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 67%公众指总量应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14:56
<p>中国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 67%公众指总量应减&nbsp; </p><p>--------------------------------------------------------------------------------<br/>2006年03月06日 07:13 <br/>&nbsp;<br/>  67%的公众认为公务员多了</p><p>  近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了一项《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这项于2005年10月进行的对中国4128名16~60岁城乡常住居民的入户调查显示,67%的公众认为,目前政府公务员的总量应该减少。</p><p>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政府为机构“消肿”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公众对政府“机构越消越肿、人员只减不少”的看法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精简过程缺乏公开透明性,且人员流向也未能真正减轻老百姓的供养负担,公众对政府的“瘦身行动”没有感觉。另一方面,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一直意见较大,本次调查就显示,居民对政府部门感到不满的原因当中,“办事拖拉”排在第一位(36.6%)。</p><p>&nbsp;</p><p>  同时,也有19.4%的居民认为,一些部门应该减少,同时另一些部门应该增加或者不变。</p><p>  以市级政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和市发改委等部门最该减员,而市交通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则被认为需要增员。其中,三成公众认为,最该增加公务员数量的政府机构是市交通委员会。</p><p>  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介绍,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是1∶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如果从经济视角考察,即通过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指标来看,中国是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美国为2.31人/百万美元),这表明中国公务员数量相对国民经济发展而言确实较多。(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周凯)</p><p>  一方面,近七成的公众认为政府公务员总量应该减少,另一方面,上百万大学毕业生争相报考——</p><p>  公务员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p><p>  在零点公司发布“近七成的民众认为政府公务员总量应该减少”这一调查结果的同时,国家机关各单位公务员的复试正在紧张进行。一些年轻人正在为获得一个公务员身份不懈努力着。<br/>&nbsp;</p><p>中国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 67%公众指总量应减&nbsp; </p><p>--------------------------------------------------------------------------------<br/>2006年03月06日 07:13 <br/>&nbsp;<br/>  67%的公众认为公务员多了</p><p>  近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了一项《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这项于2005年10月进行的对中国4128名16~60岁城乡常住居民的入户调查显示,67%的公众认为,目前政府公务员的总量应该减少。</p><p>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政府为机构“消肿”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公众对政府“机构越消越肿、人员只减不少”的看法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精简过程缺乏公开透明性,且人员流向也未能真正减轻老百姓的供养负担,公众对政府的“瘦身行动”没有感觉。另一方面,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一直意见较大,本次调查就显示,居民对政府部门感到不满的原因当中,“办事拖拉”排在第一位(36.6%)。</p><p>&nbsp;</p><p>  同时,也有19.4%的居民认为,一些部门应该减少,同时另一些部门应该增加或者不变。</p><p>  以市级政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和市发改委等部门最该减员,而市交通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则被认为需要增员。其中,三成公众认为,最该增加公务员数量的政府机构是市交通委员会。</p><p>  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介绍,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是1∶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如果从经济视角考察,即通过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指标来看,中国是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美国为2.31人/百万美元),这表明中国公务员数量相对国民经济发展而言确实较多。(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周凯)</p><p>  一方面,近七成的公众认为政府公务员总量应该减少,另一方面,上百万大学毕业生争相报考——</p><p>  公务员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p><p>  在零点公司发布“近七成的民众认为政府公务员总量应该减少”这一调查结果的同时,国家机关各单位公务员的复试正在紧张进行。一些年轻人正在为获得一个公务员身份不懈努力着。<br/>&nbsp;</p>
