后来又反悔了,潜入孙中山所住宾馆的房间,把誓书又偷了回来。
就是这位汤芗茗,在武昌起义时,听从他哥哥汤化龙的建议,率领前来镇压起义的海军,宣布起义。说明他之革命与否,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对形势的判断,与孙中山的动员无关。
由于对于新军的影响有限,所以,孙中山只能继续依赖会党,当然也就只能继续失败。

本文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也说辛亥革命》
问世间何人行事不是"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对形势的判断"?其先前倘若未反悔是否就不完全决于其个人对形势之判断了,就与孙中山的动员有关了?以其是否反复将动员完全否定非黑即白荒谬大矣.个人之判断亦不能排除外界之影响,通过外界之反映以定位认识自我,人之必然.所谓动员非取代他人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