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市长”证实系谣言 公众应反思个人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18:44
http://news.sohu.com/20110922/n320137980.shtml

 “我爸是市长”,谁在说?

  (导视)

  解说:

  9月18日晚,温州街头,一次因车位而起的争执,一个因气愤被围的少年,他究竟是谁?

  何快 温州鹿城区公安局治安大队: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说,他不是市长的儿子。

  解说:

  “我爸是市长”,一句引发众怒的说法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如何传播开来?

  朱承立 《温州晚报》记者:

  当时事发是10点钟左右,媒体赶到现场都要在11左右了,而第二天早上报纸清样时间是12点。

  解说:

  是否故意打人?是否碾压路人?起因何在?对错何在?当一个个标签被贴上,我们是否离事实更加遥远?

  《新闻1+1》今日关注:“我爸是市长”,谁在说?。

  白岩松 评论员: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首先看一下,我背后大屏幕上马上要放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9月18日晚上10多钟的时候,在温州的街头拍摄到的一张照片。照片的主体是一辆奔驰汽车,140多万,但是在照片上这个汽车已经不能叫汽车了,可以说它是一个任人涂抹的黑板。在这个黑板上我们注意到有“市长儿子的车”,还有“我爸是市长”,还有“马文聪”这样的名字,底下还有骂人的,类似“王八蛋”,然后还有一位姑娘正在上面进行创作,当然这辆车后来又被砸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看看之后的媒体的标题:富二代开车撞人称“我爸是市长”已被刑拘;奔驰男撒野惹众怒大喊我爸是市长;90后男子开奔驰发飙,大喊我爸是市长;富二代出手伤人被控制;警方微笑搭肩,引发联想。这里三个主体是我爸是市长,去年我们的神经被“我爸是李刚”刺激了一把,这回出现了升级版“我爸是市长”,后面还有警察微笑搭肩,于是大家马上情绪就起来了。但是如果没有人说过“我爸是市长”,这是一个想象中的事实,但却造成了众多人的围观,整个事情已经变得很难控制的时候,我们回头该怎么去说这个理呢?

  来,走进现场。

  解说:

  高三学生马文聪低头坐在警车里。已经有五个多小时了,车外是围堵在周围的上千名市民,而马文聪驾驶的奔驰车就停在不远处,已经面目全非。这是9月18日晚上,发生在温州市江滨西路上的一幕。而事情的起因,根据媒体报道,当晚十点多,肇事者马文聪驾车和女友外出准备做按摩,在江滨路东都大厦附近停车时,撞到了一家小卖店竖在门外的广告牌。

  (浙江卫视新闻)

  刘女士 被打孩子的母亲:

  我说你压到牌子了,还想压我人啊?我就这样说一下,他就很快下来,我人都不认识,他很快冲进来,一脚踢开那个木板,乱扔电话,又敲又砸。

  新闻播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引起周围群众长达数小时的围堵,马文聪不仅将小卖部店主一岁多的小女儿打伤,还扔下了句话“我爸是市长,最多给你三百块。”当他想开车准备逃离现场时,又将一位围堵他的市民碾压在地。

  目击者:

  像这种富二代素质太差了,奔驰车真的把它砸烂了,我觉得是活该的。

  解说:

  一起简单的停车纠纷,就这样最终演变成了严重的对抗。在警方的协调干预下,事态被平息,但它却在媒体上继续发酵,尤其是“奔驰车”、“富二代”,以及那句“我爸是市长”,成为了众多标题的关键词。

  字幕:

  90后富二代开奔驰车撞人

  嚣张称“我爸是市长”

  咆哮称“我爸是市长”

  公然叫嚣底气何来?

  “我爸是市长”羞辱了谁?

  解说:

  一时之间,这名19岁的少年到底是谁,成了舆论的焦点。面对各种猜想,温州市的公安部门也进行了澄清。

  何快 温州鹿城区公安局治安大队: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说,他不是市长的儿子,这仅仅是个谣言。他父亲是一个做生意的人,是一个公司的老总。

  解说:

  同时肇事者马文聪的父亲也正式露面,接受了采访,否认了儿子在现场说了这样一句话。

  (《温州日报》集团 温州网)

  马文聪父亲:

  周围群众一直围堵起哄,说是市长的儿子,哪是市长的儿子,根本不是。传起来,传起来,就越传越多了,微博发的越来越多了,把车也弄得都没用了。其实我也在现场,当然我也不能说什么。

  解说:

  这句话从何而来?肇事者到底有没有说过?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晚10点50分左右,温州都市报记者王诚成为了当地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记者,他又听到、看到了什么呢?

