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亏损20万建农产品配送中心专供政府机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5:29
     南方网 农产品卖难和终端价格上涨并存,是困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老大难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实现产销对接,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背景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概念应运而生,各地民办、官办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早在2009年4月,广州南沙区横沥镇就率先斥资建立横沥镇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旨在“拓宽横沥镇无公害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横沥镇名优农产品知名度”。时隔一年半,该配送中心运营情况如何,是否实现了预期,对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革有何启示,南方农村报记者近日对该项目进行了了解。
政府色彩浓重

横沥镇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由横沥镇政府一手组织建立。其官方网站对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发展历程有详细介绍,早在2008年底,该镇就成立了农产品加工配送领导小组,由镇长郑德伟担任组长,副镇长韩景纯、副调研员何连友、农办主任胡泽建担任副组长,一手主抓配送中心的建设。从该小组成员的构成,也能看出中心的筹建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领导小组成员为各村村主任、各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而2009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横沥镇配送中心负责人杨尧山,正是横沥镇政府科员。

“我们的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20%左右。以甜玉米为例,当前市场价0.8元/斤,我们则以1元/斤收购,每天大概收购数千斤左右。”中心负责人杨尧山介绍,他们专门联系各村村民,由当地农户负责到田间收购,再转手卖给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目前主要营业项目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为政府、企业饭堂采购果蔬,二是包装经营南沙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官网专门列出自己的“典型客户”,包括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饭堂、南沙区人民政府机关饭堂、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以政府机关和辖区内大型企业为主。

“我们每天总计向各饭堂配送7000斤左右果蔬。批发价约比收购价高出0.5元/斤。”杨尧山介绍,该配送中心还到邻镇批发市场采购猪肉,一起向各大饭堂配送。

配送中心还选用品质最优的特产统一包装,以“横沥名优特产”出售,“时常有政府或商家购买,作为赠礼。”杨尧山说,“这可以打响横沥镇特产品牌。”按杨的说法,目前该中心每天采购农产品总量不超过万斤,而输送政府企业饭堂的果蔬已达7000斤,由此推算可知,礼品类特产的销售量并不太大。

“我们只想让利给农民,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在采访中,杨尧山有意回避中心运营成本和盈利等问题。

采购量微乎其微

“农产品配送中心?没听说过哦。”庙南村主任姚青华说。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横沥镇冯马一村、冯马二村、庙南村,随意采访数十位农户,作为成立配送中心理论上的“受益方”,他们基本对该配送中心一无所知。

而作为配送中心领导小组成员,许多合作社负责人也表示,很少与配送中心实质合作。“他们(配送中心)都是自己找农民到田里收购。怎么收、收多少,我们不清楚。”兴富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富忠说。

冯马二村兴盛甜玉米专业合作社社员马兆文曾与配送中心有过合作,“今年帮配送中心采购过几次甜玉米,收购量在几百斤左右,以当时的市场价收购。”如此采购量相对于冯马二村数百吨的甜玉米年产量来说,实在微乎其微。“绝大部分产品还是靠车仔佬(小商贩)收购。”庙南村种植户冯昆正也有相同看法。

据知情人透露,目前农产品配送中心大概有10名左右工作人员,主要依靠当地村民收购农产品,严格讲,并没有减少流通环节。“中心在当地请农民收购产品,他肯定会找熟人收,还会赚中间的差价。”庙南村农资经销商黄喜听说过横沥农产品配送中心,但是他对该配送模式存在质疑。不可否认,配送中心开高价向农民收购,能够让小部分农民受益,但益处不是来自减少的流通环节,而是来自政府的补贴。

南方农村报记者希望拿到该配送中心的农户收购商名单和联系方式,以便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该中心以内部商业资料为由,拒绝透露。

行政资源能吃多久

“配送到各机关饭堂,我们中间赚0.5元/斤的差价,算上运输损耗等其他费用,所剩无几;而礼品销售方面波动很大,多则每月1000箱,少的话,几个月都没单。总体来说,我们不赚钱。”负责人杨尧山多次强调,“我们的目的是让利给农民,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至于具体营业额,杨尧山表示,配送中心具体销售情况只上报横沥镇政府财务办,他并不知情。而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中心成立以来已亏损20多万元,现在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贴钱经营,依靠行政资源开拓客户。

9月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以商家身份在中心网站4个订货QQ上留言,表示有意订货,但直到发稿时一直没有得到回复。记者随后拨打网站热线电话,在半小时内拨了近10通,才有人接听。当提出要订货时,对方说“购买50箱以上才提供配送,许多政府领导也是亲自来领货的。”而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为公司饭堂供应菜蔬时,对方回答“配送饭堂果蔬要上级领导批示。”

