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冈村宁次回忆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2:16
对一支军队进行评价,最权威的发言者,莫过于它的对手。



冈村宁次大将,早年任职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后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日军第十一军、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和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国共内战期间任蒋介石秘密军事顾问,1950年被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的高级教官。



该人被中国共产党列为侵华日军第一号战犯。

1949年1月26日被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无罪。



这本书编得很奇怪,按时间顺序倒着来。先写投降这一段,然后依次向回走,上溯至关东军第二师团长任内(最后一节是:全歼管界内匪寇。不过“共产党系统”的抗联除外,笑死。)



第31页“日军官兵的态度”:

“中国派遣军与其他方面军不同,前后八年百战百胜,至今(指奉命投降时)尚保持了足以战胜敌人之力量,而今竟以本国业已投降而不得不投降,确实面临异常尴尬的场面。前线部队未能全面收听8月15日天皇广播,据说不少人还以为圣谕广播是让他们更加努力进行奋战!”



(应当客观地说,60年前对日作战的决定性方向,是在太平洋上。中国战场的作用,就是以上千万军民的尸山血海,牵制住了百余万日本陆军,减轻了美军跨岛攻击的难度和牺牲,罗斯福和丘吉尔对蒋委员长最初的期望,也无非是让他坚持打下去,不要单独媾和,所以才有滇缅公路,才有驼峰航线。现而今日本右翼抬头,选择中国挑衅,是柿子拣软的捏。)



第37页“国共矛盾”

“国共两党本来冰炭不相容,战争期间,暂时在表面上采取了一致行动。……同时中共利用与日本的作战,努力掌握华北民心,逐步巩固了地盘。

另一方面,蒋介石将其嫡系最精锐的胡宗南部队,集中于接近中共根据地的西安附近,几乎不用于对日作战(仅在河南作战时出动过一、二个师),专门监视延安。”



(这一段送给某ID,算是我给他的“蒋委员长比中共抗日强100倍”观点的回应,还要告诉他:在他牢记不忘的台儿庄会战中,蒋委员长先是拼光了川军一个师,又拼光了孙连仲的西北军,还填进去几万龙云的滇军,而他的嫡系汤恩伯军团——就是那个“水旱蝗汤”第四名——是在战役最后时刻才投入攻击摘桃子的。)



第325页“肃正作战(剿共指南)”

“我就任华北方面军时的形势是,对重庆政府军的作战已大致结束,周围几乎到处都有共军活动,另有几处盘踞着重庆系地方军。因此,说到作战,大体上各军、方面军直辖兵团对当地共军都在日夜进行讨伐战(规模大小不等)。1942年5月我曾去石门的方面军战斗指挥所,亲自指挥冀中作战为时八天。1943年秋,又将方面军战斗指挥所迁到保定,在我亲自统帅下,对盘踞在太行山脉的共军主力进行两个月的清剿作战。

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为此,我命令参谋部编撰一本叫做《剿共指南》的小册子,列举了这方面的实例以防遭难,并根据经验讲述讨伐共军的要领。小册子分交各部队供作参考。

这本书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对共军作战堪称我等先辈的国民党军,停战后也立即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加以运用。”



(某ID声称共产党“游而不击是事实”,冈村大将地下有知,是要骂八格呀路的,真是事实的话他的部下真不知怎么死的,他这个司令也不知瞎忙的什么。反共虽然后继有人,可水平实在太低。

有一句话他和我都会说的,骂人也不是这样骂法。)



第325—326页

“试举一件受共军诡计蒙骗的事例:

我军步兵分队在最边缘地方布防时,驻守一般是在村庄或要冲等地修筑碉堡,外面围绕一条深水沟,沟上设置吊桥以便出入,平时将吊桥收起,士兵生活在水沟围绕的范围内,并派有岗哨警戒(就是鬼子炮楼)。村庄里的农民大多是淳朴善良的人,天长日久自然也就和村民有些来往。有一天,一座碉堡上发现由村子那边过来一队送葬行列。如此大殡实在少见,当行列走近碉堡旁时,分队长等人完全不假思索放下吊桥,武装不整地走出碉堡,刚刚来到行列近旁,突然送殡人群大乱,许多手枪一齐射击,分队长等应声倒毙,随后冲入碉堡,残兵均被消灭。”



