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7:25
<p>  1. 派谁守南京? <br/><br/>  一说:蒋提出要守,唐生智赞同。其他人不作声(基本就是反对守)或反对(明确反对的有白崇禧,刘斐) 。所以唐为司令。 <br/><br/>  另一说:蒋提出要守,问谁可挑起担子。众人皆沉默。蒋怒,曰:那就我来守吧!老唐实在看不下去,就跳了出来。结果是可想而之的。唐是于11月19日成为卫戍司令,此时离正式开打只有不到20天。 <br/><br/>  另另一说(弟兄们,不是我罗嗦,都是当事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差别较大,不得不列出。在此再次提醒,回忆录万万不可全信) : <br/><br/>  12月8日蒋拜陵时问众人谁愿守南京?无人答,蒋大怒,说那么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此时才跳了出来。(邱为达,74军51师306团团长,回忆) <br/><br/>  关于唐的目的是否是沽名钓誉,大家大可不必追究。别管他目的如何,打好仗就成(参考邓公的猫论) 。但首都保卫战实在是凶险,如他守不好,一世骂名就跑不了了。 <br/><br/>  2. 计划守多久? <br/><br/>  11月29日,蒋和众人出城看了地形,蒋认为:至少可以守两个月。12月7日蒋在师以上军官会议上说只要坚持到云南援军到,他必亲自带队解围。唐在会上说誓与南京共存亡。但会后又对蒋说: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会下令撤退,仔细分析一下蒋唐的讲话就会发现,高层根本没有具体的计划。谁能保证云南的援军2个月就一定会到?蒋何时会下撤退命令? <br/><br/>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名义上南京是死守,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防守计划,只能说守到蒋下令撤退为止。这让部下如何去准备? <br/><br/>  3. 准备工作怎么样? <br/><br/>  我们已经知道,<a href="http://sou.china.com/result.php?query=南京保卫战&amp;confirm=QW" target="_blank">南京保卫战</a>的计划不是死守(有蒋下令即可撤退这个活口) 。但实际执行时却变成了死守。大概唐只记得自己的豪言壮语了。唐下令: <br/><br/>  所有南岸的船(包括卫戍长官部)均交36师控制,以坚定死守的决心。 <br/><br/>  城外的部队不许退入城内,城内的部队不许出城。 <br/><br/>  北岸<a href="http://sou.china.com/result.php?query=胡宗南&amp;confirm=QW" target="_blank">胡宗南</a>的第一军可以射击偷渡江北的船只。 <br/><br/>  这方法尽管死板(有的军军长师长在城内,部队却在城外,只能隔着城墙用无线电指挥) , 如果真能贯彻,到也绝了大家撤退的念头,一门心思的死守。 <br/><br/>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br/><br/>  其一,唐的长官部偷留了条小火轮,各师均偷留了船,但只有师旅长们知道,所以高级军官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只有前线的国军士兵是真正抱定死守的决心。 <br/><br/>  工事准备: <br/><br/>  先是准备坚守外围工事(在复廓工事外),花了很大力气去修,多日后又说兵力不足,改守复廓。复廓有部分水泥构建工事。且一直在加强。12日夜守军已散,居然仍有民工在赶工期浇铸水泥构件。 <br/><br/>  居民准备:居民逃走很多,但卫戍司令部并没有下令疏散市民。既然准备打巷战,就应该把老弱病残疏散出城,一来避免不必要的平民伤亡,二来可以节省城内的资源。 <br/><br/>  不疏散居民带来了巨大恶果。 <br/><br/>  物资储备:较好。没有弹药不济,粮食不够的报道。“储备相当丰富”。 <br/><br/>  4. 到底能守多少天? <br/><br/>  大家都知道衡阳,常德是如何死守的。国军的进攻不行,但依城死守相对较好,南京的守军10万余,装备也不错,尽管多数是淞沪打残撤下来的部队,如果死守打巷战,守一个月应该不是问题。真到巷战是,双方搅在一处,日军的炮火优势便没有了。事实上,南京保卫战12月5日打响(以外围战开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时,南京的防守态势并没有极度恶化。真要是下定决心死守,日军不损失几万人恐怕拿不下南京。 <br/><br/>  5. 谁下令撤退的? <br/><br/>  11日蒋开始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老唐不愧是老生姜!怎么会上这套,蒋只好亲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的命令,又让各位军师长们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盖章。让大家捆在一起了。 <br/><br/>  这里唯一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只守了7天蒋就下令撤退?当时的大盘并没有崩溃,巷战还没有开打呢。 <br/><br/>  我的推测:唐向蒋谎报了军情,谎称城防已经崩溃,要求撤退,蒋认为既然崩溃了,那就撤吧,至少还可以撤回些人来。唐又害怕事后真相被发现,罪责难逃,於是又让军师长们签字盖章,呵呵,集体讨论的结果,蒋不会把大家都杀了吧? <br/><br/>  据说,桂永清反对撤退:说左翼(他的防区) 没有问题,光华门也守住了。只有中华门有危险,但我们还有紫金山北麓的预备队可调。(12日国军还有预备队没有用!) <br/><br/>  6. 下令撤退时南京被攻破了吗? <br/><br/>  12日南京城没有被攻破,没有!<br/><br/>  这是南京保卫战最大的悲剧之一。12月12日南京城并没有被攻破,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城,甚至没有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区。 <br/><br/>  12月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最好拿张南京地图) : </p><p>  中华门方向:城外的雨花台陷落,但中华门没有失守。守军是88师,87师一部。12下午88师孙元良(也有人回忆是10日下午)想往下关撤退,被36师制止,命其返回阵地。12日上午唐的长官部幕僚开会讨论撤退方案,孙可能得到了消息,所以开始撤了。如果唐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孙敢带部队擅自离开阵地?唐可是定了连坐法的! <br/><br/>  12日下午,中华门外还有国军阵地,4时孙元良还在中华门城楼上! <br/><br/>  另:叶肇的66军一个旅12日已经受命入城增援中华门。 <br/><br/>  光华门方向:11日日军进攻,城外的87师261,260旅的阵地“屹立不动” (261陈旅长语) 。12日日军光华门的日军“异常沉静” 。陈旅长只听见雨花台枪炮声比较密集,紫金山有稀疏枪声。 <br/><br/>  日军曾于10日“摸到了” 光华门,但突入日军被全歼(当时的命令:恢复不了阵地拿头来见!谢承瑞团长亲自上阵消灭了门洞内的日军,还俘虏了一个。可怜的谢团长竟然在后期的混乱撤退中被踩死在挹江门前) 。11日日军只进攻城外的261,260旅的阵地。没有攻城,更不用提12日了。12日光华门连城墙上被日军轰塌的缺口都堵上了,害的陈旅长抱怨:11日最大的问题是伤员不能通过缺口后送了(日军的进攻不是最大的问题) 。 <br/><br/>  光华门城外的工兵学校的阵地,有说10日丢了,有说没丢。我的感觉是可能地域比较大,日军占了部分,国军也控制部分。 <br/><br/>  另:陈旅长说中山门外还有12门普福斯山炮,因为怕日军炮火压制而拒绝向他们提供炮火支援。不知真假? <br/><br/>  中山门方向:日军猛攻城外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四方城,卫岗阵地(日军连城门还没摸到!) ,日军炮击了中山门城墙。 <br/><br/>  87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 <br/><br/>  水西门方向:水西门在中华门的北面,受到的压力叫小。守军是51师306团。12日下午日军曾攻破中华门,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306团敢死队消灭。12日夜敌人也没有攻入 (在王耀武12日夜命令303团撤退前,阵地都在手中,撤退会议就是在城墙上开的) <br/><br/>  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我手中。乌龙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击(12日日军的小炮艇刚到乌龙山附近水面) 。 <br/><br/>  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长江中的一个岛) 的芦苇丛中还埋伏着112师的一个团,准备伏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呢。他们根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 <br/><br/>  12日从103师残部在副师长戴之奇的带领下从镇江退入南京。被安排防守中山门太平门一线。(万团长说是11日,但又说第二天中午唐已至浦口,我认为万记错了一天)。13日中午618团还在中华门战斗。 <br/><br/>  如果排除这些写回忆录的人串通好集体撒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12日除中华门外,南京城防没有大危险。通讯,组织都没有太大的失误。 <br/><br/>  7. 谁组织撤退? <br/><br/>  没有高级将领组织指挥撤退,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以至於12日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66军在出中华门还蒙在鼓里。 <br/><br/>  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级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一直到12日晚8:30,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 <br/><br/>  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12日傍晚261旅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 <br/><br/>  万式炯一直战至13日中午, 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经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头头们已经都撤了。(万称自己是南京保卫战最后撤退的部队)。 <br/><br/>  宋希濂部撤退是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 <br/><br/>  8. 十万守军的土崩瓦解 <br/><br/>  当时的命令是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36师掩护卫戍长官部从下关过江突围。 <br/><br/>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部队都往下关跑,为什么?因为军长师长们都知道,那儿有他们偷偷保留的船!所以都往下关撤,部下听说长官往下关去了,自然也就跟过去了。 <br/><br/>  就这样,几万国军,无数民众便涌向了下关,可是挹江门的36师却不放军队通过,因为按计划,从下关撤退的只是长官部和36师。於是发生枪战,部队混作一团。最后终於冲开了挹江门。