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在上海成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09:37
将承载为大型客机装配“中国心”任务


  人民网北京1月18日讯 (记者严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今天透露,承载
着为大型客机装配“中国心”任务的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今天在上
海正式注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市长韩正,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
副总经理谭瑞松、张新国出席了成立仪式。

  成立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是2008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中航工业与上
海市政府达成的协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目
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能自主研制大型民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为中国大
飞机制造自己的核心部件,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中航工业实现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航工业和上海国盛
(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联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注册成立
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按照公司法成立,注册资本60亿元
,中航工业作为第一大股东,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
司等多家企业作为参股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在成立仪式上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中航工业商
用飞机发动机正式挂牌,标志着作为大型客机专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发动机项目
确立了责任主体,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又一次体制机制创新,标志着我们在
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上海发展商用飞机发动机,有
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可户服务和适航取证体系,有利于
商用发动机项目与大型科技项目之间良性互动,有利于航空产业融入上海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实现共赢的目标。

  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发动机及相关产品的
设计、研制、生产、销售、维修、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等业务。公司设立董
事会和监事会,按照公司法要求,经股东大会选举,聘任林左鸣为中航商用飞机发
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聘任马福安为监事会主席,公司董事会聘任张健为总经理。

  2006年1月,我国把大型客机(含发动机)项目确定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07年 2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
院常务会议批准了大型飞机(含发动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2008年11
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中国航空工业完成了历史性的重组整合,中
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新的中航工业以崭新的经营理念,一直把全力支持
大型客机研制和深入开展大函道比商用发动机研制、确保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取
得圆满成功作为集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新的体制机制、科技创
新和管理创新模式,建立全新体制机制的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致力于成为我国大
飞机核心部件——发动机的主力供应商。

  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将在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指引
下,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按照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
亿”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我国商用飞机用发动机的研发,早日实现让装配“中国心”
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梦想。

  背景材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
整合而成,经国务院批准于2008年11月6日正式成立,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
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航工业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
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产业板块,下
辖近200家子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资产2900多亿元,员工近40万。中
航工业集团成立后,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即认真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
念,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
管理、技术的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转型
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
到2017年挑战收入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将承载为大型客机装配“中国心”任务


  人民网北京1月18日讯 (记者严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今天透露,承载
着为大型客机装配“中国心”任务的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今天在上
海正式注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市长韩正,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
副总经理谭瑞松、张新国出席了成立仪式。

  成立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是2008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中航工业与上
海市政府达成的协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目
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能自主研制大型民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为中国大
飞机制造自己的核心部件,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中航工业实现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航工业和上海国盛
(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联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注册成立
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按照公司法成立,注册资本60亿元
,中航工业作为第一大股东,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
司等多家企业作为参股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在成立仪式上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中航工业商
用飞机发动机正式挂牌,标志着作为大型客机专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发动机项目
确立了责任主体,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又一次体制机制创新,标志着我们在
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上海发展商用飞机发动机,有
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可户服务和适航取证体系,有利于
商用发动机项目与大型科技项目之间良性互动,有利于航空产业融入上海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实现共赢的目标。

  中航工业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发动机及相关产品的
设计、研制、生产、销售、维修、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等业务。公司设立董
事会和监事会,按照公司法要求,经股东大会选举,聘任林左鸣为中航商用飞机发
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聘任马福安为监事会主席,公司董事会聘任张健为总经理。

  2006年1月,我国把大型客机(含发动机)项目确定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07年 2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
院常务会议批准了大型飞机(含发动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2008年11
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中国航空工业完成了历史性的重组整合,中
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新的中航工业以崭新的经营理念,一直把全力支持
大型客机研制和深入开展大函道比商用发动机研制、确保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取
得圆满成功作为集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新的体制机制、科技创
新和管理创新模式,建立全新体制机制的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致力于成为我国大
飞机核心部件——发动机的主力供应商。

  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将在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指引
下,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按照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
亿”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我国商用飞机用发动机的研发,早日实现让装配“中国心”
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梦想。

  背景材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
整合而成,经国务院批准于2008年11月6日正式成立,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
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航工业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
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产业板块,下
辖近200家子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资产2900多亿元,员工近40万。中
航工业集团成立后,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即认真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
念,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
管理、技术的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转型
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
到2017年挑战收入万亿元的奋斗目标。
民用飞机发动机,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毕竟性命攸关
个人希望不仅仅要装配,更需要研究。研究我们自己的高可靠性发动机
八股文都是扯东扯西,这里都是关心大涡扇的,可惜文中没敢提,是不好意思提还是不能说呢
原帖由 穿过灵魂的细沙 于 2009-1-19 01:24 发表
八股文都是扯东扯西,这里都是关心大涡扇的,可惜文中没敢提,是不好意思提还是不能说呢


;P 冷静....妓者哪知道那么多啊
;P
圈钱第一。
这个公司很可能是一个虚拟公司,不必抽调人员,参考CFM
;P ;P ;P
发动机要先行!
要先有良好環境吸引人才阿 發動機本來就已經有地方在弄了 只是有些項目遷到上海畢竟吸引人阿 高級人才都願意呆在上海
原帖由 3698520147 于 2009-1-19 23:56 发表
要先有良好環境吸引人才阿 發動機本來就已經有地方在弄了 只是有些項目遷到上海畢竟吸引人阿 高級人才都願意呆在上海

;P 贵州的条件跟上海相比如何,咋就不见上海也鼓捣出来一个上海新艺或者上海黎阳?
楼上不会真以为三线的军工企业都是当地的工业、经济和教育基础原生出来的吧。许多三线企业,要么是当年东北和上海搬迁过去的,要么是中央在三线建设,然后从东北、上海大量调人、调设备过去,中央建设三线的钱,东北和上海的财政上缴也是占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以上海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大陆地区其他地方能搞得工业,除了资源性的,上海当然都能搞。只不过我们国家的体制下,中央不下命令,地方上也不可能自己去搞一个军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