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河西走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29:05


小子无良,平时多上网东游西荡,和人吵两嘴、骂两句,留下鸡毛无数,看过不少东拉西扯的鸟书,读过一些青年历史学家的良心历史评述,不经意间已经蹉跎了岁月,流逝了青春。再回首时,看过了什么?记下了什么?在脑海里一片空白,或许这就是不良的读书习惯吧,就那么某一天有一个念头:或许应该在看书的时候,兴之所至,写下点笔记。可动起手来,发现投入了不少,却没有一支可用笔,没有一张可写的纸。年前为了看书,专门用不多的银子毛了个“NOOKCOLOR"(这球玩意价格2000左右,性价比不错,7寸屏,1024×600的分辨率,有同好的兄弟们可以去淘宝查下,看书很好用。),却发现仍然没有相似功能,只好把这里当作我的一张空白的纸,没事的时候在这上面涂涂画画,希望能在一年半载后,有个差不多的印记,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希望哪个兄弟高手看了之后多多批评指正。但尽量不要扯远了,歪楼的不要。

  书名:《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李并成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7出版。

      缘起:
      
      人吧,做什么事都有个由头,看这本书也是多年一直的想法,但苦于地处穷乡僻壤、荒蛮之地,不要说图书馆,连买本书都要屁颠屁颠地跑上老远,还只能挑出那么两本可怜的破书,实在是无招更无招了。回到正题,当年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俺对英勇、完美的中央红军的丰功佳绩绝对是景仰得如滔滔江水,可闲暇之时总那些衣履残破、求生不得、艰苦至极的西路军倾注了更多的热情。董振堂、孙玉清等的悲壮给这片土地留下了黑色的阴影,西路军残存将士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艰难辗转、流浪、扎根的经历更是增强了苍凉感受。永昌、甘州、凉州,古浪、倪家营子,这些生疏的地名,汇集起来却是一个个的点,是镶嵌在一个叫做”河西走廊“上的一个个点。在我残缺的记忆中,这也不过中华民族西进历史中不断再现的一个片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巍巍祁连雪山,硬如铁石的戈壁荒滩,绕耳不绝的驼铃,疯狂南犯的蒙古铁骑都是河西走廊这片狭长的土地上深深的印记。但它到底是什么样?有怎么样的风情,有如何的历史?刚好有这么一本书。没事翻翻,随手定定,大家不要见笑。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於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形图:
  Google 地形图.jpg

  河西走廊卫星图:  全卫星图.jpg

小子无良,平时多上网东游西荡,和人吵两嘴、骂两句,留下鸡毛无数,看过不少东拉西扯的鸟书,读过一些青年历史学家的良心历史评述,不经意间已经蹉跎了岁月,流逝了青春。再回首时,看过了什么?记下了什么?在脑海里一片空白,或许这就是不良的读书习惯吧,就那么某一天有一个念头:或许应该在看书的时候,兴之所至,写下点笔记。可动起手来,发现投入了不少,却没有一支可用笔,没有一张可写的纸。年前为了看书,专门用不多的银子毛了个“NOOKCOLOR"(这球玩意价格2000左右,性价比不错,7寸屏,1024×600的分辨率,有同好的兄弟们可以去淘宝查下,看书很好用。),却发现仍然没有相似功能,只好把这里当作我的一张空白的纸,没事的时候在这上面涂涂画画,希望能在一年半载后,有个差不多的印记,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希望哪个兄弟高手看了之后多多批评指正。但尽量不要扯远了,歪楼的不要。

  书名:《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李并成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7出版。

      缘起:
      
      人吧,做什么事都有个由头,看这本书也是多年一直的想法,但苦于地处穷乡僻壤、荒蛮之地,不要说图书馆,连买本书都要屁颠屁颠地跑上老远,还只能挑出那么两本可怜的破书,实在是无招更无招了。回到正题,当年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俺对英勇、完美的中央红军的丰功佳绩绝对是景仰得如滔滔江水,可闲暇之时总那些衣履残破、求生不得、艰苦至极的西路军倾注了更多的热情。董振堂、孙玉清等的悲壮给这片土地留下了黑色的阴影,西路军残存将士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艰难辗转、流浪、扎根的经历更是增强了苍凉感受。永昌、甘州、凉州,古浪、倪家营子,这些生疏的地名,汇集起来却是一个个的点,是镶嵌在一个叫做”河西走廊“上的一个个点。在我残缺的记忆中,这也不过中华民族西进历史中不断再现的一个片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巍巍祁连雪山,硬如铁石的戈壁荒滩,绕耳不绝的驼铃,疯狂南犯的蒙古铁骑都是河西走廊这片狭长的土地上深深的印记。但它到底是什么样?有怎么样的风情,有如何的历史?刚好有这么一本书。没事翻翻,随手定定,大家不要见笑。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於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形图:
  Google 地形图.jpg

