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黑海造船厂总建造师接受采访 回忆“库兹涅佐夫”号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43:00
http://www.gywb.cn/news/2011/jun ... 93JK51AE8I880K.html

        这个世界上,远嫁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如果说还有“亲人”,那就不能不提到正在俄海军中服役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两艘航母均属于苏联时代建造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大型常规动力航母。如今,“瓦良格”号已经走上了试航的道路,在我们对试航结果充满期待的同时,不妨来看看“库”号是如何走出摇篮的第一步。

        定居于乌克兰的原苏联黑海造船厂总建造师伊万·伊奥希夫维奇·维尼科接到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杂志社的采访,就当年他如何参与组织“库”号航母的试航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透露出的一些细节值得中国读者参考。

让人不安的埃拉

        俄记者:就您而言,一艘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大型航母从设计到服役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维尼科:设计、建造并向海军交付大型航母(我指的是同一型号的首舰)需要不少于10年左右的时间,这还是针对常规动力、非弹射式飞机起降设计的大型航母,同时要在所有科研生产部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我们已看到现在英国要打造类似当年苏联建造的6万吨级“库”号那样的大型航母,已花费了13-15年。

        俄记者:亲爱的伊万·伊奥希夫维奇,现在就让我们具体谈谈当初“库”号是怎么实施试航的吧。首先,我们非常想了解当年黑海造船厂如何使待试航的“库”号航母与建造期间的科技发展相衔接呢?众所周知,按照摩菲定律,像无线电产品几乎是每18个月就会发生一次跨越性的技术提升,成本也将下降一半,而航母的生产乃至试航周期远远超过这一变化。

        维尼科:苏联建造航母时,至少有28个工业部委的千余家企业参与合作,您提到的无线电产品确实是我们航母生产与测试中最头疼的部分,与无线电工业部(埃拉)的合作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软肋。就举你所说的“库”号航母来说吧,对不起,那时候它不叫这个名字,先用我们当时的建造代号“105产品”来称呼吧。

        这艘航母注定要成为苏联乃至今天俄罗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装备无线电设备最多的水面舰艇,苏联海军光为它准备的通信天线就有80部,所有天线加起来共120部,这还不算后来建造过程中追加的设备。这些设备均由埃拉提供,但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不断更新和改进无线电仪器和侦察设备等,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没完没了地改进无线电探测和电磁兼容设备,有时候甚至影响到航母舰体的结构强度,给我们这些负责船舶总成的集体造成巨大影响。常常是航母快要去试航的时候,埃拉负责提供的设备要么是在完善中,要么干脆没造出来,结果还导致相关试航很不顺利。

        如果说上舰的无线电设备要是确定延期倒也罢了,最让人烦心的是当航母快要去出海试航前几天,埃拉又把设备送过来,总不能让它们呆在码头日晒雨淋吧,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去安装和调试。有一次,当“105产品”即将离开工厂码头去试航前两天,埃拉才把舰载“匕首”舰空导弹所需的火控雷达送来,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几乎是三班倒地才把雷达安装调试到位,完工的时候离出航只剩下六小时。

三大阶段 精心准备

        俄记者:航母进入试航后,大体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相关的测试大纲有多少项?您还回忆得起来吗?

        维尼科:我只能就我所亲历的“105产品”的试航情况进行说明。大体而言,航母首先要在黑海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完成系泊试验,即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逐一调试,以获得系泊试验证书,这类证书超过了1500份;第二步是工厂试航,要求航母开到海上,然后在动态运行中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自主检查试验,这样的试验项目达1100多个;第三步是国家试验,舰上所有设备都要求成系统,按照实际用途进行检查验收,如对空中目标进行实弹射击,航母舰载雷达就会像正常作战一样向防空系统发出目标参数,然后再发出射击指令,像这样的检测在国家试验中大约占到500多项。

