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于民族主义的一些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9:57
<B>关于民族主义的一些思考</B>文章提交者:路人丁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本帖原打算贴在夏杞人君关于中国宪政史的讨论下面的,因为都是因里面的话题而引发的思考,考虑到离讨论的主题有点远,不好给那主题引出枝节来,故单独开帖。


<P>一、关于民族主义</P>
<P>民族主义一词似乎在互联网上的口碑越来越不佳了,以致很多人一提起民族主义立即就想到“愤青”、“反日反美”一类的东西。民族主义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来都是个中性的词,怎么会产生狭隘的联想呢?</P>
<P>人类因为生存的需要,形成社会,借助群体的力量方便获取生活资源和获得保护。人们对所生活的族群所提供的舒适、宁静、丰富、优越与安全感产生依恋和荣耀的情感。为了使生产和生活利益得到保障,人们自发地维护这个族群的完整性。这就是最朴素的民族主义。</P>
<P>民族主义应当是自发的,源于基本的利益观和良知,它仿佛溶化在人们的血液中,无法根本清除。由于几乎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统治者很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不能降服之就可能被之降服,所以长期以来,民族主义都被统治者所小心驾驭,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将自己演绎成民族主义的核心价值符号。民族主义洪流就象漩涡,而统治者则总是企图扮演漩涡的中心。在后极权时代,由于信息的垄断,民族主义情绪比以往更易于控制,统治者通过垄断的传媒、教育,对民众的情绪进行操控。在这个“计划思维”的时代,人们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都被人算计、被人设计,表面上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实质上早落在那些人预先设定的模范当中了。</P>
<P>人类是群生动物,族群利益往往就是生存利益。民族主义在历史上确实是起过积极的作用,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反抗异族入侵的战斗,谱写人类历史上一页页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民族主义使人们产生向心力,激发创造热情,日本人的维新就是挟民族主义(天皇是民族信仰的核心符号)之威的迅速崛起。但泯灭人性的、失控的民族主义是恐怖的,日本也是一个例子。</P>
<P>民族主义具有先天性的排外特征,有人说民族主义的危险正在于此。其实每个人都具有排外性,利益独占是生命的本能,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都危险。为什么人们能够相互竞争但又能和睦相处呢?就是人们能够调伏其攻击性,在利己之余不害他。民族主义也一样,民族主义具有内凝力也有外张力,理智的民族应当利用其内凝力以利己,节制其外张力以防害他。</P>
<P>为了区分纯朴的、中性的民族主义,人们又派生两个词:激进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本来民族主义是自发性的、应激性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而激进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则是将并不存在或不显著的压力放大,悬在头上,人为地造成一种压迫感,以刺激那种潜能。这是一种病态,医学上叫做迫害妄想症,极端民族主义更象癔病。</P>
<P>中国的教育一直灌输压迫感,既来自历史――历史上被侮辱的记忆,也来自眼下――危机四伏、个个欲害中国而后快。所以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以仇恨、落伍为基调。而美国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则是以自豪、优越感为基调。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依据了,所以只能到古代找,或通过激活自卑获得反激性的自豪,这是虚妄的自欺欺人。</P>
<P>这是病态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本能性的东西,它因族群给予了每个个体安全感、荣誉感而生,它是爱与依恋的自然流露,根本不需要鼓吹、不需要强调。爱从来就应该是因可爱而爱,但中国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却是为爱而爱,爱不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是一种义务。如果这个族群不能给予每个个体以安全、富足、愉悦与荣耀,无论你怎样鼓吹它可爱,人们也爱不起来!</P>