  河西走廊卫星图:  全卫星图.jpg


河西走廊,位置极为特殊,位于几大地理单元想互联系的枢纽地带,南与青藏高原相接,北临蒙古高原,东接黄土高原,西与塔里木盆地交界。地质上属于祁连山山前凹陷带,北部为阿拉善台块。南部祁连山脉东西长700多公里,由7条大致平行的北西西走向的古生代褶皱\中生代断裂隆起的高山和谷地组成。海拔在3000-3500米以上。中部为走廊高平原,海拔在1000-2200之间,从南到北各带为:南山北路坡积带、洪积扇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这些地质名词看着好亲切。:) 走廊明显为两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不过这个能算为平原,特别是适合耕作的平原太少了,宜农土地只占到总面积的5%,人工绿洲占到4.12%,而且还容易风化成沙漠。再过些年,指不定又一个横断东西有大沙漠出现,那时候我们要去新疆要怎么走呢?

  气候上大部分为温带或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明显少雨多风沙。南部山区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气候。无霜期140-170天,这意味着一年中有不少地方可以复种,一年两季。土壤有长期灌溉耕作开成的1-2.5米的“灌溉堆积层”,但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河湖相松散堆积物,疏松多沙,再加上气候不佳,有很强的沙漠化趋势。在植被上,在平原上从东到西分布为温带荒漠和暖温带荒漠两个植被生物气候带,前者湿润,多草原化特征,后者灌木特征多。河流比较有特点,出山后首先流经山前洪积冲积扇裙,经灌溉、渗透后到扇缘泉水出露带再次出露,汇为泉水河流,向北注入下游绿洲平原。
  总体上,具备从事土地开发进行农牧生产的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水土负荷能力有限,绿洲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因素容易激发。

河西走廊,位置极为特殊,位于几大地理单元想互联系的枢纽地带,南与青藏高原相接,北临蒙古高原,东接黄土高原,西与塔里木盆地交界。地质上属于祁连山山前凹陷带,北部为阿拉善台块。南部祁连山脉东西长700多公里,由7条大致平行的北西西走向的古生代褶皱\中生代断裂隆起的高山和谷地组成。海拔在3000-3500米以上。中部为走廊高平原,海拔在1000-2200之间,从南到北各带为:南山北路坡积带、洪积扇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这些地质名词看着好亲切。:) 走廊明显为两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不过这个能算为平原,特别是适合耕作的平原太少了,宜农土地只占到总面积的5%,人工绿洲占到4.12%,而且还容易风化成沙漠。再过些年,指不定又一个横断东西有大沙漠出现,那时候我们要去新疆要怎么走呢?

  气候上大部分为温带或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明显少雨多风沙。南部山区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气候。无霜期140-170天,这意味着一年中有不少地方可以复种,一年两季。土壤有长期灌溉耕作开成的1-2.5米的“灌溉堆积层”,但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河湖相松散堆积物,疏松多沙,再加上气候不佳,有很强的沙漠化趋势。在植被上,在平原上从东到西分布为温带荒漠和暖温带荒漠两个植被生物气候带,前者湿润,多草原化特征,后者灌木特征多。河流比较有特点,出山后首先流经山前洪积冲积扇裙,经灌溉、渗透后到扇缘泉水出露带再次出露,汇为泉水河流,向北注入下游绿洲平原。
  总体上,具备从事土地开发进行农牧生产的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水土负荷能力有限,绿洲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因素容易激发。


