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中冈村宁次建议何应钦东北国军全部收缩于锦州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30:51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关于东北战局各方的方案:
美国军事顾问巴大维建议蒋放弃东北,将部队全部撤往关内,避免使东北变成第二个济南;
冈村宁次建议何应钦为避免林彪南下北宁线,切断东北国军退路,应将东北50万国军全部收缩于锦州,这样进可攻退可走;
蒋介石自己不愿放弃东北的几个大城市,准备跟林彪在东北决战。在林彪进攻锦州时,以范汉杰拖住林彪,然后两支国军分别从葫芦岛和沈阳出发,夹击林彪。
几种方案对比,感觉将东北国军全部收缩于锦州-山海关一线是上策,这样可以保全东北国军主力,而且依托关宁锦防线可以拖住东北野战军,堵住其入关的通道。明朝名将袁崇焕就是利用关宁锦防线将后金顶在关外几十年,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才进入山海关。
以上是我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后的一些分析,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探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关于东北战局各方的方案:
美国军事顾问巴大维建议蒋放弃东北,将部队全部撤往关内,避免使东北变成第二个济南;
冈村宁次建议何应钦为避免林彪南下北宁线,切断东北国军退路,应将东北50万国军全部收缩于锦州,这样进可攻退可走;
蒋介石自己不愿放弃东北的几个大城市,准备跟林彪在东北决战。在林彪进攻锦州时,以范汉杰拖住林彪,然后两支国军分别从葫芦岛和沈阳出发,夹击林彪。
几种方案对比,感觉将东北国军全部收缩于锦州-山海关一线是上策,这样可以保全东北国军主力,而且依托关宁锦防线可以拖住东北野战军,堵住其入关的通道。明朝名将袁崇焕就是利用关宁锦防线将后金顶在关外几十年,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才进入山海关。
以上是我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后的一些分析,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国共内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战线,双方犬牙交错,直到渡江战役
阻止TG解放全中国的任何努力终将是徒劳。
沈阳、长春 花生米舍得给TG吗?再说在长春的郑东国当时出得了长春城吗?
zhx1346 发表于 2011-11-15 10:12
阻止TG解放全中国的任何努力终将是徒劳。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而且国民党最终被驱逐到台湾也是肯定的,本帖不带任何政治倾向,只是看了《大决战》后,单纯从军事爱好者的角度的一些分析
寻星者 发表于 2011-11-15 10:14
沈阳、长春 花生米舍得给TG吗?再说在长春的郑东国当时出得了长春城吗?
长春可以不要,其他的国军全部撤往锦州
如果把东北让给tg,tg必然全力经营东北,以东北的重工业基础,一个关宁锦防线能拖tg几年?
反正KMT总是要输的,大不了按照老毛的预想打上5年而不是实际中的3年。
解放战争从来没有过漫长绵密的战线,而是点线面结合的机动作战。
再说,关内一样有解放军和根据地。历史上平津战役时候,东野先遣兵团一直到了动手攻占北平郊区的密云的时候才被发现。东野以冀察热辽根据地为依托向南出击,从张家口到锦州的一条长线无法保障。


要学袁崇焕屯兵关宁锦?可惜时代不同了,光靠锦州一座小城市是防不住几十万共军的。最多多跑出点人,又有多大意义呢,等于主动放弃了东北的工业区,最后还是要悲剧的。况且共军在关内也有不小的兵力,照样可以南北呼应夹击花生米。

要学袁崇焕屯兵关宁锦?可惜时代不同了,光靠锦州一座小城市是防不住几十万共军的。最多多跑出点人,又有多大意义呢,等于主动放弃了东北的工业区,最后还是要悲剧的。况且共军在关内也有不小的兵力,照样可以南北呼应夹击花生米。
gaozhang 发表于 2011-11-15 10:18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而且国民党最终被驱逐到台湾也是肯定的,本帖不带任何政治倾向,只是看了《大决战》 ...
KMT舍不得把东北这个重工业基地放给TG的。就算放了,TG依托当时东北的工业能力迅速武装起来,KMT也拖不了多久的。
gaozhang 发表于 2011-11-15 10:20
长春可以不要,其他的国军全部撤往锦州
说不要就不要了,老郑可是花生米的得意门生额~~再说有卫立煌在,沈阳的国军也不是那么好去锦州的~~