但地上的尸体有好几层! <br/><br/>  多数部队开始撤退时还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门下就瓦解了。冲出挹江门的国军只能称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部队了。这些散兵以各种形式过江,少部分成功。 <br/><br/>  需要提出的是,北岸的胡宗南并不知道撤退计划(既然要撤过江,卫戍长官部居然没有通知北岸的守军!) ,他们奉命想江中的船只射击,直到唐到了对岸,方才知道撤退已经开始。但不知已经误杀了多少人。 <br/><br/>  并不是所有的国军都挤向江边,叶肇的66军就是向东突出去的。教导总队的第三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上和日军拼杀,“误了” 时辰,等别人都撤走后,从日军间隙中冲到了皖南。可见,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的计划是正确的。日军尽管围住的南京,但后面是空的。 <br/><br/>  另:据说邱清泉很牛,非常冷静,12日傍晚桂要邱和他一起走,邱说:你先走,我还要和团,营通话研究撤退方案(当时和各营团还有正常的通讯!) 。 数个人的回忆录中都有评述。 <br/><br/><br/>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可以找些南京大屠杀的书看。 <br/><br/>  仔细分析南京保卫战的资料可以发现,国军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不多。多数死于混乱的撤退中以及日军的大屠杀中。日本鬼子应该千刀万剐,但国军的高级将领对此惨剧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br/><br/>  请参考以下参战国军军官的回忆文章 <br/><br/>  谭道平:时任卫戍司令部参谋。后官至少将 <br/><br/>  陈颐鼎:时任87师261旅少将旅长 <br/><br/>  邱维达:时任51师306团上校团长 <br/><br/>  刘庸诚:时任教导总队参谋 <br/><br/>  彭月祥:教导总队2旅3团团副。 <br/><br/>  欧阳午:36师108旅216团营长 <br/><br/>  程奎朗: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 <br/><br/>  万式炯:时任103师618团团长 </p><p>  1. 派谁守南京? <br/><br/>  一说:蒋提出要守,唐生智赞同。其他人不作声(基本就是反对守)或反对(明确反对的有白崇禧,刘斐) 。所以唐为司令。 <br/><br/>  另一说:蒋提出要守,问谁可挑起担子。众人皆沉默。蒋怒,曰:那就我来守吧!老唐实在看不下去,就跳了出来。结果是可想而之的。唐是于11月19日成为卫戍司令,此时离正式开打只有不到20天。 <br/><br/>  另另一说(弟兄们,不是我罗嗦,都是当事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差别较大,不得不列出。在此再次提醒,回忆录万万不可全信) : <br/><br/>  12月8日蒋拜陵时问众人谁愿守南京?无人答,蒋大怒,说那么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此时才跳了出来。(邱为达,74军51师306团团长,回忆) <br/><br/>  关于唐的目的是否是沽名钓誉,大家大可不必追究。别管他目的如何,打好仗就成(参考邓公的猫论) 。但首都保卫战实在是凶险,如他守不好,一世骂名就跑不了了。 <br/><br/>  2. 计划守多久? <br/><br/>  11月29日,蒋和众人出城看了地形,蒋认为:至少可以守两个月。12月7日蒋在师以上军官会议上说只要坚持到云南援军到,他必亲自带队解围。唐在会上说誓与南京共存亡。但会后又对蒋说: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会下令撤退,仔细分析一下蒋唐的讲话就会发现,高层根本没有具体的计划。谁能保证云南的援军2个月就一定会到?蒋何时会下撤退命令? <br/><br/>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名义上南京是死守,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防守计划,只能说守到蒋下令撤退为止。这让部下如何去准备? <br/><br/>  3. 准备工作怎么样? <br/><br/>  我们已经知道,<a href="http://sou.china.com/result.php?query=南京保卫战&amp;confirm=QW" target="_blank">南京保卫战</a>的计划不是死守(有蒋下令即可撤退这个活口) 。但实际执行时却变成了死守。大概唐只记得自己的豪言壮语了。唐下令: <br/><br/>  所有南岸的船(包括卫戍长官部)均交36师控制,以坚定死守的决心。 <br/><br/>  城外的部队不许退入城内,城内的部队不许出城。 <br/><br/>  北岸<a href="http://sou.china.com/result.php?query=胡宗南&amp;confirm=QW" target="_blank">胡宗南</a>的第一军可以射击偷渡江北的船只。 <br/><br/>  这方法尽管死板(有的军军长师长在城内,部队却在城外,只能隔着城墙用无线电指挥) , 如果真能贯彻,到也绝了大家撤退的念头,一门心思的死守。 <br/><br/>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br/><br/>  其一,唐的长官部偷留了条小火轮,各师均偷留了船,但只有师旅长们知道,所以高级军官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只有前线的国军士兵是真正抱定死守的决心。 <br/><br/>  工事准备: <br/><br/>  先是准备坚守外围工事(在复廓工事外),花了很大力气去修,多日后又说兵力不足,改守复廓。复廓有部分水泥构建工事。且一直在加强。12日夜守军已散,居然仍有民工在赶工期浇铸水泥构件。 <br/><br/>  居民准备:居民逃走很多,但卫戍司令部并没有下令疏散市民。既然准备打巷战,就应该把老弱病残疏散出城,一来避免不必要的平民伤亡,二来可以节省城内的资源。 <br/><br/>  不疏散居民带来了巨大恶果。 <br/><br/>  物资储备:较好。没有弹药不济,粮食不够的报道。“储备相当丰富”。 <br/><br/>  4. 到底能守多少天? <br/><br/>  大家都知道衡阳,常德是如何死守的。国军的进攻不行,但依城死守相对较好,南京的守军10万余,装备也不错,尽管多数是淞沪打残撤下来的部队,如果死守打巷战,守一个月应该不是问题。真到巷战是,双方搅在一处,日军的炮火优势便没有了。事实上,南京保卫战12月5日打响(以外围战开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时,南京的防守态势并没有极度恶化。真要是下定决心死守,日军不损失几万人恐怕拿不下南京。 <br/><br/>  5. 谁下令撤退的? <br/><br/>  11日蒋开始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老唐不愧是老生姜!怎么会上这套,蒋只好亲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的命令,又让各位军师长们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盖章。让大家捆在一起了。 <br/><br/>  这里唯一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只守了7天蒋就下令撤退?当时的大盘并没有崩溃,巷战还没有开打呢。 <br/><br/>  我的推测:唐向蒋谎报了军情,谎称城防已经崩溃,要求撤退,蒋认为既然崩溃了,那就撤吧,至少还可以撤回些人来。唐又害怕事后真相被发现,罪责难逃,於是又让军师长们签字盖章,呵呵,集体讨论的结果,蒋不会把大家都杀了吧? <br/><br/>  据说,桂永清反对撤退:说左翼(他的防区) 没有问题,光华门也守住了。只有中华门有危险,但我们还有紫金山北麓的预备队可调。(12日国军还有预备队没有用!) <br/><br/>  6. 下令撤退时南京被攻破了吗? <br/><br/>  12日南京城没有被攻破,没有!<br/><br/>  这是南京保卫战最大的悲剧之一。12月12日南京城并没有被攻破,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城,甚至没有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区。 <br/><br/>  12月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最好拿张南京地图) : </p><p>  中华门方向:城外的雨花台陷落,但中华门没有失守。守军是88师,87师一部。12下午88师孙元良(也有人回忆是10日下午)想往下关撤退,被36师制止,命其返回阵地。12日上午唐的长官部幕僚开会讨论撤退方案,孙可能得到了消息,所以开始撤了。如果唐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孙敢带部队擅自离开阵地?唐可是定了连坐法的! <br/><br/>  12日下午,中华门外还有国军阵地,4时孙元良还在中华门城楼上! <br/><br/>  另:叶肇的66军一个旅12日已经受命入城增援中华门。 <br/><br/>  光华门方向:11日日军进攻,城外的87师261,260旅的阵地“屹立不动” (261陈旅长语) 。12日日军光华门的日军“异常沉静” 。陈旅长只听见雨花台枪炮声比较密集,紫金山有稀疏枪声。 <br/><br/>  日军曾于10日“摸到了” 光华门,但突入日军被全歼(当时的命令:恢复不了阵地拿头来见!谢承瑞团长亲自上阵消灭了门洞内的日军,还俘虏了一个。可怜的谢团长竟然在后期的混乱撤退中被踩死在挹江门前) 。11日日军只进攻城外的261,260旅的阵地。没有攻城,更不用提12日了。12日光华门连城墙上被日军轰塌的缺口都堵上了,害的陈旅长抱怨:11日最大的问题是伤员不能通过缺口后送了(日军的进攻不是最大的问题) 。 <br/><br/>  光华门城外的工兵学校的阵地,有说10日丢了,有说没丢。我的感觉是可能地域比较大,日军占了部分,国军也控制部分。 <br/><br/>  另:陈旅长说中山门外还有12门普福斯山炮,因为怕日军炮火压制而拒绝向他们提供炮火支援。不知真假? <br/><br/>  中山门方向:日军猛攻城外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四方城,卫岗阵地(日军连城门还没摸到!) ,日军炮击了中山门城墙。 <br/><br/>  87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 <br/><br/>  水西门方向:水西门在中华门的北面,受到的压力叫小。守军是51师306团。12日下午日军曾攻破中华门,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306团敢死队消灭。12日夜敌人也没有攻入 (在王耀武12日夜命令303团撤退前,阵地都在手中,撤退会议就是在城墙上开的) <br/><br/>  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我手中。乌龙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击(12日日军的小炮艇刚到乌龙山附近水面) 。 <br/><br/>  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长江中的一个岛) 的芦苇丛中还埋伏着112师的一个团,准备伏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呢。他们根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 <br/><br/>  12日从103师残部在副师长戴之奇的带领下从镇江退入南京。被安排防守中山门太平门一线。(万团长说是11日,但又说第二天中午唐已至浦口,我认为万记错了一天)。13日中午618团还在中华门战斗。 <br/><br/>  如果排除这些写回忆录的人串通好集体撒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12日除中华门外,南京城防没有大危险。通讯,组织都没有太大的失误。 <br/><br/>  7. 