河西地区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其民族、人口、交通历史沿革比之内地经历了太多了转折与变化。当今河西以及西域能划归中原政府版图,当首推西汉政府,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以及其麾下的霍去病,但回头再看河西的地理环境以及和中原的关系,即使没有汉武,肯定有其它君主拿下这一地带,为进军西域,北控漠北,紧逼藏北做军事基地。  河西走廊目前考古发现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时期,大致距今在4000到5100年间。从先秦到秦汉,先后有羌、氐、大夏、居繇、乌孙、月氏等游牧民族在这里活动。月氏在河西强盛之时,匈奴在蒙古高原强大,随着二者的冲突,月氏在匈奴的压力下逐渐从东向西迁徙。匈奴之所以南进到河西,主要还是垂涎于南面水草丰美的河西及祁连山地。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6年前后,匈奴经过33年的斗争,经历了冒顿和老上单于两代终于占领了河西。从公元前176年到元狩二年前121年,共55年占据河西,匈奴在55年中给河西留下深刻的印记。

  大致认为,秦汉时期内地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当时的匈奴处于奴隶制阶段,其实政权机构由单于庭、左贤王庭、右贤王庭三部分组成,前者为最高首领,后二者为地方最高长官,左右贤王下分设左右王、左右大将,大尉及大当户等官员 ,其实奴隶主政权实质上为游牧军事政权,民政不分家,各级官吏也是大大小小的军事首长。
  河西及其周边地域在当时被封为浑邪王和休屠王的牧地,大致上,后来的武威郡周边为休屠王领地,统治从石羊河流域到兰州的部分地方;张掖郡为浑邪王领地,张掖以西的酒泉、敦煌因未见其它匈奴统治的记载,也因常理划为浑邪王领地,统辖有黑河、疏勒河以至罗布泊一带。为什么说是部分地方,主要来源于专家的考证:当年在河西,除匈奴控制了水草丰美的好地之外,还有其它十多种民族、几十个部落在河西生存,可能和匈奴存在被统治关系。当年霍去病在河西“降异国之王三十二”,可能是指部落首领,但在其时河西民族成分复杂也是肯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羌人诸部。
  2、匈奴诸部。而从史料考究得,休屠王所统治的不过是其它杂胡,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匈奴。其它民族统属于二王,匈奴人占据了河西最精华所在,就是当今的河西的武威、张掖地区,这里水草丰美,河流较多,且地势适合放牧。
  3、月氏人。指小月氏,部数近万人,一部位于酒泉,一部河西西部,一部位于敦煌阳关西南。  4、单恒部人。元狩二年迁入西域。
  5、居延戎。在今宁夏盐池县附近。后迁入哈密东,被称为车延。
  6、义渠戎。
  7、焉支人。居于今山丹附近 ,为随浑邪王归降的小王,其后一部迁入西域,建立焉耆国。
  8、卢水胡。
  9、逐邪人。
  10、敦煌人。后东迁至目前安西县附近。
  11、乌孙人。活动于河西西部。
  12、塞种人。约战国时期位于焉耆至罗布泊一带,后为月氏所败,再西迁。
  13、龙勒(楼兰)人。先居漠北,后南迁至敦煌西,汉置龙勒县,一部迁至罗布泊。
  14、氐人。原已有之,后又迁入一批。
  以上据考证所得14部,有一半和西域有关,这些民族在其它民族的压力下,逐步西迁进入西域,相继建立了独立的小国。这些国家在西域史中占据了或轻或重的历史,和中原王朝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是丝绸之路上比较活跃的种族。多说一句,本人多次强调西域,正是读这本书的一个关键原因,摸摸西域的历史。

河西地区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其民族、人口、交通历史沿革比之内地经历了太多了转折与变化。当今河西以及西域能划归中原政府版图,当首推西汉政府,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以及其麾下的霍去病,但回头再看河西的地理环境以及和中原的关系,即使没有汉武,肯定有其它君主拿下这一地带,为进军西域,北控漠北,紧逼藏北做军事基地。  河西走廊目前考古发现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时期,大致距今在4000到5100年间。从先秦到秦汉,先后有羌、氐、大夏、居繇、乌孙、月氏等游牧民族在这里活动。月氏在河西强盛之时,匈奴在蒙古高原强大,随着二者的冲突,月氏在匈奴的压力下逐渐从东向西迁徙。匈奴之所以南进到河西,主要还是垂涎于南面水草丰美的河西及祁连山地。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6年前后,匈奴经过33年的斗争,经历了冒顿和老上单于两代终于占领了河西。从公元前176年到元狩二年前121年,共55年占据河西,匈奴在55年中给河西留下深刻的印记。