冈村宁次的这个战略要看什么时候实行,如果在长春围城之前的话还有可能。但到了辽沈战役爆发前,国军在东北已经被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据点里,此时再向锦州集中的话,到不了锦州就会被共军围歼于野外,守在城里还能多活两天。其实国军在东北调整部署,收缩防御的最佳时机是在四野三打四平失利后,但那个时候陈诚还在做梦要歼灭共军,夺取东北,不退反进。结果连遭大败,损兵折将,最终一败涂地。总之,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在冬季战役结束时已经确定了,辽沈战役怎么打都要输的。

冈村宁次的这个战略要看什么时候实行,如果在长春围城之前的话还有可能。但到了辽沈战役爆发前,国军在东北已经被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据点里,此时再向锦州集中的话,到不了锦州就会被共军围歼于野外,守在城里还能多活两天。其实国军在东北调整部署,收缩防御的最佳时机是在四野三打四平失利后,但那个时候陈诚还在做梦要歼灭共军,夺取东北,不退反进。结果连遭大败,损兵折将,最终一败涂地。总之,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在冬季战役结束时已经确定了,辽沈战役怎么打都要输的。
zhx1346 发表于 2011-11-15 10:25
KMT舍不得把东北这个重工业基地放给TG的。就算放了,TG依托当时东北的工业能力迅速武装起来,KMT也拖不了 ...
这个问题倒是没考虑到。不过这么说的话,蒋的东西对进方案,在东北跟林彪决战倒也可行,只是锦州守军在人民解放军的上千门大炮下支持的时间太短,廖耀湘也在彰武磨磨蹭蹭了一个星期,如果廖耀湘果断西进的话,辽沈战役国军并非没有机会
这么做只能推迟一下解放时间,不影响结局,这不是凯申公想要的结局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1-15 10:25
要学袁崇焕屯兵关宁锦?可惜时代不同了,光靠锦州一座小城市是防不住几十万共军的。最多多跑出点人,又有多 ...
这个吗,多跑出点人也不见得一点意义也没有。至少可以撤到淮海战场上,给我们增加些压力。如果新1军、新6军能参加淮海战役的话,那对二野、三野的压力还是不小的。
呵呵,好像关内没解放军似的。。。
gaozhang 发表于 2011-11-15 10:37
这个问题倒是没考虑到。不过这么说的话,蒋的东西对进方案,在东北跟林彪决战倒也可行,只是锦州守军在人 ...
东西对进只是老蒋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多只能给共军找些麻烦而已。当时战场上共军在实力上是压倒性的优势,国军再怎么调兵也无法与共军抗衡。廖耀湘屯兵彰武不进,是他不想急着送死。
gaozhang 发表于 2011-11-15 10:37
这个问题倒是没考虑到。不过这么说的话,蒋的东西对进方案,在东北跟林彪决战倒也可行,只是锦州守军在人 ...
廖耀湘打下彰武的时候,作为总预备队的一纵还没有动过额~~其实廖耀湘当时直接往营口跑的话,说不定还能逃出来,等东野料理完范汉杰之后,他就没有机会再跑了~
lhr817 发表于 2011-11-15 10:41
这个吗,多跑出点人也不见得一点意义也没有。至少可以撤到淮海战场上,给我们增加些压力。如果新1军、新6 ...
要是从营口方面海运的话,估计国军没有那么大的海运能力在短时间内能运完,重装备估计要丢弃不少。
lhr817 发表于 2011-11-15 10:41
这个吗,多跑出点人也不见得一点意义也没有。至少可以撤到淮海战场上,给我们增加些压力。如果新1军、新6 ...
撤到淮海也斗不过国防部里的共谍啊。tg当时等于开了作弊器的,地图全开。要撤干脆直接撤到江南好了,那样才保险。
花生米的失败是全方位的,不是多拣回两个主力军就可以挽回。tg控制了东北的重工业基地,背靠苏联,加上土改,很容易就可以武装出强大的军队,花生米那种江浙买办不搞工业、光靠外援能撑多久?