谁组织撤退? <br/><br/>  没有高级将领组织指挥撤退,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以至於12日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66军在出中华门还蒙在鼓里。 <br/><br/>  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级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一直到12日晚8:30,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 <br/><br/>  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12日傍晚261旅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 <br/><br/>  万式炯一直战至13日中午, 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经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头头们已经都撤了。(万称自己是南京保卫战最后撤退的部队)。 <br/><br/>  宋希濂部撤退是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 <br/><br/>  8. 十万守军的土崩瓦解 <br/><br/>  当时的命令是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36师掩护卫戍长官部从下关过江突围。 <br/><br/>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部队都往下关跑,为什么?因为军长师长们都知道,那儿有他们偷偷保留的船!所以都往下关撤,部下听说长官往下关去了,自然也就跟过去了。 <br/><br/>  就这样,几万国军,无数民众便涌向了下关,可是挹江门的36师却不放军队通过,因为按计划,从下关撤退的只是长官部和36师。於是发生枪战,部队混作一团。最后终於冲开了挹江门。但地上的尸体有好几层! <br/><br/>  多数部队开始撤退时还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门下就瓦解了。冲出挹江门的国军只能称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部队了。这些散兵以各种形式过江,少部分成功。 <br/><br/>  需要提出的是,北岸的胡宗南并不知道撤退计划(既然要撤过江,卫戍长官部居然没有通知北岸的守军!) ,他们奉命想江中的船只射击,直到唐到了对岸,方才知道撤退已经开始。但不知已经误杀了多少人。 <br/><br/>  并不是所有的国军都挤向江边,叶肇的66军就是向东突出去的。教导总队的第三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上和日军拼杀,“误了” 时辰,等别人都撤走后,从日军间隙中冲到了皖南。可见,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的计划是正确的。日军尽管围住的南京,但后面是空的。 <br/><br/>  另:据说邱清泉很牛,非常冷静,12日傍晚桂要邱和他一起走,邱说:你先走,我还要和团,营通话研究撤退方案(当时和各营团还有正常的通讯!) 。 数个人的回忆录中都有评述。 <br/><br/><br/>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可以找些南京大屠杀的书看。 <br/><br/>  仔细分析南京保卫战的资料可以发现,国军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不多。多数死于混乱的撤退中以及日军的大屠杀中。日本鬼子应该千刀万剐,但国军的高级将领对此惨剧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br/><br/>  请参考以下参战国军军官的回忆文章 <br/><br/>  谭道平:时任卫戍司令部参谋。后官至少将 <br/><br/>  陈颐鼎:时任87师261旅少将旅长 <br/><br/>  邱维达:时任51师306团上校团长 <br/><br/>  刘庸诚:时任教导总队参谋 <br/><br/>  彭月祥:教导总队2旅3团团副。 <br/><br/>  欧阳午:36师108旅216团营长 <br/><br/>  程奎朗: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 <br/><br/>  万式炯:时任103师618团团长 </p>
哎-----------[em06][em06]
唐爱国,能玩政治,但带兵打仗水平一般。
<p>不允许楼主污蔑伟大的国军,犯有蒋委员长指挥的战斗,由国军进行的战斗都是死战到最后一个人,没有生还的,再说南京是国都,国军打的一定是非常英勇的,开始是确定指挥者的时候明明是抢破了头才让唐抢到的.</p><p>国军是全中国最伟大的军队.</p><p>花生米哦不蒋委员长是全中国最伟大的英雄.</p><p>乌拉.</p>
与我看到的部分有出入。
<p>下令撤退时,南京城内防线依然稳定,这是肯定的。</p><p>应当讨论:</p><p>12月11日,为什么蒋已开始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p><p>随后为什么蒋又亲自下令"催促"撤退?</p>
<p>高级将领的失职与指挥不当以及统帅部的无能是造成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外围撤走后城内竟然还留下了10万待宰的部队的直接原因!这无须讳言!南京保卫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上阵的奋勇杀敌的中国军人都是民族英雄,但像有些人那样不阴不阳好似自己反语的修辞手法用的有多么好的论调恕某实在看不惯!!</p><p></p>
历史就是历史!老唐要是自戕城头,也可能流芳百世(虽然指挥能力很差)