  大致认为,秦汉时期内地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当时的匈奴处于奴隶制阶段,其实政权机构由单于庭、左贤王庭、右贤王庭三部分组成,前者为最高首领,后二者为地方最高长官,左右贤王下分设左右王、左右大将,大尉及大当户等官员 ,其实奴隶主政权实质上为游牧军事政权,民政不分家,各级官吏也是大大小小的军事首长。
  河西及其周边地域在当时被封为浑邪王和休屠王的牧地,大致上,后来的武威郡周边为休屠王领地,统治从石羊河流域到兰州的部分地方;张掖郡为浑邪王领地,张掖以西的酒泉、敦煌因未见其它匈奴统治的记载,也因常理划为浑邪王领地,统辖有黑河、疏勒河以至罗布泊一带。为什么说是部分地方,主要来源于专家的考证:当年在河西,除匈奴控制了水草丰美的好地之外,还有其它十多种民族、几十个部落在河西生存,可能和匈奴存在被统治关系。当年霍去病在河西“降异国之王三十二”,可能是指部落首领,但在其时河西民族成分复杂也是肯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羌人诸部。
  2、匈奴诸部。而从史料考究得,休屠王所统治的不过是其它杂胡,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匈奴。其它民族统属于二王,匈奴人占据了河西最精华所在,就是当今的河西的武威、张掖地区,这里水草丰美,河流较多,且地势适合放牧。
  3、月氏人。指小月氏,部数近万人,一部位于酒泉,一部河西西部,一部位于敦煌阳关西南。  4、单恒部人。元狩二年迁入西域。
  5、居延戎。在今宁夏盐池县附近。后迁入哈密东,被称为车延。
  6、义渠戎。
  7、焉支人。居于今山丹附近 ,为随浑邪王归降的小王,其后一部迁入西域,建立焉耆国。
  8、卢水胡。
  9、逐邪人。
  10、敦煌人。后东迁至目前安西县附近。
  11、乌孙人。活动于河西西部。
  12、塞种人。约战国时期位于焉耆至罗布泊一带,后为月氏所败,再西迁。
  13、龙勒(楼兰)人。先居漠北,后南迁至敦煌西,汉置龙勒县,一部迁至罗布泊。
  14、氐人。原已有之,后又迁入一批。
  以上据考证所得14部,有一半和西域有关,这些民族在其它民族的压力下,逐步西迁进入西域,相继建立了独立的小国。这些国家在西域史中占据了或轻或重的历史,和中原王朝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是丝绸之路上比较活跃的种族。多说一句,本人多次强调西域,正是读这本书的一个关键原因,摸摸西域的历史。
LZ貌似发错版块了,应该发在情感区
居然还能这么靠前!!
回复 4# 体制内


    老兄,感情我说得多了 ,如有错,请指正,这只是开头。后面主要是历史和相关资料。
题材好,进来慢慢看。


匈奴所建河西诸城

  河西现存最古老的古城遗址为金昌市的三角城,距今2500-2700年前的青铜时代沙井文化遗址,推断为月氏族所为。城垣以泥巴垒成,南北145,东西最宽132,呈大致的三角形。出土器具中有石、角,以及金铜铁制品,还有纺织物和绿松石。此城只有围墙,但并非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可能是一固定的放牧点,这种点在当前游牧民那里仍可以看到。  
  河西真正意义上的城池出现在匈奴时期,尽管史书记载无城,但从文献以及遗址分析,匈奴人在河西建造了城池,只不过和中原相比,逊色多罢了。主要城池也是匈奴二王所建。一是休屠王城,在今武威市城北32千米处。城方200米左右,需内现建有村部和小学,遗址有汉瓦等物。该城处于走廊和平原北出蒙古高原的石羊河谷地,是南北交通要道,古人选址不外吃住两样,如果两者满足再看防守罢了。
  另一城为姑威城,“本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也是当时的凉州城,目前经考证在武威西北2公里的金羊乡赵家村发现遗迹。此城被当场人称作锁阳城,有外需,中城和内城组成,有8城10门,是南北东西通道的要点,至今城南有东西向古道,人称“新疆大道”。
  黑水国古城,(名字打不出^..^),为匈奴尾邪王所建,在张掖西北,位于黑河中游腹地,今天沙窝所在处,原来的水草肥美处,现已为沙窝,真是桑田沧海,世事无常。该城分南北两城,似北城建设稍早。国道312线,路过此城。
  此外还有两处西城,可能是浑邪王所建,估计西域匈奴总人口在10-15万之间,霍去病在西城所杀有数万人。此外别有八卦城遗址,当场人传说为霍去病驱逐匈奴后在此屯军,没事就练八卦阵,原得名。