  王诚 温州都市报记者:

  我当时是不到11点到的,当时没有其他媒体到,我是第一个过去的。我过去的时候,很多市民都围过来,说记者过来了,一定要曝光这个事情,这个行为太恶劣了。但是我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时候,没有听到任何人说,他有说过“我爸是市长”这句话。我回去写稿子、做稿子,成稿子之后,发完之后,再回到现场的时候,大概是1点钟,到了现场之后,开始有人在说“他爸是市长”。

  白岩松:

  这个事情有很多的关键词,当然非常触动人们的神经。看看,奔驰车,一百多万的,然后富二代,然后滋事,然后玩横的,更关键的是最后画龙点睛地来一个“我爸是市长”。所有的人记忆当中都有这个语体,“我爸是李刚”是去年诞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语体,这一下变成了“我爸是市长”,人群越聚越多,事由小开始变大,最后酿成了5个多小时,警察都没有办法脱身,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我注意到刚才片子里,我的一位同行非常确凿地说,他在现场说了,“我爸是市长”,“给了你三百块钱”等等,这句话又出自哪儿呢?在采访当中的时候,现场也有人确凿地说,他听到了。来,我们听听这段声音。

  (2011年9月18日晚采访录音)

  邓春雷 现场目击者:

  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爸是市长,我给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因为我现在听到好几个版本,一个说我爸是当官的,一个像你说的“我爸是市长”,他(马文聪)到底说了什么?

  邓春雷:

  我听到就是说了,“我爸是市长,我赔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你听到的是这句话?

  邓春雷:

  我听到这句话,我听刚才那个男的(马文聪)讲的。

  白岩松:

  在刚才的这段声音,也就是现场对周围的人进行采访的时候,他非常确凿,而且他不止一次地说,他听到了这句话,“我爸是市长,我都赔你三百块钱了”。

  在今天的时候,记者又采访了同样的这个人,我们听听今天他再怎么说。

  (2011年9月21日电话采访)

  记者:

  当时有记者采访您的时候,您听到马文聪当时说,他声称“我爸是市长”?

  邓春雷:

  没有,没有,我当时也是听别人讲的。

  记者:

  您当时也是听别人讲?

  邓春雷:

  他(马文聪)当时没讲,他就说了一句话就是“我赔了三百块钱,还想怎么样?”,就是这样的情况。

  记者:

  当时有记者说,他采访您的时候,您很确定说过,您听到这句话了。

  邓春雷: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白岩松:

  “没有,没有,没有”,我现在不妨这样,让我们的导播倒一下带子,我们再听一下他在那天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是不是一种转引的口气,我是听别人去说了,所以我听到了怎么样,还是用确凿的语言说,是他自己听到了,但是他今天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没有,没有,我只是听别人去说的。”。我们等一下导播,现在正在倒带子,因为这个事实变得非常重要。整个现场记者在采访周围的人的时候,包括在现场大家都是说听来的,只有在那个时候采访的这个人说就是我听到的,但是今天采访的时候,他说我也是听别人听到的。可是那天的声音,我们再听一遍。

  (2011年9月18日晚采访录音)

  邓春雷:

  他第一句话就说我爸是市长,我给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因为我现在听到好几个版本,一个说我爸是当官的,一个像你说的我爸是市长,他(马文聪)到底说了什么?

  邓春雷:

  我听到就是说了“我爸是市长,我赔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你听到的是这句话?

  邓春雷:

  我就是听到句话,我听刚才那个男的(恩马文聪)讲的。

  解说:

  对吧?他在当时接受采访的时候,用的语态是我听到的就是这句话,而且就是“我爸是市长”等等。那么事实是什么?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马文聪,在那张照片上,其实后窗玻璃上也写着“马文聪”,但是底下又写着“我爸是市长”,这两个其实是非常矛盾的,因为温州人应该知道,他们的市长不姓马,好像用媒体的报道来说是姓赵。但是这个时候,大家的这种情绪,想象中的事实,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就变成没有人再去追究。可是今天再去问的时候,他自己都否认了,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了。

  我们再听听当天晚上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他的描述是什么样的。

  朱承立 《温州晚报》记者:

  事发当晚我采访了十多名围观者,其中包括八名目击者,除了一名目击者一再讲述马文聪讲过“我爸是市长”外,连受伤小孩的妈妈刘秀英也说没有听到过这句话。那位目击者之所以那么说,也许是担心马文聪家里真的有权有势的话,而且警方或者相关部门不公开处理的话,很有可能对受伤者不利。所以我个人感觉,他们也是想传这样的话的时候,希望弱者能得到群众力量的帮助,能够让事情更加快、更加好地解决。

  白岩松:

  今天我们来关注这个事情话要分两头,一头是这个叫马文聪的富二代,他爸是一个电器公司的老板,在当地这家企业并不是特别有名,他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受到法律最后认定了之后给予相关的处罚,他现在也已经被刑事拘留。这个事情我们放到一边去,这个应该交由法律去解决,这个事情是怎么酝酿,冲突究竟是怎么演变的,应该是公安以及将来的司法程序去解决的。但是我们关注的是更把它看成是一个社会的样本、一个案例,假如说一句不存在的话为什么出现了,出现了之后为什么真的这么管用,一下子就把人群全部聚集起来,而且一聚集就五个多小时。

  还有一位媒体的撰稿人,有这样一段对现场的叙述:一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开车价值140多万元的奔驰车,势必非富即贵,必定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所以当有人喊出“我爸是市长”之时,很多围观群众便信以为真。据当时现场目击者称,我爸是市长引发了群众的愤怒。有人对奔驰车放气,有人用利器划车,有人开始砸车,砸车之后,砸车之后有人将车上的物品席卷而去,还高兴地说,“终于砸过奔驰车了”。这似乎变成了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最后的聚焦在说了“我爸是市长”这样一个孩子。可是这个基础又不存在,这个时候我们恐怕很多人都要思考,我们也有可能成为围观者当中的一个,而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还是要回到现场,再去看一下。