<P>民族主义源自对族群的感激与爱。很多人以为,爱是无条件的,不对,爱是有条件的!形成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被爱者必须具备某种“美”——可爱之处;二、爱之者必须能够察觉这种“美”。在美学范畴,美是相对的,而且美只是主观评价。事物总是美丑共存,对象具有某种美,但同时具有某种丑。在审美主体看来,如果其美最显著,其丑可忽略,因而产生愉悦喜爱;如果其丑显著到可以掩盖美的部分,那就会产生厌恶之情;如果美丑纠缠不休,其美令人心醉,其丑又令人恶心,那就令人又爱又恨。往往又爱又恨的情绪才是理智的审美。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令人又爱又恨,对其只爱不恨或只恨不爱,都不是理智的表现。</P>
<P>
二、他山之民族主义</P>
<P>近期多谈日本,我在夏杞人君的帖子下也谈过日本。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本主义化的变革,为了平伏政治经济的改革中的拮抗与波动,日本的政治精英利用被列强侵犯的屈辱感,先以民族主义作为共同价值的召唤,鼓动各阶层人民支持变革,而不是以宪政、人权作为诉求点,导致后来柔性的法治、人权诉求根本无法拴住民族主义这匹野马而使其走向极端。有人说,后来的侵略战争完全是军国主义者主导下的结果。不对,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植物结什么样的果实。日本明治维新之初便流露扩张端倪。早在1868年3月,天皇的一封御笔信中就声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的工业化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旧式农庄经济,贫困的底层农业人口无法消化工业的产出,加上日本又是以经营军事工业为主导来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这种内部的不协调注定了日本必须进行外部交流与宣泄方能获得平衡。再加上其民族主义先导,对外侵略是必然的结果。日本的军事试探,早在1874年就开始了,该年日本明治政府借口台湾土著居民杀害了琉球漂流民而兵发台湾,继而从清政府手中轻易勒索到50万两白银。接着就是从中国手中争夺朝鲜的属主地位,以1875年9月的“江华岛事件”为开端。更见清国在中法战争中的懦弱表现,制定与中国一战的策略。甲午战争日本大胜,获得巨额赔偿和割让土地,令日本全国上下精神振奋,如果说早期的侵略野心只是部分人的梦想,那么其时日本的民族主义已经从摆脱自卑的阴影完全转变为“外争国荣”,征服外邦已经成为群体意志,对侵略战争的支持已经不是几个知识分子所能逆转的了。个别日本人反扩张的理智只是几片叶子,侵略却是呈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森林。在当前呈现异象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中,也有很多警醒的异样叶子,本论坛上就有不少,何以断定森林会长成什么样子而以“国族主义”一言蔽之?</P>
<P>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监管下进行比较彻底的西化,同民族主义有无关联呢?简直非此不可。日本人虽然战败,但无人埋怨天皇,相反,天皇仍然是全民族的精神支柱,极为顺从。从天皇的投降诏书一出,各地军人严格服从,整齐地交出武器,可以看出天皇的号召力。有资料称,在战俘营中,那些日本军人绝食,美军“假传圣旨”说:“天皇要你们吃饭,保重身体。”那些绝食的军人个个乖乖地吃饭。这就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天皇是头号战犯,但美国人没有将天皇绳之以法,正是看到天皇于日本稳定和平静地进行西化改革的作用。美国在日本推行的西化改革,是一种挟主式的改革,利用了日本人对天皇的服从和高凝聚力的民族特质,同明治维新有某种相似。所以日本的这种“全盘西化”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国家伦理与民族精神特质为前提而进行的变革,并非殖民意义上“全盘西化”。中国也有人鼓吹“全盘西化”,但当今的中国有日本人的这种特质吗?中国人怎样避免大裂变呢?日本在战败后已经国库空虚了,再加上战胜国的“大搬家”运动,日本已经没什么家底了。美国虽然是战胜国,非但没有拿到一分钱的战争赔偿,还要倒贴数十亿美元帮助日本恢复民生。日本的西化有赖于美国的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美国作为占领国,承担了日本变革的代价和责任。比日本庞大得多的中国若然也来“全盘西化”,谁来买单?</P>