        上述试验都以返厂检修告一段落,也就是对机械进行试验后的勘验和检查,按照军代表的要求对机械进行开盖检查,一些敏感设备还被要求完全拆解检查,以确定一切性能正常。

        俄记者:拿您自己来说吧,当每次试航任务开始后,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维尼科:我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者去负责某项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于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人也迟早会被我赶走。在对“105产品”进行试航期间,整条航母上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了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一分钟,就需要60小时。作为总建造师,我每天早上6时就得来到办公室,花上半小时左右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上舰,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大约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头脑都把跟我视察的线路称为“维尼科大道”。

地毯式审核与验收

        俄记者:组织航母试航有哪些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呢?

        维尼科:我可以拿我的同事也是好朋友——黑海造船厂主任建造师伊格尔·尼古拉耶维奇·奥夫季延科的经历来作一番介绍。作为苏联大型航母“开山之作”的“105产品”,当时在试航前半段就出现一连串问题,我和奥夫季延科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们共同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试航计划,在制定计划表时,我们把项目进行时间精确到小时,我们要反复阅读那些试验中用得着的使用条令和术语,反复阅读全舰试验大纲,而这样的大纲可是订成好几本厚书,每本都有一两百页,到后来我和许多同事都能把大纲倒背如流。

        由于试航涉及数以千计的项目,所以每天的试航计划也要单独设计,而且都必须有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例如出现天气不好或者后方保障船只脱节等情况时,我们总有备用方案来继续航母当天的试验,我们不允许因为出现枝节问题导致整条航母上的人马虚度任何一天,必须把海试中的每一分钟都用足用好。

        俄记者:航母出海试航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维尼科:“105产品”光进行工厂试航和国家试航就持续了大半年,若计入自身携带的“花岗岩”远程巡航导弹及苏-27K(今苏-33)、苏-25TK、米格-29K等固定翼飞机上舰测试等科目,整个用去差不多三年多的时间,甚至在苏联解体时都没有结束。

        俄记者:“105产品”的最大特色是其滑跃起飞甲板,大家都感觉舰载机采取这种起飞方式非常危险,那么舰载机从航母上进行试飞该如何组织呢?

        维尼科:舰载机正式进行着舰降落以及滑跃起飞前,它们都得先送到位于乌克兰萨基的“海针”试飞中心进行验证,那里设有两条完全模拟航母实物的两条滑跃跑道,其中一条先设置了8度滑跃角,但试验效果不佳,之后做了一条14度翘角的跑道,同时在那里还进行阻拦索的调试,旁边还设置了绰号“电阻器”的飞机无线电引导和降落系统,飞机在“海针”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后,才进入到航母实际起降操作中。

        俄记者:有多少人参与测试,是不是设计单位,建造单位和军方都有人全程参与?

        维尼科:在“105产品”的工厂试航阶段里,每天船厂都有900多人呆在航母上,来自埃拉系统的也不下200多人,其他协作单位的也有2000多人。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是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时,这个单位的人就在陆地或伴随航母的保障船上休息。此外,来自红海军的舰员及军校学员也要在试航后半段上舰,人数大约在1300人左右,到了交验航母航空系统时,还要增加100多名来自苏联空军红旗第8科研所的军代表,他们要对舰上航空保障系统的每一颗螺丝钉进行地毯式审核与验收。http://www.gywb.cn/news/2011/jun ... 93JK51AE8I880K.html

        这个世界上,远嫁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如果说还有“亲人”,那就不能不提到正在俄海军中服役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两艘航母均属于苏联时代建造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大型常规动力航母。如今,“瓦良格”号已经走上了试航的道路,在我们对试航结果充满期待的同时,不妨来看看“库”号是如何走出摇篮的第一步。

        定居于乌克兰的原苏联黑海造船厂总建造师伊万·伊奥希夫维奇·维尼科接到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杂志社的采访,就当年他如何参与组织“库”号航母的试航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透露出的一些细节值得中国读者参考。