(我读到这段觉得似曾相识,扎在书柜里翻了半天,在《敌后武工队》里找到了。电影《烈火金刚》亦有表现。)



第327—328页“投降的将领”

“……我要求各军司令官、兵团长等对国民党地方军进行诱降工作。结果非常奏效。从1942年春开始,这些将领陆续投诚,到43年秋几乎全部归顺我军(指华北地区)。……他们到北京或在当地初次见到我时就说:‘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

后来我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末期,估计向我军投诚的重庆系地方军的兵力共约40万人,其中华北部分即达30万人左右。”



(给叛军发军饷的军队,古今有无先例?这样的军队,是否有作战意志?如有,是针对谁的?)



回到第78页

“10月21日(1945年)

何应钦总司令邀我一人前往会谈,……何应钦谈话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一段:……我(抗战前)任军政部长以来,就提倡中日合作,但因国内情况未能如愿以偿,而日本军部内,也有不谅解蒋委员长和我等真意者,因此遂起战端,诚不胜遗憾之至。……”



(谁可以告诉我,蒋委员长的“真意”是什么?)





《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第一版,内部发行。原名《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上)》(战场回想篇),日本原书房1970年版,是日本政府防卫厅为了对自卫队军官进行“教育”,由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编修官稻叶正夫编辑而成。内容主要为冈村宁次的日记、随感及回忆。



我是差不多10年前从街边旧书摊上花5块钱淘来的,扉页还盖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人民公社图书馆”的公章。这些年住在我的书柜里,左手是麦克阿瑟巴顿朱可夫,右手是隆美尔曼施坦因。头些天新进了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塞不下了,有心把它扔还给路边旧书摊。

现在看来还是先别急着扔,谁知道又会有什么样版本的“事实”以及“历史”盛装出台呢。对一支军队进行评价,最权威的发言者,莫过于它的对手。



冈村宁次大将,早年任职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后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日军第十一军、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和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国共内战期间任蒋介石秘密军事顾问,1950年被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的高级教官。



该人被中国共产党列为侵华日军第一号战犯。

1949年1月26日被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无罪。



这本书编得很奇怪,按时间顺序倒着来。先写投降这一段,然后依次向回走,上溯至关东军第二师团长任内(最后一节是:全歼管界内匪寇。不过“共产党系统”的抗联除外,笑死。)



第31页“日军官兵的态度”:

“中国派遣军与其他方面军不同,前后八年百战百胜,至今(指奉命投降时)尚保持了足以战胜敌人之力量,而今竟以本国业已投降而不得不投降,确实面临异常尴尬的场面。前线部队未能全面收听8月15日天皇广播,据说不少人还以为圣谕广播是让他们更加努力进行奋战!”



(应当客观地说,60年前对日作战的决定性方向,是在太平洋上。中国战场的作用,就是以上千万军民的尸山血海,牵制住了百余万日本陆军,减轻了美军跨岛攻击的难度和牺牲,罗斯福和丘吉尔对蒋委员长最初的期望,也无非是让他坚持打下去,不要单独媾和,所以才有滇缅公路,才有驼峰航线。现而今日本右翼抬头,选择中国挑衅,是柿子拣软的捏。)



第37页“国共矛盾”

“国共两党本来冰炭不相容,战争期间,暂时在表面上采取了一致行动。……同时中共利用与日本的作战,努力掌握华北民心,逐步巩固了地盘。

另一方面,蒋介石将其嫡系最精锐的胡宗南部队,集中于接近中共根据地的西安附近,几乎不用于对日作战(仅在河南作战时出动过一、二个师),专门监视延安。”