<P>日本今天就没有宣扬民族主义吗?日本高度的内凝力不正是民族主义的表现吗?日本的决策层担心日本在西化、开放之余淡漠了以岛民内向性格为特色的民族精神,而变得松垮懒散,所以一直鼓励本土文化,保留传统特色。日本历届政要都参拜靖国神社,以血的事实提醒国民,日本人是有根的,日本人的顽强是值得骄傲的。但这种泯灭是非观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民族主义鼓动是危险的,因为它为了利己的目的,淡化了民族主义的排外性、害他性,就如用火之余不备防火设施。有人说,民主就是防范措施。不对,民主阻止不了希特勒,法治和几个知识分子的良知阻止不了日本的侵略。民主与法治只是人权成熟的体现,是一种外部的伺服系统,它们还不足以形成健全的人道主义精神。西方人本社会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平等的爱的信仰,这是道德价值的砝码,是天平的一端,绝对不可偏废。所以,无论你鼓吹民族主义也好,鼓吹民主法治也好,如果失却人本价值建设,一切皆空!什么是人本价值?社会以人为本,生命的权利弥足珍贵,超越种族界限。这是伟大的道德,这才是人类追求的文明!</P>
<P>上面说到,民族主义几乎是一种本能性的反射行为,它存在于所有民族和国邦。美国就没有民族主义吗?美国是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种族界线模糊,族群认同变成自由民主社会的制度认同,他们自觉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的优越。美国人不爱国吗?他们应征入伍征战四方,他们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夺魁后举国为之欢呼庆祝,这不是爱国吗?只是他们爱国爱得更理智,他们有“扒粪”勇气,也有“扒粪”的制度,他们又爱又恨、敢爱敢恨,他们在自我鞭挞中跑得比别人更快。这才是应该学习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P>
<P>有人说中国人背负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主义太沉重,沉重到令这个族群失去了生物进化的变异能力。我要说,这是被“设计”成的结果。美国的人的荣誉感主要来自现世,因不断创造而自豪。为什么我们的荣誉感来自历史而不是现世?为什么我们的眼睛总是向后看而不是向前或左右看?沉迷于过往的虚幻是一种嗜毒表现,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是不是一种自我催眠?为什么我们的民族主义总不能立足于现实?究竟是历史太沉重还是现实太沉重?我们是在逃避吗?</P>
<P>
三、台独情结与民族虚无</P>
<P>台湾人的“中国依恋”很淡薄,既不正常也正常。台湾人象牲口一样被人卖来卖去,从荷兰人到郑成功,再到康熙,再到日本人,再到国民党,每一次被卖都是断根性的,原来的主人不是完蛋了就是与之一刀两断了,已经不能从原来主人那里得到一丝的希望和慰藉,这点同孤岛的地形有关,所以同香港完全不同。因此他们一旦能够命运自主或得到命运自主的暗示之后,那种热情是有点不顾一切的,这是长久压抑下的释放。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民族或国家能够给予他们实质的安全感与荣耀。所谓国家,所谓民族,除了出卖他们,可曾为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说民族,他们只有自我一族,同文同种并不能给他们以义务感。我认为这才是台独的根本心理原因。而大陆却企图用武力来阻止这种情绪释放,用威胁给予安全感与荣耀,真是世所未闻。</P>
<P>因此,要统一,先得医治台湾人心头的创伤。但现在的大陆人呢,也在重病之中。这两种病毫无共通之处,甚至是水火不容,希望他们同病相怜也枉然。</P>
<P>统一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宽容,自愈之后方有资格疗他。没有这种素质,那就不叫统一,而叫同葬。</P>
<P>
2004.8.15
</P><B>关于民族主义的一些思考</B>文章提交者:路人丁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本帖原打算贴在夏杞人君关于中国宪政史的讨论下面的,因为都是因里面的话题而引发的思考,考虑到离讨论的主题有点远,不好给那主题引出枝节来,故单独开帖。


<P>一、关于民族主义</P>
<P>民族主义一词似乎在互联网上的口碑越来越不佳了,以致很多人一提起民族主义立即就想到“愤青”、“反日反美”一类的东西。民族主义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来都是个中性的词,怎么会产生狭隘的联想呢?</P>
<P>人类因为生存的需要,形成社会,借助群体的力量方便获取生活资源和获得保护。人们对所生活的族群所提供的舒适、宁静、丰富、优越与安全感产生依恋和荣耀的情感。为了使生产和生活利益得到保障,人们自发地维护这个族群的完整性。这就是最朴素的民族主义。</P>
