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逸闻摘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57:40
南京保卫战是国军的一次失败的防守战役,战役中既有官兵的浴血奋战,也有各种令人咋舌的逸闻,摘录一二来说明为什么南京保卫战国军最后会失败。
徐源泉部下属负责乌龙山到尧化门一带,其下属部队长142旅徐继武竟然脱离防区,不参加战斗
而在唐生智部署撤退命令后,其部右翼的教导总队率先撤离,这也是徐源泉部从乌龙山撤退导致下关失守的主要原因。南京保卫战是国军的一次失败的防守战役,战役中既有官兵的浴血奋战,也有各种令人咋舌的逸闻,摘录一二来说明为什么南京保卫战国军最后会失败。
徐源泉部下属负责乌龙山到尧化门一带,其下属部队长142旅徐继武竟然脱离防区,不参加战斗
而在唐生智部署撤退命令后,其部右翼的教导总队率先撤离,这也是徐源泉部从乌龙山撤退导致下关失守的主要原因。
前文指出的教导总队撤离,是导致徐源泉部驻防尧化门的144旅郭浚的右翼空虚被迫撤退。而徐源泉的第二军团的乌龙山外围阵地也被强烈攻击。
而教导总队的撤离也是在孙元良的雨花台八十八师残部撤离导致前沿压力变大,邓龙光部接受命令从出太平门撤离,迅速决定撤离紫金山防线。
这里提到的下关起火是宋希濂部执行的扫清射界的放火行为。
正是教导总队撤离行为,导致徐源泉部丧失侧翼,选择迅速撤离乌龙山防线。
而徐源泉乌龙山阵地的失守,导致乌龙山炮台对江面的封锁失效。
日舰在13日下午就毫无阻拦的进入下关,冲击下关水面船只,导致重大伤亡
楼主的这个资料是在哪摘录的啊
倒是中下级军官组织了抵抗和突围。冲出去点人
从1926年南昌战役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干脆利落地被孙传芳打散以来,KMT就几乎从来没能组织起像样的撤退来。说实话还不如像苏联那样实行严酷军法,不死于阵地即死于军法,好歹还能换点成果出来。
国军实际上在十一日就知道日军即将进城,本意是想把三十六师作为总预备队的。
但是十二日下午开完会议后决定撤离后,唐生智的命令是要求三十六师严格控制畅通,保障卫戍司令部下属直辖部队率先过江,然后是三十六师次第过江。而要求其余部队从正面突围。
正面突围不是什么好差事,叶肇部就被打散,所以大多数城中部队选择从下关渡江。显然是选择便宜之策。
下关突围不了,一来是船只过少,二来是关键阵地各部相继撤离过快,陷落过快,导致十三日晨日军已可在下关水面扫射,导致渡江效率更趋下滑。
而三十六师又过于执行命令,破坏其他部队的搭设浮桥的动作和节奏。
而混乱的局面,用一个例子来说,宪兵部队的萧山令就被混乱的撤退部队打乱节奏,导致直属卫戍司令部的宪兵部队反而在十三号尚未撤到江北。
前文提到的火起,实际上就是三十六师宋希濂的扫清射界的纵火。

莫知我名 发表于 2013-3-9 10:21
从1926年南昌战役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干脆利落地被孙传芳打散以来,KMT就几乎从来没能组织起像样的撤退来。 ...
神马?严酷军法?
第一条
本党以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方交战时,无论如何危险,不得临阵退却。

第二条本连坐法,即适用于战时临阵退却之官兵。
第三条 连坐法之规定如左:

一、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

二、排长同全排退,则杀排长。

三、连长同全连退,则杀连长。

四、营长同全营退,则杀营长。

五、团长同全团退,则杀团长。

六、师长同全师退,则杀师长。

七、军长亦如之。

八、军长不退,而全军官兵皆退,以致军长阵亡,则杀军长所属之师长。

九、师长不退,而全师官兵皆退,以致师长阵亡,则杀师长所属之团长。

十、团长不退,而全团官兵皆退,以致团长阵亡,则杀团长所属之营长。

十一、营长不退,而全营官兵皆退,以致营长阵亡,则杀营长所属之连长。

十二、连长不退,而全连官兵皆退,以致连长阵亡,则杀连长所属之排长

可惜一个是玩真的,一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战列舰控 发表于 2013-3-10 17:11
神马?严酷军法?
第一条
本党以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方交战时 ...
军法是一回事,主要看执行力。KMT执行力不是一般的差,既有本身的成份和素质的原因,还有领导人的私心。
战列舰控 发表于 2013-3-10 17:11
神马?严酷军法?
第一条
本党以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方交战时 ...
弱弱问一下:总司令同下属全退该咋办呢?
混乱不堪的突围在信息传递的混乱也是如此体现出来。
叶肇部遵循卫戍司令部的命令从正面突围,而在教导总队此人的回忆中却认为叶肇部是遵循卫戍司令部的命令增援太平门。
可见在大量中下级军官获得的命令并不是从正面突围,这是撤退会议精神没有得到传达的表现。
邓龙光部的李益三回忆,说明邓龙光部确定是从太平门正面突围,而不是阻击。
教导总队的两个主官邱清泉和桂永清绝对领导无方,教导总队各部竟然无法统一突围方向。一部跟随邓龙光部突围,一部则从下关泅渡。
而两个主官却率先渡江,不亲身指导部队突围。是为无耻。
starlink 发表于 2013-3-10 21:26
弱弱问一下:总司令同下属全退该咋办呢?
在日记上骂几句娘希匹,第二天杀一个嫡系师长,几个杂牌师长旅长什么的就可以了。