  朱承立:

  大概在10点30分的时候,有电话打给我们,说有一个开奔驰的人碾压了一个人。当时其实还说得太夸张,说碾死了人,因为现在爆料者经常夸张成份,我们迅速找到了目击者。

  解说:

  当晚朱承立赶到现场已经是夜晚11点20分左右,奔驰车主马文聪已经被带上警车,周围是微观的人。这个场景的由来却是一个半小时的一次因为停车导致的小口角。

  朱承立:

  马文聪到达案发地点要停车位,但是这个停车位被小商店店主在那里放了一个矿泉水的箱子。我跟刘秀英求证,我说你为什么把箱子放在这里?她说是为了占位用的。然后马文聪当时之所以跟她发生争执,也是为了想要把车停在车位里去。

  解说:

  停下车之后,马文聪随即冲入店中,砸玻璃柜台泄愤。之后刘秀英的孩子头部受伤,而不是蓄意打人,实际当时双方也是各执一词,刘秀英说是故意而为,而马文聪则说,是把一个计算器摔到地上反弹起来打到的。

  朱承立:

  她旁边的一个猪肠粉店的老板娘,基本上是其他第三方的证人。我找到了老板娘,我问她你也没有看到马文聪打小孩?她保持沉默,然后小孩的妈妈就说,他肯定打了。猪肠粉店的老板娘继续保持沉默,然后她突然说了一句话,“好像打了”。

  解说:

  孩子受伤后,马文聪曾试图赔偿三百元钱私了,随后又准备开车离开。刘秀英一边找电话报警,一边叫喊“女儿被打流血了”。正从对面东都大厦A幢楼下牛杂点心店出来的邓春雷、朱勇猛、吴晓丹三人听到喊叫后,想要拦住该奔驰车。吴晓丹站到该车驾驶室旁拦,但没想到突然被该车卷入车轮下。

  朱承立:

  当时包括林赛雯(马文聪的女朋友)说,她看到有人卷到下面,她大叫起来了。旁边的朱勇猛、谢女士、陈女士也大叫起来,说有人在车底下,还是发生了前后车的一个动作,但是马文聪不承认是故意把他碾压了。

  解说:

  碾压的确存在,吴晓丹受伤。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激了周围的人,纷纷围上来,当朱承立赶到的时候,看到的是情绪激烈的一幕。

  朱承立:

  现场群众就是因为受了小孩被奔驰车主打了,受着“我爸是市长”这样的一个说法,现场楼上、楼下、旁边的人全都围上来了,有些人在微博上看到,温州市的其它地方开车赶过来看这个事情,然后这个事情就发酵了。大家就围着警车,不让警车走,包括家属也都过来了,家属也不让警车走。

  解说:

  随后警察努力地满足各方要求,协调着现场。而之后不久,其实各方记者都陆续离去。

  朱承立:

  报纸清样时间就是12点,截稿时间往往就是11点。

  解说:

  事实上现场最终只剩下了朱承立一个媒体记者。应围观者要求,警方一直在联络别的媒体,希望再有一家到场,监督办案过程,但由于时间太晚,未能实现。一直到凌晨三点左右,当事双方、主要目击者包括记者都坐上警车才离开现场,事情得到平息。

  白岩松:

  在这个过程当中,温州当地的警方还是相当顺应民意的,被老百姓给扣在那儿之后,没有去强行地把年轻人带走,或者怎么样,而是有什么样的要求,大家进行沟通。最后凌晨三点多钟离开,而且在确保记者都会跟我们去,我们不会把这个案子私了,或者假如他爸是市长去袒护或者怎么样。最后老百姓才让他们走,最后五个来小时。

  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有些事情是很快的。在目前传播环境下,微博报道迅速出来,但是当“我爸是市长”这句话一出来之后,迅速地点燃了大家的情绪,人越聚越多。

  今天我在进行搜索的时候,发现有相当多的新闻评论在评论这件事情,但是是把“我爸是市长”当成已发生的事实进行非常辛辣的讽刺和相关的评论。但问题是当现在无法去证实,而且可能不存在这句话的时候,这个评论快是不是要思考,我觉得这都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提醒,因为一切要以事实为依据。

  那么还有一个在今天节目开篇的时候,我用了第四个媒体的标题,就是警察搂着孩子的肩膀引发大家的联想,这又是怎么一件事呢?

  来,我们看一下背后大屏幕上的这张照片。就是这张照片让很多的网友,包括公众觉得一看关系特好。请大家注意,这个孩子的脸,他露出了这种笑容,大家就会觉得,他进了警车之后,警察还跟他勾肩搭背的,而且他还露出了笑容,是不是非常熟悉?他爸不是富商就可能是官员了,这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呢?这张照片背后又是什么样的事实呢?