(这一段送给某ID,算是我给他的“蒋委员长比中共抗日强100倍”观点的回应,还要告诉他:在他牢记不忘的台儿庄会战中,蒋委员长先是拼光了川军一个师,又拼光了孙连仲的西北军,还填进去几万龙云的滇军,而他的嫡系汤恩伯军团——就是那个“水旱蝗汤”第四名——是在战役最后时刻才投入攻击摘桃子的。)



第325页“肃正作战(剿共指南)”

“我就任华北方面军时的形势是,对重庆政府军的作战已大致结束,周围几乎到处都有共军活动,另有几处盘踞着重庆系地方军。因此,说到作战,大体上各军、方面军直辖兵团对当地共军都在日夜进行讨伐战(规模大小不等)。1942年5月我曾去石门的方面军战斗指挥所,亲自指挥冀中作战为时八天。1943年秋,又将方面军战斗指挥所迁到保定,在我亲自统帅下,对盘踞在太行山脉的共军主力进行两个月的清剿作战。

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为此,我命令参谋部编撰一本叫做《剿共指南》的小册子,列举了这方面的实例以防遭难,并根据经验讲述讨伐共军的要领。小册子分交各部队供作参考。

这本书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对共军作战堪称我等先辈的国民党军,停战后也立即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加以运用。”



(某ID声称共产党“游而不击是事实”,冈村大将地下有知,是要骂八格呀路的,真是事实的话他的部下真不知怎么死的,他这个司令也不知瞎忙的什么。反共虽然后继有人,可水平实在太低。

有一句话他和我都会说的,骂人也不是这样骂法。)



第325—326页

“试举一件受共军诡计蒙骗的事例:

我军步兵分队在最边缘地方布防时,驻守一般是在村庄或要冲等地修筑碉堡,外面围绕一条深水沟,沟上设置吊桥以便出入,平时将吊桥收起,士兵生活在水沟围绕的范围内,并派有岗哨警戒(就是鬼子炮楼)。村庄里的农民大多是淳朴善良的人,天长日久自然也就和村民有些来往。有一天,一座碉堡上发现由村子那边过来一队送葬行列。如此大殡实在少见,当行列走近碉堡旁时,分队长等人完全不假思索放下吊桥,武装不整地走出碉堡,刚刚来到行列近旁,突然送殡人群大乱,许多手枪一齐射击,分队长等应声倒毙,随后冲入碉堡,残兵均被消灭。”



(我读到这段觉得似曾相识,扎在书柜里翻了半天,在《敌后武工队》里找到了。电影《烈火金刚》亦有表现。)



第327—328页“投降的将领”

“……我要求各军司令官、兵团长等对国民党地方军进行诱降工作。结果非常奏效。从1942年春开始,这些将领陆续投诚,到43年秋几乎全部归顺我军(指华北地区)。……他们到北京或在当地初次见到我时就说:‘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

后来我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末期,估计向我军投诚的重庆系地方军的兵力共约40万人,其中华北部分即达30万人左右。”



(给叛军发军饷的军队,古今有无先例?这样的军队,是否有作战意志?如有,是针对谁的?)



回到第78页

“10月21日(1945年)

何应钦总司令邀我一人前往会谈,……何应钦谈话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一段:……我(抗战前)任军政部长以来,就提倡中日合作,但因国内情况未能如愿以偿,而日本军部内,也有不谅解蒋委员长和我等真意者,因此遂起战端,诚不胜遗憾之至。……”



(谁可以告诉我,蒋委员长的“真意”是什么?)