党国和苏联的军法差别就是党国特别人性化,哪像人家苏联老毛子,大将作战不力直接枪毙,元帅作战不力当师长去。
国军真有军法,张灵甫就不吃共军的子弹了
战列舰控 发表于 2013-3-10 17:11
神马?严酷军法?
第一条
本党以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方交战时 ...
排长不退,而全排官兵皆退,以致排长阵亡怎么办?不拿排长当干部啊
wayyoung 发表于 2013-3-12 13:23
排长不退,而全排官兵皆退,以致排长阵亡怎么办?不拿排长当干部啊
后面还有,这里不过是节选。
莫知我名 发表于 2013-3-9 10:21
从1926年南昌战役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干脆利落地被孙传芳打散以来,KMT就几乎从来没能组织起像样的撤退来。 ...
其实什么法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取决于执行力。
wayyoung 发表于 2013-3-12 13:23
排长不退,而全排官兵皆退,以致排长阵亡怎么办?不拿排长当干部啊
十三、排长不退,而全排皆退,以致排长阵亡,则杀排长所属之班长;十四、班长不退,而全班皆退,以致班长阵亡,则杀全班兵卒。第四条,各级党代表亦适用本连坐法。第五条,本连坐法自公布日施行。
    革命军连坐法:现在军队,不知节制,所以上下不相连系,以致前进者徒死而无赏,虽欲赏之,无从查考;退后者偷生而无罚,虽欲罚之,亦无从查考。今定有节制矣!如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排同退,只杀排长。一连同退,只杀连长。一营同退,只杀营长。一团同退,只杀团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以上皆然。如此看之,所杀不过三五人,似与士兵无涉,还可退走,然你们要仔细思忖此法一行,便是百万士兵,一时进前退后,也都有查考。所杀虽只几个人,不怕你百万人,都退不得。听我说这个缘故,比方一团人齐退,必杀团长,团长但见他一团人退时,他决不退。若是他团长一个人不退,必不能够支敌,必要阵亡在前方,我便将他部下三个营长都杀了,来偿你团长之命。营长见团长不退,恐阵亡了团长,就该他自己偿命,便是营长亦不敢退。他的部下连长,见营长不退,恐阵亡了营长,他的连长怕要偿命,就护着营长,亦不敢退。连长不退,若被阵亡,他部下的排长都该杀,排长怕杀,便不敢退。他的部下班长,怕阵亡了排长,必被司令官拿问枪毙,他亦不敢退,就护着排长站住了。班下士兵,恐怕阵亡班长,其全士兵都该枪毙,便都护着班长,站不住退。如此不是所死的,止于阵亡的部下三五个人。便是百万人也要同心,那个还敢轻先退走?这个连坐法一行,就是全军之中,人人似刀架在头上,似绳子缚着脚跟,一节一节互相顾瞻,连坐牵扯,谁亦不能脱身。兵法云,强者不得独进,弱者不得独退。又云“万人一心”“万人齐力”。真是要得这个效果,非实行此连坐法不可!从今以后,革命军即实行此连坐法,仰各将士奉行无违,勿视此为普通具文也。
                                                      校长   蒋中正
                                                      党代表廖仲恺
希望多讨论本帖内容,莫插楼讨论其他偏离话题,实在是太蛋疼了。
长期有人搞不清楚南京保卫战的问题,就比如说宋希濂的36师是督战队,就用此一张地图说明,在南京保卫战中,位于下关的36师是极其重要的,作为防御沿江并进的国崎支队是必要的,而其长江扼要的作用,也是自乌龙山后主要的防御日舰包抄登陆下关,截断国军退路的防备。
八十八师的作战划定是在雨花台和中华门,其中以二六十四旅防守雨花台,二六二旅防守中华门和光华门。
而实际上在正式的作战中,八十八师相继投入两旅兵力于雨花台正面对抗日军,而并没有两旅的分别防守任务实现,以致于二六二旅旅长朱赤,二六十四旅旅长高致嵩都是阵亡于雨花台,而不是朱赤阵亡于中华门。
而88师如此的部署兵力,在12日晨的74军的153旅旅长李天霞的报称中指出中华门为日军乘隙爬上城墙,占领既设阵地,向水西门之李天霞部炮击。
而附件9的详报内容说明日军爬上城墙是在午后2时,而此时88师投入在雨花台之两旅大部都已烟消云散于雨花台。
88师投入雨花台兵力过甚,导致光华门和中华门正面剩下吴求剑523团一成建制团,必然不敷进行城墙的防守任务。
因此出现12日上午9时,74军邱维达团应付两段城门之间登城的日军,而此时正是88师所称的雨花台阵地陷落时,这使日军开始自雨花台进行炮击水西门之邱维达团。
守中华门、光华门必守雨花台,就在于雨花台俯制。
据谭道平的南京卫戍战史话,11日88师以缩短战线,在城外固守主要阵地,应该这正是88师城垣兵力短缺的原因。
采取的便是王耀武74军51师的防御方法。而中华门有日军乘隙登城也可能与孙元良的一次脱离战线的行为有关。
现在就来谈孙元良在12日的行动。
刘斐,宋希濂,谭道平所回忆的都说明孙元良在12日有率先自中华门前线趋下关的记录。
而附件17说明孙元良不是从城廓阵地翻墙进城的,而是在城墙阵地上。
在面对着紫金山阵地88师士兵军官的牺牲,中华门外城廓阵地将士的牺牲,孙元良从本来就人员紧缺的城墙阵地上擅自率2000余人欲逃跑。
弃88师士兵军官于不顾,置左右友军于不顾,也就不难理解12日下午5时孙元良再次在撤退会议后不返回控制部队了。
继续补半年前没完的篇章。
再谈88师吴求剑部队的来往,来印证孙元良弃部队于不顾的无耻。
吴求剑的88师补充旅的说法来自南京文史集萃第一辑《南京战役中一个步兵团的战斗纪实》一文。
文中提到孙元良88师转自南京之后补充了两个步兵团组成一补充旅,升吴求剑为补充旅旅长,而在88师战斗详报中提到的战死之华品章便是补充团之一团长。
88师的布防应是采取自雨花台部署重兵阻止日军占据雨花台实现炮击中华门之目的。因此88师在雨花台上几乎消耗过大。

