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何应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4:37:18
1945年3月底,何主持的陆军总司令部策定打通广州到海口的计划,遭到日军破坏;何即从4月初开始组织湘西战役,首先督率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阻敌于雪峰山,命第二方面军汤恩伯部攻击日军侧背。5月初,又令陆军全线反攻。6月2日,湘西会战结束,歼敌万余。同时,他令二、三方面军向广西进军,  (左四)何应钦芷江受降仪式后与众将领交谈
5月收复南宁、河池,6月克柳州,7月克龙州,复桂林。何在此期间曾飞赴前线各要点考察部队情况,将陆军总司令部由昆明推进到柳州,在南宁设指挥所。当何在南宁行署按计划向广州和雷州半岛进军时,8月10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2日,何由南宁飞赴昆明与美军作战司令麦克鲁交换处理日军投降意见;13日飞赴重庆,参加中美最高幕僚会议,听取对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计划及意见,其后核定有关事项并对各部队下达准备出发命令;20日飞抵湖南芷江四方面军王耀武部;翌日,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到达芷江,接受何给予的有关投降事宜备忘录。27日,何令前进指挥所人员飞往南京,何亦乘飞机到恩施、安康、西安、遂川、南城等地视察,并对各战区司令长官指示处理受降事宜。   
1945年9月8日上午9时,由8架战机护航,何应钦乘坐“美龄号”飞机从湖南芷江飞临南京。 何应钦下飞机后,在第一战区空军司令孙桐岗的陪同下,乘车径赴设在南京中央军校内的中国陆军总部指挥所。何应钦一到住地后,马上着手布置第二天的受降仪式。由谁来主持这次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蒋介石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当时不少人建议,受降仪式大典应由蒋介石来主持。理由是,蒋是国民政府的委员长,也是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主持这个仪式责无旁贷。蒋介石再三考虑后,没有同意,而决定由何应钦代表他来南京主持。   
为什么让何应钦来南京,蒋出于四点考虑:
第一,代表日本投降的冈村宁次,军阶只是大将,并非日军最高首脑。而自己身为中国统帅、特级上将,主持受降,会有失身份;   
第二,何应钦是中国战区陆军司令,一级上将,职务与军阶与冈村宁次相似,外交上对等;   
第三,在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即提出对日军要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何应钦对此理解最深。何与冈村宁次是老朋友,在办理有关投降交接事务时,比较方便。   
第四,让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可为他重树九一八以来对日妥协、代己受过的形象。   
基于以上几点,蒋决定由何应钦主持这次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受降大典。   
第二天上午9时9分,在南京原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按照国际惯例及当时规定,受降仪式上,冈村宁次等降将应在中国军队押送下带指挥刀入场,亲手交何,象征缴械投降。但何却在头一天派人到冈村住的地方,告诉冈村,在受降大典时可以带军刀,也可以不带军刀。如果是要带军刀必须在礼堂内当众缴呈给何应钦。日本军人将军刀视为自己的灵魂,有的人宁死不缴刀。冈村听说后,对何应钦的关照心存感激,在投降仪式上当然就不会带上军刀了。全中国人民都等待着、期盼着,他们想看一看日本侵略军头子冈村,在受降仪式上,是怎样低头认罪,向中国人民缴上自己的军刀,举手投降。然而,他们失望了。投降仪式上,并没有出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受降仪式开始时,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陆、海、空军上将顾祝同、陈绍宽、张廷孟等5人;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参谋长小林线太郎中将,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和舰队司令官福田中将等人;东西两侧观察席上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中国官员汤恩伯、李明扬、郑洞国、廖耀湘、谷正纲等人。日军参谋长把日军的编制、人数、装备、驻地等清册双手捧交给何的参谋长肖毅肃。肖用一只手接过清册。接着是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冈村两腿立正,弯腰低头,双手将降书送到何手里。   
事前规定,日军投降代表前后应向何敬礼三次,何不必还礼。但冈村向何交降书时,何禁不住起身还礼,使在场的中外记者及有关人员瞠目结舌。何当时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还礼,这就不得而知了。当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且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何一生中最值得炫耀出尽风头的事,是他一生中的顶点。此后,他在国民党中的官运就日渐式微,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主持日军投降大典之后,何应钦忠实执行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方针,尽可能地少刺激日本战犯和战俘,以便能拉拢日本政界。如日俘回国,按照盟军惯例,每俘只能携带15公斤的行李。可是何应钦主动提出增至50公斤。最后,由于反法西斯阵营的干预,才减为30公斤。当时从上海上船的日俘,除武器外,什么东西都可以带,包括从中国战场上掠夺的无数金银财宝、古董文物。对此,当时的舆论界也有不少议论。   对如何惩治这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刽子手,何应钦也一再主张宽大,对他们不按国际法处置。头号战犯冈村宁次竟成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官”。全部侵华日军中,只有145人被处死刑,400余人判徒刑。   