  来,听当地记者采访了解的相关情况。

  温州晚报 记者朱承立:

  我当时就是在车头,当时群众的情绪都是担心马文聪被调包,群众都要求记者、媒体甚至群众自己拍照做一个见证,但是警方开始是不同意,因为可能担心涉及隐私或者涉及其它方面。但是后来因为群众情绪非常强烈,把马文聪的手拿开,让大家拍,让大家拍的时候,马文聪非常不配合,手还是拼命地捂着自己的脸,但是警方还是把他的手打开了。就是在手被打开的一瞬间,因为我很正面地对着他,感觉他很无奈地在笑。

  白岩松:

  一个孩子一瞬间可能懵了,而且他用手在捂着自己的脸。因为当时群众都说,留下证据,万一最后没看清他是谁,明天给调包了,把他的手弄下来,拍一张照片。最后警察是顺应民意把他的手给拿下来,孩子的笑容我们也搞不清一瞬间是怎么样。可是就这样一个照片又引发了大家相当丰富的联想。

  回头去看这个事情,我觉得当那个事情过去了之后,我们要有一种理性,慢慢地成长起来,遇到很多事情都在通向未来我们期待的一种局面。

  专栏作家潘采夫写这样的事的时候:这样一起看上去挺无厘头的事件,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寻的:首先,他因偶然事件引起一次事故、一句传言,甚至一个谣言都可以迅速引爆;其次,没有明确的组织者,从围观到参与并没有利益驱动,只是发泄某种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往往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于是开奔驰的人被合理化地想象成有背景的某二代,冤,还是不冤?

  陈东升,(法制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他说的挺有意思:一句谣传的“我爸是市长”,煽起了千余民众的愤怒,围着警车5小时不让走,最后把一百多万元的奔驰车也给砸了。市长是人民公敌?奔驰车有罪?仇官仇富?法不责众?是同仇敌忾还是集体无意识?为何会有“我爸是市长”的谣传?“我终于砸奔驰了”反映什么心态?猜疑、怨气和仇恨的蓄积蔓延,谁是赢家?是的,我们都需要慢慢地去思考这样的答案。

  接下来再看看《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位同仁,他对这件事情的分析。

  李鸿谷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我们国家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时期,需要重新通过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甚至四次分配来获得相对的社会公平、公正,而这个需要一个缓慢的、长时间的制度设计的过程。这个时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必须共同面对和共同担当的一个历史过程。

  我们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抱怨、冲突然后激化,形成一次一次的社会事件。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更理性来看待的过程。

  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个在现场的人,他们其实在现场所看到的那些点滴的信息都是片断的,不足以使那些围观的人能够得出关于这个事件的完整的理解和完整的解释,那么这个时候特别有赖于像记者这样专业人士,对这个事情做出完整的、接近事实的一个解释和报道。这个时候我们的记者就基本上失去了基本职业操守,他们迎合的是想象,迎合的是他们跟观众、围观者是一样的。他们也是看到片断信息,而这个片断的信息本身形成的其实是不真实的一个东西。

  白岩松:

  这件事情给我两点思考:

  第一,我们都希望公平、正义并且去推动,但是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不是正在跟我们不喜欢的那些人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甚至更过分,这样的话情何以堪;

  第二,我们的富一代在创造财富、拼命打拼的时候,觉得我只要给我的孩子留下了物质,就算我尽了父亲或者母亲的责任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失去教育和某些引导的情况下,随时会把财富变成灾祸。

  好了,今天到这儿。

http://news.sohu.com/20110922/n320137980.shtml

 “我爸是市长”,谁在说?

  (导视)

  解说:

  9月18日晚,温州街头,一次因车位而起的争执,一个因气愤被围的少年,他究竟是谁?

  何快 温州鹿城区公安局治安大队: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说,他不是市长的儿子。

  解说:

  “我爸是市长”,一句引发众怒的说法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如何传播开来?

  朱承立 《温州晚报》记者:

  当时事发是10点钟左右,媒体赶到现场都要在11左右了,而第二天早上报纸清样时间是12点。

  解说:

  是否故意打人?是否碾压路人?起因何在?对错何在?当一个个标签被贴上,我们是否离事实更加遥远?

  《新闻1+1》今日关注:“我爸是市长”,谁在说?。

  白岩松 评论员: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首先看一下,我背后大屏幕上马上要放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9月18日晚上10多钟的时候,在温州的街头拍摄到的一张照片。照片的主体是一辆奔驰汽车,140多万,但是在照片上这个汽车已经不能叫汽车了,可以说它是一个任人涂抹的黑板。在这个黑板上我们注意到有“市长儿子的车”,还有“我爸是市长”,还有“马文聪”这样的名字,底下还有骂人的,类似“王八蛋”,然后还有一位姑娘正在上面进行创作,当然这辆车后来又被砸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看看之后的媒体的标题:富二代开车撞人称“我爸是市长”已被刑拘;奔驰男撒野惹众怒大喊我爸是市长;90后男子开奔驰发飙,大喊我爸是市长;富二代出手伤人被控制;警方微笑搭肩,引发联想。这里三个主体是我爸是市长,去年我们的神经被“我爸是李刚”刺激了一把,这回出现了升级版“我爸是市长”,后面还有警察微笑搭肩,于是大家马上情绪就起来了。但是如果没有人说过“我爸是市长”,这是一个想象中的事实,但却造成了众多人的围观,整个事情已经变得很难控制的时候,我们回头该怎么去说这个理呢?

