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经济还没有触礁不用恐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51:32
world .people.com.cn/BIG5/157278/16214014.html
两年前几乎没人相信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低于8%。如今随着国内各种泡沫日益显现,似乎所有人都在担心中国处在崩溃边缘。尽管北京的决策者们知道艰难的经济调整已不可避免,但眼下的恐慌或许并不比此前的乐观更具说服力。若经济调整有序进行,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会崩溃,社会代价亦将降至最低。

    但这要求北京实现财富的转移——从国家到个人家庭,切实还富于民。因为与日俱增的过度投资是中国多年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债务以难以为继的速度递增,而为之埋单的是普罗大众。迅速膨胀的债务意味着唯有牺牲居民储户利益为代价的超低贷款利率,才能有效控制偿债成本。

    由于被迫变相承担起偿债责任,中国居民财富在GDP中的占比已急剧降低。直接补贴和低估人民币汇率等其他因素,使该状况进一步恶化。结果是居民收入在GDP的比重严重偏低,其消费能力也急转直下。为促使经济转向依赖消费,中国须大幅降低投资和信贷增速以消除居民未来负担。但中国要为此付出代价,在本10年末期,其GDP增长率或将降至3%以下。那中国的银行体系会崩溃吗?不会。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并使存款与贷款保持较大利息差,北京能有效确保其银行系统的利润和稳定。

    中国真正的风险在于政府债务水平已上升至危及其可靠性的程度。日本具有借鉴意义。在长达20年的调整期间,日本的银行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其经济调整策略是提高政府债务,使财富从国家和企业有效地流向民众。

    如果中国希望居民消费拉动未来增长,这也需要还富于民。实现该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日本方式,即北京吸收银行系统损失,使政府债务增速快于政府资产增幅。其次是通过私有化或提高公众拥有国家资产占比等方式直接将财富流向民间。无论中国采取何种方式,未来10年内必须扩大其民众财富在GDP中的比重,越快越好。

    随着市场对中国高企不下的债务的忧虑与日俱增,以往的乐观似有转变为恐慌情绪的趋势。但北京仍有在不引发动荡的前提下掌控转变的时间。若中国决心以各级政府为代价提升民间财富在GDP中的比重,就能有效驾驭这种艰难的转变。▲(作者迈克尔·佩蒂斯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王会聪译)

world .people.com.cn/BIG5/157278/16214014.html
两年前几乎没人相信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低于8%。如今随着国内各种泡沫日益显现,似乎所有人都在担心中国处在崩溃边缘。尽管北京的决策者们知道艰难的经济调整已不可避免,但眼下的恐慌或许并不比此前的乐观更具说服力。若经济调整有序进行,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会崩溃,社会代价亦将降至最低。

    但这要求北京实现财富的转移——从国家到个人家庭,切实还富于民。因为与日俱增的过度投资是中国多年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债务以难以为继的速度递增,而为之埋单的是普罗大众。迅速膨胀的债务意味着唯有牺牲居民储户利益为代价的超低贷款利率,才能有效控制偿债成本。

    由于被迫变相承担起偿债责任,中国居民财富在GDP中的占比已急剧降低。直接补贴和低估人民币汇率等其他因素,使该状况进一步恶化。结果是居民收入在GDP的比重严重偏低,其消费能力也急转直下。为促使经济转向依赖消费,中国须大幅降低投资和信贷增速以消除居民未来负担。但中国要为此付出代价,在本10年末期,其GDP增长率或将降至3%以下。那中国的银行体系会崩溃吗?不会。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并使存款与贷款保持较大利息差,北京能有效确保其银行系统的利润和稳定。

    中国真正的风险在于政府债务水平已上升至危及其可靠性的程度。日本具有借鉴意义。在长达20年的调整期间,日本的银行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其经济调整策略是提高政府债务,使财富从国家和企业有效地流向民众。

    如果中国希望居民消费拉动未来增长,这也需要还富于民。实现该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日本方式,即北京吸收银行系统损失,使政府债务增速快于政府资产增幅。其次是通过私有化或提高公众拥有国家资产占比等方式直接将财富流向民间。无论中国采取何种方式,未来10年内必须扩大其民众财富在GDP中的比重,越快越好。

    随着市场对中国高企不下的债务的忧虑与日俱增,以往的乐观似有转变为恐慌情绪的趋势。但北京仍有在不引发动荡的前提下掌控转变的时间。若中国决心以各级政府为代价提升民间财富在GDP中的比重,就能有效驾驭这种艰难的转变。▲(作者迈克尔·佩蒂斯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王会聪译)

现在钱存着存着就化水了
若中国决心以各级政府为代价提升民间财富在GDP中的比重,就能有效驾驭这种艰难的转变

这有可能吗???
hw005 发表于 2011-11-14 16:56
若中国决心以各级政府为代价提升民间财富在GDP中的比重,就能有效驾驭这种艰难的转变。

这有可能吗??? ...
还富于民,减少税收,深化税制改革,扶持中小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一届不可能了

但是下一届必须做,否则下下届来不及了

所以要看18大的风向


中国真正的风险在于政府债务水平已上升至危及其可靠性的程度。日本具有借鉴意义。在长达20年的调整期间,日本的银行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其经济调整策略是提高政府债务,使财富从国家和企业有效地流向民众。

太居心险恶了
居然要中国学日本,而且还是最近20年的日本。

中国真正的风险在于政府债务水平已上升至危及其可靠性的程度。日本具有借鉴意义。在长达20年的调整期间,日本的银行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其经济调整策略是提高政府债务,使财富从国家和企业有效地流向民众。

太居心险恶了
居然要中国学日本,而且还是最近20年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