让人不安的埃拉

        俄记者:就您而言,一艘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大型航母从设计到服役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维尼科:设计、建造并向海军交付大型航母(我指的是同一型号的首舰)需要不少于10年左右的时间,这还是针对常规动力、非弹射式飞机起降设计的大型航母,同时要在所有科研生产部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我们已看到现在英国要打造类似当年苏联建造的6万吨级“库”号那样的大型航母,已花费了13-15年。

        俄记者:亲爱的伊万·伊奥希夫维奇,现在就让我们具体谈谈当初“库”号是怎么实施试航的吧。首先,我们非常想了解当年黑海造船厂如何使待试航的“库”号航母与建造期间的科技发展相衔接呢?众所周知,按照摩菲定律,像无线电产品几乎是每18个月就会发生一次跨越性的技术提升,成本也将下降一半,而航母的生产乃至试航周期远远超过这一变化。

        维尼科:苏联建造航母时,至少有28个工业部委的千余家企业参与合作,您提到的无线电产品确实是我们航母生产与测试中最头疼的部分,与无线电工业部(埃拉)的合作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软肋。就举你所说的“库”号航母来说吧,对不起,那时候它不叫这个名字,先用我们当时的建造代号“105产品”来称呼吧。

        这艘航母注定要成为苏联乃至今天俄罗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装备无线电设备最多的水面舰艇,苏联海军光为它准备的通信天线就有80部,所有天线加起来共120部,这还不算后来建造过程中追加的设备。这些设备均由埃拉提供,但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不断更新和改进无线电仪器和侦察设备等,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没完没了地改进无线电探测和电磁兼容设备,有时候甚至影响到航母舰体的结构强度,给我们这些负责船舶总成的集体造成巨大影响。常常是航母快要去试航的时候,埃拉负责提供的设备要么是在完善中,要么干脆没造出来,结果还导致相关试航很不顺利。

        如果说上舰的无线电设备要是确定延期倒也罢了,最让人烦心的是当航母快要去出海试航前几天,埃拉又把设备送过来,总不能让它们呆在码头日晒雨淋吧,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去安装和调试。有一次,当“105产品”即将离开工厂码头去试航前两天,埃拉才把舰载“匕首”舰空导弹所需的火控雷达送来,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几乎是三班倒地才把雷达安装调试到位,完工的时候离出航只剩下六小时。

三大阶段 精心准备

        俄记者:航母进入试航后,大体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相关的测试大纲有多少项?您还回忆得起来吗?

        维尼科:我只能就我所亲历的“105产品”的试航情况进行说明。大体而言,航母首先要在黑海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完成系泊试验,即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逐一调试,以获得系泊试验证书,这类证书超过了1500份;第二步是工厂试航,要求航母开到海上,然后在动态运行中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自主检查试验,这样的试验项目达1100多个;第三步是国家试验,舰上所有设备都要求成系统,按照实际用途进行检查验收,如对空中目标进行实弹射击,航母舰载雷达就会像正常作战一样向防空系统发出目标参数,然后再发出射击指令,像这样的检测在国家试验中大约占到500多项。

        上述试验都以返厂检修告一段落,也就是对机械进行试验后的勘验和检查,按照军代表的要求对机械进行开盖检查,一些敏感设备还被要求完全拆解检查,以确定一切性能正常。

        俄记者:拿您自己来说吧,当每次试航任务开始后,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维尼科:我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者去负责某项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于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人也迟早会被我赶走。在对“105产品”进行试航期间,整条航母上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了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一分钟,就需要60小时。作为总建造师,我每天早上6时就得来到办公室,花上半小时左右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上舰,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大约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头脑都把跟我视察的线路称为“维尼科大道”。

地毯式审核与验收

        俄记者:组织航母试航有哪些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呢?