《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第一版,内部发行。原名《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上)》(战场回想篇),日本原书房1970年版,是日本政府防卫厅为了对自卫队军官进行“教育”,由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编修官稻叶正夫编辑而成。内容主要为冈村宁次的日记、随感及回忆。



我是差不多10年前从街边旧书摊上花5块钱淘来的,扉页还盖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人民公社图书馆”的公章。这些年住在我的书柜里,左手是麦克阿瑟巴顿朱可夫,右手是隆美尔曼施坦因。头些天新进了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塞不下了,有心把它扔还给路边旧书摊。

现在看来还是先别急着扔,谁知道又会有什么样版本的“事实”以及“历史”盛装出台呢。
冈村宁次认为“蒋介石嫡系最精锐的胡宗南部队”?当11军司令官那么久,和很多蒋介石嫡系交过手(除了胡宗南),得出这么个古怪结论?[:a1:]
我不知道楼主看的是那个版本的?
但是我看过的那个版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他说“我率领一百万百战百胜的皇国军队,随着皇国的投降而放下武器”

看了这后心理很不是滋味
原帖由 qidaxue 于 2009-1-13 00:54 发表
我不知道楼主看的是那个版本的?
但是我看过的那个版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他说“我率领一百万百战百胜的皇国军队,随着皇国的投降而放下武器”

看了这后心理很不是滋味

       他手下真正百战百胜的百万雄师部都放在太平洋上守小岛了吗?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13 02:03 发表

       他手下真正百战百胜的百万雄师部都放在太平洋上守小岛了吗?


他在书里的皇国军队指的是在中国的
胡连长的部队从装备和满员度上排在驻印军和远征军以及青年军之后,战斗力上估计仅次于驻印军。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9-1-13 02:27 发表
胡连长的部队从装备和满员度上排在驻印军和远征军以及青年军之后,战斗力上估计仅次于驻印军。

胡连长的部队从装备和满员度上在国军里面还是首屈一指的,不过战斗力就难说了,抗战8年除了前期在淞沪会战打过一次外,基本就没打过大战,一支军队在战争中几年坐壁上观,战斗力能强到哪去?恐怕还比不上远征军和第5、9战区的部队吧?
竟然被判无罪,偶想起被判绞刑的马来之虎
原帖由 梁大牙 于 2009-1-13 10:27 发表

胡连长的部队从装备和满员度上在国军里面还是首屈一指的,不过战斗力就难说了,抗战8年除了前期在淞沪会战打过一次外,基本就没打过大战,一支军队在战争中几年坐壁上观,战斗力能强到哪去?恐怕还比不上远征军和第 ...

胡连长的部队满员度上是国军第一。武器的话肯定不如驻印军,应该也不如5大主力。青年军估计也比不过。战斗力上驻印军和5大主力之间差距恐怕比较大,但是应该还是超过青年军。和桂系这种国军2等主力比,估计最多也就是略强。
阿弥陀佛,下山打酱油的
原帖由 战争狂人萨谢思 于 2009-1-12 21:51 发表
对一支军队进行评价,最权威的发言者,莫过于它的对手。

这一段送给某ID,算是我给他的“蒋委员长比中共抗日强100倍”观点的回应,还要告诉他:在他牢记不忘的台儿庄会战中,蒋委员长先是拼光了川军一个师,又拼光了孙连仲的西北军,还填进去几万龙云的滇军,而他的嫡系汤恩伯军团——就是那个“水旱蝗汤”第四名——是在战役最后时刻才投入攻击摘桃子的。)
...

蒋介石一向如此,后来打内战,也是让杂牌打头阵,“打死中共除外患,打死杂牌除内乱”,让杂牌和解放军两败俱伤,老蒋最开心。可惜不如愿,最后是自己赔光
但我要是老蒋我也这么干,自己的主力和日本人,和解放军拼光了,让那些杂牌做大~~就等着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重演吧~~~~
军阀嘛,倒是从没被消耗光过。老蒋嫡系被干掉的时候,倒是多了不少看热闹的。;P
]]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9-1-13 13:09 发表

胡连长的部队满员度上是国军第一。武器的话肯定不如驻印军,应该也不如5大主力。青年军估计也比不过。战斗力上驻印军和5大主力之间差距恐怕比较大,但是应该还是超过青年军。和桂系这种国军2等主力比,估计最多也就 ...

