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浴血南京保卫战战至一兵一卒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5:06
转贴自:http://bbs.wforum.com/wmf/bbsviewer.php?trd_id=153362

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 周振强  

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后,我率教导总队一部撤回南京,继续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
。桂永清在参加了一次军事会议后,对我和胡启儒、邱清泉说:“在会上,校长问大家
谁愿担任守卫首都的总指挥时,连问三四次,都无人作声。后来由校长亲自到唐生智家
里劝说,唐生智才勉强答应担任守卫南京总指挥的任务。”
守卫南京的原计划是守南京外围汤山之线,因兵力不足,才改为防守乌龙山炮台、
紫金山、雨花台之线。当时防守乌龙山炮台的是徐源泉的第二军团。守卫牛首山的是俞
济时的第七十四军所部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冯圣法的第五十八师。牛首山失守后,这
两师退守南京水西门。守卫雨花台的是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守卫
南京下关一带。原计划守卫南京通济门外红毛山之线交由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担任,因
他的部队没有到达,由教导总队派兵一营暂时防守,等第八十七师到达后移交。另有粤
军邓龙光部也集结南京城内。教导总队奉令守卫岔路口、紫金山、孝陵卫到工兵学校之
线。
当时我们判断敌人主力部队是由京杭国道(宁杭公路)向南京前进,而敌人攻击重点
是紫金山、雨花台;由此教导总队兵力部署的重点是保卫紫金山。兵力部署大概如下:
我率第一旅步兵第一、二团,军士营,附工兵一营为右翼队,担任紫金山老虎洞、
西山到工兵学校之线的防守。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威龙率本旅第四、五两团为左翼队,担
任紫金山老虎洞左侧到岔路口之线的防守。骑兵团在汤山、青龙山之间占领警戒 阵地
,阻击敌人前进。炮兵团在富贵山一带占领阵地。步兵第二旅旅长胡启儒率领本旅第三
、六两团和工兵团(缺一营)为总预备队,集结在太平门、中山门附近(据李西开和彭月
翔回忆,胡启儒率步兵第二旅(辖第三、第六两团)附工兵一连,担任陵园新村、中山陵
两侧、灵谷寺至老虎洞南侧一带地区之守备,并未作总预备队)。
十二月七日晚上,据骑兵团团长王翰卿报告,敌人便衣队穿着第八十七师士兵的军
衣,混在第八十七师撤退的队伍中,袭击了该团驻汤山担任警戒的第一营,该营伤亡很
大,汤山已被敌人占领。总队部一面命令骑兵团在青龙山之线极力阻敌前进,于九日拂
晓前逐次经麒麟门、岔路口撤退到徐坟附近,担任左侧的警戒,并与守卫乌龙山炮台的
第二军团联络;一面下令各队禁止第八十七师的士兵通过阵地,以防敌人的袭击。
我在紫金山看到敌人晚上向我阵地攻击时,麒麟门一带驻有敌人部队的村庄都有灯
火,目标很显明。当将这一情况报告桂永清,并同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工兵团团长杨厚
灿联名建议,要求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威胁敌人后方。但没有得到唐
生智、桂永清的同意,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的兵
力就更不够了”。
八日拂晓,大批敌机已向紫金山阵地轰炸,敌人炮兵集中火力向我麒麟门前进阵地
射击,步兵也开始向我阵地攻击,敌人的先遣装甲部队已突进到通济门外红毛山附近。
因第八十七师没有到达,驻守在红毛山之第一旅第二团周石泉营兵力单薄,伤亡很大。
敌人的坦克车已炮击光华门(日军第九师团以主力于八日突破淳化镇,复连夜向西追击
,九日拂晓前攻击光华门)。我见到这种情况,除即派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本营附战车
防御炮连增援外,并报告总指挥部,建议由总指挥部调粤军邓龙光部接替红毛山的防务
。八日一天战斗结果,我麒麟门一带的前进阵地被敌人占领。
九日拂晓,敌人集中兵力,攻击我紫金山老虎洞阵地。因老虎洞阵地比较突出,在
敌人集中陆空火力攻击下,我军伤亡很重。由于增援不易,我决定放弃老虎洞阵地,退
守紫金山第二峰的主阵地。十日拂晓,敌人占领我老虎洞阵地后,即开始集中兵力向我
紫金山第二峰、孝陵卫之西山主阵地攻击。因为教导总队在孝陵卫驻扎四年之久,地形
很熟,构筑的阵地也比较坚固,官兵作战又都很勇敢,由十日至十一日晚上,在第二峰
和西山同敌人反复的争夺战中,我队伤亡虽然很大,同时也杀伤敌人很多,阵地始终在
我队手中。
十二日晚十时左右,我在紫金山第一峰指挥所看到南京中华门方向和下关方向都起
火,打电话到总队部也打不通。派人到总队部去看,回报说,总队长下午五时到总指挥
部开会以后没有回来,参谋长邱清泉也离开了总队部,城里部队很乱,都纷纷向下关方
向跑去。这时总指挥部的电话已不通。旅部参谋马连桂报告说,第八十八师防守的雨花
台阵地已被敌人占领,并有小股敌人攻进了城,第八十八师部队很混乱;又看到粤军邓
龙光部队都出了太平门。我当即赶到富贵山总队部,召集部分官兵告知当前情况,并商
议决定:第三旅旅长马威龙率本旅同粤军邓龙光部一起突围;工兵团团长杨厚灿率本团
到下头煤炭港、燕子矶之间准备渡河器材,骑兵团团长王翰卿率本团占领煤炭港之线担
任掩护;第一旅第一团团长秦士铨率本团为后卫(据李西开回忆,十二月十二日秦士铨
是随第二旅第三团行动的),从十二时开始逐次由阵地撤退,留一部占领紫金山的天堡
城为掩护阵地,其余部队向煤炭港、燕子矶之间方向撤退,设法渡江。我于是日夜一时
率总队部特务营约百余人,经尧化门到了煤炭港,即指挥队部渡江,并指定滁县为集中
地点。十三日上午十二时才用木排渡江,下午二时到达八卦洲对面北岸时,敌舰已突破
乌龙山长江封锁线,亲眼看到渡江的我军官兵在下关一带江面遭到敌舰敌机的射击和冲
撞,因而死在江中的约有三四千人,情况极凄惨,目不忍睹。第二天到达滁县,共收容
官兵四千多人。后得悉第三旅只有旅长马威龙,团长邓文僖二人突出包围。教导总队参
谋长邱清泉、第四团团长睢友蔺、第二旅旅部中校参谋廖耀湘等三人在南京撤退时,化
装藏入民间,后又化装成难民才逃出南京。据他们说,敌人占领南京后,即大肆搜捕我
军官兵,装上卡车送到下关,用机枪集体杀害,并将尸体投入江中,下关江面都为我军
官兵鲜血所染红。