        维尼科:我可以拿我的同事也是好朋友——黑海造船厂主任建造师伊格尔·尼古拉耶维奇·奥夫季延科的经历来作一番介绍。作为苏联大型航母“开山之作”的“105产品”,当时在试航前半段就出现一连串问题,我和奥夫季延科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们共同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试航计划,在制定计划表时,我们把项目进行时间精确到小时,我们要反复阅读那些试验中用得着的使用条令和术语,反复阅读全舰试验大纲,而这样的大纲可是订成好几本厚书,每本都有一两百页,到后来我和许多同事都能把大纲倒背如流。

        由于试航涉及数以千计的项目,所以每天的试航计划也要单独设计,而且都必须有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例如出现天气不好或者后方保障船只脱节等情况时,我们总有备用方案来继续航母当天的试验,我们不允许因为出现枝节问题导致整条航母上的人马虚度任何一天,必须把海试中的每一分钟都用足用好。

        俄记者:航母出海试航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维尼科:“105产品”光进行工厂试航和国家试航就持续了大半年,若计入自身携带的“花岗岩”远程巡航导弹及苏-27K(今苏-33)、苏-25TK、米格-29K等固定翼飞机上舰测试等科目,整个用去差不多三年多的时间,甚至在苏联解体时都没有结束。

        俄记者:“105产品”的最大特色是其滑跃起飞甲板,大家都感觉舰载机采取这种起飞方式非常危险,那么舰载机从航母上进行试飞该如何组织呢?

        维尼科:舰载机正式进行着舰降落以及滑跃起飞前,它们都得先送到位于乌克兰萨基的“海针”试飞中心进行验证,那里设有两条完全模拟航母实物的两条滑跃跑道,其中一条先设置了8度滑跃角,但试验效果不佳,之后做了一条14度翘角的跑道,同时在那里还进行阻拦索的调试,旁边还设置了绰号“电阻器”的飞机无线电引导和降落系统,飞机在“海针”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后,才进入到航母实际起降操作中。

        俄记者:有多少人参与测试,是不是设计单位,建造单位和军方都有人全程参与?

        维尼科:在“105产品”的工厂试航阶段里,每天船厂都有900多人呆在航母上,来自埃拉系统的也不下200多人,其他协作单位的也有2000多人。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是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时,这个单位的人就在陆地或伴随航母的保障船上休息。此外,来自红海军的舰员及军校学员也要在试航后半段上舰,人数大约在1300人左右,到了交验航母航空系统时,还要增加100多名来自苏联空军红旗第8科研所的军代表,他们要对舰上航空保障系统的每一颗螺丝钉进行地毯式审核与验收。
真是宠大的工程呀,真不简单
可想而知,改造过程是多么的艰辛
老瓦真是赶工货


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是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时,这个单位的人就在陆地或伴随航母的保障船上休息。


果然保姆船出现了

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是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时,这个单位的人就在陆地或伴随航母的保障船上休息。


果然保姆船出现了
这里有TG,

TG有奇迹~
谢谢科普!
500多项的测试啊,我估计老多都是要同步同时开工的。   太庞大的系统。期待早日完成
谢谢科普
好帖,顶!
-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
谢谢CHE大!航母可不能成为高铁第二啊。
维尼科:在“105产品”的工厂试航阶段里,每天船厂都有900多人呆在航母上,来自埃拉系统的也不下200多人,其他协作单位的也有2000多人。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是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时,这个单位的人就在陆地或伴随航母的保障船上休息。此外,来自红海军的舰员及军校学员也要在试航后半段上舰,人数大约在1300人左右,到了交验航母航空系统时,还要增加100多名来自苏联空军红旗第8科研所的军代表,他们要对舰上航空保障系统的每一颗螺丝钉进行地毯式审核与验收

看来88是试航保障船。


这文章怎么跟马卡洛夫船长那文章有类似情节,还维尼克大道,马卡洛夫大道的,这是真的原版采访文章么,值得怀疑!

