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机头回转式半自由枪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29:56
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统机头回转式闭锁相比,区别仅在于此种方式的闭锁支撑面为角度较小的斜面,另外弹膛内刻有若干螺旋槽。子弹击发时,较小角度的支撑斜面承载了大部分后坐力,一小部分后坐力会通过斜面、弹膛螺旋槽推动机头旋转并向后移动较小的距离,与此同时,机头尾部的突起作用于机框上的螺旋槽,迫使质量较大的机框加速后坐,吸收机头大部分旋转后坐冲量,起到延迟开锁的作用,当闭锁机构完全打开时,膛压已降低到一安全值,整个枪机在后效能源作用下,完成自动循环。

它的原理和著名的滚柱式闭锁相似,但结构上采用了使用最广泛的机头回转方式,因而加工起来更为简单,可利用现有设备,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闭锁支撑面,射击起来精度更高、更稳定,再有它的闭锁配合面可做成面接触,可靠性也更好,使用寿命会更长。由于省去了导气活塞装置,质量更轻,维护也方便。

另外它和208所早先开发的,通过增加支撑面间隙的药筒后坐方式相比,由于此种方式在射击过程中药筒始终由斜面支撑,不会产生较大冲击,精度和可靠性也会高些。
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统机头回转式闭锁相比,区别仅在于此种方式的闭锁支撑面为角度较小的斜面,另外弹膛内刻有若干螺旋槽。子弹击发时,较小角度的支撑斜面承载了大部分后坐力,一小部分后坐力会通过斜面、弹膛螺旋槽推动机头旋转并向后移动较小的距离,与此同时,机头尾部的突起作用于机框上的螺旋槽,迫使质量较大的机框加速后坐,吸收机头大部分旋转后坐冲量,起到延迟开锁的作用,当闭锁机构完全打开时,膛压已降低到一安全值,整个枪机在后效能源作用下,完成自动循环。

机头回转半自由枪机.gif (119.4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22 15:45 上传


它的原理和著名的滚柱式闭锁相似,但结构上采用了使用最广泛的机头回转方式,因而加工起来更为简单,可利用现有设备,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闭锁支撑面,射击起来精度更高、更稳定,再有它的闭锁配合面可做成面接触,可靠性也更好,使用寿命会更长。由于省去了导气活塞装置,质量更轻,维护也方便。

g3.gif (14.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22 15:45 上传


另外它和208所早先开发的,通过增加支撑面间隙的药筒后坐方式相比,由于此种方式在射击过程中药筒始终由斜面支撑,不会产生较大冲击,精度和可靠性也会高些。
冲锋枪还行,步枪的话,还是导气+枪机回转是主流。
觉得他可能与滚柱有共同可靠性弱点


比导气式挑子弹,比自由枪机复杂- -
总觉得半自由枪机是个挺肯爹的东西

话说LZ的设计貌似对机匣刚度要求还挺高?

比导气式挑子弹,比自由枪机复杂- -
总觉得半自由枪机是个挺肯爹的东西

话说LZ的设计貌似对机匣刚度要求还挺高?
  支持原创,送上鲜花!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2 19:33
比导气式挑子弹,比自由枪机复杂- -
总觉得半自由枪机是个挺肯爹的东西


滚柱挑子弹吗?HK靠它通吃整个枪界,从手枪到机枪,甚至狙击步枪!产品买到80多个国家,甚至连缅甸这样落后的国家都仿制过,并成为该国的制式武器。要不是德国军方强烈要求,G36也会是这个结构。
“支撑斜面承载了大部分后坐力,一小部分后坐力会通过斜面、弹膛螺旋槽推动机头旋转并向后移动较小的距离,”机匣(节套)只承担大部分后坐力,而不是全部,受力应较传统低。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2 19:33
比导气式挑子弹,比自由枪机复杂- -
总觉得半自由枪机是个挺肯爹的东西


滚柱挑子弹吗?HK靠它通吃整个枪界,从手枪到机枪,甚至狙击步枪!产品买到80多个国家,甚至连缅甸这样落后的国家都仿制过,并成为该国的制式武器。要不是德国军方强烈要求,G36也会是这个结构。
“支撑斜面承载了大部分后坐力,一小部分后坐力会通过斜面、弹膛螺旋槽推动机头旋转并向后移动较小的距离,”机匣(节套)只承担大部分后坐力,而不是全部,受力应较传统低。
挑子弹是指同一套机构很难适应膛压不同的枪弹- -而且不便调节- -另外为啥G36不仅是短行程活塞还是德国军方下死命令要求导气式?