此文作者一大问题属于时间事情问题和大多数人不符,应是此文没有纳入政协编修的南京保卫战一书的原因,本文所提出的华品章战死就和战斗详报不符,但是此文回忆工兵部队对桥梁进行破坏这是很正确的回忆,不仅各文有映衬,战时的图片也说明桥梁遭受爆破,日军进城时的确大大受困于此,而外围的88师雨花台残余部队也难以跨过护城河返回城内。
此文又一和大多数说法相悖的是11夜就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这是完全相异的。
唐生智召开会议是在12日下午5时,而此文提到的孙元良在12日早要求中华门城墙守军撤退,一只能为作者记错时间
二即是此正是映衬孙元良在12日晨间蛊惑的88师守军自中华门正面欲自挹江门撤退的侧面证据。
图片2中该作者第二个记忆相悖便是12日拂晓挹江门出现拥堵,和午后日军步兵出现在挹江门和日军舰艇出现在下关水面进行扫射,这个在大多数的记载中都是13日午后。
但是作者仍清楚的记载清楚了孙元良的不知所踪。
这么次的人居然生了个这么nb的儿子

可笑大把果粉把它吹成抗日名将
说起来都是泪啊,30万人命啊,不过对于国军来说人命最多只是一个数字,甚至对这些数字都是模糊的
血与沙 发表于 2013-3-12 15:55
十三、排长不退,而全排皆退,以致排长阵亡,则杀排长所属之班长;十四、班长不退,而全班皆退,以致班长 ...
那如果碰到危急情况,领导干部舍身取义掩护大家的话那日后不得把弟兄们坑死啊
starlink 发表于 2013-3-10 21:26
弱弱问一下:总司令同下属全退该咋办呢?
这个问题问的太绝了。。。


当年KMT遭殃军手里有德制37mm战防炮,对付倭寇豆坦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貌似没听说过成功战例啊!结果豆坦克横行,那些战防炮到哪里去了?跟少帅的库房里的一样都资敌了?!
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手里有没有战防炮这样的重火力?