  来,走进现场。

  解说:

  高三学生马文聪低头坐在警车里。已经有五个多小时了,车外是围堵在周围的上千名市民,而马文聪驾驶的奔驰车就停在不远处,已经面目全非。这是9月18日晚上,发生在温州市江滨西路上的一幕。而事情的起因,根据媒体报道,当晚十点多,肇事者马文聪驾车和女友外出准备做按摩,在江滨路东都大厦附近停车时,撞到了一家小卖店竖在门外的广告牌。

  (浙江卫视新闻)

  刘女士 被打孩子的母亲:

  我说你压到牌子了,还想压我人啊?我就这样说一下,他就很快下来,我人都不认识,他很快冲进来,一脚踢开那个木板,乱扔电话,又敲又砸。

  新闻播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引起周围群众长达数小时的围堵,马文聪不仅将小卖部店主一岁多的小女儿打伤,还扔下了句话“我爸是市长,最多给你三百块。”当他想开车准备逃离现场时,又将一位围堵他的市民碾压在地。

  目击者:

  像这种富二代素质太差了,奔驰车真的把它砸烂了,我觉得是活该的。

  解说:

  一起简单的停车纠纷,就这样最终演变成了严重的对抗。在警方的协调干预下,事态被平息,但它却在媒体上继续发酵,尤其是“奔驰车”、“富二代”,以及那句“我爸是市长”,成为了众多标题的关键词。

  字幕:

  90后富二代开奔驰车撞人

  嚣张称“我爸是市长”

  咆哮称“我爸是市长”

  公然叫嚣底气何来?

  “我爸是市长”羞辱了谁?

  解说:

  一时之间,这名19岁的少年到底是谁,成了舆论的焦点。面对各种猜想,温州市的公安部门也进行了澄清。

  何快 温州鹿城区公安局治安大队: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说,他不是市长的儿子,这仅仅是个谣言。他父亲是一个做生意的人,是一个公司的老总。

  解说:

  同时肇事者马文聪的父亲也正式露面,接受了采访,否认了儿子在现场说了这样一句话。

  (《温州日报》集团 温州网)

  马文聪父亲:

  周围群众一直围堵起哄,说是市长的儿子,哪是市长的儿子,根本不是。传起来,传起来,就越传越多了,微博发的越来越多了,把车也弄得都没用了。其实我也在现场,当然我也不能说什么。

  解说:

  这句话从何而来?肇事者到底有没有说过?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晚10点50分左右,温州都市报记者王诚成为了当地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记者,他又听到、看到了什么呢?

  王诚 温州都市报记者:

  我当时是不到11点到的,当时没有其他媒体到,我是第一个过去的。我过去的时候,很多市民都围过来,说记者过来了,一定要曝光这个事情,这个行为太恶劣了。但是我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时候,没有听到任何人说,他有说过“我爸是市长”这句话。我回去写稿子、做稿子,成稿子之后,发完之后,再回到现场的时候,大概是1点钟,到了现场之后,开始有人在说“他爸是市长”。

  白岩松:

  这个事情有很多的关键词,当然非常触动人们的神经。看看,奔驰车,一百多万的,然后富二代,然后滋事,然后玩横的,更关键的是最后画龙点睛地来一个“我爸是市长”。所有的人记忆当中都有这个语体,“我爸是李刚”是去年诞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语体,这一下变成了“我爸是市长”,人群越聚越多,事由小开始变大,最后酿成了5个多小时,警察都没有办法脱身,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我注意到刚才片子里,我的一位同行非常确凿地说,他在现场说了,“我爸是市长”,“给了你三百块钱”等等,这句话又出自哪儿呢?在采访当中的时候,现场也有人确凿地说,他听到了。来,我们听听这段声音。

  (2011年9月18日晚采访录音)

  邓春雷 现场目击者:

  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爸是市长,我给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因为我现在听到好几个版本,一个说我爸是当官的,一个像你说的“我爸是市长”,他(马文聪)到底说了什么?

  邓春雷:

  我听到就是说了,“我爸是市长,我赔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你听到的是这句话?

  邓春雷:

  我听到这句话,我听刚才那个男的(马文聪)讲的。

  白岩松:

  在刚才的这段声音,也就是现场对周围的人进行采访的时候,他非常确凿,而且他不止一次地说,他听到了这句话,“我爸是市长,我都赔你三百块钱了”。

  在今天的时候,记者又采访了同样的这个人,我们听听今天他再怎么说。

  (2011年9月21日电话采访)

  记者:

  当时有记者采访您的时候,您听到马文聪当时说,他声称“我爸是市长”?

  邓春雷:

  没有,没有,我当时也是听别人讲的。

  记者:

  您当时也是听别人讲?