<P>民族主义应当是自发的,源于基本的利益观和良知,它仿佛溶化在人们的血液中,无法根本清除。由于几乎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统治者很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不能降服之就可能被之降服,所以长期以来,民族主义都被统治者所小心驾驭,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将自己演绎成民族主义的核心价值符号。民族主义洪流就象漩涡,而统治者则总是企图扮演漩涡的中心。在后极权时代,由于信息的垄断,民族主义情绪比以往更易于控制,统治者通过垄断的传媒、教育,对民众的情绪进行操控。在这个“计划思维”的时代,人们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都被人算计、被人设计,表面上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实质上早落在那些人预先设定的模范当中了。</P>
<P>人类是群生动物,族群利益往往就是生存利益。民族主义在历史上确实是起过积极的作用,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反抗异族入侵的战斗,谱写人类历史上一页页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民族主义使人们产生向心力,激发创造热情,日本人的维新就是挟民族主义(天皇是民族信仰的核心符号)之威的迅速崛起。但泯灭人性的、失控的民族主义是恐怖的,日本也是一个例子。</P>
<P>民族主义具有先天性的排外特征,有人说民族主义的危险正在于此。其实每个人都具有排外性,利益独占是生命的本能,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都危险。为什么人们能够相互竞争但又能和睦相处呢?就是人们能够调伏其攻击性,在利己之余不害他。民族主义也一样,民族主义具有内凝力也有外张力,理智的民族应当利用其内凝力以利己,节制其外张力以防害他。</P>
<P>为了区分纯朴的、中性的民族主义,人们又派生两个词:激进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本来民族主义是自发性的、应激性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而激进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则是将并不存在或不显著的压力放大,悬在头上,人为地造成一种压迫感,以刺激那种潜能。这是一种病态,医学上叫做迫害妄想症,极端民族主义更象癔病。</P>
<P>中国的教育一直灌输压迫感,既来自历史――历史上被侮辱的记忆,也来自眼下――危机四伏、个个欲害中国而后快。所以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以仇恨、落伍为基调。而美国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则是以自豪、优越感为基调。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依据了,所以只能到古代找,或通过激活自卑获得反激性的自豪,这是虚妄的自欺欺人。</P>
<P>这是病态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本能性的东西,它因族群给予了每个个体安全感、荣誉感而生,它是爱与依恋的自然流露,根本不需要鼓吹、不需要强调。爱从来就应该是因可爱而爱,但中国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却是为爱而爱,爱不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是一种义务。如果这个族群不能给予每个个体以安全、富足、愉悦与荣耀,无论你怎样鼓吹它可爱,人们也爱不起来!</P>
<P>民族主义源自对族群的感激与爱。很多人以为,爱是无条件的,不对,爱是有条件的!形成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被爱者必须具备某种“美”——可爱之处;二、爱之者必须能够察觉这种“美”。在美学范畴,美是相对的,而且美只是主观评价。事物总是美丑共存,对象具有某种美,但同时具有某种丑。在审美主体看来,如果其美最显著,其丑可忽略,因而产生愉悦喜爱;如果其丑显著到可以掩盖美的部分,那就会产生厌恶之情;如果美丑纠缠不休,其美令人心醉,其丑又令人恶心,那就令人又爱又恨。往往又爱又恨的情绪才是理智的审美。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令人又爱又恨,对其只爱不恨或只恨不爱,都不是理智的表现。</P>
<P>
二、他山之民族主义</P>
