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闻刚:从“动车事故”看政府处理网络舆论控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43:36
核心提示:“723动车特别重大事故”引发的网络舆论也是“特别重大”的。

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抢救、处理行动牵动了大众的关注。在有关部门被问责的同时,政府部门在掌握、应对网络舆情中的不足也再次暴露出来。由于不了解网络时代新的舆情特点,有关部门没能正确处理事件中产生的网络负面舆情,面对网络,“不闻、不问、不说”的“三不”态度最终对政府部门形象以及后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实际上,随着网络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应用,如何才能正确处理网络负面舆情,已成为政府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修课。



“723动车特别重大事故”余波至今未了,围绕着事故责任等诸多问题,人们还在不停追问。而回顾事故发生以来,微博等网络手段成为广大群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新加坡《联合早报》更对中国网民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称“越在关键时刻,(中国)网络的积极效应越能得到发挥。”

不过也应该看到,网络在传递消息、凝结大众的同时,众多未经确认的谣言也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形成了网络负面舆情,但有关部门应对举措却显得颇为迟滞。在一些重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上,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开辟权威的信息发布窗口,对于广泛流传的一些流言、质疑,也没有及时、准确地做出解释、回应,致使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无疑反映出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负面舆情时的处理方式还有待改善、提升。



重视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

相比于传统舆情的监管应对,网络舆情变得更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快速性、不可控性。政府部门如何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置网络负面舆情,已成为其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网络负面舆情的应对?其基本原则正如温总理日前所强调的那样:“事故是否处理的好,就看是否给出了真相。调查结果要及时、准确公布。”

网络负面舆情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人们对政府部门工作不了解、不知情,因误会、曲解、猜疑而生。网络信息的流通与易得,刺激了中国民众对公权力与社会事务的监督热情。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借助各种媒体、渠道或机会进行正面宣传、报道,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增加政府工作透明透,信任度。

而政府也应该改变传统观念,积极配合公众的知情权呼声,把工作交给人民监督。实际上,本次事故之后,第一时间便有网友利用微博等手段在网络中传递最新消息,但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却没有在网络上进行过权威发布,更是使任由各种信息肆意流传。

一些官员可能自诩“身正不怕影斜”,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因此我行我素,对于网络中流传的未确认信息不闻、不问、不管、不说,这反而为政府工作带来了更恶劣的影响:据笔者观察,某个微博于此前发布了一则有关现场救援的未经证实消息,在短时间内就被转发了两千多次;稍晚,同一微博对此信息进行了辟谣证伪,但是该条微博的转发数至今不到三百次。

因此,如果政府部门不重视网络舆情,不能快速、正确处理那些网络负面舆情,其后果也显而易见。



应对负面舆情需主动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舆情监控软件、设备、技术、服务种类齐全,民营、国有、科研等机构的产品应有尽有,许多网络技术精英也大量投身入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个行业。

为了充分消解网络负面舆情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在面对质疑时,应该主动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查明事实,根据其产生的根源采取政策解说,公布相关证据、信息,用事实说话;利用权威机构、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主流信息,进行正面宣传引导,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积极的处置措施。

在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时,政府部门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是由于内部相关人员的问题引发网络负面舆情的,不能因面子问题而采取压、捂、盖、推、躲或不理睬等消极的措施,这样只会将事态扩大。相反,要主动进行内部调查,作出公正处理,并及时通过相关渠道对外公布,以诚信、公平、公证的态度,敢于反腐廉政的决心取信于民,同时由主流媒体配合进行正面报道,引导公众客观看待,正面热议,左右网络舆情走向。

另外,网络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将一件小事瞬间放大成一件大事,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发酵成舆情。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甚至与社会各媒体、机构、团队互通信息,协同联防,准确预判负面信息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杜绝其漫延成网络负面舆情的可能性。2007年著名的“周正龙拍虎”事件,就是由于地方部门对网络舆情视而不见,没有及时处理,而当传统媒体强制介入时,事情已经无法收拾,最终对相关部门的形象和工作造成了恶劣影响。



防范于未然 不依赖管制手段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正确应对的同时,积极防患于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选择。预防远比处置面对的政治风险要小,投入的综合成本要低。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预防,积极正面引导是政府部门在网络负面舆情工作中的常备课。公务活动中加强自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热情接待,耐心解说;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好,不做有损政府及公务员形象的事,妥善处理与市民的关系,这些都能有效预防政府部门因为不当作为或不作为,甚至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网络负面舆情产生的机率。


诸多教训已经证明:网络负面舆情预防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引发网络或现实的群众体育事件,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本着真实、准确、及时、主动等基本原则,学会和努力提高对网络负面舆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从而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news.163.com/11/0823/00/7 ... .html#from=relevant核心提示:“723动车特别重大事故”引发的网络舆论也是“特别重大”的。