  邓春雷:

  他(马文聪)当时没讲,他就说了一句话就是“我赔了三百块钱,还想怎么样?”,就是这样的情况。

  记者:

  当时有记者说,他采访您的时候,您很确定说过,您听到这句话了。

  邓春雷: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白岩松:

  “没有,没有,没有”,我现在不妨这样,让我们的导播倒一下带子,我们再听一下他在那天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是不是一种转引的口气,我是听别人去说了,所以我听到了怎么样,还是用确凿的语言说,是他自己听到了,但是他今天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没有,没有,我只是听别人去说的。”。我们等一下导播,现在正在倒带子,因为这个事实变得非常重要。整个现场记者在采访周围的人的时候,包括在现场大家都是说听来的,只有在那个时候采访的这个人说就是我听到的,但是今天采访的时候,他说我也是听别人听到的。可是那天的声音,我们再听一遍。

  (2011年9月18日晚采访录音)

  邓春雷:

  他第一句话就说我爸是市长,我给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因为我现在听到好几个版本,一个说我爸是当官的,一个像你说的我爸是市长,他(马文聪)到底说了什么?

  邓春雷:

  我听到就是说了“我爸是市长,我赔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

  记者:

  你听到的是这句话?

  邓春雷:

  我就是听到句话,我听刚才那个男的(恩马文聪)讲的。

  解说:

  对吧?他在当时接受采访的时候,用的语态是我听到的就是这句话,而且就是“我爸是市长”等等。那么事实是什么?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马文聪,在那张照片上,其实后窗玻璃上也写着“马文聪”,但是底下又写着“我爸是市长”,这两个其实是非常矛盾的,因为温州人应该知道,他们的市长不姓马,好像用媒体的报道来说是姓赵。但是这个时候,大家的这种情绪,想象中的事实,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就变成没有人再去追究。可是今天再去问的时候,他自己都否认了,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了。

  我们再听听当天晚上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他的描述是什么样的。

  朱承立 《温州晚报》记者:

  事发当晚我采访了十多名围观者,其中包括八名目击者,除了一名目击者一再讲述马文聪讲过“我爸是市长”外,连受伤小孩的妈妈刘秀英也说没有听到过这句话。那位目击者之所以那么说,也许是担心马文聪家里真的有权有势的话,而且警方或者相关部门不公开处理的话,很有可能对受伤者不利。所以我个人感觉,他们也是想传这样的话的时候,希望弱者能得到群众力量的帮助,能够让事情更加快、更加好地解决。

  白岩松:

  今天我们来关注这个事情话要分两头,一头是这个叫马文聪的富二代,他爸是一个电器公司的老板,在当地这家企业并不是特别有名,他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受到法律最后认定了之后给予相关的处罚,他现在也已经被刑事拘留。这个事情我们放到一边去,这个应该交由法律去解决,这个事情是怎么酝酿,冲突究竟是怎么演变的,应该是公安以及将来的司法程序去解决的。但是我们关注的是更把它看成是一个社会的样本、一个案例,假如说一句不存在的话为什么出现了,出现了之后为什么真的这么管用,一下子就把人群全部聚集起来,而且一聚集就五个多小时。

  还有一位媒体的撰稿人,有这样一段对现场的叙述:一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开车价值140多万元的奔驰车,势必非富即贵,必定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所以当有人喊出“我爸是市长”之时,很多围观群众便信以为真。据当时现场目击者称,我爸是市长引发了群众的愤怒。有人对奔驰车放气,有人用利器划车,有人开始砸车,砸车之后,砸车之后有人将车上的物品席卷而去,还高兴地说,“终于砸过奔驰车了”。这似乎变成了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最后的聚焦在说了“我爸是市长”这样一个孩子。可是这个基础又不存在,这个时候我们恐怕很多人都要思考,我们也有可能成为围观者当中的一个,而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还是要回到现场,再去看一下。

  朱承立:

  大概在10点30分的时候,有电话打给我们,说有一个开奔驰的人碾压了一个人。当时其实还说得太夸张,说碾死了人,因为现在爆料者经常夸张成份,我们迅速找到了目击者。

  解说:

  当晚朱承立赶到现场已经是夜晚11点20分左右,奔驰车主马文聪已经被带上警车,周围是微观的人。这个场景的由来却是一个半小时的一次因为停车导致的小口角。

  朱承立:

  马文聪到达案发地点要停车位,但是这个停车位被小商店店主在那里放了一个矿泉水的箱子。我跟刘秀英求证,我说你为什么把箱子放在这里?她说是为了占位用的。然后马文聪当时之所以跟她发生争执,也是为了想要把车停在车位里去。

  解说:

  停下车之后,马文聪随即冲入店中,砸玻璃柜台泄愤。之后刘秀英的孩子头部受伤,而不是蓄意打人,实际当时双方也是各执一词,刘秀英说是故意而为,而马文聪则说,是把一个计算器摔到地上反弹起来打到的。

  朱承立:

  她旁边的一个猪肠粉店的老板娘,基本上是其他第三方的证人。我找到了老板娘,我问她你也没有看到马文聪打小孩?她保持沉默,然后小孩的妈妈就说,他肯定打了。猪肠粉店的老板娘继续保持沉默,然后她突然说了一句话,“好像打了”。

  解说:

  孩子受伤后,马文聪曾试图赔偿三百元钱私了,随后又准备开车离开。刘秀英一边找电话报警,一边叫喊“女儿被打流血了”。正从对面东都大厦A幢楼下牛杂点心店出来的邓春雷、朱勇猛、吴晓丹三人听到喊叫后,想要拦住该奔驰车。吴晓丹站到该车驾驶室旁拦,但没想到突然被该车卷入车轮下。