在何应钦的宽容下,制裁日军战犯就这样走了过场。   
1946年6月何应钦被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赴美前他专门给刚上台的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打了一通电话,在电话中他对白崇禧说:“冈村对共产党很有研究,对他要宽大处理,我们以后对付共产党,他是很有用的人物。”在何应钦的庇护下,1949年1月31日,南京军事法庭宣判,冈村宁次无条件释放。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时,何又不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与抗议,将冈村送上了逃往美国的轮船。冈村宁次在何应钦等人的保护下,逃脱了历史的惩罚。
因病去职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何受陈诚等排挤,失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而由陈诚和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何仅任小小的重庆行营主任一职。  何应钦
10月18日,被蒋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一年多后,因国内反共战场吃紧,何奉召回国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5月31日,改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打击下,以翁文灏为首的国民政府内阁总辞职,何抱着“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痛苦心情,不顾蒋和黄埔系的挽留,住到上海江湾陆军医院割痔疮去了。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组织的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直逼南京。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何考虑到如跟李在南京,势必引起蒋的疑虑,遂以“避寿”为名去杭州。蒋深为感动,于3月12日何60岁生日前夕,派亲信张群,携其亲手题写的“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寿轴,及一封情辞恳切的亲笔信交何,要何出任李宗仁政府行政院长,以便牵掣桂系。何感激涕零,明知临危受命组阁无异于跳火坑,但为报蒋“知遇之恩”,于3月23日当上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何当上行政院长后,提出了先签停战协定再行和谈的主张,以便依托长江天堑隔江而治,保持江南半壁河山苟延残喘。由于蒋暗中操纵,李宗仁政府没有和谈诚意,致使国共和谈破裂。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的灭亡。5月13日,何应钦内阁在广州集体辞职,把烂摊子甩给了阎锡山的“战时内阁”,他自己则先到香港,后到台湾。
晚年冷落
  何随国民党残兵败将逃到台湾后,寓居台北牯岭街,自称“闭门思过”,不闻政事。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又当上了“总统”。何备受冷落,被排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任一席中央评议委员;军队中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 一顶大而空的高帽子。   
何应钦题词
官场失意,但他仍以“民间”方式继续为蒋效力。他发起组织了“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当了几年常任委,便一直任会长;他又恢复了“中国童子军”总会,一直挂副会长头衔(会长为蒋介石);他又是台湾“道德重整会”会长,前后十次出国进行“国民外交”。八十年代后,他还当上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   
何晚年的“公事”无非是开会应景,发表讲话,参加证婚、剪彩、葬礼等。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等。随着年迈体衰,特别是“反攻大陆”的希望破灭,何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军事转移到台湾经济文化建设上,提出不少建议,对台湾经济文化繁荣非常关心。   何比其他去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们好的地方是生活不愁、家景不错、心情乐观豁达。他一生无子女,只过继其弟何辑五之女丽珠为后。他的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贵阳与其成婚后,双方感情一直不错。王于1952年被医生诊断患有乳癌,发现时已属晚期,病情恶化,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每年求医都奔赴日本,直到1978年4月病逝。何政坛无事,正好忙家,自己动手搞家务,对病妻尽丈夫之责,对独女尽父亲之责。在国民党上层圈中,有人称他是“中国第一好丈夫”。   
何晚年反共之志不改,对大陆诬蔑仍不绝口,顽固坚持“三不”政策。   