12月12日日军5个师团对南京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
火轰击下,日军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当时大
批逃难居民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
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军中师以
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
坚守。与会将领无一人发言。唐生智遂出示蒋介石命守军相机撤退的电令(蒋介石曾在
12月11日致电守军司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即由参谋长
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卫戍司令部突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但在书
面命令分发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
南京守军中的中央嫡系部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
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造了借口,以致计划中规定的由正面突
围的部队,除广东部队第66军及第83军之大部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
命令执行。有口头指示为依据的部队,必然一起拥向敌人尚未到达的下关,以便迅速、
安全地渡江北撤;许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因发现友军撤退而撤退。虽接到命令而并
不知道撤退计划详情的旅、团长们也都认为上级既然要军队撤退,在下关必然已准备好
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拥向下关。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
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
的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
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
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乌龙山要
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
,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
船先到江北。如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
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
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
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
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
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
的人群踩死。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
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
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
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燕子矶
南)的“文天祥”鱼雷快艇中队(4艘)也于12日夜驰去大通,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
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日军第16师团
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海军及第16师团
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即死于半渡之中。与此同时,日军各师
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
过长江,正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至江北的中国军
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转贴自:http://bbs.wforum.com/wmf/bbsviewer.php?trd_id=153362

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 周振强  

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后,我率教导总队一部撤回南京,继续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