  朱承立:

  当时包括林赛雯(马文聪的女朋友)说,她看到有人卷到下面,她大叫起来了。旁边的朱勇猛、谢女士、陈女士也大叫起来,说有人在车底下,还是发生了前后车的一个动作,但是马文聪不承认是故意把他碾压了。

  解说:

  碾压的确存在,吴晓丹受伤。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激了周围的人,纷纷围上来,当朱承立赶到的时候,看到的是情绪激烈的一幕。

  朱承立:

  现场群众就是因为受了小孩被奔驰车主打了,受着“我爸是市长”这样的一个说法,现场楼上、楼下、旁边的人全都围上来了,有些人在微博上看到,温州市的其它地方开车赶过来看这个事情,然后这个事情就发酵了。大家就围着警车,不让警车走,包括家属也都过来了,家属也不让警车走。

  解说:

  随后警察努力地满足各方要求,协调着现场。而之后不久,其实各方记者都陆续离去。

  朱承立:

  报纸清样时间就是12点,截稿时间往往就是11点。

  解说:

  事实上现场最终只剩下了朱承立一个媒体记者。应围观者要求,警方一直在联络别的媒体,希望再有一家到场,监督办案过程,但由于时间太晚,未能实现。一直到凌晨三点左右,当事双方、主要目击者包括记者都坐上警车才离开现场,事情得到平息。

  白岩松:

  在这个过程当中,温州当地的警方还是相当顺应民意的,被老百姓给扣在那儿之后,没有去强行地把年轻人带走,或者怎么样,而是有什么样的要求,大家进行沟通。最后凌晨三点多钟离开,而且在确保记者都会跟我们去,我们不会把这个案子私了,或者假如他爸是市长去袒护或者怎么样。最后老百姓才让他们走,最后五个来小时。

  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有些事情是很快的。在目前传播环境下,微博报道迅速出来,但是当“我爸是市长”这句话一出来之后,迅速地点燃了大家的情绪,人越聚越多。

  今天我在进行搜索的时候,发现有相当多的新闻评论在评论这件事情,但是是把“我爸是市长”当成已发生的事实进行非常辛辣的讽刺和相关的评论。但问题是当现在无法去证实,而且可能不存在这句话的时候,这个评论快是不是要思考,我觉得这都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提醒,因为一切要以事实为依据。

  那么还有一个在今天节目开篇的时候,我用了第四个媒体的标题,就是警察搂着孩子的肩膀引发大家的联想,这又是怎么一件事呢?

  来,我们看一下背后大屏幕上的这张照片。就是这张照片让很多的网友,包括公众觉得一看关系特好。请大家注意,这个孩子的脸,他露出了这种笑容,大家就会觉得,他进了警车之后,警察还跟他勾肩搭背的,而且他还露出了笑容,是不是非常熟悉?他爸不是富商就可能是官员了,这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呢?这张照片背后又是什么样的事实呢?

  来,听当地记者采访了解的相关情况。

  温州晚报 记者朱承立:

  我当时就是在车头,当时群众的情绪都是担心马文聪被调包,群众都要求记者、媒体甚至群众自己拍照做一个见证,但是警方开始是不同意,因为可能担心涉及隐私或者涉及其它方面。但是后来因为群众情绪非常强烈,把马文聪的手拿开,让大家拍,让大家拍的时候,马文聪非常不配合,手还是拼命地捂着自己的脸,但是警方还是把他的手打开了。就是在手被打开的一瞬间,因为我很正面地对着他,感觉他很无奈地在笑。

  白岩松:

  一个孩子一瞬间可能懵了,而且他用手在捂着自己的脸。因为当时群众都说,留下证据,万一最后没看清他是谁,明天给调包了,把他的手弄下来,拍一张照片。最后警察是顺应民意把他的手给拿下来,孩子的笑容我们也搞不清一瞬间是怎么样。可是就这样一个照片又引发了大家相当丰富的联想。

  回头去看这个事情,我觉得当那个事情过去了之后,我们要有一种理性,慢慢地成长起来,遇到很多事情都在通向未来我们期待的一种局面。

  专栏作家潘采夫写这样的事的时候:这样一起看上去挺无厘头的事件,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寻的:首先,他因偶然事件引起一次事故、一句传言,甚至一个谣言都可以迅速引爆;其次,没有明确的组织者,从围观到参与并没有利益驱动,只是发泄某种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往往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于是开奔驰的人被合理化地想象成有背景的某二代,冤,还是不冤?