蒋介石在对于战略重心的把握上并没有问题:东北地区是必争的,因为那圈的不仅是实地,而且关系到长期作战的持续能力;山东地区也是必打的,因为那是整个华东共军的兵窝子,问题是没法直接动手,等到重点进攻的时候,早就向东北送了大把兵员过去了。土鳖有三个人练兵练得好善于整补,一是罗荣桓、二是聂荣臻、三是刘伯承,结果就是山东共军、华北共军、晋冀鲁豫共军三大坨。华北共军和山东共军都抽调了大量人马去了东北。全面进攻阶段主要目地,一是要消除对大城市的威胁,苏中地区、中原地区、华北地区都有这个特征;二是要尽快控制大量农村地区,否则农业税收不上来,粮食也征不到怎么行;三是打通交通线,让国统区能够相互联系起来;四是最好能够把共军一口吃掉。在这种战略下分散兵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问题在于野战对野战的时候丢了太多部队,例如在苏中被粟裕折腾的,农村可以靠还乡团凑活一下,交通线和县城就需要稍微像样点的部队(虽然根本上还是垃圾),分散兵力是没有办法的事。问题是这位士官学校肄业生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口阶段干活实在太烂,他手底下的人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也烂得可以。

蒋介石在对于战略重心的把握上并没有问题:东北地区是必争的,因为那圈的不仅是实地,而且关系到长期作战的持续能力;山东地区也是必打的,因为那是整个华东共军的兵窝子,问题是没法直接动手,等到重点进攻的时候,早就向东北送了大把兵员过去了。土鳖有三个人练兵练得好善于整补,一是罗荣桓、二是聂荣臻、三是刘伯承,结果就是山东共军、华北共军、晋冀鲁豫共军三大坨。华北共军和山东共军都抽调了大量人马去了东北。全面进攻阶段主要目地,一是要消除对大城市的威胁,苏中地区、中原地区、华北地区都有这个特征;二是要尽快控制大量农村地区,否则农业税收不上来,粮食也征不到怎么行;三是打通交通线,让国统区能够相互联系起来;四是最好能够把共军一口吃掉。在这种战略下分散兵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问题在于野战对野战的时候丢了太多部队,例如在苏中被粟裕折腾的,农村可以靠还乡团凑活一下,交通线和县城就需要稍微像样点的部队(虽然根本上还是垃圾),分散兵力是没有办法的事。问题是这位士官学校肄业生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口阶段干活实在太烂,他手底下的人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也烂得可以。
gaozhang 发表于 2011-11-15 10:20
长春可以不要,其他的国军全部撤往锦州
按照老蒋在北平的做法,撤出嫡系所有校级军官,60军那是滇军杂牌,老蒋才没兴趣撤出来
如果一开始就将全部国军撤回长江以南坚守,老蒋是不是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嘛
东北、华北一开始打的不错。聂帅相当长时间在华北被傅作义压制的够呛,东北也一度把TG大部赶到松花江以北去了,南满的一小块根据地也是惨兮兮的~~
lhr817 发表于 2011-11-15 10:46
东西对进只是老蒋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多只能给共军找些麻烦而已。当时战场上共军在实力上是压倒性的优势, ...
这也是,本来蒋让廖耀湘西进时,廖耀湘跟杜聿明说恢复锦州已无可能,应该退往营口。结果到了执行时又犹犹豫豫,幻想如果能恢复锦州则更好,实在打不动再退往营口,很不果断。结果全军覆没了。
大林 发表于 2011-11-15 10:56
如果一开始就将全部国军撤回长江以南坚守,老蒋是不是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嘛
三大战役还没有开打,花生米要是敢这样做的话,就是他手下的嫡系将领也不干额~~
寻星者 发表于 2011-11-15 10:57
东北、华北一开始打的不错。聂帅相当长时间在华北被傅作义压制的够呛,东北也一度把TG大部赶到松花江以北去 ...
华北主要是抽调了太多的部队去了东北,而且同时要对付傅作义和阎锡山两股,但同样是抽调去了东北,山东共军在第一年里面又练出了不少,而且在华东共军北上后,山东和华东两军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虽然之间的矛盾也是有的。
KMT打仗,一向是政治指导战役,放弃东北,国内民众如何反应?反对派如何反应?最重要的是美国议会什么反应?