<P>近期多谈日本,我在夏杞人君的帖子下也谈过日本。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本主义化的变革,为了平伏政治经济的改革中的拮抗与波动,日本的政治精英利用被列强侵犯的屈辱感,先以民族主义作为共同价值的召唤,鼓动各阶层人民支持变革,而不是以宪政、人权作为诉求点,导致后来柔性的法治、人权诉求根本无法拴住民族主义这匹野马而使其走向极端。有人说,后来的侵略战争完全是军国主义者主导下的结果。不对,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植物结什么样的果实。日本明治维新之初便流露扩张端倪。早在1868年3月,天皇的一封御笔信中就声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的工业化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旧式农庄经济,贫困的底层农业人口无法消化工业的产出,加上日本又是以经营军事工业为主导来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这种内部的不协调注定了日本必须进行外部交流与宣泄方能获得平衡。再加上其民族主义先导,对外侵略是必然的结果。日本的军事试探,早在1874年就开始了,该年日本明治政府借口台湾土著居民杀害了琉球漂流民而兵发台湾,继而从清政府手中轻易勒索到50万两白银。接着就是从中国手中争夺朝鲜的属主地位,以1875年9月的“江华岛事件”为开端。更见清国在中法战争中的懦弱表现,制定与中国一战的策略。甲午战争日本大胜,获得巨额赔偿和割让土地,令日本全国上下精神振奋,如果说早期的侵略野心只是部分人的梦想,那么其时日本的民族主义已经从摆脱自卑的阴影完全转变为“外争国荣”,征服外邦已经成为群体意志,对侵略战争的支持已经不是几个知识分子所能逆转的了。个别日本人反扩张的理智只是几片叶子,侵略却是呈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森林。在当前呈现异象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中,也有很多警醒的异样叶子,本论坛上就有不少,何以断定森林会长成什么样子而以“国族主义”一言蔽之?</P>
<P>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监管下进行比较彻底的西化,同民族主义有无关联呢?简直非此不可。日本人虽然战败,但无人埋怨天皇,相反,天皇仍然是全民族的精神支柱,极为顺从。从天皇的投降诏书一出,各地军人严格服从,整齐地交出武器,可以看出天皇的号召力。有资料称,在战俘营中,那些日本军人绝食,美军“假传圣旨”说:“天皇要你们吃饭,保重身体。”那些绝食的军人个个乖乖地吃饭。这就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天皇是头号战犯,但美国人没有将天皇绳之以法,正是看到天皇于日本稳定和平静地进行西化改革的作用。美国在日本推行的西化改革,是一种挟主式的改革,利用了日本人对天皇的服从和高凝聚力的民族特质,同明治维新有某种相似。所以日本的这种“全盘西化”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国家伦理与民族精神特质为前提而进行的变革,并非殖民意义上“全盘西化”。中国也有人鼓吹“全盘西化”,但当今的中国有日本人的这种特质吗?中国人怎样避免大裂变呢?日本在战败后已经国库空虚了,再加上战胜国的“大搬家”运动,日本已经没什么家底了。美国虽然是战胜国,非但没有拿到一分钱的战争赔偿,还要倒贴数十亿美元帮助日本恢复民生。日本的西化有赖于美国的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美国作为占领国,承担了日本变革的代价和责任。比日本庞大得多的中国若然也来“全盘西化”,谁来买单?</P>
<P>日本今天就没有宣扬民族主义吗?日本高度的内凝力不正是民族主义的表现吗?日本的决策层担心日本在西化、开放之余淡漠了以岛民内向性格为特色的民族精神,而变得松垮懒散,所以一直鼓励本土文化,保留传统特色。日本历届政要都参拜靖国神社,以血的事实提醒国民,日本人是有根的,日本人的顽强是值得骄傲的。但这种泯灭是非观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民族主义鼓动是危险的,因为它为了利己的目的,淡化了民族主义的排外性、害他性,就如用火之余不备防火设施。有人说,民主就是防范措施。不对,民主阻止不了希特勒,法治和几个知识分子的良知阻止不了日本的侵略。民主与法治只是人权成熟的体现,是一种外部的伺服系统,它们还不足以形成健全的人道主义精神。西方人本社会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平等的爱的信仰,这是道德价值的砝码,是天平的一端,绝对不可偏废。所以,无论你鼓吹民族主义也好,鼓吹民主法治也好,如果失却人本价值建设,一切皆空!什么是人本价值?社会以人为本,生命的权利弥足珍贵,超越种族界限。这是伟大的道德,这才是人类追求的文明!</P>