。桂永清在参加了一次军事会议后,对我和胡启儒、邱清泉说:“在会上,校长问大家
谁愿担任守卫首都的总指挥时,连问三四次,都无人作声。后来由校长亲自到唐生智家
里劝说,唐生智才勉强答应担任守卫南京总指挥的任务。”
守卫南京的原计划是守南京外围汤山之线,因兵力不足,才改为防守乌龙山炮台、
紫金山、雨花台之线。当时防守乌龙山炮台的是徐源泉的第二军团。守卫牛首山的是俞
济时的第七十四军所部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冯圣法的第五十八师。牛首山失守后,这
两师退守南京水西门。守卫雨花台的是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守卫
南京下关一带。原计划守卫南京通济门外红毛山之线交由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担任,因
他的部队没有到达,由教导总队派兵一营暂时防守,等第八十七师到达后移交。另有粤
军邓龙光部也集结南京城内。教导总队奉令守卫岔路口、紫金山、孝陵卫到工兵学校之
线。
当时我们判断敌人主力部队是由京杭国道(宁杭公路)向南京前进,而敌人攻击重点
是紫金山、雨花台;由此教导总队兵力部署的重点是保卫紫金山。兵力部署大概如下:
我率第一旅步兵第一、二团,军士营,附工兵一营为右翼队,担任紫金山老虎洞、
西山到工兵学校之线的防守。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威龙率本旅第四、五两团为左翼队,担
任紫金山老虎洞左侧到岔路口之线的防守。骑兵团在汤山、青龙山之间占领警戒 阵地
,阻击敌人前进。炮兵团在富贵山一带占领阵地。步兵第二旅旅长胡启儒率领本旅第三
、六两团和工兵团(缺一营)为总预备队,集结在太平门、中山门附近(据李西开和彭月
翔回忆,胡启儒率步兵第二旅(辖第三、第六两团)附工兵一连,担任陵园新村、中山陵
两侧、灵谷寺至老虎洞南侧一带地区之守备,并未作总预备队)。
十二月七日晚上,据骑兵团团长王翰卿报告,敌人便衣队穿着第八十七师士兵的军
衣,混在第八十七师撤退的队伍中,袭击了该团驻汤山担任警戒的第一营,该营伤亡很
大,汤山已被敌人占领。总队部一面命令骑兵团在青龙山之线极力阻敌前进,于九日拂
晓前逐次经麒麟门、岔路口撤退到徐坟附近,担任左侧的警戒,并与守卫乌龙山炮台的
第二军团联络;一面下令各队禁止第八十七师的士兵通过阵地,以防敌人的袭击。
我在紫金山看到敌人晚上向我阵地攻击时,麒麟门一带驻有敌人部队的村庄都有灯
火,目标很显明。当将这一情况报告桂永清,并同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工兵团团长杨厚
灿联名建议,要求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威胁敌人后方。但没有得到唐
生智、桂永清的同意,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的兵
力就更不够了”。
八日拂晓,大批敌机已向紫金山阵地轰炸,敌人炮兵集中火力向我麒麟门前进阵地
射击,步兵也开始向我阵地攻击,敌人的先遣装甲部队已突进到通济门外红毛山附近。
因第八十七师没有到达,驻守在红毛山之第一旅第二团周石泉营兵力单薄,伤亡很大。
敌人的坦克车已炮击光华门(日军第九师团以主力于八日突破淳化镇,复连夜向西追击
,九日拂晓前攻击光华门)。我见到这种情况,除即派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本营附战车
防御炮连增援外,并报告总指挥部,建议由总指挥部调粤军邓龙光部接替红毛山的防务
。八日一天战斗结果,我麒麟门一带的前进阵地被敌人占领。
九日拂晓,敌人集中兵力,攻击我紫金山老虎洞阵地。因老虎洞阵地比较突出,在
敌人集中陆空火力攻击下,我军伤亡很重。由于增援不易,我决定放弃老虎洞阵地,退
守紫金山第二峰的主阵地。十日拂晓,敌人占领我老虎洞阵地后,即开始集中兵力向我
紫金山第二峰、孝陵卫之西山主阵地攻击。因为教导总队在孝陵卫驻扎四年之久,地形
很熟,构筑的阵地也比较坚固,官兵作战又都很勇敢,由十日至十一日晚上,在第二峰
和西山同敌人反复的争夺战中,我队伤亡虽然很大,同时也杀伤敌人很多,阵地始终在
我队手中。
十二日晚十时左右,我在紫金山第一峰指挥所看到南京中华门方向和下关方向都起
火,打电话到总队部也打不通。派人到总队部去看,回报说,总队长下午五时到总指挥
部开会以后没有回来,参谋长邱清泉也离开了总队部,城里部队很乱,都纷纷向下关方
向跑去。这时总指挥部的电话已不通。旅部参谋马连桂报告说,第八十八师防守的雨花
台阵地已被敌人占领,并有小股敌人攻进了城,第八十八师部队很混乱;又看到粤军邓
龙光部队都出了太平门。我当即赶到富贵山总队部,召集部分官兵告知当前情况,并商
议决定:第三旅旅长马威龙率本旅同粤军邓龙光部一起突围;工兵团团长杨厚灿率本团
到下头煤炭港、燕子矶之间准备渡河器材,骑兵团团长王翰卿率本团占领煤炭港之线担
任掩护;第一旅第一团团长秦士铨率本团为后卫(据李西开回忆,十二月十二日秦士铨
是随第二旅第三团行动的),从十二时开始逐次由阵地撤退,留一部占领紫金山的天堡
城为掩护阵地,其余部队向煤炭港、燕子矶之间方向撤退,设法渡江。我于是日夜一时
率总队部特务营约百余人,经尧化门到了煤炭港,即指挥队部渡江,并指定滁县为集中
地点。十三日上午十二时才用木排渡江,下午二时到达八卦洲对面北岸时,敌舰已突破
乌龙山长江封锁线,亲眼看到渡江的我军官兵在下关一带江面遭到敌舰敌机的射击和冲
撞,因而死在江中的约有三四千人,情况极凄惨,目不忍睹。第二天到达滁县,共收容
官兵四千多人。后得悉第三旅只有旅长马威龙,团长邓文僖二人突出包围。教导总队参
谋长邱清泉、第四团团长睢友蔺、第二旅旅部中校参谋廖耀湘等三人在南京撤退时,化
装藏入民间,后又化装成难民才逃出南京。据他们说,敌人占领南京后,即大肆搜捕我
军官兵,装上卡车送到下关,用机枪集体杀害,并将尸体投入江中,下关江面都为我军
官兵鲜血所染红。