<p>但像有些人那样不阴不阳好似自己反语的修辞手法用的有多么好的论调恕某实在看不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评论:反语讽剌是针对国遗蒋粉的!</p><p></p><p>我们从来都尊敬上阵的奋勇杀敌的中国军人!</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一个该守的地方上海,一个SB说那里不是首都,象征性的守下就可以了,一个要险无险,要势无势的地方,军中诸多将才都认为守之无意的地方,某SB却说这是首都,守不好的话外国主子哦不不,是盟军干爹会不高兴的,反正不是我家亲戚去守,在说国家的军队,理应做的事,就多死点人么,为我争个脸面还是很值的,最多他们死了我好好纪念一下.</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然后就有那么些人,去哀悼炮灰的英勇,肯定他们的牺牲.</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而不去想,他们这样牺牲,以这种方式牺牲值得不值得?</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是谁让他们在那里牺牲的?是侵略者还是政客?</font></strong></p><p>举个例子:胡宗南进延安的时候,抓了群百姓扮成PLA的俘虏象花生米邀功.为什么?因为一个怕死的军队一个怕死的领导人不抵抗就跑了.可见怕死还是有好处啊,这不不怕死的都撤退到台湾去了。</p><p>提外话:邱清泉这位将领徐州的时候更加的牛,<font size="2">兰封战役后</font>充分理解了蒋花生的作战意图,不仅速度可以和意大利的北非军团相媲美,而且战果颇丰,一是让国军大量的死,二是还搭上了黄泛区的百万群众.薛岳这为抗战中的名宿也因为他和桂永清搞的灰头土脸的.</p>
军心一乱就完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风尘叹</i>在2006-6-25 0:33:00的发言:</b><br/><p>高级将领的失职与指挥不当以及统帅部的无能是造成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外围撤走后城内竟然还留下了10万待宰的部队的直接原因!这无须讳言!南京保卫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上阵的奋勇杀敌的中国军人都是民族英雄,但像有些人那样不阴不阳好似自己反语的修辞手法用的有多么好的论调恕某实在看不惯!!</p><p></p></div><p>南京的地理位置根本就无险可守,而守城的部队又是上海撤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和日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当时换了谁都守不住.10万军队被困城中完全是因为国军内部混乱的指挥系统所致,守城的部队以中央军为主,唐生智根本就指挥不动,基本上是当了蒋的传令兵,再加上像孙元良那样的中级军官擅自逃跑,使部队没得到撤退命令被困城中.蒋最后想守南京是出于对苏联方面的希望.</p>
<p>蒋说上海不要死守,象征性的打一下就好。可这一象征,以万为单位的中华男儿就成炮灰了。为什么?因为敌人凶猛,因为对国家的感情,因为军人的责任。</p><p>蒋说南京要死守,要焦土,要全军殉国,每几个正常的将领同意,好唐去了,结果呢,除了继续有国军将士当炮灰,还陪了30万老百姓。</p><p>可蒋还不过瘾,南京丢了,还有徐州,徐州失败还有大武汉么。黄泛区也不能让鬼子太舒坦,你桂永清,邱清泉一定要给我打好,谁叫你那么快的?把人家一个师团将领搞了,鬼子会全线压上报复的,慢慢,比不了蜗牛,总比的上意大利吧?</p><p>好,结果薛伯陵在那里吐血,李宗仁在那里干瞪眼,白建生在那里高兴的说:<font size="2">德邻兄,老蒋如此高的水平,看来不久你就可以当总统了。</font></p><p>这一慢的结果是徐州刚打个胜仗,就被兰封给搞了,土师团也没什么损失就武汉也照样危险,好么,这个时候又盯上老百姓了,花生米说:共产党有三年自然灾害算什么?做领导人就要象我这样有魄力,看我来个三省人为灾害…………</p><p></p><p>在这个东西到重庆安家前,国军不应是谈什么贡献问题,功劳问题,而应考虑的是承担责任的问题。</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找相机的熊</i>在2006-6-27 16:50:00的发言:</b><br/><p>蒋说上海不要死守,象征性的打一下就好。可这一象征,以万为单位的中华男儿就成炮灰了。为什么?因为敌人凶猛,因为对国家的感情,因为军人的责任。</p></div><p>我不知道你的这句话是不是又是讽刺玩反语修辞!如果是的话,那么很抱歉,我开始怀疑你的世界观了!</p>
南京大屠杀~有人说能否把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至少当时还有个国际公约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找相机的熊</i>在2006-6-27 16:50:00的发言:</b><br/><p>蒋说上海不要死守,象征性的打一下就好。可这一象征,以万为单位的中华男儿就成炮灰了。为什么?因为敌人凶猛,因为对国家的感情,因为军人的责任。</p><p>蒋说南京要死守,要焦土,要全军殉国,每几个正常的将领同意,好唐去了,结果呢,除了继续有国军将士当炮灰,还陪了30万老百姓。</p><p>可蒋还不过瘾,南京丢了,还有徐州,徐州失败还有大武汉么。黄泛区也不能让鬼子太舒坦,你桂永清,邱清泉一定要给我打好,谁叫你那么快的?把人家一个师团将领搞了,鬼子会全线压上报复的,慢慢,比不了蜗牛,总比的上意大利吧?</p><p>好,结果薛伯陵在那里吐血,李宗仁在那里干瞪眼,白建生在那里高兴的说:<font size="2">德邻兄,老蒋如此高的水平,看来不久你就可以当总统了。</font></p><p>这一慢的结果是徐州刚打个胜仗,就被兰封给搞了,土师团也没什么损失就武汉也照样危险,好么,这个时候又盯上老百姓了,花生米说:共产党有三年自然灾害算什么?做领导人就要象我这样有魄力,看我来个三省人为灾害…………</p><p></p><p>在这个东西到重庆安家前,国军不应是谈什么贡献问题,功劳问题,而应考虑的是承担责任的问题。</p></div><p></p>不知所云
<p>
我不知道你的这句话是不是又是讽刺玩反语修辞!如果是的话,那么很抱歉,我开始怀疑你的世界观了!