其妻病故后,他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980年4月90大寿时,著名国画家张大千根据他平日的描述,精心画了一幅《泥凼风景图》作寿礼相赠。在众多或华贵、或荣耀的礼品中,他甚爱这幅少小记忆里的山水图。1986年4月,何应钦中风,被送进医院。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寿终正寝,年97岁。1945年3月底,何主持的陆军总司令部策定打通广州到海口的计划,遭到日军破坏;何即从4月初开始组织湘西战役,首先督率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阻敌于雪峰山,命第二方面军汤恩伯部攻击日军侧背。5月初,又令陆军全线反攻。6月2日,湘西会战结束,歼敌万余。同时,他令二、三方面军向广西进军,  (左四)何应钦芷江受降仪式后与众将领交谈
5月收复南宁、河池,6月克柳州,7月克龙州,复桂林。何在此期间曾飞赴前线各要点考察部队情况,将陆军总司令部由昆明推进到柳州,在南宁设指挥所。当何在南宁行署按计划向广州和雷州半岛进军时,8月10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2日,何由南宁飞赴昆明与美军作战司令麦克鲁交换处理日军投降意见;13日飞赴重庆,参加中美最高幕僚会议,听取对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计划及意见,其后核定有关事项并对各部队下达准备出发命令;20日飞抵湖南芷江四方面军王耀武部;翌日,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到达芷江,接受何给予的有关投降事宜备忘录。27日,何令前进指挥所人员飞往南京,何亦乘飞机到恩施、安康、西安、遂川、南城等地视察,并对各战区司令长官指示处理受降事宜。   
1945年9月8日上午9时,由8架战机护航,何应钦乘坐“美龄号”飞机从湖南芷江飞临南京。 何应钦下飞机后,在第一战区空军司令孙桐岗的陪同下,乘车径赴设在南京中央军校内的中国陆军总部指挥所。何应钦一到住地后,马上着手布置第二天的受降仪式。由谁来主持这次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蒋介石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当时不少人建议,受降仪式大典应由蒋介石来主持。理由是,蒋是国民政府的委员长,也是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主持这个仪式责无旁贷。蒋介石再三考虑后,没有同意,而决定由何应钦代表他来南京主持。   
为什么让何应钦来南京,蒋出于四点考虑:
第一,代表日本投降的冈村宁次,军阶只是大将,并非日军最高首脑。而自己身为中国统帅、特级上将,主持受降,会有失身份;   
第二,何应钦是中国战区陆军司令,一级上将,职务与军阶与冈村宁次相似,外交上对等;   
第三,在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即提出对日军要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何应钦对此理解最深。何与冈村宁次是老朋友,在办理有关投降交接事务时,比较方便。   
第四,让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可为他重树九一八以来对日妥协、代己受过的形象。   
基于以上几点,蒋决定由何应钦主持这次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受降大典。   
第二天上午9时9分,在南京原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按照国际惯例及当时规定,受降仪式上,冈村宁次等降将应在中国军队押送下带指挥刀入场,亲手交何,象征缴械投降。但何却在头一天派人到冈村住的地方,告诉冈村,在受降大典时可以带军刀,也可以不带军刀。如果是要带军刀必须在礼堂内当众缴呈给何应钦。日本军人将军刀视为自己的灵魂,有的人宁死不缴刀。冈村听说后,对何应钦的关照心存感激,在投降仪式上当然就不会带上军刀了。全中国人民都等待着、期盼着,他们想看一看日本侵略军头子冈村,在受降仪式上,是怎样低头认罪,向中国人民缴上自己的军刀,举手投降。然而,他们失望了。投降仪式上,并没有出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受降仪式开始时,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陆、海、空军上将顾祝同、陈绍宽、张廷孟等5人;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参谋长小林线太郎中将,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和舰队司令官福田中将等人;东西两侧观察席上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中国官员汤恩伯、李明扬、郑洞国、廖耀湘、谷正纲等人。日军参谋长把日军的编制、人数、装备、驻地等清册双手捧交给何的参谋长肖毅肃。肖用一只手接过清册。接着是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冈村两腿立正,弯腰低头,双手将降书送到何手里。   
事前规定,日军投降代表前后应向何敬礼三次,何不必还礼。但冈村向何交降书时,何禁不住起身还礼,使在场的中外记者及有关人员瞠目结舌。何当时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还礼,这就不得而知了。当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且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何一生中最值得炫耀出尽风头的事,是他一生中的顶点。此后,他在国民党中的官运就日渐式微,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主持日军投降大典之后,何应钦忠实执行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方针,尽可能地少刺激日本战犯和战俘,以便能拉拢日本政界。如日俘回国,按照盟军惯例,每俘只能携带15公斤的行李。可是何应钦主动提出增至50公斤。最后,由于反法西斯阵营的干预,才减为30公斤。当时从上海上船的日俘,除武器外,什么东西都可以带,包括从中国战场上掠夺的无数金银财宝、古董文物。对此,当时的舆论界也有不少议论。   对如何惩治这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刽子手,何应钦也一再主张宽大,对他们不按国际法处置。头号战犯冈村宁次竟成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官”。全部侵华日军中,只有145人被处死刑,400余人判徒刑。   