12月12日日军5个师团对南京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
火轰击下,日军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当时大
批逃难居民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
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军中师以
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
坚守。与会将领无一人发言。唐生智遂出示蒋介石命守军相机撤退的电令(蒋介石曾在
12月11日致电守军司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即由参谋长
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卫戍司令部突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但在书
面命令分发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
南京守军中的中央嫡系部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
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造了借口,以致计划中规定的由正面突
围的部队,除广东部队第66军及第83军之大部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
命令执行。有口头指示为依据的部队,必然一起拥向敌人尚未到达的下关,以便迅速、
安全地渡江北撤;许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因发现友军撤退而撤退。虽接到命令而并
不知道撤退计划详情的旅、团长们也都认为上级既然要军队撤退,在下关必然已准备好
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拥向下关。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
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
的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
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
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乌龙山要
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
,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
船先到江北。如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
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
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
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
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
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
的人群踩死。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
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
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
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燕子矶
南)的“文天祥”鱼雷快艇中队(4艘)也于12日夜驰去大通,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
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日军第16师团
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海军及第16师团
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即死于半渡之中。与此同时,日军各师
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
过长江,正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至江北的中国军
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还敢吹呢?
呵呵,呵呵
我是来秀智商的
唉…………………………………………
知不知道“耻”字怎么写。
楼主是反讽啊,大家看不出来?
军人勇猛无关其反动本质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西撤,历时3个月。在此期间,日军投入近10个师团的兵力,共约28万人,中国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和驻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总计兵力约70余个师,投入战斗。在会战中蒋介石战略指导上的错误,国军将领指挥上的低劣暴露无疑。淞沪会战中的消极防御,主要表现为下述三点:死守阵地、硬拼消耗,专守一线兵力分散, 专注正面忽视翼侧 。把70余万大军部署于敌掌握制空权、制海权的滨海城市,单靠拼消耗,拖时间,幻想求得国际干涉,解决中日战争,这是违背持久战战略方针和不利坚持长期抗战的表现,是战略指导上的严重失误。 国军初期曾发动过迟的不成功进攻,3个精锐师(36、87、88师)并加强炮兵、战车等单位,在张治中指挥下居然攻不破日军仅一个旅级海军陆战队的防御,中期是惨烈的防御和夭折的反击,在部队损失惨重而敌增援开辟新的战线之后,终以国军全面撤退而失败告终,并有部分部队溃散。




失败原因:初期进攻不力,中期消极防御,屡次投入兵力,以数量优势的人员拼敌军优势火力。就“协同”而论,张治中、陈诚、冯玉祥(至少名义上)、顾祝同,还有蒋本人造成战役指挥连续更替,部队隶属及作战区域更缥忽不定;反攻时非但选择敌火力强盛之处以大量轻步兵进攻敌正面,且缺乏部队配合,未能在宽正面发挥数量优势;应撤退时犹豫不决,延误时机,造成大部队撤退准备时间短缺而致使部分溃败且损失大量装备。



