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多在哪里?少在何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30:43
好先生

中国公务员比国外少在哪里
06-21 22:39 搜狐
放到桌面
原标题: 中国公务员的“多与少”

相关推荐更多
下载
人社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716.7万公务员,与13亿的总人口相比,这一数字似乎并不高,但人社部所指的“公务员”仅仅包括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庞大的事业编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并不在其中,考虑事业编之后,中国用“铁饭碗”吃“财政饭”的财政供养人员有多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是多还是少?

正式编制少,但财政供养人员多

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了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常设机关、行政机关、政协常设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等8类,属于狭义上的“财政供养人员”。

从广义上分析,“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和办公费用的公职人员”,即“吃公家饭”的人员,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党政干部,即在党政机关的公职人员;第二,各类事业单位的人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诸多领域,事业编人员规模较大,他们通常也是公众眼中的“公务员”;第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资料来源: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 天津:南开大学,2010.
党政机关公务员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1978年,供职于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约有467万人,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是1291万人,20年之内,增加了将近两倍。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财政部20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为5392.6万人。1998年—2009年间,财政供养总人数由3843万增加至5393万,11年间增加了15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1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占总体财政供养人员的比重在不断增加。2015年,美国的公务员人数为约2800万人,涵盖上至总统,下至基层文职人员,既包括供职于国家机关的人员,也包括公共事业从业人员和政府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公务员”统计数据中,不包括立法部门的议员和司法部门的法官。用学术界提及的“官民比”来分析,财政部的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每32.5个公民供养1人“吃皇粮”,到了2016年变成了每28.5个公民供养1人,从另一个侧面意味着全民负担的财政供养人数在不断增加,负担也在不断增加。

虽然公众习惯于将所有“吃财政饭”的人都等同于“公务员”,但研究表明,事业单位人员是财政供养人员的主体,约占60%左右,而真正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拥有正式编制的公务员在财政供养人员整体中的比重并不高,且稳定在17%。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占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1/4左右。此外,目前基层财政供养结构失衡,聘用人员远多于编制人员。聘用人员即所谓有“合同工”,其岗位主要分布在城乡社区工作、综合服务、综合执法领域,例如以外来人口为主的协管和派出所协管等。这些人员虽为“合同工”,但也是在“吃财政饭”。

领导干部多,普通办事人员少

目前,各个国家机关、各党派、人民团体的领导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普遍存在着“官多兵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领导职数过多,相比之下办事员人数较少;第二,一些机构中还存在“虽然并未担任领导职务,但享受领导干部待遇”的公职人员;第三,基层国家机关出现副职过多的情况,一个市有十几个副市长,一个局有十几个副局长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河南省北部某县为例,按照规定,该县每个乡镇党委、政府公务员正常编制在20到27人。但是其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普遍在13—16人,其中还有兼职,即副乡长兼任乡武装部长、纪检书记兼任乡人大副主席等,这些“领导干部”以外,还有“退二线”的“原领导干部”,剩下只有5到8人左右才是正式编制的办事员。据报道,豫西某市交通局的正式编制为34人,其中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占13个,剩下的全是科长,具体办事人员则是从下属机构借调的。

这种情况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升迁机制有关。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只要不犯重大错误,一般是“终身制”的,直到退休仍是其中的一员,稳定的同时也向晋升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经常是“领导不走,晋升无门”。由于每个单位领导职数有限,为了解决干部晋升问题,不得不大量配备虚职,例如虽然市长只能有一个,但副市长可以有多个。这种情况使得整个基层公务员队伍“头重脚轻”,真正“跑腿”做事的普通公务员数量相对较少,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为了满足工作需要,正式编制的办事人员较少的机关,不得不从其他机关或下属机关“借调”工作人员,例如农林、交通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服务中心等机构,大量招纳“雇佣军”。当“借调”这种从“体制内”招人的方法有局限时,就考虑“体制外用人”,即在社会上招录“合同制”人员。联想此前不断曝光的“打人的城管其实是临时工”等多起事件及类似新闻,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谎言,在公务员的队伍里,尤其是基层行政机关里,确实有大量的“临时工”。虽然“合同制”的人员在工资待遇上与正式编制人员有差别,但他们的工资和办公费用仍然出自当地财政,因而也是“财政供养人员”。

中央人员少,地方冗员严重

纵向来看,各层级政府之间的人员配置不合理,中央公务员在公务员整体队伍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县乡基层政府比重偏大。统计资料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和日本中央政府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有明显共性,即机构数目虽然不多,但各部门内部公务员的规模均比较大。美国的农业部、司法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的公务员超过了10万人,就连人员规模最小的教育部也有4000多人;日本的法务省、财务省、国土交通省(注:日本的“省”相当于中国的“中央部委”)等机构的公务员人数也都在5万人以上,人员最少的环境省也有1000多人。