当年KMT遭殃军手里有德制37mm战防炮,对付倭寇豆坦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貌似没听说过成功战例啊!结果豆坦克横行,那些战防炮到哪里去了?跟少帅的库房里的一样都资敌了?!
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手里有没有战防炮这样的重火力?
上面一楼的疑问,按照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日军文件一辑的资料来看,国军是有战防炮这样的东西的,只不过所有应该不多。
而且日军战车部队参战南京城垣攻击节奏较晚,看日军文件,在南京外围作战击溃国军部队都没碰上战防炮打击。
这只日军战车部队是从孝陵卫方向入城,一度在孝陵卫受到国军部队的阻击。
但是一两日内国军就从南京溃退了。
一直以来都有南京保卫战突围有川军部队失踪于南京外围山区的传闻,但是究其根本是虚妄和无知的结果。
南京外廓和城内的守备部队按序列表,无一川军部队,而川军部队在南京保卫战的外围“广泗”间,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京附近山区。
所以此是谣言。
国军还真没搞过比较像样的撤退,印象里除了台儿庄之后的徐州突围和杜聿明没有完成的徐州撤退方案,几乎都是各种出问题:黄百韬的浮桥,廖耀湘跑营口,等等……
starlink 发表于 2013-3-10 21:26
弱弱问一下:总司令同下属全退该咋办呢?
杀蒋光头
战列舰控 发表于 2013-3-10 17:11
神马?严酷军法?
第一条
本党以完成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目的,各官兵应具牺牲精神,与敌方交战时 ...
其实要是属下军官挟持长官逃跑逃避军法处置怎么办
南京是光头为面子乱来的,主力在淞沪基本消耗掉了,唐某人本该做象征性抵抗后适时撤退,等局面不可控再敌前撤退,神仙也救不了。
mark9966 发表于 2014-4-12 18:29
南京是光头为面子乱来的,主力在淞沪基本消耗掉了,唐某人本该做象征性抵抗后适时撤退,等局面不可控再敌前 ...
南京可以做战术性的动作,掩护宣城芜湖的国军先后撤,然后再南京守军迭次在宣城芜湖守军的掩护下后撤的,
可是国军呆板迟滞,侧翼沦陷后做孤城战。
唐生智是在蒋介石的表态下接过城防一职,我下面补补把时间和地图做顺序,就知道国军在南京整个外围沦陷的情况下的混乱。
注意看此图,此图是国军从上海撤退后的态势图,宣城芜湖是作为南京的侧翼,国军自上海撤退,一路进入南京,一路集结于宣城,芜湖一带。
是作为互相倚靠,而在南京陷落过程中,我们须看见宣城和芜湖在早于南京陷落前已经沦陷。
南京守军如果想安全撤退,就应该在芜湖沦陷前进行撤退。
宣城芜湖沦陷,不仅截断了宣城方向国军和南京守军的联络,而且芜湖沦陷截断了长江退路。
江阴沦陷断绝了东面。
东南西三面皆断绝,南京沦陷前沿着江北直驱浦口的国崎支队正是为了堵住北口。
广德一战竭尽全力的川军无可指责,
但是宣城的顾祝同部队毫不尽力,在明知日军的准确意图是彻底截断保卫南京之后,仍然无动于衷,在宣城无所策应,不从侧后牵制日军
这就是国军的混乱与对友军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的作祟。


南京保卫战真是国耻呀,主力刚在淞沪会战中败退下来,守南京根本就是自杀,没强大的后援力量,又没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打这种必败之战,真是政治大于军事,军事大于人命!我们的传统文化人命不值钱,死多少都是次要,一切都为政治服务。

南京保卫战真是国耻呀,主力刚在淞沪会战中败退下来,守南京根本就是自杀,没强大的后援力量,又没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打这种必败之战,真是政治大于军事,军事大于人命!我们的传统文化人命不值钱,死多少都是次要,一切都为政治服务。
牙膏 发表于 2014-4-13 11:54
南京保卫战真是国耻呀,主力刚在淞沪会战中败退下来,守南京根本就是自杀,没强大的后援力量,又没到了山穷 ...
真能扯,都扯到传统文化的优劣了,且慢,怎么又扯到政治了??
真能扯,都扯到传统文化的优劣了,且慢,怎么又扯到政治了??
我说的很明白了,南京保卫战根本没必要打。在当时情况放弃南京是上策。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3-10-2 12:26
当年KMT遭殃军手里有德制37mm战防炮,对付倭寇豆坦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貌似没听说过成功战例啊!结果豆 ...
理论上37mmAT炮击穿日系豆战车没问题
但是南京这样的防御宽度和纵深
起码需要200门以上37mmAT
数量严重不足形不成火网
某点被突破后,步兵首先溃退
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的AT炮便成了靶子
依靠地形接近扔个手榴弹就废了
段干木 发表于 2014-4-13 01:24
注意看此图,此图是国军从上海撤退后的态势图,宣城芜湖是作为南京的侧翼,国军自上海撤退,一路进入南京, ...
兄弟,你这个说法太拘泥于理论了,日本人虽然抄了南京的后路,但是南京的守军并非无路可退,本来守南京就是勉为其难的事情,新败之军未做整补训练,哪里挡的住虎狼般的胜利之师。利用南京附近山地做逐次抵抗,以空间换时间,情况不利时立即向安徽、浙江山地转移,只要组织得力并无太大困难,南京卫戍部队的高级将领在明知守不住的情况下,尽然不对大部队撤退做任何预先部署是在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