在何应钦的宽容下,制裁日军战犯就这样走了过场。   
1946年6月何应钦被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赴美前他专门给刚上台的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打了一通电话,在电话中他对白崇禧说:“冈村对共产党很有研究,对他要宽大处理,我们以后对付共产党,他是很有用的人物。”在何应钦的庇护下,1949年1月31日,南京军事法庭宣判,冈村宁次无条件释放。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时,何又不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与抗议,将冈村送上了逃往美国的轮船。冈村宁次在何应钦等人的保护下,逃脱了历史的惩罚。
因病去职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何受陈诚等排挤,失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而由陈诚和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何仅任小小的重庆行营主任一职。  何应钦
10月18日,被蒋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一年多后,因国内反共战场吃紧,何奉召回国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5月31日,改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打击下,以翁文灏为首的国民政府内阁总辞职,何抱着“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痛苦心情,不顾蒋和黄埔系的挽留,住到上海江湾陆军医院割痔疮去了。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组织的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直逼南京。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何考虑到如跟李在南京,势必引起蒋的疑虑,遂以“避寿”为名去杭州。蒋深为感动,于3月12日何60岁生日前夕,派亲信张群,携其亲手题写的“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寿轴,及一封情辞恳切的亲笔信交何,要何出任李宗仁政府行政院长,以便牵掣桂系。何感激涕零,明知临危受命组阁无异于跳火坑,但为报蒋“知遇之恩”,于3月23日当上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何当上行政院长后,提出了先签停战协定再行和谈的主张,以便依托长江天堑隔江而治,保持江南半壁河山苟延残喘。由于蒋暗中操纵,李宗仁政府没有和谈诚意,致使国共和谈破裂。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的灭亡。5月13日,何应钦内阁在广州集体辞职,把烂摊子甩给了阎锡山的“战时内阁”,他自己则先到香港,后到台湾。
晚年冷落
  何随国民党残兵败将逃到台湾后,寓居台北牯岭街,自称“闭门思过”,不闻政事。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又当上了“总统”。何备受冷落,被排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任一席中央评议委员;军队中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 一顶大而空的高帽子。   
何应钦题词
官场失意,但他仍以“民间”方式继续为蒋效力。他发起组织了“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当了几年常任委,便一直任会长;他又恢复了“中国童子军”总会,一直挂副会长头衔(会长为蒋介石);他又是台湾“道德重整会”会长,前后十次出国进行“国民外交”。八十年代后,他还当上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   
何晚年的“公事”无非是开会应景,发表讲话,参加证婚、剪彩、葬礼等。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等。随着年迈体衰,特别是“反攻大陆”的希望破灭,何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军事转移到台湾经济文化建设上,提出不少建议,对台湾经济文化繁荣非常关心。   何比其他去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们好的地方是生活不愁、家景不错、心情乐观豁达。他一生无子女,只过继其弟何辑五之女丽珠为后。他的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贵阳与其成婚后,双方感情一直不错。王于1952年被医生诊断患有乳癌,发现时已属晚期,病情恶化,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每年求医都奔赴日本,直到1978年4月病逝。何政坛无事,正好忙家,自己动手搞家务,对病妻尽丈夫之责,对独女尽父亲之责。在国民党上层圈中,有人称他是“中国第一好丈夫”。   
何晚年反共之志不改,对大陆诬蔑仍不绝口,顽固坚持“三不”政策。   
其妻病故后,他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980年4月90大寿时,著名国画家张大千根据他平日的描述,精心画了一幅《泥凼风景图》作寿礼相赠。在众多或华贵、或荣耀的礼品中,他甚爱这幅少小记忆里的山水图。1986年4月,何应钦中风,被送进医院。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寿终正寝,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