南京失陷




南京之战,中国军队以10余万之众抗击日本不足五万的侵略军。中国军事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不少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守军分别扼守正面很宽纵深浅短的外围和复廓阵地,缺乏机动兵力。战斗中,消极防守,被动应付,致使本可作为首都屏障、钳制敌人前进的金坛、句容、溧水等地轻易陷入敌手。负责策应作战的部队轻失芜湖,使中国军队陆上退路断绝,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致使守军在突围中,损失严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入城以后大肆“扫荡”,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

额。。。。。。。。。。。。。。。。。
我看到满篇的撤退撤退撤退撤退……
colombia 发表于 2011-12-22 17:24
我看到满篇的撤退撤退撤退撤退……
人家那是转进啥撤退
少转这种无脑文吧,纯粹浪费资源

看这玩意还不如看凯申公的日记


陈诚的自述:
至十一月八日再行撤退时,部队秩序已乱,命令无法下达。是夜,敌冲入第一军胡宗南司令部,官兵死伤甚众。九日拂晓,胡徒步抵昆山,我命往收集溃兵。薛伯陵(岳)总部亦被敌冲入,薛泅水连越三河,力疲不支,几殆,赖获一浮木得免。孙元良、桂永清等亦先后奔至,因命孙守昆山铁桥,命前敌总司令部人员取水道往宜兴。我独与少数官佐分别至各要路口,令各部队长至指定地区收容整顿待命,我则至昆山一宝塔内坐镇。
十一月九日,我军全部撤退,决定右翼兵团撤守乍嘉之既设阵地,中央兵团转进青浦、白鹤之线;但因时机迫促,部队掌握不易,敌机跟踪轰炸,桥梁破坏,大军拥塞,秩序紊乱,致与左翼兵团之间发生空隙。

日军兵逼南京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支溃不成军的守卫者。

陈诚的自述:
至十一月八日再行撤退时,部队秩序已乱,命令无法下达。是夜,敌冲入第一军胡宗南司令部,官兵死伤甚众。九日拂晓,胡徒步抵昆山,我命往收集溃兵。薛伯陵(岳)总部亦被敌冲入,薛泅水连越三河,力疲不支,几殆,赖获一浮木得免。孙元良、桂永清等亦先后奔至,因命孙守昆山铁桥,命前敌总司令部人员取水道往宜兴。我独与少数官佐分别至各要路口,令各部队长至指定地区收容整顿待命,我则至昆山一宝塔内坐镇。
十一月九日,我军全部撤退,决定右翼兵团撤守乍嘉之既设阵地,中央兵团转进青浦、白鹤之线;但因时机迫促,部队掌握不易,敌机跟踪轰炸,桥梁破坏,大军拥塞,秩序紊乱,致与左翼兵团之间发生空隙。

日军兵逼南京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支溃不成军的守卫者。
LZ这种标题和内容严重不符的帖子是钓鱼新动向啊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1-12-22 18:42
LZ这种标题和内容严重不符的帖子是钓鱼新动向啊
还行吧,比较符合
是“浴血”了,而且……
人家没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可惜当时红军的高级将领也还欠火候,不具备指挥当时那种大型防御战的能力
还行吧,比较符合  是“浴血”了,而且……  人家没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打脸不带这样打的!


 11月中旬,蒋介石连续召开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商讨防守南京问题。会上多数高级将领认为,日军由京杭国道、京沪线和长江进逼南京,来势凶猛,而南京地处长江弯曲内侧,地形上背水,易攻难守。加以中国军队自上海撤退,战斗力受到削弱,短期内无法恢复,但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亦非上策,因而只能作象征性防守。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撤退。训练总监唐生智则坚持死守。

  他说,如果放弃南京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蒋介石在最后一次会议上表示南京必须防守。此时,唐生智自告奋勇,表示愿意防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当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唐生智到任后,于27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本人与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并预言“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付出莫大之代价。”他为表示破釜沉舟、拼死一战的决心,让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之间的船只撤走。其后,又命驻浦口之第1军禁止任何部队及军人由南京北渡,如有不听制止者,可开枪射击。
事后人人都是诸葛哥哥
还吹呢?国军就是猪,一个个杀,也得几年杀完。落个首都失陷,30万同胞死难。
12月13日大屠杀后,花生米居然还在通过陶德曼作中与小日本谈议和的事!
应该组织一次在互联网上的大讨论,这两年TG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很不给力啊,该整顿整顿。
要把“战”至改成“逃”至,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