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抢救、处理行动牵动了大众的关注。在有关部门被问责的同时,政府部门在掌握、应对网络舆情中的不足也再次暴露出来。由于不了解网络时代新的舆情特点,有关部门没能正确处理事件中产生的网络负面舆情,面对网络,“不闻、不问、不说”的“三不”态度最终对政府部门形象以及后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实际上,随着网络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应用,如何才能正确处理网络负面舆情,已成为政府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修课。



“723动车特别重大事故”余波至今未了,围绕着事故责任等诸多问题,人们还在不停追问。而回顾事故发生以来,微博等网络手段成为广大群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新加坡《联合早报》更对中国网民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称“越在关键时刻,(中国)网络的积极效应越能得到发挥。”

不过也应该看到,网络在传递消息、凝结大众的同时,众多未经确认的谣言也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形成了网络负面舆情,但有关部门应对举措却显得颇为迟滞。在一些重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上,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开辟权威的信息发布窗口,对于广泛流传的一些流言、质疑,也没有及时、准确地做出解释、回应,致使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无疑反映出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负面舆情时的处理方式还有待改善、提升。



重视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

相比于传统舆情的监管应对,网络舆情变得更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快速性、不可控性。政府部门如何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置网络负面舆情,已成为其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网络负面舆情的应对?其基本原则正如温总理日前所强调的那样:“事故是否处理的好,就看是否给出了真相。调查结果要及时、准确公布。”

网络负面舆情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人们对政府部门工作不了解、不知情,因误会、曲解、猜疑而生。网络信息的流通与易得,刺激了中国民众对公权力与社会事务的监督热情。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借助各种媒体、渠道或机会进行正面宣传、报道,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增加政府工作透明透,信任度。

而政府也应该改变传统观念,积极配合公众的知情权呼声,把工作交给人民监督。实际上,本次事故之后,第一时间便有网友利用微博等手段在网络中传递最新消息,但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却没有在网络上进行过权威发布,更是使任由各种信息肆意流传。

一些官员可能自诩“身正不怕影斜”,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因此我行我素,对于网络中流传的未确认信息不闻、不问、不管、不说,这反而为政府工作带来了更恶劣的影响:据笔者观察,某个微博于此前发布了一则有关现场救援的未经证实消息,在短时间内就被转发了两千多次;稍晚,同一微博对此信息进行了辟谣证伪,但是该条微博的转发数至今不到三百次。

因此,如果政府部门不重视网络舆情,不能快速、正确处理那些网络负面舆情,其后果也显而易见。



应对负面舆情需主动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舆情监控软件、设备、技术、服务种类齐全,民营、国有、科研等机构的产品应有尽有,许多网络技术精英也大量投身入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个行业。

为了充分消解网络负面舆情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在面对质疑时,应该主动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查明事实,根据其产生的根源采取政策解说,公布相关证据、信息,用事实说话;利用权威机构、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主流信息,进行正面宣传引导,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积极的处置措施。

在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时,政府部门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是由于内部相关人员的问题引发网络负面舆情的,不能因面子问题而采取压、捂、盖、推、躲或不理睬等消极的措施,这样只会将事态扩大。相反,要主动进行内部调查,作出公正处理,并及时通过相关渠道对外公布,以诚信、公平、公证的态度,敢于反腐廉政的决心取信于民,同时由主流媒体配合进行正面报道,引导公众客观看待,正面热议,左右网络舆情走向。

另外,网络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将一件小事瞬间放大成一件大事,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发酵成舆情。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甚至与社会各媒体、机构、团队互通信息,协同联防,准确预判负面信息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杜绝其漫延成网络负面舆情的可能性。2007年著名的“周正龙拍虎”事件,就是由于地方部门对网络舆情视而不见,没有及时处理,而当传统媒体强制介入时,事情已经无法收拾,最终对相关部门的形象和工作造成了恶劣影响。



防范于未然 不依赖管制手段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正确应对的同时,积极防患于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选择。预防远比处置面对的政治风险要小,投入的综合成本要低。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预防,积极正面引导是政府部门在网络负面舆情工作中的常备课。公务活动中加强自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热情接待,耐心解说;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好,不做有损政府及公务员形象的事,妥善处理与市民的关系,这些都能有效预防政府部门因为不当作为或不作为,甚至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网络负面舆情产生的机率。


诸多教训已经证明:网络负面舆情预防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引发网络或现实的群众体育事件,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本着真实、准确、及时、主动等基本原则,学会和努力提高对网络负面舆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从而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news.163.com/11/0823/00/7 ... .html#from=relevant
提高对网络负面舆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第一步就是先封了新浪那个JJYY的微博!
我只想知道破碎火车头填坑是不是真的!
破碎车头车厢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