   唐一里约为今的540米,魏晋时一里长约435-441米。

匈奴所建河西诸城

  河西现存最古老的古城遗址为金昌市的三角城,距今2500-2700年前的青铜时代沙井文化遗址,推断为月氏族所为。城垣以泥巴垒成,南北145,东西最宽132,呈大致的三角形。出土器具中有石、角,以及金铜铁制品,还有纺织物和绿松石。此城只有围墙,但并非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可能是一固定的放牧点,这种点在当前游牧民那里仍可以看到。  
  河西真正意义上的城池出现在匈奴时期,尽管史书记载无城,但从文献以及遗址分析,匈奴人在河西建造了城池,只不过和中原相比,逊色多罢了。主要城池也是匈奴二王所建。一是休屠王城,在今武威市城北32千米处。城方200米左右,需内现建有村部和小学,遗址有汉瓦等物。该城处于走廊和平原北出蒙古高原的石羊河谷地,是南北交通要道,古人选址不外吃住两样,如果两者满足再看防守罢了。
  另一城为姑威城,“本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也是当时的凉州城,目前经考证在武威西北2公里的金羊乡赵家村发现遗迹。此城被当场人称作锁阳城,有外需,中城和内城组成,有8城10门,是南北东西通道的要点,至今城南有东西向古道,人称“新疆大道”。
  黑水国古城,(名字打不出^..^),为匈奴尾邪王所建,在张掖西北,位于黑河中游腹地,今天沙窝所在处,原来的水草肥美处,现已为沙窝,真是桑田沧海,世事无常。该城分南北两城,似北城建设稍早。国道312线,路过此城。
  此外还有两处西城,可能是浑邪王所建,估计西域匈奴总人口在10-15万之间,霍去病在西城所杀有数万人。此外别有八卦城遗址,当场人传说为霍去病驱逐匈奴后在此屯军,没事就练八卦阵,原得名。

   唐一里约为今的540米,魏晋时一里长约435-441米。
好题材,进来学习并留名,期待继续更新
我要学习,做个记号
汉代河西四郡及诸县

  汉武继位时,北部日渐壮大的匈奴东灭东胡、南破楼烦,白羊,北服丁零,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占据了从东北到西域的强大奴隶制国家,严重威胁关陇地区的安全。西汉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增强,不甘人后的汉武帝凭借强盛国力,开始对匈奴的大规律反击战争。
汉武帝统计下的中华全图(部分)
  汉武统治全图.jpg

  经过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和前119年的漠北之战, “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在前前121年,霍去病将汉军大破匈奴,逼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从此河西正式归中原版图。河西归中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不仅占据了关陇前线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巩固中原王朝,更是为沟通丝绸之路,发展东西交流创造了条件,为中原王朝开西域创造了条件。我们在缅怀历史时,不能仅仅沉浸于汉武的文治武功,只看重他远击匈奴,开创了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所取得的战绩,更要看重他收取河西,使中原文明远播西域的战略意义。

  为从根本上切断匈奴右臂,西汉在河西分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全面推行政治、经济上的统合政策。酒泉、张掖二郡置于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威郡置于太初四年,敦煌置于后元元年(前88年)。四郡统归凉州刺史部监察。
  武威郡
  武威郡设于太初四年,始管辖十个属县,分别为姑威、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和宣威。
  姑威在今武威市城西北的三摞城,是武威郡机关驻地,东汉时移到现今武威市城。姑威搬迁的原因主要因地理因素,原城位于泉水出露带,易受水患,随着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武威市比原址地势更高,且交通方便。
  张掖县城所在为今王景寨古城。武威县城位于今沙漠中连城古城址,城中遗址有铜甲、铁甲残片、铁箭头,并在城中发现铜器作坊。
媪围县,以水为名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河西以东路线的北线为:从长安出发,经平凉、固原、祖历河,在靖远县石门小口子附近渡黄河,再沿大沙沟至河西走廊。
苍松县故城正对古浪峡口,该口为丝绸之路由金城进入河西咽喉,又是由北入南羌的要道,历来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铁锁”,汉明长城,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均从此穿过。县南祁连山当日林木丰盛,尤其松树多,县名由些来。
这是 笔记么~
看着跟 写新书似的……
回复 13# 爷爷的儿子