原文:我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者去负责某项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于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人也迟早会被我赶走。在对“105产品”进行试航期间,整条航母上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了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一分钟,就需要60小时。作为总建造师,我每天早上6时就得来到办公室,花上半小时左右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上舰,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大约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头脑都把跟我视察的线路称为“维尼科大道”。
马卡洛夫船长纪念文章:马卡罗夫对待工作却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疏漏。由于对造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负责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干部都会被他踢走。在建造“里加”号时,整艘航母上拥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1分钟,就需要60小时。


  作为厂长,马卡罗夫每天早上6时就来到办公室,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登上“里加”号,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脑脑都把追随厂长视察的路线称为“马卡罗夫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充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以及对国家任务的忠诚。


这文章怎么跟马卡洛夫船长那文章有类似情节,还维尼克大道,马卡洛夫大道的,这是真的原版采访文章么,值得怀疑!

原文:我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者去负责某项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于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人也迟早会被我赶走。在对“105产品”进行试航期间,整条航母上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了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一分钟,就需要60小时。作为总建造师,我每天早上6时就得来到办公室,花上半小时左右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上舰,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大约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头脑都把跟我视察的线路称为“维尼科大道”。
马卡洛夫船长纪念文章:马卡罗夫对待工作却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疏漏。由于对造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负责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干部都会被他踢走。在建造“里加”号时,整艘航母上拥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1分钟,就需要60小时。


  作为厂长,马卡罗夫每天早上6时就来到办公室,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登上“里加”号,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脑脑都把追随厂长视察的路线称为“马卡罗夫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充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以及对国家任务的忠诚。
超大的红裤衩 发表于 2011-8-13 11:29
这文章怎么跟马卡洛夫船长那文章有类似情节,还维尼克大道,马卡洛夫大道的,这是真的原版文章么,值 ...
马卡洛夫厂长那文章才是山寨。
che 发表于 2011-8-13 11:33
马卡洛夫厂长那文章才是山寨。
多谢cheMM指明啊,哎,水深啊,辨个真假还真不容易
晕,这种纪事文章也山寨啊
建议che老师发一篇老瓦跟美俄英法各国航母做比较的新帖,特别是跟库兹涅佐夫的比对,我很感兴趣!谢谢!
建议che老师发一篇老瓦跟美俄英法各国航母做比较的新帖,特别是跟库兹涅佐夫的比对,我很感兴趣!谢谢!
所以说航母首次试航就进行舰载机起降试验不太可能!!!
或者是舰载直升机的起降试验呢?
che 发表于 2011-8-13 11:33
马卡洛夫厂长那文章才是山寨。
原来如此
当时已经风雨飘摇,老瓦会比它顺利的
裤子还是条破裤子,穿上也装不了门面
不是大国,谁玩得起航母啊
不是大国,谁玩http://client.joy.cn/flvplayer/2750861_1_1_1_u1554583345.swf得起航母啊
h ttp://tieba.baidu.com/f?kw=%CD%DF%C1%BC%B8%F1&fr=itb_favo&fp=favo
去了下瓦良格吧 美分太多 哥受不了了 众童子去围观
http://tieba.baidu.com/f?kw=%CD%DF%C1%BC%B8%F1&fr=itb_favo&fp=favo
只有强大的帝国才能拥有它!
为什么技术贴没有多少人气呢?
宠大的工程呀
cheMM还有航母制造方面的专访吗,请提供出来分享
zc1945 发表于 2011-8-13 09:42
老瓦真是赶工货
这还赶工?
这种地方就能显出老大就是老大,英国当年建无畏和MD建核动力的企业的时候,都是建造时间极短。
姐妹舰啊~有空一起聚聚啊~
:154:}
amac 发表于 2011-8-13 10:00
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是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 ...
这个可以有
不小心搜到这篇文章~~真是恍若隔世
che 发表于 2011-8-13 11:33
马卡洛夫厂长那文章才是山寨。
马是厂长,管着上千人的吃喝拉撒,怎么可能每天都呆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