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回应余永定:欧元区不需要中国纾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1:23:45
其实我非常同意FT的观点,让欧洲自己解决去吧,就是不知道欧洲领导人们同不同意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1476
FT社评:欧元区不需要中国纾困
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
字号
背景
英文对照评论[27条]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欧元区最新全面计划的墨迹未干,欧元区纾困基金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就赶往北京,试图争取到中国的主权财富。无论潜在投资者在哪里,基金经理都必须上门。但是,明智的欧洲政界人士必须“善意地忽视”他的努力。

一个简单而又基本的事实是,欧元区处于对外收支平衡状态:它的进口额与出口额基本相当,资金流入额也与资金流出额相当。但领悟到这个事实的重大意义的领导人太少了。欧元区当前的危机,并不在于整个货币联盟的外部融资,而是在于内部的各种不对称,包括盈余国和赤字国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各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不对称。

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FSF)的宗旨,就是要对这些不对称进行匹配。在实力较强的成员国的担保下,该基金将筹集私人部门资金,将其输送给难以在市场上自行融资的某些国家的政府。就EFSF自身而言,没有理由不去接洽中国、将其视为一个潜在投资者。但欧元区本身并不需要中国的储蓄,还有一些很好的理由回避中国资金。

最明显的理由是政治上的。北京方面将按照欧洲方面表现出的绝望程度,开出与之相称的价码。即使债权国地位既意味着支配、也意味着依赖——中国无法从对美投资中脱身就证明了这一点——欧洲也仍可能不得低头接受交换条件,比如降低对中国汇率政策或侵犯人权行为的批评分贝。


即便是就获取某个经济上不可或缺的东西而言,这也是一个高昂的代价。在经济效益纯属幻觉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就更不可取了。若中国投资带来净资本流入,欧元走强将导致欧元区贸易表现恶化。若中国投资被私人部门资本流出抵消,那么中国只是替代了本可由欧洲储蓄者提供的融资。

这两种情况对欧元区都没有任何好处——除非EFSF的投资风险如此之高,以至于欧洲方面宁愿让中国来承担这一风险。这肯定不是欧元区领导人应当发出的信号。无论如何,北京方面对于自己被当作“傻钱”来源的顾虑,意味着雷格林的兜售努力不会取得多大成果。

越少谈论中国资金越好。如果你的问题涉及可信度,那么你能够做出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吸引众人关注一项注定不具成效甚至可能带来反效果的举措。

译者/和风

其实我非常同意FT的观点,让欧洲自己解决去吧,就是不知道欧洲领导人们同不同意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1476
FT社评:欧元区不需要中国纾困
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
字号
背景
英文对照评论[27条]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欧元区最新全面计划的墨迹未干,欧元区纾困基金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就赶往北京,试图争取到中国的主权财富。无论潜在投资者在哪里,基金经理都必须上门。但是,明智的欧洲政界人士必须“善意地忽视”他的努力。

一个简单而又基本的事实是,欧元区处于对外收支平衡状态:它的进口额与出口额基本相当,资金流入额也与资金流出额相当。但领悟到这个事实的重大意义的领导人太少了。欧元区当前的危机,并不在于整个货币联盟的外部融资,而是在于内部的各种不对称,包括盈余国和赤字国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各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不对称。

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FSF)的宗旨,就是要对这些不对称进行匹配。在实力较强的成员国的担保下,该基金将筹集私人部门资金,将其输送给难以在市场上自行融资的某些国家的政府。就EFSF自身而言,没有理由不去接洽中国、将其视为一个潜在投资者。但欧元区本身并不需要中国的储蓄,还有一些很好的理由回避中国资金。

最明显的理由是政治上的。北京方面将按照欧洲方面表现出的绝望程度,开出与之相称的价码。即使债权国地位既意味着支配、也意味着依赖——中国无法从对美投资中脱身就证明了这一点——欧洲也仍可能不得低头接受交换条件,比如降低对中国汇率政策或侵犯人权行为的批评分贝。


即便是就获取某个经济上不可或缺的东西而言,这也是一个高昂的代价。在经济效益纯属幻觉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就更不可取了。若中国投资带来净资本流入,欧元走强将导致欧元区贸易表现恶化。若中国投资被私人部门资本流出抵消,那么中国只是替代了本可由欧洲储蓄者提供的融资。

这两种情况对欧元区都没有任何好处——除非EFSF的投资风险如此之高,以至于欧洲方面宁愿让中国来承担这一风险。这肯定不是欧元区领导人应当发出的信号。无论如何,北京方面对于自己被当作“傻钱”来源的顾虑,意味着雷格林的兜售努力不会取得多大成果。