政治挂帅,不得不在东北死撑下去,撑到大量美援、撑到三战爆发。

困守的几个大城市,一个也丢不得

这就是执政党的悲剧
大林 发表于 2011-11-15 10:56
如果一开始就将全部国军撤回长江以南坚守,老蒋是不是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嘛
打苏中就是为了给南京留下足够的安全空间
首先要说服蒋大队长肯丢脸,再得说服预备共谍卫立煌出沈阳,我觉得光是这两条就足够扯皮了
就算老卫出来了,就一定能到得了锦州?国军几十万大军不敢守徐州,弃城南下然后被包饺子,基本上也能说明国军机动能力如何了
就算老卫到得了锦州,又如何?共军关内也有大军,两面夹击国军真能顶住?顶不住了是不是又要劝傅长官出北平啊?

老鬼子太低估共军的战力了,还是老美最实诚
那TG就效后金破喜峰口入关
dark_knight 发表于 2011-11-15 11:04
华北主要是抽调了太多的部队去了东北,而且同时要对付傅作义和阎锡山两股,但同样是抽调去了东北,山东共 ...
抗战结束后,TG的野战部队确实不多,华北山东的那些根据地的野战部队算是当时TG的老本,当时能从这两方向成建制拉兵去东北,老毛也是花血本下去了,林罗两帅也没有辜负老毛对他们的期望,短时间内弄出来近百万的野战大军~~
gaozhang 发表于 2011-11-15 10:37
这个问题倒是没考虑到。不过这么说的话,蒋的东西对进方案,在东北跟林彪决战倒也可行,只是锦州守军在人 ...
光头的策略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行的,只是实际执行的太差。
不搞土改,kmt怎么练兵也练不过tg,别忘了那时中国95%以上的人口都是贫农。kmt在城市市民中有些拥护者,那才多少人,而且在城市搞青年思想的争夺kmt也是完败。
kmt要灭tg其实也不难,解决农民的最敏感的土地问题和tg抢农民,可惜kmt的成分决定他们根本不可能主动搞土改。
zhx1346 发表于 2011-11-15 11:12
光头的策略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行的,只是实际执行的太差。
重庆谈判的时候上党战役就成了那鸟样,围攻中原解放区居然提前泄密,逃出来的共军又有多少……
wkdoubao 发表于 2011-11-15 11:08
首先要说服蒋大队长肯丢脸,再得说服预备共谍卫立煌出沈阳,我觉得光是这两条就足够扯皮了
就算老卫出来了 ...
卫立煌摆明是打死就是不出沈阳城,锦州没了之后,还拼命窜腾着廖耀湘回沈阳额,还特地去修了浮桥~~
打到那个时候,空一格颓势已现,别说卫立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退回锦州,也就是多撑个一年半载。
1  当年长春沈阳的地位可是刚刚的,一个是传统上东北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一个是伪满首都,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旦丢了蒋没法向国内的官僚和国外的干爹交代,而且东北有完整的重工业啊,丢不起啊,所以硬着头皮也得挺着,一旦丢了简直是10级地震.
2   1949年的新1新6已经不同于2战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情况了,主力团都被歼灭了2次以上,武器弹药人员素质全不行了,否则也不会10多万大军在大虎山几天就覆没了
3   怎么总有人想把3,4十万军队 往营口撤退呢,第一半道被围了怎么办,第二就是到了营口,哪有那么多船(以为是美国海军哪),城市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粮食支持,52军一个军占领营口一星期,心急如焚,到最后才等到1大2小三艘船,跑了一半多点,还被炮弹砸中一艘沉船死了3000多.
大林 发表于 2011-11-15 10:56
如果一开始就将全部国军撤回长江以南坚守,老蒋是不是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嘛
国共这种法统之争,是绝对没有任何协调的,只能是一个生一个死,丢掉一个县城估计老蒋都舍不得,更别提东北华北重要的工业区和能源矿产区,而且北京可是传统政治中心,丢了就不是合法政权了.尤其对于当时的执政党来说,绝对丢不得的,这上面可没有讨论余地,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不能主动放弃北方
如果一开始就将全部国军撤回长江以南坚守,老蒋是不是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嘛
这估计会死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