</p><p>既然你的理解能力这么低,我就详细的说给你听:</p><p>上海比南京好守,以前也打过,基础比南京好,又是出海口,是鬼子登陆的据点,位置也比南京重要,所以应当不惜代价和鬼子拼。</p><p>而南京呢?前面也有网友说了,无险可守,军队疲惫,唯一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那里是首都。</p><p>这样的局面,稍有军事常识和决断能力的人都应该协调个部门,死守上海,在上海沦陷后再沿途组织抵抗。而蒋呢?当时我国不多的机械化部队是用上了,但后援却始终没有,自己也在守多久,怎么守之间徘徊。</p><p>但前线呢?上海的守军是以每小时几万的代价在抵抗,所以有一寸山河一寸血之说。如果敌人强大,我军落后,这样的伤亡是没有什么非议的,可明明就是我军的指挥失当,决策者犹豫不绝。所以这些无辜的将士感情上认为他们英勇,实际上却是炮灰,因为他们没有发挥,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和优势。</p><p>打了很久,蒋却要撤军了,斯大林格勒惨不惨?苏联撤了么?他又一次撤了,好撤也有很多种啊,可他那是溃散……</p><p>南京呢,请问南京沦陷的时候蒋做了什么保护国民,保护文物,保护军队的举动?守军的将领呢?唐会打仗么,或者说他认为唐能打好么?白建生是明确指出南京没前途,他不听,让人守也没人愿意,结果……</p><p>综上所述,关于8.13到12.13之间的国军从感情上来讲是英勇无谓,愤不顾身的,但从效果来看,由于蒋的严重失误,当炮灰的成分更多。</p><p>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为国军写赞歌的文章里,除了英勇就是惨烈的原因,因为他们有个SB做领导者。</p><p>如果换共产党指挥会怎么样,由于有T62在这,为了不跑题,我就不说了。</p><p>是吧,不知所云的T62?</p>
<p>呵呵。老蒋确实打仗不匝地。</p><p>最近比较忙,没功夫说。只好慢慢的看他们争论了。</p>
<p>呵呵,只要T62在这种贴子里四个字四个字的回贴,你继续围观完全可以……</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找相机的熊</i>在2006-6-28 9:55:00的发言:</b><br/><p></p><div class="quote">我不知道你的这句话是不是又是讽刺玩反语修辞!如果是的话,那么很抱歉,我开始怀疑你的世界观了!</div><p></p><p>既然你的理解能力这么低,我就详细的说给你听:</p><p>上海比南京好守,以前也打过,基础比南京好,又是出海口,是鬼子登陆的据点,位置也比南京重要,所以应当不惜代价和鬼子拼。</p><p>而南京呢?前面也有网友说了,无险可守,军队疲惫,唯一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那里是首都。</p><p>这样的局面,稍有军事常识和决断能力的人都应该协调个部门,死守上海,在上海沦陷后再沿途组织抵抗。而蒋呢?当时我国不多的机械化部队是用上了,但后援却始终没有,自己也在守多久,怎么守之间徘徊。</p><p>但前线呢?上海的守军是以每小时几万的代价在抵抗,所以有一寸山河一寸血之说。如果敌人强大,我军落后,这样的伤亡是没有什么非议的,可明明就是我军的指挥失当,决策者犹豫不绝。所以这些无辜的将士感情上认为他们英勇,实际上却是炮灰,因为他们没有发挥,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和优势。</p><p>打了很久,蒋却要撤军了,斯大林格勒惨不惨?苏联撤了么?他又一次撤了,好撤也有很多种啊,可他那是溃散……</p><p>南京呢,请问南京沦陷的时候蒋做了什么保护国民,保护文物,保护军队的举动?守军的将领呢?唐会打仗么,或者说他认为唐能打好么?白建生是明确指出南京没前途,他不听,让人守也没人愿意,结果……</p><p>综上所述,关于8.13到12.13之间的国军从感情上来讲是英勇无谓,愤不顾身的,但从效果来看,由于蒋的严重失误,当炮灰的成分更多。</p><p>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为国军写赞歌的文章里,除了英勇就是惨烈的原因,因为他们有个SB做领导者。</p><p>如果换共产党指挥会怎么样,由于有T62在这,为了不跑题,我就不说了。</p><p>是吧,不知所云的T62?</p></div><p></p>&nbsp;&nbsp;&nbsp;&nbsp;&nbsp; 打上海本身就是个错误的决定.上海的失利最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军队与日军综合实力上的差距所导致,当时国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跟日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再加上其内部混乱的指挥系统败因早已注定.蒋的那个错误决定只不过加速了国军的溃败而已.蒋在抗战中的很多军事指挥的确值得商榷,但其在整个抗战中坚持领导抗战并撑到最后的胜利应该值得肯定.