越少谈论中国资金越好。如果你的问题涉及可信度,那么你能够做出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吸引众人关注一项注定不具成效甚至可能带来反效果的举措。

译者/和风

看看余的 原文,余说:我们不会给钱! FT:我们不稀罕!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1490
中国不会为欧元区纾困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余永定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字号
背景
英文对照评论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欧洲向中国的“求欢”正朝着一个新的、也更为热切的层面演变。欧元区纾困基金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目前正在北京谋求中国的支持。而就在几天前,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还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话,以争取中方的支持。他们不应抱过高的期望。

他们将会听到中国的客套话:中国愿意、也有能力提供援助。自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中国多次表示愿意向欧洲施以“援手”。然而,欧元区国家必须明白,它们将必须要自救。指望“红衣骑士”出手援助可谓大错特错。

要清楚,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一个强大的欧洲总是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同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一个财政稳健、繁荣兴旺的欧洲肯定符合中国的利益。当然,像中国这样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是有能力提供援助的,但尽管它愿意出手相助,也并不是无条件的。

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大连世界经济论坛(WEF)上所指出的那样,欧盟(EU)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欧元区各国和各党派彼此就如何推进纾困方案争吵不休之际,中国怎么可能支持那些匆忙拼凑而成的纾困方案呢?


事实证明,中国对美元的信心是错误的,它承担不起再犯同样错误的代价。近来欧洲扩大纾困基金规模的协议被视为积极之举,但通过部分担保以“杠杆化”欧洲稳定安排(EFSF)的想法则无法让人放心。这远非EFSF债券的初衷。

从中国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用中国的钱为欧盟国家纾困让中国人很难接受。中国的数千万老年人会要求知道:在他们自己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养老体系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援助富裕的欧洲人、让他们早日退休?与累积了巨额外债的美国不同,欧元区整体的外部(负债)状况比较健康。这意味着,只要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乐意出钱,欧元区国家就能够用自己的资金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人将会质问:如果德国人不愿意掏更多的钱,中国又何必操这份心?

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袖手旁观。正如中国已经做过的那样,中国将乐于以一种有分寸的方式投资于EFSF债券。如果说欧元区债券应该发行,那么中国也应该投资。就针对欧洲主权债券的任何重大投资而言,安全都是关键,这意味着需要百分百的担保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介入。此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让中国在不承担主权债务风险的情况下提供援助。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购买欧洲财务稳健的非金融及金融企业的股票。中国企业可以向欧元区经济注入数十亿欧元的定向直接投资。

此外,中国还可以提供间接援助。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给予欧洲企业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当然需要欧洲方面也有所回报。通过贸易和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欧元区经常账户情况得到改善,将解放欧洲内部的资金,从而使更多的储蓄流向各国政府。

虽然中国应继续与单个欧洲国家开展双边合作,但中国政府应该与欧元区集体(而非单个国家)谈判金融纾困方案。否则,由于各国对中国举措的态度肯定会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欧洲内部出现不和。

我们要清楚,中国不应给外界留下利用他人不幸牟利的印象。但对中国政府而言,金融决策应建立在金融考量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的帮助未能达到你们的预期,切勿出言责备。中国从未说过它能够将你们从债务泥潭中解救出来——而且如果仅凭中国的力量,它也不会这么做。

本文作者曾担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译者/何黎
有骨气啊!佩服一下先~
有人死了爹的时候,想借钱,又不想放弃恶心债主的权利。那就让他继续死娘,死到他自己头上的时候,他就没有问题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克服了。
嗯 兔子从上到下得思想统一,现在兔子就是淫民群众包括兔子都在进入看戏模式。。
支持!欧洲就该有贵族样,哪能让我等土鳖帮忙。
其实吧。我个人觉得,这都是在讨价还价啊。所谓“嫌货才是买货人”嘛。
兔子放出风去:矮油,我国内的那么多老兔子连完善的养老体系也没有,哪有钱借你啊——潜台词是:除非,你们能拿出更多东西来交换,比如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技术合作什么的,这样我也好和国内交代啊。
欧洲也跟着放风:你你你别误会了啊,其实我的经济健康的很,资金充足,并不是一定要你的钱啊——潜台词是:兄弟,差不多就得了啊,虽然哥们我现在是差点儿头寸,可你也不能蛳子大开口啊,你这样我也很难做啊。
jnzx2 发表于 2011-11-2 10:39
其实吧。我个人觉得,这都是在讨价还价啊。所谓“嫌货才是买货人”嘛。
兔子放出风去:矮油,我国内的那么 ...
交易肯定是要讲价钱的,问题是这笔交易现在对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