“成立配送中心的想法很好,正好契合目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但如果没有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只依靠行政资源和政府思维办企业,不但自身难以盈利,规模做不大,更无法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卖好的问题。”当地熟悉配送中心运作的人士称。

http://news.qq.com/a/20110910/000486.htm     南方网 农产品卖难和终端价格上涨并存,是困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老大难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实现产销对接,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背景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概念应运而生,各地民办、官办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早在2009年4月,广州南沙区横沥镇就率先斥资建立横沥镇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旨在“拓宽横沥镇无公害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横沥镇名优农产品知名度”。时隔一年半,该配送中心运营情况如何,是否实现了预期,对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革有何启示,南方农村报记者近日对该项目进行了了解。
政府色彩浓重

横沥镇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由横沥镇政府一手组织建立。其官方网站对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发展历程有详细介绍,早在2008年底,该镇就成立了农产品加工配送领导小组,由镇长郑德伟担任组长,副镇长韩景纯、副调研员何连友、农办主任胡泽建担任副组长,一手主抓配送中心的建设。从该小组成员的构成,也能看出中心的筹建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领导小组成员为各村村主任、各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而2009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横沥镇配送中心负责人杨尧山,正是横沥镇政府科员。

“我们的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20%左右。以甜玉米为例,当前市场价0.8元/斤,我们则以1元/斤收购,每天大概收购数千斤左右。”中心负责人杨尧山介绍,他们专门联系各村村民,由当地农户负责到田间收购,再转手卖给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目前主要营业项目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为政府、企业饭堂采购果蔬,二是包装经营南沙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官网专门列出自己的“典型客户”,包括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饭堂、南沙区人民政府机关饭堂、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以政府机关和辖区内大型企业为主。

“我们每天总计向各饭堂配送7000斤左右果蔬。批发价约比收购价高出0.5元/斤。”杨尧山介绍,该配送中心还到邻镇批发市场采购猪肉,一起向各大饭堂配送。

配送中心还选用品质最优的特产统一包装,以“横沥名优特产”出售,“时常有政府或商家购买,作为赠礼。”杨尧山说,“这可以打响横沥镇特产品牌。”按杨的说法,目前该中心每天采购农产品总量不超过万斤,而输送政府企业饭堂的果蔬已达7000斤,由此推算可知,礼品类特产的销售量并不太大。

“我们只想让利给农民,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在采访中,杨尧山有意回避中心运营成本和盈利等问题。

采购量微乎其微

“农产品配送中心?没听说过哦。”庙南村主任姚青华说。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横沥镇冯马一村、冯马二村、庙南村,随意采访数十位农户,作为成立配送中心理论上的“受益方”,他们基本对该配送中心一无所知。

而作为配送中心领导小组成员,许多合作社负责人也表示,很少与配送中心实质合作。“他们(配送中心)都是自己找农民到田里收购。怎么收、收多少,我们不清楚。”兴富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富忠说。

冯马二村兴盛甜玉米专业合作社社员马兆文曾与配送中心有过合作,“今年帮配送中心采购过几次甜玉米,收购量在几百斤左右,以当时的市场价收购。”如此采购量相对于冯马二村数百吨的甜玉米年产量来说,实在微乎其微。“绝大部分产品还是靠车仔佬(小商贩)收购。”庙南村种植户冯昆正也有相同看法。

据知情人透露,目前农产品配送中心大概有10名左右工作人员,主要依靠当地村民收购农产品,严格讲,并没有减少流通环节。“中心在当地请农民收购产品,他肯定会找熟人收,还会赚中间的差价。”庙南村农资经销商黄喜听说过横沥农产品配送中心,但是他对该配送模式存在质疑。不可否认,配送中心开高价向农民收购,能够让小部分农民受益,但益处不是来自减少的流通环节,而是来自政府的补贴。

南方农村报记者希望拿到该配送中心的农户收购商名单和联系方式,以便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该中心以内部商业资料为由,拒绝透露。

行政资源能吃多久

“配送到各机关饭堂,我们中间赚0.5元/斤的差价,算上运输损耗等其他费用,所剩无几;而礼品销售方面波动很大,多则每月1000箱,少的话,几个月都没单。总体来说,我们不赚钱。”负责人杨尧山多次强调,“我们的目的是让利给农民,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至于具体营业额,杨尧山表示,配送中心具体销售情况只上报横沥镇政府财务办,他并不知情。而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中心成立以来已亏损20多万元,现在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贴钱经营,依靠行政资源开拓客户。

9月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以商家身份在中心网站4个订货QQ上留言,表示有意订货,但直到发稿时一直没有得到回复。记者随后拨打网站热线电话,在半小时内拨了近10通,才有人接听。当提出要订货时,对方说“购买50箱以上才提供配送,许多政府领导也是亲自来领货的。”而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为公司饭堂供应菜蔬时,对方回答“配送饭堂果蔬要上级领导批示。”

“成立配送中心的想法很好,正好契合目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但如果没有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只依靠行政资源和政府思维办企业,不但自身难以盈利,规模做不大,更无法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卖好的问题。”当地熟悉配送中心运作的人士称。

http://news.qq.com/a/20110910/000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