子弹是标准件,什么样的子弹适应什么样的枪在设计上就考虑好了,就象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不同,反映到枪上也只是缠距不同,有些国家出的枪缠距一折中,照样欧美痛吃。
德国军方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这其实也是行政官僚和技术上的差别,不应该是技术问题。早先他们不是也很反感导气式,差点扼杀了二战的神器——MKb42

子弹是标准件,什么样的子弹适应什么样的枪在设计上就考虑好了,就象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不同,反映到枪上也只是缠距不同,有些国家出的枪缠距一折中,照样欧美痛吃。
德国军方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这其实也是行政官僚和技术上的差别,不应该是技术问题。早先他们不是也很反感导气式,差点扼杀了二战的神器——MKb42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3 10:16
子弹是标准件,什么样的子弹适应什么样的枪在设计上就考虑好了,就象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不同,反 ...



咱真想纯表- -不过咱还是说一句- -您先搞清楚缠距是干嘛的- -再说说G36啥时候变成滚柱半自由了吧……

PS- -用着“不同膛压”的5.56弹的北约各国- -恰恰导气才是主流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3 10:16
子弹是标准件,什么样的子弹适应什么样的枪在设计上就考虑好了,就象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不同,反 ...



咱真想纯表- -不过咱还是说一句- -您先搞清楚缠距是干嘛的- -再说说G36啥时候变成滚柱半自由了吧……

PS- -用着“不同膛压”的5.56弹的北约各国- -恰恰导气才是主流
谁说G36啥时候变成滚柱半自动了?
这么精巧的东西
山人老大跑哪儿去了?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weapon_system/05/index.xml看看这里吧
导转部分那些突笋神马的要求太高了,是不是要做得状一点?
这个回转的,路线上和砝码斯的杠杆很像似但是更加细碎,不是很可靠的样子
我建议用在手枪上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3 10:05
挑子弹是指同一套机构很难适应膛压不同的枪弹- -而且不便调节- -另外为啥G36不仅是短行程活塞还是德国军方下 ...


换掉滚柱还有个原因就是成本。HK把滚柱的领域铺得那么大,却没有摊薄成本,滚柱式贵得离谱,一个P9都能买三把M9,个头不小,枪管才刚10厘米多,跟自由枪机的差不多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3 10:05
挑子弹是指同一套机构很难适应膛压不同的枪弹- -而且不便调节- -另外为啥G36不仅是短行程活塞还是德国军方下 ...


换掉滚柱还有个原因就是成本。HK把滚柱的领域铺得那么大,却没有摊薄成本,滚柱式贵得离谱,一个P9都能买三把M9,个头不小,枪管才刚10厘米多,跟自由枪机的差不多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9-23 12:32
导转部分那些突笋神马的要求太高了,是不是要做得状一点?
这个回转的,路线上和砝码斯的杠杆很像似但是更 ...


FAMAS只有一对杠杆头子和机匣撑着,还偏置在机头后下方,受力可比导转部分那些突笋神马的高多了。
我的这个设计有闭锁斜面和机框螺旋槽两级缓冲,并可设置多个突笋,且为面接触(滚柱实际是线接触),力学上还是有保障的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9-23 12:32
导转部分那些突笋神马的要求太高了,是不是要做得状一点?
这个回转的,路线上和砝码斯的杠杆很像似但是更 ...