<p>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 近七成公众认为总量应减(2)&nbsp; </p><p>--------------------------------------------------------------------------------<br/>2006年03月06日 07:13 <br/>&nbsp;</p><p>  关于公务员数量的算法,西方国家和中国并不相同:西方国家往往把“吃财政饭的人”都归为公务员,而在中国,这项统计只包括了政府机关里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员,大约600万人。此外,125万多个事业单位里还有3000万人,这些人跟老百姓打交道很多,又实际承担了部分行政工作——他们同样是中国财政供养的人员。 </p><p>  如果按照西方的统计口径,中国的“公务员”有3600万人。老百姓“公务员太多了”的感觉,其实是对这个3600万人庞大队伍的感受。</p><p>  庞大归庞大,近两年公务员考试依然是异常火爆。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的8400个职位有超过54万人报名,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报考人数接近100万。在“筛简历”一关“筛”掉了一些人之后,仍然有超过40万人参加考试。平均起来,50个人里才考中1个,比高考和考研的录取率低得多———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热考”。 </p><p>  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选择公务员的理由却已经有了变化。 </p><p>  “这是份能进能退的工作” </p><p>  “现在的工作不再是喝茶看报纸了。”大学毕业后在国务院某部委工作了3年的郑洋(化名)这样说。 </p><p>  他所在的单位里,人人都在努力争先:学更多知识,有时周末也会加班。“确实有懒的、混日子的,不过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 </p><p>  公务员的生活并非郑洋想像中的那么无聊。近几年,这个部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业余时间大家会一起踢球、打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很快洗掉了学生气,学会了这一行做人办事的原则。没有“眼力见儿”的人,在单位里是会被瞧不起的。“这是一份能进能退的工作,进的榜样就是我们年轻的副局长,想‘进’就要努力工作,等待提升。如果能在几年后成为某位领导的秘书,就有更多的机会。至于‘退’,就是攒资源,多结交一些人。过几年,辞职下海,或者跳到大企业里去。”郑洋说,“那样的话,整个人的含金量都在往上走。” </p>
<p>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 近七成公众认为总量应减(3)&nbsp; </p><p>--------------------------------------------------------------------------------<br/>2006年03月06日 07:13 <br/>&nbsp;</p><p>  拿到手里的钱不算多,可郑洋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净挣”。他是北京本地人,还没有结婚,许多开支都省下了。“每个月,加班费和补贴就足够花了。” </p><p>  “只要不惹事,没人会辞退你”</p><p>  公务员工作,考试的时候竞争激烈,获得了工作后就比较稳定了,不存在企业里“公司倒闭”、“随时可能被炒掉的风险”。辞退一个公务员的手续绝对不像私营企业“多开俩月工资走人”那么简单。按照《公务员法》,公务员如果被辞退或者考核为不称职,可以向上级申诉。“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误,没人会辞退你,或者无故把你评成不合格。哪个领导愿意自己的手下出个‘不合格’呢?”在北京市某机关工作了6年的L先生说,“只要不惹事,态度认真,没人会给你找麻烦。” </p><p>  还有的人是吃够了动荡的亏,开始转行考公务员。小王从北京的某所大学毕业,两年之内换了3家单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关村租了写字楼的某家公司,当时声称是高科技企业,两年内干得好给落户,工资说得也很高。“可惜高科技也会倒闭,他们到现在还欠我好些钱呢。”小王被迫在工作6个月后开始再就业。后来的两家公司,工资倒是给全了,只是会经常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这种地方干一两年还可以,太久了会摧残生命。” </p><p>  毕业的时候,小王的打算很简单:不愿意进官场,去企业会更自由一些。家里人希望他能稳定下来,有个“正规工作”。为此他没少跟父母争论,觉得上一代人经受了太多的颠沛流离,太求稳定了。“现在我服了,完全服了。”小王说,“还是老爹的估算准确,在企业挣5000元,可开支太大,倒不如公务员挣2000多元。” </p><p>  “多少钱?饿不着你!” </p><p>  一名去年7月毕业的上海女公务员曾经在网上公开过自己的工资条:第一年试用期基本收入35609.7元,转正后每年的基本收入合计59150元,此外还有将近2.5万元的补贴,相当于6000元的实物、券、卡。算下来,转正后预期年收入超过9万元。 </p><p>  不久前,上海市某区政府来北京高校招聘,开出的价格是一年6万元左右。招聘的人告诉求职学生,先得是“事业单位编制”,过两年才可能转成正式公务员———在很多地方,这是公务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变通措施。 </p><p>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几年来各行业的应届毕业生工资都在“跳水”,可公务员工资却在向上调整。2005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653元,一个普通科员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一年开13个月工资,算起来超过人均收入的50%。如果“3581”工程启动,他们的收入还会更高。<br/>&nbsp;</p>