世界上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公职人员占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比重一般都超过10%,例如美国的联邦公务员占全美公务员总数的14%左右,在德国这一数字是15.3%,在澳大利亚是12.1%,而韩国、法国、西班牙等单一制国家的这一比重均达到了50%左右。而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公务员占整体公务员队伍的不足10%。

数据显示,2008年,在中国的中央机关中,拥有公务人员最多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即“国家发改委”),为1029人,教育部有556人,卫生部有387人,民政部有332人,司法部有294人,科技部258人,而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只有143人。这些部委担任着中国各个领域大政方针的制定,除去其中的部长、副部长、司长、副司长等领导职位,真正下笔起草各项政策方针、规章制度的办事员们其实比较少,有时甚至只有几个人,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掌握的数据和资料,他们的个人能力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是,人都有思维和能力上的局限,只有几个人写出的政策、起草的文件,如何能让公众完全放心?

虽然国家在中央行政层面进行了历次机构改革,为提高行政效率裁撤了一部分人员,但其实中国公务员队伍的“冗员”所在不是中央,而恰恰是地方。中央公务员人员较少,造成中央政府在地方没有执行载体,中央事务必然要依赖地方执行,很容易出现政令不畅、地方执行与中央政策脱节等问题。

看待中国公务员队伍,不能简单地就数量多少来下定论,总体而言,虽然公务员“正规军”较少,但“吃皇粮的人”依然很多;公务员队伍中,基层是“头重脚轻”,“正规军”虽然较少,但其中许多都是领导干部,“一般士卒”较少,这也使得国家机关中的“事业编”和“合同制”人员数量增加;整体是“头轻脚重”,中央公务员相对较少,给政策的制度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责任编辑: 张蕙http://m.sohu.com/n/455555792/?wscrid=1137_11好先生

中国公务员比国外少在哪里
06-21 22:39 搜狐
放到桌面
原标题: 中国公务员的“多与少”

相关推荐更多
下载
人社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716.7万公务员,与13亿的总人口相比,这一数字似乎并不高,但人社部所指的“公务员”仅仅包括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庞大的事业编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并不在其中,考虑事业编之后,中国用“铁饭碗”吃“财政饭”的财政供养人员有多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是多还是少?

正式编制少,但财政供养人员多

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了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常设机关、行政机关、政协常设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等8类,属于狭义上的“财政供养人员”。

从广义上分析,“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和办公费用的公职人员”,即“吃公家饭”的人员,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党政干部,即在党政机关的公职人员;第二,各类事业单位的人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诸多领域,事业编人员规模较大,他们通常也是公众眼中的“公务员”;第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资料来源: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 天津:南开大学,2010.
党政机关公务员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1978年,供职于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约有467万人,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是1291万人,20年之内,增加了将近两倍。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财政部20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为5392.6万人。1998年—2009年间,财政供养总人数由3843万增加至5393万,11年间增加了15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1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占总体财政供养人员的比重在不断增加。2015年,美国的公务员人数为约2800万人,涵盖上至总统,下至基层文职人员,既包括供职于国家机关的人员,也包括公共事业从业人员和政府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公务员”统计数据中,不包括立法部门的议员和司法部门的法官。用学术界提及的“官民比”来分析,财政部的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每32.5个公民供养1人“吃皇粮”,到了2016年变成了每28.5个公民供养1人,从另一个侧面意味着全民负担的财政供养人数在不断增加,负担也在不断增加。

虽然公众习惯于将所有“吃财政饭”的人都等同于“公务员”,但研究表明,事业单位人员是财政供养人员的主体,约占60%左右,而真正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拥有正式编制的公务员在财政供养人员整体中的比重并不高,且稳定在17%。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占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1/4左右。此外,目前基层财政供养结构失衡,聘用人员远多于编制人员。聘用人员即所谓有“合同工”,其岗位主要分布在城乡社区工作、综合服务、综合执法领域,例如以外来人口为主的协管和派出所协管等。这些人员虽为“合同工”,但也是在“吃财政饭”。

领导干部多,普通办事人员少

目前,各个国家机关、各党派、人民团体的领导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普遍存在着“官多兵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领导职数过多,相比之下办事员人数较少;第二,一些机构中还存在“虽然并未担任领导职务,但享受领导干部待遇”的公职人员;第三,基层国家机关出现副职过多的情况,一个市有十几个副市长,一个局有十几个副局长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河南省北部某县为例,按照规定,该县每个乡镇党委、政府公务员正常编制在20到27人。但是其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普遍在13—16人,其中还有兼职,即副乡长兼任乡武装部长、纪检书记兼任乡人大副主席等,这些“领导干部”以外,还有“退二线”的“原领导干部”,剩下只有5到8人左右才是正式编制的办事员。据报道,豫西某市交通局的正式编制为34人,其中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占13个,剩下的全是科长,具体办事人员则是从下属机构借调的。