FAMAS只有一对杠杆头子和机匣撑着,还偏置在机头后下方,受力可比导转部分那些突笋神马的高多了。
我的这个设计有闭锁斜面和机框螺旋槽两级缓冲,并可设置多个突笋,且为面接触(滚柱实际是线接触),力学上还是有保障的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3 15:21
FAMAS只有一个杠杆头和机匣撑着受力可比导转部分那些突笋神马的高多了
枪机头尾部驱动枪机框的那个凸起很细小
砝码斯的杠杆还是比较粗壮的
勃郎宁 发表于 2011-9-23 13:16
我建议用在手枪上
呵呵,最起码枪管可以做得长点,象缩版的沙鹰
车永学 发表于 2011-9-23 15:27
枪机头尾部驱动枪机框的那个凸起很细小
砝码斯的杠杆还是比较粗壮的
“枪机头尾部驱动枪机框的那个凸起很细小”!导气式的不一样在用?只不过一个是为开锁做动力,一个是为开锁做阻尼,感觉后者受力会低些
我觉得楼主你这个设计会出现连发供蛋困难。而且挑子弹
以前构思过类似的,滚筒冲设计师卿工据说测试过类似结构。
原理上类似汤姆森冲锋枪。
结构上与侧面摩擦力关系太密切,受环境影响大。不是高可靠结构。
手枪的可靠性要求较低,可以改变思路把闭锁件套在枪管上,和套筒配合实现闭锁这样一来我咋感觉就和NP啥很像了
乍一看以为是导气式的,被机框前面那根长导杆骗了{:soso_e127:}
一直觉得所有半自由枪机都有些蛋疼,就楼主的设计而言,私人以为开闭锁小斜面长度是关键,短了可能炸壳,长了可能影响自动循环。。。
那个凸起是起定位的作用,就是说要来回被撞。这个小突起的强度和寿命如何保证?


几乎所有成功的半自由枪机所遵循的原理,都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斜面(如G3)、杠杆(如FAMAS)等费力机构将发射药燃烧产生的后坐冲量,按比例分配给机头和机框,机框的后座速度通常是机头的4倍,从而吸收了大部分冲量,以确保机头抽壳时膛压降到安全值,有的机框还有蓄能作用(如法玛斯),所以他的理论射速较高。费力机构的摩擦力、行程等因素在设计时会考虑,但他们不是主要因素。
菲亚特曾设计过一种双联冲锋枪,好像是菲亚特1918,闭锁机构就是拉机柄与拉机柄槽前端的斜面简单配合,拉机柄在后座旋转时不受任何约束,这才是纯靠摩擦力、斜面长度来闭锁的,因此它寿命低,可靠性差,没有普及。
汤姆森采用的布里希法则也是靠摩擦力来延迟的,没有引入冲量延迟,所以有人认为它的作用微乎其微,以至于后来干脆改为自由枪机
P7是个特例,他是靠引入后膛高压燃气给套筒活塞,对冲掉大部分后坐冲量来实现自动循环的

几乎所有成功的半自由枪机所遵循的原理,都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斜面(如G3)、杠杆(如FAMAS)等费力机构将发射药燃烧产生的后坐冲量,按比例分配给机头和机框,机框的后座速度通常是机头的4倍,从而吸收了大部分冲量,以确保机头抽壳时膛压降到安全值,有的机框还有蓄能作用(如法玛斯),所以他的理论射速较高。费力机构的摩擦力、行程等因素在设计时会考虑,但他们不是主要因素。
菲亚特曾设计过一种双联冲锋枪,好像是菲亚特1918,闭锁机构就是拉机柄与拉机柄槽前端的斜面简单配合,拉机柄在后座旋转时不受任何约束,这才是纯靠摩擦力、斜面长度来闭锁的,因此它寿命低,可靠性差,没有普及。
汤姆森采用的布里希法则也是靠摩擦力来延迟的,没有引入冲量延迟,所以有人认为它的作用微乎其微,以至于后来干脆改为自由枪机
P7是个特例,他是靠引入后膛高压燃气给套筒活塞,对冲掉大部分后坐冲量来实现自动循环的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3 15:36
“枪机头尾部驱动枪机框的那个凸起很细小”!导气式的不一样在用?只不过一个是为开锁做动力,一个是为开 ...
开锁动力远小于开锁阻尼- -枪弹无论膛压还是后座都是非常大的冲击力……跟不谈步枪弹了- -

事实证明现代枪械就没多少半自由枪机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3 15:36
“枪机头尾部驱动枪机框的那个凸起很细小”!导气式的不一样在用?只不过一个是为开锁做动力,一个是为开 ...
开锁动力远小于开锁阻尼- -枪弹无论膛压还是后座都是非常大的冲击力……跟不谈步枪弹了- -

事实证明现代枪械就没多少半自由枪机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3 10:16
子弹是标准件,什么样的子弹适应什么样的枪在设计上就考虑好了,就象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不同,反 ...
话说真心没人想吐槽这个缠距膛压决定论么……
不错,很好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4 15:38
话说真心没人想吐槽这个缠距膛压决定论么……
研究、讨论就好,吐槽永远比创造容易,但吐槽吐不出强盛来。
厉害,这得研究多深才能搞设计啊。
LZ能设计一型以穿越回宋明基础,制造要求低的可靠半自动步枪结构吗?
2011-9-25 12:06 上传