<p>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 近七成公众认为总量应减(4)&nbsp; </p><p>--------------------------------------------------------------------------------<br/>2006年03月06日 07:13 <br/>&nbsp;</p><p>  参加200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小J在面试时表现出色。考官满意之余问他:“你还有别的要问吗?”小J小心地问了句:“能挣多少钱?”考官呵呵一笑:“饿不着你。”具体是多少,他没回答。小J上网查到的薪资水平让他特别失望,甚至做好了“月光”的准备。进了机关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p><p>  与企业,尤其是与有些外企相比,他的工资确实有限,可公务员的各种福利却非常不错,房补、交通补助都有。中午饭可以在单位吃,单位直接把钱打在饭卡里,还会发一些日用品或代金券,报销点儿发票,这样,许多零碎的花销都省下来了。</p><p>  “不考白不考” </p><p>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是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间。那时,应届毕业生中许多人都还没有工作。公务员有前途、稳定、待遇好,报名费60元也不算太贵,而且几乎不和考研或其他公司招聘冲突。就算不打算干这行,不少学生也会报个名试试。 </p><p>  所有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基本是一样的,对于购买了辅导书或者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辅导班的应考者来说,参加考试次数越多,成本就越低、越划算。各个省招考公务员的时间不同,有些学生甚至会参加好几个省的公务员考试。 </p><p>  陈冰(化名)2004年考取了海关系统公务员,这纯粹是个意外。当时全宿舍的人挤在电脑前报名,她正在复习,准备考研究生。一个姐妹说了句“你也报一个吧”,陈冰也觉得考个试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托别人给她报了名。 </p><p>  她没有刻意复习,只是看考研书看累了,做做行政能力测试题,只当是调节情绪。结果研究生没考上,公务员倒被录取了。“好多人跟我一样,糊里糊涂就进来了。”陈冰在机关里坐了一阵办公室,长了好几斤肉,忍够了工作的枯燥。她筹划着辞职,父母和外公都反对,说人不该不知足。同学也劝她:“女孩子做公务员很舒服,去外面公司,如果准备要孩子,老板会炒掉你。”陈冰自己也挺矛盾:“干了两年公务员,还没学到什么呢,学校里学的倒都忘了。” </p><p>  工作稳定才能收回教育投资 </p><p>  尽早收回自己在教育上的投资,这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现实的。可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在北京的大学里,一个本科生的学费是2万元左右,要是自费再读个硕士,至少还要3万元。如果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的花销,少说也要接近10万元。这些钱大多来自家庭,许多父母都是要举债才能供出一个大学生的。 </p><p>  在读大学的几年里,父母们正在迈向老年。孩子大学毕业那一天,就是多数家庭开始收回投资成本的日子。一个待遇好、收入稳定的工作,将可能成为一个家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银行、垄断性大国企、外企、政府机关,这是在年轻人中最受追捧的4种单位,其中,最稳定的还是政府机关。 </p><p>  在一些限制外地人进入的城市,公务员可以落户这一点也被许多年轻人所看重,他们宁愿为户口少挣点钱。在北京,一些企业将户口、进京指标私下出卖,价值一般超过3万元。“我倒不是眼红,”某白领在博客上抱怨,“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给我们私企那么多限制。一个国家最有创新能力,最有活力,效率最高的是企业,不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务员已经太多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汤涌)<br/>&nbsp;</p>
<p>零点 似乎 还应该做一个问卷调查:</p><p>————你是否愿意当公务员?</p><p></p><p>然后看看这个调查的结果如何,再去和上面那个“ 67% ”做一下对照。</p>
<p>还有33%就是公务员</p>[em01]
总说党政机关,党政机关,这会公务员法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的提法,区分政务员和公务员,而是统称为公务员,人肯定多,要是去掉其中的一个字,人数会飞快的降下来的,可是吃公家饭的人不会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耗子药煮面</i>在2006-3-6 16:17:00的发言:</b><br/><p>还有33%就是公务员</p>[em01]</div><p>老大要顶哦!</p>
增减不是问题,工资也不是问题,地方政府的效率才是最大的问题。。。应该像地方一样引入竞争解聘制度,不能让大家拿国家和人民的资产不当一回事,无节制浪费,谋私利和坐享其成。
<p>  还是持比较中立的观点:有的地方闲人太多,有的地方人员数量不够,单纯的增减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合理配置,提高效率。</p><p>  只要能把事情办好,客观公正,人稍微多一点我想大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