这种情况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升迁机制有关。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只要不犯重大错误,一般是“终身制”的,直到退休仍是其中的一员,稳定的同时也向晋升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经常是“领导不走,晋升无门”。由于每个单位领导职数有限,为了解决干部晋升问题,不得不大量配备虚职,例如虽然市长只能有一个,但副市长可以有多个。这种情况使得整个基层公务员队伍“头重脚轻”,真正“跑腿”做事的普通公务员数量相对较少,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为了满足工作需要,正式编制的办事人员较少的机关,不得不从其他机关或下属机关“借调”工作人员,例如农林、交通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服务中心等机构,大量招纳“雇佣军”。当“借调”这种从“体制内”招人的方法有局限时,就考虑“体制外用人”,即在社会上招录“合同制”人员。联想此前不断曝光的“打人的城管其实是临时工”等多起事件及类似新闻,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谎言,在公务员的队伍里,尤其是基层行政机关里,确实有大量的“临时工”。虽然“合同制”的人员在工资待遇上与正式编制人员有差别,但他们的工资和办公费用仍然出自当地财政,因而也是“财政供养人员”。

中央人员少,地方冗员严重

纵向来看,各层级政府之间的人员配置不合理,中央公务员在公务员整体队伍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县乡基层政府比重偏大。统计资料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和日本中央政府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有明显共性,即机构数目虽然不多,但各部门内部公务员的规模均比较大。美国的农业部、司法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的公务员超过了10万人,就连人员规模最小的教育部也有4000多人;日本的法务省、财务省、国土交通省(注:日本的“省”相当于中国的“中央部委”)等机构的公务员人数也都在5万人以上,人员最少的环境省也有1000多人。

世界上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公职人员占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比重一般都超过10%,例如美国的联邦公务员占全美公务员总数的14%左右,在德国这一数字是15.3%,在澳大利亚是12.1%,而韩国、法国、西班牙等单一制国家的这一比重均达到了50%左右。而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公务员占整体公务员队伍的不足10%。

数据显示,2008年,在中国的中央机关中,拥有公务人员最多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即“国家发改委”),为1029人,教育部有556人,卫生部有387人,民政部有332人,司法部有294人,科技部258人,而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只有143人。这些部委担任着中国各个领域大政方针的制定,除去其中的部长、副部长、司长、副司长等领导职位,真正下笔起草各项政策方针、规章制度的办事员们其实比较少,有时甚至只有几个人,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掌握的数据和资料,他们的个人能力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是,人都有思维和能力上的局限,只有几个人写出的政策、起草的文件,如何能让公众完全放心?

虽然国家在中央行政层面进行了历次机构改革,为提高行政效率裁撤了一部分人员,但其实中国公务员队伍的“冗员”所在不是中央,而恰恰是地方。中央公务员人员较少,造成中央政府在地方没有执行载体,中央事务必然要依赖地方执行,很容易出现政令不畅、地方执行与中央政策脱节等问题。

看待中国公务员队伍,不能简单地就数量多少来下定论,总体而言,虽然公务员“正规军”较少,但“吃皇粮的人”依然很多;公务员队伍中,基层是“头重脚轻”,“正规军”虽然较少,但其中许多都是领导干部,“一般士卒”较少,这也使得国家机关中的“事业编”和“合同制”人员数量增加;整体是“头轻脚重”,中央公务员相对较少,给政策的制度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责任编辑: 张蕙http://m.sohu.com/n/455555792/?wscrid=1137_11


为什么不能和古代中国的公务员数量比,而要和西方比?

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比西方现在的行政体系先进多了。我所说的先进是指管理费用。

中国古代的行政体系,不过是缺少透明的监督体系而已,其他都非常先进。缺少透明的监督体系也和当时整个科技发展有一部分的关系的

为什么不能和古代中国的公务员数量比,而要和西方比?

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比西方现在的行政体系先进多了。我所说的先进是指管理费用。

中国古代的行政体系,不过是缺少透明的监督体系而已,其他都非常先进。缺少透明的监督体系也和当时整个科技发展有一部分的关系的
人跟天斗 发表于 2016-6-22 13:11
为什么不能和古代中国的公务员数量比,而要和西方比?

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比西方现在的行政体系先进多了
古代?知道什么叫皇权不下乡嘛

比方说吧,路人有人抢孩子了,报警条子半天都不来,一打听,全去蹲守抓嫖了
  多在坐着 “养大爷” 的,少在真真切切干具体活的。
官多吏少,,,,,
领导说多就多,领导说少就少,是多还是少,领导说了算。。。
人跟天斗 发表于 2016-6-22 13:11
为什么不能和古代中国的公务员数量比,而要和西方比?

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比西方现在的行政体系先进多了 ...
怎么没学,现在所说的乡贤就是啊
关键还是坐办公室的太多。。。。。。。
和古代比?
古代哪个朝代是朝廷给私塾老师发工资的?
要跟古代比的意思是希望政府不办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了吗?
做办公室的人多 走出去做事的人少    走出去做事的都是合同工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