    。这本书太枯燥了。。。。。不带这么写的,为了考证一个古奇怪的地址都能写5页。实在是无法提炼这个考证的过程。不过我想把一本西域边疆史的读书笔记贴出来,就有味道多了。


张掖郡

  太初元年设置,有属县十,分别为角乐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革干、番和、居延、显美。大致为今天的石羊河和黑河流域东中部一带。
  角乐得。角乐得王筑城,黑水国古城北城。位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而且是河西最好的绿洲,现今张掖、临泽、高台三县为全国有名的粮食高产区。晕,河西也能高产,真没想到。
  昭武县:原临泽县,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名。现为河西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曾在建国后的90年代居全国榜首。又晕了,河西原来有如此富饶之地。故城附近有昭武村,发掘 的汉砖除人形、菱形图案外,大量是刻的吉利话的砖“利大”、“日利”、“大吉”等砖,深刻表明,我们是大汉子孙,老祖宗很早就爱这口了。
  删丹县。以山形为名,在山下有口,山加水如同删字,县因引得名。说起来这个山口就是当年大业五年,杨广西巡张掖冻死一半士兵的扁都口。
  日勒县经考证为今天的五里墩古城,在今天的山丹县,发掘出东汉的弩机等物。不知哪位对这里的弩机有研究,不知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玩意。
  骊革干县。有人曾经认为,县名指大秦国,也是指古罗马,部分人推断该县为安置那150名安息的古罗马雇佣军俘虏所设。插一句,那时候西汉真是牛,陈汤和甘延寿在公元前26年包围中亚安息城市,还俘虏了一帮老外,强人。不过,依据本书作者考证,此说不妥,应为一匈奴部落的牧地,霍去病取河西后设为县名。
居延县,原为居延戎居地,太初三年设县,安置居延人。

张掖郡

  太初元年设置,有属县十,分别为角乐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革干、番和、居延、显美。大致为今天的石羊河和黑河流域东中部一带。
  角乐得。角乐得王筑城,黑水国古城北城。位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而且是河西最好的绿洲,现今张掖、临泽、高台三县为全国有名的粮食高产区。晕,河西也能高产,真没想到。
  昭武县:原临泽县,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名。现为河西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曾在建国后的90年代居全国榜首。又晕了,河西原来有如此富饶之地。故城附近有昭武村,发掘 的汉砖除人形、菱形图案外,大量是刻的吉利话的砖“利大”、“日利”、“大吉”等砖,深刻表明,我们是大汉子孙,老祖宗很早就爱这口了。
  删丹县。以山形为名,在山下有口,山加水如同删字,县因引得名。说起来这个山口就是当年大业五年,杨广西巡张掖冻死一半士兵的扁都口。
  日勒县经考证为今天的五里墩古城,在今天的山丹县,发掘出东汉的弩机等物。不知哪位对这里的弩机有研究,不知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玩意。
  骊革干县。有人曾经认为,县名指大秦国,也是指古罗马,部分人推断该县为安置那150名安息的古罗马雇佣军俘虏所设。插一句,那时候西汉真是牛,陈汤和甘延寿在公元前26年包围中亚安息城市,还俘虏了一帮老外,强人。不过,依据本书作者考证,此说不妥,应为一匈奴部落的牧地,霍去病取河西后设为县名。
居延县,原为居延戎居地,太初三年设县,安置居延人。
 酒泉郡

  酒泉设置于太初元年,管县十。分表为禄福、表是、乐涫、天依、玉门、会水、池头、绥弥、乾齐。
  禄福在今酒泉市城西半部,东半部为明新建。
  表是县,在今高台县一带。
  玉门县,因汉罢玉门关屯后,屯人居地得名。曾为玉门军,军事管制单位。要和玉门关区别开来。


  敦煌郡

  位于河西西部,包括新疆哈密、若羌一部。有六个县,分为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和龙勒县。
  敦煌县。唐沙洲城,东接酒泉、张掖,通中原腹地,西连天山南北,直趋西域中亚,南南抵青藏,为汉与西域交通的吐纳口。老季曾说,世上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中印希伊交汇之内只有西域和敦煌。可见重要性。
  龙勒县。阳关、玉门关都在其境内,得名有人来之于名,语意为制为天马的宝器,但作者推断更应为楼兰民族的译名。
董卓之文 虎头蛇尾了?
学习,为了权限
学习,为了权限
校尉兄,要更新了。
  东汉行政建置的变动及属国
  西汉河西郡县的设置,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城镇分布的格局,直接影响到当今河西走廊城镇布局。至东汉,河西仍然隶属凉州刺史管辖,但东汉州已经不同于西汉的监察区,逐渐演变成正式的地方政区,至东汉末期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制。东汉河西走廊除原四郡外,新增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和酒泉属国。四郡所辖范围略有调整。
  