从解放战争的表现来看,胡连长的部队貌似还不如桂系这样的二流部队,举个例子,胡连长的部队三大主力里面的整36师、90师被歼灭后,从华中调来粤军整65师,立马成为胡连长部队头等主力。
原帖由 ss5 于 2009-1-15 09:22 发表
但我要是老蒋我也这么干,自己的主力和日本人,和解放军拼光了,让那些杂牌做大~~就等着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重演吧~~~~

哈哈,跟失败者学习,还真有你的,蒋介石发来贺电;P
东京审判真是中国人的耻辱 日本人的胜利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八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召开之“财政与近代历史”研究会论文集》里有佐证:
  
            
  
  
      论文集第619-620页《抗战时期关内伪军的财源》(这一文章列该论文集第13篇):
  
      和平救国军第六方面军孙殿英未投伪前,除了国府正式提供的饷项外,还从事贩毒、赌博、抢劫、伪造国府河北省银行钞票来取得经费,他又利用偷盗东陵乾隆与慈禧墓所取得的名贵宝物,籍机笼络国府权贵与购买军火,其中以贩毒所得最是丰厚。
  
            
  
  
      孙在华北自制的“殿鹰牌”鸦片烟,并由天津青帮管道认识上海青帮首领黄金荣,赠送市价二十万元的烟土给黄,从而透过黄将鸦片烟打入上海市场。孙投伪后,除了得到汪政权的给养外,国府仍按时发给养,他也继续贩毒。例如孙殿英名义上的上司庞炳勋,被日军俘获时,就是为了购买孙殿英特制的毒品,被以投伪的孙设计协同日军逮捕的。
  
    ============================================================
国府给伪军发饷看来确实不假了
中国的抗战实在是无奇不有,就像在玩过家家:Q
果然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反过来想,日本连这样的中国都未能战而胜之。。。。。岂不是更衰。。。。

好吧,我承认这个有点阿Q了,但抗战确实让人不爽啊。。。。。。。。。
原帖由 damo56030 于 2009-3-12 23:21 发表
果然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反过来想,日本连这样的中国都未能战而胜之。。。。。岂不是更衰。。。。

好吧,我承认这个有点阿Q了,但抗战确实让人不爽啊。。。。。。。。。

关东军始终未有大量入关作战,光是关内的日军已经把国共打的够受了,还有一帮理直气壮的“和平救国军”联日剿共。
看样子各种资料都对“蒋公”和果粉很不利。
解放军的惯例是指挥员首先使用自己的出身部队打头阵,仗是靠打打出经验的,不打仗的实力只有纸面意义!:victory: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9-1-14 13:41 发表

蒋介石一向如此,后来打内战,也是让杂牌打头阵,“打死中共除外患,打死杂牌除内乱”,让杂牌和解放军两败俱伤,老蒋最开心。可惜不如愿,最后是自己赔光


拜托,抗战多少黄埔子弟倒在前沿阵地上,黄埔生可是老蒋的心头肉,他的发妻都给日本人做掉了,还杂牌军送死,建议你去看看一寸山河一寸血
原帖由 kgb1981522 于 2009-3-13 13:22 发表


拜托,抗战多少黄埔子弟倒在前沿阵地上,黄埔生可是老蒋的心头肉,他的发妻都给日本人做掉了,还杂牌军送死,建议你去看看一寸山河一寸血

杂牌绝不会是蒋公的心头肉,他们死多少蒋公都不会心疼。
建议你看看死了多少黄埔子弟
抗战多少黄埔子弟倒在前沿阵地:handshake
原帖由 kgb1981522 于 2009-3-13 13:22 发表


他的发妻都给日本人做掉

蒋介石的发妻是被蒋介石当沙包打的。:D
原帖由 wxever 于 2009-3-14 13:35 发表
抗战多少黄埔子弟倒在前沿阵地:handshake

有意思啊!果粉一谈抗日就比谁死的多。如此说来,南京人才是抗战主力。
原帖由 kgb1981522 于 2009-3-14 02:22 发表
建议你看看死了多少黄埔子弟

阵亡的国军将领中有多少是蒋公之嫡系?抗战初中央军兵力为70万,抗战结束中央军兵力升到300万,杂牌倒真的是没剩多少了。