<p>
但其在整个抗战中坚持领导抗战并撑到最后的胜利应该值得肯定.
</p><p>看来抗日统一战线是蒋建立的,西安事变是101抓主席?</p><p>上海我不认为是个错误决定,换共产党指挥也应该一样,毕竟是战略要地,打完了守不守是一会事,打还是要死打的。</p>
<p>不要把西安事变看的太简单,所谓"逼蒋抗日"只不过是一种政治上的宣传而已,张若想抗日九一八的时侯早就抗了,33年也不会丢了热何,其只不过是想通过中共搭上苏联那条线,以扩充实力罢了.再看看老蒋,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整顿军备,构筑国防工事,千里走西南,抗日的事他又不是没干过,有没有西安事变他也迟早会抗日.</p><p></p>
<p>进入第二个阶段:</p><p>蒋什么时候抗日最合适?37年前是该抗日还是该绥靖?</p><p>能不能跳过这个无聊的过程,直接谈战役啊?</p><p>伟大的花生米31年到37年间把共产党从江西赶到了陕西,收拾了沿途的各地方军阀,表说这是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哦。</p><p>他的智商和能力让他不能同时进行反共集权、蓄势抗日两项活动,所以他只进行了前面的,后面的一直采取压制。</p><p>不然就不会有珍珠桥“自行失足落水”的学生和被政府枪杀的抗日将领,更不会有赤匪、粤逆不平不抗日了。</p>
我每次听到这段历史就好想杀日本人,但是98年的印尼事件让我连杀人的想法也没了,我不知道这事到底是我们政府无能还是麻木了,我们国家几时才能出一个像样得领导人出来。
原帖由 铁剑银帆 于 2006-6-29 01:27 发表
不要把西安事变看的太简单,所谓"逼蒋抗日"只不过是一种政治上的宣传而已,张若想抗日九一八的时侯早就抗了,33年也不会丢了热何,其只不过是想通过中共搭上苏联那条线,以扩充实力罢了.再看看老蒋,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整 ...


西安事变无论从主观动机还是客观效果上看,都是为了抗日,这一点蒋介石、宋美龄都不能不承认,怎么就成了“政治上的宣传”了?
“九一八”的时候国府的应对不是“不抵抗不交涉”吗?张学良虽然遵从中央命令,但通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大力支援抗日义勇军,这也是事实。怎么能说他不抗日?
33年丢了热河,更不能说明张不抗日。热河是张的父执辈汤玉鳞的地盘,汤拥兵自重,根本指挥不动,甚至有降日倾向,后在张学良严令下,仍然不战而逃,致使日军轻取承德。蒋在热河抗战前说要支援,结果援军迟迟不至,连台湾历史学者都认为他有“坐观其败”之嫌。

通过中共搭上苏联那条线,有什么错吗?蒋记中央也不是没打过这个主意,后来不也是那么干的吗?
老蒋从九一八倒西安事变作了多少抗日部署,倒是很可以讨论的事情。不妨摆史实讲道理,比较下蒋剿共积极性和抗日积极性哪个更高些。
上海当然该打,但是不能把上海变成国军的绞肉机,每天几万人的绞在里面损失掉。因为日本有海空优势和陆军重武器优势。上海应该是适当抵抗后该放手时则放手。

但是南京呢?无险可受么?日军的海空优势对南京已经是鞭长难及,要大打折扣了。而国军后援部队有一个以逸待劳的优势,但是国军方面愚昧无知!前方败军不能有序撤退,后方援军不知道卡点守位,南京周边守军一味指望援军畏敌如虎,最后导致不可收拾。

南京城以及郊区如何叫做无险可守呢?紫金山、雨花台、城墙不是险么?多坚持几天不行么?至少死的别那么难看,这个要求不高吧![:a4:]
原帖由 找相机的熊 于 2006-6-26 17:18 发表
一个该守的地方上海,一个SB说那里不是首都,象征性的守下就可以了,一个要险无险,要势无势的地方,军中诸多将才都认为守之无意的地方,某SB却说这是首都,守不好的话外国主子哦不不,是盟军干爹会不高兴的,反正不是我家亲戚 ...

在徐州邱清泉和桂永清忽悠的好像是程潜吧?
好像唐生智在文革时让红卫兵给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