  属国始设于汉武,通常设于边郡以安置归降的少数民族部落,该部落在汉庭任命的属国校尉管辖下,可保有原官号和部落组织,在指定地区从事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受到尊重。在当时确为建国后所推崇的民族区域自治。至东汉,属国制度进一步发展,与郡等同。难道民族区域自治都是同一条道路?打死也不多说。。。
  
  张掖属国:据证为汉武所设,居民有匈奴,或以匈奴为主体,原址应该在今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古城。
  张掖居延属国:和居延城同,设置时间为西汉,具体年代不知,但由汉简可知西汉无疑。
  酒泉属国:东汉安帝时已设,汉所在酒泉市南的祁连山北麓山前水草地带,今天裕固族在此放牧。
回复 20# 叶归根


     叶兄好,这本书太枯燥了,里面有太多的考证与推断,只能是小小众的书。看了多遍不得要领,只能把我认为可以接受的内容贴出来,或许有同好的朋友去深究下。我争取把第一部弄完,然后再改写其它书吧,初步选为西域边疆史。
  无知小白偏看了本大部头的书,头大可想而知。不过但凡是书,总有可取之处,我觉得如本人无知,看了此书描绘种种,最赞同作者对汉代河西四郡县布局规律及历史意义的论断,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每一个关注过河西的人都有如此论断呢,而作者是通过资料与考古的论证更加清楚验证了这一论断。
  
  现在上网基本上看到断定、无疑、确认、必须类的标题,小白都是敬而远之。大学问家都具有谦逊的品格,本书作者不能说是大学问家,他不过是跑了百十次河西走廊,考察了数百座破落的古城遗址,但在结语时总是那么的××,比起当前的青年历史学家真是太差了,我看了多次只能摇头!那么他的认识大致如下:是的,他说的就是“由以上对于汉代西域河西走廊诸郡县及其位置的考论,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

  一、城址的选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空间关系所确定的。空间关系包括自然、军事、经济等。无啥新意,远达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失败!
  设县处均是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特别是水资源充沛的地方。感谢祁连山,是她带给了河西走廊以生命!
  沿走廊平原东西分布的一组县城正当丝绸之路主道,而沿石羊河、黑河干流南北向的两组县城又是走廊沟通河套和蒙古高原的天然孔径。连孔径都用上了,可见战略位置之重要,有水就有路,古今中外皆然。没意思,大家都知道的事,作者又没新意,怎么就没弄点一鸣惊人的研究成果呢,郁闷。县城之间相距30-60千米间,想必作为中继站和粮草补给所,又可作丝绸之路的卫所,汉武想必是断那个啥的右臂,开拓西域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不过,当年汉武真的想开疆拓土到西域了?还是不经意间为之的副产品?
  绿洲沿岸水草地带和山区河谷地盆成为民族往来、交易的主通道,也是游牧民族骚扰的孔道。无啥说的,没新意。
  
  二、河西汉代县城城廓平多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每边长度200-300米,周长1000-1400米。河西走廊是国内保存古代城址最多,类型最全,时代序列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感谢沙化,感谢无人烟的环境。看我的ID,真衰,竟然在这么小的地盘上混,可怜的孩子们,远离家园,在一个最大不过9万平的城里生活,想必也没什么娱乐设施,枯燥。那年头,张骞不觉得累么?他过的时候连这些城也没有。可怜的孩子。

 三、汉代城址附近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人类是聪明的,选址总是想方便些,哪个也不想住在沙漠或者泽中。
 
 四、汉代城址周围有较小的卫星式的城堡供卫。有的多达10多,少的0.

 五、当年的城址现今已部分发展成市、县、镇所在。有的,没了!无它,没水了,沙化了,人走了!
占位:玉门关、阳关、金关、悬索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究竟在哪里?玉门关和酒泉夜光杯有什么关系?金关是不是暗含有固若金汤之意?悬索关是怎么扼制悬索的?困了。,,
希望继续更新
等着看西路军.
哦,河西走廊,我刚刚从乌鞘岭上下来到白银了,不知LZ是哪儿人
坐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