<P>上面说到,民族主义几乎是一种本能性的反射行为,它存在于所有民族和国邦。美国就没有民族主义吗?美国是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种族界线模糊,族群认同变成自由民主社会的制度认同,他们自觉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的优越。美国人不爱国吗?他们应征入伍征战四方,他们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夺魁后举国为之欢呼庆祝,这不是爱国吗?只是他们爱国爱得更理智,他们有“扒粪”勇气,也有“扒粪”的制度,他们又爱又恨、敢爱敢恨,他们在自我鞭挞中跑得比别人更快。这才是应该学习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P>
<P>有人说中国人背负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主义太沉重,沉重到令这个族群失去了生物进化的变异能力。我要说,这是被“设计”成的结果。美国的人的荣誉感主要来自现世,因不断创造而自豪。为什么我们的荣誉感来自历史而不是现世?为什么我们的眼睛总是向后看而不是向前或左右看?沉迷于过往的虚幻是一种嗜毒表现,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是不是一种自我催眠?为什么我们的民族主义总不能立足于现实?究竟是历史太沉重还是现实太沉重?我们是在逃避吗?</P>
<P>
三、台独情结与民族虚无</P>
<P>台湾人的“中国依恋”很淡薄,既不正常也正常。台湾人象牲口一样被人卖来卖去,从荷兰人到郑成功,再到康熙,再到日本人,再到国民党,每一次被卖都是断根性的,原来的主人不是完蛋了就是与之一刀两断了,已经不能从原来主人那里得到一丝的希望和慰藉,这点同孤岛的地形有关,所以同香港完全不同。因此他们一旦能够命运自主或得到命运自主的暗示之后,那种热情是有点不顾一切的,这是长久压抑下的释放。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民族或国家能够给予他们实质的安全感与荣耀。所谓国家,所谓民族,除了出卖他们,可曾为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说民族,他们只有自我一族,同文同种并不能给他们以义务感。我认为这才是台独的根本心理原因。而大陆却企图用武力来阻止这种情绪释放,用威胁给予安全感与荣耀,真是世所未闻。</P>
<P>因此,要统一,先得医治台湾人心头的创伤。但现在的大陆人呢,也在重病之中。这两种病毫无共通之处,甚至是水火不容,希望他们同病相怜也枉然。</P>
<P>统一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宽容,自愈之后方有资格疗他。没有这种素质,那就不叫统一,而叫同葬。</P>
<P>
2004.8.15
</P>
支持民簇主义者!
普亭的頭像就是酷!!
三、台独情结与民族虚无
<P>台湾人的“中国依恋”很淡薄,既不正常也正常。台湾人象牲口一样被人卖来卖去,从荷兰人到郑成功,再到康熙,再到日本人,再到国民党,每一次被卖都是断根性的,原来的主人不是完蛋了就是与之一刀两断了,已经不能从原来主人那里得到一丝的希望和慰藉,这点同孤岛的地形有关,所以同香港完全不同。因此他们一旦能够命运自主或得到命运自主的暗示之后,那种热情是有点不顾一切的,这是长久压抑下的释放。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民族或国家能够给予他们实质的安全感与荣耀。所谓国家,所谓民族,除了出卖他们,可曾为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说民族,他们只有自我一族,同文同种并不能给他们以义务感。我认为这才是台独的根本心理原因。而大陆却企图用武力来阻止这种情绪释放,用威胁给予安全感与荣耀,真是世所未闻。</P>
<P>因此,要统一,先得医治台湾人心头的创伤。但现在的大陆人呢,也在重病之中。这两种病毫无共通之处,甚至是水火不容,希望他们同病相怜也枉然。</P>
<P>统一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宽容,自愈之后方有资格疗他。没有这种素质,那就不叫统一,而叫同葬。</P>
<P>哈哈,“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监管下进行比较彻底的西化”?还记得中国老人怎么称呼日本的?东洋鬼子!明治时代的大变革,已经让日本“脱亚入欧”了,由于地缘的原因,日本的民族很单纯,不象台湾复杂。</P><P>我始终搞不明白的是:什么是民族主义?大家争论了半天,原来根本说的是2回事。</P><P>我怀疑“民族主义”又是西方的另一个阴谋。</P>[em03]
<P>好长 没意思</P><P>不管什么民族主义 只要不要到处骂别人汉奸就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