  陈东升,(法制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他说的挺有意思:一句谣传的“我爸是市长”,煽起了千余民众的愤怒,围着警车5小时不让走,最后把一百多万元的奔驰车也给砸了。市长是人民公敌?奔驰车有罪?仇官仇富?法不责众?是同仇敌忾还是集体无意识?为何会有“我爸是市长”的谣传?“我终于砸奔驰了”反映什么心态?猜疑、怨气和仇恨的蓄积蔓延,谁是赢家?是的,我们都需要慢慢地去思考这样的答案。

  接下来再看看《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位同仁,他对这件事情的分析。

  李鸿谷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我们国家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时期,需要重新通过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甚至四次分配来获得相对的社会公平、公正,而这个需要一个缓慢的、长时间的制度设计的过程。这个时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必须共同面对和共同担当的一个历史过程。

  我们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抱怨、冲突然后激化,形成一次一次的社会事件。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更理性来看待的过程。

  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个在现场的人,他们其实在现场所看到的那些点滴的信息都是片断的,不足以使那些围观的人能够得出关于这个事件的完整的理解和完整的解释,那么这个时候特别有赖于像记者这样专业人士,对这个事情做出完整的、接近事实的一个解释和报道。这个时候我们的记者就基本上失去了基本职业操守,他们迎合的是想象,迎合的是他们跟观众、围观者是一样的。他们也是看到片断信息,而这个片断的信息本身形成的其实是不真实的一个东西。

  白岩松:

  这件事情给我两点思考:

  第一,我们都希望公平、正义并且去推动,但是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不是正在跟我们不喜欢的那些人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甚至更过分,这样的话情何以堪;

  第二,我们的富一代在创造财富、拼命打拼的时候,觉得我只要给我的孩子留下了物质,就算我尽了父亲或者母亲的责任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失去教育和某些引导的情况下,随时会把财富变成灾祸。

  好了,今天到这儿。

审核了很久!顶上去!
造遥可耻。但是与其叫公众反思心态,不如管好官员和衙内们
最该反思的是市长们
公众反思?呵呵,首先该反思的不应该是公众吧?
最该反思是那些纨绔子弟和衙内
快雪时晴 发表于 2011-9-22 08:38
最该反思是那些纨绔子弟和衙内
该反思的是他们的爹妈。。。孩子何辜?
什么市长不市长的,老百姓想砸奔驰才是真的
他比较关心那车保险公司给赔么
songdewen 发表于 2011-9-22 08:03
最该反思的是市长们
莫名其妙,市长怎么了?
e8098 发表于 2011-9-22 19:13
该反思的是他们的爹妈。。。孩子何辜?
纨绔子弟与他们爹妈都该反思
又见官体反思
所有的受害人都应该反思。
造谣固然可耻,但此类事件也说明一直压抑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怎样的地步了。这些真不是唱唱红歌,宣扬下党史就可以解决的。
奔驰车再买一辆就是,穷光蛋依旧是穷光蛋。
该反思的不是民众

而是为什么说了这个   
民众的情绪就会被挑逗起来
官员,富人要反思的是为什么社会会仇视他们
人们要反思,自己想要一个民主公正的社会,但是造谣,传谣,轻易信谣的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民主公正社会的公民
大胆 竟敢要公众反思
不管别的 造谣的应该惩处
造谣有理,辟谣有罪。反思什么的太不普世了。
哈。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开奔驰的不是自己。有钱老爹的儿子不是自己。有权有势的不是自己……多了。什么叫羡慕嫉妒恨?先是羡慕,羡慕自己却没能力达到,就只有嫉妒;嫉妒之后还是没能力达到,那就只有恨了。

老百姓只会想到“为富不仁”,永远不会想到“勤劳致富”,更不会想自己去勤劳来致富。
zetaplus 发表于 2011-9-22 15:25
哈。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开奔驰的不是自己。有钱老爹的儿子不是自己。有权有势的不是自己……多了。什么叫羡 ...
以己度人。
为什么老百姓会条件反射式地联想到为富不仁?还不是因为这个社会上不仁的富人太多了吗。正是因为这个社会上不勤劳而致富的例子太多了,百姓才会有怨气。
可笑的倒打一耙
ghuest 发表于 2011-9-22 16:06
以己度人。
为什么老百姓会条件反射式地联想到为富不仁?还不是因为这个社会上不仁的富人太多了吗。正是 ...
呵呵,为富不仁的不少,因贫而不仁的更多,那我们是不是看到一个穷人就该把他往犯罪者身上联想?:D
车车 发表于 2011-9-22 19:49
又见官体反思
官者仗权,民者造谣,都该反思,还是说你认为只需其中一个反思就行了?:D


判断事情的对错,不是先弄清事情的真假而是先考虑当事人的背景,这颇让人联想当年的黑五类们{:soso_e120:}

判断事情的对错,不是先弄清事情的真假而是先考虑当事人的背景,这颇让人联想当年的黑五类们{:soso_e120:}
哎,前几天不是有个帖子说白岩松被封杀了来着?
造谣已经成了一部分人喜闻乐见的事情了  77廉租房那批脑残不是一样还在继续造谣 你说它造谣它就转移话题 你说他老子是市长是谣言 它就说造谣有理 该反思的是市长
首先该反思的是媒体.
瞎编乱造的的还少?听风就是雨...
潜意识里就认为,对,应该是这样
太祖当年说过,WG隔几年会再来一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觉得他真用乃神人也。WG之时一切事情都会扯上阶级斗争,现在一切事情都会扯上XXXX,不管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所谓民意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挑逗起来的。不过到了最后,一旦这个社会真的如某些人所愿爆发了,这些所谓的公知,良青什么的,会是第一个被干掉的。这些SB将会猜到故事的开头,但猜不到故事的结尾
反个鸟儿思
现在"老百姓"这个抬头基本无敌
凡是老百姓做的就是正义的,凡是老百姓说的就是对的
老百姓永远不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