造型还不错吧,卡铁回转
不错,理论上可行,没有硬伤。



这是LZ在设计了N个不靠谱的自动原理后,第一个可以实现的结构,可喜可贺。
两边的支撑面角度不一样才好,开锁时后座力大,角度小一些加强开锁时间,闭锁的时候复进簧力固定,角度大一些,这样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性好一些,不过总体来说和导气式相比没啥优势,用在手枪上或许效果好些,毕竟手枪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4 15:38
话说真心没人想吐槽这个缠距膛压决定论么……


为什么要吐槽?
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确实不同,反映到枪上缠距也确实不同。
有问题吗?

开锁动力远小于开锁阻尼
闭锁支撑斜面角度是可以取一个较宽的范围,角度大开锁动力就大,反之,开锁动力就小,关键是和机框螺旋槽角度的配合

枪弹无论膛压还是后座都是非常大的冲击力
但他们持续的时间也是非常短的

事实证明现代枪械就没多少半自由枪机?
看看“枪炮世界”是如何评价G3的吧
从1959年到现在,世界上共有80多个国家购买了G3步枪,其中有10多个国家获得特许生产权。虽然在7、8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换装小口径突击步枪的潮流,但现在仍有40多个国家在使用G3。HK公司在G3步枪的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通过局部的变换就迅速地扩展出包括冲锋枪、轻机枪、狙击步枪在内的多种变形枪,使G3系统成为世界上变形枪最多的枪械。而通过G3系统起家,HK公司也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枪械厂家。这样的成绩当时也只有AK和M系列能与之媲美,想想德国二战战败国的地位,这件事就得反着看了。
alucrad 发表于 2011-9-24 15:38
话说真心没人想吐槽这个缠距膛压决定论么……


为什么要吐槽?
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确实不同,反映到枪上缠距也确实不同。
有问题吗?

开锁动力远小于开锁阻尼
闭锁支撑斜面角度是可以取一个较宽的范围,角度大开锁动力就大,反之,开锁动力就小,关键是和机框螺旋槽角度的配合

枪弹无论膛压还是后座都是非常大的冲击力
但他们持续的时间也是非常短的

事实证明现代枪械就没多少半自由枪机?
看看“枪炮世界”是如何评价G3的吧
从1959年到现在,世界上共有80多个国家购买了G3步枪,其中有10多个国家获得特许生产权。虽然在7、8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换装小口径突击步枪的潮流,但现在仍有40多个国家在使用G3。HK公司在G3步枪的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通过局部的变换就迅速地扩展出包括冲锋枪、轻机枪、狙击步枪在内的多种变形枪,使G3系统成为世界上变形枪最多的枪械。而通过G3系统起家,HK公司也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枪械厂家。这样的成绩当时也只有AK和M系列能与之媲美,想想德国二战战败国的地位,这件事就得反着看了。
2011-9-26 12:17 上传


滚柱式半自由枪机的HK33优势明显,甚至比5.45口径的AK74突击步枪还低。这可能也是HK执着于滚柱的原因吧!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6 12:20
半自由枪机的后坐力有一部分用于枪机自动循环,后坐力应该比较低才对呀。这是你推荐的网站上截的图

滚 ...
这种结构挑子弹,长短管的膛压也不一样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6 12:20
半自由枪机的后坐力有一部分用于枪机自动循环,后坐力应该比较低才对呀。这是你推荐的网站上截的图

滚 ...
所有自由原理的后座力都用于自动循环- -降低后座不是自动原理的问题,无敌100还是导气式呢

滚柱的最大优势是不用开导气孔影响内弹道- -缺点?看价格- -
HK执着于滚珠的唯一原因是直到G36之前没人要求它做导气- -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9-26 10:56
为什么要吐槽?
同为5.56mm,北约和美国的膛压确实不同,反映到枪上缠距也确实不同。
有问题吗?
。。。。。。

那啥,缠距决定的是弹头转速- -决定缠距的也是弹头设计而不是膛压
除了HK执着于滚柱,砝码斯执着于杠杆外巴雷泻夫也执着于延迟开锁半自由枪机
发射瞬间机头有自由行程,和枪管节套没有刚性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